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28
1
作者 朱向涛 王雁 +2 位作者 吴倩 张婧蕾 竺柯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探讨不同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江南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本研究以江南牡丹凤丹幼嫩茎段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改良MS培养基为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最... 为探讨不同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江南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本研究以江南牡丹凤丹幼嫩茎段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改良MS培养基为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为93.3%,最佳的培养基组合为改良MS+2,4-D0.2mg·L-1+6-BA2.0 mg·L-1+NAA0.3 mg·L-1。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加入KT0.2mg·L-1效果最好,有机物也能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其中加入水解酪蛋白300 mg·L-1效果最佳。牡丹茎段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KT0.2 mg·L-1+6-BA0.3 mg·L-1+NAA0.1 mg·L-1,分化率为37.8%,牡丹愈伤组织不定芽在1/2MS+IBA0.2 mg·L-1条件下能够诱导生根,诱导率为最高的13.3%。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展江南牡丹的高效再生体系和转基因育种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凤丹 茎段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低温和GA_3对凤丹种子萌发及碳氮代谢物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丽妍 董春兰 +3 位作者 言燕华 韦武青 徐迎春 赵慧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6,共7页
研究了低温(4℃)和300 mg·L-1GA3对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Fengdan’)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上胚轴和叶原基形态及种胚中碳氮代谢物(包括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和内源激素(包括ZR、IAA、ABA和GA)含量的影响。... 研究了低温(4℃)和300 mg·L-1GA3对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Fengdan’)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上胚轴和叶原基形态及种胚中碳氮代谢物(包括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和内源激素(包括ZR、IAA、ABA和G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后第11天凤丹种子上胚轴萌发,且形态细长;经低温处理后第27天上胚轴萌发,且形态较粗壮。低温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幼苗叶片较大、株高居中、根系发育较好、须根多且长,生长状况总体上优于对照和GA3处理组。与处理后第3天相比,对照和低温处理后第27天以及GA3处理后第11天,种胚中淀粉、可溶性糖、ZR、IAA和GA含量升高,ABA含量降低;而对照和低温处理后第27天种胚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GA3处理后第11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各处理组凤丹种子蛋白质电泳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多集中在12 000~80 000,在对照和低温处理后第27天蛋白质条带颜色均较处理后第11天略深,但条带数量不变。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及GA3处理均可导致凤丹种胚中碳氮代谢物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促进种胚发育及上胚轴生长,但低温处理更有利于上胚轴萌发及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种子萌发 低温 GA3 碳氮代谢物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凤丹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秀婷 杨国恩 +2 位作者 王秋敏 陈鹏 李鹏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共4页
对常规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凤丹牡丹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与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进行了比较,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确定了凤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常规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凤丹牡丹籽油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6、... 对常规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凤丹牡丹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与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进行了比较,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确定了凤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常规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凤丹牡丹籽油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6、提取时间8 h、提取温度65℃,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为30.67%,提取率达93.5%;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在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温度50℃、料液比1∶6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为30.63%,提取率达93.4%。凤丹牡丹籽油以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不饱和脂肪酸及亚麻酸含量分别达85.47%和60.074%。与常规正己烷提取法相比,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凤丹牡丹籽油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温度低等优势,有利于保证牡丹籽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提取 凤丹 牡丹籽油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牡丹果皮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晓 陈刚 张洁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目的优化牡丹果皮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凤丹牡丹果皮为试验材料,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等4个因素对牡丹果皮黄酮得率的影响,用正交法优化超声提取牡丹果皮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牡丹果皮黄酮... 目的优化牡丹果皮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凤丹牡丹果皮为试验材料,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等4个因素对牡丹果皮黄酮得率的影响,用正交法优化超声提取牡丹果皮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牡丹果皮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25ml·g-1、提取温度80℃、超声功率700W,黄酮得率1.72%。牡丹果皮黄酮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活性。结论优化的凤丹牡丹果皮黄酮工艺方法简便、得率高,得到的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果皮 黄酮 正交试验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凤丹牡丹花瓣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闫慧娇 王志伟 +4 位作者 陈燕平 姜姣姣 崔莉 耿岩玲 王晓 《山东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2-16,共5页
对凤丹牡丹花瓣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和MS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2个没食子酸鞣质类化合物,分别为1-O-galloyl-β-D-glucose(1)和1,2,3,4,6-Trigalloyl-β-D-glucose(2)... 对凤丹牡丹花瓣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和MS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2个没食子酸鞣质类化合物,分别为1-O-galloyl-β-D-glucose(1)和1,2,3,4,6-Trigalloyl-β-D-glucose(2),以及一个黄酮类化合物kaempferol-3,7-di-O-β-D-glucopyranoside(3)。化合物1~3均首次从凤丹牡丹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也是首次从凤丹牡丹花中分离得到鞣质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瓣 鞣质 黄酮
下载PDF
油用兼观赏型凤丹牡丹杂交育种研究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戚杰 何新颖 +2 位作者 宣亚楠 刘庆华 胡永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67-74,共8页
为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于一身的凤丹牡丹新品种,收集洛阳、邵阳、亳州、菏泽、铜陵5个种源的105株凤丹,进行种源内和种源间的杂交试验,同时开展凤丹与观赏性状优良的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品种之间的杂交。结... 为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于一身的凤丹牡丹新品种,收集洛阳、邵阳、亳州、菏泽、铜陵5个种源的105株凤丹,进行种源内和种源间的杂交试验,同时开展凤丹与观赏性状优良的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品种之间的杂交。结果表明:同种源及不同种源间的凤丹优株人工杂交,种源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不大;不同种源的凤丹人工杂交比自然杂交单果种子数多,但种子均重和种子大小较自然杂交略小;不同种源凤丹与7个中原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香玉杂交、邵阳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菏泽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邵阳凤丹与霓虹焕彩杂交,单株种子重均超过12 g;不同种源凤丹与3个日本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太阳杂交单株种子产量最高(92.64 g)。该研究为利用传统育种手段进行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的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牡丹 凤丹 杂交育种 种子产量 种源
下载PDF
‘凤丹’单株间生长及结实性状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祝亚云 孙海楠 +6 位作者 蒋泽平 丁晶 丁钰 周京 姜维华 潘林 张晨龙 《江苏林业科技》 2017年第6期14-16,20,共4页
以50个‘凤丹’单株为材料,对其生长及结实性状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间‘凤丹’生长、结实性状间变异丰富,选择潜力大,分枝数、单株产量及荚果数为变异程度较高的指标;单株产量与荚果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776^(**))... 以50个‘凤丹’单株为材料,对其生长及结实性状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间‘凤丹’生长、结实性状间变异丰富,选择潜力大,分枝数、单株产量及荚果数为变异程度较高的指标;单株产量与荚果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776^(**)),荚果数可作为‘凤丹’产量的预测指标;以平均单株产量()加2倍标准差(2s)作为高产‘凤丹’的选择标准,入选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凤丹 单株 变异 结实性状 选择标准
下载PDF
凤丹牡丹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佩璇 陈法志 +3 位作者 李秀丽 戢小梅 陈志伟 翟敬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187-194,共8页
为提高凤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dan)叶的多酚提取率,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叶中的多酚,以多酚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 4个因变量,进行响应面试验,建立各因变量与响应... 为提高凤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dan)叶的多酚提取率,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叶中的多酚,以多酚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 4个因变量,进行响应面试验,建立各因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良好,其中纤维素酶用量和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得到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150 U/mL、pH 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05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达到34.66 mg/g,与模型预测值35.10 mg/g接近。凤丹叶片提取液对DPPH·清除率在提取液浓度为0.06 mg/mL时达到82.15%;对·OH清除率在提取液浓度为0.32 mg/mL时达到27.10%;铁氰化钾还原力在提取液浓度为10 mg/mL时,吸光度为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dan) 多酚 酶法提取 响应面设计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种源的油用牡丹凤丹种质资源单株家系果实种子变异研究
9
作者 孙飞 施燕平 +4 位作者 潘林 张晨龙 何慧君 袁丹 张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6期17-19,共3页
对从铜陵、芜湖、菏泽三地引入的油用牡丹凤丹家系单株的种子性状进行研究,调查凤丹单株的种长、种径、单荚果种子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分析其变异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三地种源的种长、种径、单果荚种子数均值差异不明显;菏泽种源... 对从铜陵、芜湖、菏泽三地引入的油用牡丹凤丹家系单株的种子性状进行研究,调查凤丹单株的种长、种径、单荚果种子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分析其变异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三地种源的种长、种径、单果荚种子数均值差异不明显;菏泽种源种子大小变异最丰富;单果荚种子数和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和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y=0.06_(x1)+0.085_(x2)+0.212_(x3)+0.685_(x4),检验结果显著性为0.02,其中千粒重回归系数检验显著性为0.002,说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显著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凤丹 种子性状 变异性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