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
1
作者 任进成 李锋 +1 位作者 陈福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6,共15页
板井子是泥河湾盆地及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的重要遗址,目前光释光年代在距今9~8万年。本文重点分析了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及相关的人类行为。遗址第4、5、6层出土石制品分别为61件、2563件、31件。石料皆以燧石为主,... 板井子是泥河湾盆地及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的重要遗址,目前光释光年代在距今9~8万年。本文重点分析了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及相关的人类行为。遗址第4、5、6层出土石制品分别为61件、2563件、31件。石料皆以燧石为主,石英岩、白云岩等其他原料很少。主文化层即第5层石核毛坯以岩块、断块为主,皆硬锤直接打击。石核类型多样,包括试打片石核、简单石核、局部两面石核、盘状石核四类。多选择平整的面为台面,有零星修理台面的现象,剥片面无预制修整,利用剥片面棱脊的情况明显。普通石核倾向于对同一剥片面采用单向连续开发,台面与剥片面转换无明显的规律性与组织性。盘状石核有一定比例,是一种较独立的剥片方法,但并不十分典型规范。完整石片多为宽薄型,以长度在20~40 mm的居多。第4、6层标本零星,剥片情况与第5层基本一致。该遗址的石核剥片整体上属于中国北方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与早、中更新世等泥河湾盆地更早时段遗址的剥片技术相比,表现出连续发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板井子遗址 晚更新世早期 石核-石片技术体系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2017-2018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
2
作者 刘连强 蒲昱晓 +1 位作者 侯佳岐 王法岗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4,共15页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及备料等,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凹缺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等,具有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典型特征。原料主要为燧石(39.6%),其次是白云岩(27.5%)与硅质灰岩(19.3%),最后是玄武岩等其他岩类(13.6%)。遗址埋藏于早更新统泥河湾组的地层内,第4、第7文化层分别与马圈沟遗址第I、第III文化层对应,年代分别为距今155万年、166万年,整体年代处于距今166-150万年之间。该地点地层序列清晰,年代古老明确,文化层序众多,文化遗物丰富,进一步丰富了马圈沟遗址早更新世古人类的文化序列,为探索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出现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马圈沟遗址 石制品 早更新世 小石器工业
下载PDF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问题讨论:发展时期区域性石器技术演进视角的分析
3
作者 韩诣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40,共10页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存在与否数十年来经受了多方讨论。本文认为关注各区域内部由旧石器时代早期发展的技术演变趋势更为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中国部分遗址所呈现的技术演变总结为四种区域发展趋势,即:...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存在与否数十年来经受了多方讨论。本文认为关注各区域内部由旧石器时代早期发展的技术演变趋势更为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中国部分遗址所呈现的技术演变总结为四种区域发展趋势,即:北方主工业体系区域的石片石器技术精进化;南北过渡区域部分遗址出现较多大石片生产的手斧、薄刃斧等大型切割工具;华南主工业体系区域石制品石片化、小型化;北方边疆区域部分遗址出现勒瓦娄哇剥片技术、莫斯特尖状器等典型莫斯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中期 工业体系 石核石片工业 大型切割工具 莫斯特工业
下载PDF
怀来盆地西沟湾1号地点原料和剥片技术分析
4
作者 薛峰 周士航 牛东伟 《文物季刊》 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
作为广义泥河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怀来盆地也是更新世期间古人类迁徙扩散以及技术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地区。新近发现和发掘的西沟湾1号旧石器地点埋藏于永定河右岸第二级阶地后缘,是怀来盆地内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2015年的试... 作为广义泥河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怀来盆地也是更新世期间古人类迁徙扩散以及技术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地区。新近发现和发掘的西沟湾1号旧石器地点埋藏于永定河右岸第二级阶地后缘,是怀来盆地内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2015年的试掘工作揭露面积约27m^(2),出土232件石质标本和19件动物化石。本文以西沟湾1号地点的石制品材料为基础,主要从原料开发利用策略和石核剥片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石制品的分析。西沟湾1号地点的原料主要为火山岩类的粗面岩,对比分析显示其主要来自阶地底部的砂砾石层中;石核类型、剥片面的数量以及台面角的统计均显示出较高的石核原料利用率。石核和石片的相关特征以及石锤的发现均显示该地点古人类采用硬锤锤击法进行剥片,石核剥片多采用无特定规律的转向方式,无剥片前的预制过程;石片形态多不规则,以宽薄型为主,石片类型和背疤特征均显示剥片的连续性。石制品的类型和技术特征显示其总体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沟湾1号旧石器地点 旧石器时代晚期 简单石核-石片技术 怀来盆地
下载PDF
虎头梁遗址楔型细石核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朱之勇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本文以动态类型学和操作链思想为指导,运用数量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虎头梁遗址中的444件楔型细石核进行了研究。根据台面生成方式的不同将这批楔型细石核分成Ⅰ型和Ⅱ型两个大类。Ⅰ型的台面为刃状,Ⅱ型的台面为平面状。通过对石叶疤的测... 本文以动态类型学和操作链思想为指导,运用数量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虎头梁遗址中的444件楔型细石核进行了研究。根据台面生成方式的不同将这批楔型细石核分成Ⅰ型和Ⅱ型两个大类。Ⅰ型的台面为刃状,Ⅱ型的台面为平面状。通过对石叶疤的测量得知,从两类细石核上剥离的细石叶的宽度基本一致,都集中在3—8mm之间。Ⅰ型细石核剥离的细石叶的长度集中在15—40mm之间,Ⅱ型则集中在10—40mm之间,Ⅰ型细石核较Ⅱ型细石核有更多剥离下较长细石叶的可能性。两类细石核所采用的原料包括火山角砾岩、硅质岩、流纹岩、石英岩、碧玉、玛瑙、英安岩、黑曜岩及水晶等9种,以火山角砾岩和硅质岩为主,原料利用方面没有大的差别。将石核按剥片阶段划分为预制、剥片、中止、终极4种,处于不同阶段的石核被废弃的原因是不同的,包括毛坯中存在瑕疵、剥片失误以及用尽遗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头梁 楔型细石核 剥片目的
下载PDF
大窑遗址二道沟地点坡积地层出土的石核及其剥片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廷 陈福友 汪英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1-453,共13页
二道沟地点坡积地层中石核的形态和技术分析显示,至少存在三种剥片技术。一是简单锤击剥片,以简单石核、多台面石核为代表;二是系统剥片,以漏斗型石核、盘状石核、交互打击石核和扁脸石为代表;三为细石器技术,以细石核为代表。在锤击剥... 二道沟地点坡积地层中石核的形态和技术分析显示,至少存在三种剥片技术。一是简单锤击剥片,以简单石核、多台面石核为代表;二是系统剥片,以漏斗型石核、盘状石核、交互打击石核和扁脸石为代表;三为细石器技术,以细石核为代表。在锤击剥片过程中,至少有三种剥片方式存在于二道沟地点的石核上,即单向打片、交互打片和多向打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核 剥片 大窑 旧石器
下载PDF
聚苯胺包覆玻璃鳞片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倪楠楠 贾梦秋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23,共5页
采用化学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聚苯胺包覆玻璃鳞片复合物。通过XRD、红外光谱、SEM、表面接触角测试、电导率测试、EI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聚苯胺包覆玻璃鳞片复合材料在结构... 采用化学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聚苯胺包覆玻璃鳞片复合物。通过XRD、红外光谱、SEM、表面接触角测试、电导率测试、EI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聚苯胺包覆玻璃鳞片复合材料在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导率上有较大差别,其中乳液法制备的复合材料,聚苯胺在玻璃鳞片载体上能够生长成较长的纤维,具有较高的结晶度,电导率高达2.281 S/cm。最后以之为导电填料,制备环氧防腐导电涂料,经研究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导静电、防腐性能和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玻璃鳞片 核-壳结构 纤维 涂料
下载PDF
广西百色枫树岛旧石器早期石制品石核石片技术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璞 王頠 《贵州科学》 2009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探讨枫树岛手斧文化操作链前期步骤,即石核石片或重型工具"水平去薄技术平面"技术学分析。对大型石制品制作工序、与欧洲阿舍利(mode2)文化对比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百色枫树岛 石核 石片
下载PDF
核壳型磁性颗粒微波磁导率模拟与实验研究
9
作者 王忠友 江建军 +1 位作者 张传坤 张韬奇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2,共4页
采用有效媒质理论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核壳型磁性颗粒的微波磁导率。结果表明:核壳结构有利于提高微波下颗粒的复磁导率,2GHz时,其实部比氧化后的颗粒提高6%-12%,虚部提高15%~30%。片状椭球形核壳结构优于球形核壳结... 采用有效媒质理论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核壳型磁性颗粒的微波磁导率。结果表明:核壳结构有利于提高微波下颗粒的复磁导率,2GHz时,其实部比氧化后的颗粒提高6%-12%,虚部提高15%~30%。片状椭球形核壳结构优于球形核壳结构,2GHz时,20nm壳层厚的片状颗粒的复磁导率为4.85—1.71 i,而同壳层厚的球状颗粒为4.55—1.31 i。在核壳结构的颗粒中,壳层厚度薄有利于改善磁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核壳模型 片状磁性颗粒 复磁导率 复介电常数 反射损耗
下载PDF
阿舍利大石片的生产方式与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蕾 李大伟 +4 位作者 麻晓荣 刘康体 侯亚梅 王伟 李浩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阿舍利技术的两个核心要素在于剥取大石片以及制作手斧等定型化大型工具。目前,国内有关手斧工业的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大型工具的加工与制作,而对于大石片生产的方式与策略则缺乏系统的研究和介绍。本文重点介绍和综述了目前国外发现... 阿舍利技术的两个核心要素在于剥取大石片以及制作手斧等定型化大型工具。目前,国内有关手斧工业的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大型工具的加工与制作,而对于大石片生产的方式与策略则缺乏系统的研究和介绍。本文重点介绍和综述了目前国外发现和报道的大石片生产技术,并对每种技术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根据剥片复杂程度的不同,阿舍利大石片生产技术可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指砾石初级剥片技术,是利用原料的自然特征,选择合适台面和剥片角度进行单次剥片;第二类包括两面剥片技术、板状石核剥片技术和昆比哇技术,是在了解原料特征的基础上,对石核进行有计划的剥片,以便连续生产出多个大石片;第三类包括奇尔基技术、塔拜勒巴拉-塔奇恩基特技术和西维多利亚技术,是在较为复杂的剥片流程引导下,通过对石核的预制,获取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大石片。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广西百色盆地发现的大型石核和大石片标本,探讨其在深入认识该地区石器工业面貌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舍利技术 大型石核 大石片 生产策略 百色盆地
下载PDF
楔形石核概念内涵与细石核分类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靳英帅 张晓凌 仪明洁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7-319,共13页
细石叶技术是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早期在东北亚及北美地区流行的石制品生产技术,其中楔形石核技术的研究格外引人关注,在楔形石核的内涵和研究中,存在很大分歧。本文回顾楔形石核的研究历史,就目前楔形石核最为关键的分类标准和技术内涵问... 细石叶技术是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早期在东北亚及北美地区流行的石制品生产技术,其中楔形石核技术的研究格外引人关注,在楔形石核的内涵和研究中,存在很大分歧。本文回顾楔形石核的研究历史,就目前楔形石核最为关键的分类标准和技术内涵问题,尝试运用操作链的理念,借鉴"概念型版"的思想,建立细石叶技术分类系统,揭示楔形石核技术的内涵。楔形石核与锥形石核、船形石核等的区别不仅仅是形态上的区别,而是整个制作理念上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就细石叶技术在华北的扩散问题略作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石核 概念型版 片状毛坯开发 细石叶技术
下载PDF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延安段新发现的石制品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改课 王社江 +6 位作者 李钊 邸楠 赵汗青 鹿化煜 王小庆 夏文婷 别婧婧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105,共20页
2018年6月,我们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延安段新发现5处旷野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556件,部分石制品暴露于黄土地层的剖面上。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黄河河床和阶地的砾石层,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除上述两种原料之外... 2018年6月,我们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延安段新发现5处旷野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556件,部分石制品暴露于黄土地层的剖面上。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黄河河床和阶地的砾石层,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除上述两种原料之外,燧石、硅质岩、硅质灰岩、石英砂岩、细砂岩、蛋白石、玛瑙、火成岩等也有少量使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碎片屑,尺寸以小型为主。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剥片主要采用锤击法直接剥片,少量使用砸击法,可能偶而使用碰砧法和锐棱砸击法。工具多为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中小型刮削器,有少量以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的砍砸器。伏羲村、苏亚河、高家畔、延水关4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原生埋藏地层为黄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堆积,该套地层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石制品属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衣锦滩地点的石制品分别埋藏于黄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堆积和黄河第一级阶地上覆的土状堆积中,时代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本次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进一步扩大了黄河晋陕峡谷地区旧石器遗存的分布范围,丰富了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内涵,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晋陕峡谷 延安段 石制品 简单石核-石片工业 马兰黄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分类方法试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三灵 李浩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7,共14页
石核是石制品的重要类型,对于揭示早期人类对原料的利用程度、技术发展序列和认知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类型的划分,中国学者经常以台面数量的多少作为标准。但是,这一分类方法忽视了石核剥片技术的多样性,难以深... 石核是石制品的重要类型,对于揭示早期人类对原料的利用程度、技术发展序列和认知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类型的划分,中国学者经常以台面数量的多少作为标准。但是,这一分类方法忽视了石核剥片技术的多样性,难以深入揭示古人类石器技术及相关行为与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国际同行所使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分类方法多样,其中以Mary Leakey、J.Desmond Clark、Glynn Isaac、Eric Boёda、Kathleen Kuman和Ignacio de la Torre所建立和使用的分类体系最具代表性。本文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类型划分进行回顾,并对上述几种石核分类体系进行评述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国内相关研究工作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早期 石核 类型学 剥片技术 认知能力
下载PDF
河南栾川龙泉洞旧石器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吉博 李璇 +7 位作者 顾雪军 王遵义 孙群伟 都应许 张留在 韩海利 高虎 庞海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2,共10页
龙泉洞遗址2014年揭露面积约4平方米,出土的石制品、动物化石等标本2349件,淘洗标本尚未统计。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碎片和搬入石材等。石制品的主要原料为脉石英,剥片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很少使用,修理则全为锤击法,工... 龙泉洞遗址2014年揭露面积约4平方米,出土的石制品、动物化石等标本2349件,淘洗标本尚未统计。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碎片和搬入石材等。石制品的主要原料为脉石英,剥片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很少使用,修理则全为锤击法,工具以刮削器为主,刃角较钝,也有少量的尖状器、锯齿刃器、凹缺器等。该遗址的文化性质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传统,年代约为42-30cal.k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栾川 龙泉洞 简单石核石片工业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林 杨勇 +5 位作者 边敏 杨宏伟 刘林 刘海 黄德将 姚敬劬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5-758,共14页
黄陵断穹核部石墨矿是我国鳞片(晶质)石墨矿的主要产区,对该区石墨矿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该区已有石墨矿研究成果多侧重于矿床地质方面,对矿床成因分析缺乏地球化学支撑。为此,本文从地球化学层面查明石墨矿原岩类型,碳质富... 黄陵断穹核部石墨矿是我国鳞片(晶质)石墨矿的主要产区,对该区石墨矿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该区已有石墨矿研究成果多侧重于矿床地质方面,对矿床成因分析缺乏地球化学支撑。为此,本文从地球化学层面查明石墨矿原岩类型,碳质富集岩相、变质作用和晶质石墨的形成,为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地球化学依据。通过系统采集区内主要石墨矿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根据矿床地球化学原理和分析方法,阐明石墨矿的物质来源,成矿元素集散行为和矿床形成机制。根据主量元素含量和组合,推断石墨的原岩为碳质粉砂质泥岩。微量元素的双重性指示石墨矿的物质有两个来源:中太古代野马洞岩组和中太古代东冲河片麻杂岩。独特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说明物源转化为原岩时存在着强烈的地球化学反应。石墨矿的碳同位素组成支持碳质来自有机物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石墨 地球化学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同位素 黄陵断穹核部
下载PDF
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床石墨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边敏 陈松林 +7 位作者 刘林 程林 刘海 范玖琳 李小伟 陈晨 兰绿灯 姚敬劬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5,共10页
笔者研究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床中石墨的矿物学特征,分析石墨生成的世代与石墨片径的关系,指出寻找大鳞片石墨矿的方向。本区石墨有序化程度高、结晶完好,具有高中级区域变质的成因特点;石墨有3个矿物世代,分别形成于绿片岩相、角闪... 笔者研究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床中石墨的矿物学特征,分析石墨生成的世代与石墨片径的关系,指出寻找大鳞片石墨矿的方向。本区石墨有序化程度高、结晶完好,具有高中级区域变质的成因特点;石墨有3个矿物世代,分别形成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及麻粒岩相;石墨片径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大。碳质沉积岩原岩的角闪岩相及麻粒岩相分布区是寻找大鳞片石墨的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断穹核部 鳞片石墨 矿物学研究
下载PDF
河南南召余坪旧石器地点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进成 陈全家 +3 位作者 乔保同 曾庆硕 余杭 崔祚文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5-951,共7页
余坪地点位于河南省南召县汉水中游支流松河南岸第二级阶地前缘,于2021年3月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地表采集石制品38件,包括石核4件、石片3件、断块4件、使用石片5件、石器22件。个体多为小型与中型。原... 余坪地点位于河南省南召县汉水中游支流松河南岸第二级阶地前缘,于2021年3月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地表采集石制品38件,包括石核4件、石片3件、断块4件、使用石片5件、石器22件。个体多为小型与中型。原料皆河漫滩砾石,岩性以石英为主。石核剥片采用硬锤锤击,偶见砸击法。剥片方法属普通石核石片技术。使用石片分为刮削刃、尖刃者两类。石器包括刮削器、尖刃器、钻器、砍砸器、砍伐器和手锛。毛坯多为石片与断块,未见砾石毛坯。根据地貌与石制品特征,时代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属性为石片石器技术系统。该地点对于探讨南北方过渡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南召 余坪地点 石核-石片技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盘状石核剥片实验及对华北石片石器研究的启示
18
作者 李文成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4-522,共9页
盘状石核以两面交互打击、向心剥片为主要特征,在中国旧石器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华北石片石器中盘状石核与非定型石核长期共存这一文化现象,展开剥片实验,分析了这两种剥片策略所获得的石片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石片的台... 盘状石核以两面交互打击、向心剥片为主要特征,在中国旧石器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华北石片石器中盘状石核与非定型石核长期共存这一文化现象,展开剥片实验,分析了这两种剥片策略所获得的石片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石片的台面类型、背面片疤方向、保留石核台面边缘特征石片比例这三个指标可以有效区分这两种剥片策略,石片的技术分析对于理解华北石片石器工业的剥片策略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盘状石核 剥片 石片石器
下载PDF
小议石片石器加工程度的测量方法
19
作者 李昱龙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9,共10页
旧石器考古学中石片石器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石片石器加工程度的测量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有诸多西方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本文试图在介绍这些方法的同时,对其进行对比和归类分析,提出石片石器加工程度的测量方法... 旧石器考古学中石片石器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石片石器加工程度的测量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有诸多西方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本文试图在介绍这些方法的同时,对其进行对比和归类分析,提出石片石器加工程度的测量方法目前可分为以"减核率"为核心的测量方法和不以"减核率"为核心的测量方法两大类。针对石器加工程度测量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在统一的测量标准下,以石器的类型、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为基础对石片石器加工程度进行定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石片石器 减核率 加工程度 测量方法
下载PDF
四川资阳市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
20
作者 郑喆轩 程应杰 +5 位作者 周天路 谭培阳 张俊娜 万娇 黄超 高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6,F0002,共15页
一、遗址概况川中丘陵是由侏罗系和白垩系红色砂岩与泥岩组成广阔的丘顶夷平面,丘顶大致齐平,主要地貌为浅丘和丘间沉积平原,丘陵内部广大的河间地区分布着大量第四系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一些封闭或半封闭洼地内。自1951年发现资阳人头骨... 一、遗址概况川中丘陵是由侏罗系和白垩系红色砂岩与泥岩组成广阔的丘顶夷平面,丘顶大致齐平,主要地貌为浅丘和丘间沉积平原,丘陵内部广大的河间地区分布着大量第四系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一些封闭或半封闭洼地内。自1951年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以来,以资阳、简阳等地为代表的川中丘陵地区陆续发现资阳人B地点、鲤鱼桥、龙垭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已有的年代数据表明晚更新世这一地区已有古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资阳市 濛溪河遗址 旧石器时代 石核-石片技术 行为复杂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