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Universal Real-Time Fluorescence qPCR Method for Identifying Epidemic Strain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1
作者 Meihui Lv Qiuyue Zheng +4 位作者 Lili Yang Lin Wang Lili Chen Aifu Yang Jijuan Cao 《Open Journal of Genetics》 2021年第4期102-119,共18页
Objective Establishing a highly sensitiv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qPCR) method for universal testing of epidemic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strains. Methods The ASFV p72 gene was targeted to des... Objective Establishing a highly sensitiv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qPCR) method for universal testing of epidemic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strains. Methods The ASFV p72 gene was targeted to design primer probes covering 24 p72 genotypes. The optimal amount of dimethylsulphoxide (DMSO) for qPCR amplification was determined, Various sensitivity and limit of detection (LOD) tests were performed, and clinical samples from China and imported goods were tested. Results The optimal primer-probe combination could specifically detect ASFV, 1.5% DMSO was optimal for qPCR, and LOD reached 3.2 copies/μL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n = 20, p = 0.369). The method was employed to test 142 clinically suspected samples, of which 30 pig blood and 37 pig tissue samples were ASFV-positive. Moreover, the positive testing rate for ASFV was higher than for the standard qPCR method recommended by the 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OIE), and for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kit. Thus, our method is superior for testing weakly positive samples with low virus titre, and epidemic strains present in imported goods. Conclusion Our method could be employed for universal testing of epidemic ASFV strains worldwide, ensuring wider coverage of hosts and ASFV strains/endemic strains, reducing false<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negatives, and benefitting early diagnosis.</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Real-time Fluorescence qPCR Epidemic Strain Virus Detection DMSO ASFV Testing
下载PDF
综合洗消体系对阻断非洲猪瘟病毒传入猪场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韵 金睿妍 +2 位作者 何佳蔚 程光胜 丁红雷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6,F0003,共6页
切断非洲猪瘟病毒(ASFV)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本试验旨在通过在某种猪场建立综合洗消体系以阻断ASFV传入。对拟进入猪场的车辆在出发前和距猪场1 km处清洗和消毒,在猪场门口进行第3次消毒;人员进入猪场前洗澡和隔离,并将... 切断非洲猪瘟病毒(ASFV)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本试验旨在通过在某种猪场建立综合洗消体系以阻断ASFV传入。对拟进入猪场的车辆在出发前和距猪场1 km处清洗和消毒,在猪场门口进行第3次消毒;人员进入猪场前洗澡和隔离,并将其衣物消毒;输入物资进场前消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洗消的车辆、人员、物资和猪场内猪只携带ASFV核酸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猪只的ASFV抗体水平。结果显示,2019、2020、2021和2022年,车辆ASFV检出率分别为2.6%、1.3%、0和0,人员ASFV检出率分别为3.0%、1.1%、0和0.9%,物资ASFV检出率分别为12.5%、0、5.9%和0;4年间,猪场内猪只的ASFV核酸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通过建立完善的洗消体系并开展ASFV检测,能有效阻断ASFV传入猪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车辆 人员 物资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常规PCR及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泉 朱鸿飞 孙怀昌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8-461,共4页
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7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及荧光标记的TaqMan探针,以含P72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模板,用于常规PCR和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结果表明常规PCR的检测灵敏度是600个拷贝... 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7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及荧光标记的TaqMan探针,以含P72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模板,用于常规PCR和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结果表明常规PCR的检测灵敏度是600个拷贝的病毒核酸分子,Real-time PCR的检测灵敏度是20个拷贝的病毒核酸分子,两种PCR检测方法均具有特异性强、简单快速的优点。可以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常规PCR REAL-time PCR
下载PDF
针对非洲猪瘟病毒K205R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4
作者 乔思娜 李丽薇 +8 位作者 赵款 高飞 周艳君 姜一峰 童武 赵冉 童光志 李国新 董世山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2,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 fever virus,ASFV),本文根据我国流行毒株ASFV SY18(GenBank ID:MH766894.1)已公布的K205R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针对K205R基因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经过特异...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 fever virus,ASFV),本文根据我国流行毒株ASFV SY18(GenBank ID:MH766894.1)已公布的K205R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针对K205R基因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经过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试验分析显示,本文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Ct值与标准品在1×10^(11)~1×10^(2)copies/μ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斜率为-2.797,检测下限为10^(2)copies/μL,与其他能引起相似临床症状的猪源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间与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53774%,重复性好。本方法适用于临床样品及本实验室构建的表达ASFV K205R基因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鉴定及检测,对ASFV快速检测及ASF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K205R基因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2018—2023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5
作者 王俊锋 吴昊 +1 位作者 李美娜 赵庆龙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3期133-139,共7页
目的分析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病学特征并对2024年吉林省HFRS发病趋势进行预测,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吉林省HFRS的发病数据及吉林... 目的分析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病学特征并对2024年吉林省HFRS发病趋势进行预测,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吉林省HFRS的发病数据及吉林省各监测点的宿主动物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对2018—2023年吉林省HFRS病例数进行拟合并预测2024年发病情况。结果2018—2023年吉林省共报告HFRS病例1993例,其中2018年病例数和发病率均为最高(578例,2.13/10万),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病例数和发病率最低(158例,0.67/10万)。发病高峰为4—6月(635例,占31.86%)和10—12月(724例,占36.33%)。共报告男性1511例,女性482例,性别比为3.13∶1;各年龄组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30~64岁年龄组为主(1464例,占73.4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1242例,占62.32%)。各市(州)均有病例报告,累计报告病例数前3位的地区为通化市(440例,占22.08%)、白城市(357例,占17.91%)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35例,占16.81%)。春季居民区累计鼠密度前3位的监测点分别为珲春市(5.26%)、梨树县(4.36%)、双阳区(3.81%);野外累计鼠密度前3位的监测点分别为珲春市(5.55%)、磐石市(4.00%)、双阳区(3.47%)。秋季居民区累计鼠密度前3位的监测点分别为珲春市(4.43%)、双阳区(4.09%)、抚松县(3.84%);野外累计鼠密度前3位的监测点分别为珲春市(6.84%)、双阳区(4.21%)、磐石市(4.00%)。捕获鼠类以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主。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RIMA(0,0,1)(0,1,1)_(12)能够较好地拟合和预测吉林省HFRS发病情况(MAE=6.56,MRE=-0.16%),2024年预测月均发病数为7例。结论吉林省HFRS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2024年发病数预计低于2023年。有关部门今后应持续做好HFRS常规监测及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ARIMA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 宿主动物 吉林省
下载PDF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
6
作者 李丹 吕兴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uman immunoglobulin,IVIG)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确诊并治疗的KD患儿,根据...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uman immunoglobulin,IVIG)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确诊并治疗的KD患儿,根据有无冠脉病变将患儿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和冠脉病变组。对两组患者的发热时间、IVIG治疗时的病程时间、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离子、肝及肾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KD合并冠脉病变组患者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高于无冠脉病变组,而白蛋白、羟基酸脱氢酶浓度低于无冠脉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D发热时间<8 d患儿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发热时间>10 d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第5天前应用IVIG治疗患者冠脉病变发生率与病程第7天、第8天及10天后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第5天及第6天应用IVIG治疗患者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病程第10天后应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VIG时间过晚,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发热时间较长是KD患儿并发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羟基酸脱氢酶浓度的降低也可作为KD并发冠脉病变的预测指标。热程少于8 d,病程7 d内应用IVIG治疗,可减少冠脉病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发热时间 治疗时间 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从刘渡舟“古今接轨论”谈小柴胡汤在发热疾病中的应用
7
作者 邢洪霞 董利洋 +2 位作者 李长香 孔慧 赵琰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7-22,共6页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调和枢机、祛邪透热的功效,仲景用其治疗少阳发热、三阳合病发热、妇人经期发热等多种外感热病。经过后代医家的临床拓展,该方也可以治疗当今常见的发热疾病,如癌性发热、术后发热、不明原因高热等。“...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调和枢机、祛邪透热的功效,仲景用其治疗少阳发热、三阳合病发热、妇人经期发热等多种外感热病。经过后代医家的临床拓展,该方也可以治疗当今常见的发热疾病,如癌性发热、术后发热、不明原因高热等。“古今接轨论”是经方大家刘渡舟首先提出的,是将经方与时方合用的一种理论,文章以小柴胡汤为桥梁,对古今发热疾病进行联系接轨,这不仅丰富了“古今接轨论”的内涵,也拓宽了经方的现代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发热疾病 古今接轨 机制研究
下载PDF
Stochastic Model of Dengue: Analysing the Probability of Extinction and LLN
8
作者 Ragnimwendé Sawadogo Fourtoua Victorien Konané Wahabo Baguian 《Applied Mathematics》 2024年第9期594-613,共20页
In this article, we develop and analyze a continuous-time Markov chain (CTMC) model to study the resurgence of dengue. We also explore the large population asymptotic behavior of probabilistic model of dengue using th... In this article, we develop and analyze a continuous-time Markov chain (CTMC) model to study the resurgence of dengue. We also explore the large population asymptotic behavior of probabilistic model of dengue using the law of large numbers (LLN). Initially, we calculate and estimate the probabilities of dengue extinction and major outbreak occurrence using multi-type Galton-Watson branching processes. Subsequently, we apply the LLN to examin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stochastic model towards the deterministic model. Finally, theoretic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exploration to validate our findings. Under identical conditions, our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engue could vanish in the stochastic model while persisting in the deterministic model. The highlighting of the law of large numbers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dicates from what population size a deterministic model should be considered prefe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gue fever Continuous-time Markov Chain Multitype Branching Process Probability of Disease Extinction Law of Large Numbers
下载PDF
AllGlo探针Real-time RT-PCR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志锋 胡建利 +2 位作者 鲍倡俊 王笑辰 祁贤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AllGlo探针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方法。方法根据SFTSV基因组S片段的相对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AllGlo探针,建立和优化Real—time RT—PCR反应体系,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目的建立基于AllGlo探针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方法。方法根据SFTSV基因组S片段的相对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AllGlo探针,建立和优化Real—time RT—PCR反应体系,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检测临床疑似SFTSV病例标本,与普通RT—PCR法、病毒分离法和抗体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 所建立AllGlo探针Real—time RT—PCR法检测SFTSV核酸,标准曲线方程为Y=3.38x+46.03(Y为ct值,z为核酸拷贝数log值),r2〉O.998,扩增效率为97.6%,Ct值变异系数(CV)均〈1.2%,检测限为1.00×10^3copy/mL。与汉坦病毒、H1N1、H3N2、登革病毒1~4型均无交叉。检测362份疑似病例标本,SFTSV核酸阳性检出率11.9%,高于普通RT-PCR法、病毒分离法和抗体检测法(P值均d0.05)。结论建立的AllGlo探针Real—time RT-PCR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性、特异性较高,可用于SFTSV核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AllGlo探针 Real-timeRT-PCR 病毒分离 抗体检测 RT-PCR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10
作者 郭骥 吕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FTS患者10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23),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一般...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FTS患者10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23),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症状、PLT、凝血指标及SFTSV载量差异,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发热持续时间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发生消化道出血、神志改变、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低于生存组,而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FTSV载量的拷贝数对数值≥5的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DIC、PLT、TT和SFTSV载量是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方程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60~0.97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0%和81.80%。结论SFTS患者预后受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DIC、PLT、TT和病毒载量因素的影响,且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方程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预后 新型布尼亚病毒 载量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MGF-505R基因缺失株双重荧光RP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俊花 吕继洲 +4 位作者 陈冬杰 袁向芬 魏方 赵文军 吴绍强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90,共6页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现场筛查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缺失株的方法,以便鉴别我国复杂的ASFV感染情况。通过分析国内ASFV流行态势,选择MGF-505R基因及B646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exo探针,对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进行临床应用。利用双...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现场筛查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缺失株的方法,以便鉴别我国复杂的ASFV感染情况。通过分析国内ASFV流行态势,选择MGF-505R基因及B646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exo探针,对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进行临床应用。利用双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方法检测ASFV MGF-505R及B646L基因,结果显示:检测时间在15 min内,最低检测限均为10 copies/反应,且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均无交叉反应;利用所建立方法对26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推荐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建立的ASFV MGF-505R基因缺失株的荧光RPA检测方法适配可移动式荧光RPA检测仪,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适用于ASFV现场快速临床检测,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提供一种新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MGF-505R基因 B646L基因 双重荧光RPA 应用
下载PDF
针刺大椎时机选择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限 张磊 王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穴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体温与PGE2变化的关系,探寻退热的最佳针刺时机和针刺大椎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0%酵母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治疗1组(造...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穴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体温与PGE2变化的关系,探寻退热的最佳针刺时机和针刺大椎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0%酵母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治疗1组(造模成功时针刺)、治疗2组(造模成功后1 h针刺)、治疗3组(造模成功后2 h针刺)、治疗4组(造模成功后3 h针刺)、非经非穴组,在大椎进行针刺。另设空白对照组。各组进行体温与下丘脑PEG2含量测量。结果4个治疗组均可使发热大鼠体温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解热时间:峰值治疗组(3 h)<峰值后治疗组(4 h)<峰值前治疗组(6 h)<上升期治疗组(8 h);各治疗组体温降低幅度和PGE2降低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峰值治疗组、峰值后治疗组、峰值前治疗组、上升期治疗组;体温降低值与PGE2降低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时机针刺发热大鼠大椎均有退热作用并可使体温退至正常值,以体温到达峰值时进行针刺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等内源性脂类介质的释放来实现的。针刺退热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时机 大椎 发热大鼠模型 前列腺素E2 退热机制
下载PDF
不同时机针刺大椎对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cAMP变化趋势的影响
13
作者 吴限 张磊 王悦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3-67,共5页
目的:以干酵母发热大鼠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时体温与cAMP的变化趋势,以探究发热大鼠的最佳针刺时机和体温降低幅度改变的机制。方法:4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使用20%酵母悬液进行发热模型的建立... 目的:以干酵母发热大鼠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时体温与cAMP的变化趋势,以探究发热大鼠的最佳针刺时机和体温降低幅度改变的机制。方法:4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使用20%酵母悬液进行发热模型的建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90只、上升期治疗组90只、峰值前治疗组80只、峰值治疗组70只、峰值后治疗组60只。各组进行体温与cAMP含量测定。结果:4个治疗组均可使发热大鼠体温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解热时间:峰值治疗组(3 h)<峰值后治疗组(4 h)<峰值前治疗组(6 h)<上升期治疗组(8 h);各治疗组体温降低幅度和cAMP降低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峰值治疗组、峰值后治疗组、峰值前治疗组、上升期治疗组;体温降低值与cAMP降低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时机针刺干酵母致热大鼠大椎穴均有退热作用并可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体温到达峰值时进行针刺治疗效果最佳。不同时机针刺发热大鼠大椎穴可能是通过改变cAMP等中枢体温正调节介质的降低幅度来实现改变体温降低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时机 大椎 大鼠发热模型 CAMP 退热机制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Ⅰ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昊 邱英武 +10 位作者 彭杰 高琦 宋泽布 陈洋 李薇 林丽苗 曹雪珍 周庆丰 张桂红 李群辉 郑泽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428-4432,共5页
随着基因Ⅰ型非洲猪瘟(GenotypeⅠASFV)在我国开始流行,使我国对ASF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更具挑战性。本研究使用中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ADC)推荐使用的B646L引物与探针,结合针对GenotypeⅠASFV EP402R基因保守特异性区域设计引物与探... 随着基因Ⅰ型非洲猪瘟(GenotypeⅠASFV)在我国开始流行,使我国对ASF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更具挑战性。本研究使用中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ADC)推荐使用的B646L引物与探针,结合针对GenotypeⅠASFV EP402R基因保守特异性区域设计引物与探针,建立了一种在诊断ASF的同时可对ASFV进行GenotypeⅠASFV鉴别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灵敏性、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可有效用于ASFV的临床诊断以及GenotypeⅠASFV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基因Ⅰ型ASFV 实时荧光定量PCR EP402R B646 L
下载PDF
Omicron轻型患者发热特征及发热期核酸Ct值对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敬民 曾邦伟 +4 位作者 王敏 傅艳红 郑关毅 傅开龙 林侃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发热特征及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3月27日—5月24日上海世博馆方舱医院收治的356例COVID-19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热的基本特征及核酸转阴时间。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发热特征及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3月27日—5月24日上海世博馆方舱医院收治的356例COVID-19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热的基本特征及核酸转阴时间。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热时间、发热期ORF 1 ab基因和N基因的Ct值均为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因子,其中发热期ORF 1 ab基因的Ct值对转阴时间影响的关联性更强。结论Omicron株感染患者的年龄、发热时间、发热期ORF 1 ab基因和N基因的Ct值均为核酸转阴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其中发热期ORF 1 ab基因的Ct值关联性更强,可用于预测患者可能的核酸转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核酸转阴时间 Omicron变异株 发热 方舱医院
下载PDF
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专科特色护理对热性惊厥患儿护理效果及护患关系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华建芳 董灵芝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5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专科特色护理对热性惊厥患儿护理效果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6例热性惊厥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罗伊适应... 目的:分析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专科特色护理对热性惊厥患儿护理效果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6例热性惊厥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专科特色护理,统计两组的症状(高热、惊厥)消失时间、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护理服务总满意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专科特色护理有助于促进热性惊厥患儿症状消退、缓解患儿家长的负性心理状态、融洽护患关系,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罗伊适应模式 专科特色护理 症状消失时间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下载PDF
经尿道可弯曲负压吸引鞘碎石取石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文湖 陈道勋 +1 位作者 卢东明 廖尚范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可弯曲负压吸引输尿管引导鞘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可... 目的探讨可弯曲负压吸引输尿管引导鞘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可弯曲负压吸引鞘20例(可弯曲负压吸引鞘组)、传统软镜鞘21例(传统软镜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是否发热(T>37.5℃)、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可弯曲负压吸引鞘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传统软镜鞘组[(54.0±19.8)min vs.(76.6±20.1)min,P<0.05];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传统软镜鞘组(90.0%vs.61.9%,P<0.05)。可弯曲负压吸引鞘组术后患者无发热,而传统软镜鞘组中发热者有5例(23.8%)(P<0.05)。两组住院时间、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运用可弯曲式负压吸引鞘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长,同时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发热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弯曲负压吸引输尿管引导鞘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肾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术后发热 手术时间 结石清除率
下载PDF
猪瘟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宏 夏应菊 +5 位作者 李玲 徐璐 赵俊杰 王团结 张乾义 宋振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422-4427,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猪瘟病毒(CSF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双重鉴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SFV E2基因和BVDV 5′UTR基因序列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反应条件及体系的优化,建立双重RT-qPCR方...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猪瘟病毒(CSF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双重鉴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SFV E2基因和BVDV 5′UTR基因序列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反应条件及体系的优化,建立双重RT-q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值均为5 copies·μL^(-1),比普通PCR灵敏约200倍,敏感性高;可准确区分CSFV和BVDV,且与口蹄疫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猪常见病原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良好。对109份临床样品及7份商品化牛血清分别采用构建的双重RT-qPCR检测方法及CSFV RT-qPCR检测方法(GB/T 27540—2011)和BVDV RT-qPCR检测方法(GB/T 18637—2018)进行检测和对比,符合率为100%,同时,检测结果还证实目前商品化牛血清中仍存在BVDV污染,为CSFV、BVDV的鉴别诊断及流行病学的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牛流行性腹泻病毒 双重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晓娜 谭笑 +8 位作者 朱忠武 周萍 祝贺 陆冠亚 史敏 沈炜 唐泰山 祝长青 孔繁德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94,共6页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检测方法,根据ASFV保守区域设计引物探针,在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ASFV的微滴数字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及线性关系进行评估,以阴性样品和低拷贝样品分别测定该...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检测方法,根据ASFV保守区域设计引物探针,在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ASFV的微滴数字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及线性关系进行评估,以阴性样品和低拷贝样品分别测定该方法的空白检测限(LOB)和最低检测限(LOD)。结果显示:该方法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与其他6种猪常见病毒及5种动物组织无交叉反应,LOB为1.6 copies/μL,LOD为3 copies/μL。利用建立的数字PCR、C1荧光PCR,以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提供的荧光PCR和常规PCR方法对50份不同来源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ASFV数字PCR检测方法具有高效、特异、灵敏等特点,可用于非洲猪瘟监测和口岸动物疫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数字PCR 荧光PCR
下载PDF
两种检测方法对产后发热患者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的诊断学研究
20
作者 王东芳 王书平 张春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19-1022,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与产后发热之间的关系,评估新型快速筛查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检出率及优劣性,为产后发热产妇的快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产后发热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与产后发热之间的关系,评估新型快速筛查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检出率及优劣性,为产后发热产妇的快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产后发热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宫颈口棉拭子及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血培养对产后发热患者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学应用价值。结果在100例产妇中,支原体总感染率为78%。其中有62%的产妇感染解脲支原体(UU),13%的产妇感染沙眼衣原体(CT),4%的产妇同时感染两种类型的病原体。进一步qPCR法检测UU发现共有55例阳性产妇,血培养法检测发现40例阳性产妇,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100例产妇中应用qPCR法检测CT发现共有12例阳性产妇,血培养法发现7例阳性产妇,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ROC曲线的结果显示,在关于UU的诊断中qPCR的曲线下面积为0.94,血培养的曲线下面积为0.83,两种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在CT诊断的结果提示qPCR的曲线下面积为0.90,而血培养的曲线下面积为0.65,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相比血培养法,qPCR法可用于宫颈口棉拭子样本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进行检测且准确性高,具有无创、方便等优势,更适用于产后发热患者的快速筛查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发热 荧光定量PCR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诊断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