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山北缘凤凰台组砾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构造环境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双应 李任伟 +4 位作者 王道轩 刘因 孟庆任 岳书仓 金福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0-388,共9页
根据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凤凰台组暨毛坦厂组中的榴辉岩、角闪岩、斜长片麻岩等砾石地球化学研究,SiO2含量为43.31%~57.35%,原岩主要为古橄玄武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玄武粗安岩组成的火山岩,其次为斜长岩和辉绿玢岩等侵入岩。与原... 根据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凤凰台组暨毛坦厂组中的榴辉岩、角闪岩、斜长片麻岩等砾石地球化学研究,SiO2含量为43.31%~57.35%,原岩主要为古橄玄武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玄武粗安岩组成的火山岩,其次为斜长岩和辉绿玢岩等侵入岩。与原始地幔相比,岩石具有LILE富集、Nb—Ta负异常槽明显、Ti强烈亏损等特征。它们可能属于一个由苦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等组成的火山弧,是一个SSZ型岛弧。砾石原岩与北大别杂岩(“古岛弧根带”)中的镁铁—超镁铁岩带、片麻岩等有成因上的联系。砾石主要不是直接来源于现在遭受剥露的“古岛弧根带”,而可能是来自上部的火山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 地球化学 凤凰台组 火山弧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大别山北麓侏罗系一个典型的古冲积扇──凤凰台组 被引量:8
2
作者 金福全 王道轩 +1 位作者 李双应 刘因 《安徽地质》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安徽境内大别山北麓,发育着一套晚侏罗世厚度近2000m的巨厚砾岩层──凤凰台组。这是一个具有特征结构构造的典型的冲积扇相沉积。沿山麓呈多个扇体相互叠置状分布。对其砾石成分研究,为大别山抬升时代,提供重要地质证据。
关键词 砾岩组构 冲积扇 空间展布 凤凰台组
下载PDF
北淮阳地区的中生界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为民 杨友根 《安徽地质》 1995年第4期11-17,共7页
豫皖两省的北淮阳地区中生界连成一片。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省境的本区红层均覆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上,以致豫皖两省无法接图。经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查明三尖铺组、凤凰台组伏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下,... 豫皖两省的北淮阳地区中生界连成一片。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省境的本区红层均覆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上,以致豫皖两省无法接图。经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查明三尖铺组、凤凰台组伏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下,厘定了本区中生代地层层序。这一层序的建立,为正确阐明本区的沉积演化和构造变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红层 火山岩系 三尖铺组 凤凰台组 北淮阳地区
下载PDF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皖西大裂谷的地学成因研究
4
作者 张广胜 郝李霞 +1 位作者 谭绿贵 赵怀琼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6-90,共5页
通过对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皖西大裂谷园区的地质地貌考察,以及对皖西大裂谷形态特征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初步得出其地学成因机制:1大别山构造抬升形成的山前盆地——凤凰台盆地构造是形成皖西大裂谷的构造背景;2凤凰台组砾岩与砂岩... 通过对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皖西大裂谷园区的地质地貌考察,以及对皖西大裂谷形态特征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初步得出其地学成因机制:1大别山构造抬升形成的山前盆地——凤凰台盆地构造是形成皖西大裂谷的构造背景;2凤凰台组砾岩与砂岩互层是其物质基础;3区域构造断裂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前提;4重力崩塌作用、流水作用以及风力作用等是其进一步不断深入侵蚀的外力基础。对皖西大裂谷地学形成机理的探究,有助于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价值的实现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大裂谷 凤凰台盆地 构造断裂 凤凰台组地层 外力作用
下载PDF
济晋高速公路凤凰台三号隧道施工监控研究
5
作者 卢廷基 王建 《交通标准化》 2010年第20期131-134,共4页
在济晋高速公路凤凰台三号隧道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控量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隧道的设计和施工纳入动态的科学管理中,使隧道工程始终处于合理的稳定状态,具有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
关键词 新奥法 监控量测 凤凰台3#隧道
下载PDF
Lower time limit on the UHPM rock exhumation: Discovery of eclogite pebbles in the Late Jurassic conglomerates from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Dabie Mountains, eastern China 被引量:19
6
作者 Daoxuan Wang Yin Liu +1 位作者 Shuangying Li Fuquan J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Eclogite pebbles are first discovered in late Jurassic conglomerates of the Fenghuangtai Formation from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Dabie Mountains, eastern China. The eclogite shows relatively strong retrograde metamor-... Eclogite pebbles are first discovered in late Jurassic conglomerates of the Fenghuangtai Formation from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Dabie Mountains, eastern China. The eclogite shows relatively strong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The major remnant minerals are garnet, phengite, quartz, rutile, clinozoisite, fingerprint(or worm)-form sym-plectite and pseudomorphic enclosure of coesite in garnet. End-member components of the garnet mainly made up of grossular (27.7%-37.8%), almandinc (45.5%-49.0%) and pyrope (12.3%-25.7%). End-member components of the pyrope is less than 30%, i.e. equivalent to C type eclogite. Si-cations of the phengite are 3.44-3.54 p.f.u. (taking O=11as standar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pressures are 2.5-3.2 GPa, the temperatures are 600-900℃. Discovery of the eclogite pebbles in the late Jurassic conglomerates from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Dabie Mountains suggests that the HP-UHP metamorphic rocks of the Dabie Mountains, which were formed in Triassic, had been exposed to the surface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 of EXHUMATION Late JURASSIC fenghuangtai Formation ECLOGITE pebbles northern FOOT of the DABIE Mountai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