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of Fe_(3)O_(4)-L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and Its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1
作者 Junzhen Di Xueying Sun +2 位作者 Siyi Zhang Yanrong Dong Bofu Yuan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3年第5期2209-2232,共24页
To address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AMD,the difficulty and the high cost of treatment,Fe_(3)O_(4)-L was prepared by the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Based on the single-factor and RSM,the effects o... To address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AMD,the difficulty and the high cost of treatment,Fe_(3)O_(4)-L was prepared by the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Based on the single-factor and RSM,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total Fe concentration,the molar ratio of Fe^(2+)to Fe^(3+)and water bath temperature on the removal of AMD by Fe_(3)O_(4)-L prepar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ere analyzed.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Cu^(2+),Zn^(2+)and Pb^(2+)using Fe_(3)O_(4)-L prepared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as adsorbents.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 were analyzed by combining SEM-EDS,XRD and FTIR for characterization.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total Fe concentration and the molar ratio of Fe^(2+)to Fe^(3+)are larger.Obtained by 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 analysis,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e_(3)O_(4)-L were a particle size of 250 mesh,a total Fe concentration of 0.5 mol/L,and a molar ratio of Fe^(2+)to Fe^(3+)of 1:2.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removal rates of Cu^(2+),Zn^(2+),and Pb^(2+)were 94.52%,88.49%,and 96.69%respectively.The adsorption of Cu^(2+),Zn^(2+)and Pb^(2+)by Fe_(3)O_(4)-L prepared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reached equilibrium at 180 min,with removal rates of 99.99%,85.27%,and 97.48%,respectively.The adsorption reaction of Fe_(3)O_(4)-L for Cu^(2+)and Zn^(2+)is endothermic,while that for Pb^(2+)is exothermic.Fe_(3)O_(4)-L can still maintain a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after five cycles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experiments.Cu^(2+),Zn^(2+)and Pb^(2+)mainly exist as CuFe_(2)O_(4),Zn(OH)2,ZnFe_(2)O_(4)and PbS after being adsorbed by Fe_(3)O_(4)-L,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diffusion,ion exchange and surface complexation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Fe_(3)O_(4)-L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RSM AD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Fe_(3)O_(4)与ZIF-9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快速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2
作者 何浩波 李海旭 +8 位作者 姜天男 徐良 汪龙 王嘉宁 彭培益 高紫赤 覃宇鑫 刘晓光 薛文东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8,共11页
为了提高水中有机染料的降解速率,采用超声和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ZIF-9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为立方状的金属有机骨架ZIF-9且表面附着有类球形Fe_(3)O_(4)颗粒.Fe_(3)O_(4)的加入为ZIF-9提供了更多的成核位点,同时Fe_(3)O_(4)/钴盐... 为了提高水中有机染料的降解速率,采用超声和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ZIF-9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为立方状的金属有机骨架ZIF-9且表面附着有类球形Fe_(3)O_(4)颗粒.Fe_(3)O_(4)的加入为ZIF-9提供了更多的成核位点,同时Fe_(3)O_(4)/钴盐比例的变化也会影响ZIF-9的成核与生长.当Fe_(3)O_(4)/钴盐摩尔比为1∶1时,该催化剂在30 min内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5.1%,催化反应10 min的伪一阶动力学常数达到0.101 min^(-1),在pH为5~9范围内保持稳定的高催化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铁和钴位点之间存在电子转移,并且钴和铁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钴的还原电位,从而加速钴的价态变化,提升催化速率.电磁共振实验(EPR)结果显示该催化剂可以活化过一硫酸盐生成单线态氧(^(1)O_(2))、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进一步通过活性因子淬灭实验发现其中单线态氧为主要活性物种.由此可知,Fe_(3)O_(4)/ZIF-9通过铁和钴位点的氧化还原循环催化PMS不断生成^(1)O_(2)、·OH和SO^(-)_(4)·,共同将亚甲基蓝分子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此外,磁滞回线测试(VSM)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饱和磁化强度值为7.6 A·m^(2)·kg^(-1),表明Fe_(3)O_(4)能赋予复合催化剂良好的铁磁性,同时该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后仍保持较高的降解率,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回收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本研究为有机染料等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超声 溶剂热 Fe_(3)O_(4) ZIF-9 高催化速率 磁性可回收
下载PDF
Fe_(3)O_(4)纳米颗粒的共沉淀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徐舒婷 梁燕霞 +3 位作者 江莉 陶铸 琚文涛 卫国英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目的:开发高效、清洁、经济的磁性纳米颗粒,进一步推动磁絮凝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颗粒,研究了n(Fe^(3+))∶n(Fe^(2+))配比及反应温度对颗粒形貌、粒径、结构、表面官能团、Zeta... 目的:开发高效、清洁、经济的磁性纳米颗粒,进一步推动磁絮凝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颗粒,研究了n(Fe^(3+))∶n(Fe^(2+))配比及反应温度对颗粒形貌、粒径、结构、表面官能团、Zeta电位等的影响,并测试了样品的磁性能。结果:n(Fe^(3+))∶n(Fe^(2+))配比为1.75∶1,反应温度为50℃时,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颗粒粒径为10~80 nm,晶型稳定,表面基团-OH较多,Zeta电位绝对值小;其饱和磁化强度为67.18 emu·g^(-1),矫顽力为3242.00 A·m^(-1),剩余磁化强度为4.47 emu·g^(-1)。结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获得Fe_(3)O_(4)纳米颗粒,可作为优良的磁絮凝材料促进水中的絮凝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絮凝 Fe_(3)O_(4)纳米颗粒 共沉淀法 尺寸调控
下载PDF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载药释放性能研究
4
作者 高蓉 石森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682,共6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获得氧化石墨烯(GO),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GO与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结合的GO/Fe_(3)O_(4)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磁化性能和载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O/Fe_(3)O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获得氧化石墨烯(GO),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GO与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结合的GO/Fe_(3)O_(4)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磁化性能和载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O/Fe_(3)O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GO掺杂改善了Fe_(3)O_(4)颗粒的均匀度,晶粒尺寸为13~15 nm。GO/Fe_(3)O_(4)复合材料表现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有轻微降低。利用GO/Fe_(3)O_(4)负载阿霉素(DOX)研究了载药释放性能,GO/Fe_(3)O_(4)/DOX包合物的DOX包封率均值为62.24%,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药物释放具有一定的pH依赖性,在pH=7.4时,GO/Fe_(3)O_(4)的累计释放率在75 h达到73.3%,摄入试验测试表明GO/Fe_(3)O_(4)载体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Fe_(3)O_(4) 磁性材料 共沉淀法 阿霉素 药物载体
下载PDF
PEDOT:PSS/Fe_(3)O_(4)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福伟 高璐瑶 +7 位作者 杜雨晴 段佳佳 李慧莹 王孟珂 李福群 吕若彤 张超 刘胜红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价格低廉的Fe_(3)O_(4)纳米颗粒为填料,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材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高氯酸(HClO4)对其进行后处理,获得PEDOT:PSS/Fe_(3)O_(4)柔性自支撑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 以价格低廉的Fe_(3)O_(4)纳米颗粒为填料,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材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高氯酸(HClO4)对其进行后处理,获得PEDOT:PSS/Fe_(3)O_(4)柔性自支撑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对复合薄膜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CV)和恒电流充放电(GCD)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经酸处理的PEDOT:PSS/Fe_(3)O_(4)复合薄膜表面粗糙,电化学性能得到较大提升,且倍率性能较好。在1 A/g时,放电比电容可达106 F/g,远远超出PEDOT:PSS原始膜和未处理的PEDOT:PSS/Fe_(3)O_(4)复合薄膜;在10 A/g时,放电比电容能够保持在81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OT:PSS Fe_(3)O_(4) 复合薄膜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核壳结构Fe_(3)O_(4)@SiO_(2)@介孔TiO_(2)的合成及其光电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
6
作者 张博 李雪梅 +2 位作者 刘萍 孔琪琪 朱文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169,共10页
为了实现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实用化,需要研发高效、稳定、易分离的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了Fe_(3)O_(4)@SiO_(2)@介孔TiO_(2)(FST)复合光电催化剂。通过表征分析证实了纳米FST成功合成,Fe_(3)O_(4),SiO_(2)... 为了实现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实用化,需要研发高效、稳定、易分离的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了Fe_(3)O_(4)@SiO_(2)@介孔TiO_(2)(FST)复合光电催化剂。通过表征分析证实了纳米FST成功合成,Fe_(3)O_(4),SiO_(2)和TiO_(2)纳米颗粒层层包裹,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FST催化剂可以很容易地从悬浮液中分离出来。FST的表面光电流响应和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其活性显著增强。利用制备的FST对其他有机污染物在可见光下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对亚甲基蓝、罗丹明B、甲基橙、阿莫西林光电催化90 min,降解率分别为98%,95%,92%,90%。主要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表明,FST通过光电耦合作用产生大量h^(+)和·OH从而使污染物降解为CO_(2),H_(2)O和无机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水热法 Fe_(3)O_(4)@SiO_(2)@介孔TiO_(2) 光电催化 降解机理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焦磷酸铁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鼎 周启坤 +4 位作者 刘镇铭 胡新颖 叶子贤 药志超 李卫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50,共16页
钠离子电池(SIB)是继锂离子电池(LIB)后,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电池技术之一,而磷酸焦磷酸铁钠是一种具备较高可逆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的复合型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系统地总结了磷酸焦磷酸铁钠的制备方法与电化学性能,揭示了磷酸... 钠离子电池(SIB)是继锂离子电池(LIB)后,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电池技术之一,而磷酸焦磷酸铁钠是一种具备较高可逆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的复合型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系统地总结了磷酸焦磷酸铁钠的制备方法与电化学性能,揭示了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具备的基本结构特性与储钠电极反应机制。同时,分析了已有的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和电化学性能提升机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指出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工艺改进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聚阴离子正极材料 磷酸焦磷酸铁钠 制备方法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Al_(2)O_(3)层厚度对PbZrO_(3)/Al_(2)O_(3)异质结薄膜储能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占杰 于海义 +2 位作者 邵岩 王子权 白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为了提高Pt/PbZrO_(3)/Pt电介质电容器的储能密度,通过热蒸镀和自然氧化方法在Pt/Ti/SiO_(2)/Si基板上沉积了厚度为0~10 nm的Al_(2)O_(3)(AO)层,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PbZrO_(3)薄膜,研究了Al_(2)O_(3)层厚度对PbZrO_(3)/Al_(2)O_(3)(P... 为了提高Pt/PbZrO_(3)/Pt电介质电容器的储能密度,通过热蒸镀和自然氧化方法在Pt/Ti/SiO_(2)/Si基板上沉积了厚度为0~10 nm的Al_(2)O_(3)(AO)层,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PbZrO_(3)薄膜,研究了Al_(2)O_(3)层厚度对PbZrO_(3)/Al_(2)O_(3)(PZO/AO)异质结薄膜储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O层厚度的增加,PZO/AO异质结薄膜的击穿电场强度逐渐增大,极化电场电滞回线由反铁电特征转变为铁电特征。当PZO/AO异质结薄膜的AO层厚度为5 nm时,储能密度最大值为21.2 J/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电容器 PbZrO_(3)薄膜 Al_(2)O_(3)插层 铁电 反铁电 储能性能 热蒸镀 化学溶液沉积法
下载PDF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泽宇 王光硕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39-42,共4页
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磁性能、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能源及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文献综述了共沉淀法、热分解法、微乳液法和溶剂热法来制备F... 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磁性能、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能源及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文献综述了共沉淀法、热分解法、微乳液法和溶剂热法来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的研究,深入探讨了Fe_(3)O_(4)纳米粒子在医学领域、环保方面、能源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纳米粒子 制备方法 应用领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焦粉基Fe_(3)O_(4)/C诱导铜盐还原耦合化学沉淀法脱除废水硫氰酸盐
10
作者 贾志奇 张志浩 赵永祥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9期75-80,共6页
煤焦化过程中产生大量酚-氰-硫氰酸盐等组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研究高效的含硫氰酸盐废水处理技术具有积极的经济、环保意义。以焦粉固废为碳源,采用等体积浸渍,结合限热碳还原法制备磁性Fe_(3)O_(4)/C材料,采... 煤焦化过程中产生大量酚-氰-硫氰酸盐等组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研究高效的含硫氰酸盐废水处理技术具有积极的经济、环保意义。以焦粉固废为碳源,采用等体积浸渍,结合限热碳还原法制备磁性Fe_(3)O_(4)/C材料,采用XRD和N 2吸附-脱附技术进行物质结构表征,并应用于诱导铜盐化学沉淀法脱除模拟焦化废水中硫氰酸盐。XRD结果表明,负载的Fe_(3)O_(4)平均晶粒尺寸为10.8 nm,Fe_(3)O_(4)/C材料比表面积6.8 m^(2)·g^(-1)。模拟焦化硫氰酸盐废水(浓度为2.5 g·L^(-1))处理实验结果显示,在铜盐浓度为0.03 mol·L^(-1)时,采用铁质量分数20%Fe_(3)O_(4)/C催化剂(投加量1.25 g),废水初始pH=5.6,45℃下反应2 h,硫氰酸盐脱除率可达99.84%,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动力学模拟显示反应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吸附过程受化学作用控制。该研究以焦粉固废为载体,制备了Fe_(3)O_(4)/C材料,通过铁铜物种协同作用,利用化学沉淀法实现了模拟废水硫氰酸盐的高效脱除,为工业化焦化废水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焦粉 碳热还原 Fe_(3)O_(4)/C材料 硫氰酸盐废水处理 化学沉淀
下载PDF
磁性纳米片的制备及功能化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风帆 李媛媛 +2 位作者 尹太恒 杨子浩 董朝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25-2137,共13页
磁性纳米片因其独特的性质已在磁共振成像、微波吸收、催化剂、电池、吸附净化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归纳了磁性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以及功能化应用方向,阐述了不同制备方法对磁性纳米片的形貌、大小以及厚度的影响。归纳了磁性纳米... 磁性纳米片因其独特的性质已在磁共振成像、微波吸收、催化剂、电池、吸附净化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归纳了磁性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以及功能化应用方向,阐述了不同制备方法对磁性纳米片的形貌、大小以及厚度的影响。归纳了磁性纳米片的合成机理以及性能调控因素,为其规模化制备提供理论支持。此外,着重介绍了磁性纳米片在各个领域的功能化应用进展,总结出磁性纳米片基本性质及功能化改性后的作用行为对进一步应用的意义。最后,对磁性纳米片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片 Fe_(3)O_(4) 制备方法 功能化应用 进展
下载PDF
聚乙二醇和二乙二醇对溶剂热法合成Fe_(3)O_(4)纳米粒子的尺寸及形貌调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朱良 关舒萍 +2 位作者 张敏 杨杰 李永继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2-890,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聚乙二醇(PEG)用量、PEG分子量、二乙二醇(DEG)体积分数,实现了对Fe_(3)O_(4)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调控。利用SEM、TEM、XRD和VSM对制备的Fe_(3)O_(4)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桃状的Fe_(3)O_(4... 采用溶剂热法,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聚乙二醇(PEG)用量、PEG分子量、二乙二醇(DEG)体积分数,实现了对Fe_(3)O_(4)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调控。利用SEM、TEM、XRD和VSM对制备的Fe_(3)O_(4)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桃状的Fe_(3)O_(4)纳米微球由细小的纳米晶粒组成,随着PEG-4000用量的增加,从0.1 g至1.5 g,有利于生成小的Fe_(3)O_(4)纳米晶粒。适当增加PEG链的长度,当分子量从200增加到4000,有利于促进Fe_(3)O_(4)纳米晶粒的生长;但进一步增加PEG链的长度,PEG分子量为20000时,Fe_(3)O_(4)纳米晶粒变小。改变溶剂中DEG的体积分数,Fe_(3)O_(4)纳米粒子的形貌实现了从表面粗糙的核桃状大微球到表面光滑的小微球,再到规则的长方体晶粒的转变。基于PEG、DEG的吸附、桥连和空间位阻等作用,提出了利用PEG、DEG调控Fe_(3)O_(4)纳米尺寸和形貌结构的可能机理。所制备的Fe_(3)O_(4)纳米粒子饱和磁化强度约为80 emu/g,表现为超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纳米粒子 聚乙二醇 二乙二醇 溶剂热法
下载PDF
磁性Fe_(3)O_(4)@SiO_(2)-HEHEH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Y(Ⅲ)的吸附
13
作者 昝苗苗 刘嘉铭 +4 位作者 王杰 周键 彭家庆 何世伟 肖燕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121,共9页
稀土常规提取过程会产生大量稀土废液,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导致稀土资源流失。针对此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_(3)O_(4)@SiO_(2)-HEHEHP磁性杂化材料,将其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低浓度稀土离子进行富集回收,通过XRD、SEM、EDS、FT-IR、BE... 稀土常规提取过程会产生大量稀土废液,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导致稀土资源流失。针对此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_(3)O_(4)@SiO_(2)-HEHEHP磁性杂化材料,将其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低浓度稀土离子进行富集回收,通过XRD、SEM、EDS、FT-IR、BET、磁性能分析等测试方法探究了FSP的结构形貌等物相特征,研究了FSP对于Y(Ⅲ)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SP具有核壳结构,外层的SiO_(2)能够在酸性环境下保护内部的Fe_(3)O_(4)纳米颗粒,HEHEHP萃取剂成功负载在磁性吸附材料表面;FSP表面含有较多的孔隙结构,对吸附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磁性FSP可再生使用,三次循环使用后的吸附率仍达86.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稀土吸附 Fe_(3)O_(4)@SiO_(2)-HEHEHP 磁性杂化材料
下载PDF
复合磁性微球式费托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张雪冰 王涛 +3 位作者 张琪 孟祥堃 卜亿峰 门卓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3-87,共5页
以Fe_(3)O_(4)材料为磁核、Si(OC_(2)H_(5))_(4)为包覆硅源,采用沉淀法制备了小粒径、包覆层厚度可控、单核核壳结构的氧化铁/氧化硅复合磁性微球式费托合成催化剂。利用XRD、VSM、SEM、TEM手段表征了催化剂晶相结构、磁性、形状大小,... 以Fe_(3)O_(4)材料为磁核、Si(OC_(2)H_(5))_(4)为包覆硅源,采用沉淀法制备了小粒径、包覆层厚度可控、单核核壳结构的氧化铁/氧化硅复合磁性微球式费托合成催化剂。利用XRD、VSM、SEM、TEM手段表征了催化剂晶相结构、磁性、形状大小,并以合成气为原料,利用费托合成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的费托合成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制得的核壳包覆结构磁性颗粒壳厚100~150 nm,形成了平均粒径50μm、粒径均一、球形规整度好的复合磁性微球费托催化剂;相同焙烧条件下,该催化剂比Fe_(3)O_(4)材料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高25%;催化剂的CO转化率可达54%,CO_(2)选择性低于22%,CH4选择性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复合磁性微球 Fe_(3)O_(4)晶相 费托合成
下载PDF
不同尺寸的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实验
15
作者 蔡怡 《粘接》 CAS 2023年第3期118-121,共4页
介绍了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分析了高温热分解法的原理与应用,基于高温热分解法设计了不同尺寸的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实验。分别以二苯醚和十八烯为溶剂制得了5 nm和16 nm的Fe_(3)O_(4)纳米颗粒;同时改变油酸的剂量,... 介绍了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分析了高温热分解法的原理与应用,基于高温热分解法设计了不同尺寸的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实验。分别以二苯醚和十八烯为溶剂制得了5 nm和16 nm的Fe_(3)O_(4)纳米颗粒;同时改变油酸的剂量,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纳米颗粒。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仪器对制备所得Fe_(3)O_(4)纳米颗粒进行粒径、形貌、磁学性能的表征。基于高温热分解法制备的Fe_(3)O_(4)纳米颗粒形貌规整,粒径均一,晶体质量较高,磁性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纳米粒子 FE3O4 高温热分解法 实验制备 磁学性能
下载PDF
Fe_(3)O_(4)@BiFeO_(3)纳米颗粒膜的结构及多铁性
16
作者 唐平 欧阳辉 +1 位作者 周雷 王军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3年第5期18-27,共10页
为制备铁磁性和铁电性能兼优的BiFeO_(3)(简写为BFO)基多铁性复合薄膜材料,采用低成本溶胶-凝胶旋涂法将铁磁性Fe_(3)O_(4)(简写为FO)颗粒嵌入铁电性BFO薄膜中,在单晶硅衬底上构建自下而上生长的三层夹心结构的多铁性颗粒膜体系:即BFO(... 为制备铁磁性和铁电性能兼优的BiFeO_(3)(简写为BFO)基多铁性复合薄膜材料,采用低成本溶胶-凝胶旋涂法将铁磁性Fe_(3)O_(4)(简写为FO)颗粒嵌入铁电性BFO薄膜中,在单晶硅衬底上构建自下而上生长的三层夹心结构的多铁性颗粒膜体系:即BFO(缓冲层)/FO@BFO(颗粒膜)/BFO(表面覆盖层),成功制备出BFO表面覆盖层依次增厚的颗粒膜样品,以及用于对照的纯BFO薄膜。对各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磁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除了BFO覆盖层最薄的样品,其它颗粒膜材料均为纯相结构,无杂相产生。BFO覆盖层能有效防止颗粒膜铁电性能的恶化,颗粒膜样品的最大极化强度小于纯BFO薄膜,但其剩余极化强度远大于纯BFO薄膜。此外,颗粒膜的磁学性能相比于纯BFO薄膜有了显著提高,且随着BFO覆盖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铁酸铋 颗粒膜 溶胶凝胶旋涂法 多铁性
下载PDF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_4Zr_(0.5)Ti_(2.5)O_(12) thin films prepared on LaNiO_3 bottom electrode by sol-gel method
17
作者 GUO DongYun1, LI MeiYa1, LIU Jun1, PEI Ling1, YU BenFang1, ZHAO XingZhong1, YANG Bin2, WANG YunBo2 & YU Jun2 1 Department of Physic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4期472-477,共6页
The Bi4Zr0.5Ti2.5O12 (BZT) thin films were fabricated on the LaNiO3 bottom electrode using sol-gel method.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FM and SEM. The result... The Bi4Zr0.5Ti2.5O12 (BZT) thin films were fabricated on the LaNiO3 bottom electrode using sol-gel method.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FM and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ms have a perovskite phase and dense microstructure. The 2Pr and 2Vc of the Pt/BZT/LaNiO3 capacitor are 28.2 μC/cm2 and 14.7 V respectively at an applied voltage of 25 V. After the switching of 1×1010 cycles, the Pr value decreases to 87% of its pre-fatigue val-ues.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ε) and the dissipation factor (tanδ) of the BZT thin films are about 204 and 0.029 at 1 kHz, respectively. The films show good insulating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 test of leakage current. The clockwise C-V hysteresis curve observed shows that the Pt/BZT/LaNiO3 structure has a memory effect be-cause of the BZT film’s ferroelectric po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4Zr_(0.5)Ti_(2.5)O_(12) thin film sol-gel method LaNiO_3 bottom electrode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Fe_(3)O_(4)/CNTs@C_(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焕然 马关胜 +1 位作者 杨智伟 夏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23-4029,共7页
为了改善传统碳材料的吸波性能,获得具有多元吸波机理的吸波材料,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后采用溶剂热反应在CNTs@C_(f)上生成Fe_(3)O_(4)纳米颗粒,制备出了Fe_(3)O_(4)/CNTs@C_(f)复合材料,并对其吸波性... 为了改善传统碳材料的吸波性能,获得具有多元吸波机理的吸波材料,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后采用溶剂热反应在CNTs@C_(f)上生成Fe_(3)O_(4)纳米颗粒,制备出了Fe_(3)O_(4)/CNTs@C_(f)复合材料,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合成机理和吸波机理。其反射损耗在C波段可达-43.02 dB,随着Fe_(3)O_(4)纳米颗粒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其吸波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 水热 化学气相沉积 碳纳米管 Fe_(3)O_(4) 复合材料
下载PDF
Al/Fe_(3)O_(4)/Fe_(2)O_(3)原位复合铝热剂的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强 秦明娜 +3 位作者 郑晓东 唐望 张彦 邱少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68-2270,共3页
以FeSO_(4)·(NH_(4))_(2)SO_(4)·6H_(2)O及FeCl_(3)·6H_(2)O为原料,水合肼水溶液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得FeO(OH)。采用溶剂热法,以FeO(OH)为前驱体,乙二醇为溶剂,200℃反应24 h,得到Al/Fe_(3)O_(4)/Fe_(2)O_(3)复合... 以FeSO_(4)·(NH_(4))_(2)SO_(4)·6H_(2)O及FeCl_(3)·6H_(2)O为原料,水合肼水溶液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得FeO(OH)。采用溶剂热法,以FeO(OH)为前驱体,乙二醇为溶剂,200℃反应24 h,得到Al/Fe_(3)O_(4)/Fe_(2)O_(3)复合铝热剂。利用XRD、EDS、SEM和DSC-TG对样品的结构组成、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了两种晶型FeO(OH)的片状复合物;球状Fe_(3)O_(4)/Fe_(2)O_(3)粒子(40~60 nm)及其团聚体(80~260 nm)紧密复合在Al粒子表面及Al粒子之间,形成Al/Fe_(3)O_(4)/Fe_(2)O_(3)复合铝热剂;DSC-TG分析表明,Al/Fe_(3)O_(4)/Fe_(2)O_(3)复合铝热剂的热反应放热峰分别出现在565.67℃和777.33℃,总放热量达到1345.2 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Al/Fe_(3)O_(4)/Fe_(2)O_(3)复合铝热剂 制备
下载PDF
同步还原氮化法制备γ′-Fe_4N化合物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小玲 姜洪英 +2 位作者 刘威 钟伟 都有为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7-19,77,共4页
利用Fe3O4 作为前驱体,通过同步还原氮化的方法制备了单相γ′Fe4N化合物.研究了在氮化过程中氨氢比和氮化温度对物相生成的影响,以及氮化温度对颗粒粒度的影响;并对γ′Fe4N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同步还原氮化法 γ’-Fe4 N FE3O4 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