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9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综述
1
作者 陈维铅 喇培清 +1 位作者 李亚明 许世鹏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42-153,共12页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良好等优点,且成本低廉,成为镍基高温合金潜在的替代结构材料。综述了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元素掺杂/微合金化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涂层的室温脆性、高温强度、界面结...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良好等优点,且成本低廉,成为镍基高温合金潜在的替代结构材料。综述了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元素掺杂/微合金化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涂层的室温脆性、高温强度、界面结合、抗高温氧化及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设计了第一性原理研究B2型Fe-Al合金耐氯化盐腐蚀机理的理论计算方案,展望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应用于Fe-Al合金及涂层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 界面强度
下载PDF
Fe-Al-V三元系富铁角热力学优化
2
作者 吴通 刘璇 +1 位作者 郑伟森 何燕霖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采用CALPHAD方法对Fe-Al-V三元系富铁角进行热力学优化,并首次提出采用三亚点阵模型描述三元金属间化合物L21相,即(Fe)2(Al,Fe)1(Fe,V)1。基于可靠的边界二元系热力学描述,结合Fe-Al-V三元系富铁角试验数据,通过优化获得了一套自洽准确... 采用CALPHAD方法对Fe-Al-V三元系富铁角进行热力学优化,并首次提出采用三亚点阵模型描述三元金属间化合物L21相,即(Fe)2(Al,Fe)1(Fe,V)1。基于可靠的边界二元系热力学描述,结合Fe-Al-V三元系富铁角试验数据,通过优化获得了一套自洽准确的热力学模型参数。优化的模型参数可较满意地重现Fe-Al-V三元系富铁角的相平衡关系,弥补了商业数据库无法对其进行描述的不足,为钒微合金化轻质钢的设计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V 计算热力学 等温截面 CALPHAD方法
下载PDF
扫描速度对激光熔覆Fe-Al合金熔覆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姚文博 刘忱 +1 位作者 商硕 刘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8,共9页
为提高工程用高强钢的耐蚀性并降低使用材料成本,采用光纤激光器在Q960E高强钢表面以同轴送粉工艺制备Fe-Al合金熔覆层,研究不同扫描速度对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覆层的晶粒形态与元素分布及含量都受到扫描速度的影响.物相主要... 为提高工程用高强钢的耐蚀性并降低使用材料成本,采用光纤激光器在Q960E高强钢表面以同轴送粉工艺制备Fe-Al合金熔覆层,研究不同扫描速度对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覆层的晶粒形态与元素分布及含量都受到扫描速度的影响.物相主要由DO3结构的Fe3Al相和B2结构的FeAl相以共晶形式组成.熔覆层的硬度随扫描速度增加受晶粒细化的影响逐渐提高.3种扫描速度下的熔覆层自腐蚀电位随扫描速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自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经过极化后的熔覆层表面点蚀坑随扫描速度的增加先由深变浅,后点蚀坑面积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fe-al合金 扫描速度 微观组织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低剩磁高Al含量Fe-Al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雪峰 《化工时刊》 CAS 2024年第2期5-7,共3页
低剩磁高Al含量的Fe-Al合金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金属结构材料,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用途。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对低剩磁高Al含量的Fe-Al合金制备技术和性能的深入研究变得更加重要。作者就低剩磁高Al含量Fe-Al合金的制备技术和... 低剩磁高Al含量的Fe-Al合金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金属结构材料,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用途。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对低剩磁高Al含量的Fe-Al合金制备技术和性能的深入研究变得更加重要。作者就低剩磁高Al含量Fe-Al合金的制备技术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取的低剩磁高Al含量Fe-Al合金材料性能优良,可以替代现在使用的晶粒取向Si-Fe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剩磁 fe-al 合金 制备技术 性能
下载PDF
Fe-Al-La电子结构及耐腐蚀性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尚振 徐掌印 尹贻光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21-425,共5页
材料的电子态密度、能量、能带结构、差分电荷密度以及局域态密度对材料的抗腐蚀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法,优化了Fe、Fe-Al、Fe_(8)Al_(8)La电子结构,并从态密度、峰值分析了Fe-Al合金耐腐蚀性机理。结果... 材料的电子态密度、能量、能带结构、差分电荷密度以及局域态密度对材料的抗腐蚀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法,优化了Fe、Fe-Al、Fe_(8)Al_(8)La电子结构,并从态密度、峰值分析了Fe-Al合金耐腐蚀性机理。结果表明,在Fe-Al合金中加入La,Fe与La之间存在明显的电荷转移并形成了离子键,使Fe-Al的能带宽度降低到30.8 eV,表明La减弱Fe-Al原子轨道的扩展性,La使Fe-Al态密度的峰值增大到30.26 electron/eV,成键的电子数逐渐增加,提高了Fe-Al的稳定性和抗耐腐蚀性能,为提高Fe-Al合金的性能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fe-al Fe_(8)Al_(8)La 电子结构 耐腐蚀性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沉积电流对微纳结构Fe-Al涂层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6
作者 何照荣 连玮琦 范志卿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Fe-Al金属间化合物因优异的物化特性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制备工艺参数对Fe-Al涂层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有利于调控涂层表面润湿性能。文章采用电火花沉积涂层技术在低碳钢表面制备了微纳结构Fe-Al涂层,在沉积制备Fe-Al涂层实验中... Fe-Al金属间化合物因优异的物化特性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制备工艺参数对Fe-Al涂层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有利于调控涂层表面润湿性能。文章采用电火花沉积涂层技术在低碳钢表面制备了微纳结构Fe-Al涂层,在沉积制备Fe-Al涂层实验中,调控沉积电流为8,10,12,14,16 A,研究了工艺参数分别对涂层表面微纳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以及对涂层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微纳结构Fe-Al涂层试样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了形貌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涂层微纳结构具有典型的电火花加工形貌特征,涂层的相组成主要为Fe_(3)Al、Fe_(7)C_(3)和AlFe_(3)C_(0.5)相;而表面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涂层表面呈现疏水性,表面接触角随着沉积电流的增大先快速增大,随后接触角增幅减小,表明通过提高沉积电流增强涂层表面疏水性能的作用在小电流时显著,而在大电流条件下该强化作用效果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 微纳结构 fe-al涂层 润湿性
下载PDF
Fe-Al系多孔材料的制备与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7
作者 章宇翔 李其龙 方小亮 《金属制品》 CAS 2023年第3期12-15,共4页
制备Fe-Al材料并试验研究其摩擦磨损性能。试验以不同比例的Fe,Al为原材料,使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Fe-Al烧结试样。结果表明,由于Fe、Al元素扩散系数的不同,试样内部产生孔洞。随着试样中铝含量的提高,烧结后材料的直径与高度随之增大,内... 制备Fe-Al材料并试验研究其摩擦磨损性能。试验以不同比例的Fe,Al为原材料,使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Fe-Al烧结试样。结果表明,由于Fe、Al元素扩散系数的不同,试样内部产生孔洞。随着试样中铝含量的提高,烧结后材料的直径与高度随之增大,内部的孔隙增多,硬度下降。此外,内部的孔隙有利于试验材料的储油以及摩擦磨损过程中提高对磨区域的润滑能力,从而减小了摩擦因数,并提高了材料的极限Pv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 金属间化合物 扩散系数 摩擦因数
下载PDF
氩弧熔覆Fe-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壮 李玲 +2 位作者 董世知 韦宝权 李智超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2,共4页
为改善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能及抗高温氧化性能,利用氩弧熔覆方法在Q235钢上制备了Fe-Al熔覆层和Fe-Al/Al_2O_3熔覆层。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硬度计、磨粒磨损试验机对氩弧熔覆涂层进行显微组织结构观察和磨损性能测试... 为改善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能及抗高温氧化性能,利用氩弧熔覆方法在Q235钢上制备了Fe-Al熔覆层和Fe-Al/Al_2O_3熔覆层。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硬度计、磨粒磨损试验机对氩弧熔覆涂层进行显微组织结构观察和磨损性能测试。采用高温氧化试验对涂层的耐高温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Al熔覆层形成FeAl和Fe_3Al相,而Fe-Al/Al_2O_3熔覆涂层含有FeAl、Fe_3Al和Al_2O_3相;熔覆层的耐磨粒磨损性能优于基体且Fe-Al/Al_2O_3熔覆层优于Fe-Al熔覆层;熔覆层的耐高温氧化性能明显提高,在700℃下,Fe-Al熔覆层和Fe-Al/Al_2O_3熔覆层相比于基体分别提高了4.46和5.6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弧熔覆 fe-al fe-al/Al2O3 Q235钢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耐高温氧化性
下载PDF
Fe-Al、Ti-Al和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婷婷 彭超群 +3 位作者 王日初 王小锋 刘兵 王志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4-795,共12页
总结Fe-Al、Ti-Al、Ni-Al 3大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物相结构和基本特性,论述Fe-Al、Ti-Al和Ni-Al 3大类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孔结构表征以及耐腐蚀性能,并指出孔结构参数的可控性研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焊接性能的提高是金属间... 总结Fe-Al、Ti-Al、Ni-Al 3大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物相结构和基本特性,论述Fe-Al、Ti-Al和Ni-Al 3大类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孔结构表征以及耐腐蚀性能,并指出孔结构参数的可控性研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焊接性能的提高是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fe-al合金 TI-AL合金 NI-AL合金 多孔材料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汤文明 唐红军 +3 位作者 郑治祥 丁厚福 吕珺 刘君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1-826,共16页
对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了增强相与基体界面的相容性、连续纤维及颗粒增强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弥散强化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烧结,以及Fe... 对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了增强相与基体界面的相容性、连续纤维及颗粒增强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弥散强化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烧结,以及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就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机械合金化 力学性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被引量:27
11
作者 徐滨士 朱子新 +2 位作者 刘燕 马世宁 张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154-158,共5页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制备了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室温至650℃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Fe Al涂层的平均成分为Fe 20.0Al 14.1O(摩尔分数,%),主要相是Fe3Al,FeAl,α Fe,Al2O3及少量Al;...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制备了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室温至650℃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Fe Al涂层的平均成分为Fe 20.0Al 14.1O(摩尔分数,%),主要相是Fe3Al,FeAl,α Fe,Al2O3及少量Al;涂层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和硬度、较低的孔隙率及较高的高温耐磨性;高温下磨损面形成了大面积的氧化物保护层,降低了涂层的摩擦因数,而剥层磨损是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涂层中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较高的高温强度和硬度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扁平颗粒的断裂,从而使Fe Al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高温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高速电弧喷涂 显微组织 高温滑动磨损
下载PDF
TiC/Fe-Al复合涂层反应火焰喷涂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黄继华 刘长松 +1 位作者 党全坤 殷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以廉价的钛铁粉、铁粉、铝粉和胶体石墨为原料 ,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 Al涂层 ,PVA制粒条件下涂层相组成主要为TiC +Al+Fe Al。研究结果表明 :制粒方式是影响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的关键因素 ,PVA制粒比普通机械... 以廉价的钛铁粉、铁粉、铝粉和胶体石墨为原料 ,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 Al涂层 ,PVA制粒条件下涂层相组成主要为TiC +Al+Fe Al。研究结果表明 :制粒方式是影响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的关键因素 ,PVA制粒比普通机械混合更有利于喷涂过程中反应的进行 ;反应火焰喷涂过程中有一定量的碳被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al涂层 碳化物/金属复合涂层 反应热喷涂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涂层在800℃下的氧化性能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孟凡军 徐滨士 +3 位作者 朱胜 马世宁 张伟 朱子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8-371,共4页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HVAS)在 2 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测试了涂层在 80 0℃下的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 ,Fe Al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呈现对数规律 ,其在 5h后的氧化增重低于 2 0G钢 ;涂层的氧化物为Al2 O3 、Fe2 ...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HVAS)在 2 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测试了涂层在 80 0℃下的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 ,Fe Al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呈现对数规律 ,其在 5h后的氧化增重低于 2 0G钢 ;涂层的氧化物为Al2 O3 、Fe2 O3 、Fe3 O4和FeO等 ,且其分布不均匀 ;涂层表面优先形成具有保护性的Al2 O3 膜 ,阻止了涂层的进一步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氧化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下载PDF
Fe-Al合金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峰 奚正平 +2 位作者 汤慧萍 汪强兵 杨保军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3-466,共4页
Fe-Al合金多孔材料具有比常规多孔材料更好的耐高温氧化、耐腐蚀、高强度等优异性能,但是由于室温脆性大、延展性低,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综述了Fe-Al合金多孔材料的特性、应用现状以及在制备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阐述多孔材料... Fe-Al合金多孔材料具有比常规多孔材料更好的耐高温氧化、耐腐蚀、高强度等优异性能,但是由于室温脆性大、延展性低,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综述了Fe-Al合金多孔材料的特性、应用现状以及在制备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阐述多孔材料在洁净煤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Fe-Al合金多孔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多孔材料 fe-al合金 洁净煤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Cr_3C_2复合涂层的冲蚀特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维普 徐滨士 +2 位作者 张伟 吴毅雄 孟凡军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使用GW/CS MS高温冲蚀试验机对高速电弧喷涂 (HVAS)Fe Al/Cr3C2 复合涂层的冲蚀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用SEM、TEM、X ray等手段观察分析了涂层的组织与结构、冲蚀表面和截面的形貌。结果表明 ,涂层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和较高的力学性能 ,涂... 使用GW/CS MS高温冲蚀试验机对高速电弧喷涂 (HVAS)Fe Al/Cr3C2 复合涂层的冲蚀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用SEM、TEM、X ray等手段观察分析了涂层的组织与结构、冲蚀表面和截面的形貌。结果表明 ,涂层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和较高的力学性能 ,涂层的耐冲蚀性能随温度的升高和冲蚀角度的增加而提高 ,涂层在常温时的冲蚀特性表现为脆性冲蚀 ,高于 4 5 0℃以后转变为塑性冲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冲蚀特性 fe-al/Cr3C2 复合涂层
下载PDF
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中的微观缺陷和电子密度 被引量:9
16
作者 邓 文 熊良钺 +2 位作者 王淑荷 郭建亭 龙期威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对二元Fe-Al合金,含Cr和Si的Fe3Al合金的正电子寿命谱侧量表明:随着二元 Fe-Al合金Al含量的增加,空位浓度增加,微孔洞的开空间增大,在Al含量高于40%(原子分数)的 B2-FeAl合金中存在着较高的空位浓度和开空间相当于Fe中10-15个空位聚集... 对二元Fe-Al合金,含Cr和Si的Fe3Al合金的正电子寿命谱侧量表明:随着二元 Fe-Al合金Al含量的增加,空位浓度增加,微孔洞的开空间增大,在Al含量高于40%(原子分数)的 B2-FeAl合金中存在着较高的空位浓度和开空间相当于Fe中10-15个空位聚集体的微空洞,在B3-FeAl和D03-Fe3Al合金中,晶格中最邻近的Fe-Al原子对之间发生Fe d-Alp杂化作用,Al的3p电子与Fe的3d电子被局域化并形成共价键,导致合金中的自由电子密度降低,二元Fe-Al合金中的平均电子密度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用Cr元素对Fe3Al进行合金化,合金基体和晶界处的自由电子密度均增加;而加入Si元素,合金基体和晶界处的自由电子密度均减小,讨论了Fe-Al合金的微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 金属间化合物 微观缺陷 电子密度
下载PDF
Fe-Al柱撑膨润土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任广军 王颖 +1 位作者 王昕 张春丽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1,共3页
以羟基铁铝为柱化剂制备了Fe-Al柱撑膨润土,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Fe-Al柱撑膨润土对水溶液中的铅离子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其用量为20g/L时,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去除率达到88.4%;Fe-Al柱撑膨润土对水溶... 以羟基铁铝为柱化剂制备了Fe-Al柱撑膨润土,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Fe-Al柱撑膨润土对水溶液中的铅离子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其用量为20g/L时,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去除率达到88.4%;Fe-Al柱撑膨润土对水溶液中的铅离子的吸附在60min时达到平衡;溶液pH值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的去除率大于酸性时。平衡吸附量与吸附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柱撑膨润土 羟基铁铝 吸附 铅离子 等温线
下载PDF
Ni-Al系、Fe-Al系和Ti_3Al金属间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8
作者 彭超群 黄伯云 贺跃辉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29,共3页
简要介绍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熔炼与铸造工艺。论述了Ni Al系 (包括NiAl和Ni3 Al)、Fe Al系 (包括Fe3 Al和FeAl)及Ti3 Al基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分析了上述合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介绍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潜... 简要介绍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熔炼与铸造工艺。论述了Ni Al系 (包括NiAl和Ni3 Al)、Fe Al系 (包括Fe3 Al和FeAl)及Ti3 Al基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分析了上述合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介绍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l系合金 fe-al系合金 TI3AL基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强化机理及其高温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望斌 彭志方 +1 位作者 周元贵 张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66,73,共5页
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归纳和描述了固溶强化、析出强化、有序强化、弥散强化等强化机理以及Fe-Al材料抗氧化的机理。并对Fe-Al材料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高温性能 强化 抗蠕变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Effects of Fe-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on interfacial bonding of clad materials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谦 冷雪松 +1 位作者 杨天豪 闫久春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79-284,共6页
The growth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olid Al and Fe and the effects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s on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of clad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 The growth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olid Al and Fe and the effects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s on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of clad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olid Fe and Al formed by heat-treatment consisted of Fe2Al5 and FeAl3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s, which deteriorated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Fractures occurred in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 during the shear testing. The location of the fracture depended on the defects of microcracks or voids in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s. The microcracks in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 were caused by the mismatch of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of materials during cooling, and the void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Kirkendall effect. The work will lay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welding and joining of aluminum and steel, especially for fabrication of Al-Fe clad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 clad materials interfacial bonding fe-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nterface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