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iponectin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number and activity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被引量:4
1
作者 Zhi-qiang YING Dan-dan ZHONG +2 位作者 Geng XU Miao-yan CHEN Qing-yu CH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68-374,共7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Methods:Circul... 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Methods:Circulating EPCs were enumerated as AC133+/KDR+ cells via flow cytometry and identified by co-staining with DiI-acLDL and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conjugated lectin under a fluorescent microscope.The migratory capacity of EPCs was measured by modified Boyden chamber assay.Adhesion capacity was performed to count adherent cells after replating EPCs on six-well culture dishes coated with fibronectin.Results:The number of circulating EPCs(AC133+/KDR+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AD patients,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 [(74.2±12.3) vs(83.5±12.9) cells/ml blood,P<0.01].In addition,the number of EPCs also decreased in CAD patients after ex vivo cultivation [(54.4±8.6) vs(71.9±11.6) EPCs/field,P<0.01].Both circulating EPCs and differentiated EPC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sma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EPCs from CAD patients,such as migratory and adherent capacities,were also impaired,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sma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Conclusion: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mpairment of the number and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EPCs in CAD patients is correlated with their lower plasma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PONECTIN ADIPOKINES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SERUM HOMOCYSTEIN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LESIONS 被引量:10
2
作者 ZheChen Chun-shengLi +3 位作者 JianZhang Bao-senPang Cheng-qingXia Xi-fengLi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3-66, ,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serum homocysteine (HCY)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lesions. Methods Serum HCY, serum nitric oxide (NO), plasma endothelin-1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serum homocysteine (HCY)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lesions. Methods Serum HCY, serum nitric oxide (NO), plasma endothelin-1 (ET-1), and circulation endothelial cell (CEC) were measured in 76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ronary angiography.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a stenosis of 50% or more at least in one coronary atery were a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group. Other 22 cases with no recognizable plaque and/or stenosis were as control group. HCY level was detected using an enzyme immunoassay kit. NO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using a nitrate reductase kit. Radio-immunoassay was applied to analyse the ET-1 level, and CEC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levels of HCY, ET-1, and CEC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P < 0.01), while NO level in CA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P < 0.01). Using a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HCY level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T-1 level (r = 0.420, P < 0.05) and CECs number (r = 0.423, P < 0.05); and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NO/ET-1 (r = -0.403, P <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HCY and NO levels. Conclusions HCY might lead to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which would provide a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CY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redictor for preli-minary or active coronary l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OCYSTEINE endothelial cell coronary arterial disease
下载PDF
川崎病内皮细胞高表达IL-1β促进中性粒细胞活化和分泌Sema4D
3
作者 黄君华 谢小娟 +1 位作者 赵传梅 张书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条件培养基对中性粒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22年1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收集KD患儿和健康儿童混合血清,分别刺激HCAECs作为KD组和HC组,RT-PCR检测两组细胞IL-1β表达。HCAECs分为s...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条件培养基对中性粒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22年1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收集KD患儿和健康儿童混合血清,分别刺激HCAECs作为KD组和HC组,RT-PCR检测两组细胞IL-1β表达。HCAECs分为si-IL-1β组和si-NC组,分别转染IL-1βsiRNA和无效siRNA,然后加入KD血清刺激,RT-PCR检测HCAECs中IL-1βmRNA表达。收集si-IL-1β组和si-NC组细胞的培养上清液,经离心和滤菌后分别得到两组细胞的条件培养基,ELISA检测两组条件培养基中IL-1β浓度,Transwell实验检测条件培养基对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条件培养基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Sema4D表达的影响。中性粒细胞分为TAPI-1预处理+si-NC条件培养基组、DMSO预处理+si-NC条件培养基组、TAPI-1预处理+si-IL-1β条件培养基组和DMSO预处理+si-IL-1β条件培养基组,用si-IL-1β组或si-NC组条件培养基分别刺激已用金属蛋白酶ADAM17的抑制剂TAPI-1或DMSO预处理的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Sema4D表达。结果RT-PCR显示,KD组较HC组HCAECs中IL-1β明显高表达(P<0.01);si-IL-1β组IL-1βmRNA表达较si-NC组明显降低(P<0.01)。与si-NC组比较,si-IL-1β组条件培养基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条件培养基处理的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而中性粒细胞凋亡和Sema4D表达均增加(P<0.01)。与DMSO预处理+si-NC条件培养基组比较,TAPI-1预处理+si-NC条件培养基组Sema4D+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而TAPI-1预处理+si-IL-1β条件培养基组和DMSO预处理+si-IL-1β条件培养基组中性粒细胞Sema4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崎病内皮细胞高表达IL-1β促进中性粒细胞迁移并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而且可能通过激活ADAM17促进中性粒细胞分泌Sema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Sema4D 川崎病 中性粒细胞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基于NF-κB炎性通路探讨纤维连接蛋白在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
4
作者 罗晓欣 肖隋熙 +3 位作者 马至言 胡伊蕾 高翎薇 简维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545-1553,共9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寻找抑制冠心病血瘀证的关键蛋白,并基于核因子(nuclear factoer,NF)-κB炎性信号通路和内皮细胞活化模型验证关键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1,Fn)对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方法将冠心病血瘀证组患者和健康组受试...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寻找抑制冠心病血瘀证的关键蛋白,并基于核因子(nuclear factoer,NF)-κB炎性信号通路和内皮细胞活化模型验证关键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1,Fn)对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方法将冠心病血瘀证组患者和健康组受试者的血清进行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的等比标记(isoba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将差异蛋白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富集通路中筛选出关键蛋白Fn。利用60μg/mL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构建内皮细胞活化模型,在内皮细胞活化模型中加入5μg/cm 2、10μg/cm 2、20μg/cm 23个浓度的血浆Fn或敲减内皮细胞来源Fn的方法进行干预。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Fn EC-KD组、Fn5组、Fn10组、Fn20组。细胞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NF-κB核位移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前列环素I-2(Proataglandin-I-2,PGI2)、内皮素的蛋白含量。结果血清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健康组和冠心病血瘀证组存在121种差异蛋白,51种血瘀证组下调蛋白集中在补体与凝血级联、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途径,70种血瘀证组上调蛋白集中在补体与凝血级联、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血小板活化、吞噬体途径。Fn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且在血瘀证患者中下调。细胞实验发现各组NF-κB总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核位移增强,ICAM-1、VCAM-1、内皮素表达上调,PGI2分泌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Fn5组、Fn10组、Fn20组NF-κB核位移减弱,VCAM-1、ICAM-1、内皮素分泌下调(P<0.05),PGI2分泌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Fn EC-KD组NF-κB核位移减弱,VCAM-1、ICAM-1、内皮素表达含量明显降低(P<0.05),PGI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浆Fn抑制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内皮细胞来源的Fn促进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蛋白质组学 冠心病血瘀证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 内皮细胞活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岳丹丹 白艳艳 +1 位作者 刘成 冯六六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54-357,363,共5页
目的他汀类药物已被推荐用于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schemia and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INOCA)患者二级预防,本文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对INOCA患者外周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 目的他汀类药物已被推荐用于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schemia and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INOCA)患者二级预防,本文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对INOCA患者外周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短期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血管正常或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小于50%的100例患者,分成危险因素控制组(Risk组)(50例)和INOCA组(50例),检测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SDF-1和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与危险因素控制组患者相比,INOCA组患者的VE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2,P=0.801);SDF-1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P=0.039)。阿托伐他汀治疗后,INOCA组患者的VEGF和SDF-1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0,P=0.000;t=-2.313,P=0.025),且治疗后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15,P=0.003)。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INOCA患者可使VEGF与SDF-1浓度短期内升高,进而协同促进血管增生,改善INOCA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阿托伐他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下载PDF
miR-362-3p通过MAPK1/PTEN/AKT信号通路调节冠心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3
6
作者 熊纭辉 王娟 邓海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4期2582-2586,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冠心病大鼠模型,探讨微小RNA-362-3p(miR-362-3p)是否通过调节有丝分裂原活性蛋白激酶1(MAPK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激酶B(AKT),参与影响冠心病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内皮细胞损伤。方法:构建冠心病大鼠模型... 目的:通过构建冠心病大鼠模型,探讨微小RNA-362-3p(miR-362-3p)是否通过调节有丝分裂原活性蛋白激酶1(MAPK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激酶B(AKT),参与影响冠心病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内皮细胞损伤。方法:构建冠心病大鼠模型,随即将大鼠分为健康组、冠心病组、miR-362过表达组、过表达阴性对照组、过表达+MAPK1激活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相关因子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等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冠状动脉组织中MAPK、磷酸化MAPK(p-MAPK)、PTEN、AKT、磷酸化AKT(p-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健康组大鼠冠状动脉组织完好;与健康组比较,冠心病组大鼠冠状动脉组织增厚明显,心肌细胞凋亡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ET-1含量及冠状动脉组织p-MAPK/MAPK、PTEN蛋白表达量升高,NO含量、p-AKT/AKT降低(P<0.05);与过表达阴性对照组比较,miR-362过表达组冠状动脉组织厚度减小,心肌细胞凋亡率及血清TNF-α、IL-1β、IL-6、ET-1含量、冠状动脉组织p-MAPK/MAPK、PTEN蛋白表达量降低,NO含量、p-AKT/AKT升高(P<0.05);与miR-362过表达组比较,过表达+MAPK1激活组冠状动脉组织增厚明显,且心肌细胞凋亡率、血清TNF-α、IL-1β、IL-6、ET-1含量及冠状动脉组织p-MAPK/MAPK、PTEN蛋白表达量升高,NO含量、p-AKT/AKT降低(P<0.05);冠心病组与过表达阴性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62-3p过表达可调控MAPK1/PTEN/AKT信号通路,缓解内皮细胞损伤,减轻心肌组织损伤,从而改善冠心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小RNA-362-3p 有丝分裂原活性蛋白激酶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 蛋白激酶B 心肌细胞凋亡 内皮细胞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紫杉醇/比伐卢定球囊涂层复合物对HCASMC和HCAEC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王凯 王显 +1 位作者 王渊 王宁勃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络风宁0号)对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和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增殖的影响,为新一代中药单体复合药物涂层球囊(DCB)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将HCASMC和HCAEC体外培养并传代至4~6代,根据... 目的探讨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络风宁0号)对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和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增殖的影响,为新一代中药单体复合药物涂层球囊(DCB)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将HCASMC和HCAEC体外培养并传代至4~6代,根据药物干预分为紫杉醇(1μmol/L)组和紫杉醇/比伐卢定(PB)组,其中PB组所采用为1μmol/L紫杉醇配伍不同浓度比伐卢定(1/256、1/128、1/64、1/32、1/16、1/8、1/4、1/2和1 mg/ml),48 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HCASMC和HCAEC细胞的增殖活力,以筛选出紫杉醇与比伐卢定之间的最佳配比,抑制HCASMC增殖的同时不影响甚至促进HCAEC增殖,为内皮友好型中药单体复合DCB的研发提供实验数据支持。结果同紫杉醇组相比,PB组中紫杉醇配伍低浓度比伐卢定(1/256 mg/ml)即可增强紫杉醇对HCASMC增殖的抑制作用,该作用随比伐卢定浓度增高而增强,呈浓度依赖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配伍低浓度比伐卢定(1/256和1/128 mg/ml)时对HCAEC增殖无影响(P>0.05),但比伐卢定浓度>1/128 mg/ml时对HCAEC的抑制作用较紫杉醇组增强,呈浓度依赖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μmol/L紫杉醇配伍1/128 mg/ml比伐卢定相较于单纯应用紫杉醇,体外培养的HCASMC相对增殖活性进一步下降至75%左右,同时HCAEC增殖活性不受影响,二者合用体现了中药配伍增效减毒的作用,可为新型内皮友好型中药单体复合DCB的研发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比伐卢定 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增殖活性
下载PDF
川崎病中性粒细胞高表达CD100促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迁移和炎症反应
8
作者 黄君华 谢小娟 +1 位作者 赵传梅 张书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者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儿童(H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对照组,K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实验组,KD中性粒细胞通过siRNA沉默CD100为si-CD100组,无效siRNA转染...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者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儿童(H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对照组,K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实验组,KD中性粒细胞通过siRNA沉默CD100为si-CD100组,无效siRNA转染为si-NC组,RT-PCR检测siRNA敲减效率及CD100 mRNA表达;体外培养各组中性粒细胞并收集条件培养基,ELISA法检测各组条件培养基中CD100的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CAECs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CAECs细胞因子IL-1β和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RT-PCR显示KD中性粒细胞CD100 mRNA表达较HC组明显升高(t=11.92,P<0.05),验证si-CD100组CD100 mRNA的表达较si-NC组明显降低(t=13.40,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KD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中CD100水平较HC组明显增高(t=12.01,P<0.05),si-CD100组较si-NC组明显降低(t=11.53,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HC相比,经KD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CAECs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加(t=12.63,P<0.05),而si-CD100组较si-NC组明显下降(t=4.09,P<0.05);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HC相比,经KD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CAECs中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t=14.11和18.40,P<0.05),而si-CD100组较si-NC组明显减低(t=11.88和9.21,P<0.05)。结论川崎病患者中性粒细胞高表达并分泌CD100,CD100促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迁移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0 川崎病 中性粒细胞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儿童
下载PDF
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水平与小儿川崎病冠脉损害的相关性和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雷红梅 周占强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5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sBAFF)水平与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接诊的12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sBAFF水平。根... 目的:探讨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sBAFF)水平与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接诊的12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sBAFF水平。根据是否合并冠脉损害,将观察组患儿分为冠脉损害组和非冠脉损害组;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BAFF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冠脉损害组与非冠脉损害组sBAFF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川崎病患儿sBAFF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sBAFF对小儿川崎病冠脉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sBAF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CRP、WBC、PLT、ESR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120例川崎病患儿中,继发冠脉损害31例,占25.83%;其中冠脉损害组sBAFF水平高于非冠脉损害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川崎病患儿sBAFF水平与CRP、WBC、PLT、ESR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6、0.415、0.482、0.563,P值均为0.000);经ROC曲线分析,sBAFF预测川崎病患儿继发冠脉损害的AUC为0.915,大于CRP、WBC、PLT和ESR的AUC(P<0.05)。结论:sBAFF可能参与小儿川崎病的发生、发展,其血清水平有助于预测川崎病患儿继发冠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 B细胞活化因子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0
作者 张芙荣 陈君柱 +6 位作者 朱军慧 王兴祥 朱建华 尚云鹏 郭晓纲 戴禾敏 孙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77-781,共5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 (分别为 0 .1,0 .5 ,1,3mmol·L-1)培养一定的...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 (分别为 0 .1,0 .5 ,1,3mmol·L-1)培养一定的时间 (6 ,12 ,2 4 ,4 8h)。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 UEA Ⅰ和DiI 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被认为是正在分化的EPC ,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葛根素显著增加外周血EPC数量 ,并且EPC数量随葛根素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 ,3mmol·L-1浓度葛根素作用 2 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较对照组增加了 1倍 ,P <0 .0 1)。葛根素也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外周血 体外 内皮祖细胞 血管生成 黏附 增殖能力 EPC 增加 数量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1
作者 陈晓锋 唐礼江 +3 位作者 朱敏 顾振纶 江建军 杜于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丹参酮ⅡA 冠心病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军慧 陶谦民 +3 位作者 陈君柱 王兴祥 朱建华 尚云鹏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7-364,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微量和功能的影响。用密度梯度离心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human 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板中,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 本文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微量和功能的影响。用密度梯度离心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human 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板中,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氟伐他汀(分别为0.01、0.1、1、10μmol/L)和辛伐他汀(1μmol/L),培养一定的时间(6、12、24、48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粘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粘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显示,氟伐他汀可显著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且EPCs数量随氟伐他汀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1μmol/L浓度氟伐他汀作用24h对EPCs的数量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组增加1.5倍,P<0.05)。在动物实验中,喂养氟伐他汀3周后,大鼠的EPCs也较对照组增加2倍(P<0.05),进一步支持了体外实验的结果。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也显著改善外周血EPCs的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的能力,相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1μmol/L)对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约物 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 血管生成 大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检测及相关性 被引量:24
13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宋耀明 耿召华 晋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36例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测定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36例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测定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14天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尿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中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单支、双支、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尿酸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82,P=0.037)。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血清尿酸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数量从而减弱内皮祖细胞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 免疫细胞化学 内皮祖细胞 尿酸 细胞培养 冠心病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谈红 王雪 +6 位作者 李晓燕 许琳 苏莉 胡瑛 杨燕 陈英剑 张国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大剂量组(n=28,给予常规药物+8 mg培哚普利)。随访12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采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较治疗前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Ang Ⅱ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及Ang 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及FMD均明显升高,hs-CRP及Ang Ⅱ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循环血EPCs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较大剂量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培哚普利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方叶青 张松荣 +2 位作者 方红城 谢陪益 苏又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4-818,共5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数量、集落数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并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不同范围和程度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数量、集落数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并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不同范围和程度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细胞分析和计数。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的不同范围和程度,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和成集落数量的区别,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23.1±1.8比56.7±2.4)和细胞集落数(14.7±2.5比24.2±1.7)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随着冠状动脉狭窄范围的扩大和狭窄程度的加重,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成集落的数量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 细胞数量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CD62p CD63 vWF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晓艳 苏卓娃 +3 位作者 杜冀晖 查文清 刘俊 徐颖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组30名血小板胞质内α-颗粒上的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组30名血小板胞质内α-颗粒上的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CD62p(11.2±0.8)%、CD63(4.2±0.4)%和vWF(206±20)%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3±0.6)%、(1.5±0.4)%和(96±15)%(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内皮功能异常,这些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2P CD63 VW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血小板活化 内皮功能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金盈 张力 +4 位作者 厉菁 梁莹 李丹娜 李蒙 韩雪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G1组,n=20)和10例非冠心病患者(G2组,n=10),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G1组,n=20)和10例非冠心病患者(G2组,n=10),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心血管的各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整体危险性(用Framingham危险积分定量评估)的关系。结果:G1组外周血EPCs数量较G2组明显减少(10.3±2.5vs1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高血压、血清LDL、hs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并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祖细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损害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杨成明 刘光耀 +1 位作者 杨映波 汪江淮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5年第2期63-66,共4页
用循环内皮细胞(CEC)检测作为在体判断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示物,CEC经免疫灸光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结合血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测定,观察了40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EC和LPO变... 用循环内皮细胞(CEC)检测作为在体判断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示物,CEC经免疫灸光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结合血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测定,观察了40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EC和LPO变化,并与正常人及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CEC数、L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623),CEC数与冠心病情严重程度一致。而红细胞内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SOD/LPO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血脂质过氧化物致VEC损伤的冠心病中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细胞 脂质过氧化 病理 冠心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tPA和PAI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方叶青 谢秀梅 +2 位作者 谢陪益 苏又苏 方红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的变化及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表达。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提取内皮祖细胞进行数量和细胞集落的比较。利用ELISA法和底物发光法检测EPC...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的变化及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表达。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提取内皮祖细胞进行数量和细胞集落的比较。利用ELISA法和底物发光法检测EPC分泌tPA和PAI的浓度和活性;用RT-PCR法检测EPC的tPA和PAI mRNA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EPC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3.1±1.8比56.7±2.4,P<0.05),形成细胞集落数(14.7±2.5比24.2±1.7,P<0.05)、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EPC的tPA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AI表达增强。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 细胞数量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下载PDF
IL-6与经典炎症指标预测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敏感性及冠状动脉损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魏薇 吴月 +1 位作者 程中乐 胡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6-310,共5页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临床传统使用的炎性指标的关联性,探讨IL-6对KD临床分型、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反应性及冠状动脉损害(CAA)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165例KD患儿的临床...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临床传统使用的炎性指标的关联性,探讨IL-6对KD临床分型、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反应性及冠状动脉损害(CAA)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16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IVIG反应性、CAA与否,所有患儿分为完全KD组、不完全KD组、IVIG反应组、IVIG无反应组、CAA组和非CAA组共6组。结果 (1) KD急性期IL-6升高,经IVIG治疗后逐渐降至正常,且与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呈正相关。(2)不完全KD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完全KD组;IL-6>13.25 pg/ml预测不完全KD的敏感度为77.80%、特异度为54.40%,ROC曲线下面积为0.596。(3) IVIG无反应组血清IL-6水平高于IVIG反应组,IL-6>26.40 pg/ml预测IVIG无反应的敏感度为60.00%、特异度为66.30%,ROC曲线下面积为0.580。(4) CAA组和非CAA组血清IL-6水平未见差异。结论 IL-6有望成为预测不完全KD和IVIG无反应KD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静脉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血管内皮细胞 冠状动脉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