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Qiu Chuang Feng Yu 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1
作者 GAO Yuf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7期531-537,共7页
Hong Lou Me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in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and the author,Cao Xueqin,gave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feudal society and his exclamation of the fickleness of the world in the novel.U... Hong Lou Me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in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and the author,Cao Xueqin,gave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feudal society and his exclamation of the fickleness of the world in the novel.Up to now,the novel and the poems in the novel are still of high artistic value.Qiu Chuang Feng Yu Xi,as one of the most artistic and representative poems in the novel,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many translators.Among the translations,Yang Xianyi’s translation and David Hawkes’translation have the highest artistic achievements.Yang Xianyi is a famous Chinese translator and David Hawkes is a world-renowned sinologist in Britain.Because of their distinct identities,their translation purposes and translation styles are totally different.Guided by German translator Hans Vermeer’s Skopos Theory,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logues of the translations of Hong Lou Meng and the translators’biographies.The findings indicate the respective translation purposes of Yang Xianyi and David Hawkes and their trade-off choices of translation methods.By means of objectively evaluation of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Qiu Chuang Feng Yu Xi,the rationality of existence of the translations in a specific cultural background is explained.It is proved that Skopos Theory is one of the general methods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ms in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opos theory qiu Chuang feng Yu Xi translation purpose translation method
下载PDF
所谓“李白《秋风词》”的误传及其原因溯源
2
作者 朱佩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今传古琴曲《秋风词》,其曲词多被认为是李白诗作,然曲词前半确为李白《三五七言》,后半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宋罗烨《醉翁谈录》己集卷一《烟粉欢合》中《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一诗,乃是删写该诗最后八句而成。古琴曲《湘妃怨》的曲词,也是... 今传古琴曲《秋风词》,其曲词多被认为是李白诗作,然曲词前半确为李白《三五七言》,后半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宋罗烨《醉翁谈录》己集卷一《烟粉欢合》中《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一诗,乃是删写该诗最后八句而成。古琴曲《湘妃怨》的曲词,也是出于对《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中“君在湘江头,儿在湘江尾”两句的附会,在该诗的整体基础上进行增删而成。古琴音乐创制在历代典籍中寻找曲词文本的传统,《湘妃怨》与《古秋风》自身音乐属性的相似,琴乐良好的大众传播基础,导致了所谓“李白《秋风词》”的产生和广泛误传,并在当代通过发达的出版业,在一般作者、读者以及非古代文学专业方向学者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秋风词》 《湘妃怨》 《意娘与李生相思歌》
下载PDF
从《自由魂》发现“革命新女性”--秋瑾“本来面目”探源
3
作者 李向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在历史剧《自由魂》中,夏衍打破了“失事”与“求似”之间的均衡,造成秋瑾形象的“失真”。专业批评意见不断质疑秋瑾造像的真实性,挑战夏衍的“真实”标准。夏衍接受并践行了菊池宽的“实在性格”理论,通过鲜明的无产阶级观念、国族意... 在历史剧《自由魂》中,夏衍打破了“失事”与“求似”之间的均衡,造成秋瑾形象的“失真”。专业批评意见不断质疑秋瑾造像的真实性,挑战夏衍的“真实”标准。夏衍接受并践行了菊池宽的“实在性格”理论,通过鲜明的无产阶级观念、国族意识与牺牲意志来凸显秋瑾的雄性气概,使秋瑾戴上了“革命新女性”的面具,同时也消泯了她作为女性的真实生命体验。夏衍从倍倍尔的《妇人与社会》一书获取了“新女性”的模板,将斯巴达女性与左联烈士冯铿作为秋瑾“本来面目”的现实参照,但经过“律法”的剪裁与重塑后,斯巴达女性、冯铿与秋瑾都丧失了“另一副面孔”。“失事”与“求似”之间的失衡,造成了历史人物叙事的内在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瑾 “本来面目” “革命新女性” 斯巴达女性 冯铿
下载PDF
晚清民初学者冯幵及其未刊抄本《秋辛词》 被引量:2
4
作者 沈燕红 朱惠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晚清民初学者冯幵所著《回风堂词》一卷,早在民国时期辑入《彊村丛书·沧海遗音集》雕版行世;而所著《秋辛词》,后人却未曾亲见。今发现宁波天一阁藏有冯幵未刊抄本《秋辛词》一卷五十四首,为其十六至二十六岁回肠荡气时所作,由冯... 晚清民初学者冯幵所著《回风堂词》一卷,早在民国时期辑入《彊村丛书·沧海遗音集》雕版行世;而所著《秋辛词》,后人却未曾亲见。今发现宁波天一阁藏有冯幵未刊抄本《秋辛词》一卷五十四首,为其十六至二十六岁回肠荡气时所作,由冯幵亲自编定。《秋辛词》为冯词全璧或可面世开启了关键性一步,为冯词文本校勘、版本流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对其词学实践、词风演变的探讨具有重要价值,并能丰富和完善晚清近代名家词集的整理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 冯幵 未刊抄本 《秋辛词》
下载PDF
评《虬峰文集》中有关石涛诗文的几点舛误——兼与汪世清、徐邦达等先生商榷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国平 《艺术探索》 2011年第2期5-11,143,共7页
清代李驎所撰《虬峰文集》中有关石涛的诗文存在着几点舛误,如:记录石涛生年有多种说法,且相互矛盾;记录石涛始入佛门的地点有无;记录石涛云游访道的行踪有误;李驎《哭大涤子》有疑。汪世清、徐邦达等先生曾撰文对石涛生年及《哭大涤子... 清代李驎所撰《虬峰文集》中有关石涛的诗文存在着几点舛误,如:记录石涛生年有多种说法,且相互矛盾;记录石涛始入佛门的地点有无;记录石涛云游访道的行踪有误;李驎《哭大涤子》有疑。汪世清、徐邦达等先生曾撰文对石涛生年及《哭大涤子》等进行研究,但盲从李驎,漏洞颇多。这是十分不妥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虬峰文集》 石涛诗文 舛误
下载PDF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之献疑——也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鑫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46-51,共6页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了与传统解读大相径庭的评价,其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批评的各方面,几近涵盖了学界从反面视角批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立足的全部角度。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了与传统解读大相径庭的评价,其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批评的各方面,几近涵盖了学界从反面视角批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立足的全部角度。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文学批评论"的相关理论,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中诸多理据提出质疑,而后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本出发,立足于文本的外部形式和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角度,力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价值 评价
下载PDF
水曹楹帖状元书——夏同龢、丘逢甲诗友情谊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万机 《凯里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3-26,共4页
清代戊戌科状元夏同龢,南游粤中时与岭南诗坛盟主丘逢甲结为诗友,互相唱和,或举办祭祀文天祥的盛会,或游览名山、梵刹,或海滨夜话,或题写榜额楹联,夏同龢留下多幅墨宝。可惜他的诗作未保留下来,只能从丘逢甲30多首诗作中窥见其游历岭南... 清代戊戌科状元夏同龢,南游粤中时与岭南诗坛盟主丘逢甲结为诗友,互相唱和,或举办祭祀文天祥的盛会,或游览名山、梵刹,或海滨夜话,或题写榜额楹联,夏同龢留下多幅墨宝。可惜他的诗作未保留下来,只能从丘逢甲30多首诗作中窥见其游历岭南的行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同龢 丘逢甲 唱酬书艺 诗友情谊
下载PDF
散文的“政治话语”与“文化话语”——冯伟林与余秋雨散文的文体比较
8
作者 李山林 李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8,共5页
冯伟林与余秋雨的散文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艺术构思、语体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对比性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到一点,就是散文的"政治话语"与散文的"文化话语"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创作主体的官员身份和文化学者身份密... 冯伟林与余秋雨的散文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艺术构思、语体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对比性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到一点,就是散文的"政治话语"与散文的"文化话语"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创作主体的官员身份和文化学者身份密切相关。可见,作家的主体精神是其文体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伟林 余秋雨 散文 文体 比较
下载PDF
嘉应诗人与诗界革命(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应斌 《嘉应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101-107,共7页
本文下篇探索黄遵宪等超前的“诗界革命”理论和创作的文化背景 ,岭东诗派和诗人宋湘等是其精神文化土壤 .在“诗界革命”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嘉应现象”,岭东诗人与“诗界革命”有着深刻的联系。
关键词 诗界革命 黄遵宪 丘逢甲 嘉应现象 诗人 文学研究 文化渊源 岭东诗派 宋湘 地理成因
下载PDF
丘逢甲筹组台湾义军抗日期间书信考论
10
作者 郭华清 朱西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1-44,94,共4页
丘逢甲在抗日保台期间撰写的信稿现存19封,这些信稿真实记录了他在组织义军抗日保台初期的一些情况。考证这些信稿的写作时间、对象及主要内容,可从中得出一些珍贵的史料信息,以深化后人对甲午战争后台湾义军在抗日保台中所起作用的了解... 丘逢甲在抗日保台期间撰写的信稿现存19封,这些信稿真实记录了他在组织义军抗日保台初期的一些情况。考证这些信稿的写作时间、对象及主要内容,可从中得出一些珍贵的史料信息,以深化后人对甲午战争后台湾义军在抗日保台中所起作用的了解,并澄清有关丘逢甲的部分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逢甲 信稿 抗日保台
下载PDF
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山水诗论
11
作者 时志明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44-49,共6页
丘逢甲生逢清末乱世,遭遇台岛沦陷的惨祸,他的一生既有为保故土而悲壮抗敌的经历,亦有黯然内渡后矢志恢复的希冀,更有为新政、为革命奔走呼号的激昂慷慨。感愤时事,寄托心志,成为他创作山水诗时一以贯之的主题,粤东山水、罗浮胜景、南... 丘逢甲生逢清末乱世,遭遇台岛沦陷的惨祸,他的一生既有为保故土而悲壮抗敌的经历,亦有黯然内渡后矢志恢复的希冀,更有为新政、为革命奔走呼号的激昂慷慨。感愤时事,寄托心志,成为他创作山水诗时一以贯之的主题,粤东山水、罗浮胜景、南洋风物共同编织成他与众迥异的山水诗内涵。作为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山水诗始终激荡回旋着一股忠贞郁勃的浩然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逢甲 生平思想 山水诗内涵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混俗的仙心——论丘逢甲的入山访道思想
12
作者 郭真义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丘逢甲的诗歌创作和交往行迹表明,在丘氏的思想中,还有被人忽视的重要一面:人山访道。丘氏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现实失落的基础上的,因此带有强烈的混俗色彩,是其理想失落之后的心灵救赎。它和反帝爱国思想一起构成了丘氏思想的两... 丘逢甲的诗歌创作和交往行迹表明,在丘氏的思想中,还有被人忽视的重要一面:人山访道。丘氏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现实失落的基础上的,因此带有强烈的混俗色彩,是其理想失落之后的心灵救赎。它和反帝爱国思想一起构成了丘氏思想的两个主要方面,忽视任何一面都不利于我们认识真正的丘逢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逢甲 人山访道 仙心 混俗
下载PDF
乙未“台民自主”首倡者考辨
13
作者 付祥喜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9-94,共6页
乙未"台民自主"是甲午中日战争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迄今为止有关"台民自主"首倡者的说法讹误甚多,以至以讹传讹。本文先是对几种主要的说法提出质疑,然后在对相关史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q... 乙未"台民自主"是甲午中日战争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迄今为止有关"台民自主"首倡者的说法讹误甚多,以至以讹传讹。本文先是对几种主要的说法提出质疑,然后在对相关史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台民自主"首倡于张之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逢甲 陈季同 张之洞 首倡自主
下载PDF
用“三美”本体论评析《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
14
作者 成娟辉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5-67,共3页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所作。许渊冲所提倡的"三美"本体论是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文章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本体论对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所作。许渊冲所提倡的"三美"本体论是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文章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本体论对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美”本体论 诗歌翻译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下载PDF
传统的当代化表达:南音舞台化作品创演实践探究——以南音新作《凤求凰》为个案
15
作者 杨春祥 陈娟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0-34,共5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文化遗产保护、“两创”方针等国家文化战略发展语境下,舞台化作品的创作呈现空前上升趋势,这些作品中不乏有一些佳作,但也存在内涵丢失、形神分离的作品。文章以南音新作《凤求凰》为典型案例,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文化遗产保护、“两创”方针等国家文化战略发展语境下,舞台化作品的创作呈现空前上升趋势,这些作品中不乏有一些佳作,但也存在内涵丢失、形神分离的作品。文章以南音新作《凤求凰》为典型案例,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将南音置于社会语境中对其“活态性”进行考察分析,认为弘扬“以人为本”“守正创新”“文化整体性”的理念,对文化遗产保护及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转化具有重要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 《凤求凰》 舞台化 创新实践
下载PDF
从《琉球百问》看清代中叶琉球贵族的疾病与社会生活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肇亨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39-43,共5页
《琉球百问》《琉球问答奇病论》是清代道光年间,琉球御医吕凤仪就个人行医经验所遇之疑难杂症向当时吴门医派大家曹存心(1767—1834)问诊求方的文字记录,这些记录成为观察清中叶琉球疾病医疗史的珍贵资料。据现存最早使琉球录的作者陈... 《琉球百问》《琉球问答奇病论》是清代道光年间,琉球御医吕凤仪就个人行医经验所遇之疑难杂症向当时吴门医派大家曹存心(1767—1834)问诊求方的文字记录,这些记录成为观察清中叶琉球疾病医疗史的珍贵资料。据现存最早使琉球录的作者陈侃(1489—1538)曾观察琉球居民的体格如是说道:"国无医药,民亦不夭札,或壮、或老始生痘疹。"琉球居民是否恒常康健?是否果真完全不需医药?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将以《琉球百问》为中心,透过观察琉球当时的疾病与社会生活之关系,重新省思陈侃说法的真实性。从本文的讨论得知,琉球居民的疾病现象既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例如天花、梅毒),也有某些程度的地域性(例如铁树根毒)。可见《琉球百问》相当程度地反映当时琉球人的某些生活方式与社会情境,并成为中国历来使琉书写的某些观察角度与思维盲点的绝佳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百问》 吕凤仪 曹存心 琉球疾病
下载PDF
丘逢甲、梁启超《台湾竹枝词》比较论
17
作者 杨文钰 段晓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2-17,共6页
丘逢甲和梁启超二家均为晚清诗界革命的关键人物,二人于诗学领域多有交流,并且曾先后创作过《台湾竹枝词》。对于二家的《台湾竹枝词》进行观照比较,对二家的《台湾竹枝词》进行分析,能够一探二家的竹枝词写作特点,同时一窥晚清竹枝词... 丘逢甲和梁启超二家均为晚清诗界革命的关键人物,二人于诗学领域多有交流,并且曾先后创作过《台湾竹枝词》。对于二家的《台湾竹枝词》进行观照比较,对二家的《台湾竹枝词》进行分析,能够一探二家的竹枝词写作特点,同时一窥晚清竹枝词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探寻诗界革命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逢甲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比较
下载PDF
丘逢甲诗作中的遗民情结
18
作者 宫伟伟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3-48,共6页
1895年台湾沦丧以后,丘逢甲的诗便存在着浓烈的遗民情结:一方面,他以传承保台烈士的忠义精神作为自己生命的支撑,并通过对名胜古迹、佳节旧故等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浓重的爱国情志与思乡情怀;另一方面,他收复故土的决心十分坚定,并逐渐... 1895年台湾沦丧以后,丘逢甲的诗便存在着浓烈的遗民情结:一方面,他以传承保台烈士的忠义精神作为自己生命的支撑,并通过对名胜古迹、佳节旧故等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浓重的爱国情志与思乡情怀;另一方面,他收复故土的决心十分坚定,并逐渐认清了满清政府的腐朽本质,转而寄强国复土的期望于兴学启民。诗歌作为表达心志和风化国民的手段,丘逢甲始终秉持着发扬忠义精神和追求独立人格的宗旨,展现出他在清末这一特殊历史境遇下所进行的挣扎与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逢甲 台湾地区 遗民 爱国主义 岭云海日楼诗钞
下载PDF
台湾女性学者的台湾女性文学史建构——以迁台女作家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彩霞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5,共12页
迁台女作家的入史问题是重写台湾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各版台湾文学史对迁台女作家的评价大都是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存在不客观性。台湾女性学者致力于台湾女性文学史的建构,以纠正现有的台湾文学史对女性文学特别是... 迁台女作家的入史问题是重写台湾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各版台湾文学史对迁台女作家的评价大都是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存在不客观性。台湾女性学者致力于台湾女性文学史的建构,以纠正现有的台湾文学史对女性文学特别是对迁台女作家的偏见。应凤凰和张瑞芬属于“史料派”,分别致力于20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史料考索和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耕耘,邱贵芬和范铭如属于“理论派”,分别在台湾女性文学史的探索和空间理论的应用上卓有建树。她们共同将台湾女性文学史的建构推向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女性文学史 迁台女作家 应凤凰 张瑞芬 邱贵芬 范铭如
下载PDF
浙江省博物馆藏唐“来凰”琴题刻及琴名考述
20
作者 张淑娟 《杭州文博》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浙江省博物馆藏唐"来凰"琴原刻雷霄是唐代雷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制之琴在后代有流传,元代斫琴家朱致远对此琴进行了重修。本文考订朱致远为浙江天台人;琴曲《凤求凰》来源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互倾慕之爱情故事;杨宗稷先生... 浙江省博物馆藏唐"来凰"琴原刻雷霄是唐代雷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制之琴在后代有流传,元代斫琴家朱致远对此琴进行了重修。本文考订朱致远为浙江天台人;琴曲《凤求凰》来源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互倾慕之爱情故事;杨宗稷先生以此曲意为该琴命名为"来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凰琴 题刻 琴名 凤求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