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飞狐道与汉代军事交通
被引量:
5
1
作者
曾磊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7-41,共5页
飞狐道是连接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要通路,飞狐口、飞狐关皆位于飞狐道上,它们与紫荆关、五阮关、倒马关、隘口等关卡共同形成一个防御体系。飞狐道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先秦时已经有飞狐道的交通路线雏形,而汉代飞狐道则...
飞狐道是连接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要通路,飞狐口、飞狐关皆位于飞狐道上,它们与紫荆关、五阮关、倒马关、隘口等关卡共同形成一个防御体系。飞狐道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先秦时已经有飞狐道的交通路线雏形,而汉代飞狐道则是汉匈交战的必争之地。光武帝时修治飞狐道是为了防备匈奴和卢芳势力的军事威胁,其路线当自代郡至平城,并没有北通汉上谷郡郡治沮阳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狐道
秦汉
代郡
军事交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时期广阳郡周边交通考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5-20,共6页
秦汉时期的广阳郡(今北京周边地区)为幽州之核心,国家在该地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网络,以联通辽东与冀、并诸州,使之成为内地农耕民族与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交流融合的前沿,以及秦汉帝国东北的战略要枢,对于沟通中原腹地与边疆...
秦汉时期的广阳郡(今北京周边地区)为幽州之核心,国家在该地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网络,以联通辽东与冀、并诸州,使之成为内地农耕民族与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交流融合的前沿,以及秦汉帝国东北的战略要枢,对于沟通中原腹地与边疆的联络和抵御北方胡族的侵扰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卢龙道的开辟,不但促进了辽河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商贸往来,而且使广阳郡演变为中原王朝经营东北地区的桥头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广阳郡
蓟城
飞狐陉
卢龙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战国秦汉时期代地的历史文化地位——以交通史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文慧
王海
《地方文化研究》
2018年第3期56-64,共9页
战国秦汉时期"代地"区域概念的形成与其重要的交通战略地位密切相关。战国赵"灭中山"而"代道大通",代地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九门"代王城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物化缩影。在代地南向中原...
战国秦汉时期"代地"区域概念的形成与其重要的交通战略地位密切相关。战国赵"灭中山"而"代道大通",代地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九门"代王城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物化缩影。在代地南向中原河东、河北的交通路线上,"句注""飞狐"成为战略要冲,前者甚至列入天下闻名的"九塞"。战国代地东西向交通道路成为著名的秦汉"北边道"的中段,对于翼护中原内地社会、北方民族关系走势发挥关键作用。代地是遭受游牧民族"寇掠"最为频繁的"北边"区域之一,也是汉族军队出塞的重要基地,这都与代地北向的民族交通格局紧密相关,由代地出塞至少存在"代—无穷—翰海""代—颓当城—单于庭"两条干道。对战国秦汉时期的代地进行交通史视阈下的解读,或可为其历史上的文化定位提供切实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道大通
句注
飞狐
北边道
杠杆结构
出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飞狐道与汉代军事交通
被引量:
5
1
作者
曾磊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7-41,共5页
文摘
飞狐道是连接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要通路,飞狐口、飞狐关皆位于飞狐道上,它们与紫荆关、五阮关、倒马关、隘口等关卡共同形成一个防御体系。飞狐道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先秦时已经有飞狐道的交通路线雏形,而汉代飞狐道则是汉匈交战的必争之地。光武帝时修治飞狐道是为了防备匈奴和卢芳势力的军事威胁,其路线当自代郡至平城,并没有北通汉上谷郡郡治沮阳县。
关键词
飞狐道
秦汉
代郡
军事交通
Keywords
feihu road
the Qin-Han Dynasties
Dai Prefecture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时期广阳郡周边交通考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冰
机构
青岛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5-20,共6页
文摘
秦汉时期的广阳郡(今北京周边地区)为幽州之核心,国家在该地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网络,以联通辽东与冀、并诸州,使之成为内地农耕民族与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交流融合的前沿,以及秦汉帝国东北的战略要枢,对于沟通中原腹地与边疆的联络和抵御北方胡族的侵扰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卢龙道的开辟,不但促进了辽河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商贸往来,而且使广阳郡演变为中原王朝经营东北地区的桥头堡。
关键词
秦汉
广阳郡
蓟城
飞狐陉
卢龙道
Keywords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Guangyang
Jicheng city
feihu
pass
Lulong
road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战国秦汉时期代地的历史文化地位——以交通史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文慧
王海
机构
渤海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地方文化研究》
2018年第3期56-6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生态环境史视野下的秦汉‘北边’社会研究"(项目编号:16CZS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战国秦汉时期"代地"区域概念的形成与其重要的交通战略地位密切相关。战国赵"灭中山"而"代道大通",代地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九门"代王城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物化缩影。在代地南向中原河东、河北的交通路线上,"句注""飞狐"成为战略要冲,前者甚至列入天下闻名的"九塞"。战国代地东西向交通道路成为著名的秦汉"北边道"的中段,对于翼护中原内地社会、北方民族关系走势发挥关键作用。代地是遭受游牧民族"寇掠"最为频繁的"北边"区域之一,也是汉族军队出塞的重要基地,这都与代地北向的民族交通格局紧密相关,由代地出塞至少存在"代—无穷—翰海""代—颓当城—单于庭"两条干道。对战国秦汉时期的代地进行交通史视阈下的解读,或可为其历史上的文化定位提供切实帮助。
关键词
代道大通
句注
飞狐
北边道
杠杆结构
出塞
Keywords
Daidaodatong
Gouzhu
feihu
North
road
Lever stucture
Chusai
分类号
K901.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飞狐道与汉代军事交通
曾磊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秦汉时期广阳郡周边交通考论
高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战国秦汉时期代地的历史文化地位——以交通史为视角的考察
赵文慧
王海
《地方文化研究》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