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电沉积制备Fe-Pd合金薄膜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宁 金明江 +2 位作者 李家瑶 肖飞 金学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330,共7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Fe-Pd形状记忆合金薄膜。通过采用配位化学的方法并控制溶液pH值配制得到一系列稳定的Fe2+-Pd2+溶液,实验证实合适的配位剂可以有效减小Fe2+-Pd2+两种金属离子的还原电极电位,使得溶液体系能够长时间稳定并可...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Fe-Pd形状记忆合金薄膜。通过采用配位化学的方法并控制溶液pH值配制得到一系列稳定的Fe2+-Pd2+溶液,实验证实合适的配位剂可以有效减小Fe2+-Pd2+两种金属离子的还原电极电位,使得溶液体系能够长时间稳定并可顺利实现两种金属的共沉积。实验发现电流密度的减小会导致合金镀层中Pd含量的上升,同时提高溶液中Pd2+比例也有助于增加Pd在合金镀层中的含量。不同的阴极材料也会使得合金镀层中Pd含量随之变化同时影响镀层的形貌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d 脉冲电沉积 合金薄膜
下载PDF
钛表面沉积Fe-Pd磁性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波 王克光 +2 位作者 李争显 周廉 程何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41-1344,共4页
采用电弧离子镀设备,以高纯Fe靶和Pd靶为原料,在TA1工业纯钛表面先后沉积Fe,Pd2层单金属薄膜。对样品分别进行700℃~1100℃,保温0.5h^3h的真空退火处理,使Fe膜和Pd膜之间形成扩散层,制备FePd磁性膜。重点研究了Fe,Pd及钛衬底之间的互扩... 采用电弧离子镀设备,以高纯Fe靶和Pd靶为原料,在TA1工业纯钛表面先后沉积Fe,Pd2层单金属薄膜。对样品分别进行700℃~1100℃,保温0.5h^3h的真空退火处理,使Fe膜和Pd膜之间形成扩散层,制备FePd磁性膜。重点研究了Fe,Pd及钛衬底之间的互扩散机制,膜层结构,薄膜的相组成。结果表明:在700℃,0.5h处理后FePd薄膜的合金化较好;在900℃,1h处理后虽有FePd相形成,但基体中的Ti已经扩散至表面;温度高于900℃且保温时间长于1h处理,不利于FePd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钛表面 Fe—Pd薄膜 扩散
下载PDF
非平衡Fe-Pd合金的热稳定性与磁性
3
作者 张胜良 翟宏如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A126-A129,共4页
本文用高速直流溅射装置制备了Fe_(1-x)Pd_x合金,在x=0-0.25的范围内获得了非平衡的单一bcc相。随着x的增加,晶格常数增大,而磁化强度I_s单调地减小。对合金的退火处理结果表明:在570K退火2h,合金仍维持单一的bcc相结构,而在670K退火2h... 本文用高速直流溅射装置制备了Fe_(1-x)Pd_x合金,在x=0-0.25的范围内获得了非平衡的单一bcc相。随着x的增加,晶格常数增大,而磁化强度I_s单调地减小。对合金的退火处理结果表明:在570K退火2h,合金仍维持单一的bcc相结构,而在670K退火2h,则发现合金已开始发生相分离。在退火温度T_a<470K时晶格常数和I_s通过退火有所增大,而T_a>470K时晶格常数和I_s则随T_a升高而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d合金 热稳定性 磁性
下载PDF
Deviation of congruent composition in Fe-Pd system 被引量:1
4
作者 Tetsuo Mohri Daisuke Hamajima Ying Che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3-398,共6页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of the disordered Ll0 phase boundary for the Fe-Pd system is attempted by combining the FLAPW electronic structure total energy calculations and the cluster variation method via the cl...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of the disordered Ll0 phase boundary for the Fe-Pd system is attempted by combining the FLAPW electronic structure total energy calculations and the cluster variation method via the cluster expansion method. The lattice vibration effec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based on the Debye-Gruneisen model within quasi-harmonic approximation.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s reproduced with very high accuracy. However, the experimental congruent composition of disordered L10 phase that significantly deviates from 1." 1 stoichiometry is not reproduced. Fulther calculations are attempted based on the phenomenological Lennard-Jones type pair potential, which is capable of introducing both tetragonality of the Ll0 ordered phase and additional configurational freedom because of the magnetic spins. The prelimi- nary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tetragonality enhances the stability of the L10 ordered phase and the magnetic contributions also change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Despite these findings, the shift of the congruent composition still remains as a subject that needs further research. The electronic origin of the shifting of the congruent composition is brief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d alloy system order-disorder phenomena phase diagrams ab initio calculation
下载PDF
Monolithic Mesh-Type Fe-Pd/γ-Al<sub>2</sub>O<sub>3</sub>/Al Bifunctional Catalysts for Electro-Fenton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5
作者 Qianwen Shao Guiru Zhang +1 位作者 Linhui Lu Qi Zhang 《Modern Research in Catalysis》 CAS 2021年第2期56-72,共17页
A novel Fe-Pd bifunctional catalyst supported on mesh-type γ-Al<sub>2</sub>O<sub>3</sub>/Al was prepared and appli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RhB). The monolithic mesh-type Fe-Pd/γ-... A novel Fe-Pd bifunctional catalyst supported on mesh-type γ-Al<sub>2</sub>O<sub>3</sub>/Al was prepared and appli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RhB). The monolithic mesh-type Fe-Pd/γ-Al<sub>2</sub>O<sub>3</sub>/Al bifunctional catalyst could be separated from the solution directly and could synthesize H<sub>2</sub>O<sub>2</sub> in situ.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Fe could improve the dispersion of Pd<sup>0</sup>, and the electronic interactions between Pd and Fe could increase the Pd<sup>0</sup> contents on the catalyst, which increased the productivity of H<sub>2</sub>O<sub>2</sub>. Furthermore, DFT calculations proved that the addition of Fe could inhibit the dissociation of O<sub>2</sub> and promote the nondissociative hydrogenation of O<sub>2</sub> on the surface of Fe-Pd/γ-Al<sub>2</sub>O<sub>3</sub>/Al, which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ment of H<sub>2</sub>O<sub>2</sub> selectivity. Finally, the in-situ synthesized H<sub>2</sub>O<sub>2</sub> by Pd was furtherly decomposed in situ by Fe to generate<span lang="EN-US"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pan lang="EN-US"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color:#FFFFFF;font-family:Roboto, " background-color:#d46399;"=""><img src="Edit_e6a13073-7151-40b7-b2c3-a59a59d064fc.png" alt="" /></span></span></span>OH radicals to degrade organic pollutants. Therefore, Fe-Pd/ γ-Al<sub>2</sub>O<sub>3</sub>/Al catalysts exhibite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in-situ synthesis of H<sub>2</sub>O<sub>2</sub> and the degradation of RhB 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Pd and Fe on the catalyst. It provided a new idea for the design of bifunctional electro-Fenton catalysts. Ten cycles of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Fe-Pd/γ-Al<sub>2</sub>O<sub>3</sub>/Al catalyst could be maintained for a lo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amine B fe-pd/γ-Al2O3/Al Catalyst ELECTRO-FENTON Hydrogen Peroxide Synergistic Effects
下载PDF
通过控制微观组织改善Fe-Pd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
6
作者 长征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2年第5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控制 微观组织 fe-pd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Fe-Pd/MWCNTs提升己酸巨球菌产酸性能的影响机理
7
作者 王泽宇 范红叶 +2 位作者 吕思妮 刘灵秀 陈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340,共8页
目前,纳米复合材料在促进生物降解和厌氧发酵方面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有关Fe/Pd-MWCNTs对己酸菌的链延长过程的可行性和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考察了Fe/Pd-MWCNTs对Megasphaera hexanoica(己酸巨球菌)己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目前,纳米复合材料在促进生物降解和厌氧发酵方面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有关Fe/Pd-MWCNTs对己酸菌的链延长过程的可行性和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考察了Fe/Pd-MWCNTs对Megasphaera hexanoica(己酸巨球菌)己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e-Pd/MWCNTs的添加可使最大己酸产量从1393 mg·L^(-1)增加至2562 mg·L^(-1),菌株最大生物量也从775.58 mg·L^(-1)提升至1145.82 mg·L^(-1).胞外聚合物(EPS)中与电子转移相关的蛋白质(PN)分泌量从67 mg·L^(-1)增加至88 mg·L^(-1),菌株产酸系统中的总电子当量从1589 mmol e-提升至1773 mmol e-,电子传输系统活性(ETSA)也从0.18 mg·g^(-1)·min^(-1)提升至0.39 mg·g^(-1)·min^(-1).电化学结果表明,EPS的电子转移能力从0.76μmol·g^(-1)提升至1.15μmol·g^(-1).基因结果显示,与乳酸氧化、己酸合成的关键功能基因的表达均不同程度得到了提升.机理分析表明,Fe/Pd-MWCNTs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电子转移,包括刺激EPS分泌与上调碳延长途径中的关键代谢酶与合成酶的基因表达.本研究为纳米复合材料在厌氧发酵生物合成方面的利用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d/MWCNTs 碳延长 电子传递 己酸 胞外聚合物
原文传递
气相急冷Fe-Pd合金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胜良 翟宏如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10-315,共6页
本文研究了利用气相急冷方法获得的非平衡bcc和fcc Fe_(1-x)Pd_x合金在室温和4.2K下的穆斯堡尔谱,用拟谱方法获得了超精细相互作用参量及超精细场分布P(H),在bcc Fe_(1-x)Pd_x合金中,超精细场随x增加而稍有增加,而在fcc相合金中,超精细... 本文研究了利用气相急冷方法获得的非平衡bcc和fcc Fe_(1-x)Pd_x合金在室温和4.2K下的穆斯堡尔谱,用拟谱方法获得了超精细相互作用参量及超精细场分布P(H),在bcc Fe_(1-x)Pd_x合金中,超精细场随x增加而稍有增加,而在fcc相合金中,超精细场随x增加而减少,用半经验公式分析了Fe-Pd合金中超精细场和磁矩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急冷 fe-pd合金 穆斯堡尔谱
原文传递
云南牟定安益铂钯钛磁铁矿床铂族矿物特征及成因初探
9
作者 殷顺媛 张爱萍 +5 位作者 黄锦辉 杨兆鑫 马致远 李泽姗 夏自辛 孙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28,共14页
云南牟定安益矿床为一处铂族金属与钛磁铁矿共同产出的大型钛磁铁矿铂族金属矿床。目前对该矿床中铂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甚少。结合野外宏观地质特征和室内岩矿鉴定,笔者利用TIMA和LA-ICP-MS-Mapping分析方法,对安益矿床中铂族金属矿... 云南牟定安益矿床为一处铂族金属与钛磁铁矿共同产出的大型钛磁铁矿铂族金属矿床。目前对该矿床中铂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甚少。结合野外宏观地质特征和室内岩矿鉴定,笔者利用TIMA和LA-ICP-MS-Mapping分析方法,对安益矿床中铂族金属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安益矿床中的铂族元素(PGEs)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铂族矿物(PGMs)多为铂和钯的砷化物、碲化物,如砷铂矿、砷钯矿、黄碲钯矿、碲钯矿等;主要分布于硅酸盐矿物中,其次为硫化物边缘,部分分布于磁铁矿边缘;铂族矿物成因主要有岩浆成因和热液成因2种。岩浆作用形成的铂族矿物分布于硅酸盐矿物中或硫化物边缘,硅酸盐中的铂族矿物是早期PGE与半金属元素形成的纳米团簇颗粒随岩浆演化形成矿物颗粒,被结晶的硅酸盐矿物包裹;分布于硫化物边缘的铂族矿物是残余熔浆结晶的结果。热液作用将PGE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富集于钛磁铁矿单辉岩的部分矿物中,如热液蚀变较强烈的黄铜矿中含有较高的Rh,这也与铂族矿物集中分布在钛磁铁矿单辉岩中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矿物 矿物成因 岩浆铂钯钛磁铁矿床 安益 云南
下载PDF
纳米Pd@Fe/TiO_(2)光催化选择性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10
作者 丁佳锋 吴云艳 +5 位作者 李楚俏 温特尔 乐耀 严雯 孟芸娟 张杭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08-415,共8页
采用微波水热和光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三元Pd@Fe/TiO_(2)催化剂,用于紫外可见(UV-Vis)光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纯Fe/TiO_(2)相比,1%Pd@Fe/TiO_(2)在UV-Vis、缺氧和不添加氢源的条件下,表现出更强的光催化性能,在180 min内去除了93.4%... 采用微波水热和光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三元Pd@Fe/TiO_(2)催化剂,用于紫外可见(UV-Vis)光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纯Fe/TiO_(2)相比,1%Pd@Fe/TiO_(2)在UV-Vis、缺氧和不添加氢源的条件下,表现出更强的光催化性能,在180 min内去除了93.4%的硝酸盐和90.5%的亚硝酸盐.动力学符合一阶衰减模型,1%Pd@Fe/TiO_(2)的最优速率常数分别是Fe/TiO_(2)和TiO_(2)的3.16和4.92倍.活性的增强源于Fe和TiO_(2)之间的肖特基势垒对光谱吸收范围的扩展和Pd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1%Pd@Fe/TiO_(2)的重复性测试表明,样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此外,研究了Pd负载量对硝酸盐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光催化脱氮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Pd@Fe/TiO_(2) 光催化脱硝 紫外可见光 还原机制
下载PDF
Fe^(2+)-PDS调理-水平电场脱水工艺对疏浚底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朱书源 王毅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92-2203,共12页
针对高含水率疏浚底泥限制其后续处置的问题,应用Fe^(2+)-过二硫酸盐(PDS)调理-水平电场脱水(HED)工艺处理底泥样品,研究响应曲面法对Fe^(2+)-PDS调理-HED工艺操作参数(Fe^(2+)及PDS的投加量、电压、通电时间)的优化,分析调理过程底泥... 针对高含水率疏浚底泥限制其后续处置的问题,应用Fe^(2+)-过二硫酸盐(PDS)调理-水平电场脱水(HED)工艺处理底泥样品,研究响应曲面法对Fe^(2+)-PDS调理-HED工艺操作参数(Fe^(2+)及PDS的投加量、电压、通电时间)的优化,分析调理过程底泥形貌及性质的变化以及工艺各阶段(调理、重力沉降、电脱水)底泥水分及有机组分的沿程变化。结果表明:1)Fe^(2+)和PDS调理底泥时,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和10 mg/g(以TSS计),HED阶段最佳通电时间为80 min,最佳电压为45 V,在上述参数下,脱水底泥含水率由原泥的88.55%降至55.15%。2)在调理阶段,底泥结合水含量由0.44 g/g(以干固体计,全文同)降至0.28 g/g,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和多糖总量增加,黏液层(Slime)中蛋白质类物质和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荧光强度降低,紧密附着层(TBEPS)中总荧光强度增至12.40×10^(7)AU·nm^(2);在HED阶段,电场作用导致底泥有机物的进一步释放从阴极流出,阴极区EPS各层中的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荧光强度显著增加。3)调理过程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能够氧化破解底泥中的微生物细胞并将内含物释放至EPS中,同时改变底泥的水分分布与EPS组分特征,原位产生的Fe(Ⅲ)通过絮凝作用改变了底泥的絮体结构,从而有利于底泥脱水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底泥 Fe^(2+)-PDS调理 水平电场脱水 脱水性能 胞外聚合物(EPS)
下载PDF
薄层油膜层流萃取分离浓盐酸介质中的铂钯铁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杏蕊 周海涛 +1 位作者 崔凯辉 黄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4-1934,共11页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中性膦类萃取剂Cyanex 301分离浓盐酸中Pd(Ⅱ)、Pt(Ⅳ)、Fe(Ⅲ)阴离子的薄层油膜层流萃取新方法。利用PdCl^(2-)_(4)、PtCl^(2-)_(6)、FeCl^(-)_(4)在浓盐酸表面与Cyanex 301分子竞争相互作用的差异,实现了传统油滴分...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中性膦类萃取剂Cyanex 301分离浓盐酸中Pd(Ⅱ)、Pt(Ⅳ)、Fe(Ⅲ)阴离子的薄层油膜层流萃取新方法。利用PdCl^(2-)_(4)、PtCl^(2-)_(6)、FeCl^(-)_(4)在浓盐酸表面与Cyanex 301分子竞争相互作用的差异,实现了传统油滴分散搅拌萃取方式难以实现的Pd(Ⅱ)、Pt(Ⅳ)、Fe(Ⅲ)强化分离。考察了Fe(Ⅲ)浓度、盐酸浓度、H^(+)和Cl−浓度等对Pd(Ⅱ)、Pt(Ⅳ)、Fe(Ⅲ)萃取率及其相互间分离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浓盐酸表面Cl−富集、游离H^(+)浓度较低,Fe(Ⅲ)主要以H^(+)·FeCl^(-)_(4)离子对形式被Cyanex 301溶剂化萃取,而PdCl^(2-)_(4)以取代机理被萃取,PtCl^(2-)_(6)几乎无萃取。随浓盐酸体相中Fe(Ⅲ)浓度的增加,Pd(Ⅱ)和Fe(Ⅲ)的分离增强。Pd(Ⅱ)和Fe(Ⅲ)之间的分离系数随Cl−浓度增加而下降,但H^(+)浓度增加对二者的分离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盐酸 铂钯铁 分离 薄层油膜 层流
下载PDF
Fe—Pd合金系的低温比热
13
作者 安达健五 况建平 《外藉学者来所报告集》 1990年第1期34-44,共11页
关键词 fe-pd系合金 fe-pd合金 低温 比热
下载PDF
纳米Pd/Fe双金属对2,4-二氯酚的脱氯机理及动力学 被引量:30
14
作者 徐新华 金剑 +1 位作者 卫建军 汪大(Hui)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1-567,共7页
采用纳米Pd Fe双金属对2,4 二氯酚(2,4 DCP)进行了催化还原脱氯处理.结果表明,纳米Pd Fe双金属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对2,4 DCP具有较好的脱氯效率.当纳米Pd Fe用量在6g·L-1时,2,4 DCP脱氯率达到90%以上;脱氯效率与pH值、... 采用纳米Pd Fe双金属对2,4 二氯酚(2,4 DCP)进行了催化还原脱氯处理.结果表明,纳米Pd Fe双金属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对2,4 DCP具有较好的脱氯效率.当纳米Pd Fe用量在6g·L-1时,2,4 DCP脱氯率达到90%以上;脱氯效率与pH值、温度、钯化率、Pd Fe投加量等因素有关.2,4 DCP在脱氯过程中先生成邻氯酚和对氯酚,而后继续脱氯生成苯酚,或由2,4 DCP直接降解成苯酚.2,4 DCP降解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2,4 DCP催化还原脱氯反应的活化能为139 7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2 4-二氯酚 动力学 PD FE 活性 催化还原剂 脱氯反应 地下水
下载PDF
Pd/Fe及纳米Pd/Fe对氯酚的脱氯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徐新华 卫建军 汪大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了纳米Fe和纳米Pd/Fe(20~100nm),利用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对氯酚进行了催化脱氯研究,并与常规的零价铁和Pd/Fe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反应活性,所制备的纳米Pd/Fe双金属BET比表...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了纳米Fe和纳米Pd/Fe(20~100nm),利用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对氯酚进行了催化脱氯研究,并与常规的零价铁和Pd/Fe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反应活性,所制备的纳米Pd/Fe双金属BET比表面积达到12.4m2/g,而商用铁颗粒(<10μm)的比表面积只有0.49m2/g;当钯化率为0.0666%,纳米Pd/Fe用量在6g/L时,氯酚脱氯率达到90%以上,在相同的处理效果下,常规Pd/Fe的使用量为纳米Pd/Fe的20倍左右,纳米Pd/Fe催化氯酚的脱氯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脱氯 PD/FE 氯酚
下载PDF
负载纳米零价铁/钯(ZVI/Pd)双金属活性炭去除水中三氯乙烯(TCE)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巍 左军 +3 位作者 韩晓琳 邱兆富 吕树光 应维琪 《净水技术》 CAS 2013年第1期67-73,共7页
使用"初湿含浸法"将纳米级零价铁/钯(ZVI/Pd)颗粒负载于颗粒活性炭(GAC)上,考察制得的反应性活性炭(RAC)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制得的RAC中零价铁以纳米颗粒的形式负载其上,粒径范围在50~100 nm之... 使用"初湿含浸法"将纳米级零价铁/钯(ZVI/Pd)颗粒负载于颗粒活性炭(GAC)上,考察制得的反应性活性炭(RAC)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制得的RAC中零价铁以纳米颗粒的形式负载其上,粒径范围在50~100 nm之间,其负载量具有上限,一般低于30%。相比于GAC,RAC的BET比表面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RAC上的铁成分主要以非晶态的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分散度。通过批式试验发现,RAC能够快速有效降低水中TCE浓度,其去除动力学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萃取试验和氯离子检测结果表明,RAC在吸附TCE的同时可以对其进行还原脱氯,在48 h内不同RAC对于吸附其上的TCE的脱氯比例可达14.5%~30.4%。RAC对于水中TCE的去除能力短期内以吸附为主,铁含量的增加不利于其对于TCE的吸附但会有助于增加长期TCE的还原降解量。RAC在不同溶解氧环境下对TCE的去除性能优良,在短期内并没有太大区别;但若经过大量好氧(DO=6.9 mg/L)的纯水浸泡,表面零价铁颗粒可能逐渐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颗粒活性炭 反应性活性炭 三氯乙烯(TCE) 地下水修复
下载PDF
电辅助Fe^(2+)活化过硫酸盐法降解水中苯胺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春维 桂雯雯 +3 位作者 张书豪 田馨 戴亚衡 段小月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1-175,共5页
采用内循环塔式反应器,对电解、电Fenton及电辅助Fe^(2+)活化过硫酸盐法(E-Fe-PDS)降解水中苯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以石墨棒作为阳极,机械加工废料铁刨花作为阴极,阴极底部空气曝气,考察了电压、pH、Na_2S_2O_8浓度、FeSO_4浓度等反... 采用内循环塔式反应器,对电解、电Fenton及电辅助Fe^(2+)活化过硫酸盐法(E-Fe-PDS)降解水中苯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以石墨棒作为阳极,机械加工废料铁刨花作为阴极,阴极底部空气曝气,考察了电压、pH、Na_2S_2O_8浓度、FeSO_4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Fe-PDS法降级苯胺效果最佳,反应30 min,苯胺去除率可达95.7%,苯胺的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规律。且通过中间产物分析发现,E-Fe-PDS法相对于电解和电Fenton法中间产物种类更少,矿化更为迅速,但同时会产生4,4'-二氨基联苯等聚合物质,因此该技术实际推广时应对底物及其中间产物进行详细评估并寻找合适条件以降低二次污染物产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根自由基 Fe2+活化过硫酸盐法 内循环塔式反应器 苯胺
下载PDF
316L不锈钢血管内支架表面Fe/Pd磁性膜的制备与生物学效应(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麻西群 于振涛 +2 位作者 胡涛 余森 皇甫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952,共4页
以医用316L不锈钢血管支架为基体,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其表面制备Fe/Pd磁性薄膜。通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数字磁通磁场测量仪分析薄膜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磁性膜支架的磁性能,并通过动物体内实验研究Fe/Pd磁性膜支架的生物... 以医用316L不锈钢血管支架为基体,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其表面制备Fe/Pd磁性薄膜。通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数字磁通磁场测量仪分析薄膜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磁性膜支架的磁性能,并通过动物体内实验研究Fe/Pd磁性膜支架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Fe/Pd磁性膜支架表面光滑,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效应,显著地促进了血管内皮再生,同时有效地抑制了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和血管壁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d磁性膜 血管支架 恒磁场 生物学效应 再狭窄
下载PDF
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沉积(Fe/Pd)_n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涛 李争显 +3 位作者 麻西群 周廉 介万奇 王海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37-1440,共4页
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上沉积近等原子比的(Fe/Pd)n多层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能谱研究(Fe/Pd)n多层膜的晶体结构、形貌和成分,分析相的转变。用CTCC-1数字磁通磁场测量仪测量样品的磁性。结果表明:医... 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上沉积近等原子比的(Fe/Pd)n多层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能谱研究(Fe/Pd)n多层膜的晶体结构、形貌和成分,分析相的转变。用CTCC-1数字磁通磁场测量仪测量样品的磁性。结果表明: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磁性膜的最佳结构为"Pd/Fe/Pd",经扩散热处理后,(Fe/Pd)n薄膜从fcc结构转变为fct结构,薄膜均匀、致密、结合强度良好,有效磁场强度可达5×10-4T以上,有效磁性可维持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磁性薄膜 电弧离子镀 (Fe/Pd)n薄膜
下载PDF
Pd_n-Fe纳米合金作为Mg-H_2O_2半燃料电池阴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丽美 石乐乐 +3 位作者 张帅帅 张益佳 李增辉 何乌日嘎木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6,共6页
通过化学还原方法制备Pd:Fe原子比(n)为2:1、4:1、8:1的Pd_n-Fe/C催化剂。采用TEM、XRD和XPS技术对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Fe加入Pd/C催化剂中,与Pd形成合金,Pd_n-Fe/C催化剂的粒径发生变化;获得的Pd_4-Fe纳米合金粒子在C载体表... 通过化学还原方法制备Pd:Fe原子比(n)为2:1、4:1、8:1的Pd_n-Fe/C催化剂。采用TEM、XRD和XPS技术对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Fe加入Pd/C催化剂中,与Pd形成合金,Pd_n-Fe/C催化剂的粒径发生变化;获得的Pd_4-Fe纳米合金粒子在C载体表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3 nm,Fe的加入对Pd/C催化剂晶体结构有很大影响。电化学(CV,LSV,CA)测试表明:加入Fe提高了Pd/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Pd/Fe原子比为4:1时,Pd_n-Fe/C的催化性能最好。当E=0.2 V时,Pd/C电极电流密度为17.71 mA/cm^2,而Pd_4-Fe/C电极电流密度可达19.42 mA/cm^2。电池测试表明,以Pd_4-Fe/C和Pd/C催化剂为阴极的Mg-H_2O_2半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势均为1.8 V左右,而当电流密度为180 mA/cm^2时,以Pd_4-Fe/C为阴极的电池最大能量密度比Pd/C为阴极的电池高41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PD/C H2O2电还原 Mg-H2O2半燃料电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