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派中医冯兆张诊治阳痿病学术思想探析
1
作者 闫译 刘磊 +6 位作者 钱文君 崔云 王莉 叶有骏 钱鑫 张婷 徐新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索浙江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诊治阳痿病的学术思想,为阳痿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冯氏锦囊秘录》中方脉阳痿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该书中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对该书中治疗阳痿病的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 [目的]探索浙江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诊治阳痿病的学术思想,为阳痿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冯氏锦囊秘录》中方脉阳痿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该书中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对该书中治疗阳痿病的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整理。[结果]冯氏推崇“命门”学说,尤其重视阴阳水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在方脉阳痿篇详细论述了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认为五脏受损可为病痿前兆,而多种原因引起的阴阳失调、郁火阻滞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治疗上列举诸多方药,注重补益阴阳,且以丸剂为主,药物送服多以酒、姜汤、盐汤等,并记载了分时采用不同汤剂送服的方法及分节气服药的方法,颇具特色。[结论]冯氏对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论述颇详,认识特色鲜明,其学术思想对当今阳痿病的治疗亦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兆张 《冯氏锦囊秘录》 阳痿 学术思想 浙派中医 命门
下载PDF
翻译、流传与阐发——冯友兰与“Neo-Confucian(ism)”概念 被引量:1
2
作者 连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138,共16页
冯友兰在留美期间(1920—1923)吸收了西方“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最早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指出宋明新儒学受佛道影响在本体工夫论上与先秦儒家不同,但在人生观上一致。随后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 冯友兰在留美期间(1920—1923)吸收了西方“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最早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指出宋明新儒学受佛道影响在本体工夫论上与先秦儒家不同,但在人生观上一致。随后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也阐发了“新儒家(学)”概念,从而使其成为流行的学术名词。虽然由于构建中国哲学史概念体系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文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道学”概念。但卜德又将冯友兰论著中的“道学”翻译为“Neo-Confucian(ism)”,从而促进了其在学术界的传播。随后以狄百瑞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致力于阐发宋明新儒学的现代价值,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概念在海内外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学 冯友兰 道学 哥伦比亚学派 狄百瑞
下载PDF
将雷锋精神融入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3
作者 李宁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5-77,共3页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并使之常态化,是时代所需。对高中阶段学雷锋活动开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弘扬雷锋精神的具体举措,以期推动雷锋精神更好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关键词 雷锋精神 高中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源流关系视域与概念、理路、方法:关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以《关学源流》为中心的学术述评
4
作者 赵馥洁 李东升 Chi Zhen(译) 《孔学堂》 2023年第1期90-99,183-193,共21页
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林乐昌主编的《关学源流》,是一部重新探寻研究理路的关学史著作。该书针对学术界先后流行的宋亡后关学“衰熄不存”论和关学历经宋金元明清“传续不绝”论,提出关学史是“有绝有续”的演变过程,从而梳理... 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林乐昌主编的《关学源流》,是一部重新探寻研究理路的关学史著作。该书针对学术界先后流行的宋亡后关学“衰熄不存”论和关学历经宋金元明清“传续不绝”论,提出关学史是“有绝有续”的演变过程,从而梳理了一条新的关学历史纵向演变脉络;针对晚明冯从吾在界定“关学”时将其归结为“关中理学”,混淆了关中地域内作为理学分支的关学学派与理学多分支整体,提出以张载之学的丰富内容为关学之源,以此源头的完整内容作为研判后世关学传承的基准,从而确立了一种新的关中理学横向结构关系。《关学源流》的创获集中体现为,以“关学”概念的再论证为支点,运用以“两原”“两基”为特色的方法,上下纵观,左右横论,为关学史研究建构了完整的新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冯从吾 关学史 《关学源流》 研究新理路
下载PDF
从家学与师承看“二冯”诗学的“七子”派渊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峰 张幼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4,共9页
海虞"二冯"被誉为"虞山诗派"之"疑丞",历来研究者都将其视为明末清初反对"七子"复古诗风的中坚力量,几乎没人注意到他们与复古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不利于认识"二冯"诗学的真正... 海虞"二冯"被誉为"虞山诗派"之"疑丞",历来研究者都将其视为明末清初反对"七子"复古诗风的中坚力量,几乎没人注意到他们与复古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不利于认识"二冯"诗学的真正面目,也不利于厘清明清之际诗风转换的实际轨迹,从而影响了对"虞山诗派"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从家学和师承两个二方面,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关系进行对比梳理,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二冯"诗学取径晚唐而上溯齐梁、推崇比兴、重视辞采、追求温柔敦厚等主要主张,深受其父冯复京的影响,与其师钱谦益的论诗宗旨颇相异趣,很大程度上是"七子"派"格调"诗学的一种内部超越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山诗派 “二冯” “七子”派 钱谦益 诗学
下载PDF
关学大儒冯从吾哲学思想述论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学智 米文科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6期33-43,共11页
冯从吾是晚明关学大儒、著名理学家,他在关中书院的讲学活动不仅将明代关学推向了其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也使关学完成了心性化的转向。冯从吾以儒佛之辨为为学的第一步,将"理"作为辨别儒与佛老的根本,并以此为基力辨心性;冯从... 冯从吾是晚明关学大儒、著名理学家,他在关中书院的讲学活动不仅将明代关学推向了其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也使关学完成了心性化的转向。冯从吾以儒佛之辨为为学的第一步,将"理"作为辨别儒与佛老的根本,并以此为基力辨心性;冯从吾对当时流行的"无善无恶"说进行了批评,认为此说违背了孟子的"性善论"而堕入佛老之中;针对晚明学术思想的分歧,主张会通朱、王,尽力将本体与工夫统一起来,以为惟此方可避免流于玄虚与支离。冯从吾构建的"本体工夫合一"的理论体系,此后深刻地影响了清初关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从吾 关学 晚明 本体 工夫
下载PDF
崇高的人生境界 伟大的办学思想——浅谈吕凤子“正则”办学思想的时代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汤金洪 王玉叶 《镇江高专学报》 2006年第3期23-25,共3页
吕凤子先生一生致力于“教书、作画、办学校”。40年办学中,“三办正则”的意义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之历史先河,树起了反封建、反礼教的革命旗帜,倡导了团结、求实的作风,更体现了吕凤子先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精神... 吕凤子先生一生致力于“教书、作画、办学校”。40年办学中,“三办正则”的意义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之历史先河,树起了反封建、反礼教的革命旗帜,倡导了团结、求实的作风,更体现了吕凤子先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精神,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凤子 “三办正则” 职业教育
下载PDF
虞山二冯诗歌评点略论 被引量:4
8
作者 蒋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1-87,共7页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舒 冯班 诗歌 虞山诗派
下载PDF
现代语言学史研究的又一朵奇葩——《语言学理论与流派》评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炯英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95,共3页
刘润清和封宗信的新著《语言学理论与流派》是刘润清于1995年出版的《西方语言学流派》的升级英语版本,代表了我国在语言学史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书共分十章,几乎囊括了现代语言学有影响的主要理论与流派。与《西方语言学流派》相比... 刘润清和封宗信的新著《语言学理论与流派》是刘润清于1995年出版的《西方语言学流派》的升级英语版本,代表了我国在语言学史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书共分十章,几乎囊括了现代语言学有影响的主要理论与流派。与《西方语言学流派》相比,该书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它的学术价值。同时,该书也存在一些可以商榷之处。本文就是对这部语言学史新著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润清和封宗信 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流派 评介
下载PDF
胡风的文学流派理念及其对七月诗派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志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5-48,共4页
胡风认为,文学的发展需依靠同人团体的共同努力,而同人团体的文学组织形式是同人刊物,同人刊物需要统一的办刊思想以及对同人团体的文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文艺思想。文章依据大量一手资料梳理并论述了胡风的文学流派理念以及他的现实... 胡风认为,文学的发展需依靠同人团体的共同努力,而同人团体的文学组织形式是同人刊物,同人刊物需要统一的办刊思想以及对同人团体的文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文艺思想。文章依据大量一手资料梳理并论述了胡风的文学流派理念以及他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对七月诗派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七月诗派 文艺思想 作用
下载PDF
丰子恺与“论语派”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型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散文流派,以《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杂志为主要阵地,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丰子恺是“论语派”刊物的重要作者之一,“论语派”也相当器重他。然而,从“...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散文流派,以《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杂志为主要阵地,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丰子恺是“论语派”刊物的重要作者之一,“论语派”也相当器重他。然而,从“论语派”刊物向丰子恺拉稿与丰子恺的供稿情况的对比,“论语派”刊物的办刊宗旨与丰子恺随笔、漫画的思想内容的对比,以及丰子恺作品与“论语派”代表人物作品的对比等方面观察,丰子恺不能算“论语派”中人物,他同“论语派”貌合神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论语派” 貌合神离
下载PDF
感受血火大地的颤栗——浅论七月派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长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6,共3页
沐浴着抗日烽火而诞生的七月派乡土题材的小说迥异于同时代解放区的乡土小说。它们深受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影响 ,深入到生活的底层和人物的心灵深处 ,感受着战争时期血火大地的颤栗与农民灵魂的痛苦撕裂及其“原始强力”的爆发 ,从... 沐浴着抗日烽火而诞生的七月派乡土题材的小说迥异于同时代解放区的乡土小说。它们深受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影响 ,深入到生活的底层和人物的心灵深处 ,感受着战争时期血火大地的颤栗与农民灵魂的痛苦撕裂及其“原始强力”的爆发 ,从而形成厚实、深刻、凝重的历史沧桑感与冷峻、沉郁、悲凉的艺术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派小说 乡土题材 胡风
下载PDF
太谷学派与泰州学派关系研究
13
作者 牛秋实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7-81,92,共6页
太谷学派传到李晴峰时,其教义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其思想、组织及宗教化的仪式都受到明季泰州学派的影响,两者具有明显的渊源关系。这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似的社会状况所造成的,惟其组织性严密,在当时大传统崩溃的状况下,成为民间... 太谷学派传到李晴峰时,其教义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其思想、组织及宗教化的仪式都受到明季泰州学派的影响,两者具有明显的渊源关系。这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似的社会状况所造成的,惟其组织性严密,在当时大传统崩溃的状况下,成为民间一股新鲜的风潮。这种民间宗教证明,古代文治社会的延续是靠一种民间的书院或宗教来完成教养的。而这方面,是我们对传统社会研究不足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李晴峰 泰州学派 民间宗教
下载PDF
新旧文学的交锋——关于《蕙的风》的错位论争
14
作者 张勇 《阅江学刊》 2010年第3期142-147,共6页
中国新诗史上关于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的论争是一场偏离旨归的新旧文学的交锋。最初新文学阵营内部对《蕙的风》的诗体、内容、感情基调等方面褒贬不一,随后由新文学倡导者鲁迅、周作人等共同针对所谓的"学衡派"嫡系弟子... 中国新诗史上关于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的论争是一场偏离旨归的新旧文学的交锋。最初新文学阵营内部对《蕙的风》的诗体、内容、感情基调等方面褒贬不一,随后由新文学倡导者鲁迅、周作人等共同针对所谓的"学衡派"嫡系弟子胡梦华展开论辩,论争内容由白话诗歌审美标准延伸到新旧文学观念、文化取向和道德标准。论争过程中出现了因人废言的状况,胡梦华所提到的诗集缺点早在胡适、朱自清等人的序言中已有提及,但由于胡梦华的学术背景,导致论争偏离了文学,演变成新旧文化之争,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新旧文学争斗白热化态势,也展示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偏狭敏感的文学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的风》 学衡派 新旧交锋
下载PDF
貌合神离:丰子恺与“论语派”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型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6-70,共5页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散文流派,以《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杂志为主要阵地,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丰子恺是“论语派”刊物的重要作者之一,“论语派”也相当器重他。...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散文流派,以《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杂志为主要阵地,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丰子恺是“论语派”刊物的重要作者之一,“论语派”也相当器重他。但他同“论语派”究竟是什么关系,却尚未有人作深入研究。从“论语派”刊物向丰子恺拉稿与丰子恺的供稿清况的对比,“论语派”刊物的办刊宗旨与丰子恺随笔、漫画的思想内容的对比,以及丰子恺作品与“论语派”代表人物作品的对比等方面,足以说明丰子恺不能算“论语派”中人物,他同“论语派”貌合神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论语派” 貌合神离
下载PDF
孙奇逢耿极交游考
16
作者 张艳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1-75,共5页
明末清初"三大家"之容城孙奇逢调和程朱陆王,为理学开一代新风。南北士子翕然响应纷纷来学,人才辈出,形成盛极一时的夏峰学派。诸弟子中,定兴耿极从游最早且最久,追随大河内外,于孙氏生前随侍左右、逝后讲扬师说。孙奇逢与耿... 明末清初"三大家"之容城孙奇逢调和程朱陆王,为理学开一代新风。南北士子翕然响应纷纷来学,人才辈出,形成盛极一时的夏峰学派。诸弟子中,定兴耿极从游最早且最久,追随大河内外,于孙氏生前随侍左右、逝后讲扬师说。孙奇逢与耿极之交游,与耿氏最终成为夏峰学派的重要学者及其对夏峰思想的传承之功关系甚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耿极 交游 夏峰学派
下载PDF
胡风与中国现代文学的“鲁迅传统”
17
作者 李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84-88,共5页
胡风人生与艺术追求的独特性首先可概括为一种"透彻的真实"。这种"透彻"来自于对现代中国最底层的富有质地的体验。这与其称之为"现实主义",还不如根据他坚守文学的社会介入需要,努力推动直面底层生存真... 胡风人生与艺术追求的独特性首先可概括为一种"透彻的真实"。这种"透彻"来自于对现代中国最底层的富有质地的体验。这与其称之为"现实主义",还不如根据他坚守文学的社会介入需要,努力推动直面底层生存真实的追求,将之总结为文学上的"社会派"。胡风文学追求的成型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对鲁迅式的独特"社会派"文学传统的认同和体验,是这一文学的壮观景致让他从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当然,较之于鲁迅本人,作为文学思想家的胡风似乎承受了更多的理论的压力,也依然存在着某种无奈的对真相的"牺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社会派 鲁迅传统
下载PDF
冯派与山西二人台竹笛研究
18
作者 张娜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4-27,共4页
冯子存是开一代笛风的宗师,冯派的风格是以山西二人台竹笛为根基的。关于冯派与山西二人台竹笛研究这一论题,文章首先概述了冯派、山西二人台、山西二人台竹笛的发展沿革。其次,从三个层次阐明了冯派与山西二人台竹笛的关系、风格、技... 冯子存是开一代笛风的宗师,冯派的风格是以山西二人台竹笛为根基的。关于冯派与山西二人台竹笛研究这一论题,文章首先概述了冯派、山西二人台、山西二人台竹笛的发展沿革。其次,从三个层次阐明了冯派与山西二人台竹笛的关系、风格、技巧。最后,本文通过对冯派继承者的分析,研究了冯派在山西二人台竹笛中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派 山西二人台 传承
下载PDF
丰子恺在桂师从事艺术教育的一些往事 被引量:1
19
作者 盘桂生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25-29,共5页
丰子恺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在桂师刚刚创办时前来工作的。即使在极其困苦的国难时期,他仍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在桂师从事艺术教育的独到做法,对于进一步搞好学校的艺术教育,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丰子恺 桂师工作 艺术教育
下载PDF
论晚清贵州佛教的衰落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路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1-19,72,共10页
贵州佛教经过明末清初的鼎盛发展之后,至晚清乃呈衰落之势。考其原因,从主观上讲,是由于贵州佛教日益世俗化、功利化,流于形式;从客观上看,则与“咸同之乱”和“庙产兴学”有直接关系,境内佛教寺庙,或被战火毁坏殆尽,或被“庙产兴学”占... 贵州佛教经过明末清初的鼎盛发展之后,至晚清乃呈衰落之势。考其原因,从主观上讲,是由于贵州佛教日益世俗化、功利化,流于形式;从客观上看,则与“咸同之乱”和“庙产兴学”有直接关系,境内佛教寺庙,或被战火毁坏殆尽,或被“庙产兴学”占用,致使晚清贵州佛教遭到重创而一蹶不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贵州佛教 衰落 咸同之乱 庙产兴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