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Osbeck) Huanghai No.1 an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Wild Population
1
作者 Yuying HE Ping LIU +2 位作者 Qingyin WANG Jian LI Zhaoxia LI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2期348-353,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stimate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hai No.1 an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wild population in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for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feeding man...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stimate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hai No.1 an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wild population in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for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feeding management and breeding. [Method] Four growth models were used to fit the growth patterns of 15 morphological traits. The squared multi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 of the Cubic growth model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models, so it wa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pattern and age in month at inflexion. [Result] Ages in month at inflexion of body weight in Huanghai No.1 and the G1 population were 2.87 (body weight at inflexion was 14.98 g) and 4.05 (body weight at inflexion was 26.26 g),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Ages in month at inflexion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in Huanghai No.1 were from 0.51 to 3.07. CL had the most rapid growth rate, followed by AW, CH, AH, CW, BL, FL, AL5, AL3, AL4, TL, AL2, AL1, and AL6. Ages in month at inflexion in the G 1 population were from 2.38 to 3.08, except that of AL2, and the order of achieving the most rapid growth rate was AL2, AL1, AL3, AL4, CH, AL5, CW, FL, AH, AW, TL, CL, BL, and AL6, that delayed one month than that of Huanghai No.1 except AL2 and AL1.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Huanghai No.1 cultivar was advanced for about one month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G1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Growth traits huanghai No.1 Morphological traits
下载PDF
盐度和Ca^(2+)浓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丁森 王芳 +1 位作者 穆迎春 董双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2-95,共4页
设计双因子实验研究了水温25.0℃±0.5℃下,盐度(5,15,30)和Ca2+质量浓度(175,350,700,1 400,2 800 mg/L)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耗氧率的影响,实验对虾的湿体质量为0.301 g±0.041 g。实验结果表明:(1)不... 设计双因子实验研究了水温25.0℃±0.5℃下,盐度(5,15,30)和Ca2+质量浓度(175,350,700,1 400,2 800 mg/L)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耗氧率的影响,实验对虾的湿体质量为0.301 g±0.041 g。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5>R30>R15。其中,盐度15下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盐度5和30下的耗氧率(P<0.05);(2)不同Ca2+质量浓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2 800>R175>R700>R1 400>R350。其中,Ca2+质量浓度为35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Ca2+质量浓度为2 80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而Ca2+质量浓度为175,700和1 400 mg/L组间对虾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3)盐度和Ca2+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中国明对虾稚虾的耗氧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Ca^2+ 质量浓度 中国明对虾(Fennero PENAEUS chinensis) 耗氧率
下载PDF
Vc-2-多聚磷酸酯对中国对虾稚虾生长、免疫及体内V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秦志华 李健 +1 位作者 王群 刘淇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71,共6页
用添加不同浓度LAPP的饲料投喂中国对虾30d,每隔5d取对虾血淋巴,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试验结束时测定盐度突变对中国对虾成活率的影响及其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浓度LAPP组对虾较... 用添加不同浓度LAPP的饲料投喂中国对虾30d,每隔5d取对虾血淋巴,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试验结束时测定盐度突变对中国对虾成活率的影响及其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浓度LAPP组对虾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3种酶活力都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但是酶活力并不是持续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有所回落;盐度突变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3%组显著提高了对虾的成活率;HPLC法测定对虾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对虾体内的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中国对虾稚虾饲料LAPP的适宜添加量为30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2-多聚磷酸酯 中国对虾 免疫因子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CrusFc-2基因的重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4
作者 柳峰松 王晓菲 +2 位作者 李婷 郑立 谢松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克隆了中国明对虾CrusFc-2基因的成熟肽编码序列并构建了pET-DsbA-CrusFc-2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DE3)后,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得到了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抗血... 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克隆了中国明对虾CrusFc-2基因的成熟肽编码序列并构建了pET-DsbA-CrusFc-2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DE3)后,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得到了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CrusFc-2蛋白主要存在于对虾血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CrusFc-2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下载PDF
“黄海1号”中国对虾体长遗传力的估计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付友 何玉英 +2 位作者 李健 马甡 王学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9-274,共6页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nes chinensis)孵化后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遗传力。实验中的36尾亲虾均来自人工养殖的“黄海1号”第9代选育群体。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了9个半同胞家系...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nes chinensis)孵化后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遗传力。实验中的36尾亲虾均来自人工养殖的“黄海1号”第9代选育群体。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了9个半同胞家系和21个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3月龄和4月龄时30尾后代个体的体长。利用SPS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I-M)过程,计算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估计体长性状的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黄海1号”中国对虾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分别在0.46~0.53和0.44~0.48之间。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P〈0.05),说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非加性效应或受环境影响较大。另外,雌性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由3月龄的0.53下降到4月龄的0.48,下降程度最大,说明雌性方差组分可能存在显著的母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黄海1号 体长 遗传力 全同胞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军 王清印 +5 位作者 孔杰 孟宪红 曹家旺 王明珠 冯亚萍 吕丁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Wild Population,WP)和"黄海2号"第10代选育群体(Breeding Population,BP)的遗传多样性,以检测累代人工选育对中国明对虾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Wild Population,WP)和"黄海2号"第10代选育群体(Breeding Population,BP)的遗传多样性,以检测累代人工选育对中国明对虾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462个等位基因,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N_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3~44个和2~29个,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18~0.964。野生群体和选育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852和0.810,15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2个群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计算P值确定位点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情况,Fis结果显示,共有11个群体位点表现为杂合子过剩,Shannon指数(H)分别为2.786和2.399。2个群体的N_ei′s无偏遗传距离(u D)和无偏遗传相似度(u I)分别为0.177和0.838,遗传分化指数为0.017(P=0.001),表明群体发生了弱遗传分化。遗传变异来源分析显示,只有7.50%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其余遗传变异均来自于个体间。结果表明,人工选育的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第10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仍具有很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作为选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 野生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高pH胁迫对“黄海1号”中国对虾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哈承旭 刘萍 +2 位作者 何玉英 李健 李霞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06,共4页
对高pH养殖水体中"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经高pH胁迫72h后... 对高pH养殖水体中"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经高pH胁迫72h后检测发现,在pH8.2~8.6,"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存活率均高于90%,两群体机体表现出一定的应激能力;在pH8.8~9.0时,"黄海1号"及野生群体死亡率都急剧增加,几种免疫相关酶类较在pH8.6时都有较高幅度的变化,"黄海1号"的死亡率及酶突变程度均小于野生群体;在pH9.2时,2群体的死亡率及体内的几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变化幅度继续增大,但2群体间差异减弱;在pH9.4时,两群体中国对虾全部死亡。比较发现,当海水pH在一定的范围内升高时,"黄海1号"免疫能力要高于野生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黄海1号 PH胁迫 酶活力
下载PDF
氯化铵对“黄海1号”中国对虾免疫相关酶类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哈承旭 刘萍 +2 位作者 何玉英 李健 李霞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在不同浓度氯化铵作用条件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群体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黄海1号"... 在不同浓度氯化铵作用条件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群体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黄海1号"的24、48和7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均高于野生群体;氯化铵浓度为8mg/L时,"黄海1号"体内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极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1);氯化铵浓度为16mg/L时,"黄海1号"体内的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5);氯化铵浓度为32mg/L时,"黄海1号"体内的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极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5);氯化铵浓度为64mg/L时,选育群体"黄海1号"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氯化铵浓度为128mg/L时,两群体的各项免疫指标都未出现明显差异。比较发现,随着氯化铵浓度的上升,选育群体中国对虾"黄海1号"几种与抗病力相关的生理指标都表现出了其比野生群体优良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黄海1号 氯化铵 溶菌酶 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野生和“黄海1号”中国明对虾不同组织基因组DNA的MSAP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杜盈 何玉英 +3 位作者 李健 刘磊 孙铭 王清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6-543,共8页
为了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讨论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和人工选育新品种"黄海1号"不同组织间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差异,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别对... 为了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讨论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和人工选育新品种"黄海1号"不同组织间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差异,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别对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和"黄海1号"肌肉、鳃、血液3种组织样品基因组DNA的CCGG甲基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影响中国明对虾生长性状的分子机制。采用30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带型结果显示,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肌肉、鳃和血液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3.1%,22.3%和19.7%;而"黄海1号"肌肉、鳃和血液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1.4%、19.6%和18.9%。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和"黄海1号"同一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多态性水平不同,肌肉、鳃和血液不同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多态性水平亦不同。DNA甲基化多态性带型分析显示,鳃组织的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水平在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和"黄海1号"间变化趋势最大,肌肉最稳定。本研究旨为甲基化修饰与中国明对虾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黄海1号”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
下载PDF
中国对虾“黄海1号”与野生群体F1代生长发育规律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玉英 李健 +2 位作者 刘萍 王学忠 王清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3-420,共8页
采用4种生长曲线模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F1,代15项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拟合,以三次函数模型的拟合优度(R0)最高;采用三次函数模型拟合的2个群体各形态性状的生长曲线、拐点月龄以及拐点体重(各形态性状长度)... 采用4种生长曲线模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F1,代15项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拟合,以三次函数模型的拟合优度(R0)最高;采用三次函数模型拟合的2个群体各形态性状的生长曲线、拐点月龄以及拐点体重(各形态性状长度)结果表明,中国对虾“黄海1号”的拐点月龄为2.87(拐点体重14.98g),野生群体F1代的拐点月龄为4.05(拐点体重26.26g);中国对虾“黄海1号”各形态性状的拐点月龄分布在0.51~3.07之间,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顺序分别为:头胸甲长〉第1腹节宽〉头胸甲高〉腹1高〉头胸甲宽〉体长〉全长〉腹节5长〉腹节3和4长〉尾节长〉腹节2长〉腹节1长〉腹节6长;野生群体F1代除第2腹节长的拐点月龄为0.45之外,其它性状的拐点月龄分布在2.38~3.08之间,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顺序分别为:腹节2长〉腹节1长〉腹节3长〉腹节4长〉头胸甲高〉腹节5长〉头胸甲宽〉全长〉腹1高〉腹1宽〉尾节长=头胸甲长=体长〉腹节6长,除第1和第2腹节长2个性状外,野生群体F,代的其它性状均比中国对虾“黄海1号”发育迟缓了1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生长性状 黄海1号 形态性状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高丰度蛋白的超速离心去除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宝杰 刘梅 +2 位作者 蒋克勇 张国范 王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5-700,共6页
应用超速离心技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浆样品进行处理,比较去除和未去除高丰度蛋白血浆的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结果表明:对虾血浆高丰度蛋白经去除后,血浆样品中的低丰度蛋白得到较好的分离和浓缩。未处理样品... 应用超速离心技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浆样品进行处理,比较去除和未去除高丰度蛋白血浆的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结果表明:对虾血浆高丰度蛋白经去除后,血浆样品中的低丰度蛋白得到较好的分离和浓缩。未处理样品的2-DE图谱分离的蛋白质170个,而去除高丰度蛋白后血浆2-DE图谱上分辨率增高,分离出蛋白质点520个,一些低丰度蛋白质被有效分离出来。研究证实,超速离心技术可有效去除对虾血浆高丰度蛋白(血蓝蛋白),提高低丰度蛋白的检出敏感性,为对虾等甲壳动物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血浆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高丰度蛋白去除 血蓝蛋白 超速离心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血浆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与主要高丰度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宝杰 刘梅 +2 位作者 蒋克勇 张国范 王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7,共8页
中国明对虾的血浆脱盐处理后,通过固相pH梯度胶条等电聚焦、SDS-PAGE垂直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对不同pH范围IPG胶条、脱盐方式、上样量等进行了优化,并分别利用硝酸银和胶体考染方法进行染色,应用PDQuest软件对图谱进行了初步分析,采... 中国明对虾的血浆脱盐处理后,通过固相pH梯度胶条等电聚焦、SDS-PAGE垂直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对不同pH范围IPG胶条、脱盐方式、上样量等进行了优化,并分别利用硝酸银和胶体考染方法进行染色,应用PDQuest软件对图谱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主要的高丰度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血浆在pH 4~7范围、18 cm的2-DE胶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上样量为150μg左右,采用银染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析胶图谱;而上样1 000μg左右,采用胶体考染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制备胶图谱;通过MALDI-TOF/TOF MS鉴定的11个最主要的高丰度蛋白点都是血蓝蛋白。建立并优化了中国明对虾血浆蛋白质组学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对虾等甲壳动物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血浆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血蓝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