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伏安法测定溶液中Fe^(3+)和Fe^(2+)浓度比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云 王晨雪 +2 位作者 尚游 尚世智 郭建伟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5,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铁泥制备Fe3O4过程中Fe3+与Fe2+浓度比值的变化,为该工艺过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监测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与Fe2+组成可逆的氧化还原体系,产生一对峰形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对影响峰电流的扫描速度、pH值...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铁泥制备Fe3O4过程中Fe3+与Fe2+浓度比值的变化,为该工艺过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监测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与Fe2+组成可逆的氧化还原体系,产生一对峰形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对影响峰电流的扫描速度、pH值及干扰离子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扫描速度在0.002~0.01 V/s、pH在1.5~2.5时对氧化峰电流及还原峰电流没有影响;溶液中存在的SO42-离子在实验范围内对体系基本无干扰。Fe3+的浓度在0.000 8~0.008 4 mol/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相对标准偏差(n=7)在0.70%~2.0%之间。该法与标准重铬酸钾滴定法对比,相对误差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fe3+和fe2+浓度 重铬酸钾滴定法
下载PDF
不同盐度和Fe^(3+)浓度对小球藻生长、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杜宇 孙雪 徐年军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1-445,共5页
论文以一株紫外诱变获得的蛋白核小球藻F-9-3为材料,研究了4个盐度和5个Fe3+浓度对其生长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盐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0.30 mol L-1NaCl浓度范围内,小球藻生长较快;NR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都是在0.15... 论文以一株紫外诱变获得的蛋白核小球藻F-9-3为材料,研究了4个盐度和5个Fe3+浓度对其生长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盐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0.30 mol L-1NaCl浓度范围内,小球藻生长较快;NR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都是在0.15和0.30 mol L-1NaCl较高。铁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03和0.06 mmol L-1Fe3+浓度培养小球藻生长较快,NR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较高;而高铁浓度组(0.12 mmol L-1)其生长受抑制,缺铁情况下nr基因表达量最高。因此适合该小球藻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是0~0.30 mol L-1NaCl和0.03~0.06 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盐度 fe3+浓度 硝酸还原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电芬顿降解X3B中Fe^(2+)/Fe^(3+)催化循环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杰 彭巧丽 莫文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毡(ACF)为阴极,通过电芬顿反应降解艳红染料X3B,考察了X3B降解反应动力学和初始催化剂的离子形态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了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和... 以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毡(ACF)为阴极,通过电芬顿反应降解艳红染料X3B,考察了X3B降解反应动力学和初始催化剂的离子形态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了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和溶液中Fe2+/Fe3+的含量.结果表明:X3B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机理,初始催化剂离子形态对降解效果影响不显著,ACF表面和溶液中Fe2+/Fe3+的转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红染料X3B 电-fenton反应 fe2+/fe3+浓度
下载PDF
Fe^(3+)对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膜的改性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勇刚 郭瑞光 +2 位作者 陈洁 董巍 牛林清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2,7,共3页
为了提高钢铁表面氟铁酸钾转化膜的耐蚀性,在以KF为主成膜剂的转化液中加入FeCl3进行改性,在A3钢表面制备了新型的氟铁酸盐转化膜。通过SEM、EDS及Tafel曲线研究了Fe3+浓度对氟铁酸盐转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转化膜制备工艺条件... 为了提高钢铁表面氟铁酸钾转化膜的耐蚀性,在以KF为主成膜剂的转化液中加入FeCl3进行改性,在A3钢表面制备了新型的氟铁酸盐转化膜。通过SEM、EDS及Tafel曲线研究了Fe3+浓度对氟铁酸盐转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转化膜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钢铁表面改进型氟铁酸盐转化膜的最佳制备工艺为50 g/L KF,20 mL/L HNO3,15 g/L(NH4)2S2O8,2.0 g/L FeCl3,pH值2.0,时间1.5 h,温度27~30℃;与转化液中未加FeCl3相比,最优工艺所得氟铁酸盐转化膜更加致密,其自腐蚀电位正移了约116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约86%,耐中性盐雾腐蚀时间增加了5倍以上,耐蚀性显著提高,且转化膜与钢铁基体结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铁酸盐转化膜 A3钢铁 fe3+浓度 耐蚀性
下载PDF
鱼腥藻铁调蛋白基因(alr0957)表达和Fe^(3+)对藻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陈思礼 龚凤娇 田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根据CyanoBase提供的鱼腥藻PCC7120 FurC基因(alr0957)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用降落PCR法从染色体DNA中扩增得约450 bp目的片段.运用TA克隆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经筛选测序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再经过双酶切、纯化FurC基因,连接原核... 根据CyanoBase提供的鱼腥藻PCC7120 FurC基因(alr0957)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用降落PCR法从染色体DNA中扩增得约450 bp目的片段.运用TA克隆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经筛选测序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再经过双酶切、纯化FurC基因,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表达菌株BL21和IPTG诱导表达.经测序鉴定的阳性菌株中的FurC,运用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并利用镍柱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由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改变探讨不同Fe3+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经1 mmol/L IPTG诱导18 h,成功表达了分子量约为19000的融合蛋白.小于0.5mg/L Fe3+促进藻生长,大于0.9 mg/L Fe3+抑制藻生长,最适藻生长Fe3+浓度为0.5~0.9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藻PCC 7120 铁调蛋白基因 fe3+浓度
下载PDF
高硅钴白合金的处理工艺研究
6
作者 钟晖 郑江峰 +1 位作者 张颖 何玉娴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为解决高硅钴白合金中有价元素难以浸出的问题,在硫酸体系中,以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并加入高硅钴白合金中的组成元素之一Fe3+作为氧化传质体,有效浸出了高硅钴白合金中的Co和Cu,并减少了Si的浸出。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初始Fe3+浓度、高硅... 为解决高硅钴白合金中有价元素难以浸出的问题,在硫酸体系中,以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并加入高硅钴白合金中的组成元素之一Fe3+作为氧化传质体,有效浸出了高硅钴白合金中的Co和Cu,并减少了Si的浸出。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初始Fe3+浓度、高硅钴白合金粒度和反应温度对浸出效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参数,并根据现实生产需求,确定了浸出成本更低的经济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参数为:起始Fe3+浓度为15 g/L,高硅钴白合金粒度为<0.075 mm,反应温度为85℃。其中,起始Fe3+浓度对浸出效率的影响最大。在优化工艺参数下浸出5.5 h,Co、Cu浸出率分别达到99.3%、98.7%。经济工艺参数为:起始Fe3+浓度为10 g/L,白合金粒度为0.075~0.150 mm,反应温度为85℃;浸出6.7 h后Co、Cu浸出率分别达到98.9%、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钴白合金 硫酸浸出 起始fe3+浓度 氧化
下载PDF
硫脲浸金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陶媛媛 项朋志 +1 位作者 周小华 叶国华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7,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Tafel曲线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电化学方法对模拟硫脲浸金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脲浓度范围为0.005~0.04 mol/L,浓度增大有利于金的浸出;在Fe3+浓度为0.01~0.08 mol/L范围内,随着Fe3+浓度的增大,金腐蚀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Tafel曲线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电化学方法对模拟硫脲浸金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脲浓度范围为0.005~0.04 mol/L,浓度增大有利于金的浸出;在Fe3+浓度为0.01~0.08 mol/L范围内,随着Fe3+浓度的增大,金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电流变大;适度升温可以提高金的腐蚀。实际矿物浸出验证试验表明,金的浸出率随Fe3+浓度(0.02~0.08 mol/L)增大而增大,最高达到了53.21%;金的浸出率随硫脲浓度(0.005~0.05 mol/L)增大而增大,最高达到了78.67%,与电化学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 浸金 fe3+浓度 电化学 腐蚀性能
下载PDF
壳聚糖对电解液中微量铁离子的检测研究
8
作者 周梓楠 周洁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7期188-188,213,共2页
壳聚糖是甲壳素最重要的衍生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天然碱性多糖,它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征,在化妆品、制药、生物技术、废水处理、食品科学、造纸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壳聚糖的性质进行研究,并采... 壳聚糖是甲壳素最重要的衍生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天然碱性多糖,它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征,在化妆品、制药、生物技术、废水处理、食品科学、造纸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壳聚糖的性质进行研究,并采用壳聚糖对电解液中的Fe3+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荧光强度较强的壳聚糖进行研究,得出壳聚糖荧光强度受Fe3+浓度影响,Fe3+浓度越高荧光强度越低。而向壳聚糖中加入其他金属离子,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都不如Fe3+明显。因此,可以用壳聚糖定性和定量分析Fe3+,从而可利用壳聚糖直接对电解液中的铁含量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荧光性质 电镀废水 fe3+浓度
下载PDF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铁离子浓度集成预测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熊富强 桂卫华 阳春华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4,342,共7页
针对某冶炼生产企业针铁矿法沉铁过程Fe2+浓度和Fe3+浓度难以实时检测的问题,在奥拓昆普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对小样本进行非线性预测、过程神经网络可充分表达历史数据序列中时间累积效应的特点... 针对某冶炼生产企业针铁矿法沉铁过程Fe2+浓度和Fe3+浓度难以实时检测的问题,在奥拓昆普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对小样本进行非线性预测、过程神经网络可充分表达历史数据序列中时间累积效应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方法的集成预测模型.仿真实验表明,集成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预测效果能满足针铁矿法沉铁过程对铁离子浓度值的误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 fe2+浓度fe3+浓度 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过程神经网络 集成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微电解-Fenton深度处理制药废水影响因素与参数控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时永辉 苏建文 +5 位作者 陈建华 许尚营 王俊超 王彩冬 郑浩 贾秀粉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6-1112,共7页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曝气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出水Fe2+和Fe3+变化规律、COD降解速率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间歇加酸的...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曝气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出水Fe2+和Fe3+变化规律、COD降解速率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间歇加酸的理论。间歇加酸可提高微电解系统中COD降解速率和Fe2+含量,使后续Fenton氧化无需投加FeSO4·7H2O即可达到较好的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曝气量为0.6 m3/h,间歇加酸30 min/次,微电解反应2 h,出水投加1 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COD总去除率可达81.33%;间歇加酸30 min/次可将微电解反应2 h出水Fe2+浓度从50 mg/L提高至151 mg/L,COD降解速率从10.6 mg COD/(L·h)提高至22.2 mg COD/(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feNTON 间歇加酸 fe2+和fe3+浓度 COD降解速率 制药废水深度处理
原文传递
pH过程控制对铁炭微电解-Fenton影响中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建文 时永辉 +3 位作者 许尚营 王俊超 王彩冬 郑浩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1-134,共4页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对微电解过程COD降解速率、出水中Fe2+和Fe3+变化规律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反应pH过程控制的理论。采用pH过程控制时,微电解对COD...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对微电解过程COD降解速率、出水中Fe2+和Fe3+变化规律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反应pH过程控制的理论。采用pH过程控制时,微电解对COD降解速率大大提高,降解过程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同时可大大提高Fe2+和Fe3+浓度及总铁析出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以3.0L/h连续性投加稀硫酸100 min,曝气微电解反应2 h,出水再投加1.0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出水COD总去除率可达85.6%;采用pH过程控制可将微电解出水ρ(Fe2+)浓度从48.6 mg/L提高至149 mg/L,COD降解速率从10.9 mg/(L·h)提高至23.8 m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fenton pH过程控制 COD降解速率 fe2+和fe3+浓度 制药废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