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误诊为乳腺癌临床特征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陈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超声误诊为乳腺癌临床特征,并构建误诊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行超声检查的乳腺肿块患者602例,按照误诊情况分为误诊组和诊断准确组,分析超声误诊为乳腺癌病例特征,并构建误诊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共有30例... 目的分析超声误诊为乳腺癌临床特征,并构建误诊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行超声检查的乳腺肿块患者602例,按照误诊情况分为误诊组和诊断准确组,分析超声误诊为乳腺癌病例特征,并构建误诊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共有30例误诊为乳腺癌,误诊率为4.98%。诊断准确组与误诊组在病灶最大径、触诊、合并良性病灶、合并炎性病变、超声图像边缘、血流信号明显、腋下淋巴结回声、微钙化、病灶结构复杂多样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最大径(≥5 cm)、合并良性病灶、合并炎性病变、超声图像边缘(模糊)、血流信号明显、腋下淋巴结回声、微钙化、病灶结构复杂多样是超声误诊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P<0.05,P<0.01)。超声误诊为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2.623×病灶最大径(≥5 cm)+1.422×合并良性病灶+1.616×合并炎性病变+1.574×超声图像边缘(模糊)+1.134×血流信号明显+1.518×腋下淋巴结回声+2.027×微钙化+1.541×病灶结构复杂多样。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χ^(2)=3.487,P=0.9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超声误诊为乳腺癌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约登指数为0.69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3%、86.5%,95%CI为0.872,0.969,实际应用准确性为96.2%(579/602)。结论超声误诊为乳腺癌和多种因素有关,基于病灶最大径、合并良性病灶、合并炎性病变、超声图像边缘模糊、血流信号明显、腋下淋巴结回声、微钙化和病灶结构复杂多样危险因子构建的超声误诊为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准确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炎性病变 纤维腺瘤 乳腺囊性增生 误诊 乳腺肿瘤 影响因素分析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超声误诊分析
2
作者 刘山俊 柏刚 张文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超声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误诊的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均以发现乳房肿块就诊,肿块均位于右侧乳腺,其中1例位于外上象限,2例位于内上... 目的探讨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超声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误诊的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均以发现乳房肿块就诊,肿块均位于右侧乳腺,其中1例位于外上象限,2例位于内上象限,1例位于内下象限。4例超声首诊均误诊,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1例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乳腺囊肿。4例最终均行肿块完整切除手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随访11个月复发,余3例随访无复发。结论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临床少见,临床特征不典型,极易误诊,超声科医师应仔细辨别,熟悉其超声特征,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误诊 纤维腺瘤 乳腺肿瘤 乳腺囊肿 超声检查 病理学 临床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乳腺腺纤维瘤103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云英 只向成 +2 位作者 于千 傅西林 牛昀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0-231,共2页
自1954~1990年36例间共收治乳腺腺纤维瘤1031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管型腺纤维瘤3436例占33.3%,围管型腺癌2795例占27.1%,混合型腺纤维瘤3156例占30.6%,分叶型腺纤维瘤526例占5.1%,囊性增生型腺纤维瘤403... 自1954~1990年36例间共收治乳腺腺纤维瘤1031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管型腺纤维瘤3436例占33.3%,围管型腺癌2795例占27.1%,混合型腺纤维瘤3156例占30.6%,分叶型腺纤维瘤526例占5.1%,囊性增生型腺纤维瘤403例占3.9%。患病年龄从9岁~68岁,中位年龄28岁。2/3在发病后2年内就诊。肿瘤最小0.3cm,最大24cm(仅1例,为分叶型腺纤维瘤),大多数≤3cm,占66.5%。病变绝大多数为单发,9228例,占89.5%,多发或双发的1088例,占10.5%。绝大多数经局部切除后治愈,少数病例433例(4.2%)切除后又复发,经再次切除治愈。在收治10316例乳腺腺纤维瘤的同期内有4例腺纤维瘤癌变为管内癌,经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腺纤维瘤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乳腺癌9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国平 夏立平 翁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90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ER、PR、CerbB-2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90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ER、PR、CerbB-2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ER和P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ER(+)、PR(+)、PR(-)表达率和年龄分布无关(P>0.05);组织病理学类型和ER、PR之间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转移者(P<0.05),ER(-)、PR(-)表达率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者(P<0.05)。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CerbB-2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ER、PR与CerbB-2表达有一定规律,可作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依据,同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双侧原发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毛杰 海健 +4 位作者 张超杰 刘少华 唐利立 欧慧英 邬玉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105-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及病理特点,寻找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总结该科从1994~2002年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双侧原发乳腺癌,从发病率、发病年龄、月经状...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及病理特点,寻找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总结该科从1994~2002年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双侧原发乳腺癌,从发病率、发病年龄、月经状态、间隔时间、肿瘤分期和病理、诊断和治疗、复发和转移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原发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手术的1.84%,高发年龄≤45岁,占77.40%(24/31),绝经前的占83.80%(26/31),平均间隔时间5年6个月,第一、二原发癌均以浸润性非特异型癌为主(分别占74.20%和77.40%),临床分期均以Ⅱa期为主(分别占32.30%和35.50%),第一、二原发癌雌、孕激素受体情况基本相同,第一、二原发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率为61.30%(19/31)和80.60%(25/31),术后均行辅助治疗,术后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10%和38.70%,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0%,83.90%和71.00%.结论严格对绝经前乳腺癌术后妇女的随诊,能尽早检出第二原发乳腺癌,合理和积极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流行病学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梅 孙冠宇 +2 位作者 王启堂 宫磊 王甡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1979年1月至1998年12月20年间收治的8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收集整理≥60岁的女性乳腺癌176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7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67.6岁,其中60岁...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1979年1月至1998年12月20年间收治的8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收集整理≥60岁的女性乳腺癌176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7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67.6岁,其中60岁~70岁占82.9%。平均病程是19.94月。TNM分期Ⅲ、Ⅳ期43例(24.43)%,伴有合并症者87例(49.43%),腋下淋巴结有转移者80例(45.45%),5年生存率65.34%。结论:①病程长,但病期相对并不晚。②老年乳腺癌发展慢。③老年乳腺癌病人多伴有合并症。④其预后与患者的合并症,组织学恶性程度,雌激素水平等有关,给予适当合理的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老年人 临床分析 预后
下载PDF
356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丽 赵晓辉 +4 位作者 佟仲生 李淑芬 史业辉 王忱 何丽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35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 3.0统计软... 目的: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35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 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临床病理指标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三阴组与非三阴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35岁者为8.43%(P=0.000),Ⅲ期患者为21.91%(P=0.022),肿瘤直径〉5cm者为13.91%(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为56.46%(P=0.017),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为21.35%(P=0.002).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有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状态为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非三阴组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肿瘤体积较大,组织学分级较高,诊断时分期较晚,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率均较低,较早发生转移的高危特点.明确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特别是淋巴结状态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特征 预后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婷 廖登辉 +4 位作者 王亚冬 甘霖 闵捷 曾真 吕钢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959-3961,共3页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比较中国的年轻女性乳腺癌(≤35岁)与中老年乳腺癌(〉35岁)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系统地收集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比较中国的年轻女性乳腺癌(≤35岁)与中老年乳腺癌(〉35岁)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系统地收集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合并OR值及其95%CI。结果 纳入合格研究文献31篇,文献质量评价多在6-7分,纳入文献质量较高;年轻乳腺癌和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误诊率、临床0-Ⅱ期或Ⅰ-Ⅱ期,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组织学Ⅲ级和淋巴结转移阳性,OR值分别为6.42(95%CI:4.22-9.79)、0.61(95%CI:0.50-0.74)、2.25(95%CI:1.69-2.99)、1.73(95%CI:1.23-2.43)、1.80(95%CI:1.23-2.43)。结论 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具有误诊率高、临床分期晚、浸润性癌比例高、组织学分化差及易发生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提示对年轻乳腺癌的筛查和治疗可能应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年轻 临床病理 META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吴标 梁启棠 +2 位作者 钟向阳 罗学毛 陈美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普分析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经我院检查怀疑为乳腺病变患者,并对其进行磁共振质子波谱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共有58个病灶通过病理得到了证实,其中恶性病灶占60.3%...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普分析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经我院检查怀疑为乳腺病变患者,并对其进行磁共振质子波谱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共有58个病灶通过病理得到了证实,其中恶性病灶占60.3%,良性病灶占39.7%;39个病灶在3.22~3.28ppm时出现了胆碱峰,19个病灶未出现胆碱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出现胆碱峰的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磁共振波普检查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着肯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普分析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恶性病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京泰 黄信孚 高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1970年2月~1992年11月,共收治青年女性原发乳腺癌(年龄<30岁)90例,占同期病人的4.46%,其中84例在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非青年对照组599例。用Kaplan-Meier估计和Log-rank检验及Breslow检验对四个有显著影响的预后因素(临床... 1970年2月~1992年11月,共收治青年女性原发乳腺癌(年龄<30岁)90例,占同期病人的4.46%,其中84例在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非青年对照组599例。用Kaplan-Meier估计和Log-rank检验及Breslow检验对四个有显著影响的预后因素(临床分期、淋巴结情况、组织学类型、肿物大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调整分析,结果表明青年乳腺癌死亡申显著高于非青年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乳腺肿瘤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孟洁 张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316-1320,共5页
年轻乳腺癌(≤35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认为与年老乳腺癌相比更具侵袭性,预后差。占同期乳腺癌的5%~13%,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乳腺癌家族史阳性,并较多具有BRCA1/2基因突变。由于腺体致密,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其具有更多不利的病... 年轻乳腺癌(≤35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认为与年老乳腺癌相比更具侵袭性,预后差。占同期乳腺癌的5%~13%,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乳腺癌家族史阳性,并较多具有BRCA1/2基因突变。由于腺体致密,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其具有更多不利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治疗上应重视全身综合治疗。本文就年轻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形态学及生物学特征、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早期发现及改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乳腺癌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华蟾素胶囊联合CAF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柯红 崔洁 +1 位作者 金锦莲 王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358-2361,共4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联合CAF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筛选出41例,参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2组,联合组(20例)采用华蟾素联合CAF... 目的:探讨华蟾素联合CAF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筛选出41例,参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2组,联合组(20例)采用华蟾素联合CAF化疗治疗,CAF化疗组(21例)单纯给予CAF化疗治疗。治疗后3个月,评价和比较2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疼痛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治疗有效率(75.00%)明显高于CAF化疗组(52.38%)(P<0.05);联合组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CAF化疗组为11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生命质量提高率(45.00%)明显高于CAF化疗组(23.81%)(P<0.05)。骨髓抑制、脱发和胃肠道反应为2组主要的不良反应,联合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CAF化疗组(23.81%)(P<0.05),联合组脱发发生率(20.00%)也明显低于CAF化疗组(38.10%)(P<0.05)。治疗后联合组疼痛改善率(65.00%)优于CAF化疗组(52.81%)(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CA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并能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CAF方案 中晚期乳腺癌 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PDF
双侧原发乳腺癌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天宁 汤学良 张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发生双侧乳腺癌的相关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7例女性双侧原发乳腺癌的发生时间、年龄、月经、肿瘤细胞类型、手术方式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明显,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 目的:探讨发生双侧乳腺癌的相关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7例女性双侧原发乳腺癌的发生时间、年龄、月经、肿瘤细胞类型、手术方式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明显,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双侧乳腺癌;双侧乳腺癌的发生与病理类型无关,未发现有乳腺癌家族史。结论:加强一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尤其年轻和绝经前女性的随诊,不仅要注意有无复发转移,而且要注意健侧乳腺有无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 乳腺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欣 高雪 +3 位作者 胡冬梅 屈虹 田源 刘基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经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HER-2-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4年3月诊治的41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辅助治疗、肿... 目的回顾分析经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HER-2-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4年3月诊治的41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辅助治疗、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41例三阴性乳腺癌病例中,中位发病年龄49岁,43.6%的患者首诊时伴有淋巴结转移;可随访的35例病例中,27例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中位随访时间5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4.0%和57.0%,20例出现了肿瘤复发和转移,内脏转移40.0%,软组织转移20.0%,骨转移6.0%。结论三阴性乳腺癌首诊时淋巴结转移率高,复发后内脏及软组织转移率高,生存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特点 生存分析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90例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露 郑荣生 +2 位作者 汪子书 王俊斌 杨燕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34-439,共6页
目的:分析9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84例经病理科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回顾性分析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方式... 目的:分析9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84例经病理科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回顾性分析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方式。结果:284例乳腺癌患者中90例为TNBC,随访时间13-84个月。TNBC确诊时年龄比非TNBC(n-TNBC)患者小(P〈0.01),TNBC患者确诊时肿瘤长径较n-TNBC患者肿瘤大(P〈0.01)。手术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1);TNBC中复发或转移82例,比n-TNBC患者更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0.01)。TNBC比n-TNBC患者更容易发生肝、肺和脑转移(P〈0.01)。TNBC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3%和71.1%,n-TNBC组分别为4.6%和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辅助放疗及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是影响TNBC与n-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诊断为乳腺癌时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均是影响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n-TNBC患者比较,TNBC发病年龄较轻,确诊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多见于肺、肝和脑及5年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临床特征 生存分析 预后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勐 方志沂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5-1117,共3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表明已患乳腺癌的妇女发生对侧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本文中我们分析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探讨双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双侧乳腺癌患者与20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双侧乳腺癌组...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表明已患乳腺癌的妇女发生对侧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本文中我们分析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探讨双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双侧乳腺癌患者与20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双侧乳腺癌组发病年龄及初潮年龄均比单侧乳腺癌组早,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乳腺癌组与单侧乳腺癌组相比,有明显的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分别为15%和5%(P<0.01),且多于绝经前发病(70%和58%)(P<0.05)。相同T分期的双侧乳腺癌组第一原发癌与单侧乳腺癌组相比,同侧腋淋巴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组第一癌术后放疗与单侧乳腺癌组术后放疗比率分别为69%、58%,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乳腺癌患者与单侧乳腺癌患者相比,前者有明显的乳腺癌家族史,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且雌激素与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有更密切的关系。双侧乳腺癌的第一原发癌与单侧乳腺癌的腋淋巴结转移率相似,提示它们的某些生物学行为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双侧 单侧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乳腺纤维腺瘤并间质巨细胞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伍四春 谢新梅 林善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并间质巨细胞(stromal giant cell,SG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SGC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2例乳腺SGC均伴发于乳腺纤维腺瘤中。光镜下,纤维间质中分布多形性奇异形巨细胞,核单个或多个,浓染,可见清晰...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并间质巨细胞(stromal giant cell,SG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SGC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2例乳腺SGC均伴发于乳腺纤维腺瘤中。光镜下,纤维间质中分布多形性奇异形巨细胞,核单个或多个,浓染,可见清晰的包涵体样核仁,未见核分裂象,胞浆嗜伊红色或双色性,多核巨细胞呈上皮样、排列成花环状或小腺管样结构。病理诊断为(左侧)乳腺纤维腺瘤并SGC。结论乳腺SGC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来源不明的奇异形巨细胞,常伴发于纤维腺瘤等各种病变的乳腺间质中,易与恶性肿瘤细胞混淆,诊断时应结合临床病史,形态学是主要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巨细胞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864例乳腺肿块的临床病理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邵国安 胡学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26-728,共3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且临床多表现为乳腺肿块,因此准确判断肿块的性质对确定治疗方案很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疾病的病理诊断分析,对乳腺肿块确立诊断思路。方法:对我院2000年—2006年度,因乳腺肿块而行手术治疗的864... 背景与目的: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且临床多表现为乳腺肿块,因此准确判断肿块的性质对确定治疗方案很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疾病的病理诊断分析,对乳腺肿块确立诊断思路。方法:对我院2000年—2006年度,因乳腺肿块而行手术治疗的864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4例乳腺疾病以乳腺良性肿块最多,占全部患者数的85.76%。良性肿块中又以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纤维瘤为多。乳腺恶性肿瘤123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其次是髓样癌、早期浸润癌。乳腺癌从30岁年龄组开始,随年龄的增大,发病比例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进行乳腺定期普查,对高危人群定期加强追踪监测,从而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做好早预防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临床病理 分析
下载PDF
针刺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潮热短期和中期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静 高岑 +2 位作者 陈欢 查小明 张朝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33-1539,共7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针刺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潮热短期和中期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6月30日以前CNKI、CBM、维普、万方、PubMed数据库针刺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潮热的临床试验资料,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章进行...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针刺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潮热短期和中期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6月30日以前CNKI、CBM、维普、万方、PubMed数据库针刺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潮热的临床试验资料,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章进行质量评分,利用Revman5.3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异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治疗3个月(SMD:-0.36,95%CI:-0.61~-0.10)和6个月(SMD:-0.41,95%CI:-0.64~-0.18)的随访结果都表明针刺组患者的潮热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 5)。结论:在研究设计较完善的临床研究中,针刺对于乳腺癌术后潮热症状改善的短期和中期效果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潮热 针刺疗法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翟俊 曹阳 +1 位作者 张迎春 王海燕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2例,根据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分为阳性组(ER+PR+)和阴性组(ER-PR-),各41例。两组均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2例,根据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分为阳性组(ER+PR+)和阴性组(ER-PR-),各41例。两组均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阳性组C-erb B-2的阳性率、阴性率等与阳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阳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非常显著,即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