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广东州县钱粮催征研究——以《杜凤治日记》为中心
1
作者 尹峻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0期129-132,共4页
《杜凤治日记》是晚清州县官员杜凤治宦粤及回乡闲居的日记,是研究清代地方官员生活史翔实而又珍贵的史料,日记中有着大量有关州县钱粮征收的内容,从杜凤治的日记中可看到,晚清广东各州县钱粮难征已成为普遍难题,部分州县还有严重的抗... 《杜凤治日记》是晚清州县官员杜凤治宦粤及回乡闲居的日记,是研究清代地方官员生活史翔实而又珍贵的史料,日记中有着大量有关州县钱粮征收的内容,从杜凤治的日记中可看到,晚清广东各州县钱粮难征已成为普遍难题,部分州县还有严重的抗粮行为,州县官除了处理日常政务外,还常需要带领人马下乡催征钱粮,平时则派委员、“家人”等手下设立若干粮站收粮。杜凤治征收钱粮,注重依靠族绅协助,在催征过程中,州县官经常会使用诸如枷号、羁押等威胁手段以催促地方百姓完纳钱粮,对基层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凤治 《杜凤治日记》 钱粮催征 抗粮
下载PDF
档案之外:晚清江南纠纷解决的实践逻辑--以杜凤治《归田日记》为素材
2
作者 徐忠明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5-128,共44页
清代中国的纠纷解决,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从纠纷双方自行协商,到邀请绅耆、亲友、中保以及邻里居中调解息争,再到告官审断;纵然告官审断,仍不排除民间调解的同时并进。在判牍与司法档案中,虽可看到民间调解与官府审断的互动,却极难知晓民... 清代中国的纠纷解决,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从纠纷双方自行协商,到邀请绅耆、亲友、中保以及邻里居中调解息争,再到告官审断;纵然告官审断,仍不排除民间调解的同时并进。在判牍与司法档案中,虽可看到民间调解与官府审断的互动,却极难知晓民间调解的具体细节,更难读到纠纷发生之后,双方应对纠纷、解决纠纷的方法与策略;而在告官审断之时之中之后,必须考量各种影响诉讼胜负的复杂因素,诸如两造身份、财力、官场人脉、诉讼成本、未来利益,以及承审官员的性情、偏好、能力与贪廉。但是,晚清江南绅士杜凤治的《归田日记》,却为读者提供了这些方面的详尽记载,使读者有机会深入考察纠纷解决的各个环节,以及影响诉讼的各种因素,或可弥补判牍与档案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江南 纠纷解决 绅士 杜凤治 《归田日记》
下载PDF
润声作韵 细腻入微 蒋凤之二胡艺术表现手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艺 胡志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100,共7页
蒋凤之的二胡演奏素以典雅、深邃、手法细腻而富于变化著称,在他的演奏中.有意识地将中国音乐艺术表现中的旋律加花手法、声韵变化以及虚实处理在二胡这件乐器上发挥到了极致,这是蒋凤之二胡演奏艺术最具特色之处。文章通过分析他演奏... 蒋凤之的二胡演奏素以典雅、深邃、手法细腻而富于变化著称,在他的演奏中.有意识地将中国音乐艺术表现中的旋律加花手法、声韵变化以及虚实处理在二胡这件乐器上发挥到了极致,这是蒋凤之二胡演奏艺术最具特色之处。文章通过分析他演奏的《汉宫秋月》、《病中吟》等二胡曲的表现手法,重点对蒋凤之二胡艺术中的声韵变化及其技法形态作了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凤之 二胡艺术 声、韵 表现手法 技法形态
下载PDF
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读冯至《十四行集》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绍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9-73,共5页
考察冯至《十四行集》对现代人生存意义的理解和抒发 ,可以看出 ,诗人从死亡与超越、孤独与交流、瞬间与永恒。
关键词 冯至 十四行集 生存意义 关怀 探寻
下载PDF
山水映照下的存在之思——论冯至散文集《山水》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武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2-35,共4页
本文通过对散文集《山水》的考察 ,论述了冯至独特的自然观与哲学观。在《山水》集中 ,冯至运用存在主义视角 ,对自然、生命、死亡、孤独等命题进行了深度意义上的观照 。
关键词 冯至 散文集 《山水》 哲学意蕴 自然 生命 存在 死亡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与衍变 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演奏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章通过对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二胡演奏谱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三种版本的板[结构变化和加花]奏手法特点,探讨了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衍变与发展。
关键词 薰风曲 老六板 板眼结构 加花变奏 周少梅 蒋凤之 陈振铎
下载PDF
试评鲁迅对冯至诗歌的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汤琛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4-57,共4页
鲁迅高度赞誉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这一评价并非苟同于当时诗坛的公议,而是较多地基于鲁迅个人的诗歌理念和欣赏趣味。冯至早期的抒情诗尤其是爱情诗,其中往往纠缠着挥之不去的寂寞情怀和压抑苦闷的心理体验,回荡着反复缠... 鲁迅高度赞誉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这一评价并非苟同于当时诗坛的公议,而是较多地基于鲁迅个人的诗歌理念和欣赏趣味。冯至早期的抒情诗尤其是爱情诗,其中往往纠缠着挥之不去的寂寞情怀和压抑苦闷的心理体验,回荡着反复缠绵的苦恼诉求以及历经挫折后却执着追求的悲剧精神;冯至诗作中那真挚浓郁的抒情,幽婉、蕴藉的诗风,彷徨、悲凉的人生体味等,在诸多方面与鲁迅的诗歌理念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契合;其深沉的意蕴也深深引起鲁迅的心理悸动和情感共鸣。在形式上,冯至的诗音节和谐,旋律优美,对仗工整,不拘谨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鲁迅对诗歌文体特征的艺术要求。当然,鲁迅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冯至给予如此高的赞誉,还与他一以贯之的爱护青年、提携新锐那博大无私的爱分不开,也与他对创造社与新月社的不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冯至诗歌 评价 诗歌理念
下载PDF
论冯至散文的诗性品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汤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6-90,共5页
冯至散文的诗性品质表现形而上的超验意味,和冯至作为诗人的性格气质、趣味才情和美学追求紧密联系一起;在外在表象中,诗性一直流荡于冯至散文中的意境的构筑、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诉求中,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种整体上的散... 冯至散文的诗性品质表现形而上的超验意味,和冯至作为诗人的性格气质、趣味才情和美学追求紧密联系一起;在外在表象中,诗性一直流荡于冯至散文中的意境的构筑、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诉求中,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种整体上的散文诗性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散文 精神气质 意境 修辞 诗性品格
下载PDF
天山阁本《琴瑟乐曲》伪托蒲松龄俚曲考——《琴瑟乐》作者考辨之一 被引量:2
9
作者 邹宗良 《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1期102-122,共21页
题署“蒲松龄遗作”的天山阁本《琴瑟乐曲》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传,但1923年天津《大公报》连载的《闺艳秦声》题作“古高阳西山樵子谱,齐长城外饼伧氏批”,与其内容大致相同。本文考辨天山阁本《琴瑟乐曲》后附的“高念东跋”为改窜... 题署“蒲松龄遗作”的天山阁本《琴瑟乐曲》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传,但1923年天津《大公报》连载的《闺艳秦声》题作“古高阳西山樵子谱,齐长城外饼伧氏批”,与其内容大致相同。本文考辨天山阁本《琴瑟乐曲》后附的“高念东跋”为改窜《闺艳秦声》后附《评》而成,《琴瑟乐曲》文本亦出自后人伪托,作伪者即天山阁本《琴瑟乐曲》的钞录者王丰之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艳秦声 琴瑟乐曲 天山阁本 高念东跋 后人伪托 王丰之
下载PDF
幽婉的情思与哲理的追寻——论冯至20年代的抒情诗
10
作者 吴武洲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8-62,共5页
冯至是 2 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至关重要的诗人。他在 2 0年代所写的抒情诗蕴涵了自我忧郁的情思 ,同时包容了主体对生命存在的思考。
关键词 情思 哲理 抒情诗 冯至 孤独 泛神论 存在主义 20世纪20年代 自我忧郁 生命意识 宇宙意识
下载PDF
《北游》:放逐者的诉求与追索——兼论冯至的转型倾向
11
作者 吴武洲 杨玉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北游》是冯至诗学发展历程中具有过渡意义的一首长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精神状况的不满。其与艾略特的《荒原》有内质上的相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及加缪有关荒诞与拯救的思想也在该诗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 《北游》 冯至 诗歌 《原》 陀思妥耶夫斯基 《死屋手记》 艾略特 荒原意识 自省精神 文学影响 比较文学
下载PDF
真爱的投影与人欲的自然——论冯至20年代的叙事诗
12
作者 吴武洲 《怀化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66-69,共4页
冯至 2 0年代的叙事诗在现代文坛上享有独特的称誉。《吹箫人》等四诗所选素材不一 ,哲学意蕴也有出入。《寺门之前》主要书写人的欲望的自然喷射 ,其它三诗则通过描述爱情表达诗人对生命存在的哲学之思。这几首诗在文坛有特殊的地位。
关键词 冯至 20世纪20年代 叙事诗 《吹箫人》 《寺门之前》 生命哲学 真爱 欲望
下载PDF
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贾奉雉》与《瑞普·凡·温克尔》的比较
13
作者 张杰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5-27,共3页
蒲松龄和华盛顿.欧文是两位可以进行对话的作家,他们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不少因素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对《贾奉雉》与《瑞普.凡.温克尔》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的相似情节:主人公逃离现实世界,而后回归现实世界,最终进入理想世... 蒲松龄和华盛顿.欧文是两位可以进行对话的作家,他们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不少因素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对《贾奉雉》与《瑞普.凡.温克尔》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的相似情节:主人公逃离现实世界,而后回归现实世界,最终进入理想世界,揭示了两部小说共同关注的命题,即对严酷的现实社会的摒弃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世界 现实世界 瑞普·凡·温克尔 贾奉雉
下载PDF
灵魂裂变的声音——浅论冯至《北游》的现代性及其产生背景
14
作者 任秀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57-61,共5页
冯至的记行长诗《北游》不仅呈现了诗人北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而且发出了诗人因不甘沉沦,执着追求而导致灵魂裂变时沉闷的声音。诗作中关于人生无路的悲哀,个体存在的孤独,生与死的秘密等问题的探索,表明此时的冯至已具备了... 冯至的记行长诗《北游》不仅呈现了诗人北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而且发出了诗人因不甘沉沦,执着追求而导致灵魂裂变时沉闷的声音。诗作中关于人生无路的悲哀,个体存在的孤独,生与死的秘密等问题的探索,表明此时的冯至已具备了探索现代性的初步自觉。该文试图对《北游》的现代性作出解读,并试图从昨日的沉淀、现实的赐予、外来的养分三方面对这种现代性的产生作出阐释。文章认为,正是冯至对现代性的这种自觉,为他30年代留学德国时亲近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诗人里尔克等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更为他40年代《十四行集》的成功面世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北游》 现代性 产生背景
下载PDF
《贾奉雉》的思想深度
15
作者 李子广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0-44,共5页
《贾奉雉》是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小说名篇之一。作者以荒诞的笔调述说着一个士人的故事,其实也借此揭示了一代士人的精神遭遇。传统士人品格与八股文化人格的两难选择,自我拯救的努力与精神逍遥的无奈,构成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贾奉雉》是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小说名篇之一。作者以荒诞的笔调述说着一个士人的故事,其实也借此揭示了一代士人的精神遭遇。传统士人品格与八股文化人格的两难选择,自我拯救的努力与精神逍遥的无奈,构成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作者以泣血的哀感寻求灵魂的安顿;同时又以凛然的风骨探寻着自身的文化归属。而贯穿全篇的隐喻结构,使作品的深刻品格愈益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贾奉雉》 科举 思想
下载PDF
冯至诗歌艺术个性的重新审视
16
作者 袁瑾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4-67,共4页
冯至对诗歌艺术个性的追求,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即以对生命的体验和沉思入诗,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力求有所突破或独辟蹊径,这使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同时也使他陷入了两难境地,使其在走向巅峰之时也走向了绝路,难以自我超越,这其... 冯至对诗歌艺术个性的追求,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即以对生命的体验和沉思入诗,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力求有所突破或独辟蹊径,这使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同时也使他陷入了两难境地,使其在走向巅峰之时也走向了绝路,难以自我超越,这其中既有时代的原因,也受自身局限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诗歌 艺术个性 重新审视
下载PDF
冯至早期新诗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17
作者 程思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社团“沉钟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一生的新诗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又有自己不同的审美风格 ,就其早期新诗创作而言 ,研究者所注重的往往是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幽婉缠绵的浪漫主义美学倾向 ...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社团“沉钟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一生的新诗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又有自己不同的审美风格 ,就其早期新诗创作而言 ,研究者所注重的往往是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幽婉缠绵的浪漫主义美学倾向 ,而忽略它“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实际上 ,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使他所营构的艺术世界贴近了时代生活 ,成为了一个时代精神的真实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新诗创作 美学倾向 现实主义精神
下载PDF
徐梵澄《苏鲁支语录》所引发的翻译问题争论考实
18
作者 熊飞宇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118-121,共4页
扬之水《梵澄先生》载:1940年代,围绕着徐梵澄所译尼采的《苏鲁支语录》,"战国派"悍将林同济与梵澄好友冯至之间,有过一场学术争论。经考证分析,笔者认为,徐译本自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但这场争论,却是捕风捉影。
关键词 《苏鲁支语录》 徐梵澄 林同济 冯至
下载PDF
论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沉思特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红蕾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6-30,共5页
冯至诗歌艺术个性最突出的特征,在表现内容上是对生命的独特沉思。冯至诗歌的沉思是主动积极地对有限生命的反思,是寻求意义、指向意义的活动。冯至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发展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并给予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一个新的阐释。这使... 冯至诗歌艺术个性最突出的特征,在表现内容上是对生命的独特沉思。冯至诗歌的沉思是主动积极地对有限生命的反思,是寻求意义、指向意义的活动。冯至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发展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并给予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一个新的阐释。这使得冯至的十四行诗成为沉思的诗的典范,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不容替代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十四行集》 沉思 存在主义 死亡 存在
下载PDF
唐《刘智墓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续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5-50,共6页
唐《刘智墓志》全称《大唐故刘君合葬墓志铭并序》,墓志嘉道间出土于陕西西安。结合出土之《刘奉芝墓志》《刘升朝墓志》及相关史料,碑史互证,志主刘智之父、祖、曾祖与刘奉芝相同,二人当为兄弟关系。墓志存世有两种拓本:其一为"... 唐《刘智墓志》全称《大唐故刘君合葬墓志铭并序》,墓志嘉道间出土于陕西西安。结合出土之《刘奉芝墓志》《刘升朝墓志》及相关史料,碑史互证,志主刘智之父、祖、曾祖与刘奉芝相同,二人当为兄弟关系。墓志存世有两种拓本:其一为"进士张遘文"本,其二为"武功苏灵芝书"本。其中,标题下方题"进士张遘文"本为此志原石拓本,而题"武功苏灵芝书"者实为碑估为射利所伪作。墓志曾归山东刘燕庭所得,被其携以至浙,存放在杭州净慈禅寺六舟法师的万峰山房之中。太平天国动乱期间,净慈禅寺遭受重创,此志石也毁于兵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智墓志》 《刘奉芝墓志》 张遘 苏灵芝 刘燕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