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SATⅡ软件支持下的体长股分析法探讨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斌 方春林 +1 位作者 贺刚 傅培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文章重点介绍了运用FiSAT Ⅱ软件以迭代法求解捕捞死亡系数的具体过程,同时比较了传统与FiSAT Ⅱ下的体长股分析法的结果。结果发现,2种方法计算的资源量比值(NF/NT)总体表现为随体长增加而增大,但对于中间体长组,两者差异更小。FiSAT I... 文章重点介绍了运用FiSAT Ⅱ软件以迭代法求解捕捞死亡系数的具体过程,同时比较了传统与FiSAT Ⅱ下的体长股分析法的结果。结果发现,2种方法计算的资源量比值(NF/NT)总体表现为随体长增加而增大,但对于中间体长组,两者差异更小。FiSAT II软件中的实际种群分析模块是推算捕捞死亡系数(F)的好方法。理论上来说,因其利用了反复迭代,使精度提高,其所得鱼类资源量更加真实准确。通过自我控制体长组缺失实验发现,在运用体长股法估算鱼类资源量时,最小体长组的缺失引起最大偏离,达到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atⅡ软件 实际种群分析 体长股分析 体长结构
下载PDF
FiSATⅡ软件支持下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鲤鱼的生物学参数估算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斌 方春林 +6 位作者 贺刚 傅培峰 熊小英 周辉明 张燕萍 王生 王庆萍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6-260,共5页
利用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鄱阳湖通长江水道进行的定置网鲤鱼渔获物调查的数据,运用软件FiS A TⅡ对鲤鱼的生长参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鲤鱼体长为55~720 mm ;体长(L ,mm)和体质量(m ... 利用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鄱阳湖通长江水道进行的定置网鲤鱼渔获物调查的数据,运用软件FiS A TⅡ对鲤鱼的生长参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鲤鱼体长为55~720 mm ;体长(L ,mm)和体质量(m ,g)的关系式为 m =3.021×10-5 L2.955( r2=0.978,n=549),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远体长 L∞=753.38 mm ,生长系数 k=0.17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 t0=-0.687。总死亡系数 Z=0.701a-1,自然死亡系数 M=0.362 a-1,捕捞死亡系数 F= 0.339 a-1。种群补充模式表明,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鲤鱼种群补充期双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6月份。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鲤鱼开发率E= 0.484,与刀刃式选择假设模型中的其最大渔获量的开发率Emax = 0.472非常接近,提示在当前的捕捞活动下,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鲤鱼的渔获量很高,同时,其种群内在动态变化规律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fisat 生长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刀鲚繁殖群体生物学参数及生长特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斌 方春林 +6 位作者 张燕萍 傅培峰 熊小英 周辉明 贺刚 王生 王庆萍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基于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SATⅡ分析了鄱阳湖刀鲚繁殖群体的生物学参数及生长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刀鲚体长16.0~38.1cm;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式为m=0.002L3.139(r=0.949;P〈0.05;n=1014),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 基于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SATⅡ分析了鄱阳湖刀鲚繁殖群体的生物学参数及生长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刀鲚体长16.0~38.1cm;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式为m=0.002L3.139(r=0.949;P〈0.05;n=1014),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近体长为40.95cm,生长系数为0.24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0.568。鄱阳湖刀鲚的拐点体质量为67.94g,平均丰满度为0.29±0.04(0.14~0.49),总死亡系数为1.36a-1,自然死亡系数为0.52a-1,捕捞死亡系数为0.84a-1。鄱阳湖刀鲚开发率为0.61,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fisat 生物学参数 资源量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生物学参数及资源量的估算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斌 方春林 +7 位作者 张燕萍 傅培峰 陈文静 熊小英 周辉明 贺刚 王生 王庆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6,共6页
研究基于鄱阳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 SAT II对翘嘴鳜的生物学参数及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翘嘴鳜体长范围为77?526 mm;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1.888?10?5L3.042(R2=0.951,n=57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 研究基于鄱阳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 SAT II对翘嘴鳜的生物学参数及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翘嘴鳜体长范围为77?526 mm;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1.888?10?5L3.042(R2=0.951,n=57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进体长L∞=551.25 mm,生长系数K=0.21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0.601。总死亡系数Z=1.06/a,自然死亡系数M=0.44/a,捕捞死亡系数F=0.62/a,最适开捕体长为150 mm。鄱阳湖翘嘴鳜开发率E=0.58,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鄱阳湖翘嘴鳜的初始资源量估算高达1.92?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4384.93 t。鄱阳湖翘嘴鳜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明显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凸显,资源衰退问题突出,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鄱阳湖翘嘴鳜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fisat II 生物学参数 资源量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通江水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生物学参数估算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燕萍 吴斌 +6 位作者 方春林 陈文静 贺刚 傅培峰 周辉明 王生 俞泽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30,共5页
利用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鄱阳湖通江水道进行的定置网渔获物调查的数据,运用软件FiSATII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生长参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通江水道翘嘴鲌体长范围为93-645 mm;体长(L,mm)和体重(W,g)... 利用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鄱阳湖通江水道进行的定置网渔获物调查的数据,运用软件FiSATII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生长参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通江水道翘嘴鲌体长范围为93-645 mm;体长(L,mm)和体重(W,g)的关系式为W=0.9×10-5L3.029(R2=0.975,n=31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渐近体长L∞=677.25 mm,生长系数K=0.14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0.854。总死亡系数Z=1.514/a,自然死亡系数M=0.173/a,捕捞死亡系数F=1.341/a。鄱阳湖通江水道翘嘴鲌开发率E=0.886,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种群补充模式表明,鄱阳湖通江水道翘嘴鲌种群补充期在4–8月。因此,建议适当延长鄱阳湖的禁渔期,以利于其资源的恢复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鄱阳湖 fisatII 生长
下载PDF
鱼类体长频率数据结构对生长参数估算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叶婷 王迎宾 周丛羽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7-282,共6页
根据2009—2010年在东海区捕获的鲐鱼样本,产生6龄12个月的模拟数据,分析由于渔具选择或取样过程中人为因素等导致渔获样本体长频率结构可能出现的偏差对使用FiSATⅡ软件估算丰满系数和渐近体长产生的影响情况。模拟研究内容包括渔获物... 根据2009—2010年在东海区捕获的鲐鱼样本,产生6龄12个月的模拟数据,分析由于渔具选择或取样过程中人为因素等导致渔获样本体长频率结构可能出现的偏差对使用FiSATⅡ软件估算丰满系数和渐近体长产生的影响情况。模拟研究内容包括渔获物样品数量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以及当渔获样本中小个体偏少和大个体缺失两种情况所导致评估结果的偏差情况。结果显示,渔获样品中的大个体样本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当渔获样本数量较小,或者样本中小个体偏少时,样品中能够包含最大体长组时,估算得到的丰满系数和渐近体长与真值非常接近。但样品中大个体缺失时,即中、小个体较多,参数估计值与真实值有较大差异,其中丰满系数估计结果偏小,而渐近体长值估计结果偏高。因此,在使用FiSAT II软件估算生长参数时,所使用的渔获样本的体长频率分布应尽量与资源量群体体长结构组成一致,并且需保证最大体长组不能缺失,这样可得到较为准确的丰满系数和渐近体长的估计值,从而保证在进一步的资源量和渔获量等评估工作中得到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长频率 生长参数 fisat 偏差 鲐鱼
下载PDF
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生物学参数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刚 徐炳庆 +3 位作者 王秀霞 李凡 袁小楠 吕振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根据2012年5~11月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的7个航次调查数据,运用FiSATⅡ软件相关模块对莱州湾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长、死亡参数及生长特性、种群补充模式、资源量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7个航次共捕获三疣梭子蟹1128 ind... 根据2012年5~11月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的7个航次调查数据,运用FiSATⅡ软件相关模块对莱州湾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长、死亡参数及生长特性、种群补充模式、资源量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7个航次共捕获三疣梭子蟹1128 ind,雌雄性比为0.96,雌性甲宽为27~227 mm,雄性为29~207mm;获得三疣梭子蟹雌性生长参数k=1.60、L_∞=241.50、W∞=639.29、t0=0.081,雄性为k=1.50、L∞=210.00、W∞=418.23、t0=0.091;经体长结构VPA(Length-Structured VPA)模块估算,稳定状态下莱州湾三疣梭子蟹雌性渔获尾数为734×10~4ind、种群尾数为1.15×10~8ind、资源量为2 682 t,雄性渔获尾数为810×10~4ind、种群尾数为1.19×10~8ind、资源量为1 929 t;经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Length-Converted Catch Curve)及刀刃式选择假设模型(Knife-Edge)估算三疣梭子蟹雌性总死亡系数Z=4.17、自然死亡系数M=1.20、捕捞死亡系数F=2.97、资源开发利用率E=0.712、平均选择甲宽Lc=62.38mm、最大效益时开发利用率Emax=0.515;雄性总死亡系数Z=3.76、自然死亡系数M=1.19、捕捞死亡系数F=2.57、资源开发利用率E=0.684、平均选择体长Lc=40.84 mm、最大效益时开发利用率Emax=0.487。研究表明:1)莱州湾三疣梭子蟹雌雄性比、雌雄性幂指数均处在正常水平,总体生长状况良好;2)莱州湾三疣梭子蟹雌、雄性群体资源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最适利用率与最大利用率,处于过度开发水平;3)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现存资源量低于生态容量,上升空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fisat 生长参数 资源开发率 资源量 莱州湾
下载PDF
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鲢的生物学参数估算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斌 方春林 +6 位作者 贺刚 傅培峰 熊小英 周辉明 张燕萍 王生 王庆萍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8,共6页
利用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鄱阳湖通长江水道进行的定置网渔获物调查的数据,运用软件Fi SATⅡ对鲢的生长参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鲢体长范围为81~835 mm;体长(L/mm)和体质量(W/g)的关系式为W=3... 利用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鄱阳湖通长江水道进行的定置网渔获物调查的数据,运用软件Fi SATⅡ对鲢的生长参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鲢体长范围为81~835 mm;体长(L/mm)和体质量(W/g)的关系式为W=3.987×10-5L2.850(R2=0.964,n=893),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近体长L∞=879.38 mm,生长系数K=0.10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1.141。总死亡系数Z=0.520a-1,自然死亡系数M=0.245a-1,捕捞死亡系数F=0.275a-1。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鲢开发率E=0.529,存在资源过度利用的趋势。种群补充模式表明,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鲢种群补充期出现在6—10月份,因此,建议适当调整禁渔期,以利于其资源的恢复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 SATⅡ 生长 鄱阳湖
下载PDF
Growth and Mortality of Small Yellow Croaker(Larimichthys polyactis) Inhabiting Haizhou Bay of China 被引量:17
9
作者 LIU Qun XU Binduo +1 位作者 YE Zhenjiang REN Yip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2年第4期557-561,共5页
Length frequency data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polyactis) were acquired from the survey vessel in May, July, September and December, 2011 in Haizhou Bay of China. In this study, 921 fish individuals wer... Length frequency data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polyactis) were acquired from the survey vessel in May, July, September and December, 2011 in Haizhou Bay of China. In this study, 921 fish individuals were analyz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growth and mortality parameters. Between length and weight, the power coefficient b was 2.7321, 2.9703, 3.0418 and 2.7252 for the 4 surveying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estimated von Bertalanffy growth function parameters were 230mm (L∞) and 0.26yr-1 (K) as were calculated with ELEFAN method equipped in FiSAT computer package. With length-converted catch curve analysis, the total mortality rate (Z) and i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ere 2.16 (1.69-2.64) yr-1, 0.59 (0.15-1.04) yr-1, 1.16 (0.80-1.52) yrl and 0.96 (0.70-1.23) yr1 for the 4 surveying months, respectively, with the pooled data the value was 1.15 (0.81-1.48) yr1. The natural mor- tality rate (M) was 0.516 yr 1 as was calculated with Pauly's equation (the annual average sea water temperature was 11 ℃). Therefore, fish mortality rate was 0.634 yrz. The yield-per-recrui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when tc was 1, Fmax, was 0.7 and F01 was 0.55. Cur- rently, the age at first capture is about 1 year and Fcurrent was 0.634. Therefore, Fcurrent was larger than F0.1 and less than Fmax. This indicates that current fish mortality is at a dangerously high level. With Gulland method, the biological reference point for fishery (Fopt) was estimated as 0.516 yr1, lower than current fish mortality. Accordingly, reducing catch in the region was strongly recom- 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zhou Bay Larimichthys polyactis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 GROWTH MORTALITY fisat
下载PDF
黄河口中华绒螯蟹野生群体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丛旭日 李秀启 +3 位作者 董贯仓 客涵 师吉华 孙鲁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86,共6页
研究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种群的生长特征,为更好地实施增殖放流提供参考。2016年5、8、9及11月,采用定制网捕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34只,运用FiSATⅡ软件相关模块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死亡参数、生长特性、种群补充模式进行研究... 研究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种群的生长特征,为更好地实施增殖放流提供参考。2016年5、8、9及11月,采用定制网捕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34只,运用FiSATⅡ软件相关模块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死亡参数、生长特性、种群补充模式进行研究。样本甲壳宽11~73mm,体重5.8~175.3g;中华绒螯蟹生长参数,雌性为k=1.90、L∞=69.30 mm、t0=-0.091,雄性为k=1.80、L∞=68.25 mm、t0=-0.098;经变换甲壳宽渔获曲线法(Length-Converted Catch Curve)及刀刃式选择假设模型(Knife-Edge)估算中华绒螯蟹总死亡系数为4.51、自然死亡系数为1.50、捕捞死亡系数为3.01、资源开发利用率0.67;黄河口中华绒螯蟹大约在4-5月初孵出大眼幼体,经过生长发育,其最大甲壳宽可以在第3年达到70mm以上;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周期较短,成熟个体较小;种群补充模式分析表明,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种群补充单峰值出现在8、9、10月,此时间段与山东省所施行的禁渔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生长特征 fisat 黄河口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宁江 林明侠 +4 位作者 陈科 符波 王广积 王先安 林庆彪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2006年对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病变节段:T4-T1032例,T11-L128例,L2-L426例,L55例。其中病变累及1个椎体40例,累及...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2006年对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病变节段:T4-T1032例,T11-L128例,L2-L426例,L55例。其中病变累及1个椎体40例,累及2个椎体36例,跳跃型和累及3个椎体15例,应用Kaneda钢板内固定32例,Z-PlateⅡ钛板内固定26例,CDHM8系统内固定28例,AllFix系统内固定5例。术后抗结核治疗不少于1年。结果随访86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3.6年,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病灶愈合,植骨融合,内固定牢固,矢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15°。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规范药物抗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舰 郁凯乐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应用闭合性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C型桡骨远端骨折3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1·5年以上,按改良Shea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1·82%。结论该术式创伤较小,操...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应用闭合性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C型桡骨远端骨折3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1·5年以上,按改良Shea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1·82%。结论该术式创伤较小,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
13
作者 庞清江 汤涛 张前法 《现代实用医学》 2001年第10期485-486,共2页
目的 介绍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 方法 股骨远端骨折 12例 ,AO分型 ,A1型 8例 ,A2型 2例 ,A3型 1例 ,C1型 1例 ,切开复位行GSH倒打钉内固定术。 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顺利 ,骨折端复位良好 ,GSH钉固定牢固 ;术后 2~ 3周 ... 目的 介绍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 方法 股骨远端骨折 12例 ,AO分型 ,A1型 8例 ,A2型 2例 ,A3型 1例 ,C1型 1例 ,切开复位行GSH倒打钉内固定术。 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顺利 ,骨折端复位良好 ,GSH钉固定牢固 ;术后 2~ 3周 ,可扶拐下地活动 ,术后 12~ 14周骨折已达临床愈合 ,膝关节活动无受限。 结论 GSH钉是治疗股骨远端 9cm以内骨折的一种崭新方法 ,其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骨折髓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 GSH钉
下载PDF
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后致手指屈曲畸形的分析
14
作者 纪柳 李庆泰 +2 位作者 刘沐青 于志军 梁波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分析掌、指骨骨折治疗后出现手指屈曲畸形的原因。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128例,其中掌骨骨折25例,近节指骨骨折37例,中节指骨骨折42例,混合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90例,... 目的分析掌、指骨骨折治疗后出现手指屈曲畸形的原因。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128例,其中掌骨骨折25例,近节指骨骨折37例,中节指骨骨折42例,混合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90例,均采用不贯穿关节的交叉克氏针及斜行克氏针固定骨折,外固定均采用石膏,其中指间关节屈曲位固定53例,伸直位固定75例,石膏固定3~4周,克氏针固定6~15周。结果随访3~12月,出现近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活动受限19例(15%)。结论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时常因躲避克氏针而采用屈曲手指位外固定,再由于克氏针本身对指背筋膜的损伤导致关节屈曲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骨折 克氏针固定 指背腱膜结构
下载PDF
可吸收髓内针在四肢长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15
作者 蒋佑升 胡广健 阮桂荣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目的 观察可吸收髓内针在四肢长骨干骨折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23例四肢长骨干骨折应用可吸收髓内针内固定。其中,胫骨干骨折18例,肱骨干骨折5例;胫骨骨折中粉碎性骨折8例。结果 随访8-3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肿胀... 目的 观察可吸收髓内针在四肢长骨干骨折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23例四肢长骨干骨折应用可吸收髓内针内固定。其中,胫骨干骨折18例,肱骨干骨折5例;胫骨骨折中粉碎性骨折8例。结果 随访8-3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肿胀积肥液,无骨骼炎,畸形愈合及骨不连接发生,无毒性反应及副作用,患肢功能良好。结论 可吸收髓内针是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较理想的一种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髓内针 四肢长骨干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