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求文化理解中的灵与慧——费孝通晚年思想中的一次超越性自觉
1
作者 赵旭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49-59,共11页
1999年2月7日,费孝通在一次与后辈同事的谈话中指出,在学术研究上如何能够有超越性自觉,以此来警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那种少有深度思考而至思想过度平面化的倾向。这是面对世界之变而有的一种超越性自觉。他为此强调“脑筋要跟得上”... 1999年2月7日,费孝通在一次与后辈同事的谈话中指出,在学术研究上如何能够有超越性自觉,以此来警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那种少有深度思考而至思想过度平面化的倾向。这是面对世界之变而有的一种超越性自觉。他为此强调“脑筋要跟得上”,要有一种意识自觉,要学会一种搭出来的方法论。为此要超越于原有那些已经成型并设定好的既有边界,实现基于反思而有的新创造。费孝通试图引领年轻一代的研究者重新看待实现人群之中灵性沟通的象征意义,追求超越性的灵与慧的真实存在。这属于人所拥有的象征以及基于象征性而有的意义表达,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人的悟性理解能力,其跟人的大脑中所储藏着的那些“灵”和“慧”的存在密不可分,而“灵”和“慧”的存在本身造就或体现出了人的悟性或理解的发生,这是年轻一代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在面对世界新发展格局时所需要的一种超越性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晚年思想 对话 超越性自觉 文化理解 灵与慧
下载PDF
大瑶山与费孝通人类学思想的展开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旭东 罗士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共7页
大瑶山之殇,使得瑶山成为费孝通心中永远的遗憾与牵挂,但他与瑶山之间的情缘并没有因那场悲剧而永远切断,与此相反,晚年的费孝通通过多次重访从而接续了他心中的那份瑶山之情。作为费孝通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田野调查,大瑶山对他整个人... 大瑶山之殇,使得瑶山成为费孝通心中永远的遗憾与牵挂,但他与瑶山之间的情缘并没有因那场悲剧而永远切断,与此相反,晚年的费孝通通过多次重访从而接续了他心中的那份瑶山之情。作为费孝通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田野调查,大瑶山对他整个人类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开启的学术之路以及在他之后的生命历程中都打下了深刻的瑶山之印。今天的人类学,需要重读费孝通,重读他那"从实求知"般的田野调查,以此反思今天的人类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瑶山 费孝通人类学思想 人类学方法论
下载PDF
费孝通早期乡村经济思想评述——基于《江村经济》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霞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75,共5页
基于改变中国农村落后状态的愿望,费孝通在多年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思路。在其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中,他关于乡村产权、发展乡土工业、发展农村商品和金融市场的经济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于改变中国农村落后状态的愿望,费孝通在多年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思路。在其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中,他关于乡村产权、发展乡土工业、发展农村商品和金融市场的经济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江村经济》 乡村经济思想
下载PDF
费孝通思想研究:作为一种纪念的理由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旭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1期71-78,共8页
费孝通思想研究的核心在于其文化观的提出,即在一种文化自觉语境中去理解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转型。人类学需要有这样的思想遗产的传习与继承,自然也需要此方面学术研究共同体的凝聚。费孝通可谓现代百年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时他的思想也... 费孝通思想研究的核心在于其文化观的提出,即在一种文化自觉语境中去理解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转型。人类学需要有这样的思想遗产的传习与继承,自然也需要此方面学术研究共同体的凝聚。费孝通可谓现代百年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时他的思想也为未来时代中国在世界之中的,特别是文化意义上的角色发挥,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无疑都将是我们学科在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值得后来者"执弟子之礼",予以珍惜并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思想 文化自觉 文化转型
下载PDF
费孝通文化思想视域下传统武术文化论略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为坤 律海涛 +1 位作者 鲁梦梦 李文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3,共7页
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子文化形态的传统武术纳入到费孝通文化思想分析框架之中,不仅可深度诠释传统武术的文化目标、文化本质及文化归宿,亦可拓展传统武术文化研究理论的空间向度。研究认为:(1)以费孝通先生所主张的文化功能主义观之,传... 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子文化形态的传统武术纳入到费孝通文化思想分析框架之中,不仅可深度诠释传统武术的文化目标、文化本质及文化归宿,亦可拓展传统武术文化研究理论的空间向度。研究认为:(1)以费孝通先生所主张的文化功能主义观之,传统武术的文化目标可归结为对“志在健民”文化价值的永恒实践与追求;(2)以费孝通先生“格局差序”思想中的文化差异观视之,传统武术的文化本质是迥异于现代体育“游戏”本质的东方生存实践之“术”;(3)以费孝通先生秉持的“文化自觉”思想观之,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归宿在于实现与传统社会结构关系的“解构”,及与现代社会结构关系的“重构”,并完成对自身内部各要素关系的现代性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文化思想 费孝通 文化目标 文化本质 文化归宿
下载PDF
论费孝通乡土交往伦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匡艳 罗成翼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0-34,共5页
费孝通考察了中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秩序,分析了"差序格局"的乡土社会结构,认为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基础上形成了乡土交往伦理,主要包括血缘决定的家族伦理、地缘本位的熟人信任和自我中心的差序格局等三... 费孝通考察了中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秩序,分析了"差序格局"的乡土社会结构,认为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基础上形成了乡土交往伦理,主要包括血缘决定的家族伦理、地缘本位的熟人信任和自我中心的差序格局等三个方面。血缘决定亲缘关系、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和人际交往关系;地缘本位决定了乡土人际交往和熟人信任的交往范围与原则;与团体格局相对的差序格局实际上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的,体现了中国乡土独有的公德与私德以及自我主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乡土伦理思想 交往伦理
下载PDF
费孝通“乡村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明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6,共10页
费孝通毕生“从实求知、志在富民”调查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乡村学”思想体系。大瑶山调查开启了其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乡村研究序幕。随后,江村调查确立了其“乡村学”思想的里程碑。“云南三村”调查研究是“乡村学”思想的进... 费孝通毕生“从实求知、志在富民”调查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乡村学”思想体系。大瑶山调查开启了其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乡村研究序幕。随后,江村调查确立了其“乡村学”思想的里程碑。“云南三村”调查研究是“乡村学”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志在富民是“灵魂”,土地问题是“根骨”,发展问题是“筋络”,日常生活是“血肉”,构成了费孝通“乡村学”思想体系的整体。运用“微型社区”的研究方法、将“村庄作为整体中国”的研究进路,以及“接续研究”追踪调查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当代价值。费孝通乡村学思想的“经世致用”,对进一步深化中国乡村的调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乡村学思想 精神遗产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流动儿童教育治理新路径——基于费孝通小城镇思想的分析
8
作者 胡全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2-119,共8页
流动儿童是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附着于以农民为主的流动人口类型的亚群体。长期以来,流动儿童教育治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教育内部视角局限了既有治理路径的选择。从教育... 流动儿童是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附着于以农民为主的流动人口类型的亚群体。长期以来,流动儿童教育治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教育内部视角局限了既有治理路径的选择。从教育外部视角看,"流动"是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化"的根源。"去‘问题化’"的关键在于实现流动儿童从"流动"向"不流动"的转变,而以工业下乡(乡镇企业)为主要模式的城镇化是实现该转变的主要途径,进而成为流动儿童教育治理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教育 问题化 费孝通 城镇化
下载PDF
费孝通民族思想研究述评与思考建议
9
作者 文晓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83-90,102,共9页
从学术(传记)著述和学术论文(文章)两个维度的爬梳发现,囿于写作体裁、学术载体的限制以及学科视野、写作目标、关注焦点的差异,学术界对费孝通民族思想的研究成果存在数量相对较少以及零散、片面、浅显、碎片化等现象。文章建议,创新... 从学术(传记)著述和学术论文(文章)两个维度的爬梳发现,囿于写作体裁、学术载体的限制以及学科视野、写作目标、关注焦点的差异,学术界对费孝通民族思想的研究成果存在数量相对较少以及零散、片面、浅显、碎片化等现象。文章建议,创新民族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范式,从历史、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梳理、阐释和凝练费孝通民族研究的思想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民族思想 述评 三个维度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前后梁漱溟与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
10
作者 唐金武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43-50,共8页
20世纪30年代前后乡村复兴思潮兴起,梁漱溟、费孝通等知识分子以乡土社会现实情况为依据进行的乡村建设的探索,为当代乡村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启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与费孝通的乡土工业理论是这个时期乡村建设思想的重要代表。梳理了... 20世纪30年代前后乡村复兴思潮兴起,梁漱溟、费孝通等知识分子以乡土社会现实情况为依据进行的乡村建设的探索,为当代乡村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启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与费孝通的乡土工业理论是这个时期乡村建设思想的重要代表。梳理了梁漱溟、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其主要内容,并比较分析了其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思想 梁漱溟 费孝通
下载PDF
立体结构和行动实践——费孝通“差序格局”理论新解 被引量:9
11
作者 孟凡行 色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6,共8页
费孝通先生早年提出的"差序格局"是一个极富学术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本土学术概念和理论。后来的学者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不少学者把"差序格局"理解为平面结构的,表述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 费孝通先生早年提出的"差序格局"是一个极富学术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本土学术概念和理论。后来的学者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不少学者把"差序格局"理解为平面结构的,表述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理论,降低了这一表述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理论的格调,也大大缩小了其内涵。"差序格局"可能是一个由横向的"差"和纵向的"序"交叉构成的立体多维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大体包括"差序格局"的立体结构和人的行动实践两个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差序格局” 社会结构 社会圈子 行动实践
原文传递
费孝通思想的三重品格——论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民族学学科意识在中国之成长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旭东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60,共12页
费孝通思想体现在其所为之做出贡献的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民族学的学科意识之中,构成其思想的三重品格。这既是他所生活时代的一种映射,也是他所生活于其中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一种文人书写的传统,嵌入其内心之中的一种结果。在一种西学的... 费孝通思想体现在其所为之做出贡献的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民族学的学科意识之中,构成其思想的三重品格。这既是他所生活时代的一种映射,也是他所生活于其中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一种文人书写的传统,嵌入其内心之中的一种结果。在一种西学的影响之下,他了解了社会科学的分析路径,使他眼光向下,在从实求知中将中国意识融入其对自己社会与文化的理解之中,并在不同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之中实现了对于小地方层次的一种超越。一种偶然性的不期而遇,使他的思想在无意之中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思想 文人传统 人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