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ISCHEM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BY THE FREE TRANSFERRING FIBULAR BONE GRAFT WITH VASCULAR PEDICLE IN ADULTS: A REPORT ON 95 CASES
1
作者 毛履真 王坤正 +2 位作者 贺西京 刘安庆 兰斌尚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AS 199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cases (97 hip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caused by variors factors treated by the free transferring fibular graft with vascular pedicle in the Second Teaching Hospital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ar... cases (97 hip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caused by variors factors treated by the free transferring fibular graft with vascular pedicle in the Second Teaching Hospital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are reported. All patients have ben followed up for 2 to 11 years.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operative results was 86. 6%. A long observation indicated that this procedure was superior to the other operations for the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uccessful interim and final operative results can warrant its continued use in management of this kind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femoral head and neck 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 ischemic necrosis
下载PDF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万向螺钉的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胡正辉 张文 +6 位作者 衡红全 任伟志 吴晨颖 顾增辉 彭建 李柳炳 徐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735-5742,共8页
背景:通过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时,腓骨头与外侧平台间隙差无法满足所有患者行钢板后置。目的:有限元法分析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过程中钢板横臂万向螺钉角度以及数量不同导致固定强度的差异。方法:选用一... 背景:通过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时,腓骨头与外侧平台间隙差无法满足所有患者行钢板后置。目的:有限元法分析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过程中钢板横臂万向螺钉角度以及数量不同导致固定强度的差异。方法:选用一名30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膝关节至踝关节的CT图像,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是否后置分为后置组和非后置组,后置组根据2枚万向螺钉的偏移角度分为A-D组(0°,5°,10°,15°);非后置组根据2枚万向螺钉的偏移角度分为E,F组(0°,15°)。采用有限元法评估250,500,750 N载荷下的von Mises应力分布、最大von Mises应力和压缩位移,探究各组之间的力学差异。结果与结论:①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750 N载荷水平下,内固定装置的最大压缩位移趋势为D<B=C=F<A<E,最大von Mises应力趋势为B<C<A<D<F<E,骨的最大压缩位移趋势为C=D<B<A<F<E,最大von Mises应力趋势为B<C<A<F<D<E;6组模型在250-750 N的位移和应力趋势相似;②提示通过腓骨头上入路固定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尽量满足钢板后置2枚螺钉固定;当术中后置钢板仅满足1枚螺钉固定时,可使用万向螺钉在0°-15°范围内后偏,增加2枚螺钉的固定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腓骨头上入路 有限元分析 万向螺钉 钢板后置 膝关节 应力分散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吻合血管腓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魏建伟 蒋颖良 +6 位作者 李开虎 刘立宏 张理军 陶世斌 熊珏铭 任珍锐 董忠根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分析吻合血管腓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2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3例(26髋),按照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期6例、ⅢA期15例、ⅢB期5例。术前髋关节Harris... 目的分析吻合血管腓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2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3例(26髋),按照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期6例、ⅢA期15例、ⅢB期5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0.9±9.0)分。所有患者均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瓣进行治疗,腓骨瓣近端距离腓骨头约10 cm,腓骨瓣长度约7 cm。除少数早期病例外,其余病例术中均未使用植骨材料或内固定装置。术后定期随访,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腓骨瓣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区域变化情况,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93个月。末次随访患髋Harris评分为(90.9±4.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影像学未见腓骨瓣移位,均愈合良好,无坏死区域进展。结论吻合血管的腓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良的手术方法和技术,使得腓骨瓣的切取、植入、固定等更加精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动静脉吻合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
下载PDF
坏死及支撑区三维空间分布对腓骨支撑保髋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袁鑫玮 黄艺轩 +5 位作者 席洪钟 郭铭滨 麦健斌 孙光权 刘锌 杜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89-2794,共6页
背景:坏死区分布在保髋治疗中有重要影响,目前探讨股骨头坏死在三维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对腓骨支撑术的临床结局是否存在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探究股骨头坏死区和腓骨支撑区的空间分布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为优化腓骨支撑术的... 背景:坏死区分布在保髋治疗中有重要影响,目前探讨股骨头坏死在三维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对腓骨支撑术的临床结局是否存在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探究股骨头坏死区和腓骨支撑区的空间分布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为优化腓骨支撑术的适用条件、提高腓骨支撑术的保髋疗效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使用腓骨支撑术保髋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至少随访2年。根据临床结局分为2组,保髋成功组55例,保髋失败组25例。根据患者术前和术后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参照三柱理论,将股骨头划分为外九区、中九区、内九区共27个区域(L1-9,C1-9,M1-9),探究患者股骨头坏死区、腓骨支撑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术前股骨头坏死区分布主要集中在股骨头前外侧的L1、L2、L4、L5、C1、C2、C4、C5(外九区和中九区的前中部上中段)区域,术后腓骨支撑区分布主要集中于L5、L6、C5、C6(外九区和中九区的中部中下段)区域;②保髋成功组与保髋失败组在L8(外九区的后部中段)、C3(中九区的前部下段)、C6(中九区的中部下段)、M2(内九区的前部中段)区域的股骨头坏死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L5、L6区域(外九区的中部中下段)的腓骨支撑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L8区域可作为腓骨支撑术保髋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L8单一因素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698[95%CI(0.575,0.822)],敏感度为76%,特异性为63.6%;③结果提示,当坏死区涉及L8、C3、C6、M2区域,尤其是L8区域时,腓骨支撑术保髋治疗的失败率可能升高;当腓骨支撑区涉及L5、L6区域时,保髋疗效常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腓骨 腓骨支撑术 保髋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捷 施扬华 +1 位作者 谭桢 薄占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73-3379,共7页
背景: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是治疗股骨头坏死常用的有效保髋治疗手段,但其影响因素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究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分类和病变严重程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采集吻合血管游离... 背景: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是治疗股骨头坏死常用的有效保髋治疗手段,但其影响因素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究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分类和病变严重程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采集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63例(共73髋)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髋关节的临床疗效评分。按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分类标准分为激素性、酒精性和特发性3组,参照Ficat分期标准分为FicatⅡ期、FicatⅢ期和FicatⅣ期3组,分析病因分类和病变程度对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各阶段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各阶段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②在激素性、酒精性和特发性3组中,除激素性组术后2,3年,其余各组术后各时点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③在FicatⅡ期、FicatⅢ期和FicatⅣ期3组中,FicatⅡ期和FicatⅢ期各组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FicatⅣ期术后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提示,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减轻患者髋部疼痛和改善髋关节功能;其疗效可能不受病因的影响,而受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保髋治疗 游离腓骨移植 病因分类 Ficat分期 临床疗效 力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下使用新型嵌合套筒移植自体血管化腓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童德迪 王晶晶 +3 位作者 王英杰 朱珊 荣艳波 陈山林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目的探究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使用新型嵌合套筒移植自体血管化腓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例(8髋),平均年龄34.8岁(27~5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 目的探究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使用新型嵌合套筒移植自体血管化腓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例(8髋),平均年龄34.8岁(27~5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6.5(20.2~30.0)。FicatⅡ期6例(6髋),FicatⅢ期2例(2髋)。术中使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确定植入腓骨方向和长度,辅助植入导针,并配合新型嵌合套筒制备个性化骨隧道用以植入血管化腓骨,术后定期随访髋关节X线和Harris评分。结果8例患者显露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切取血管化腓骨、股骨头髓芯减压及使用新型嵌合套筒移植血管化腓骨过程顺利。经骨科机器人工作站计算后,最终平均入点误差为1.2 mm(1.2~1.3 mm),平均靶点误差为1.9 mm(1.8~2.1 mm)。术后影像学提示腓骨远端位于股骨头负重区域中央,腓骨远端距离关节面平均7.4 mm(7.0~8.0 mm),植入腓骨血运良好。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随访7.5个月,有效率100%,早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下使用新型嵌合套筒可以更加精准、稳固地植入血管化腓骨,并通过个性化的骨隧道确保腓骨血运良好,早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机器人手术 新型嵌合套筒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
下载PDF
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力学研究
7
作者 葛辉 苏丽霞 +4 位作者 陈鹏 汤永南 罗东斌 焦锋 何伟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进行力学分析。基于1位45岁骨盆及股骨正常...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进行力学分析。基于1位45岁骨盆及股骨正常解剖的男性志愿者的CT数据,应用三维重建、逆向工程、有限元力学分析等技术,建立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和多枚空心螺钉两种术式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分析,评估两种术式内固定构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与多枚空心螺钉术式的股骨头颈部皮质的最大应力和位移及骨组织内部和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分布位置无明显差异,但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的股骨头颈部皮质的最大应力和位移及骨组织内部和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值均比多枚空心螺钉术式小。结论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固定股骨颈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优于多枚空心螺钉术式,能够为股骨颈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在股骨头发生坏死后腓骨亦可以提供力学支撑,预防股骨头塌陷,为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 空心螺钉 同种异体腓骨
下载PDF
腓骨头的形态观测及其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振光 郑晓晖 +3 位作者 张发惠 陶圣祥 谢昀 杨玉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为带腓骨头腓骨上段骨瓣移植的合理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根腓骨干燥完整标本上(左33,右27)对腓骨头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外内角(内倾角)为(28.8±0.5)°,后前角(前倾角)为(10.3±3.3)°,腓骨头内... 目的:为带腓骨头腓骨上段骨瓣移植的合理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根腓骨干燥完整标本上(左33,右27)对腓骨头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外内角(内倾角)为(28.8±0.5)°,后前角(前倾角)为(10.3±3.3)°,腓骨头内侧面中央隆起宽(2.1±0.3)cm,厚(2.0±0.3)cm。腓骨头端有一关节面朝向前上内方,与胫骨外侧髁朝向外下方的腓关节面相关节,两者构成了轴向对接。结论:要使腓骨头关节面与人体其他关节面能较贴切对合重组新关节者,必需符合3个条件:①形态是否相似;②凹凸面是否匹配;③对接方式是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 关节面 解剖学 关节重建
下载PDF
带血管蒂腓骨头移植重建内外踝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8
9
作者 喻爱喜 张建华 +3 位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郑晓辉 余贵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8-529,538,共3页
目的:为设计带血管蒂的腓骨头移植重建内外踝提供依据。方法:在60根成人干燥胫腓骨标本上,对腓骨头和内外踝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与外踝形态比较,最大周径:腓骨头为(7.3±0.9)cm,外踝为(6.7±0.6)cm;关节面横宽:腓骨头为... 目的:为设计带血管蒂的腓骨头移植重建内外踝提供依据。方法:在60根成人干燥胫腓骨标本上,对腓骨头和内外踝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与外踝形态比较,最大周径:腓骨头为(7.3±0.9)cm,外踝为(6.7±0.6)cm;关节面横宽:腓骨头为(1.4±0.2)cm,外踝为(1.6±0.2)cm;关节面纵长:腓骨头为(1.5±0.2)cm,外踝为(2.0±0.2)cm;关节面夹角:腓骨头为(144°±11°),外踝为(162°±10°);腓骨头或外踝与腓骨干倾斜角:腓骨头为(173°±7°),外踝为(171°±6°);内踝关节面横宽纵长均为(1.3±0.2)cm。结论:腓骨头与外踝形态相似,设计带血管的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具有可行性,而与内踝差别较大,不适宜用腓骨头移植重建内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 内踝 外踝 移植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腓骨头联合皮瓣移植修复复杂外踝缺损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岩 蔡培华 +3 位作者 阮洪江 刘生和 汪银锋 柴益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的腓骨头联合皮瓣移植修复复杂外踝缺损的术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0 年7 月- 2006 年 4 月,收治 6 例外踝缺损患者。男 5 例,女 1 例;年龄 9 ~ 47 岁。车祸伤 4 例,砸伤 2 例。左侧 5 例,右侧 1 例。外踝骨缺损长度为...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的腓骨头联合皮瓣移植修复复杂外踝缺损的术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0 年7 月- 2006 年 4 月,收治 6 例外踝缺损患者。男 5 例,女 1 例;年龄 9 ~ 47 岁。车祸伤 4 例,砸伤 2 例。左侧 5 例,右侧 1 例。外踝骨缺损长度为 3.5 ~ 8.5 cm;皮肤缺损范围为 14 cm × 4 cm ~ 18 cm × 7 cm。损伤至手术时间为 15 ~ 30 d。术中采用长度为 5 ~ 10 cm 的吻合膝下外侧动脉腓骨头,联合大小为 16 cm × 5 cm ~ 20 cm × 8 cm 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或背阔肌皮瓣修复复杂外踝缺损。供区创面中厚皮片植皮加压打包。结果术后 1 周 1 例皮瓣远端 1 cm 发生干性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区植皮成活,切口Ⅰ期愈合。6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4 ~ 15 个月。移植腓骨头成活良好,8 ~ 16 周均达骨性愈合。外踝外形近似正常,踝关节活动自如。移植皮瓣质地柔软,无磨损及溃烂。根据 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 3 例,良 2 例,可 1 例,优良率达 83.3%。结论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血供良好,再造外踝外形近似正常;腓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皮瓣血供可靠,皮瓣面积大,与吻合血管的腓骨头联合移植是修复复杂外踝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膝下外侧动脉 复杂外踝缺损 移植 皮瓣
下载PDF
腓骨头纵行逐级截骨治疗胫骨后外平台骨折的膝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刚 陈文钧 +4 位作者 张权 汤超亮 王世龙 章晔 许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9-572,585,共5页
目的探讨纵行逐级截除腓骨小头治疗胫骨后外平台骨折的膝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用10具通过遗体捐献获取的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依次截取腓骨小头内1/3,中1/3及外侧1/3,在生物力学扭转机加载下分别测量不同外旋转矩下的胫骨外旋角。... 目的探讨纵行逐级截除腓骨小头治疗胫骨后外平台骨折的膝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用10具通过遗体捐献获取的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依次截取腓骨小头内1/3,中1/3及外侧1/3,在生物力学扭转机加载下分别测量不同外旋转矩下的胫骨外旋角。结果截取腓骨小头内1/3及中1/3,在不同外旋转矩下膝关节胫骨外旋角较正常标本无显著改变,截取腓骨小头外侧1/3后,在不同外旋转矩下膝关节胫骨外旋角发生显著性增加。结论腓骨小头内1/3及中1/3纵行截骨在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中不降低膝关节稳定性,具有其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截骨 膝关节 生物力学 稳定性
下载PDF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连根 韩守江 +3 位作者 娄宏亮 安小刚 王晖 葛海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 探索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治疗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例男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体切除术 ,其中骨巨细胞瘤 期 2例 , ~ 期 1例。瘤段切除长... 目的 探索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治疗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例男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体切除术 ,其中骨巨细胞瘤 期 2例 , ~ 期 1例。瘤段切除长度为 7~ 8cm。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 ,重建远端桡腕关节。 结果  3例术后获随访 6~ 18个月 ,4个月内均达骨性愈合 ,肿瘤无复发 ,腕关节功能良好 ,旋前 35~ 70°,旋后 4 5~ 6 0°,掌屈及背伸 35~6 0°。 结论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替代缺失的桡骨 ,可根据桡骨肿瘤范围切取其长度 ,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 腓骨头移植 桡腕关节重建 治疗
下载PDF
创伤性内踝缺损修复重建的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水培 李强 +4 位作者 于凤宾 申屠刚 俞立新 黄飞 孙军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0期818-821,共4页
目的测试创伤性内踝缺损修复重建前后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2只新鲜冰冻下肢足标本,解冻后模拟外科手术,人工造成内踝骨缺损,并采用腓骨头骨瓣重建内踝,分组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内踝缺损实验分组A组:内踝缺损... 目的测试创伤性内踝缺损修复重建前后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2只新鲜冰冻下肢足标本,解冻后模拟外科手术,人工造成内踝骨缺损,并采用腓骨头骨瓣重建内踝,分组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内踝缺损实验分组A组:内踝缺损组;B组:内踝正常对照组;C组:腓骨头骨瓣重建内踝组。结果①1000 N负荷时踝关节载荷-应变及刚度、强度变化,A组载荷-应变及刚度、强度变化均与B组相差显著(P<0.05),C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②1000 N负荷时接触特征测量,A组接触面积小于B组(P<0.05),A组接触压力大于B组(P<0.05)。结论内踝缺损可造成踝关节严重失稳,采用腓骨头骨瓣修复重建能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是行之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腓骨头骨瓣 内踝
下载PDF
国人胫骨平台至腓骨小头高度差距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长明 吴海山 +2 位作者 储小兵 冯明光 何志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26-227,共2页
目的测量胫骨平台至腓骨小头高度之间的差距,以免人工膝关节术(TKA)中伤及外侧副韧带。方法随机选取正常成人31例(39膝),其中男16例(20膝),女15例(19膝)。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之后在X线片上测量内、外侧胫骨平台到腓骨小头高度之间... 目的测量胫骨平台至腓骨小头高度之间的差距,以免人工膝关节术(TKA)中伤及外侧副韧带。方法随机选取正常成人31例(39膝),其中男16例(20膝),女15例(19膝)。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之后在X线片上测量内、外侧胫骨平台到腓骨小头高度之间的距离。结果男性外侧胫骨平台到腓骨小头高度的平均距离为:10.96mm±3.49mm(5.13~16.76mm)。女性外侧胫骨平台到腓骨小头高度的平均距离为:9.21mm±2.26mm(6.74~11.70mm)。结论TKA术前临床医生应该常规测量胫骨平台至腓骨小头高度之间的距离。如果外侧胫骨平台至腓骨小头高度之间的距离小于8mm,进行胫骨近端截骨时需特别慎重,以避免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小头 胫骨平台 高度 测量 临床意义 外侧副韧带 膝关节术 正常成人 临床医生 胫骨近端 X线片 距离 TKA 平均
下载PDF
腓骨头复合瓣重建内踝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发惠 吴水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为带血供腓骨头复合瓣移植重建内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供区与受区血管及骨的形态学。成人干燥胫骨40侧(左右各20侧),测量内踝底部宽度、内踝前部长度、内踝后部长度、内踝中部厚度及内踝与前踝的夹角。成人干燥腓骨40侧(左右... 目的为带血供腓骨头复合瓣移植重建内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供区与受区血管及骨的形态学。成人干燥胫骨40侧(左右各20侧),测量内踝底部宽度、内踝前部长度、内踝后部长度、内踝中部厚度及内踝与前踝的夹角。成人干燥腓骨40侧(左右各20侧),测量腓骨头中部宽度、厚度,腓骨头内侧关节面的外倾斜角。成人下肢截肢自愿捐献的新鲜标本30侧,经股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测胫前返动脉与腓骨头的血供关系及受区的内踝前动脉。结果内踝呈前低后高向下突出,内踝底部宽(2.6±0.2)cm,内踝中部厚(1.3±0.2)cm,内踝前部长(1.4±1.9)cm,内踝后部长(0.6±0.1)cm,内踝与前踝夹角为(11.89±3.60)°。腓骨头中部厚(1.8±0.6)cm,中部宽(2.7±0.4)cm。腓骨头内侧面有一圆形浅凹的关节面,朝向内上方,与胫骨外侧髁外下的关节面构成胫腓关节,其关节面外倾角为(39.2±1.3)°。胫前返动脉直接起始于胫前动脉占93.3%,与腓浅动脉共干起始于胫前动脉占6.7%。胫前返动脉起始点距腓骨头尖下(4.5±0.7)cm;主干经胫骨前肌深面,贴胫骨近端外侧面向前外上走行,主干长为(0.5±0.2)cm,外径为(2.0±0.4)mm。伴行静脉2支注入胫前静脉,外径分别为(2.1±0.5)mm和(2.6±0.4)mm;在距其起始点(1.0±0.4)cm处较为恒定地发出腓骨头支1~2支,外径为(1.7±1.3)mm。内踝前动脉起自胫前动脉或足背动脉,外径(1.6±0.4)mm,伴行静脉2支,外径分别为(1.3±0.5)mm和(1.1±0.4)mm。结论带血供腓骨头复合瓣移植修复内踝缺损具有可行性,其关节面结构是重建内踝的重要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踝缺损 腓骨头复合瓣 应用解剖 修复重建
下载PDF
腓骨头与关节面间距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杞衡 杨德金 徐海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25-27,共3页
目的了解腓骨头与内、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以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胫骨近端截骨厚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50例因单侧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就诊患者,排除骨关节骨折、畸形和病变。行膝关节和小腿中上段核磁共振扫描,用MIMCS软件进行... 目的了解腓骨头与内、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以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胫骨近端截骨厚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50例因单侧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就诊患者,排除骨关节骨折、畸形和病变。行膝关节和小腿中上段核磁共振扫描,用MIMCS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测量腓骨头最高点到内、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结果成人腓骨头与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为(12.41±1.72)mm,与内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为(7.76±2.02)mm。结论合适的胫骨近端截骨水平与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12 mm,与内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8 mm,以减少腓骨头和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腓骨头 胫骨平台 关节面 胫骨截骨
下载PDF
腓骨头上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亮 徐广 +1 位作者 夏欣 姜岳武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头上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骨头上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腓骨头上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骨头上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2周。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骨折移位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23/25。结论腓骨头上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操作简单,空间显露充分,固定安全有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髁 腓骨头上入路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建华 喻爱喜 +3 位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郑晓辉 余贵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目的:为带血管蒂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左右各 30 侧成人干燥腓骨标本上,对腓骨头和外踝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与外踝形态比较,最大周径均值:腓骨头为(7.3±0.9)cm,外踝为(6.7±0.6)cm;关节面横宽均... 目的:为带血管蒂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左右各 30 侧成人干燥腓骨标本上,对腓骨头和外踝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与外踝形态比较,最大周径均值:腓骨头为(7.3±0.9)cm,外踝为(6.7±0.6)cm;关节面横宽均值:腓骨头为(1.4±0.2)cm,外踝为(1.6±0.2)cm;关节面纵长均值:腓骨头为(1.5±0.2)cm,外踝为(2.0±0.2)cm;关节面夹角均值:腓骨头为(144±11)°,外踝为(162±10)°;腓骨头或外踝与腓骨干倾斜角均值:腓骨头为(173±7)°,外踝为(171±6)°。结论:腓骨头与外踝形态相似,设计带膝下外血管蒂腓骨头移植修复外踝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 外踝 骨移植
下载PDF
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27
19
作者 郭晓忠 窦宝信 +1 位作者 周乙雄 李玉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 方法 1998年6月~2004年8月,采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39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2~60岁.术前疼痛时间2~12个... 目的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 方法 1998年6月~2004年8月,采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39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2~60岁.术前疼痛时间2~12个月,平均6.5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5 d,3个月和6个月行双髋关节功能、常规X线片、ECT、CT和MRI检查.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74个月,平均31.4个月.17例临床症状缓解明显,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78分升至术后91.6分.18例X线片显示髋关节形态基本保持完好,无明显坏死进展.ECT、CT和MRI检查均见植骨成骨征象.有2例4髋于1年半后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另有3例4髋症状有所加重,但未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结论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损伤小,术后关节功能2~4周即可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临床症状改善.其短期疗效肯定,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坏死 髓心减压 异体腓骨移植
下载PDF
腓骨头上入路环形钢板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峰 徐锋 +3 位作者 匡辰 杨荃 熊晓扬 吴晓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53-56,64,共5页
目的探讨腓骨头上入路结合环形钢板在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中的运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9例累及后外侧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2... 目的探讨腓骨头上入路结合环形钢板在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中的运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9例累及后外侧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2~65岁,平均46.3岁。根据四柱理论分型:单纯后外侧柱骨折6例,后外侧合并前外侧柱骨折13例。采用腓骨头上入路,骨折复位,塌陷区填充人工骨,3.5 mm后踝“T”型锁定钢板剪去一侧臂后折弯成环形并贴附包绕外侧平台边缘,以排筏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根据Rasmussen放射评分评价复位质量,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平均14.8个月。手术时间平均为(83.7±14.1)min,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5.7±3.4)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9.3±2.5)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8.6±15.2)°;Rasmussen放射评分:优10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4.7%;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操作简便安全,联合环形钢板内固定可靠,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腓骨头上 环形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