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群石榴角闪岩变质P-T演化史对其构造属性的制约 被引量:21
1
作者 石永红 朱光 王道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35-3345,共11页
通过对张八岭隆起南端肥东群中磁铁石榴铁闪石岩的岩相学、矿物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评价,并结合野外地质填图和共生围岩分析表明,该岩石经历了5期变质作用,展现了顺时针的P-T演化特征,早期阶段表现为近等压升温,晚期阶段为降温降压的过程,... 通过对张八岭隆起南端肥东群中磁铁石榴铁闪石岩的岩相学、矿物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评价,并结合野外地质填图和共生围岩分析表明,该岩石经历了5期变质作用,展现了顺时针的P-T演化特征,早期阶段表现为近等压升温,晚期阶段为降温降压的过程,其峰期变质平均P-T条件为:524℃和0.49GPa。结合地质背景和郯庐断裂带的演化特征分析,早期过程可能反映的扬子基底所经历的区域变质过程,晚期过程可能是由于郯庐断裂的后期抬升分量所致,不具有造山带的P-T演化特征。对比前人对宿松群的变质演化历史的研究,肥东群和宿松群峰期变质压力差可达0.8GPa,表明两者属于不同变质级别的块体。因而,肥东群和宿松群不能作为被郯庐断裂左行错开的标志层。由此表明,张八岭隆起南段所出露的肥东群变质杂岩,属于扬子板块上的变质基底,郯庐断裂带活动中将其剥露地表,并没有经历过大别造山带的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张八岭隆起 肥东 石榴角闪岩 峰期变质 演化史 构造属性 influence fault zone 演化特征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alysis late stage 宿松群 belong to 过程 变质作用 southern TERRAIN peak PRESSURE
下载PDF
郯庐断裂(安徽段)两侧肥东群与霍邱群特征性岩石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聂峰 张忠宝 +3 位作者 石永红 王娟 唐盼 任光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7-1100,共14页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内部物质组成十分复杂,现有研究认为郯庐内部以扬子板块为主体,对于是否存在西侧华北板块物质混入尚不清楚。为此本文选取了3个特征性样品展开了细致的岩相学研究、温压估算以及锆石U-Pb定年分析,分别为:霍邱群样...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内部物质组成十分复杂,现有研究认为郯庐内部以扬子板块为主体,对于是否存在西侧华北板块物质混入尚不清楚。为此本文选取了3个特征性样品展开了细致的岩相学研究、温压估算以及锆石U-Pb定年分析,分别为:霍邱群样品WS069-1(磁铁石榴角闪岩)以及样品WS070-1(石榴黑云母片岩);肥东群样品TF003-1(石榴黑云母片岩)。研究发现,霍邱群磁铁石榴角闪岩与肥东群磁铁石榴角闪岩的矿物组合及矿物主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针对霍邱群石榴黑云母片岩与肥东群石榴黑云母片岩的峰期变质条件评价也相互匹配。本文在霍邱群仅发现了-3.2Ga、3.0Ga、2.80Ga、2.74Ga等四组反映源区结晶时代的碎屑锆石年龄,但结合前人对霍邱群和五河群的研究可以认为霍邱群的峰期变质年龄应为2.44Ga,这与肥东群磁铁石榴角闪岩和石榴黑云母片岩的峰期变质年龄2.47-2.41Ga吻合。因此肥东群和霍邱群相同特征性岩石磁铁石榴角闪岩从岩相学、变质P-T条件及变质时代等方面皆具可比性,从而推测肥东群磁铁石榴角闪岩和石榴黑云母片岩构造透镜体应为因郯庐断裂左旋走滑作用而卷入肥东群中的霍邱群岩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石榴角闪岩 肥东群 霍邱群 郯庐断裂
下载PDF
肥东群变质岩石学、年代学分析及变形时限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石永红 王娟 +3 位作者 张忠宝 赵俊先 聂峰 曹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7-1086,共20页
长期以来,对于承载郯庐断裂全演化过程的肥东群的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诸多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变形时限方面。本文通过对肥东群不同类型岩石的岩相学、热力学和年代学研究,详实地探究了肥东群的... 长期以来,对于承载郯庐断裂全演化过程的肥东群的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诸多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变形时限方面。本文通过对肥东群不同类型岩石的岩相学、热力学和年代学研究,详实地探究了肥东群的变质条件和时限,并充分讨论了肥东群的两期韧性变形时限。研究显示,肥东群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的变质,温压条件大致为T=550-650℃和P=0.5-0.9GPa。同时,依据5个二长花岗片麻岩、1个变形花岗岩(167.2±4.6Ma)和1个花岗闪长斑岩岩脉的年龄(130±5Ma)的锆石年龄和前人的年龄数据分析,认为早期的变形以一组倾向南东的面理和线理为代表,其形成的时限可能在133-167Ma时间段。而晚期的变形以一组宽约3-5m NE向的陡倾糜棱岩带为特征,其变形时限可能在122-13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肥东群 P-T评价 变形时限
下载PDF
肥东杂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兼论下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历史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云剑 朱光 +5 位作者 顾承串 张帅 刘程 牛漫兰 苏楠 肖世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1-568,共18页
近年来在下扬子西缘地区厘定的一系列新元古代火成岩,为认识该区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历史与规律提供了窗口。结合本次与前人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指示下扬子地区张八岭群、肥东杂岩与董岭杂岩内变火成岩的原岩时限分别为767~748 Ma... 近年来在下扬子西缘地区厘定的一系列新元古代火成岩,为认识该区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历史与规律提供了窗口。结合本次与前人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指示下扬子地区张八岭群、肥东杂岩与董岭杂岩内变火成岩的原岩时限分别为767~748 Ma、812~745 Ma和829~754 Ma。这些新元古代火成岩分别是峰期为750 Ma、800 Ma和825 Ma岩浆活动的产物。下扬子地区峰期为825 Ma的岩浆活动只出现在靠近江南造山带的南部。锆石年代学信息显示,下扬子地区还发生过峰期为840 Ma、2010 Ma和2454 Ma岩浆活动,但缺失1000~860 Ma的岩浆活动。通过区域对比表明,攀西—汉南弧没有延入下扬子地区。下扬子地区南部受到峰期为840 Ma的弧岩浆活动的影响。扬子板块上峰期为825 Ma的岩浆活动及早阶段的南华裂谷应是江南造山带后造山伸展的产物;而峰期为800 Ma和750 Ma的岩浆活动与相应的南华裂谷扩展,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全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岩浆活动 新元古代 张八岭群 肥东杂岩 董岭杂岩
下载PDF
安徽肥东群变质岩系的同位素地质定年 被引量:12
5
作者 葛宁洁 周导之 《安徽地质》 1993年第3期22-25,共4页
本文通过对肥东群变质岩的锆石单矿物 U—Pb 法同位素地质定年研究表明:肥东群的原岩形成时间为1994.68±<sub>95</sub><sup>102</sup>Ma,属于下元古代。该变质岩在688.33±<sub>32</sub>&... 本文通过对肥东群变质岩的锆石单矿物 U—Pb 法同位素地质定年研究表明:肥东群的原岩形成时间为1994.68±<sub>95</sub><sup>102</sup>Ma,属于下元古代。该变质岩在688.33±<sub>32</sub><sup>30</sup>Ma 又遭受了一次热力事件,这与张八岭变质岩系最初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几乎是同期的。该区所经历的热力事件与晋宁运动的余波年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系、U—Pb 法定年、基底形成时代、肥东群、安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