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筠“分别文、累增字”的学术背景与研究意图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运富 蒋志远 《励耘语言学刊》 2012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现代学者通常把王筠提出的“分别文、累增字”等同于“古今字”,而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源自王筠对《说文》“重文”的研究。王筠发现《说文》存在“异部重文”,而有些“异部重文”是由“一字递增”产生的,这种“一字递增”的重文现象跟... 现代学者通常把王筠提出的“分别文、累增字”等同于“古今字”,而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源自王筠对《说文》“重文”的研究。王筠发现《说文》存在“异部重文”,而有些“异部重文”是由“一字递增”产生的,这种“一字递增”的重文现象跟汉字的发展演变有关,所以他将“一字递增”分成“分别文”和“累增字”专门提出来讨论,细致分析其中各类情形,一方面揭示汉字孳乳造字的具体规律,同时梳理新造字与“本字删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因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历时性质的各种字际关系,虽然有的可以归属于“古今字”,但原本不是从“古今字”的角度立论,因而跟“古今字”并不重合。如果认为王筠讨论“分别文、累增字”目的在以新的名目取代“古今字”,那不符合王筠的研究初衷,难以体现“分别文、累增字”的真正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筠 分别文 累增字 异部重 古今字
下载PDF
王筠字词关系思想探究
2
作者 张素凤 李学桥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2-30,共9页
王筠认为,词的声、义寄托于汉字形体,解析汉字必须遵循字词关系规律。在对“六书”内涵阐释的基础上,王筠创立了“累增字”“分别文”概念,对汉字发展过程中新造字与原字进行沟通,从历时动态角度对同词异字和汉字分化的成因进行阐释,对... 王筠认为,词的声、义寄托于汉字形体,解析汉字必须遵循字词关系规律。在对“六书”内涵阐释的基础上,王筠创立了“累增字”“分别文”概念,对汉字发展过程中新造字与原字进行沟通,从历时动态角度对同词异字和汉字分化的成因进行阐释,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王筠立足于整字与“六书”相对应的关系,但鉴于有大量字不能纳入“六书”,于是设置变例,又把假借扩展至构件层面,这些说明王筠把整字与构件混杂在一起,把汉字结构理论与具体字的结构模式相互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书 变例 累增字 分别文
下载PDF
“别宥”辨正:检证于尹文的“别形名”学说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中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3,共10页
宋钘、尹文"接万物以别宥为始"的"别宥",一般解释为去除隔蔽或偏见,且几乎成为定说。《尸子》中记载的料子(宋子)"贵别囿"也被如此归结。根据尹文说的"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这一象征性论断... 宋钘、尹文"接万物以别宥为始"的"别宥",一般解释为去除隔蔽或偏见,且几乎成为定说。《尸子》中记载的料子(宋子)"贵别囿"也被如此归结。根据尹文说的"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这一象征性论断,特别是根据尹文"别形名""辨名分"的名辩学整体,根据郭象和成玄英的中古注疏等,"接万物以别宥为始"的"别宥",并非是主流理解和解释的意义,它实际上是指"辨别一切事物的界域或界限",更具体说是辨别从自然到社会和政治中的各种形名、名实和名分。这是宋钘、尹文作为黄老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宥 别形名 检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