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the Emplacement Mechanism of the Fenghuangshan Granite Pluton and Related Cu-Au Mineralization in Tongling, Anhui Province 被引量:4
1
作者 WUGanguo ZHANGDa LIDongxu ZHANGXiangxin SHAOYongjun ZANGWenshuan WANGQun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92-502,共11页
The Fenghuangshan Pluton is located in the Tongling polymineral-cluster district in the middle-lower section of the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In tectonic terms, it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Guichi-Fanchang faulted fold... The Fenghuangshan Pluton is located in the Tongling polymineral-cluster district in the middle-lower section of the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In tectonic terms, it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Guichi-Fanchang faulted fold bundle of the lower Yangtze Platform fold belt between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nd the Jiangnan Massif. Analyses of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contact zone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pluton are used to explain its emplacement mechanism. The foliation and lineation of the pluton, consisting of the oriented distribution of dark minerals and xenoliths, mainly concentrate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pluton.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pluton, the foliation structure becomes weak, showing intense compression formation at the margin, and reflecting the conformable intrusion of the pluton. The relatively gentle lineation is evidence of a rotatory emplacement mechanism. Relatively steep marginal foliation reflects compression expanding. Affected by the thermal power of the pluton, the metamorphism of the contact zone has zonation. Both the strike of the axial plane of fold at the contact zone and that of the flow cleavage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boundary of the pluton, which reflects the speciality of conformable intrusion. The hinges of the folds are mostly inclined and erect, reflecting both the rotation of the pluton and its upward spiraling emplacement mechanism. Boudins developed in both the contact zone and the steep strata indicate the emplacem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ballon expanding.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contact zone shortens horizontally.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shortening is 39.7%, which further proves the mechanism of the pluton expanding, and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active expanding intrusion was provided by the shortening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left-lateral shear shown by the ductile shear zone and the rheomorphic fold reveals that the pluton emplacement and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re controlled by a NNE-striking left-lateral shear stress field.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pluton structures provide a mechanism of emplacement. In the deep, the pluton apirally rose left lateral, and in the shallow, the one forcefully emplaced ballon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ghuangshan pluton emplacement mechanism Cu-Au mineralization TONGLING Anhui
下载PDF
铜陵凤凰山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与构造变形及其对岩体侵位动力学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55
2
作者 张达 吴淦国 +5 位作者 狄永军 臧文拴 邵拥军 余心起 张祥信 汪群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3-829,共7页
地球动力环境对岩浆来源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大规模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凤凰山岩体为凤凰山矿田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根据精确锆石SHRIMP测年结果,凤凰... 地球动力环境对岩浆来源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大规模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凤凰山岩体为凤凰山矿田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根据精确锆石SHRIMP测年结果,凤凰山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44.2±2.3)Ma,是晚侏罗世形成的一个典型岩体,和铜陵矿集区主要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接触带构造变形特征显示岩体侵位受控于区域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内部构造变形特征表明凤凰山岩体在深部主要为左旋螺旋式强力上升,浅部为气球膨胀式主动侵位.岩体形成时代及构造变形特征表现出晚侏罗世铜陵矿集区和成矿有关的侵入岩系列的形成可能和古太平洋板块的向北斜向俯冲所导致的左旋剪切应力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 凤凰山岩体 锆石SHRIMP U-PB年龄 构造变形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北大巴山凤凰山岩体锆石U-Pb LA-ICP-MS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建华 张岳桥 +2 位作者 徐先兵 董树文 李廷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1-593,共13页
北大巴山凤凰山岩体是扬子陆块北缘典型的新元古代侵入岩群,对采自岩体的6个花岗岩(闪长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分析。定年数据显示,岩浆活动可分为早期(797±6Ma)、中期(770±6Ma、774±5Ma)、晚期(755&... 北大巴山凤凰山岩体是扬子陆块北缘典型的新元古代侵入岩群,对采自岩体的6个花岗岩(闪长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分析。定年数据显示,岩浆活动可分为早期(797±6Ma)、中期(770±6Ma、774±5Ma)、晚期(755±6Ma、750±13Ma和743±6Ma)三个阶段,证实凤凰山岩体为多期岩浆侵入形成。这几期岩浆活动在扬子陆块具同步性和普遍性,广泛被记录在黄陵、汉南等其它新元古代杂岩中。凤凰山花岗岩完整记录了扬子陆块北缘南华纪初期的区域拉张—裂陷事件,其形成可能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的幕式地幔柱活动有关。本次研究对认识扬子陆块新元古代地壳生长与再造过程及Rodinia超大陆裂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 凤凰山岩体 锆石U-PB 新元古代 RODINIA超大陆 地幔柱
下载PDF
铜陵凤凰山岩体接触带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达 吴淦国 李东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3-229,共7页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接触带的变质与变形特征、显微构造及变形缩短量的计算 ,分析了凤凰山岩体侵位与接触带变形及区域变形的关系。通过接触带变质矿物变形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热变质作用与侵位变形的同时性 ;接触带构造变形研究表明 ,岩体...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接触带的变质与变形特征、显微构造及变形缩短量的计算 ,分析了凤凰山岩体侵位与接触带变形及区域变形的关系。通过接触带变质矿物变形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热变质作用与侵位变形的同时性 ;接触带构造变形研究表明 ,岩体周围发育的流变褶皱、韧性剪切带、压溶缝合线等与岩体左旋上升与汽球膨胀侵位有关 ;围岩缩短量的计算结果表明 ,岩体侵位过程造成强烈的围岩缩短是一种强力侵位机制。研究表明 ,凤凰山岩体侵位是在区域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下完成的。岩体接触带变形是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与横向推挤的侵位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山岩体 接触带构造 侵位构造变形 侵位机制 花岗岩体 显微构造
下载PDF
凤凰山花岗岩体构造系统分析及侵位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东旭 张达 +1 位作者 刘文灿 杜子图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55-65,共11页
本文从宏观上对凤凰山岩体的区域构造位置、岩体侵位前后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岩浆侵位时的动力学条件进行了论述;对岩体内部及接触带的面理、线理进行了磁组构测量、显微构造观察、包体应变测量及X光组构分析等系统研究,最终获得如下结... 本文从宏观上对凤凰山岩体的区域构造位置、岩体侵位前后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岩浆侵位时的动力学条件进行了论述;对岩体内部及接触带的面理、线理进行了磁组构测量、显微构造观察、包体应变测量及X光组构分析等系统研究,最终获得如下结论:该岩体侵位除有膨胀作用外,在岩体侵位后期还有过旋转运动,而且岩体侵位受到NNE向左旋剪切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构造系统 侵位机制 花岗岩
下载PDF
铜陵凤凰山岩体侵位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达 李东旭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9-245,共7页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的野外研究、显微构造、包体测量及磁组构分析,详尽解析凤凰山岩体的侵位构造变形特征,并厘定了岩体变形过程中的应变状态。结果表明凤凰山岩体在 N N 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及重力的联合作用下呈气球膨胀式同构造...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的野外研究、显微构造、包体测量及磁组构分析,详尽解析凤凰山岩体的侵位构造变形特征,并厘定了岩体变形过程中的应变状态。结果表明凤凰山岩体在 N N 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及重力的联合作用下呈气球膨胀式同构造侵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山岩体 侵位构造变形 变形包体 磁组构
下载PDF
安徽铜陵凤凰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次松 吴才来 +4 位作者 郑坤 吴迪 单士锋 李翔 古全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7-1250,共14页
安徽铜陵是我国著名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广泛出露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中酸性侵入岩,其中,凤凰山岩体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岩体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的铜、金、钼等金属矿床。为了探讨凤凰山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本文对... 安徽铜陵是我国著名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广泛出露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中酸性侵入岩,其中,凤凰山岩体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岩体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的铜、金、钼等金属矿床。为了探讨凤凰山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本文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0.6~144.7 Ma和142.2~143.4 Ma,反映岩体侵位时代为140.6~144.7 Ma。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组成,其次含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为磷灰石、锆石等,岩体内部常见闪长质微粒包体。岩石的铝饱和指数A/CNK<1.1,Na_2O>K_2O,具Ⅰ型花岗岩特征。岩石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Eu呈较弱的负异常,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反映其源岩可能主要为壳幔混合源,形成岩体的岩浆是由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与起源于富集地幔的富碱玄武质岩浆混合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凤凰山岩体 铜陵
下载PDF
辽东凤凰山正长花岗岩SHRIMP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陆内伸展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运红 杨凤超 +3 位作者 郝立波 闫国磊 赵东芳 张哲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87-1698,共12页
【研究目的】辽宁丹东地区发育着一期A型花岗岩,因其特殊的成因演化,特定的构造背景及其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而备受关注。【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辽宁丹东凤凰山岩体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该岩体形成时... 【研究目的】辽宁丹东地区发育着一期A型花岗岩,因其特殊的成因演化,特定的构造背景及其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而备受关注。【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辽宁丹东凤凰山岩体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该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结果】辽东凤凰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2.3±1.7)Ma、(125.0±1.7)Ma、(122±2)Ma,代表岩浆结晶年龄,凤凰山正长花岗岩侵位时代属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SiO2含量为65.65%~73.62%,K2O为3.52%~5.76%,Na_(2)O为3.64%~4.26%,Al_(2)O_(3)为13.4%~15.49%,A/CNK值1.02~1.46,属铝过饱和型。碱度率AR在2.71~5.13,基本在铝质A型花岗岩AR值范围内,FeOt/MgO比值为4.69~18.05,表现为A型花岗岩的A1和A2过渡类型。Rb/Nb比值为6.02~8.64,明显高于大陆壳的Rb/Nb比值2.2~4.7,说明陆壳物质对岩体成岩影响较大,从而导致Rb的含量增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Zr、Hf,亏损Sr、P、Ba、Ti、Nb。稀土总量较高,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不明显,Eu具明显的负异常。【结论】综上,凤凰山正长花岗岩可能产生于陆内剪切相关的伸展环境,应为自中侏罗世开始由板块俯冲引起的东亚大陆边缘构造过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 早白垩世 地质调查工程 凤凰山岩体 辽东
下载PDF
安徽铜陵凤凰山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属成矿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瞿泓滢 裴荣富 +2 位作者 李进文 王永磊 邓月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1-323,共13页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是铜陵矿集区内最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也是凤凰山矿田内规模最大的铜矿床。矿区内新屋里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凤凰山中酸性侵入岩岩浆属于壳幔...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是铜陵矿集区内最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也是凤凰山矿田内规模最大的铜矿床。矿区内新屋里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凤凰山中酸性侵入岩岩浆属于壳幔混合型,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碱性玄武岩区并有地壳物质混染,在岩浆不断演化过程中有外来物质的加入,成岩过程以混合作用为主。凤凰山铜矿体分布于岩体与大理岩的内矽卡岩带上,岩体中铜含量较高。铜矿体是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碳酸盐地层形成的。矿体的空间分布受构造变形-岩浆侵入高温高压作用的双重控制。矿化经历了从高温矽卡岩阶段到中低温热液阶段的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钙碱性岩 新屋里岩体 岩石地球化学 凤凰山铜矿 铜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