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9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加静磁场下片状FeSiAl复合材料的干扰抑制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廖丽 金鑫 +1 位作者 唐章宏 王群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18年第1期63-67,共5页
通过球磨工艺将Fe Si Al粉末扁平化,以PVB为粘结剂,利用流延法制备片状Fe Si Al复合材料干扰抑制片。分析流延过程中外加静磁场对样品形貌的影响;搭建同侧去耦比、异侧去耦比及传输功率损耗比三种测量体系,分析样品的干扰抑制性能。结... 通过球磨工艺将Fe Si Al粉末扁平化,以PVB为粘结剂,利用流延法制备片状Fe Si Al复合材料干扰抑制片。分析流延过程中外加静磁场对样品形貌的影响;搭建同侧去耦比、异侧去耦比及传输功率损耗比三种测量体系,分析样品的干扰抑制性能。结果表明,外加静磁场使得片状Fe Si Al颗粒长轴方向沿磁力线有序分层排列,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干扰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复合材料 扁平化 近场去耦 传输功率损耗比
下载PDF
石墨烯/Fe3O4/FeSiA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金丹 郭宇鹏 +1 位作者 孙可为 丁东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47-1652,共6页
以FeSiAl片状磁粉、膨胀石墨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石墨烯/Fe3O4/FeSiAl复合材料。通过XRD、SEM、Raman、FTIR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石墨烯/Fe3O4/FeSiAl复合材料的晶相、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 以FeSiAl片状磁粉、膨胀石墨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石墨烯/Fe3O4/FeSiAl复合材料。通过XRD、SEM、Raman、FTIR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石墨烯/Fe3O4/FeSiAl复合材料的晶相、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水热还原法,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并且生成的石墨烯及Fe3O4颗粒均匀包覆在FeSiAl片状磁粉上,这种片状和颗粒状不同结构的复合,制备出了兼具磁损耗和介电损耗的吸波材料。在0.2~2.66 GHz频段内,当氧化石墨烯和FeSiAl质量比为1∶9,相应匹配厚度为2 mm时,石墨烯/Fe3O4/FeSiAl复合材料在2.56 GHz处最小反射率可达到–17 dB,其有效吸收频带范围(反射率小于–10 dB)为2.27~2.66 GHz。随着氧化石墨烯与FeSiAl质量比的增加,石墨烯/Fe3O4/FeSiAl复合材料的有效吸收频带向高频移动,有助于该吸波材料在高频段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fesial 水热法 FE3O4 复合吸波材料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粉末粒径及其配比对FeSiAl软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旺昌 韩晓锋 +2 位作者 周翔 项文波 车声雷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对气雾化法制备的球形FeSiAl粉末进行粒径优选及配比,通过耐高温复合磷酸盐和硅树脂对其进行有机-无机双绝缘包覆,然后将其制备成软磁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粉末粒径及配比对材料密度、高频功率损耗、磁导率和直流偏置等性能的影响。结... 对气雾化法制备的球形FeSiAl粉末进行粒径优选及配比,通过耐高温复合磷酸盐和硅树脂对其进行有机-无机双绝缘包覆,然后将其制备成软磁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粉末粒径及配比对材料密度、高频功率损耗、磁导率和直流偏置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磁复合材料的密度、磁导率和功率损耗随粉末粒径的减小而降低,直流偏置特性随粒径的减小而改善。当平均粒径为6.28μm时,1 MHz下的有效磁导率为59.21,在Bm=30 mT,f=1 MHz的条件下损耗为335.57 kW/m^(3),在100 Oe磁场下的磁导率百分比为64.42%。通过将平均粒径为18.76μm和12.72μm的两组粉末进行粒度配比,发现随着细磁粉含量的增大,密度与磁导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同时在Bm=30 mT,f=1 MHz高频条件下的损耗由624.50 kW/m^(3)减小至575.76 kW/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软磁复合材料 粉末粒径 功率损耗 有效磁导率 直流偏置特性
下载PDF
纳米碳/铝复合材料强韧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凯 刘振宇 +1 位作者 肖伯律 马宗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4,229,共15页
以碳纳米管、石墨烯为代表的超高性能纳米碳,具有优越的力、热、电等综合性能,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以纳米碳为强化相少量加入到铝中,有望开发出高强、高模、低热膨胀的复合材料,并使复合材料保持轻质、易加工等特性,在航空、航天、... 以碳纳米管、石墨烯为代表的超高性能纳米碳,具有优越的力、热、电等综合性能,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以纳米碳为强化相少量加入到铝中,有望开发出高强、高模、低热膨胀的复合材料,并使复合材料保持轻质、易加工等特性,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因而以纳米碳/铝为代表的新一代铝基复合材料备受关注。然而,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易团聚,与铝等大多数金属并不浸润,且容易分布在晶界上诱导显著的晶粒细化,使得复合材料的强韧性等关键性能指标提升困难,或者使强度提高的同时使塑韧性下降显著,限制了其工程应用潜力。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纳米碳/铝复合材料强韧化方面的策略和方法,包括纳米碳分散、界面和构型调控等,以期推动新一代轻质高强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的发展,支撑国家未来重大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铝复合材料 强韧化 分散 界面 构型
下载PDF
菌丝体-杨木颗粒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保温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伟华 郝旸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6,72,共7页
石油基高分子多孔材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塑料污染(“白色污染”)。在这项工作中,采用了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合成策略,通过在杨木颗粒上接种培养真菌菌丝体,使其生长贯穿整个颗粒,最终制备出了一种菌丝体-杨木颗粒多孔复合材料。结果表... 石油基高分子多孔材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塑料污染(“白色污染”)。在这项工作中,采用了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合成策略,通过在杨木颗粒上接种培养真菌菌丝体,使其生长贯穿整个颗粒,最终制备出了一种菌丝体-杨木颗粒多孔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多孔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0.165 g·cm^(-3))、较高的孔隙率(82.7%)和疏水性(接触角:131.8°),并展示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压缩强度2.39 MPa;杨氏模量9.79 MPa)。另外,多孔复合材料还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0.066 W/mK)和优异的阻燃性能(氧指数为28.4%)。这项研究工作展示了一种简捷和清洁环保的菌丝体-杨木颗粒多孔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对农林生物质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 杨木颗粒 复合材料 保温 阻燃
下载PDF
纤维材质对UHMWPE水润滑轴承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智威 冯润麒 +1 位作者 何阳 袁成清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8,共12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在水润滑轴承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单一的UHMWPE难以满足水润滑轴承的耐磨性需求,尤其是在低速重载工况下.通过纤维改性的方法可以提高其摩擦学性能,但是纤...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在水润滑轴承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单一的UHMWPE难以满足水润滑轴承的耐磨性需求,尤其是在低速重载工况下.通过纤维改性的方法可以提高其摩擦学性能,但是纤维材质的不同特性对于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通过热压模具分别制备剑麻纤维(Sisal fiber,SF)、碳纤维(Carbon fiber,CF)和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er,PETF)与UHMWPE混合的定向纤维复合材料,并与纯UHMWPE做对照试验.利用R-tec往复摩擦试验机模拟不同载荷(5和10 N)和不同速度(20、40和60 mm/s)下铜球与不同复合材料的摩擦过程,通过邵氏硬度和极限抗弯强度试验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测试,采用接触角测试复合材料的浸润性,试验结束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磨损形貌.结果表明:纤维的力学性能,尤其是硬度和抗弯强度是影响定向纤维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关键因素,所添加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使摩擦学性能显著提高,纤维的耐磨性和浸润性是次要因素.试验工况下,CF/UHMWPE摩擦系数最低,且在低速重载(载荷10 N,速度20 mm/s)时的摩擦系数与纯UHMWPE相比降低了36.92%;添加耐磨性强的PETF纤维后,复合材料磨损体积与纯UHMWPE相比降低了3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轴承 摩擦学性能 纤维材质 UHMWPE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玉米芯-环糊精交联复合材料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琼 李霞 +1 位作者 侯淋 郭易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以玉米芯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玉米芯-β-环糊精复合材料(CB-β-CD),通过FTIR、SEM、BET、热重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B-β-CD对酸性品红(AF)和孔雀石绿(MG)在不同吸附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0 mL染料初始... 以玉米芯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玉米芯-β-环糊精复合材料(CB-β-CD),通过FTIR、SEM、BET、热重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B-β-CD对酸性品红(AF)和孔雀石绿(MG)在不同吸附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0 mL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加入10 mg吸附剂,吸附3 h,CB-β-CD对MG和AF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2.16 mg/g和58.04 mg/g。MG在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剂的吸附,AF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剂的吸附。AF和MG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整个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经过5次循环使用,该材料的吸附性能仍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Β-环糊精 复合材料 有机染料 吸附
下载PDF
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8
作者 蔡志勇 文璟 +1 位作者 王日初 彭超群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55,共19页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基体的润湿性差,或者在高温下与基体发生有害的界面反应,限制了此类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本文简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结合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因素,提出了几种改善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体表面改性是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工艺有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化学镀法等;最后,对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热导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 铜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 界面反应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敬福 贾婧 +3 位作者 庄伟彬 覃龙健 李菁辉 孟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3-2073,共11页
原位合成技术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权衡了强度和塑性间的矛盾,有望实现铝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原位合成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比刚度,比模量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是近年来金属基复合... 原位合成技术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权衡了强度和塑性间的矛盾,有望实现铝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原位合成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比刚度,比模量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是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汽车制造、高铁动车、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归纳了三种原位合成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反应体系(Al-K_(2)TiF_(6)-KBF_(4)体系、Al-TiO_(2)-B_(2)O_(3)体系和Al-Ti-B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概述了原位合成TiB_(2)颗粒对铝基体晶粒尺寸、界面结合和润湿性产生影响的研究现状,对TiB_(2)颗粒强化铝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展开了讨论,梳理总结现阶段在此领域研究过程中仍未解决的问题,展望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潜在发展空间,以期为研究和开发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TiB_(2) 反应体系 显微组织 强化机制
下载PDF
大型真菌及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袁久刚 王应雪 +3 位作者 周爱晖 徐进 唐颖 范雪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229,共7页
为深入探究新型真菌材料在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耐用性、隔音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真菌复合材料的发展,对目前国内外大型真菌及菌丝体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从材料角度出发,对平菇、金针菇、灵芝等大型真菌的主要结... 为深入探究新型真菌材料在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耐用性、隔音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真菌复合材料的发展,对目前国内外大型真菌及菌丝体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从材料角度出发,对平菇、金针菇、灵芝等大型真菌的主要结构、组成成分、活性物质和应用价值等内容进行了分类介绍,对比分析了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方式对真菌材料及其加工性能的影响。其次,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纯菌丝体材料和菌丝体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菌丝体复合材料在隔音材料、建筑板材、包装材料、纺织皮革以及医用敷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对真菌材料存在的生产污染、致病性、使用寿命等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希望为真菌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菌丝体 几丁质 生物质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白云石/三聚氰胺复合材料制备及吸附结晶紫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玉澜 时倩倩 +3 位作者 文胜 陈燕萌 兰兴先 蒋才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8-1724,共7页
以白云石和三聚氰胺为原料,热聚合制备白云石/三聚氰胺复合吸附材料,以结晶紫的吸附率为评介指标探讨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对结晶紫最佳吸附条件是: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75 g、结晶紫溶液初始浓度300 mg/L、... 以白云石和三聚氰胺为原料,热聚合制备白云石/三聚氰胺复合吸附材料,以结晶紫的吸附率为评介指标探讨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对结晶紫最佳吸附条件是: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75 g、结晶紫溶液初始浓度300 mg/L、反应时间100 min,对结晶紫吸附率达97.3%。动力学拟合发现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模型,即吸附材料对结晶紫的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复合材料 吸附 结晶紫
下载PDF
新型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金属防腐蚀领域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红玲 原平方 +2 位作者 谢艳新 刘振锋 褚亮亮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49,共7页
介绍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防腐蚀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防护膜在金属防腐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改性石墨烯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效果。从无机纳米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聚氨... 介绍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防腐蚀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防护膜在金属防腐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改性石墨烯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效果。从无机纳米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聚氨酯/石墨烯复合材料和硅烷/石墨烯复合材料等四方面综述了改性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指出目前我国石墨烯复合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金属防腐蚀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复合材料 石墨烯薄膜 改性石墨烯复合材料 防腐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超声检测在复合材料挖补修理结构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曲亚林 宁宁 +1 位作者 焦婷 王丹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挖补修理是复合材料结构最常用的修理方法。伴随挖补修理技术的发展,修理后结构的强度评估与损伤检测等问题亟待解决。以挖补修理后的层压板结构为例,对其可能产生的缺陷类型进行归纳,对各种类型缺陷的超声特征信号进行分析总结,将超声... 挖补修理是复合材料结构最常用的修理方法。伴随挖补修理技术的发展,修理后结构的强度评估与损伤检测等问题亟待解决。以挖补修理后的层压板结构为例,对其可能产生的缺陷类型进行归纳,对各种类型缺陷的超声特征信号进行分析总结,将超声特征信号和修理工艺特点互相比对验证,为此类结构缺陷超声检测完整判据的建立提供数据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修理结构 超声检测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纳米改性对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绝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贺晨 于云飞 +5 位作者 张铭嘉 于红 李乐 刘云鹏 杨红军 田正波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6,共8页
使用纳米氧化铝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层压法制造改性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BFRP),并研究纳米Al_(2)O_(3)含量对改性复合材料绝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Al_(2)O_(3)改性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 使用纳米氧化铝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层压法制造改性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BFRP),并研究纳米Al_(2)O_(3)含量对改性复合材料绝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Al_(2)O_(3)改性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1.0K-BFRP)界面改性效果最佳。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相比,1.0K-BFRP的介质损耗因数降低了38.13%,沿面闪络电压提高了42.96%,击穿电压提高了33.96%,表现出更加优越的绝缘性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26.46%、48.19%、66.06%,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玄武岩纤维 界面改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桥梁工程中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敬麒麟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80-82,共3页
为满足恶劣环境条件下现代化桥梁工程高质量建造所需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及耐疲劳性等要求,基于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从公路桥、观赏桥、梁式桥以及超大跨度悬索桥等不同工况要求下的桥梁建设出发,总结了纤维增强树... 为满足恶劣环境条件下现代化桥梁工程高质量建造所需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及耐疲劳性等要求,基于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从公路桥、观赏桥、梁式桥以及超大跨度悬索桥等不同工况要求下的桥梁建设出发,总结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指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应用中仍存在应力损失、受风力影响大及回收处理难等弊端,并提出了主要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桥梁工程 应用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短切玄武岩纤维增强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
16
作者 李辉 张卜方 +6 位作者 赵春霞 向东 王斌 程金波 黄浩然 张旭文 武元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9-204,211,共7页
将玄武岩纤维(BF)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制备了玄武岩纤维增强三元乙丙橡胶(E-BF7)复合材料,研究了玄武岩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动态热力学性能、耐水性能以及耐化学液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加纤维的三元乙... 将玄武岩纤维(BF)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制备了玄武岩纤维增强三元乙丙橡胶(E-BF7)复合材料,研究了玄武岩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动态热力学性能、耐水性能以及耐化学液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加纤维的三元乙丙橡胶相比,添加15份KH570改性的玄武岩纤维BF7得到的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E-BF7-15,拥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其拉伸强度从12.49MPa提高到14.50MPa,提高了16.1%,撕裂强度从41.47MPa提高到51.67MPa,提高了24.6%,其耐水性和耐化学液体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玄武岩纤维 复合材料 纤维改性 硅烷偶联剂
下载PDF
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性能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肖璐 刘婷婷 +2 位作者 陈先华 郑开宏 潘复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1-164,共14页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低的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点,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常见制备方法的特点,分析了金属颗粒增强...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低的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点,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常见制备方法的特点,分析了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和主要强韧化机理。最后,对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材料及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颗粒 镁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 强化机理 界面结构
下载PDF
结合剂比例和cBN粒度配比对PcBN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邹芹 董培航 +3 位作者 李艳国 袁振雄 武迪 罗永安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了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研究了结合剂配比和立方氮化硼(cBN)粒度对PcBN复合材料的成分、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磨耗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压...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了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研究了结合剂配比和立方氮化硼(cBN)粒度对PcBN复合材料的成分、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磨耗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5.5 GPa,温度1400℃,保温10 min的烧结条件下,当V(TiN_(0.3))∶V(AlN)=70∶30时,PcBN复合材料性能较为优异,硬度最高达到22.7 GPa,磨耗比达到149.2;当PcBN复合材料中cBN粒度组合为V(0.5~1μm)∶V(2~5μm)∶V(5~10μm)=3∶5∶2时,颗粒之间的堆积密度达到最高,性能也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N复合材料 高温高压 结合剂 粒度
下载PDF
针刺/缝合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力学行为
19
作者 陈小明 吴凯杰 +5 位作者 郑宏伟 张敬义 苏星兆 辛世纪 郭东升 陈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182,共10页
为明晰缝合工艺对针刺结构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石英机织布和石英纱线为原料,设计制备了针刺/缝合多尺度联锁织物及复合材料,采用Micro-CT对多尺度联锁织物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了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力学行为,... 为明晰缝合工艺对针刺结构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石英机织布和石英纱线为原料,设计制备了针刺/缝合多尺度联锁织物及复合材料,采用Micro-CT对多尺度联锁织物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了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力学行为,同时建立了Ⅰ型层间断裂行为有限元分析模型,阐明了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的层间强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针刺复合材料,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的层间载荷值最大提高46.61%,临界能量释放率最大提高55.55%;在缝合矩阵不变的情况下,单束缝合纱线从100 tex增大到200 tex,最大破坏载荷提高了12.91%,临界能量释放率提高了17.8%;随着缝合矩阵增大,总植入量从800 tex增大到1600 tex后,最大破坏载荷提高了22.8%,临界能量释放率提高了47.3%;此外,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Ⅰ型层间断裂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最大误差仅为3.1%,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失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织物 复合材料 缝合 层间强度
下载PDF
含开孔与含裂缝的复合材料层压板拉伸剩余强度评估
20
作者 汪厚冰 邓凡臣 +2 位作者 魏宏艳 李新祥 杨胜春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为研究含开孔和裂缝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层压板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剩余强度,针对四种典型铺层、两类损伤形式、四种损伤尺寸的约200件试验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相同铺层、相同宽度的复合材料层压板,开孔直... 为研究含开孔和裂缝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层压板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剩余强度,针对四种典型铺层、两类损伤形式、四种损伤尺寸的约200件试验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相同铺层、相同宽度的复合材料层压板,开孔直径与裂缝长度相等时,两类层压板有相同的剩余强度;加载过程中,裂缝根部较早出现裂缝、分层,应力重新分配,降低了裂缝根部的应力集中。基于损伤区纤维断裂判据、经典层压板理论及复变函数理论的强度计算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出含开孔的复合材料层压板剩余强度;计算含裂缝复合材料层压板剩余强度时可将裂缝损伤等效为开孔损伤,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 裂缝 层压板 损伤容限 剩余强度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