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a coated thinly clad chalcogenide long-period fiber grating refractive index sensor based on dual-peak resonance near the phase matching turning point
1
作者 齐倩玉 李耀威 +3 位作者 刘婷 张培晴 戴世勋 徐铁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27-333,共7页
A novel method for designing chalcogenide long-period fiber grating(LPFG) sensors based on the dual-peak resonance effect of the LPFG near the phase matching turning point(PMTP) is presented.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 A novel method for designing chalcogenide long-period fiber grating(LPFG) sensors based on the dual-peak resonance effect of the LPFG near the phase matching turning point(PMTP) is presented.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in a high-refractive-index chalcogenide fiber is achieved with a coated thinly clad film. The dual-peak resonant characteristics near the PMTP and the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properties of the LPFG are analyzed first by the phase-matching condition of the LPFG. The effects of film parameters and cladding radius on the sensitivity of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are further discussed. The sensor is optimized by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film parameters and cladding radiu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bient refractive index sensitivity of a dual-peak coated thinly clad chalcogenide LPFG at the PMTP can be 2400 nm/RIU,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optimized gratings. It has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sensing and bio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lcogenide longperiod fiber grating dual-peak resonance phase matching turning point refractive index sensor
下载PDF
Improvement in resolution of fiber-laser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based on a virtual-point concept
2
作者 Xue Bai Xu Li +1 位作者 Jun Ma Bai-Ou Guan 《Visual Computing for Industry,Biomedicine,and Art》 EI 2021年第1期22-28,共7页
In this study,a virtual-point concept was introduced into fiber-laser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to improve the elevational image resolution.The flexible fiber laser was bent into an arc shape to conform to the ultrasou... In this study,a virtual-point concept was introduced into fiber-laser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to improve the elevational image resolution.The flexible fiber laser was bent into an arc shape to conform to the ultrasound wavefront,which formed an ultrasound focus at the center of the arc.The synthetic aperture focusing technique was utilized to reconstruct the images;as a result,the elevational resolution particularly within the out-of-focus region was considerably improved compared to the resolution of an image retrieved by multiplexing the PA time-resolved signals with sound velocity.The all-optical fiber-laser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system with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has potential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including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preclinical/clinical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fiber laser Virtual point Synthetic aperture focusing
下载PDF
Review of Turn around Point Long Period Fiber Gratings
3
作者 Monika Gambhir Shilpi Gupta 《Journal of Sensor Technology》 2015年第4期81-89,共9页
Long period fiber gratings are emerging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in the list of surrounding refractive index optical fiber sensors. Their sensitivity can be enhanced greatly if the grating period, fiber dimensions and... Long period fiber gratings are emerging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in the list of surrounding refractive index optical fiber sensors. Their sensitivity can be enhanced greatly if the grating period, fiber dimensions and surrounding refractive index are optimized in a way to operate at a point called turn around point on phase matching curves of these gratings. Turn around point LPFGs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ultrahigh sensitivity to external parameters. Potential of operating LPFG at or near turn around point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any researchers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including physical parameter sensing, adulteration detection, radiation dose, etc. Since TAP LPFGs are in investigation phase therefore a lot of rigorous & efficient work in finding techniques for optimizing their potential as sensor in chemical, biochemical,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is still to be carried out. A brief review of work carried out in this domain till now is presented here and key findings from literature review are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FG (Long Period fiber Grating) TAP (Turn AROUND point) SRI (Surrounding Refractive Index) LP (Linearly Polarized)
下载PDF
DISPERSION AND IN SITU FORMED FIBER OF LOW MELTING POINT METALS IN POLYMER
4
作者 熊传溪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1998年第4期36-41,共6页
The dispersion mechanism of low melting point metal (LMPM) particles in polymers was studied using Cox dilute emulsion model. The critical destruction shear stress sigma of LMPM droplets is sigma greater than 2 v/d. ... The dispersion mechanism of low melting point metal (LMPM) particles in polymers was studied using Cox dilute emulsion model. The critical destruction shear stress sigma of LMPM droplets is sigma greater than 2 v/d. When sigma is small, LMPM droplets were dispersed and deformed ellipsoidal or bar droplets whose orientation direction is always at an angle of 45 degree with the direction of shear rate. When sigma is very big and droplets are very fine, polymer melt elasticity behavior and big boundary tension between a polymer melt and LMPM droplets make further fining LMPM droplets become more difficult. Therefore, LMPM droplets produce tensile flow and form LMPM microfibrils in situ in polymer melt. SEM photographs have shown the results predicted using dilute emulsion model. (Author abstract) 7 Re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melting point metal in situ formed fiber POLYMER
全文增补中
碳纤维含量对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和失效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何理 邹春龙 +1 位作者 文周 王红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基于渐进损伤的VUMAT子程序,并引入了Johnson-Cook模型,通过Matlab生成了不同碳纤维占比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RP)复合材料,建立了三点弯曲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应力—应变分布、载荷—位移曲线和吸收能—位移曲线得出以下结论:添加... 基于渐进损伤的VUMAT子程序,并引入了Johnson-Cook模型,通过Matlab生成了不同碳纤维占比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RP)复合材料,建立了三点弯曲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应力—应变分布、载荷—位移曲线和吸收能—位移曲线得出以下结论:添加碳纤维有效改善了基体聚醚醚酮(PEEK)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刚度和抗断裂性能。CFRP复合材料在三点弯曲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性能,能够承受明显的塑性变形,且有效避免裂纹扩展。此外,在相同位移载荷条件下,随着碳纤维含量增加,CFRP复合材料的位移逐渐减小。特别是在碳纤维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复合材料中,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最大位移呈现出曲折的特点。结合应力—应变场的分布情况,这表明碳纤维的添加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刚度和抗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 三点弯曲 VUMAT子程序 Johnson-Cook模型 弯曲性能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圆管抗弯性能研究
6
作者 孙胜江 李航宇 邢丽丽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使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BFRP)拉挤圆管在桥梁工程中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对其抗弯性能进行试验及有限元分析。对2根长度为750 mm的BFRP拉挤圆管进行三点抗弯试验;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过程进... 为使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BFRP)拉挤圆管在桥梁工程中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对其抗弯性能进行试验及有限元分析。对2根长度为750 mm的BFRP拉挤圆管进行三点抗弯试验;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模拟,验证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在保持BFRP拉挤圆管总厚度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内、外层双向纤维布的铺设厚度和角度对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件从加载至破坏分为线弹性阶段、下降阶段和残余阶段,试件破坏后残余强度较大且卸载后迅速回弹恢复几何形状;有限元模拟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失效现象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有限元模拟正确;布置适量厚度的内、外层双向纤维布可以提高试件的抗弯承载力;将内、外层双向纤维布铺设方向由90°变为45°后,抗弯承载力进一步提高,随着外层45°纤维布厚度增加,破坏时的挠度下降。建议制作BFRP拉挤圆管时,布置适量厚度的双向纤维布,角度以4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拉挤圆管 抗弯性能 铺设角度 铺设厚度 三点抗弯试验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基于双峰谐振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海水盐度传感器
7
作者 杜超 赵爽 +6 位作者 宋桦可 王秋雨 贾斌 张丽 崔丽琴 赵强 邓霄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9,共9页
为研制高灵敏海水盐度传感器,本文基于CO_(2)激光技术成功制备出一种工作在色散转折点(DTP)附近的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首先,利用CO_(2)激光器在80μm细单模光纤上制备出工作在DTP附近的LPFG,证明了采用CO_(2)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较短... 为研制高灵敏海水盐度传感器,本文基于CO_(2)激光技术成功制备出一种工作在色散转折点(DTP)附近的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首先,利用CO_(2)激光器在80μm细单模光纤上制备出工作在DTP附近的LPFG,证明了采用CO_(2)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较短周期LPFG的可能性。其次,通过调控CO_(2)激光器的制备周期,使高阶包层模式LP_(1,9)工作在DTP附近,从而显著提高了LPFG的折射率灵敏度。在双峰谐振增敏效应的作用下,当海水盐度从5.001‰变化到39.996‰时,光栅周期为115.4μm的双峰谐振LPFG平均灵敏度高达0.279 nm/‰。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LPFG海水盐度传感器具有谐振损耗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其在海水盐度监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长周期光纤光栅 色散转折点 海水盐度 CO_(2)激光技术
下载PDF
动态牵伸过程中浮游纤维变速点分布模拟
8
作者 范居乐 张玉泽 汪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研究牵伸条件的变化对牵伸过程的影响,通过建立动态牵伸模型,仿真浮游纤维在动态牵伸过程中受到摩擦力作用的加速过程,得到动态牵伸过程中浮游纤维变速点分布。纤维的牵伸过程被细化为后纤维、慢浮游纤维、快浮游纤维和前纤维4种纤维... 为研究牵伸条件的变化对牵伸过程的影响,通过建立动态牵伸模型,仿真浮游纤维在动态牵伸过程中受到摩擦力作用的加速过程,得到动态牵伸过程中浮游纤维变速点分布。纤维的牵伸过程被细化为后纤维、慢浮游纤维、快浮游纤维和前纤维4种纤维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通过记录纤维在牵伸过程中速度和位置的变化,计算得到纤维保持每种状态的时间。模拟过程中,通过获取纤维在牵伸过程中速度和位置的变化,得到每根纤维在牵伸区内分别维持4种运动状态的时间,从而建立动态的牵伸模型。此外,通过确定浮游纤维与快速纤维和慢速纤维相互接触的长度,计算浮游纤维在动态牵伸过程中受到的控制力与引导力,模拟浮游纤维在动态牵伸过程中的加速过程。同时计算简单罗拉牵伸的摩擦力界分布,通过改变牵伸模型的牵伸倍数和纤维长度,模拟不同牵伸条件下浮游纤维变速点分布。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变速点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与实际牵伸过程中变速点分布形态接近;牵伸倍数越大,纤维的长度越长,变速点分布越接近前罗拉,并且变速点分布范围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牵伸模型 牵伸 浮游纤维 变速点分布 纤维运动状态 摩擦力界分布
下载PDF
宝天曼8种阔叶树木材密度的解剖学决定因素及其与叶性状的协同与权衡
9
作者 杭宇杰 陈志成 +5 位作者 王林 牛保亮 刘松松 于博 王晓 刘世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0,共9页
【目的】探究影响木材密度的解剖学机制,揭示茎叶解剖和生理性状的协同与权衡关系,有助于阐明不同树种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方法】选择宝天曼天然林中常见的8种落叶阔叶树,测定木材密度、木质部导管及纤维等解剖性状、叶片压力-... 【目的】探究影响木材密度的解剖学机制,揭示茎叶解剖和生理性状的协同与权衡关系,有助于阐明不同树种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方法】选择宝天曼天然林中常见的8种落叶阔叶树,测定木材密度、木质部导管及纤维等解剖性状、叶片压力-容积曲线参数等21个茎叶性状,探究决定木材密度的解剖学性状,分析茎叶性状的协同和权衡关系。【结果】1) 8个树种的木材密度与组成木质部的导管、薄壁组织和纤维组织这3大组织的比例都不相关,更多受到纤维细胞性状的影响。2)对木材密度影响最大的木质部性状是纤维细胞腔占横截面的比例,其次是纤维细胞壁占纤维细胞的比例、纤维细胞壁厚与腔直径比、纤维细胞壁厚度等性状。3)木材密度与叶片单叶面积、失膨压时相对含水量和弹性模量呈负相关。4)失膨压时相对含水量与导管水力直径、最大导管直径、平均导管直径、纤维细胞腔面积、纤维细胞腔直径呈正相关;与导管密度、纤维细胞壁厚与腔直径比、纤维细胞壁占横截面比例呈负相关。【结论】木材密度主要由纤维细胞性状决定,而非导管和薄壁组织性状;高的叶片忍耐失水能力耦合于致密的茎纤维细胞和木材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密度 功能性状 木质部解剖 纤维性状 失膨压时相对含水量
下载PDF
铜离子固载腈纶纤维的制备及其对水体磷酸盐的去除
10
作者 吴倩雯 蒋龙进 +6 位作者 刘世恒 王少杰 张顺 支玉鑫 徐刚 熊启中 叶新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3-1754,共12页
为缓解过量磷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本研究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通过胺化、配位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磷酸盐吸附剂(PANAF-Cu),对水体中过量的磷进行回收再利用,同时实现对磷的高资源化利用.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 为缓解过量磷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本研究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通过胺化、配位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磷酸盐吸附剂(PANAF-Cu),对水体中过量的磷进行回收再利用,同时实现对磷的高资源化利用.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胺基成功接枝,Cu^(2+)在纤维上固载,并通过Cu—N键与纤维骨架结合.吸附性能实验表明,PANAF-Cu具广泛的pH适应性,其中pH在5—8范围吸附能力较高.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发现PANAF-Cu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更接近于化学吸附,且PANAF-Cu对磷酸盐的吸附更趋向于均匀的单分子层吸附,其对磷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49.03 mg·g^(−1).PANAF-Cu最优异的循环能力,8次吸-脱附循环后,去除率仍可达到90%以上.在连续流动实验中发现,当出水量小于2700 mL时,PANAF-Cu对磷酸盐去除率可维持在99%以上,PANAF-Cu在水体磷酸盐的去除和回收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纤维 吸附 磷酸盐 Cu-N 配位 农业面源污染
下载PDF
残余线双折射对于全光电流互感器工作点稳定性的影响
11
作者 黄俊昌 郭贤珊 +4 位作者 王庆 雷民 岳长喜 强泽宇 吴重庆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4,共7页
保椭圆光纤中残余线双折射易受环境影响,导致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性能易受环境影响。利用四元数方法,理论分析了因残余线双折射的存在,将导致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点不稳定问题。结果表明,保椭圆光纤的圆双折射与残余线双折射之比RCL... 保椭圆光纤中残余线双折射易受环境影响,导致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性能易受环境影响。利用四元数方法,理论分析了因残余线双折射的存在,将导致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点不稳定问题。结果表明,保椭圆光纤的圆双折射与残余线双折射之比RCL(圆/线比)的大小直接影响工作点的稳定性,总的趋势是随着RCL的增加,工作点越稳定。当RCL<2时,工作点极不稳定;当RCL>4后变得相对稳定。因此,参数RCL是一个衡量保椭圆光纤的重要指标,应在制作全光电流互感器前进行测定,确保FOCT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椭圆光纤 圆双折射与线双折射之比(圆/线比)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 工作点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机织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
12
作者 吴琪 孟婥 +2 位作者 李硕 许高平 段健琦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针对机织机器人自动化作业时的避障问题,提出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三维避障路径规划算法。利用改进人工势场法中斥力势场函数,引入修正系数,在机织机器人陷入局部极小值点时增加虚拟障碍物,破坏其在虚拟力下的平衡状态,解决了人工势场... 针对机织机器人自动化作业时的避障问题,提出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三维避障路径规划算法。利用改进人工势场法中斥力势场函数,引入修正系数,在机织机器人陷入局部极小值点时增加虚拟障碍物,破坏其在虚拟力下的平衡状态,解决了人工势场法无法到达目标位置和局部极小值点的问题。通过体素化网格方法和快速凸包算法处理障碍物点云数据,重建实际障碍物模型,提高了碰撞检测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以点云数据重建障碍物模型并采用改进人工势场算法规划出的避障路径使机织机器人成功到达目标位置,末端位置精度平均提高37%,并避免陷入局部极小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人工势场法 机织机器人 避障路径规划 点云数据 纤维预制体
下载PDF
PVA纤维混凝土弯曲梁的加载断裂损伤测试分析
13
作者 吕健 赵新波 +1 位作者 何晓红 王利民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7期165-168,共4页
采用不同切口深度的PVA纤维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实验,结合双K断裂准则,计算不同开口深度梁起裂强度因子和失稳强度因子,通过准脆性计算公式计算得到PVA纤维混凝断裂过程区裂缝开口位移和黏聚应力。
关键词 PVA纤维混凝土 四点弯曲梁试验 双K断裂准则 断裂过程
下载PDF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及机理分析
14
作者 周琛 褚晨枫 +3 位作者 丁亮 王子昂 况澳 刘宏富 《公路工程》 2024年第2期116-123,157,共9页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疲劳开裂性能会影响沥青路面结构层整体服役寿命。为了评价不同增强方式下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以普通乳化沥青、外掺玄武岩纤维和SBR改性乳化沥青这3种冷再生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疲劳开裂性能会影响沥青路面结构层整体服役寿命。为了评价不同增强方式下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以普通乳化沥青、外掺玄武岩纤维和SBR改性乳化沥青这3种冷再生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梁试件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建立了3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揭示了疲劳过程中动态弯拉模量和累积耗散能的演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试验获取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破坏界面的微观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动态弯拉模量衰减至初始模量的70%~80%即可能发生断裂。动态弯曲劲度模量比κ越小、累积耗散能越大,疲劳性能越好。SBR改性乳化沥青和外掺玄武岩纤维均可以改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SEM试验揭示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增强机理。研究成果可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提升及其耐久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 玄武岩纤维 疲劳性能 增强机理
下载PDF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断裂性能试验研究
15
作者 褚晨枫 邓军 +3 位作者 周琛 王子昂 况澳 刘宏富 《中外公路》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路面的开裂问题是制约其大规模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断裂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抗裂性能提升措施,以普通乳化沥青、外掺玄武岩纤维和SBR改性乳化沥青3种冷再生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预制... 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路面的开裂问题是制约其大规模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断裂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抗裂性能提升措施,以普通乳化沥青、外掺玄武岩纤维和SBR改性乳化沥青3种冷再生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预制裂缝中梁的四点弯曲强度试验及其断裂过程的声发射测试;以应变能释放速率、应力强度因子和声发射测试中所采集的能量及振铃计数‒撞击数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断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SBR改性乳化沥青和外掺玄武岩纤维均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断裂性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且相比于使用SBR改性乳化沥青,外掺玄武岩纤维更为有效。振铃计数和撞击数参数可以较好地描述材料的断裂特征,声发射试验结果与断裂力学参数计算结果满足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声发射信号参数能够很好地描述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四点弯曲试验中的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四点弯曲强度试验 声发射技术 玄武岩纤维 断裂性能
下载PDF
西部矿区深埋厚煤层采动覆岩离层发育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谢道雷 苗田雨 +4 位作者 韩承豪 王凯 王厚臣 柴德洋 高洁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12,共9页
为了丰富离层发育规律的研究方法,以石拉乌素矿221_上08工作面为对象,通过分布式光纤(BOTDR)及定点光纤对离层位置进行综合确定,结合颗粒流PFC^(2D)数值模拟,对大采高、大采深条件下采动覆岩离层发育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 为了丰富离层发育规律的研究方法,以石拉乌素矿221_上08工作面为对象,通过分布式光纤(BOTDR)及定点光纤对离层位置进行综合确定,结合颗粒流PFC^(2D)数值模拟,对大采高、大采深条件下采动覆岩离层发育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离层空间在关键层底部自下而上向主关键层底部发育,离层发育埋深在440、396、376、331、321、296 m附近,层位止于粗砂岩主关键层底部;覆岩运移主要经历下位关键层沉降、上位亚关键层快速沉降、向粗砂岩主关键层底部发展、主关键层运移阶段;离层层位与工作面推进距离呈正比,且离层发育主要分为孕育(Ⅰ)-加速扩容(Ⅱ)-压密阶段(Ⅲ)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运动规律 分布式光纤 定点光纤 颗粒流PFC2D 离层空间
下载PDF
葡萄糖仿生纤维定性鉴别方法探讨
17
作者 方方 漆春一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了找出定性鉴别葡萄糖仿生纤维的方法,选取手感目测、燃烧、显微镜观察、化学溶解、熔点法和红外光谱6种纤维定性鉴别方法,根据每种方法的特点选取4种纤维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找出鉴别葡萄糖仿生纤维的简便方法。通过试验分析得出:葡萄... 为了找出定性鉴别葡萄糖仿生纤维的方法,选取手感目测、燃烧、显微镜观察、化学溶解、熔点法和红外光谱6种纤维定性鉴别方法,根据每种方法的特点选取4种纤维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找出鉴别葡萄糖仿生纤维的简便方法。通过试验分析得出:葡萄糖仿生纤维的鉴别需要结合色泽、纤维特殊燃烧现象、熔点差异和显微镜观察,可以将化学性能相近的聚乳酸纤维排除,选用二氯甲烷试剂或红外光谱法进行辅助确认,几种方法相互验证可以准确定性鉴别葡萄糖仿生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鉴别 葡萄糖仿生纤维 燃烧法 显微镜法 溶解法 熔点法 红外光谱法
下载PDF
喷气涡流纺莱赛尔纤维产品开发实践
18
作者 胡宁华 张仕成 彭福建 《纺织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莱赛尔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环保特性。文章介绍了莱赛尔纤维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了莱赛尔纤维在涡流纺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要点,包括原料选择、纺纱工艺参数优化、设备调整等多个方面,并指出了莱赛尔纤维在... 莱赛尔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环保特性。文章介绍了莱赛尔纤维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了莱赛尔纤维在涡流纺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要点,包括原料选择、纺纱工艺参数优化、设备调整等多个方面,并指出了莱赛尔纤维在涡流纺产品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赛尔纤维 涡流纺 应用要点 纺纱工艺参数 设备调整
下载PDF
粗纱物理特性对环锭纺细纱机后区牵伸效果影响
19
作者 吴佳庆 郝新敏 +2 位作者 王美慧 郭亚飞 王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探究粗纱在细纱后区的形态变化和粗纱物理特性能对细纱后区牵伸效果的影响,以不同粗纱定量、捻度和纤维长度的粗纱为例,分析粗纱截面纤维分布、粗纱定量和捻度等物理特性对粗纱拉伸强力影响、粗纱须条在牵伸区的变化以及基于等长切断... 为探究粗纱在细纱后区的形态变化和粗纱物理特性能对细纱后区牵伸效果的影响,以不同粗纱定量、捻度和纤维长度的粗纱为例,分析粗纱截面纤维分布、粗纱定量和捻度等物理特性对粗纱拉伸强力影响、粗纱须条在牵伸区的变化以及基于等长切断称重法分析牵伸效果。结果表明:在牵伸过程中粗纱须条截面从圆形变成扁平带状后又恢复成一定紧密度的类圆形;粗纱定量为450 g/(10 m),捻度为4.01和4.48捻/m的粗纱力学性能好,利用粗纱捻回产生的附加摩擦力界能有效控制纤维的运动,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集中,牵伸效果好;大定量粗纱受罗拉胶辊差速影响易发生纤维分层,纤维变速点分散,需加大罗拉钳口压力予以改善;后区牵伸倍数在1.10~1.36倍以内,有利于牵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区牵伸 粗纱须条运动 粗纱强力 纤维变速点分布 等长切断称重法
下载PDF
煤矿供电数字化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设计
20
作者 孟建兴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5期118-121,共4页
针对煤矿供电系统越级跳闸问题,提出了1种煤矿供电数字化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分层采样、集中控制的结构体系,利用现场智能设备对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后,利用点对点的光纤网络将处理后的... 针对煤矿供电系统越级跳闸问题,提出了1种煤矿供电数字化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分层采样、集中控制的结构体系,利用现场智能设备对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后,利用点对点的光纤网络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保护测控装置内,保护测控装置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自动对系统数据库进行检索,判断供电系统是否出现故障。该方案可以有效判断供电系统是否跳闸,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供电系统 数字化 防越级跳闸保护 点对点光纤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