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S_(2)/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碳布电极所制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产电性能研究
1
作者 马建春 石楠 +5 位作者 吕闰生 武莉洁 韦佳乐 张叶臻 张军 贾建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0-1118,共9页
调整氨水用量(30,50,100,150μL),以氯化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4种二硫化亚铁/rGO复合物[FeS_(2)(30)/rGO、FeS_(2)(50)/rGO、FeS_(2)(100)/rGO、FeS_(2)(150)/rGO)],滴涂在碳布电极表面制备FeS_(2)/rGO修饰... 调整氨水用量(30,50,100,150μL),以氯化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4种二硫化亚铁/rGO复合物[FeS_(2)(30)/rGO、FeS_(2)(50)/rGO、FeS_(2)(100)/rGO、FeS_(2)(150)/rGO)],滴涂在碳布电极表面制备FeS_(2)/rGO修饰碳布电极。以修饰碳布电极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阳极,并在阳极溶液中添加活性大肠杆菌培养液,用作MFCs生物催化剂;以碳纸小片构建MFCs阴极,和阳极构成双室型MFCs,以考察MFCs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FeS_(2)/rGO为呈薄纳米片层结构的rGO与呈片状的白铁矿FeS_(2)和黄铁矿FeS_(2)的混合物或呈八面体结构的黄铁矿FeS_(2)自组装形成的微球,以其修饰碳布电极制成MFCs阳极后,产电功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FeS_(2)(50)/rGO制得的MFCs阳极在1.0 mV·s^(-1)扫描速率下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2 984.8 mW·m^(-2),是rGO以及裸碳布所构建MFCs阳极的1.7倍和2.5倍。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显示,FeS_(2)(50)/rGO修饰的碳布电极的电活性面积较大,FeS_(2)(50)/rGO和活性大肠杆菌间的胞外电子转移效率较高,二者协同作用,提升了MFCs的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fes_(2)/rgo 阳极修饰材料 功率密度
下载PDF
FeS_2/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池放电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坤坤 杨少华 +1 位作者 赵平 赵彦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1-698,共8页
以氯化亚铁、硫代硫酸钠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FeS_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差热分析仪(DTA)等对FeS_2/RGO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氯化亚铁、硫代硫酸钠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FeS_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差热分析仪(DTA)等对FeS_2/RGO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过程中加入GO可以防止FeS_2颗粒的团聚,使FeS_2形成疏松的球状颗粒。采用Li Cl-KCl电解质,在450℃以100m A/cm^2电流密度放电时,截止1.5 V时,FeS_2/RGO比容量为314.9 mAh/g,较FeS_2高65.6 mAh/g;采用Li F-Li Cl-Li Br电解质,在500℃以100 mA/cm^2电流密度放电,截止1.5 V时,FeS_2/RGO放电比容量为302.3 mAh/g,较FeS_2高29.8 mAh/g。与FeS_2相比,加入石墨烯提高了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单体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极化电阻相对较小,使得FeS_2/RGO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正极材料 水热法 fes2/rgo
下载PDF
表面次生氧化矿物对FeS_(2)降解抗生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3
作者 舒小华 覃紫其 +3 位作者 聂昌达 周进文 张腾飞 张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39-5546,共8页
以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乐菌素(TYL)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氧化腐蚀程度的黄铁矿对TYL的光降解性能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氧化后的黄铁矿能够显著提高其对TYL的光降解效率.具体来说,氧化后的黄铁矿样品表面粗糙度增加,... 以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乐菌素(TYL)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氧化腐蚀程度的黄铁矿对TYL的光降解性能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氧化后的黄铁矿能够显著提高其对TYL的光降解效率.具体来说,氧化后的黄铁矿样品表面粗糙度增加,比表面积扩大,增加了表面反应活性位点,从而提高了其对TYL的吸附能力.此外,氧化增强了黄铁矿表面的电子传递过程,加快了·OH产生速率,进而提高了对TYL的光降解效率.同时,黄铁矿(FeS_(2))与表面新生成的Fe_(2)O_(3)组成了异质结,有效抑制了材料内部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光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fes2) 氧化腐蚀 光降解效果 泰乐菌素(TYL) 次生矿物
下载PDF
NiFe_(2)O_(4)/rGO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HMF氧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洪雷 牛彩云 +5 位作者 朱宏跃 李晓明 周丹 孙志刚 胡季帆 杨昌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28,共6页
利用五羟甲基糠醛(HMF)电合成的2,5-呋喃二甲酸(FDCA)具有与对苯二甲酸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为开发可降解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提供可能。利用CO_(2)激光成功合成了NiFe_(2)O_(4)/rGO电极材料,其微观形貌呈纳米颗粒镶嵌的氧化石墨烯结构。... 利用五羟甲基糠醛(HMF)电合成的2,5-呋喃二甲酸(FDCA)具有与对苯二甲酸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为开发可降解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提供可能。利用CO_(2)激光成功合成了NiFe_(2)O_(4)/rGO电极材料,其微观形貌呈纳米颗粒镶嵌的氧化石墨烯结构。原位拉曼光谱表明,与Fe_(5)O_(12)/rGO电极材料相比,在HMF电催化氧化过程中NiFe_(2)O_(4)/rGO表面重构为NiOOH和FeOOH物种,证实了Ni的加入使材料更易发生表面重构。表面重构的NiFe_(2)O_(4)/rGO电极材料在100 mA·cm^(-2)时过电位降低至26 mV,且较制氧反应(OER)过电位降低约182 mV。表面重构后的电极材料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促进了反应物与电极材料的接触。反应物的转化率、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及法拉第效率分别为99.8%、99.3%和87.6%。本研究为元素加入促进催化材料表面重构进而提高HMF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CO_(2)激光 NiFe_(2)O_(4)/rgo电极材料 表面重构
下载PDF
介孔片层Ni_(2)FeS_(4)纳米结构修饰电极对尿酸的电催化研究
5
作者 白思奇 吕仁江 +1 位作者 高立娣 秦世丽 《化学世界》 CAS 2024年第5期305-311,共7页
以硝酸镍、硝酸铁为金属源,硫代乙酰胺为硫源,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导向剂,与致孔剂的在不同金属比下用软模板法合成了介孔Ni_(2)FeS_(4)纳米片,在玻碳电极(GCE)上成膜构成尿酸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 以硝酸镍、硝酸铁为金属源,硫代乙酰胺为硫源,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导向剂,与致孔剂的在不同金属比下用软模板法合成了介孔Ni_(2)FeS_(4)纳米片,在玻碳电极(GCE)上成膜构成尿酸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电流时间法(I-t)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了修饰电极对尿酸的电催化性能,并将其应用于血清中的尿酸检测。探究了Ni_(2)FeS_(4)支持电解液的pH值及扫描速率的与峰电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合成并修饰的电极对尿酸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其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3~300和0.55μmol/L,用此方法对血清中的目标物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5.2%~1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纳米片 Ni_(2)fes_(4) 修饰电极 尿酸 电催化
下载PDF
基于FeS_(2)及其复合材料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呼延璟 董小瑞 +2 位作者 张志文 郭子禾 梁勐涵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57-371,共15页
二硫化亚铁(FeS_(2))具有高理论比容量、高电导率、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的优势,被视为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FeS_(2)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其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反应动力学较迟缓,进而展现为电... 二硫化亚铁(FeS_(2))具有高理论比容量、高电导率、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的优势,被视为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FeS_(2)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其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反应动力学较迟缓,进而展现为电化学性能不佳,这严重制约了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大规模应用。因此,总结FeS_(2)材料在钠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归纳既有研究对FeS_(2)负极材料瓶颈问题的解决方式,探讨了未来提升FeS_(2)负极材料性能可行的工作方向,对设计高容量的钠离子电池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FeS_(2)负极材料的结构特性与储钠机制;其次,根据FeS_(2)的反应机制及物理特性,总结了FeS_(2)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瓶颈问题;然后,从FeS_(2)的结构调控、FeS_(2)/碳基复合材料、FeS_(2)/高分子化合物复合材料及FeS_(2)/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四个方面归纳了近年来既有研究瓶颈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基于上述分析,从强化电解质特性、调控电极结构、降低材料成本、改变电极基底及优化电池工作环境的角度提出未来提升FeS_(2)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可行性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_(2)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储钠机理 改性策略
下载PDF
FeS_(2)/TiO_(2)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原 徐昊生 +4 位作者 史晓国 徐冉 胡玥妤 石亚喃 许崇庆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光催化技术能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其中心是高效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以二氧化钛、升华硫粉、还原铁粉为原料,无水乙醇为过程控制剂,采用湿式机械化学合成法一步制备具有可见光响应的FeS_(2)/TiO_(2)复合纳米材料。通过场... 光催化技术能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其中心是高效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以二氧化钛、升华硫粉、还原铁粉为原料,无水乙醇为过程控制剂,采用湿式机械化学合成法一步制备具有可见光响应的FeS_(2)/TiO_(2)复合纳米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材料复合方式、煅烧温度、催化剂用量、污染物浓度和溶液初始pH值等条件因素对体系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机械化学合成FeS_(2)/TiO_(2)复合纳米材料同步实现FeS_(2)生成、FeS_(2)和TiO_(2)均匀复合以及S元素掺杂进入TiO_(2)晶格三个目标;300℃热处理的复合材料在pH值为4、催化剂投加量1 g/L和亚甲基蓝初始浓度20 mg/L时催化效果最优,在可见光下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率是单独TiO_(2)的15倍,单独FeS_(2)的1.8倍,有效提高了处理化工行业典型污染物的效率。异质结构筑和S元素掺杂改善了TiO_(2)能级结构,促进了复合体系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和光催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机械化学合成 fes_(2)/TiO_(2) 光催化 复合材料 亚甲基蓝
下载PDF
FeS_(2)薄膜正极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张琴馨 杨少华 +3 位作者 李晓娇 李继龙 董华 汤望新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403-1406,共4页
利用3D打印技术对FeS_(2)薄膜正极进行了制备,考察了测试时使用的不同电解质类型、放电测试温度以及正极厚度参数对单体电池放电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薄膜正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稳定性,测试薄膜正极使用三元L... 利用3D打印技术对FeS_(2)薄膜正极进行了制备,考察了测试时使用的不同电解质类型、放电测试温度以及正极厚度参数对单体电池放电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薄膜正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稳定性,测试薄膜正极使用三元LiCl-LiBr-LiF电解质隔膜的单体电池放电性能最好,初始电压达到2.19 V;截至1.5 V时,电池比容量达到688.5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fes_(2) 放电性能 热电池
下载PDF
Ambient-Condition Strategy for Production of Hollow Ga_(2)O_(3)@rGO Crystalline Nanostructures Toward Efficient Lithium Storage 被引量:1
9
作者 Dongdong Zhang Qiliang Wei +7 位作者 Haili Huang Lan Jiang Jie Teng Ruizhi Yu Qing Zhang Shengxing Liu Lin Wang Weiyou Yang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Crystallineγ-Ga_(2)O_(3)@rGO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are synthesized in gram scale,which are accomplished by a facile sonochemical strategy under ambient condition.They are composed of uniformγ-Ga_(2)O_(3)nanosphe... Crystallineγ-Ga_(2)O_(3)@rGO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are synthesized in gram scale,which are accomplished by a facile sonochemical strategy under ambient condition.They are composed of uniformγ-Ga_(2)O_(3)nanospheres encapsulated by 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nanolayers,and their formation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existed opposite zeta potential between the Ga_(2)O_(3)and rGO.The as-constructed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based on as-fabricatedγ-Ga_(2)O_(3)@rGO nanostructures deliver an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000 mAh g^(-1)at 100 mA g^(-1)and reversible capacity of 600 mAh g^(-1)under 500 mA g^(-1)after 1000 cycles,respectively,which a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ristineγ-Ga_(2)O_(3)with a much reduced lifetime of 100 cycles and much lower capacity.Ex situ XRD and XPS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versible LIBs storage is dominant by a conversion reaction and alloying mechanism,where the discharged product of liquid metal Ga exhibits self-healing ability,thus preventing the destroy of electrodes.Additionally,the rGO shell could act robustly as conductive network of the electrode fo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ductivity,endowing the efficient Li storage behaviors.This work might provide some insight on mass production of advanced electrode materials under mild condition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ient condition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Ga_(2)O_(3) Li-ion batteries rgo
下载PDF
基于RGO-TiO_(2)纳米材料的湿度传感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薇 尹崇山 邹望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7,共4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感湿材料并在印有微型叉指电极的表面分别涂覆二氧化钛(TiO_(2))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TiO_(2)纳米薄膜来构建湿敏元件,敏感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表征,测量薄膜各...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感湿材料并在印有微型叉指电极的表面分别涂覆二氧化钛(TiO_(2))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TiO_(2)纳米薄膜来构建湿敏元件,敏感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表征,测量薄膜各电学参数随湿度的变化,并分析其阻抗特性。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加入0.2%RGO的TiO_(2)复合材料灵敏度高达0.135 MΩ/%RH,且湿滞相对较小,湿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50 s、恢复时间为76 s。多次测量结果显示,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二氧化钛 还原氧化石墨烯 湿敏材料
下载PDF
FeS_2/rGO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齐广超 张祎 潘凯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9年第1期40-44,52,共6页
为了获得较好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将粒径尺寸约为20 nm的FeS_2纳米粒子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进行复合,制备了FeS_2/rGO复合材料。分散性较好的FeS_2作为析氢反应的催化活性中心促进了H_2的生成;而导电性优异的rGO则提升了电子输运能力,... 为了获得较好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将粒径尺寸约为20 nm的FeS_2纳米粒子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进行复合,制备了FeS_2/rGO复合材料。分散性较好的FeS_2作为析氢反应的催化活性中心促进了H_2的生成;而导电性优异的rGO则提升了电子输运能力,正是这种有效协同作用的发挥,进一步提高了电催化析氢性能。通过优化FeS_2与rGO的投料比,在10 mA/cm^2处的过电位为130 mV。与此同时,FeS_2/rGO复合材料在酸性条件下展现出较为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因此,可控制备的FeS_2/rGO复合材料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析氢电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析氢特性 fes2/rgo复合材料 协同作用
下载PDF
FeSe_(2)/RGO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磁波吸收性能分析
12
作者 文子良 布和巴特尔 +2 位作者 陈芾霖 花雨 姜南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通过溶剂热反应法在还原石墨烯表面生长了Fe Se_(2),制备出性能稳定的Fe Se_(2)/RGO复合材料。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电磁参数并通过计算发现,当匹配厚度达到3mm时,在7.52GHz处出现最佳反射率为-42.78dB,证明该复合材料在C波段(4~8... 本文通过溶剂热反应法在还原石墨烯表面生长了Fe Se_(2),制备出性能稳定的Fe Se_(2)/RGO复合材料。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电磁参数并通过计算发现,当匹配厚度达到3mm时,在7.52GHz处出现最佳反射率为-42.78dB,证明该复合材料在C波段(4~8GHz)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进一步说明Fe Se_(2)/RGO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_(2)/rgo复合材料 溶剂热反应 电磁波吸收 表面极化
下载PDF
FeS_(2)/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实验研究
13
作者 张传兴 宋璟仪 +1 位作者 史晓国 谷亚威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0期31-33,39,共4页
生物炭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吸附剂,经适当改性处理可获得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利用生物炭吸附处理有机污染物逐步成为研究热点,FeS_(2)与生物炭复合能够将原始生物炭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丰富、官能团丰富、吸附性高的优点,与FeS_(2... 生物炭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吸附剂,经适当改性处理可获得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利用生物炭吸附处理有机污染物逐步成为研究热点,FeS_(2)与生物炭复合能够将原始生物炭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丰富、官能团丰富、吸附性高的优点,与FeS_(2)纳米材料氧化还原活性高、电子运输能力强的优点相结合。本论文首先利用机械球磨法制备FeS_(2)/生物炭复合材料,可得到纳米级材料,且能够抑制材料团聚,在后续应用过程中提高FeS_(2)利用率,并对FeS_(2)/生物炭复合材料进行SEM-EDX与XRD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均在2θ=33.04°,37.07°,40.76°,47.42°,56.27°等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衍射峰,与黄铁矿FeS_(2)的特征峰(PDF#99-0087)对应,表明成功制备出了黄铁矿型FeS_(2),且FeS_(2)与生物炭成功结合;通过SEM-EDS与XRD图谱分析显示,利用机械球磨法按照球料质量比15∶1、FeS_(2)与生物炭质量比15∶1、Fe粉与S粉物质的量比1∶2、转速400 r/min,球磨72 h制备的复合材料为FeS_(2)/生物炭纳米材料。材料为球状或类球状、粒度分布较均匀、纯度较高、结晶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fes_(2) 复合 制备表征
下载PDF
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果糖脱水制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
14
作者 邵梦莎 洪雯雯 +3 位作者 刘思乐 张申奥 王思祺 李金源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果糖脱水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利用SEM、TEM、XRD、FTIR、BET等检测手段对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的形貌、晶型、基团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同时... 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果糖脱水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利用SEM、TEM、XRD、FTIR、BET等检测手段对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的形貌、晶型、基团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溶剂种类对果糖转化率、5-HMF的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此外,还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比表面积达到了31.4782 m^(2)/g,对果糖脱水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果糖质量为5.0 g、二甲基亚砜用量15 mL、g-C_(3)N_(4)/TiO_(2)/RGO用量1.0 g、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150℃的条件下,果糖的转化率为98.5%,5-HMF的收率为69.7%,选择性为70.8%;5次循环使用后,5-HMF的收率仍能达到58.8%,表明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的催化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 水热法 5-羟甲基糠醛 果糖
下载PDF
Synergistic Coupling of Sulfide Electrolyte and Integrated 3D FeS_(2)Electrode Toward Long-Cycling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15
作者 Wenyi Liu Yongzhi Zhao +4 位作者 Chengjun Yi Weifei Hu Jiale Xia Yuanyuan Li Jinping Liu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8-76,共9页
FeS_(2)cathode is promising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due to its ultra-high capacity,low cost,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However,the poor performances,induced by limited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FeS_(2)cathode is promising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due to its ultra-high capacity,low cost,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However,the poor performances,induced by limited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severe volume expansion,and polysulfide shuttle,hinder the application of FeS_(2)in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Herein,an integrated 3D FeS_(2)electrode with full infiltration of Li6PS5Cl sulfide electrolytes is designed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Such a 3D integrated design not only achieves intimate and maximized interfacial contact between electrode and sulfide electrolytes,but also effectively buffers the inner volume change of FeS_(2)and completely eliminates the polysulfide shuttle through direct solid-solid conversion of Li2S/S.Besides,the vertical 3D arrays guarantee direct electron transport channels and horizontally shortened ion diffusion paths,endowing the integrated electrode with a remarkably reduced interfacial impedance and enhanced reaction kinetics.Benefiting from these synergies,the integrated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 exhibits the largest reversible capacity(667 mAh g^(-1)),best rate performance,and highest capacity retention of 82%over 500 cycles at 0.1 C compared to both a liquid battery and non-integrated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The cycling performance is among the best reported for FeS_(2)-based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This work presents an innovative synergistic strategy for designing long-cycling high-energy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which can be readily applied to other battery systems,such a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electrolyte infiltratio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fes_(2)nanosheets arrays integrated 3D electrodes sulfide electrolytes
下载PDF
不同形貌FeS_(2)的可控制备及储钠特性研究
16
作者 范利君 吴保周 陈珂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41-2549,共9页
作为典型的转化反应型储钠负极材料,FeS_(2)具有无毒、成本低廉及理论比容量高等优势,成为钠离子电池潜在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该材料在实际储钠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相对较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溶剂热反应合成策略,... 作为典型的转化反应型储钠负极材料,FeS_(2)具有无毒、成本低廉及理论比容量高等优势,成为钠离子电池潜在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该材料在实际储钠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相对较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溶剂热反应合成策略,通过改变前驱体中铁硫摩尔比,分别合成了具有不规则球形颗粒形貌,球形颗粒与立方体混合形貌以及规则立方体形貌的FeS_(2)样品,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微观形貌对FeS_(2)储钠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具有规则立方体形貌的FeS_(2)具有最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以后可保持354.5 mAh/g的放电比容量,在电流密度为2.0 A/g下循环500次后,仍保持246.3 mAh/g的放电比容量,是对比样品比容量的1.2倍。储钠动力学分析表明,立方体形貌的FeS_(2)样品表现出赝电容占主导的储钠机制,因此具有更快的钠离子扩散效率和更高的倍率性能。该研究能够为高性能转化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形貌调控 负极材料 二硫化铁 储钠机制
下载PDF
MoS_(2)/rGO电磁屏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任玉美 杨帅 +3 位作者 严志铭 秦臻 李佩臣 冯德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2-81,共10页
随着电磁干扰(EMI)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研制出具有高度适应性、高效能以及高性能的EMI屏蔽材料。借助水热法与热处理手段能够实现二硫化钼与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复合材料的制备。rGO片与在其表面原位生成的MoS_(2)纳米片共... 随着电磁干扰(EMI)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研制出具有高度适应性、高效能以及高性能的EMI屏蔽材料。借助水热法与热处理手段能够实现二硫化钼与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复合材料的制备。rGO片与在其表面原位生成的MoS_(2)纳米片共同构建三维(3D)多孔网络框架,有效防止了二者的堆积。同时,MoS2纳米片与rGO片的结合可以形成稳定的3D导电网络,能够有效提升电子的导电能力和载流子的迁移速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体系的传导损耗。此外,该复合材料优异的EMI屏蔽性能可归因于电磁波在材料内部的多次反射和散射。MoS_(2)纳米片与rGO片存在的缺陷位点及其构筑的丰富界面诱导了偶极子极化和界面极化现象,赋予体系优异的EMI屏蔽性能。在X波段范围(8.2~12.4 GHz)内,由于多重损耗机制的协同效应,在厚度为2.0 mm时,MoS_(2)/rGO复合材料的总屏蔽效能(SET)最高可达62.7 dB(平均SET为59.9 dB)。由此可见,MoS_(2)/rGO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EMI屏蔽效能,为其他过渡金属硫化物在EMI屏蔽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还原氧化石墨烯 电磁屏蔽 多重损耗
下载PDF
FeS_2/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池放电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京亮 米林 《当代化工研究》 2018年第6期168-169,共2页
结合FeS_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对热电池放电性能进行分析,核心目的是在方法完善的同时,提高热电池放电的稳定性,促进产业的稳定发展,为现代FeS_2/RGO纳米复合材料的使用提供支持。
关键词 fes2/rgo 纳米复合材料 热电池 放电性能
下载PDF
钛网表面Fe_(3)O_(4)/FeS_(2)膜层制备及其类芬顿降解苯酚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艳丽 张笑 +4 位作者 李欣 陈昌举 候现金 姚忠平 姜兆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为了拓宽类芬顿催化剂的pH适用范围、改善其有机污染物降解性能并解决其分离回收难的问题,本文采用易于大规模制备的电沉积法在钛网表面沉积了Fe_(3)O_(4)/FeS_(2)固定化膜层。通过XRD、SEM及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所合成催化剂的相组成... 为了拓宽类芬顿催化剂的pH适用范围、改善其有机污染物降解性能并解决其分离回收难的问题,本文采用易于大规模制备的电沉积法在钛网表面沉积了Fe_(3)O_(4)/FeS_(2)固定化膜层。通过XRD、SEM及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所合成催化剂的相组成、形貌及表面元素价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材料主要由Fe_(3)O_(4)与FeS_(2)物相组成,且膜层表面呈现由纳米片间相互交联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类芬顿降解苯酚性能表明,在0.20 mol/L硫源含量下所得膜层于pH 6.0、H_(2)O_(2)含量6 mmol/L、苯酚初始质量浓度35 mg/L、反应温度30℃的条件下降解60 min,可将98%的苯酚去除。因而,Fe_(3)O_(4)/FeS_(2)固定化膜层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类芬顿催化活性。分析发现:材料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增强传质,同时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参与苯酚降解;而催化剂表面键合的S_(2)^(2-)可促进Fe^(3+)/Fe^(2+)以及Fe^(3+)/Fe^(2+)的氧化还原循环,同时,以硫酸根形式存在的硫物种可为类芬顿反应提供合适的酸性微环境,从而提高羟基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及产生量,最终显著改善该催化剂在近中性条件下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固定化膜层 Fe_(3)O_(4)/fes_(2) 类芬顿 苯酚
下载PDF
Ni掺杂TiO2/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焦玉荣 张定坤 +5 位作者 孙少超 弓莹 相玉琳 张建宏 张亚 杨超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65-2169,共5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纳米粒子,进而合成出TiO2/R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最后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载体,以钛酸丁酯(C16H36O4Ti)和氯化镍(NiCl2)为前驱体,以聚乙烯亚胺(PEI)为交联剂,采用...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纳米粒子,进而合成出TiO2/R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最后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载体,以钛酸丁酯(C16H36O4Ti)和氯化镍(NiCl2)为前驱体,以聚乙烯亚胺(PEI)为交联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过渡金属Ni负载TiO2/RGO三元复合纳米光催化剂(Ni@TiO2/RGO)。对制备出的各类光催化剂的结构、组成进行了FTIR、DRS、SEM和EDS分析,并且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实验结果表明:Ni@TiO2/RGO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循环再生能力,在170 min内降解率达到91.8%,循环利用8次后其降解率依然可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O2/rgo 溶胶-凝胶法 一步水热法 光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