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镀锌带钢表面膜状锌灰缺陷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诗正 徐育 +4 位作者 王露 杜蓉 张伟浩 王贻磊 钟荣飞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通过扫描电镜和辉光光谱仪分析了热镀锌钢板表面膜状锌灰缺陷,结果显示相比常规IF钢,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Mn、P元素含量较高的高强H180Y钢表面表面膜状锌灰程度更为严重。带钢表面膜状锌灰与炉鼻子加湿气氛强相关,局部加湿量过大时,如... 通过扫描电镜和辉光光谱仪分析了热镀锌钢板表面膜状锌灰缺陷,结果显示相比常规IF钢,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Mn、P元素含量较高的高强H180Y钢表面表面膜状锌灰程度更为严重。带钢表面膜状锌灰与炉鼻子加湿气氛强相关,局部加湿量过大时,如果锌液面未形成充分溢流,则膜状缺陷更易发生且会断续出现;当炉鼻子处于严重漏气状态时,即使锌液面充分溢流,也会形成连续存在的严重膜状锌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 膜状锌灰 氧化气氛 fe_(2)al_(5)层
下载PDF
热镀锌锌液有效铝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永清 李响 +1 位作者 蒋英箴 邓菡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76,共4页
锌液有效Al含量是影响热镀锌产品镀层表面和性能的关键参数,针对其精确和稳定控制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不同生产条件下锌液Al含量消耗规律和不同锌锭(Al含量为0.4 wt.%、0.8 wt.%和4.2 wt.%)加入后对Al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常规锌... 锌液有效Al含量是影响热镀锌产品镀层表面和性能的关键参数,针对其精确和稳定控制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不同生产条件下锌液Al含量消耗规律和不同锌锭(Al含量为0.4 wt.%、0.8 wt.%和4.2 wt.%)加入后对Al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常规锌锭Al含量的合理设计,单独添加时可保证Al含量最低达到目标区域下限附近,然后根据条件采用不同调Al锌锭进行优化调节,可以达到锌液有效Al含量精确和稳定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 锌液 有效铝 fe_(2)al_(5) 锌渣
下载PDF
热镀锌锌层粘附性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宏伟 陈菲 +1 位作者 高燕 吴云哲 《河北冶金》 2023年第6期41-44,共4页
热镀锌产品因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性能、良好的加工性能、光亮的外观视觉等性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镀层粘附性是决定镀层质量好坏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从原料、退火、工艺参数等方面对锌层的粘附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钢带的清洁... 热镀锌产品因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性能、良好的加工性能、光亮的外观视觉等性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镀层粘附性是决定镀层质量好坏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从原料、退火、工艺参数等方面对锌层的粘附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钢带的清洁度、炉内气氛、锌液温度、入锅温度、锌液成分、镀层厚度等对锌层的粘附性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不同钢质的产品其锌层的粘附性也有很大区别。实践表明,提高钢带表面清洁度,控制钢带入锅的锌液温度在460±2℃,炉内气氛使用含氢3.5%氮氢混合气,控制锌液成分中有效Al含量在(0.20±0.02)%,能有效生成Fe_(2)Al_(5)金属化合物,保证镀层粘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 镀层 fe_(2)al_(5) 粘附性 锌液温度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铝涂层中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4
作者 柳翊翔 侯祥 郭宁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3年第4期494-501,共8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不锈钢表面铝涂层中Fe_(2)Al_(5)和FeAl_(3)的化学稳定性、电子结构、弹性性质及各向异性。形成能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和FeAl_(3)都是热力学稳定相,但Fe_(2)Al_(5)的相结构稳定性强于Fe...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不锈钢表面铝涂层中Fe_(2)Al_(5)和FeAl_(3)的化学稳定性、电子结构、弹性性质及各向异性。形成能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和FeAl_(3)都是热力学稳定相,但Fe_(2)Al_(5)的相结构稳定性强于FeAl_(3),在涂层中也更容易形成。态密度、赝能隙、布居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成键特征都主要为金属键和共价键,但FeAl_(3)的共价键特征强于Fe_(2)Al_(5)。弹性常数和各向异性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和FeAl_(3)的弹性常数符合力学稳定条件且都为脆性相。普遍各向异性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的整体各向异性高于FeAl_(3)。通过弹性常数绘制的单晶体模量的三维表面图表明Fe_(2)Al_(5)和FeAl_(3)的体模量各向异性程度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物理学 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fe_(2)al_(5) feal_(3)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nanolaminated Ti_(5)Al_(2)C_(3) by combined techniques of XRPD,TEM and ab initio calculations 被引量:3
5
作者 Hui ZHANG Xiaohui WANG +3 位作者 Yonghui MA Luchao SUN Liya ZHENG Yanchun ZHOU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SCIE CAS 2012年第4期268-273,共6页
Crystal structure of Ti_(5)Al_(2)C_(3)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ab initio calculations.In contrast to the already known P63/mmc space group that... Crystal structure of Ti_(5)Al_(2)C_(3)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ab initio calculations.In contrast to the already known P63/mmc space group that the MAX phases crystallize,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3_m space group could better satisfy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lattice parameters are a=0.30564 nm,c=4.81846 nm in a hexagonal unit 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5)al_(2)C_(3) crystal structure layered carbide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原文传递
铁中硅元素对铝/铁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王国战 高坤元 +5 位作者 张小军 黄晖 吴晓蓝 魏午 聂祚仁 周德敬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21年第10期33-37,共5页
使用SEM,EBSD研究(480~640)℃1h退火后,铁中添加不同的硅含量(u(Si)=0.82%,1.48%,3.26%)对铝/铁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80~640)℃1 h退火后,未添加硅的铝/铁复合板在界面处均生成连续金属间化合物,随着退火温度... 使用SEM,EBSD研究(480~640)℃1h退火后,铁中添加不同的硅含量(u(Si)=0.82%,1.48%,3.26%)对铝/铁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80~640)℃1 h退火后,未添加硅的铝/铁复合板在界面处均生成连续金属间化合物,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增大,当退火温度超过620℃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由较为平直转变为舌状突起;640℃1 h退火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随铁中硅元素含量的增加呈指数型减小,未添加硅的铝/铁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在35 μm以上,而铁中添加ω(Si)=3.26%的铝/铁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为20 um左右;铝/铁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主要为Fe_(2)Al_(5),少量的Fe_(4)Al_(13)分布在靠近铝侧和分散在Fe_(2)Al_(5)中;铁中添加ω(Si)=1.48%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同样包括Fe_(2)Al_(5)及少量的Fe4Al13,其分布与不加硅的铝/铁复合板的类似,只是其界面还生成了含硅的Fe_(3)Al_(2)Si_(3)和FeAl_(2)Si相,他们弥散分布于靠近铁侧的Fe_(2)Al_(5)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铁复合板 界面金属间化合物 舌状凸起 fe_(2)al_(5)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