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3)O_(4)/Fe_(2)O_(3)异质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紫外光光电探测性能
1
作者 李丽华 彭韶龙 +3 位作者 从文博 王航 汪钰馨 黄金亮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5,共6页
分别采用旋涂法和水热法在FTO衬底上制备Co_(3)O_(4)种子层和Co_(3)O_(4)薄膜,再在Co_(3)O_(4)薄膜上水热生长Fe_(2)O_(3)纳米棒,获得了高质量的Co_(3)O_(4)/Fe_(2)O_(3)异质结复合材料。通过改变Fe_(2)O_(3)前驱体溶液浓度来改变异质... 分别采用旋涂法和水热法在FTO衬底上制备Co_(3)O_(4)种子层和Co_(3)O_(4)薄膜,再在Co_(3)O_(4)薄膜上水热生长Fe_(2)O_(3)纳米棒,获得了高质量的Co_(3)O_(4)/Fe_(2)O_(3)异质结复合材料。通过改变Fe_(2)O_(3)前驱体溶液浓度来改变异质结复合材料中Fe_(2)O_(3)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Fe_(2)O_(3)纳米棒覆盖在呈网状结构的Co_(3)O_(4)薄膜上,随着Fe_(2)O_(3)前驱体溶液浓度即Fe_(2)O_(3)组分含量的增加,Co_(3)O_(4)/Fe_(2)O_(3)异质结复合材料对紫外光的响应逐渐增强,当Fe_(2)O_(3)前驱体溶液浓度为0.015mol/L时,异质结复合材料有着很好的光电稳定性,并表现出较高的响应率(12.5mA/W)和探测率(4.4×10^(10)J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3)o_(4) 紫外光电探测 Co_(3)o_(4)/fe_(2)o_(3)复合材料 异质结
下载PDF
Ti_(3)C_(2)T_(x)/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波和电磁屏蔽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月霞 吴梦 +3 位作者 纪子影 刘璐 应国兵 徐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7,共7页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的多重反射、界面极化和电磁耦合作用等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频率为6.74 GHz时,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1.41 dB,对应的匹配厚度为2.8 mm,这意味着它可以吸收99.99928%的电磁波。本研究中特殊的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在电磁屏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 吸波 电磁屏蔽 吸波剂
下载PDF
磁性Fe_(3)O_(4)/莫来石陶粒复合材料制备研究
3
作者 吉国荣 郝惠兰 +3 位作者 高云峰 丰铭 朱保顺 田玉明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7期10-12,共3页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是我国目前年排放量和累计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废渣。煤矸石可用于制备重金属吸附材料,实现以废治废。试验将煤矸石在1200℃温度下烧结制成陶粒,然后将陶粒在不同浓度的硝酸铁溶液中浸渍,分离...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是我国目前年排放量和累计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废渣。煤矸石可用于制备重金属吸附材料,实现以废治废。试验将煤矸石在1200℃温度下烧结制成陶粒,然后将陶粒在不同浓度的硝酸铁溶液中浸渍,分离陶粒并烘干,用管式炉对其进行氢气还原处理,得到磁性Fe_(3)O_(4)/莫来石陶粒复合材料,研究陶粒复合材料的物相、微观形貌、磁性能及密度。结果表明,陶粒负载物的物相组成为Fe_(3)O_(4),作为前驱体溶液,硝酸铁溶液浓度越大,陶粒复合材料磁性越强,证实负载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陶粒复合材料 制备 磁性 fe_(3)o_(4) 莫来石
下载PDF
磁性ZnO/Fe_(3)O_(4)/g-C_(3)N_(4)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甲基橙的降解
4
作者 梁丽娟 许凤霞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8,共6页
通过蒸发溶剂-高温热聚合法制备了磁性ZnO/Fe_(3)O_(4)/g-C_(3)N_(4)三元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N2吸附-脱附(BET)、瞬态光电流谱(TPC)和交流阻... 通过蒸发溶剂-高温热聚合法制备了磁性ZnO/Fe_(3)O_(4)/g-C_(3)N_(4)三元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N2吸附-脱附(BET)、瞬态光电流谱(TPC)和交流阻抗(E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甲基橙(MO)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磁性ZnO/Fe_(3)O_(4)/g-C_(3)N_(4)三元复合材料中异质结的存在实现了高效的光电子-空穴分离,光谱吸收范围得到拓宽,表现出超顺磁性,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可见光照射150 min,MO染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率为98.6%,TOC去除率为59.9%;循环使用5次后MO的降解率仍达到了97.8%,表现出良好的循环使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Zno/fe_(3)o_(4)/g-C_(3)N_(4) 三元复合材料 甲基橙
下载PDF
磁性MoS_2/CuO/Fe_3O_4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轩池 柴寿江 +2 位作者 王浩然 陈晨 李嘉庆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7,共3页
采用催化剂负载到助催化剂上制得一种可以磁分离的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湿化学法制备纳米级二硫化钼,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球状纳米级氧化铜,通过磁力搅拌将其分散在溶有二硫化钼的去离子水中,形成含二硫化钼/氧化铜复合微粒的微乳液,经水... 采用催化剂负载到助催化剂上制得一种可以磁分离的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湿化学法制备纳米级二硫化钼,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球状纳米级氧化铜,通过磁力搅拌将其分散在溶有二硫化钼的去离子水中,形成含二硫化钼/氧化铜复合微粒的微乳液,经水热反应、烘干得其复合材料。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球状Fe_(3)O_(4),将所得复合材料超声处理,使其均匀分散在含四氧化三铁的悬浊液中,再经水热反应、烘干煅烧后得到纳米级磁性MoS_(2)/CuO/Fe_(3)O_(4)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红外等手段对该磁性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并可通过磁场进行分离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分离 MoS_2/Cuo/fe_3o_4 复合材料 光催化
下载PDF
磁性Fe_(3)O_(4)/Mg-藻渣生物炭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盐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应用
6
作者 何子阳 宋小宇 邹海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下磁性Fe_(3)O_(4)/Mg-藻渣生物炭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氢钾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处理能力。方法:通过甲基橙溶液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不同试验条件下(初始pH、甲基橙初始浓度、复合材料投加量、过硫酸氢钾投加量)磁性Fe_(3)O...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下磁性Fe_(3)O_(4)/Mg-藻渣生物炭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氢钾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处理能力。方法:通过甲基橙溶液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不同试验条件下(初始pH、甲基橙初始浓度、复合材料投加量、过硫酸氢钾投加量)磁性Fe_(3)O_(4)/Mg-藻渣生物炭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氢钾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的效果。结果:酸性条件下甲基橙染料废水降解速率随pH增大而减小,碱性环境下随pH增大而增大;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去除效果与甲基橙初始浓度呈反比,与过硫酸氢钾的投加量呈正比;一定条件下增加复合材料投加量能提升对甲基橙的去除效果。结论:磁性藻渣生物炭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氢钾氧化甲基橙染料废水具有优异的性能,可作为一种高效的去除方法应用于染料废水处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 甲基橙 改性生物炭 磁性fe_(3)o_(4)/Mg-藻渣生物炭复合材料 过硫酸氢钾 催化氧化 高级氧化技术
下载PDF
Fe_(3)O_(4)@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
7
作者 王晨洋 孙琳琳 +2 位作者 余长磊 郝鑫 冯东旭 《化工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48-52,共5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Fe_(3)O_(4)@氧化石墨烯(GO)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对污水中的Cr(Ⅵ)离子进行吸附。结果表明,在t=25℃、m(吸附剂)=10 mg、初始ρ[Cr(Ⅵ)]=20 mg/L条件下,纳米Fe_(3)O_(4)@GO复合材料对溶液中Cr(Ⅵ)离子的最大吸附量...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Fe_(3)O_(4)@氧化石墨烯(GO)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对污水中的Cr(Ⅵ)离子进行吸附。结果表明,在t=25℃、m(吸附剂)=10 mg、初始ρ[Cr(Ⅵ)]=20 mg/L条件下,纳米Fe_(3)O_(4)@GO复合材料对溶液中Cr(Ⅵ)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94.79 mg/g,去除率为94.79%。对纳米Fe_(3)O_(4)@GO复合材料进行了5次循环吸附实验,第5次吸附率为初次的9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氧化石墨 吸附性能 去除率 循环吸附
下载PDF
CF/Fe_(3)O_(4)增强环氧树脂吸波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婉婉 龙啸云 +2 位作者 纪月 孙启龙 张成蛟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0,共6页
为了弥补吸波复合材料在应用上的局限性,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负载Fe_(3)O_(4)颗粒的碳纤维(CF/Fe_(3)O_(4)),通过浇铸成型将CF/Fe_(3)O_(4)复合纤维与环氧树脂进行复合,制备了CF/Fe_(3)O_(4)增强环氧树脂吸波复合材料。研究了CF/Fe_(3)O_... 为了弥补吸波复合材料在应用上的局限性,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负载Fe_(3)O_(4)颗粒的碳纤维(CF/Fe_(3)O_(4)),通过浇铸成型将CF/Fe_(3)O_(4)复合纤维与环氧树脂进行复合,制备了CF/Fe_(3)O_(4)增强环氧树脂吸波复合材料。研究了CF/Fe_(3)O_(4)复合纤维长度、添加量、复合材料厚度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和弯曲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CF/Fe_(3)O_(4)复合纤维长度为4 mm、添加量为0.8%、复合材料厚度为4.5 mm时,CF/Fe_(3)O_(4)增强环氧树脂吸波复合材料的吸波效果最优,最大反射损耗在18 GHz处达-16.8 dB,有效带宽为3.8 GHz,较同制备工艺条件下的CF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反射损耗(-4.75 dB)提升了2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吸收材料 碳纤维 CF/fe_(3)o_(4)复合纤维 复合材料 有效带宽 反射率 吸波性能 弯曲强度
下载PDF
ZIF衍生Fe_(3)O_(4)@NC/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
9
作者 张亚婷 索轲 +2 位作者 刘国阳 朱由余 张娜娜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3-1039,共7页
为了改善Fe_(3)O_(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以铁基沸石咪唑酯框架结构材料(Fe-ZIF)为前驱体,使用多巴胺通过聚合反应与其复合,再与石墨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组装,经过煅烧碳化,制备了Fe_(3)O_(4)@NC/G复合材料。研... 为了改善Fe_(3)O_(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以铁基沸石咪唑酯框架结构材料(Fe-ZIF)为前驱体,使用多巴胺通过聚合反应与其复合,再与石墨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组装,经过煅烧碳化,制备了Fe_(3)O_(4)@NC/G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与石墨烯的引入有效提高了Fe_(3)O_(4)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稳定性。在0.1 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30圈,Fe_(3)O_(4)@NC/G的放电比容量为1005.6 mAh·g^(-1)。当电流密度为2 A·g^(-1)时,经过300圈循环,其放电比容量仍有838.3 mAh·g^(-1)。Fe_(3)O_(4)@NC/G复合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独特的结构设计,这对其他负极材料的构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fe_(3)o_(4) 石墨
下载PDF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结构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燚 陈彪 +1 位作者 杨祖培 张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1266,共6页
首先利用高温分解法制备了粒径为18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进行羧基化修饰,然后与聚乙烯亚胺(PEI)化学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磁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上的磁性纳米粒子的可控负载及其对复... 首先利用高温分解法制备了粒径为18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进行羧基化修饰,然后与聚乙烯亚胺(PEI)化学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磁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上的磁性纳米粒子的可控负载及其对复合材料磁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分析(TGA),振荡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MGO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我们发展的MG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简单、可控的优点,所制备的M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超顺磁性.该类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有望在磁靶向药物、基因输运、磁共振造影以及磁介导的生物分离和去除环境污染物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fe3o4磁性纳米粒子 复合材料 可控制备 表征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纳米Fe_3O_4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乔玉林 赵海朝 +1 位作者 臧艳 张庆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液相超声直接剥离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用SEM、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多功能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考察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在纯水中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XPS分别分析了磨痕表面的形貌、典型元素... 采用液相超声直接剥离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用SEM、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多功能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考察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在纯水中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XPS分别分析了磨痕表面的形貌、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初步探讨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在纯水中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纳米Fe3O4均匀分布于多层石墨烯片层表面和层间,粒径为20~90 nm;其作为纯水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如试验载荷为10 N,浓度为0.01wt%的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水分散体系润滑时比纯水润滑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下降26.7%和35.4%,这主要是由于复合材料在磨损表面形成了吸附膜、含石墨烯和纳米Fe3O4的边界润滑膜,抑制了Fe的氧化,减轻了摩擦表面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fe3o4 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理
下载PDF
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辉 张嘉琪 刑宝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63-2265,2268,共4页
以FeCl_3·6H_2O和FeCl_2·4H_2O为铁源,以Na OH溶液为沉淀剂,选择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石墨烯复合物。以Fe^(2+)和Fe^(3+)的浓度作为变量制得5种不同比例的Fe_3O_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然后将所得复合材料压制成电极片,组装... 以FeCl_3·6H_2O和FeCl_2·4H_2O为铁源,以Na OH溶液为沉淀剂,选择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石墨烯复合物。以Fe^(2+)和Fe^(3+)的浓度作为变量制得5种不同比例的Fe_3O_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然后将所得复合材料压制成电极片,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后进行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交流阻抗(EIS)测试,探究Fe_3O_4与石墨烯的含量比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Cl_3·4H_2O和FeCl_2·4H_2O用量分别为0.456 g和0.665 g,氧化石墨烯用量为150 mg时,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比电容可达510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fe3o4 石墨 纳米复合材料 共沉淀法
下载PDF
纳米Fe_3O_4负载石墨烯/BMI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超 董雨菲 +2 位作者 颜红侠 林阳 马建中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03-111,123,共10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类球状Fe_3O_4负载石墨烯(GNS-npFe_3O_4)和棒状Fe_3O_4负载石墨烯(GNS-nrFe_3O_4),研究了两种形貌的GNS-Fe_3O_4杂化粒子及其与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GNS-Fe_3O_4对于BMI...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类球状Fe_3O_4负载石墨烯(GNS-npFe_3O_4)和棒状Fe_3O_4负载石墨烯(GNS-nrFe_3O_4),研究了两种形貌的GNS-Fe_3O_4杂化粒子及其与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GNS-Fe_3O_4对于BMI树脂具有明显的减摩、抗磨效果.相比于GNS-nrFe_3O_4,GNS-npFe_3O_4在石蜡油体系中展现出更低的摩擦系数和自润滑性,而且其BMI复合材料耐磨性更高.但是,由于较大尺寸的粒子更易在摩擦过程中从基体析出,因而GNS-nrFe_3O_4/BMI相比于GNS-npFe_3O_4/BMI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石墨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fe3o4纳米粒子 形貌 摩擦学性能 减摩抗磨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膜负载Co_(3)O_(4)活化过硫酸氢钾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1
14
作者 蔺甜 阎鑫 王嘉玮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RGO(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RGO/Co_(3)O_(4)高效复合催化剂。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并以RhB(罗丹明B)为降解物... 以RGO(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RGO/Co_(3)O_(4)高效复合催化剂。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并以RhB(罗丹明B)为降解物评价复合催化剂活化PMS(过硫酸氢钾)的反应活性。另外,考察了PMS质量浓度、RhB初始质量浓度、pH值及温度对催化剂活化PMS降解Rh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MS质量浓度为100 mg/L、RhB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pH值为7、温度为25℃时反应18 min对RhB降解率为98%。自由基捕获实验结合ESR(电子顺磁共振)结果表明体系中同时存在SO_(4)^(-·)和HO·2种活性自由基。循环实验结果显示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对RhB的降解率仍保持90%以上,显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 Co_(3)o_(4) 过硫酸氢钾 罗丹明B 高级氧化技术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和Fe_(3)O_(4)@TiO_(2)@AuNPs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用于检测洋蓟素
15
作者 张艳丽 刘在琼 +3 位作者 朱振宇 王红斌 庞鹏飞 杨文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476-481,共6页
基于石墨烯(GR)和Fe_(3)O_(4)@TiO_(2)@AuNPs磁性核壳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修饰金电极,构建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洋蓟素(cynarin)的定量检测.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石墨烯二维纳米材料和Fe_(3)O_(4)@TiO_(2)@AuNPs磁性核壳纳米粒子,并利用... 基于石墨烯(GR)和Fe_(3)O_(4)@TiO_(2)@AuNPs磁性核壳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修饰金电极,构建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洋蓟素(cynarin)的定量检测.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石墨烯二维纳米材料和Fe_(3)O_(4)@TiO_(2)@AuNPs磁性核壳纳米粒子,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洋蓟素在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与Fe_(3)O_(4)@TiO_(2)@AuNPs核壳纳米粒子复合后,改善了石墨烯的分散性,并产生协同效应,导致传感器对洋蓟素表现出显著的电流响应.该电化学传感器对洋蓟素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0 nmol/L~0.3 mmol/L,线性方程为I(μA)=5.14lg c(μmol/L)+1.37,检出限为17 nmol/L(信噪比S/N=3).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选择性和稳定性高等特点,用于实际样品中洋蓟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蓟素 石墨 fe_(3)o_(4)@Tio_(2)核壳纳米材料 金纳米粒子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Fe_(3)O_(4)@SnO_(2)@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波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李真明 金飞 +3 位作者 葛洪良 王莹 吴琼 杨华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42-450,共9页
目的:研究Fe_(3)O_(4)@SnO_(2)@PANI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方法:采用水热沉积和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Fe_(3)O_(4)@SnO_(2)@PANI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 目的:研究Fe_(3)O_(4)@SnO_(2)@PANI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方法:采用水热沉积和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Fe_(3)O_(4)@SnO_(2)@PANI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和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SnO_(2)和聚苯胺依次成功包覆在Fe_(3)O_(4)纳米颗粒上形成Fe_(3)O_(4)@SnO_(2)@PANI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匹配厚度为4 mm时,最小反射损耗可达-61.6 GHz;匹配厚度为2.5 mm时的有效吸收带宽达到5 GHz。结论:Fe_(3)O_(4)@SnO_(2)@PANI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在电磁波吸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 电磁辐射 反射损耗 复合材料
下载PDF
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罗俊 王芳辉 +2 位作者 孔令汉 张瑶 朱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00-7102,7108,共4页
为了研究 Fe3 O 4形貌与其复合材料电磁吸收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微粒和棒状两种形貌的 Fe3 O 4与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 X 射线衍射(XRD)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电磁... 为了研究 Fe3 O 4形貌与其复合材料电磁吸收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微粒和棒状两种形貌的 Fe3 O 4与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 X 射线衍射(XRD)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电磁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 Fe3 O 4棒/石墨烯复合材料相比纳米 Fe3 O 4粒子/石墨烯具有更优异的电磁吸收性能,其在8-18 GHz 范围内小于-10 dB 频带宽9.8-17.9 GHz,说明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和纳米粒子的形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 纳米复合材料 fe3o4 石墨
下载PDF
电解质对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宇杰 廖俊杰 +2 位作者 吕龙飞 鲍卫仁 常丽萍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13-6018,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得Fe_(3)O_(4)纳米片层垂直均匀生长在石墨烯表面的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用XRD、BET、SEM、TEM等表征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用CV和GCD等方法对复合材料在KOH、Na_(2)SO_(3)和Na_(2)SO_(4)水溶液中的电... 采用溶剂热法制得Fe_(3)O_(4)纳米片层垂直均匀生长在石墨烯表面的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用XRD、BET、SEM、TEM等表征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用CV和GCD等方法对复合材料在KOH、Na_(2)SO_(3)和Na_(2)SO_(4)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考察了电解质种类和浓度对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电解质具有不同的离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大小通过影响离子在电极材料中嵌入/嵌出,进而使得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在不同种类电解质中的比电容大小不同,3种电解质中比电容的大小顺序依次为KOH电解质>Na_(2)SO_(3)电解质>Na_(2)SO_(4)电解质,且在0.9 mol/L KOH电解质中比电容达到最大值(330 F/g,电流密度0.4 A/g);不同浓度的KOH电解质具有不同的粘度和电导率,电解质的粘度和电导率将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进而对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容性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石墨复合材料 电解质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 比电容
下载PDF
静电自组装方法合成的具有多孔三维网络结构的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英文)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建华 刘宾虹 李洲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50-1658,共9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分两步合成Fe(OH)3/GO前驱体(GO:氧化石墨烯),再通过水热反应和600°C高纯氮气气氛下煅烧,获得了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拉曼(Raman)光谱等多种分析... 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分两步合成Fe(OH)3/GO前驱体(GO:氧化石墨烯),再通过水热反应和600°C高纯氮气气氛下煅烧,获得了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拉曼(Raman)光谱等多种分析,发现该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石墨烯网络结构.把合成的这种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1390 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为819 mAh·g-1.通过对比实验表明,三维石墨烯网络结构的形成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石墨复合材料 自组装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循环稳定性 速度容量
下载PDF
碳/铝复合材料界面Al_(4)C_(3)相的形成与调控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肖亮 李昱桦 +5 位作者 董正学 万梓涵 任可聪 邓海亮 杨康 吴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3-1474,共22页
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等碳材料作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时,其界面润湿性差、与Al基体结合弱等缺点限制了其增强效果。利用C与Al反应使界面黏接形式转变为部分反应结合的形式,可有效提升碳/铝(C/Al)界面强度及其载荷与功能传递的效... 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等碳材料作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时,其界面润湿性差、与Al基体结合弱等缺点限制了其增强效果。利用C与Al反应使界面黏接形式转变为部分反应结合的形式,可有效提升碳/铝(C/Al)界面强度及其载荷与功能传递的效率。然而,高温下C/Al界面反应易生成大量脆性Al_(4)C_(3),且会损伤增强体。针对C/Al界面Al_(4)C_(3)的调控,本文首先介绍了其形成机制、对C/Al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和性能的作用,随后从碳增强体表面涂层、纳米颗粒修饰、Al基体合金化,以及复合制备、热加工与处理工艺优化等方面,综述了Al_(4)C_(3)生成量与形貌的控制研究及效果,最后展望了C/Al复合材料界面与性能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碳增强体跨尺度设计与界面构型控制,挖掘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增强Al基体的最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石墨 碳纳米管 碳纤维 Al_(4)C_(3)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