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广峰 王思成 +7 位作者 彭勇 杨国庆 吴献民 刘祥飞 曹中华 尹志峰 张鑫 张友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91-1596,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需尽早行手术复位内固定,目前临床治疗方案中常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空心钉、钢丝、钛缆等)内固定,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而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下止点骨折复位弹性(缝线)内固定具有微创、术野... 背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需尽早行手术复位内固定,目前临床治疗方案中常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空心钉、钢丝、钛缆等)内固定,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而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下止点骨折复位弹性(缝线)内固定具有微创、术野清晰、固定准确性高、并发症少、骨折复位愈合好、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关节功能康复快等优点,但也有强度不够、骨块切割等缺点。目的:比较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与开放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手术方法分成2组,微创组17例采用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治疗;开放组15例采用开放手术骨折复位(空心拉力螺钉、钛缆、钢丝等)内固定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于术前及术后第1,6个月记录膝关节活动范围、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摄X射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②2组患者年龄组成、骨折类型、受伤原因、术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术后X射线片复查骨折均得到满意复位,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移位情况,术后6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④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6);⑤膝关节活动度:2组患者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6个月微创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开放组(P<0.05);⑥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2组患者术后1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6个月微创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开放组(P<0.05);⑦提示2组患者经过手术干预膝关节屈伸活动大部分恢复,且随时间延长恢复程度越高。与开放内固定(空心拉力螺钉、钛缆、钢丝等)相比,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出血更少,创伤更小,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恢复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关节镜 fiber tape 空心拉力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秋辉 肖伟 +1 位作者 李发平 赖章贤 《微创医学》 2021年第5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对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钛缆内植固定,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Fiber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对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钛缆内植固定,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Lysholm评分和关节活动度显著高/大于术前,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IKDC、Lysholm评分和关节活动度高/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与开放性钛缆内植固定相比,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关节疼痛,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缩短关节恢复时间,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开放性钛缆内植固定 关节镜 fiber tape环形固定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与开放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3
作者 邱春云 张锡冰 +1 位作者 李斯明 王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4期43-4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与开放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70例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与开放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70例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接受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Lysholm、IKDC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Lysholm、IKDC评分和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Lysholm、IKDC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内固定治疗方式相比,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固定可以有效缩短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fiber tape环形固定 开放内固定 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
下载PDF
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近期效果分析
4
作者 魏昱博 王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KACLAF)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骨二科2020-01—2022-02收治的66例KACLA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内固定组(A组)和开...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KACLAF)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骨二科2020-01—2022-02收治的66例KACLA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内固定组(A组)和开放内固定组(B组),各33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A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内固定治疗KACLAF患者,有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其远期效果尚需继续开展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内固定 近期效果
下载PDF
Prestress Design of Stainless Steel Fibers/Zirconia Composite by Tape Casting
5
作者 赵康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565-569,共5页
Prestressed SUS316 fibers/ZrO2 composite was fabricated using tape casting. Causes of cracks were analyzed by classical thermo-elastic theory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preparation process. An optimization design wa... Prestressed SUS316 fibers/ZrO2 composite was fabricated using tape casting. Causes of cracks were analyzed by classical thermo-elastic theory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preparation process. An optimization design was carried out on SUS316 fibers’ arrangement modes by reducing residual thermal stress. Interface topography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composite were observed, and bending strengths were tested. Results show that cracks are generated along the direction vertical to SUS316 fibers by axial thermal stress due to different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US316 fibers and zirconia, and the average cracking space is 2 mm. No macroscopic defect is found in composite with SUS316 fibers of sine distribution, and it has better interfacial binding force since interdiffusion between SUS316 and zirconia. Bending strengths of composite with 0°/0°lamination are anisotropic and that are 385.74 MPa and 500.7 MPa respectively, but that with 0°/90°lamination is isotropic and it is 433.92 MPa. Bending strength of composite is in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zirconia because the prestress of surface is compressive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316 fibers/ZrO2 PRESTRESS tape casting finite element bending strength
下载PDF
Manufacturing of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Fiber Reinforced Tape and the Loss of Strength
6
作者 胡祖明 刘兆峰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9年第4期92-94,共3页
Due to the low density an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high performance 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s have aconsiderable application in the area of high technologyand dally usage.In this paper,the Ultra-high Molecu-... Due to the low density an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high performance 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s have aconsiderable application in the area of high technologyand dally usage.In this paper,the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fiber reinforcedPE tape pre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powder impregnat-ion was studied.The effect of impregnate length and thetensile force of the yarn on the fiber content as well as on the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the tape were discussed.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strength and the modulus ofthe ULMWPE fiber can keep about 85% after it undergoth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 -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 tape IMPREGNATION
下载PDF
Deviation-Rectifying Control of Carbon Fiber Prepreg Slitting and Winding Machine 被引量:2
7
作者 Wen Liwei Zhu Tengfei +3 位作者 Qin Lihua Wang Xianfeng Pan Jie Feng Qiaoqiao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8年第3期547-555,共9页
With the growing needs of prepreg tapes for the automated fiber placement(AFP),the deviation-rectifying of prepreg in slittin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on a self-developed 16-tow prepreg slitting and winding machine.T... With the growing needs of prepreg tapes for the automated fiber placement(AFP),the deviation-rectifying of prepreg in slittin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on a self-developed 16-tow prepreg slitting and winding machine.The process of slitting and rewinding of prepreg tape was introduced,and the reason of prepreg tape deviation in slitting process was analyzed.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narrow prepreg slits,the application of the fuzzy PID algorithm in a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was discussed.A fuzzy PID algorithm was designed by combining fuzzy rules and PID controller.By applying it to precise deviation-rectifying control strategy,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rectification could be achieved with accuracy of 0.1 mm,which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repreg tape both in slitting quality and layup quality for A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ed fiber placement prepreg tape slitting and winding fuzzy PID deviation rectifying
下载PDF
基于MMF理论的碳纤维单向带复合材料细观强度的计算方法
8
作者 高安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针对单向带复合材料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损伤失效特点,基于微观力学失效(MMF)理论对单向带复合材料的失效机制及损伤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了一种确定单向带复合材料细观强度的跨尺度分析计算方法。以T300碳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带复合材料... 针对单向带复合材料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损伤失效特点,基于微观力学失效(MMF)理论对单向带复合材料的失效机制及损伤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了一种确定单向带复合材料细观强度的跨尺度分析计算方法。以T300碳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带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单向带复合材料的细观尺度代表体积单元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应力放大因子方法实现单向带复合材料的宏观应力与细观应力的转换;然后结合单项带复合材料的宏观强度实验结果,设计单向带复合材料细观强度参数的求解流程,确定单向带复合材料的纤维及基体组分的细观强度。对于碳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带复合材料,采用跨尺度分析计算方法可以得到碳纤维和环氧树脂基体各关键点所承受应力的极大值,其结果可用于单向带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强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单向带复合材料 微观力学失效理论 细观强度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旭 齐磊 +2 位作者 李镕君 武子珺 苏建瑜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4年第4期83-94,共12页
高性能先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比模量高和抗腐蚀、抗高温等诸多优异性能,已经成为现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材料,其应用水平成为了衡量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今,不断提升复合材料的制造... 高性能先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比模量高和抗腐蚀、抗高温等诸多优异性能,已经成为现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材料,其应用水平成为了衡量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今,不断提升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和应用水平,是实现航空器结构轻量化、高强度化和功能化以及低成本化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航空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技术及设备发展历程切入,对自动铺带技术和自动铺丝技术、自动铺放轨迹规划设计、自动铺放工艺参数研究和自动铺放软件系统发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首先,重点剖析了自动铺放技术及设备发展历程,探讨了自动铺放轨迹规划设计路径算法优化迭代研究,梳理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成型工艺控制及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和阐明了自动铺放轨迹规划设计和运动仿真软件系统开发历程和现状,概况了国内外自动铺放技术现阶段存在的技术难点。最后,对我国碳纤维自动铺放技术和装备在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加快国内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铺放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 自动铺丝/铺带 轨迹规划技术
下载PDF
纸基打包带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杨博文 刘忠 +2 位作者 杨维红 刘晓岚 赵志强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148,共8页
本研究以本色针叶木浆为原料,通过浆内添加湿强剂聚酰胺环氧氯丙烷(PAE)、烷基烯酮二聚体(AKD)、阳离子淀粉以及70℃水溶性聚乙烯醇(PVA)纤维的方法,提高纸基打包带的相关强度性能,在最适打浆度(30°SR)下制备定量为120 g/m^(2)的... 本研究以本色针叶木浆为原料,通过浆内添加湿强剂聚酰胺环氧氯丙烷(PAE)、烷基烯酮二聚体(AKD)、阳离子淀粉以及70℃水溶性聚乙烯醇(PVA)纤维的方法,提高纸基打包带的相关强度性能,在最适打浆度(30°SR)下制备定量为120 g/m^(2)的纸基打包带,然后利用免扣热熔打包机对纸基打包带进行热封黏合实验;探究了干燥温度、造纸助剂添加量以及70℃水溶性PVA纤维对纸基打包带物理性能、热封温度、热封时间及热封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干燥温度95℃,湿强剂PAE添加量2%,施胶剂AKD添加量0.3%,阳离子淀粉添加量1.2%,70℃水溶性PVA纤维添加量15%,热封温度165℃,热封时间6 s时,纸基打包带的干抗张指数达90.3 N·m/g,湿抗张指数达26.3 N·m/g,撕裂指数达19.6 mN·m^(2)/g,耐破指数达6.45 kPa·m^(2)/g,热封处的抗张指数,高达99.2 N·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打包带 水溶性PVA纤维 热封性 本色针叶木浆
下载PDF
AC532高温环氧/S6高强玻璃纤维预浸带及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11
作者 陈曼玉 王洁宇 +6 位作者 桂佳俊 刘思达 孔维纳 班梓发 朱凯 沈超 姜春娇 《玻璃纤维》 CAS 2024年第5期44-49,共6页
针对国产S6高强玻璃纤维特点,采用在现有5232高温环氧树脂体系进行增韧改性的AC532高温环氧树脂体系,通过热熔工艺成功制备了预浸带,制备出的预浸带具有柔软性和适宜的粘性。并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层压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 针对国产S6高强玻璃纤维特点,采用在现有5232高温环氧树脂体系进行增韧改性的AC532高温环氧树脂体系,通过热熔工艺成功制备了预浸带,制备出的预浸带具有柔软性和适宜的粘性。并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层压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室温力学性能和优异的疲劳性能,拉伸强度达2159 MPa,拉伸疲劳强度达404 MPa。相比现有的5232高温环氧S4玻璃纤维预浸带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高出32%,拉伸疲劳强度提高了35%。成功实现了AC532高温环氧/S6高强玻璃纤维预浸带的国产化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S6高强玻璃纤维 预浸带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下载PDF
基于光纤感温的智能防灭火控制系统研究
12
作者 万勇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针对当前多数煤矿胶带运输防灭火系统存在的主要靠传统的人工巡检测温及手动控制工作劳动强度大、人员数量多、系统运行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感温的智能防灭火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研究。实现了煤矿皮带运输过程中多源火灾... 针对当前多数煤矿胶带运输防灭火系统存在的主要靠传统的人工巡检测温及手动控制工作劳动强度大、人员数量多、系统运行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感温的智能防灭火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研究。实现了煤矿皮带运输过程中多源火灾相关系统监测信息的统一动态采集、融合分析和预测预警、智能联动、统一控制。当监测区域发生火灾隐患时,智能防灭火控制系统能实现与防灭火系统的融合联动灭火功能,减轻了胶带运输系统人工巡检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火灾事故风险、全面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管控能力与信息化水平,为煤矿安全生产活动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煤矿企业智慧化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灭火监测监控 胶带运输 光纤感温 无人值守 智能化控制
下载PDF
虎峰煤业主斜井带式输送机防灭火的研究应用
13
作者 白鹏 韩东鑫 刘钟凌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1期90-95,共6页
带式输送机长时间运行易导致多种故障并引发火灾风险,对人员和设施造成重大损失。针对虎峰煤业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和有限点检测温,存在效率低和准确性差、难以全面监测和自动灭火问题,采用新型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为基础,研究并应用自动报... 带式输送机长时间运行易导致多种故障并引发火灾风险,对人员和设施造成重大损失。针对虎峰煤业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和有限点检测温,存在效率低和准确性差、难以全面监测和自动灭火问题,采用新型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为基础,研究并应用自动报警与自动灭火装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主斜井综合防灭火系统。该系统覆盖主斜井带式输送机及巷道全域,实时感知温度和烟雾以及一氧化碳的浓度异常,一旦发现潜在风险,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温度变化异常区域,防灭火系统第一时间提供应急智能辅助建议,以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提高生产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主斜井 带式输送机 防灭火 智能辅助建议
下载PDF
软硬结合板PP偏位问题研究及改善
14
作者 黄大维 姚勇敢 《印制电路信息》 2024年第S02期147-155,共9页
对于工控类软硬结合板产品,板厚及层间介质层厚度通常都厚于消费类软硬结合板产品。由于介质层厚度较厚,软板层间通常选择多张2116PP。为实现软硬结合板产品的制作,软板层间的PP通常采用PP开窗或开缝的做法。对于单元内有多软板区设计... 对于工控类软硬结合板产品,板厚及层间介质层厚度通常都厚于消费类软硬结合板产品。由于介质层厚度较厚,软板层间通常选择多张2116PP。为实现软硬结合板产品的制作,软板层间的PP通常采用PP开窗或开缝的做法。对于单元内有多软板区设计的软硬结合板,PP开窗/开缝的位置多,导致在压板过程中,PP玻纤随着流动的树脂偏移,从而导致PP偏位问题。而当工控类软硬结合板产品同时叠加多软板区产品设计时,该现象愈加明显,进一步导致了软板流胶及揭盖玻纤残留问题的产生。本文主要对PP偏位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调整产品叠构、组合胶带等方案尝试解决PP偏位带来的软板流胶及玻纤残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结合板 多软板区设计 组合胶带 玻纤偏位 软板流胶 玻纤残留
下载PDF
碳纤维单丝带对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劲 李伟 +1 位作者 范群 陈振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5,共5页
将连续碳纤维束用空气梳分散成单丝状的长带,经60%硝酸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后用作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力学性能测定发现,与连续的碳纤维束增强相比,单丝带增强复合材料的弯曲... 将连续碳纤维束用空气梳分散成单丝状的长带,经60%硝酸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后用作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力学性能测定发现,与连续的碳纤维束增强相比,单丝带增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了1倍,层间剪切强度(ILSS)提高了2倍,但冲击强度有所降低。结果表明,碳纤维经过表面氧化和丝束分散的处理后,能有效地提高其与复合材料中树脂基体的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梳 单丝带 碳纤维/酚醛树脂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碳纤维带电热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德举 马拓 刘武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13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碳纤维带的新型室内地暖电热系统,并介绍了电热板的设计思路、试验模型和建造过程,得到了试验结果.试验通过将三条宽度为50mm,间距为200mm的碳纤维带预埋在水泥砂浆中构成电热板,检测不同位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和系统能耗... 提出了一种基于碳纤维带的新型室内地暖电热系统,并介绍了电热板的设计思路、试验模型和建造过程,得到了试验结果.试验通过将三条宽度为50mm,间距为200mm的碳纤维带预埋在水泥砂浆中构成电热板,检测不同位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和系统能耗,以获得系统的电热性能.结果表明:电热系统升温迅速,平均升温速率能达到1.83℃/min.竖直方向的温度变化梯度远大于水平方向温度变化梯度.碳纤维带电阻稳定性较好,地暖反射膜和保温板的隔热效果良好,温控装置对减少能耗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带 室内地暖 电热板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中国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7
作者 文立伟 肖军 +4 位作者 王显峰 齐俊伟 王跃全 李勇 还大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649,共13页
首先扼要介绍了复合材料自动铺放(自动铺带和自动铺丝)成形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该技术在国外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概况。然后系统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国内复合材料自动铺带的装备技术、软件技术和材料工艺技术的研发历程,总结了其关键技术的... 首先扼要介绍了复合材料自动铺放(自动铺带和自动铺丝)成形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该技术在国外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概况。然后系统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国内复合材料自动铺带的装备技术、软件技术和材料工艺技术的研发历程,总结了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进展,并指出开发低成本高效铺带技术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同时介绍了国内自动铺丝技术基础研究(装备、软件和工艺方法)的进展,并且着重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铺丝应用技术(工业样机与材料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情况。最后通过分析,归纳了自动铺丝技术应用研究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复合材料 大型飞机 自动铺带 自动铺丝
下载PDF
托卡马克HT-7U低温超导磁体的绝缘系统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益民 潘皖江 +1 位作者 武松涛 万元熙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4,171,共6页
主要介绍低温超导托卡马克HT-7U中磁体的绝缘结构,绝缘材料的特性,绝缘结构形成的工艺,绝缘层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等。
关键词 绝缘系统 HT-7U 低温超导磁体 RAL230胶 玻璃纤维带 VPI 绝缘层 托卡马克装置
下载PDF
纤维卷尺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凌梅 刘佳丽 +1 位作者 陈洁 胡建华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7期95-97,共3页
论述了纤维卷尺的历史溯源和量值溯源。依据JJG5-2001《纤维卷尺、测绳检定规程》,详细论述了纤维卷尺的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与方法,按照校准方法,数学模型,方差和传播系数,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计算的顺序编写。... 论述了纤维卷尺的历史溯源和量值溯源。依据JJG5-2001《纤维卷尺、测绳检定规程》,详细论述了纤维卷尺的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与方法,按照校准方法,数学模型,方差和传播系数,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计算的顺序编写。并将其扩展不确定度与规程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作比较,得出此测量方法可行的结论。并提出了高精度玻璃纤维卷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卷尺 最大允许误差 不确定度 可行性
下载PDF
连续碳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的结晶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6
20
作者 马晓敏 邢立学 +3 位作者 谭洪生 王杰 朱凯丽 邢海妮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46,61,共8页
采用熔融浸渍法制备了连续碳纤维(CF)增强聚酰胺66(PA66)浸渍带,用万能材料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热力学分析以及热重分析仪等研究了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晶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的加入... 采用熔融浸渍法制备了连续碳纤维(CF)增强聚酰胺66(PA66)浸渍带,用万能材料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热力学分析以及热重分析仪等研究了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晶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的加入改变了PA66的α晶型的晶态结构,促进PA66异相成核,导致结晶温度升高;CF的加入使得PA66的双重熔融现象变得愈加明显,其高温熔融温度先减后增,这是由于CF对PA66具有诱导、促进成核作用,过多的晶核生长不完善,出现晶粒细化现象,其熔融温度降低;进一步增加纤维含量,其对成核的促进作用达到了饱和,晶粒逐步生长趋于完善,其熔融温度升高;浸渍带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拉伸强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碳纤维 浸渍带 熔融浸渍 力学性能 结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