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及多层螺旋CT在测量股骨扭转角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任灿权 汪林刚 +2 位作者 凌桢 张海峰 冯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9期32-35,40,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在测量股骨扭转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骨盆MRI及CT检查的髋关节疼痛患者51例(65髋...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在测量股骨扭转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骨盆MRI及CT检查的髋关节疼痛患者51例(65髋)为研究对象。采用MRI与多层螺旋CT的4种常用测量方法评估股骨扭转角,分析其可重复性及一致性,并比较4种参考轴之间股骨扭转角的差异。结果MRI与多层螺旋CT用于评估股骨扭转角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0.97。MRI与多层螺旋CT用于评估股骨扭转角的差值均数在0.23°~1.11°之间,MRI与多层螺旋CT不同水平股骨近端参考轴测量所得的股骨扭转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转子参考轴观察者间ICC差异在1个标准差内的占比为72.31%(47/65),股骨颈参考轴为87.69%(57/65),股骨颈基部参考轴为67.69%(44/65),小转子参考轴为78.46%(51/65)。结论MRI与多层螺旋CT不同水平股骨近端参考轴评估股骨扭转角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差别不大,但MRI无辐射,可减少患者有效辐射剂量。此外,不同水平近端参考轴可直接影响股骨扭转角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股骨扭转角 影像诊断
下载PDF
股骨前倾角测量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建峰 刘沂 +5 位作者 蔡晓松 肖京 韩斌 李治斌 邓磊 顾敏琪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正确测量股骨前倾角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 80个股骨标本采用二维CT常用法及裸骨投照法测量股骨扭转角 ,摄片法测量颈干角 ,计算出前倾角 ,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作左右两侧比较。结果 :二维CT法测量的扭转角为 (11 0 4&#... 目的 :探讨正确测量股骨前倾角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 80个股骨标本采用二维CT常用法及裸骨投照法测量股骨扭转角 ,摄片法测量颈干角 ,计算出前倾角 ,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作左右两侧比较。结果 :二维CT法测量的扭转角为 (11 0 4°± 8 2 4°) (- 6 1°~ 34 0°) ,投照法测量的扭转角为(11 2 7°± 8 0 1°) (- 5 5°~ 34 2°)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配对样本t检验 )。颈干角为(12 8 75°± 5 0 5°) (117 8°~ 14 3 3°)。根据扭转角和颈干角计算出前倾角 ,投照法为 (8 74°± 6 2 3°) (-3 85°~ 2 7 2 6°) ;CT法 (8 5 8°± 6 4 1°) (- 4 2 6°~ 2 7 12°) ,左右两侧对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独立样本t检验 )。结论 :二维CT法不能直接测量前倾角 ,但可以测量扭转角。二维CT测量法是测定股骨扭转角确实可靠的方法 ,临床上健侧的扭转角可作为参考依据。前倾角小于扭转角 ,二者的关系和颈干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倾角 股骨 投照法 扭转角 CT测量 左右 骨标本 个股 差异 目的
下载PDF
激光投射法测量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求亮 许斌 +4 位作者 沈良华 赵立来 颜茂华 王元龙 张莹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4-697,共4页
目的通过裸骨观察及设计激光投射法测量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探讨激光投射法测量的可行性。方法裸骨观察描述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设计股骨颈扭转角前倾角测量装置,分两次用激光投射法测量60个股骨标本,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作... 目的通过裸骨观察及设计激光投射法测量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探讨激光投射法测量的可行性。方法裸骨观察描述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设计股骨颈扭转角前倾角测量装置,分两次用激光投射法测量60个股骨标本,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作左右两侧比较。结果对裸骨标本直接观察可以看出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区别,采用激光投射法分两次测量所得数据差异无显著意义(统计学把握度为100%,P>0.05)。测定股骨颈前倾角左侧13.58°±6.55°,右侧12.15°±5.83°;股骨颈扭转角左侧18.50°±7.38°,右侧19.08°±8.59°,双侧两角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激光投射法是测量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颈扭转角 股骨颈前倾角 激光投射法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区分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求亮 袁剑锋 +1 位作者 赵立来 王新风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31-833,共3页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描述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显示二者区别并测量数据。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CT重建扫描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股骨结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3.66±7.57)岁。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股骨颈...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描述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显示二者区别并测量数据。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CT重建扫描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股骨结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3.66±7.57)岁。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用"圆心法"测量扭转角,直接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结果:股骨颈前倾角是股骨头颈中心轴线与股骨冠状面的夹角,测量结果为(13.326±6.085)°;扭转角是股骨颈截面的长轴面与股骨冠状面的夹角,测量结果为(31.335±2.079)°。两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前倾角与扭转角是股骨上段完全不同的两个角度参数,前倾角是线与面的夹角,角尖朝向外下,扭转角是面与面的夹角,角尖朝向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前倾角 股骨颈扭转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钢板与聚乙烯板互锁组合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任高宏 林昂如 +3 位作者 沈开金 裴国献 顾立强 胡罢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新方法,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自身对照,制作双侧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模型(AO/ ASIF C2型)。实验侧股骨远端采用钢板与高分子聚乙烯板互锁组合固定(双板固定),对照侧仅...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新方法,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自身对照,制作双侧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模型(AO/ ASIF C2型)。实验侧股骨远端采用钢板与高分子聚乙烯板互锁组合固定(双板固定),对照侧仅用钢板固定(单板固定),术后3、6、9、12周分别进行活体负重、X线摄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双板固定实验侧负重时间、骨痂生成的数量与质量、骨痂塑形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单板固定对照侧,聚乙烯板下炎性细胞稍多于钢板下。结论双板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聚乙烯板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股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扭转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血管介入手术路径规划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明柯 陈一民 +2 位作者 张典华 黄晨 李泽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8-205,共8页
血管介入手术难度大,操作要求精确.由于医生手术水平不一,通常选择粗大通径的血管进行手术,而不会考虑其他更优的路径.提出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血管介入手术路径规划方法,辅助外科医生术前路径规划.在综合考虑导管的直径,血管的长度、最... 血管介入手术难度大,操作要求精确.由于医生手术水平不一,通常选择粗大通径的血管进行手术,而不会考虑其他更优的路径.提出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血管介入手术路径规划方法,辅助外科医生术前路径规划.在综合考虑导管的直径,血管的长度、最小直径、最大曲率和最大挠率等因素的基础上,引入端结点因子,改进蚁群算法中的启发式函数和信息素更新机制,最终得到全局最优的规划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术前路径规划合理,证明了算法的可靠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手术 蚁群算法 路径规划 血管中心线 曲率 挠率
下载PDF
股骨偏心距及其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韩铭 单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偏心距测量数据及其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相关性。方法:对国人100副股骨标本男女各50副,进行股骨偏心距、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测量,对所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股骨偏心距(mm)男性右侧:44... 目的:探讨股骨偏心距测量数据及其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相关性。方法:对国人100副股骨标本男女各50副,进行股骨偏心距、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测量,对所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股骨偏心距(mm)男性右侧:44·4±4·56,左侧:42·7±4·95;女性右侧:39·9±6·00,左侧:38·9±6·18。股骨扭转角(°)男性右侧:6·02±10·85,左侧:7·08±9·30;女性右侧:10·02±11·69,左侧:6·02±10·85。股骨颈干角(°)男性右侧:131·8±4·36,左侧:134·0±4·78;女性右侧:132·1±5·94,左侧:132·8±4·93。结论:股骨扭转角和股骨颈干角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偏心距性别差异显著;股骨扭转角侧别无差异,而股骨颈干角和股骨偏心距侧别差异显著。由此推导出股骨偏心距、颈干角、扭转角回归方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偏心距 股骨颈干角 股骨颈扭转角
下载PDF
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强化股骨颈骨折扭转刚度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尹一然 陈歌 +2 位作者 鲁晓波 徐杨博 叶里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25-26,共2页
目的评价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对股骨颈骨折扭转刚度的影响。方法选用新鲜猪股骨标本12个制成标准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AO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实验组给予自制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置两组... 目的评价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对股骨颈骨折扭转刚度的影响。方法选用新鲜猪股骨标本12个制成标准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AO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实验组给予自制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置两组标本于扭转力学试验机上,测定2 Nm力矩作用下各组的扭转刚度。结果在2 Nm扭矩作用下,实验组扭转刚度为(0.62±0.05)Nm/度,对照组为(0.51±0.09)Nm/度,P<0.05。结论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应用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其扭转刚度明显优于传统AO空心加压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 扭转刚度
下载PDF
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范志远 邓乡怡 +3 位作者 王伟 陈羿丞 陈基施展 陆骅 《骨科》 CAS 2019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明确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的各项力学特性。方法采用16根力学测试专用股骨建立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为C2.3型)模型,分为2组,对照组为单纯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同定,观察组为外侧解...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明确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的各项力学特性。方法采用16根力学测试专用股骨建立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为C2.3型)模型,分为2组,对照组为单纯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同定,观察组为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和内侧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固定,每组8根人工骨,其中5根依次进行扭转负荷测试、轴向负荷测试和循环轴向负荷测试,检测扭转刚度、轴向刚度、股骨远端内侧压缩位移和内侧骨折端的微动;剩余3根进行极限负荷测试,记录内固定失败时的最大载荷。结果①扭转及垂直负荷测试中,观察组的扭转及轴向刚度分别为(4.28±0.43) Nm/deg、(1 850.14±99.88) N/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0.09) Nm/deg、(884.02±68.15) N/mm;②轴向循环负荷测试中,两组模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等内同定失败的情况,但对照组骨折端内侧间隙缩小(1.54±0.24) mm,明显大于观察组的(0.15±0.08) mm;③对照组内侧骨折块的微动位移为(3.25±0.21) mm,也明显高于观察组的(0.17±0.05) mm;④轴向极限负荷测试中,观察组发生骨折间隙明显缩窄或内固定失败时的极限载荷为(18 118.33±133.33) 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 334.33±34.39) N。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可明显增加固定强度,从而为骨折愈合提供更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皮质缺损 股骨远端骨折 锁定加压接骨板 内固定 扭转稳定性
下载PDF
PFNA钉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浩 金晓伟 黄其龙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某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其中16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14例采用DHS内固定,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某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其中16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14例采用DHS内固定,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PFNA组骨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髋关节的功能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固定牢靠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
11
作者 罗建民 许斌 朱求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7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观察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并对造成患者股骨...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观察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并对造成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3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5%;术后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股骨颈扭转角(31.56±8.81)°与前倾角(13.75±3.41)°均明显小于术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股骨颈扭转角(45.04±12.25)°与前倾角(21.24±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8.44,P〈0.05);年龄、性别、致伤到手术时间、Garden分型等因素是术后是否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r=0.038、-0.032、-0.023、0.054,P〈0.05)。结论 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分型的有效治疗方案,经过治疗,术后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年龄、性别、致伤到手术时间、Garden分型等因素是术后是否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
下载PDF
复发性髌骨脱位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志军 张辉 +2 位作者 宋关阳 郑峒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伴有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连续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17名,根据膝关节0°伸直位时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将髌骨轨迹分为3类...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伴有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连续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17名,根据膝关节0°伸直位时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将髌骨轨迹分为3类:正常或接近正常、低度轨迹不良、高度轨迹不良,其中存在高度轨迹不良的患者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测量Caton指数、Dejour分型、TT-TG和下肢旋转参数(股骨前倾角、胫骨外旋角及关节扭转角),比较上述参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探究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复发性髌骨脱位伴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为21.4%(25/11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股骨前倾角、关节扭转角和高位髌骨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前倾角增大、关节扭转角增大和高位髌骨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为21.4%(25/117);股骨前倾角增大、关节扭转角增大以及高位髌骨可能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髌骨轨迹不良 股骨前倾角 关节扭转角 高位髌骨
下载PDF
股骨颈的实验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伊卓 宋雅伟 卞雯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5-1068,1086,共5页
目的股骨的不同颈干角、不同扭转角以及弹性模量对股骨颈中松质骨受力的影响。方法在股骨颈的松质骨中植入力传感器,在Instron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两种不同的加载速度,四种不同载荷进行试验分析。结果颈干角越大,股骨颈中的松质骨的受力越... 目的股骨的不同颈干角、不同扭转角以及弹性模量对股骨颈中松质骨受力的影响。方法在股骨颈的松质骨中植入力传感器,在Instron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两种不同的加载速度,四种不同载荷进行试验分析。结果颈干角越大,股骨颈中的松质骨的受力越小,扭转角越大,受力越小,股骨模量与股骨颈中的松质骨受力相关,快速的冲击使股骨颈中的松质骨承受较大的力,但是当超过松质骨的弹性形变,慢速的压缩载荷使松质骨承受较大的应力。结论正常的颈干角,扭转角是有利于松质骨的承受负荷,颈干角大,松质骨受力变小,不利于股骨颈中的松质骨的骨小梁的保持,尤其是发生骨质疏松,松质骨变得稀疏,更不能承力,容易发生骨折。扭转角大,松质骨受力变小,也会造成松质骨的稀疏,骨折的风险也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松质骨 模量 颈干角 扭转角
下载PDF
股骨颈内固定螺钉构型的解剖影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剑锋 朱求亮 史本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根据影像解剖图像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3枚螺钉内固定的最优螺钉构型。方法自2017年1月至2月,在安吉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中回顾性选择15例正常成人双侧(30根)股骨行三维CT重建,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8~63岁,平均(43±... 目的根据影像解剖图像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3枚螺钉内固定的最优螺钉构型。方法自2017年1月至2月,在安吉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中回顾性选择15例正常成人双侧(30根)股骨行三维CT重建,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8~63岁,平均(43±8.5)岁。于股骨颈中心轴线垂直方向在颈中部显示股骨颈截面(FNS),经图像重叠获得其在股骨转子外侧壁的投影。在股骨颈截面内模拟3种螺钉构型:以股骨颈截面长轴为中线的等边三角形构型(IET-FNS组)、股骨冠状轴为中线的等边三角形构型(IET-PF组)和股骨颈截面内的钝角三角形螺钉构型(OT组)。观察螺钉间距离、螺钉距股骨颈截面中心距离、螺钉工作面积与股骨颈截面积比。结果螺钉间的距离:OT组(5.96±0.37)cm;IET-FNS组(4.74±0.39)cm。IET-PF组(4.58±0.39)cm;螺钉与股骨颈截面中心点距离:OT组(3.43±0.18)cm;IET-FNS组(2.81±0.17)cm;IET-PF组(2.72±0.14)cm。螺钉面积与股骨颈截面积比:OT组(0.31±0.01);IET-FNS组(0.21±0.02);IET-PF组(0.16±0.01)。OT组3项测量指标值均较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影像解剖学分析,钝角三角形螺钉构型在观察指标螺钉间距离,螺钉距股骨颈截面中心距离、螺钉工作面积与股骨颈截面积比有优势,可能是股骨颈骨折3枚螺钉内固定的理想构型,但需要进一步的生物力学测试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股骨颈扭转角 内固定 三维重建 螺钉构型 解剖学
下载PDF
两种入路治疗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疗效
15
作者 厉建林 王磊 +7 位作者 苗仁英 苗超峰 陈宁恒 张闯 李萌 张秀丽 宋燕 郭学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64-3268,共5页
目的观察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开通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股浅动脉CTO病变患者的病历及1年随访资料。经传统股动脉(femoral artery,FA)入路... 目的观察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开通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股浅动脉CTO病变患者的病历及1年随访资料。经传统股动脉(femoral artery,FA)入路顺行开通为FA组(2265例),俯卧位经腘动脉(popliteal artery,PA)入路逆行开通为PA组(216例)。结果两组技术成功、支架置入及围手术期(30 d)不良事件(死亡、动脉夹层、远端栓塞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组CTO设备使用率、手术操作及透射时间均明显高于PA组(P<0.05)。1年随访一期通畅率、保肢生存率及主要不利于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及任何原因的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传统股动脉入路经腘动脉入路治疗股浅动脉CTO病变同样安全有效,可作为股动脉入路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塞性病变 股浅动脉 股动脉入路 顺行开通 腘动脉入路 逆行开通
下载PDF
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上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力铭 雷凯 +3 位作者 范华全 陈欣 杨柳 郭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34-2140,共7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上的差异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于关节外科中心住院患者资料265例(265侧下肢)。判定其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 目的探讨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上的差异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于关节外科中心住院患者资料265例(265侧下肢)。判定其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上的差异性。通过记录其年龄、性别、BMI、左右侧别,测量其髋膝踝角、股骨干弓形角、股骨扭转角、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股骨干长度,并建立统计学模型,筛选导致其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设立对照组及试验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验证导致差异的最主要相关因素。结果股骨颈干角X线平片测量值(128.02±6.26)°与其CT三维图像测量值(124.22±6.4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差异大于3°的占比高达56.6%。多重线性回归模型(P<0.001,调整R2=0.747)显示股骨扭转角(标化系数=-0.233,P<0.001)是其差异的最主要相关因素。结论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上存在显著差异,股骨扭转角是导致差异的主要相关因素,较大的股骨颈外旋扭转会伴有股骨颈干角的X线测量结果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干角 股骨扭转角 三维重建图像 X线平片
下载PDF
Children Flat Foot and Lower Limb Rotational Profile: A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17
作者 Jemni Sonia Lazreg Nadia +5 位作者 Abid Manel Frioui Samia Ben Rejeb Mohamed Osman Walid Zaoui Afif Khachnaoui Faycel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10期326-335,共10页
Flat foot in children is a common deformation, which appears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life. It requires a rigorous evaluation to rule out congenital or neurological abnormalit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decrease of t... Flat foot in children is a common deformation, which appears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life. It requires a rigorous evaluation to rule out congenital or neurological abnormalit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decrease of the plantar concavity indeed collapse of the foot, often associated with other morphostatic deform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ssential flat foot in children and lower limb disorders torsional. It is a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recruiting 110 children (220 feet) aged between 3 and 6 years old. Each child was given an assessment of the morphology of the foot (Contact Index II…) and lower limb rotational profile (intoeing and femoral antétorsion and tibal torsion). Among 110 children, 21 (19.1%) have bilateral flat feet and 7 (6.4%) have unilateral flat feet, associated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Contact Index II equal to 0.921;the minimum value is 0.880 and the maximum value is 1.17. All children with flat feet have excessive femoral antétorsion;45 (92%) are associated with a hip intoeing and 38 (80%) present an insufficient external tibial torsion. The analysi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shows a significantly elevated correlation among the flat foot and excessive internal rotation of the hip (F = 70.36, r = 0.77, P < 0.001), excessive femoral antetorsion (F = 54.78, r = 0.73, P < 0.001) and insufficient external tibial torsion (F = 7.79, r = 0.37, P < 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REN Essential Flat Foot femoral antétorsion Internal Rotation of the Hip TIBIAL torsion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焦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4月~2008年8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按AO分型:31-A2型19例,31-A3型2例),术后常规抗菌...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4月~2008年8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按AO分型:31-A2型19例,31-A3型2例),术后常规抗菌,并予中药消肿定痛合剂、应用下肢静脉泵和患者主动舒缩练习等治疗,观察、分析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100 mL,平均手术时间55 min。术后8~20个月随访,均达临床愈合,其中1例发生褥疮感染,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为90.5%,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髋内翻、螺钉切出。【结论】PFNA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应用 消肿定痛合剂/治疗应用 老年人
下载PDF
股骨远端扭转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断裂风险增加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王德华 范恒恺 +1 位作者 厉轲 黄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目的探讨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股骨远端扭转(DFT)与前外侧韧带(ALL)损伤的关系及DFT与非接触性ACL断裂风险增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非接触性AC... 目的探讨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股骨远端扭转(DFT)与前外侧韧带(ALL)损伤的关系及DFT与非接触性ACL断裂风险增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8例, 女16例;年龄21~46岁[(33.9±10.1)岁]。根据是否伴ALL损伤, 将患者分为ACL断裂组(32例)和ACL断裂+ALL损伤组(32例), 并按照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匹配32例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半月板损伤组。DFT的参考标准是基于MRI测量的外侧髁凸和内侧髁沟的连线与骨性后髁连线的夹角所定义的外科股骨后髁角(sPCA)。比较总体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及各组患者sPCA的差异和不同性别间sPCA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sPCA的截断值, 分析其与非接触性ACL断裂风险增加的相关性。结果总体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sPCA为(3.6±1.1)°, 较半月板损伤组的(2.4±1.5)°显著增大(P<0.01), ACL断裂组[(3.5±1.2)°]和ACL断裂+ALL损伤组[(3.7±1.0)°]sPCA也较半月板损伤组显著增大(P均<0.05);ACL断裂+ALL损伤组sPCA较ACL断裂组表现出增大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患者和总体患者中, 女性sPCA较男性增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在总体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中, sPCA预测ACL断裂风险的AUC为0.74, 截断值为2.72°, 敏感度为84%, 特异度为69%。sPCA>2.72°与非接触性ACL断裂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11.88, 95%CI 4.08, 33.49)。结论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的sPCA显著增大, 但与ALL损伤无关, 且女性较男性增大不显著。当sPCA>2.72°时, 非接触性ACL断裂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股骨 危险因素 股骨远端扭转
原文传递
3D-CT评价18至48个月单髋脱位DDH患儿股骨颈前倾角和结合前倾角 被引量:7
20
作者 贾惊宇 张立军 +4 位作者 殷明 程细高 陈伟才 刘希娟 赵群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4-838,共5页
目的使用3D-CT观察DDH患儿脱位侧髋关节股骨颈是否存在过度前倾,测量分析DDH患儿结合前倾角,并对结合前倾角在股骨去旋转截骨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74例单髋脱位DDH患儿的三维CT影像学资料。男14例,女60例。年龄18-4... 目的使用3D-CT观察DDH患儿脱位侧髋关节股骨颈是否存在过度前倾,测量分析DDH患儿结合前倾角,并对结合前倾角在股骨去旋转截骨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74例单髋脱位DDH患儿的三维CT影像学资料。男14例,女60例。年龄18-48个月,平均22.5个月。左髋受累42例,右髋受累32例,未受累髋74例。所有患儿均测量股骨颈前倾角和结合前倾角。结果在Ⅰ和Ⅱ度脱位型组,DDH患儿脱位侧髋的股骨颈前倾角和健侧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Ⅲ度脱位型组脱位侧髋和未脱位髋的股骨颈前倾角分别为32.61°±6.91°和35.45°±7.36°,34.76°±7.11°和32.60°±7.94°;P=0.066,P=0.093)。然而在Ⅲ度脱位组,患儿脱位侧髋的股骨颈前倾角明显大于健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7°±9.70°比31.15°±7.72°,P=0.024)。脱位侧髋的结合前倾角大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7°±8.24°比45.14°±8.48°,P=0.001)。结论对Ⅰ和Ⅱ度脱位型组DDH患儿进行股骨去旋转截骨也许并不是必要的,应该慎重考虑。结合前倾角也许可作为指导DDH患儿去旋转截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发育性 股骨颈前倾角 结合前倾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