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者”镜像中的现代性散文书写——试论冯骥才早期散文
1
作者 闫立飞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06-409,共4页
《雾里看伦敦》是冯骥才20世纪80年代初期访问英国伦敦之后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从“他者”镜像的角 度研究发现,正是在这部散文集中,冯骥才表现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学现代主义两种互相矛盾的观念,这种矛盾恰 恰反映了现代性的两种互相矛... 《雾里看伦敦》是冯骥才20世纪80年代初期访问英国伦敦之后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从“他者”镜像的角 度研究发现,正是在这部散文集中,冯骥才表现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学现代主义两种互相矛盾的观念,这种矛盾恰 恰反映了现代性的两种互相矛盾又彼此依存的性质,即表现为现代性与自我批判的现代性。现代性的这一特征, 使得冯骥才突破了散文模式化书写,在文体上促使一种具有反思性主体的文化散文产生的同时,也从思想上为散 文书写增添了审美张力,从而对新时期以来的散文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镜像 现代性 散文书写 冯骥才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丰子恺“儿童文”研究述评
2
作者 项黎栋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6-39,共4页
丰子恺与儿童相关的文学创作是其散文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在丰子恺研究及其散文研究中持续受到关注。丰子恺的"儿童文"可分为"写儿童"和"为儿童而写"两个内在层次。目前这部分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三个... 丰子恺与儿童相关的文学创作是其散文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在丰子恺研究及其散文研究中持续受到关注。丰子恺的"儿童文"可分为"写儿童"和"为儿童而写"两个内在层次。目前这部分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三个趋势和特点:儿童题材散文与儿童散文研究存在跛足现象、儿童文学创作各类作品体裁的深入研究和从童真的分析到发现真童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儿童题材 儿童文学 散文 儿童观
下载PDF
试论丰子恺的散文创作
3
作者 刘家思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9-84,共6页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始终不改的母题是书写心灵。但他对心灵的抒写经历了从“独善其身”的个人心灵的平静抒写与表述到“兼济天下”的人类精神与国民灵魂的冷静审视与探寻的发展过程。前期是一种个人独处的言志性创作,后期则...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始终不改的母题是书写心灵。但他对心灵的抒写经历了从“独善其身”的个人心灵的平静抒写与表述到“兼济天下”的人类精神与国民灵魂的冷静审视与探寻的发展过程。前期是一种个人独处的言志性创作,后期则是一种融入生活之后的主体与客体交融的社会拷问。他总是以极其平常的文字率真细腻地对现实人生展开深挚的思考与理想的追问,在庸常俗相的细微处发现人所未见的事理,使客观对象性灵化,主观情绪对象化,平凡事相宏大化,理想期待琐碎化,显得真率质朴,诗意浓郁,思想深刻,打造了素朴淡雅、情蕴深厚的审美艺术形态,也显示了创作者主体心灵的焦虑、紧张。他的创作不事雕琢磨,清新自然,但善用对比来突现事物的意义和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散文 创作历程 艺术特征 对比
下载PDF
色彩·光影——冯骥才散文“以文作画”的艺术
4
作者 路筠 《柳州师专学报》 2009年第5期35-38,共4页
作为画家,冯骥才绘画的眼光和手法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散文创作。无论是画面的色彩描述,还是画面光影的表现,都体现出冯骥才散文"以文作画"的艺术,他的散文充满着诗情与画美。
关键词 冯骥才散文 以文作画 色彩 光影
下载PDF
以文寄情·以文论画·以文言创——论冯骥才题画散文特色
5
作者 路筠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2期33-36,18,共5页
冯骥才工文擅画,他的题画散文在形式上以文寄情,注重意境营造;以文论画,重在阐发绘画理论;以文言创,借题画文来探讨艺术创作过程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 冯骥才 题画 散文
下载PDF
“本土与故土”的文化守望——叶灵凤香港时期散文研究
6
作者 钟玮 《钦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5-30,共6页
叶灵凤是一位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业已成名的海派作家,自从四十年代到香港之后,一直致力于小品散文的写作,此时的叶灵凤在经历了上海大都会浪漫颓废的激情后,正逐渐转入自然闲适阶段,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确认,从外来的作家谈香... 叶灵凤是一位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业已成名的海派作家,自从四十年代到香港之后,一直致力于小品散文的写作,此时的叶灵凤在经历了上海大都会浪漫颓废的激情后,正逐渐转入自然闲适阶段,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确认,从外来的作家谈香港到本土的作家话家事,身份的转换使叶灵凤的散文意义更为深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 故土 香港 叶灵凤散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