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tonic Stress Stat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M_s 8.0 Earthquake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3
1
作者 MENG Wen CHEN Qunce +2 位作者 WU Manlu FENG Chengjun QIN Xiangh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7-89,共13页
Crustal tectonic activities are essentially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in situ stress. Therefore, studying the stress state near active faults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crustal dynamics a... Crustal tectonic activities are essentially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in situ stress. Therefore, studying the stress state near active faults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crusta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occurrences. In this paper, using 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 results obtained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the vicinity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the variation of stress st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M. 8.0 earthquake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stress, whic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incipal stresses, increases with depth and distance from the active fault in the calm period or after the earthquakes, and tends to approach to the regional stress level outside the zone influenced by the fault. This distribution appears to gradually reverse with time and the change of fault properties such as frictional strength. With an increase in friction coefficient, low stress areas are reduced and areas with increased stress accumulation are more obvious near the fault. In sections of the fault with high frictional strengths, in situ stress clearly increases in the fault. Stress accumulates more rapidly in the fault zone relative to the surrounding areas, eventually leading to a stress field that peaks at the fault zone. Such a reversal in the stress field between the fault zone and surrounding areas in the magnitude of the stress field is a potential indicator for the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stress state 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 finite elementmethod Longmenshan active fault zone
下载PDF
Predictive analysis of stress regime and possible squeezing deformation for super-long water conveyance tunnels in Pakistan
2
作者 Wang Chenghu Bao Linh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6期825-831,共7页
The prediction of the stress field of deep-buried tunnels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systematic solution for this problem. Databases from the World ... The prediction of the stress field of deep-buried tunnels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systematic solution for this problem. Databases from the World Stress Map and the Crustal Stress of China, and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can offer prediction of stress orientations in an engineering area. At the same time, the Andersonian theory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possible stress orientation of a region. With limited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the Hoek–Brown Criterion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strength of rock mass in an area of interest by utilizing the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data, and the modified Sheorey's model can subsequently be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areas' stress profile, without stress data, by taking the existing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as input parameters.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atic solution. The planned Kohala hydropower plant is located on the we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Three hydro-fracturing stress measurement campaigns indicated that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area is SH>-Sh> SVor SH> SV> Sh. The measured orientation of SHis NEE(N70.3°–89°E), and the regional orientation of SHfrom WSM is NE, which implies that the stress orientation of shallow crust may be affected by landforms. The modified Sheorey model was utilized to predict the stress profile along the water sewage tunnel for the plant.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es of the points with the greatest burial depth were up to 56.70 and 40.14 MPa, respectively, and the stresses of areas with a burial depth of greater than 500 m were higher. Based on the predicted stress data, large deformations of the rock mass surrounding water conveyance tunnel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ge deformations will occur when the burial depth exceeds 300 m. When the burial depth is beyond 800 m, serious squeezing deformations will occur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es, thus requiring more attention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efficiency in this case study, this prediction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unctions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分析 应力状态 输水隧道 挤压变形 巴基斯坦 地应力测量 埋藏深度 地壳应力
下载PDF
超深勘察钻孔ASR法地应力测试技术应用
3
作者 张小林 应黎 赵冬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宝灵山隧道是某铁路先开段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其中宝灵山DZ-06勘察钻孔深2118.00 m,是该段深度最大的控制性勘察钻孔。在钻孔的2072.53、2084.27 m深度选取合适岩心,采用ASR法(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开展了地应力测试,并与该钻孔采用水压... 宝灵山隧道是某铁路先开段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其中宝灵山DZ-06勘察钻孔深2118.00 m,是该段深度最大的控制性勘察钻孔。在钻孔的2072.53、2084.27 m深度选取合适岩心,采用ASR法(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开展了地应力测试,并与该钻孔采用水压致裂法获取的地应力结果进行对比,同时验证了ASR法对于估测超深钻孔的三维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实用价值。结果表明:在钻孔2072.53~2084.27 m深度范围,ASR法2个测点获取的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平均值分别为59.70、54.03、30.74 MPa,最大主应力近水平,方向近SN向,说明该区域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ASR法的最大主应力测试结果均值与水压致裂法测试结果回归值一致性很好,最小主应力测试结果均值与水压致裂法测试结果回归值的一致性处于合理范围,两种方法的水平主应力方向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勘察钻孔 地应力 ASR法 水压致裂法
下载PDF
穿越富水断层时红层泥岩隧道的受力响应
4
作者 邓兆宁 常洲 +1 位作者 鲁志方 晏长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26,共13页
为了解红层泥岩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时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对甘肃某在建隧道邻近富水断层带的红层泥岩断面开展了围岩、初支钢拱架和二次衬砌(二衬)混凝土应力的长期原位监测,分析了富水断层突水突泥治理期间红层泥岩隧道结构的受力... 为了解红层泥岩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时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对甘肃某在建隧道邻近富水断层带的红层泥岩断面开展了围岩、初支钢拱架和二次衬砌(二衬)混凝土应力的长期原位监测,分析了富水断层突水突泥治理期间红层泥岩隧道结构的受力规律。结果表明:受富水断层的水分渗流影响,施工期隧道拱顶的围岩压力最大,为498.28 kPa,在二衬施作后,拱顶围岩压力逐渐降低,而仰拱承受围岩压力持续增加,仰拱最大围岩压力达352.75 kPa。初支钢拱架具有明显的非对称分布,拱架外侧受力呈“上大下小”分布特征,最大压应力位于拱顶与右拱腰,右拱腰受断层活动产生的压应力影响而弯曲破坏;拱架内侧受力呈“上小下大”特征,最大压应力位于仰拱左侧。二衬混凝土总体满足隧道安全系数要求,受富水断层直接影响的拱顶与右拱腰混凝土承受最大压应力;由于施工结束后断层破碎带向隧道基底围岩的持续水分渗透,仰拱混凝土应力稳定时间较长,在长期运营中具有底鼓风险,在隧道运营中应重点关注隧道基底变形。研究结果为后续类似隧道工程的加固方案优化和排水方案确定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红层泥岩 现场监测 受力响应 公路 富水断层 治理措施 甘肃
下载PDF
湖南省桂阳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引水隧洞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王斌 董志宏 +3 位作者 刘元坤 韩晓玉 艾凯 齐放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3期47-53,60,共8页
为研究湖南桂阳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引水隧洞稳定性,在工程区开展了高压压水试验和地应力测试,定量描述了隧洞围岩在高内水压力作用下的渗透特性,分析了整个工程区特别是重要工程部位的岩体应力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围岩条件、抗抬理论准则... 为研究湖南桂阳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引水隧洞稳定性,在工程区开展了高压压水试验和地应力测试,定量描述了隧洞围岩在高内水压力作用下的渗透特性,分析了整个工程区特别是重要工程部位的岩体应力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围岩条件、抗抬理论准则、最小主应力准则、渗透准则评价了高压引水隧洞的渗透稳定性。结果表明:(1)工程区水平主应力大小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个主应力之间的关系为SH>SZ>Sh,属于走滑型应力状态,钻孔附近地壳浅表层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平均为NW32°,高压岔管及厂房区域属中等-低地应力区。高压压水试验结果显示隧洞围岩属于弱至微透水岩体;(2)高压引水隧洞各洞段具有足够的埋深条件,满足抗抬理论准则,同时隧洞围岩的抗渗透能力及抗水力劈裂能力均较好,基本满足钢筋混凝土衬砌方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高压引水隧洞 地应力测量 高压压水试验 隧洞稳定性
下载PDF
套孔应力解除法在老营盘隧道洞身段的应用
6
作者 满军 周子明 +1 位作者 王耀华 豆留盼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依托老营盘隧道工程,本文采用应力解除法对隧道洞身段Z1K17+880处进行现场地应力测试。由测孔内的原岩应变,利用岩石的本构关系来间接计算原岩应力,同时将取出的岩芯制成标准试件,进行室内试验以获取原岩的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最大... 依托老营盘隧道工程,本文采用应力解除法对隧道洞身段Z1K17+880处进行现场地应力测试。由测孔内的原岩应变,利用岩石的本构关系来间接计算原岩应力,同时将取出的岩芯制成标准试件,进行室内试验以获取原岩的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大小为27.44MPa,倾角-16.56°,方位角192.60°,测点岩石抗压强度与隧道洞身最大主应力之比为0.24。测试结果表明隧道测点处属于极高地应力状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软岩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软岩大变形 地应力测试 应力解除法
下载PDF
中国西部深埋隧洞地应力研究与实践
7
作者 李辉 王云飞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深埋隧洞高地应力岩爆、大变形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地应力的研究了解深部岩体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防治对深埋隧洞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实际意义。依托西安市引蓝济李引水工程高地应力测试成果结合施工期深部岩体的... 深埋隧洞高地应力岩爆、大变形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地应力的研究了解深部岩体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防治对深埋隧洞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实际意义。依托西安市引蓝济李引水工程高地应力测试成果结合施工期深部岩体的破坏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可为类似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经验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高地应力 破坏型式 岩爆 张裂、劈裂剥落 构造松弛破坏 塑性变形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高地应力水平层状硬岩隧道岩爆分级与防控技术研究
8
作者 朱铭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本文依托乐汉高速大峡谷隧道,总结分析了高地应力水平层岩爆的特征并提出了岩爆分级标准。在岩爆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岩爆等级的处置措施。现场实践结果表明,对于弱岩爆可以采用全断面法开挖,降低扰动次数。对于中~强岩爆段,宜... 本文依托乐汉高速大峡谷隧道,总结分析了高地应力水平层岩爆的特征并提出了岩爆分级标准。在岩爆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岩爆等级的处置措施。现场实践结果表明,对于弱岩爆可以采用全断面法开挖,降低扰动次数。对于中~强岩爆段,宜采取短进尺分部开挖,降低爆破对围岩的一次性扰动,同时采取应力释放孔、应力解除爆破孔等辅助措施提前释放围岩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硬岩隧道 岩爆 防治措施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铺装层反射裂缝疲劳断裂分析
9
作者 元松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铺装层容易产生反射裂缝的特点,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5层体系平面应变模型,对各种荷载作用下不同层间结合状态和路面结构参数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常用防止反射裂缝措施进行了效果比较。结果表... 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铺装层容易产生反射裂缝的特点,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5层体系平面应变模型,对各种荷载作用下不同层间结合状态和路面结构参数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常用防止反射裂缝措施进行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层间粘结状态对裂缝扩展的影响较大,土工格栅的防止反射裂缝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沥青铺装层 应力强度因子 层间接触状态 防止反射裂缝措施
下载PDF
强风化软岩地层盾构隧道荷载及受力特性分析
10
作者 石钰锋 胡梦豪 +3 位作者 张涛 黄大维 黄展军 陈焕然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91-99,共9页
为探明既有隧道衬砌设计理论能否较好契合强风化软岩盾构隧道并获取管片实际受力特性,依托南昌地铁1号线北延段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开展现场测试,对管片所受外荷载及结构内力进行长期监测。同时,建立相应的盾构管片精细化数值模型,并与实... 为探明既有隧道衬砌设计理论能否较好契合强风化软岩盾构隧道并获取管片实际受力特性,依托南昌地铁1号线北延段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开展现场测试,对管片所受外荷载及结构内力进行长期监测。同时,建立相应的盾构管片精细化数值模型,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进一步探究管片受力特性。结果表明:1)管片环外水土压力受同步注浆影响最显著是在脱环5环内,隧底土压力小于隧顶,水压力占总土压力的绝大部分;2)管片所受竖向土压力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模式,拱顶附近实测值最大,与太沙基理论、普氏理论、隧规法计算值分别相差近20%、30%、42%,故该地层下隧道竖向土压力按太沙基理论计算较为合适;3)数值模拟所得管片内力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管片弯矩整体呈“蝴蝶形”,拱顶弯矩值略大于拱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强风化软岩 围岩荷载 受力特性 内力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应力作用下鸭绿江断裂带活动对丹东五龙背地热温泉的影响初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佳睿 马秀敏 +2 位作者 孙尧 姜景捷 张文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2-416,共15页
鸭绿江断裂带为郯庐断裂系的重要分支,现今构造活动强烈,沿断裂带出露温泉60余处,地热资源丰富。为查明断裂带南段五龙背地区的现今地应力状态和断层的活动性,研究断裂活动对温泉地热水体的控制作用和远期影响,采用水压致裂法对该区开展... 鸭绿江断裂带为郯庐断裂系的重要分支,现今构造活动强烈,沿断裂带出露温泉60余处,地热资源丰富。为查明断裂带南段五龙背地区的现今地应力状态和断层的活动性,研究断裂活动对温泉地热水体的控制作用和远期影响,采用水压致裂法对该区开展了12个测段的原位地应力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在测段深度36.80~215.50 m范围内,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垂直主应力值(SH、Sh、Sv)分别为6.00~13.52 MPa、3.18~7.26 MPa和0.97~5.7 MPa,总体而言,3个主应力值呈现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以北东向为主;断裂带中段(198.60~207.80 m),主应力关系为SH>Sv>Sh,有利于走滑型活动,具有一定潜力的富水导水条件,断裂带上段(36.80~196.63 m)及下段(215.50 m),SH>Sh>Sv,有利于逆断层活动,热流通道纵向连续性欠佳,导水条件较差;根据现今应力场特征与断裂活动的关系推演,五龙背地区温泉水位下降可能是因为断裂在压应力作用下活动,导水系统空间受挤压逐渐缩小,其他方向径流排泄增多,导致温泉水源供给减少;基于库仑摩擦失稳理论,断裂带36.80~113.20 m深度范围内的地应力值达到了其活动需要的应力临界值下限,将来有可能发生错断活动,温泉地热水体的补给通道可能受到断裂活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研究成果在断裂对温泉地热水体控制作用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积极探索了断裂带附近地应力测量在地热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断裂带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状态 地热温泉 断层活动性
下载PDF
双线盾构隧道下穿对既有暗挖大断面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秋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2,共9页
依托北京地铁19号线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暗挖大断面隧道工程,结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新建盾构隧道自身变形和既有暗挖隧道的受力变形状态,并研究新隧道穿越工程中,注浆加固、管棚加固、综合加固3种加固措施对既有隧道... 依托北京地铁19号线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暗挖大断面隧道工程,结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新建盾构隧道自身变形和既有暗挖隧道的受力变形状态,并研究新隧道穿越工程中,注浆加固、管棚加固、综合加固3种加固措施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线盾构下穿会造成既有隧道纵向沉降,且既有大断面隧道底部沉降曲线的波动幅值比小断面隧道的更大;盾构上方既有的隧道结构可以减小盾构穿越产生的地表沉降;综合加固措施对于减小盾构下穿时既有隧道底部产生的沉降和既有隧道上部地表沉降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双线盾构下穿会使双线盾构之间的上方既有隧道拱顶结构内力增大,加固措施对既有隧道受力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此类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盾构隧道 穿越施工 受力变形 沉降 加固措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采动下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分析及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查文华 梁译文 +3 位作者 许涛 王荣荣 程文博 刘小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4-70,共7页
深部高应力巷道由于受到周围采空区、煤柱以及回采工作面的影响,往往处于极复杂的应力状态,呈现出各种变形破坏特征。以曲江煤矿-850 m西大巷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锚杆锚索受力监测、围岩变形监测等分析回采期间巷道的变形破坏形态... 深部高应力巷道由于受到周围采空区、煤柱以及回采工作面的影响,往往处于极复杂的应力状态,呈现出各种变形破坏特征。以曲江煤矿-850 m西大巷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锚杆锚索受力监测、围岩变形监测等分析回采期间巷道的变形破坏形态,将采动下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分为后方持续高压变形区和前方扰动动压变形区;依据采动下不同区的破坏形态,提出在后方持续高压变形区实施“三锚”联合支护技术,前方扰动动压变形区实施抗让结合的支护理念。通过对修复段的观察分析表明所确定的分区联合支护方案是合理、有效的能确保采动下深部高应力巷道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巷工程 深部开采 高应力巷道 围岩变形破坏 支护对策
下载PDF
建筑物荷载对地铁隧道安全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乔建刚 宫帅港 彭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71-2682,共12页
针对多种外力因素对临近地铁产生隧道变形的问题,分析建筑物荷载对临近地铁隧道的影响。以沈阳新建沈北万达广场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Midas GTS NX有限元仿真软件,采用修正-莫尔库伦本构关系模拟土层,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对建筑物荷... 针对多种外力因素对临近地铁产生隧道变形的问题,分析建筑物荷载对临近地铁隧道的影响。以沈阳新建沈北万达广场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Midas GTS NX有限元仿真软件,采用修正-莫尔库伦本构关系模拟土层,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对建筑物荷载施加前后区间隧道结构应力状态、水平和竖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及特征面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荷载施加对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均产生了影响,模拟计算了建筑物荷载施加前后应力状态参数和变形参数的增值和增幅,还得到了隧道最大沉降截面处的变形规律;构建了最大拉应力W形、最大压应力M形和最大沉降O形变化趋势模型,以期为建筑物荷载施加对地铁隧道的安全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地铁隧道 数值模拟 应力状态 拱顶沉降 水平收敛
下载PDF
江西某铁路隧道地应力特征及岩爆预测分析
15
作者 王斌 董志宏 +4 位作者 刘元坤 韩晓玉 艾凯 周春华 齐放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22期6-8,33,共4页
江西某铁路隧道工程区构造和应力环境较为复杂,查明其现今地应力特征对于铁路线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隧道科学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文章采用水压致裂法在该隧道围岩中进行原地应力测量,根据实测数据对该段隧道的现今地应力特征... 江西某铁路隧道工程区构造和应力环境较为复杂,查明其现今地应力特征对于铁路线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隧道科学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文章采用水压致裂法在该隧道围岩中进行原地应力测量,根据实测数据对该段隧道的现今地应力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深埋隧道工程参数特征,对其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隧址区水平主应力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钻孔位置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35°,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侧压系数为1.3~1.7,以水平应力为主导;在现今应力场条件下,隧道围岩岩爆风险随围岩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白云岩围岩埋深超过298 m后存在发生轻微岩爆的可能,石英砂岩围岩埋深超过304 m后存在发生中等岩爆的可能,在施工中需要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量 岩爆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Crustal Stress State and Seismic Hazard along Southwest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3
16
作者 Xianghui Qin Chengxuan Tan +2 位作者 Qunce Chen Manlu Wu Chengjun Fe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76-688,共13页
The crustal stress and seismic hazard estimation along the southwest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conducted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for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in four b... The crustal stress and seismic hazard estimation along the southwest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conducted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for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in four boreholes at the Ridi, Wasigou, Dahegou, and Baoxing sites in 2003, 2008, and 2010. The data reveals relatively high crustal stresses in the Kangding region (Ridi, Wasigou, and Dahegou si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hile the stresses were relatively low in the short time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crustal stress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especially in the Kangding region, may not have been totally releas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and has since increased. Furthermore, the 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and Byerlee's law are adopted to analyzed in-situ stress dat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ault activity along the southwest segment. The magnitudes of in-situ stresses are still close to or exceed the expected lower bound for fault activity, revealing that the studied region is likely to be active in the future. From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our and other methods, the southwest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especially the Baoxing region, may present a future seismic haz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crustal stress state 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seismic hazard.
原文传递
软岩小净距公路隧道设计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二强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小净距隧道施工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难题,尤其是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施工灾害问题尤为突出。为确保软岩隧道的施工安全,以某小净距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计算模拟,基于现场试验,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技术,建立优化支护结构方案。现... 小净距隧道施工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难题,尤其是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施工灾害问题尤为突出。为确保软岩隧道的施工安全,以某小净距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计算模拟,基于现场试验,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技术,建立优化支护结构方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变形的发展表现为变形快速发展阶段、变形缓慢发展阶段和变形平稳阶段,隧道开挖对近地表围岩变形的影响范围约为2.5倍洞径。深仰拱和锁脚锚杆技术在现场实施后,测得围岩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分别控制在97.33 mm和44.23 mm,约束围岩变形效果明显,最终结构受力也较为均匀。设计优化的成功实施可为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小净距隧道 施工技术优化 围岩变形与受力 监控量测
下载PDF
基于数据关联的兰新线某隧道应力状态感知与预测
18
作者 赵维刚 梅晓腾 +3 位作者 张骞 杨勇 梁美晨 许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5-202,共8页
地质灾害极易导致隧道结构损伤,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以兰新线某隧道所在山体发生地质灾害而导致隧道结构受损为例,采用数据关联分析方法,构建隧道应力与地表位移关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应力差值与高家湾滑坡地表位移值呈高度线... 地质灾害极易导致隧道结构损伤,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以兰新线某隧道所在山体发生地质灾害而导致隧道结构受损为例,采用数据关联分析方法,构建隧道应力与地表位移关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应力差值与高家湾滑坡地表位移值呈高度线性相关性,隧道应力差值相对地表位移具有时间滞后性,且不同里程断面应力的滞后性存在“中间小,两端大”的差异性特征,滞后时间最小、最大位置分别位于加固段中部、加固段小里程端;运用隧道应力与地表位移关联模型中隧道应力各断面应力滞后性不同的特点,实现断面间应力差值精准预测,验证隧道应力相对地表位移的时间滞后性的准确性。有效关联了隧道-地表位移多源数据并形成隧道应力状态预测模型,对于实现隧道精准预警、补全缺省监测数据、降低监测冗余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应力状态感知 关联分析 隧道监测 结构状态预测 时间滞后模型
下载PDF
不同岩体含水率对隧道围岩安全影响及防控措施的研究
19
作者 孙世国 武伟 高冰月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2期128-134,共7页
以北京地铁隧道工程为案例,探索在持续降雨的过程中隧道上覆岩体的含水量不断提高,对隧道衬砌顶板、拱肩及拱腰关键部位的应力影响特点以及隧道衬砌最大主应力分布特点,分别设计上覆岩体含水量为10%、15%、20%、25%、30%五种工况,利用FL... 以北京地铁隧道工程为案例,探索在持续降雨的过程中隧道上覆岩体的含水量不断提高,对隧道衬砌顶板、拱肩及拱腰关键部位的应力影响特点以及隧道衬砌最大主应力分布特点,分别设计上覆岩体含水量为10%、15%、20%、25%、30%五种工况,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得出了含水率对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的影响情况。在不同降雨工况下,对研究区域设计了不同的下凹式绿地雨水渗蓄优化方案,计算出了下凹式绿地在暴雨期间的雨水蓄渗能力,得出了不同工况下凹式绿地雨水渗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围岩含水率 应力状态 最大主应力 海绵城市 下凹式绿地
下载PDF
高地应力隧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20
作者 邹小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1期167-170,共4页
依托某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开展高地应力隧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对试验段隧道拱顶沉降以及水平收敛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以工字钢为支护骨架的单层初支不能控制高地应力隧道的大变形,主要表现为拱架破坏、混凝土剥落;采用“双... 依托某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开展高地应力隧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对试验段隧道拱顶沉降以及水平收敛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以工字钢为支护骨架的单层初支不能控制高地应力隧道的大变形,主要表现为拱架破坏、混凝土剥落;采用“双层初支”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大变形;增加内层支护的刚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双层支护”的累计变形量,但无法大幅度缩短变形稳定周期;适当增加内外层初支之间的预留变形量支护效果最佳,累计变形量较小同时变形稳定周期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高地应力 双层支护 支护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