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FEED-FORWARD COMPENSATOR FOR HARMONIC CANCELLATION I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 被引量:3
1
作者 YAO Jianjun WANG Liquan +2 位作者 JIANG Hongzhou WU Zhenshun HAN Junwe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Since the dead zone phenomenon occurs i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corresponding to a sinusoidal input contains higher harmonic besides the fundamental input, which causes harmonic disto... Since the dead zone phenomenon occurs i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corresponding to a sinusoidal input contains higher harmonic besides the fundamental input, which causes harmonic distortion of the output signal. The method for harmonic cancellation based on adaptive filter is proposed. The task is accomplished by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that should be eliminated from the output. The reference inputs are weighted by the adaptive filter in such a way that it closely matches the harmonic. The output of the adaptive filter is a harmonic replica and is injected to the fundamental signal such that the output harmonic is cancelled leaving the desired signal alone, and the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is greatly reduced. The weights of filter are adjusted on-line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error by using least-mean-square (LMS) algorithm. Simulation results performed with a hydraulic system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cy 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daptive feed-forward compensator (AFC) control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filter Adaptive feed-forward compensator Least-mean-square algorithm Dead zone Harmonic distortion
下载PDF
Optimal forming zone length in continuous extrusion of lead-clad glass fiber wire
2
作者 李霞 唐景林 +1 位作者 王丽薇 高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306-309,共4页
Forming zone length (FZL) is a key parameter of the lead-clad glass fiber extrusion dies, and an unsuitable FZL will lead to breakage of the glass fiber and/or unacceptable geometric and metallographic qualities of th... Forming zone length (FZL) is a key parameter of the lead-clad glass fiber extrusion dies, and an unsuitable FZL will lead to breakage of the glass fiber and/or unacceptable geometric and metallographic qualities of the product. The optimal FZL was determined theoretically based on a mathematical model established by upper bound method, and accepted Pb-GF wire was actually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by symmetric side-feed extrusion at a much lower temperature than that published before. The wire has features of fine grains, uniform diameter, good coaxiality and satisfied mechanical property.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obtained in the research can be used to design the forming tools for lead-clad glass fiber extrusion and have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extrusion of other complex wires of metal-clad brittle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ne LENGTH upper BOUND method side-feed EXTRUSION glass fiber
下载PDF
甘肃临夏高寒区饲用藜麦产草性能和营养价值
3
作者 黄杰 杨发荣 +4 位作者 刘文瑜 魏玉明 谢志军 何振富 杨钊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09,共9页
为解决高寒区饲草短缺难题,本研究分析了15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品种(系)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计算相对饲喂价值,评价了各品种(系)综合指标。结果表明,干草产量最高的是‘GSQ6’,达20.78 t·hm^(−2);‘台湾红藜’鲜草产量最高,... 为解决高寒区饲草短缺难题,本研究分析了15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品种(系)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计算相对饲喂价值,评价了各品种(系)综合指标。结果表明,干草产量最高的是‘GSQ6’,达20.78 t·hm^(−2);‘台湾红藜’鲜草产量最高,达112.46 t·hm^(−2);‘蒙藜1号’干鲜比最高,达到0.39;‘台湾红藜’茎叶比最高,达到2.75。‘白藜05’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4.84%;‘GSQ-7’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3.79%。‘陇藜4号’相对饲用价值最高。综合评价草产量、营养品质及饲用品质指标,临夏高寒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饲用藜麦品种(系)为‘GSQ-6’‘陇藜4号’及‘台湾红藜’,其中‘GSQ-6’具有高产、纤维含量低及优良的适口性等特点,是一种优质的饲用藜麦品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藜麦饲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促进草地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临夏 高寒区 饲草 生产性能 品质 相对饲用价值
下载PDF
锅炉给水三冲量控制系统的改进
4
作者 高忠仁 姜文波 刘平岳 《燃料与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30-32,共3页
相对于单回路反馈控制,三冲量控制系统对于锅炉汽包液位稳定有明显改善作用,为解决锅炉人工排污干扰汽包液位的问题,本文在已有蒸汽流量前馈加汽包液位和锅炉给水量串级三冲量控制基础上,再次引入锅炉汽包液位对锅炉给水量的前馈控制,... 相对于单回路反馈控制,三冲量控制系统对于锅炉汽包液位稳定有明显改善作用,为解决锅炉人工排污干扰汽包液位的问题,本文在已有蒸汽流量前馈加汽包液位和锅炉给水量串级三冲量控制基础上,再次引入锅炉汽包液位对锅炉给水量的前馈控制,形成双前馈-反馈控制算法架构,它弥补了经典三冲量控制系统给水量对锅炉液位变化不敏感的问题。采用了偏差死区技术,在汽包液位符合工艺要求前提下,尽量避免给水阀门小幅反复动作,从而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现场实际应用后,汽包液位平稳,证明双前馈-反馈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给水 汽包液位 偏差死区 三冲量控制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同时测定饲料中西马特罗、盐酸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 被引量:18
5
作者 段建平 陈红青 +2 位作者 陈颖 黄颖 陈国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1-263,共3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饲料中西马特罗、盐酸克伦特罗与沙丁胺醇的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方法。考察了实验参数对分离和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在60mmol/L的柠檬酸柠檬酸钠运行缓冲液(pH6.29)中,上述3种物质在8min内完全分离。西... 建立了同时测定饲料中西马特罗、盐酸克伦特罗与沙丁胺醇的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方法。考察了实验参数对分离和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在60mmol/L的柠檬酸柠檬酸钠运行缓冲液(pH6.29)中,上述3种物质在8min内完全分离。西马特罗、盐酸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1~1.0mg/L,最低检测限(以信噪比为3计)分别为0.02,0.03和0.02mg/L。所建立的方法直接用于饲料中西马特罗、盐酸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西马特罗 盐酸克伦特罗 沙丁胺醇 饲料
下载PDF
辐射井技术在贫水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国强 徐万斌 +3 位作者 吴道祥 刘洋 程永胜 阚连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7-58,共2页
本文通过安徽省蚌埠市某厂利用辐射井技术解决地下水贫水地区供水问题的工程实例 ,探讨了在花岗片麻岩风化带弱含水层中辐射井技术的应用问题。实践证明 ,采用辐射井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出水量 ,降低取水成本。这项成果 ,扩大了辐射井技... 本文通过安徽省蚌埠市某厂利用辐射井技术解决地下水贫水地区供水问题的工程实例 ,探讨了在花岗片麻岩风化带弱含水层中辐射井技术的应用问题。实践证明 ,采用辐射井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出水量 ,降低取水成本。这项成果 ,扩大了辐射井技术的应用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井技术 贫水地区 供水 风化带 含水层 出水量 取水
下载PDF
贝加尔湖沿岸带不同生境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雪宝 刘学勤 +1 位作者 崔永德 王洪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6-522,共7页
大型底栖动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关键类群,是湖泊食物网的重要环节,是重要的碎屑消费者,是鱼类和鸟类的食物来源;它们能促进营养物质的矿化、调节泥水界面物质交换及促进水体自净,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1-4]。而在... 大型底栖动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关键类群,是湖泊食物网的重要环节,是重要的碎屑消费者,是鱼类和鸟类的食物来源;它们能促进营养物质的矿化、调节泥水界面物质交换及促进水体自净,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1-4]。而在生物环境中,水草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和丰度的重要因素^[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湖 底栖动物 水草 功能摄食类群 沿岸带
下载PDF
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吴祖立 章守宇 +1 位作者 陈彦 毕远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多样性指数等在评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时显得说服力不足,而摄食功能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根据2012年8月对浙江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 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多样性指数等在评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时显得说服力不足,而摄食功能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根据2012年8月对浙江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调查实验,分析该海域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的组成、空间及数量分布,并进行相关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组成以肉食者和滤食者占较大优势,食碎屑者、植食者和食底泥者次之,杂食者最少;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布尔小笔螺、寄居蟹、扁平管帽螺、甲虫螺和四齿矶蟹等,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带偏顶蛤、短石蛏和布氏蚶等,植食者的优势种为钩虾、单一丽口螺和锈凹螺等;各摄食类群水平分布较均匀,垂直分布受水深和摄食饵料的限制;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的生态参数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健康状态呈虚弱水平,大部分站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受到轻度扰动,底栖生态质量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摄食类群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潮下带 水肺潜水
下载PDF
喷嘴油气在提升管进料段的浓度径向分布及混合行为 被引量:9
9
作者 鄂承林 蔡丹枫 +3 位作者 范怡平 卢春喜 徐春明 时铭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08-2216,共9页
在Ф200mm提升管冷态实验装置上,根据喷嘴油气在进料段4个轴向位置(H=0.375、0.675、1.075、1.375m)及不同操作参数(Ur=2.25~4.30m.s-1,Uj=41.7~62.5m.s-1,Mj/Mr=0.29~4.21)的浓度径向分布形式,考察了喷嘴油气与预提升气体和颗粒在... 在Ф200mm提升管冷态实验装置上,根据喷嘴油气在进料段4个轴向位置(H=0.375、0.675、1.075、1.375m)及不同操作参数(Ur=2.25~4.30m.s-1,Uj=41.7~62.5m.s-1,Mj/Mr=0.29~4.21)的浓度径向分布形式,考察了喷嘴油气与预提升气体和颗粒在进料段内的混合过程。结果表明,喷嘴油气在进料段内存在6种浓度径向分布形式,反映了喷嘴油气与预提升气体和颗粒在进料段的不同混合行为,沿轴向由下至上分别为:未混合区(强M形分布)、混合区(弱M形分布、强三峰形分布、弱三峰形分布、单峰形分布)及完成混合区(环-核分布)。随着Uj的增加或Ur的减小,喷嘴油气与预提升气体和颗粒在进料段内的未混合区、混合区及完成混合区的轴向高度逐渐增加。采用喷嘴射流动量与预提升来流动量之比Mj/Mr考察了操作参数及装置结构尺寸等对喷嘴油气与预提升气体和颗粒在进料段内混合过程的综合影响。喷嘴油气与预提升气体和颗粒的未混合区、混合区及完成混合区的轴向位置在动量比Mj/Mr≤0.29时分别为:0~0.375m、0.375~0.525m、0.525~0.675m;在动量比Mj/Mr=0.29~0.54时分别为:0~0.375m、0.375~0.875m、0.875~1.075m;在动量比Mj/Mr=0.54~4.21时分别为:0~0.525m、0.525~1.225m、1.225~1.37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进料段 油气浓度 混合过程
下载PDF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食性的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宁应之 沈韫芬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97-400,共4页
报道了中国6个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的食性观察结果,并就观察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根据食性或营养方式,将鉴定到的290种土壤原生动物分为8个功能营养类群———自养者、食细菌者、肉食者、食碎屑者、食真菌者、植食者、杂食者... 报道了中国6个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的食性观察结果,并就观察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根据食性或营养方式,将鉴定到的290种土壤原生动物分为8个功能营养类群———自养者、食细菌者、肉食者、食碎屑者、食真菌者、植食者、杂食者和腐生性营养者。对鉴定到的各分类类群的食性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地带 土壤原生动物 食性
下载PDF
新型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油、剂两相混合特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闫子涵 王钊 +2 位作者 陈昇 范怡平 卢春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304-3312,共9页
通过大型冷模实验,引入射流相对浓度及颗粒相对浓度两个新参数,考察了油剂逆流接触新型提升管进料段内的油剂'匹配'状况。结果表明,喷嘴向下倾斜的进料方式能够强化油剂初始接触区域内两相混合,混合区高度可缩短约1/3。根据进... 通过大型冷模实验,引入射流相对浓度及颗粒相对浓度两个新参数,考察了油剂逆流接触新型提升管进料段内的油剂'匹配'状况。结果表明,喷嘴向下倾斜的进料方式能够强化油剂初始接触区域内两相混合,混合区高度可缩短约1/3。根据进料段内油剂匹配的特点,可将该新型进料段分为油剂初始接触区、气固扩散区和过渡恢复区3个部分。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较佳的工况组合,分别为:喷嘴与轴向夹角α=30°,预提升气速Ur=4.1 m·s-1,喷嘴气速Uj=64.2 m·s-1。结合实验数据,对新型进料段中油剂匹配指数的轴向分布进行了拟合,结果可为油剂逆流接触提升管进料段的工业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进料段 两相流 混合 油剂匹配指数
下载PDF
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区新型助流剂技术的CFD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昇 范怡平 +3 位作者 闫子涵 李飞 王维 卢春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79-3190,共12页
为改善提升管进料区气固两相混合状况、消除二次流对近壁面处返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助流剂技术。该技术在边壁处形成一层助流剂'保护层',可阻止进料射流与催化剂在边壁处过长接触。通过三维CFD模拟对比了3种助流方式(逆流... 为改善提升管进料区气固两相混合状况、消除二次流对近壁面处返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助流剂技术。该技术在边壁处形成一层助流剂'保护层',可阻止进料射流与催化剂在边壁处过长接触。通过三维CFD模拟对比了3种助流方式(逆流式、顺流式、交叉式)对传统进料区催化剂与进料混合和边壁返混的改进效果,并对最佳方式下助流剂量做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逆流式助流方式最理想,交叉式助流方式最差。合适的逆流式助流方式(如助流剂注入量为进料相总流率的15%时)可改善进料区催化剂与进料相混合,抑制二次流扩张,明显减弱近边壁处(|r/R|>0.9)返混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进料区 二次流 助流剂 流化催化裂化 能量最小多尺度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八种菊科中草药抗霉菌及饲料霉变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纪丽莲 张强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0-354,共5页
从我国南方霉变的粮食和饲料中分离得到黄曲霉、黑曲霉等10种霉菌并作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及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野菊花、艾叶等8种菊科中草药的提取物拮抗此10种供试霉菌的活性.结果表明,蒲公英、虾须草等6种中草药及8种中草药的等比混合... 从我国南方霉变的粮食和饲料中分离得到黄曲霉、黑曲霉等10种霉菌并作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及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野菊花、艾叶等8种菊科中草药的提取物拮抗此10种供试霉菌的活性.结果表明,蒲公英、虾须草等6种中草药及8种中草药的等比混合品抗霉菌活性最强,对各种供试菌的MIC值均不超过12.5g/L,其中中草药混合品和蒲公英显示了MIC的最小值0.391g/L.对此8种中草药提取物及其混合品抗饲料霉变及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中草药混合品的拮抗霉菌生长及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效力很强,对黄曲霉毒素的抑制率可超过95%,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中草药 饲料 霉变 抗霉菌活性
下载PDF
研究下行床油剂混合区液固接触的定量测量系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琪皓 许积年 +2 位作者 魏飞 单平甲 金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82,共6页
根据催化剂能够被液态染色指示剂染色的原理,开发了一套定量测量下行床油剂混合区油剂接触效果的系统。该系统利用溶解了罗丹名B的乙醇饱和液替代液相进料与催化剂接触,将染色后的催化剂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然后应用RGB标准和模式识... 根据催化剂能够被液态染色指示剂染色的原理,开发了一套定量测量下行床油剂混合区油剂接触效果的系统。该系统利用溶解了罗丹名B的乙醇饱和液替代液相进料与催化剂接触,将染色后的催化剂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然后应用RGB标准和模式识别的方法对拍摄结果进行处理,划分出深度染色催化剂、适度染色催化剂和未染色催化剂,并用深度染色率、着色率和接触效率三参数来定量描述接触效果。通过对比单喷嘴和对称双喷嘴的接触效率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标准偏差分析,说明该实验系统能够为未来认识油剂混合区过程提供一种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定量测量 下行床反应器油剂混合区 微观 模式识别
下载PDF
运行方式对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翼军 吴瑒 +2 位作者 杨殿海 张浩 张新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30,37,共7页
采用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进行了低碳、高氮磷市政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了运行方式对该工艺去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影响。通过7个阶段的连续运行比较,得到系统最优流量分配比(体积比)为厌氧区分流75%∶25%,最终出水COD、氨氮、TN... 采用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进行了低碳、高氮磷市政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了运行方式对该工艺去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影响。通过7个阶段的连续运行比较,得到系统最优流量分配比(体积比)为厌氧区分流75%∶25%,最终出水COD、氨氮、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8、0.64、14.2、0.89mg/L,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流量分配比对去除COD、氨氮基本没有影响,对去除TN、TP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内回流位置研究发现,内回流位置在消氧区更有利于处理效果的提升。通过对进水负荷研究发现,COD和氨氮污泥负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控制TN污泥负荷为0.040kg/(kg·d)时对TN的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区 分流 多级A/O 脱氮除磷 分配比
下载PDF
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内多相流动及其结构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范怡平 卢春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9-258,共10页
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内油、剂两相的流动-混合状况对目标产品的收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早期研究多属于"探索性"的结构优化。近年来,通过大型冷模实验,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发现在传统结构进料段中,对油、剂混合流场起重要... 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内油、剂两相的流动-混合状况对目标产品的收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早期研究多属于"探索性"的结构优化。近年来,通过大型冷模实验,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发现在传统结构进料段中,对油、剂混合流场起重要作用的是Kutta-Joukowski横向力引起的原料射流"二次流"。对二次流"用其利、抑其弊"是优化传统结构进料段的关键,目前已取得广泛的工业应用。而近期Kutta-Joukowski横向力分析以及冷模实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油剂逆流接触新型进料段可更有效地促进油剂混合,使两相接触更为均匀;较传统形式进料段结构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提升管反应器 进料段 多相流 混合 流动 优化
下载PDF
山地河流浅滩生境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拓殖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跃伟 袁兴中 +3 位作者 刘红 任海庆 邓伟 岳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873-4880,共8页
通过包埋人工基质法研究大型无脊椎动物在山地河流潜流层中的拓殖过程。结果表明:群落个体密度在7—29 d呈"J"型增长,在29 d后骤然降低,55 d后呈波动趋势;物种丰富度在1—29 d呈增加趋势,29 d后呈波动状态;群落的生物量总体... 通过包埋人工基质法研究大型无脊椎动物在山地河流潜流层中的拓殖过程。结果表明:群落个体密度在7—29 d呈"J"型增长,在29 d后骤然降低,55 d后呈波动趋势;物种丰富度在1—29 d呈增加趋势,29 d后呈波动状态;群落的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生物量在第29、71和83天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第55、71、83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不同拓殖时间段物种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在55 d后趋于稳定。群落优势种为摇蚊(Camptochironomus sp.)、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四节蜉(Baetis sp.)、动蜉(Cinygmina sp.)、纹石蛾(Hydropsyche sp.)和扁泥甲科的一种(Psephenidae)。滤食者和收集者在整个拓殖过程中均是优势功能摄食群。群落拓殖过程是一个群落自身恢复能力和外部环境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拓殖初期潜流层的结构是影响着无脊椎动物迁入的主要因素,中期动物的生活史特征起主要作用,稳定期之后群落可能受到各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层 大型无脊椎动物 功能摄食类群 扰动 恢复 拓殖过程
下载PDF
雁门关地区一年生牧草与饲料作物混播产量和品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永红 王运琦 +4 位作者 高新中 李宝 杨惠清 闫维平 刘建宁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9-123,共5页
研究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不同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混播草地的产草量。结果表明,燕麦Avenasa-tivacv.Lena与豌豆Pisumsativum1∶1比例的混播组合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达48 525和1 981 kg/hm2。燕麦与豌豆混播时,行距以30 cm为宜,... 研究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不同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混播草地的产草量。结果表明,燕麦Avenasa-tivacv.Lena与豌豆Pisumsativum1∶1比例的混播组合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达48 525和1 981 kg/hm2。燕麦与豌豆混播时,行距以30 cm为宜,粗蛋白产量隔行播种明显高于同行。饲用玉米Zeamays与拉巴豆Dolichos lablab混播以及高丹草Sorghumvulgare×S.sudanense与拉巴豆混播均比饲用玉米和高丹草单播产草量高。在平川、盆地地区此种植模式能取得较高的青饲料产量,而燕麦与豌豆混播种植模式适于在山地以及丘陵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 混播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贯穿和实施方法 被引量:14
19
作者 秦海鸿 陈杰 +2 位作者 王世山 王宇 陈文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10期233-235,共3页
为了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工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创建了主题创新区,将科研成果固化形成教学资源,显著提高了本科生的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科研反哺教学 主题创新区 自主创新 本科教学
下载PDF
降水入渗补给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雪峰 李亚峰 樊福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35,共3页
根据河北保定冉庄实验站实测资料,描述了地下水深埋区降水入渗补给过程。通过1991年8 m蒸渗仪实测资料,说明降水入渗过程中入渗锋面演变情况。地下水大埋深区包气带土壤含水量及降水入渗过程有以下3个特点:1包气带土壤含水量在垂向上具... 根据河北保定冉庄实验站实测资料,描述了地下水深埋区降水入渗补给过程。通过1991年8 m蒸渗仪实测资料,说明降水入渗过程中入渗锋面演变情况。地下水大埋深区包气带土壤含水量及降水入渗过程有以下3个特点:1包气带土壤含水量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的特点,从地表至1 m为Ⅰ带,从地下水面至地下水面以上2 m为Ⅲ带,介于Ⅰ带和Ⅲ带之间为Ⅱ带;2包气带土壤含水量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包气带土壤含水量5月份最小,6-9月份较大:3降水入渗补给具有明显的滞后特征,从发生降水到该次降水对地下水入渗补给过程的结束,需要经历一个时程,包气带愈厚,时程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补给 包气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