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薜荔(Ficus pumila L.)传粉的代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宏庆 陈勇 +1 位作者 鲁心安 马炜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6-69,共4页
种间关系中一方以自身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为对方所利用的现象便是一个物种为对方付出的代价。在中性的种间关系中,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无所谓代价;在偏性的种间关系中,受害者付出无谓的代价,受益者得到无偿的利益(如... 种间关系中一方以自身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为对方所利用的现象便是一个物种为对方付出的代价。在中性的种间关系中,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无所谓代价;在偏性的种间关系中,受害者付出无谓的代价,受益者得到无偿的利益(如寄主与寄生物、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传粉 雄瘿株 榕小蜂
下载PDF
薜荔榕小蜂(Blastophaga pumilae Hill)与薜荔(Ficus pumila L.)的共生关系 被引量:31
2
作者 马炜梁 吴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14,共6页
榕属(Ficus)植物皆具隐头花序,我国有120种,分布很广。榕小蜂与榕树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此类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发现了在同一个花序中雄花迟熟达一年的第一例植物;摸清了我国大陆新分布的薜荔榕小蜂的生活史;论述... 榕属(Ficus)植物皆具隐头花序,我国有120种,分布很广。榕小蜂与榕树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此类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发现了在同一个花序中雄花迟熟达一年的第一例植物;摸清了我国大陆新分布的薜荔榕小蜂的生活史;论述了发育的同步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其内容可作为了解榕属植物的隐头花序与榕小蜂特殊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传粉过程及体现在其中的生钫进化辩证法则的代表。因取材于分布最广的薜荔,敬为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提供了生动易得的倒证。文末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榕小蜂 薜荔 共生
下载PDF
锡盟沙地榆(Ulmus pumila L.var.sabulosa)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方祯 宛涛 +1 位作者 伊卫东 蔡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1-76,共6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法对内蒙古浑善达克锡盟沙地榆6个居群和对照家榆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14条引物共获得118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为8.4,个体水平上呈多态性的条带83条,占70.34%。根据遗传距离和...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法对内蒙古浑善达克锡盟沙地榆6个居群和对照家榆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14条引物共获得118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为8.4,个体水平上呈多态性的条带83条,占70.34%。根据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锡盟沙地榆和对照家榆明显聚为两大类,表明经过漫长的进化,锡盟沙地榆产生并保留了较大的遗传变异,因此支持其作为家榆变种的结论。锡盟沙地榆各居群间遗传距离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地理分布位置有极大的相关性,表明RAPD可用于锡盟沙地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遗传多样性 锡盟沙地榆
下载PDF
红肉苹果(Malus pumila var.niedzwetzkyana)MpMYB3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4
作者 展蔷 张计育 +3 位作者 佟兆国 董畅 章镇 渠慎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3-489,共7页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因子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在转录调节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验利用RACE技术从野生红肉苹果(Malus pumila var.niedzwetzkyana Schneid.)中获得了MpMYB30的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蛋白进行了分析和预...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因子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在转录调节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验利用RACE技术从野生红肉苹果(Malus pumila var.niedzwetzkyana Schneid.)中获得了MpMYB30的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蛋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将其连接到pCAMBIA-S1300+植物表达载体中。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661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经系统发育分析与葡萄MYB30及蓖麻MYB基因相似性最高,命名为MpMYB30,其N端含有2个约55个氨基酸组成的MYB特征结构域。该基因推导的MpMYB30蛋白的分子式为C1790H2794N538O584S12,相对分子质量为41579.8ku,等电点为6.30,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域,蛋白质结构以α螺旋为主。利用XbalⅠ和SacⅠ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并将其连接到pCAMBIA-S1300+载体上,通过抗性筛选和PCR酶切检测,证实了MpMYB30基因已经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S1300+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苹果 MpMYB30 生物信息学 表达载体构建
下载PDF
A Breakdown of Obligate Mutualism on a Small Island: An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Fig Species (Ficus pumila and Ficus thunbergii) in Western Japan 被引量:4
5
作者 Lum Tsai Hiroshi Hayakawa +1 位作者 Tatsuya Fukuda Jun Yokoyam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Ficus (Moraceae) is a well-known group with specific pollination mutualisms, and hybridiz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rare. Here, we report the presence of interspecific hybrids between Ficus pumila L. and F. thunbergii ... Ficus (Moraceae) is a well-known group with specific pollination mutualisms, and hybridiz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rare. Here, we report the presence of interspecific hybrids between Ficus pumila L. and F. thunbergii Maxim. on Okinoshima, a small island offshore of Shikoku, western Japan. A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of genomic DNA) data suggested that more than one-fourth of individuals of morphological F. pumila were assigned as intermediate genotypes, suggesting hybrids. The hybridization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was introgressive and unidirectional from F. thunbergii to F. pumila.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mbined with other previous reports, suggest that the breakdown of mutualistic systems can occur in isolated populations such as those on is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ISLAND HYBRIDIZATION ficus pumila ficus thunbergii WESTERN JAPAN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Ficus pumila L. 被引量:2
6
作者 Chao ZENG Meiyuan LU +2 位作者 Tingting MO Bing WU Qingtong LAN 《Medicinal Plant》 CAS 2020年第4期26-29,共4页
[Objectives]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Ficus pumila L.[Methods]Inflammatory models of xylene-induced ear swelling,glacial acetic acid-induced celiac capillary permeabili... [Objectives]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Ficus pumila L.[Methods]Inflammatory models of xylene-induced ear swelling,glacial acetic acid-induced celiac capillary permeability and carrageenan-induced toe swelling were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F.pumila L.on inflammation.The inflammatory model of ear swelling in mice with bilateral adrenalectomy induced by xylene was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whether i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depends on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system.[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blank control group,except tha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low dose group(P>0.05),the high and middle dose groups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F.pumila L.ha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xylene-induced ear swelling in mice.The high,middle and low dose groups of F.pumila L.extrac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eliac capillary permeability of mice induced by glacial acetic acid,an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toe swelling induced by carrageenan.Compared with the blank control group,the high and middle dose groups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F.pumila L.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xylene-induced ear swelling and carrageenan-induced toe swelling in bilateral adrenalectomy mice.[Conclusions]The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F.pumila L.ha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and i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was independent of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us pumila 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Preliminary study
下载PDF
薜荔(Ficus Pumila L.)生物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运林 刘享平 +1 位作者 刘春元 曹晨忠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6期37-42,共6页
薜荔是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的一种常见植物。它既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也是民间制作“凉份”的正宗原料,同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本文就薜荔的生物学特性、物候学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薜荔 生物学特性 物候学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的薜荔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Beas-2b细胞抗衰老活性
8
作者 莫世儒 叶小梅 +2 位作者 王诚远 王刚 谢建华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307-315,394,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薜荔果、茎、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缓解由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肺部细胞衰老能力进行研究。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μL·min^(-...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薜荔果、茎、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缓解由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肺部细胞衰老能力进行研究。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μ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原(ESI),正负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Msdial进行数据库比对和参考已报道文献对薜荔果、茎和叶3种部位的水提物进行化学成分表征。建立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衰老模型,测定薜荔果、茎、叶3种水提物对细胞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成功鉴定出薜荔果、茎、叶水提物中的33种化学成分,发现薜荔3种水提物在适宜质量浓度范围内对Beas-2b细胞无明显毒性,50μg·mL^(-1)的薜荔茎和叶水提物对细胞衰老有一定缓解作用。结果表明UHPLC-QTOF-MS法灵敏度高,分析快速,结果可靠,能够全面快速分析和鉴定薜荔不同部位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薜荔具有潜在的抗细胞衰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组分 细胞衰老
下载PDF
基于定量代谢组学分析不同种源薜荔叶片类黄酮含量差异
9
作者 陈旭 黄国宁 +4 位作者 林旭俊 陆文 钱小香 郭霞 李善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00-108,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地区薜荔叶片类黄酮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为薜荔的品质评价标准制订、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海南文昌、海南定安、广东广州、福建漳州采集薜荔叶片样本,对叶片进行类黄酮成分粗提后,利用定量代谢组... 【目的】探明不同地区薜荔叶片类黄酮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为薜荔的品质评价标准制订、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海南文昌、海南定安、广东广州、福建漳州采集薜荔叶片样本,对叶片进行类黄酮成分粗提后,利用定量代谢组学技术对其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PCA、热图聚类分析、基于OPLS-DA的差异代谢物筛选和KEGG富集分析,研究不同地区薜荔叶片类黄酮的代谢差异。【结果】鉴定获得14类96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中,黄酮和黄酮醇的种类较多,各有24种;来自定安的薜荔类黄酮种类和含量最丰富,分别为77种和2.15μmol/g。4个地区样本的(-)-儿茶素丰度均最高,分别为1.45μmol/g(定安)、1.23μmol/g(漳州)、1.20μmol/g(广州)、1.04μmol/g(文昌);芦丁、(-)-表儿茶素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在总黄酮中占比较大,部分化合物仅在特定地区样本中富集,如木犀草苷仅在文昌薜荔样本中被检测到。不同地区样本类黄酮的积累模式差异较大,具有区域特异性。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代谢途径、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通路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通路等方面。【结论】不同地区薜荔叶片类黄酮的含量和种类均较丰富,地区间类黄酮积累模式具有特异性;海南定安薜荔样本的类黄酮种类和含量最高,可作为重要的薜荔种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种质资源 类黄酮 代谢组 生物合成通路
下载PDF
薜荔藤水提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大鼠肺功能障碍及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尧梅香 王诚远 +4 位作者 谢建华 朱晓娟 周明 聂少平 钟虹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152,共6页
目的:观察薜荔藤水提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向大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和烟熏方法建立COPD模型。依次对大鼠进行肺功能测试;采用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腹主动脉血进... 目的:观察薜荔藤水提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向大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和烟熏方法建立COPD模型。依次对大鼠进行肺功能测试;采用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各项指标符合COPD病理表现。造模组动物存在明显的气流阻塞,而薜荔藤水提物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用力呼吸容积(FVC)、第0.3 s用力呼吸容积(Fev0.3)、峰流速(PEF)、第0.3 s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呼吸容积的百分比(Fev0.3/FVC)等水平(P<0.01),与阳性药物(氨茶碱)组表现的结果相似。造模大鼠肺部存在O 2和CO 2交换异常;同时,高剂量薜荔藤水提物能显著改善COPD大鼠肺通气功能,效果优于阳性药物。薜荔藤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能显著降低白细胞数目(P<0.05)。高剂量薜荔藤水提物可显著改善TNF-α、IL-8、IL-1、弹性蛋白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各项炎症因子水平(P<0.05),而阳性药物组仅对血小板活化因子影响显著(P<0.01)。高剂量薜荔藤水提物可减轻造模引起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和腺体增生、肺泡扩张和平滑肌增厚等病理情况。结论:高剂量薜荔藤水提物预防性给药可改善COPD大鼠的肺功能障碍和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薜荔藤 水提物 大鼠 肺功能障碍 炎症
下载PDF
薜荔叶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月 赖宣丞 +2 位作者 石慧 王越 韩长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15-419,共5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薜荔(Ficus pumila)叶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比对文献,分别鉴定为:3-hydro...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薜荔(Ficus pumila)叶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比对文献,分别鉴定为:3-hydroxy-damascone (1),月桂酸乙酯(2),马桑酸(3),13-hydroxy-(9Z,11E,15E)-octadecatrienoic acid (4),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苄醇-β-D-葡萄糖苷(6)和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 (7)。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A549细胞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32.21μg/mL。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测试的4株人体致病菌和2株弧菌均无明显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薜荔和爱玉及其传粉昆虫繁殖特性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陈勇 李宏庆 马炜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3,共6页
薜荔 (FicuspumilaL .var.pumila)隶属桑科榕属 ,爱玉 (F .pumilaL .var.awkeotsangCorner)为其变种 ,它们的花是单性的 ,雌雄异株。雌花序中着生雌花 ,雄花序中有瘿花和雄花 ,每个花序中花的数量极多 ,达 40 0 0~ 6 0 0 0朵。薜荔榕... 薜荔 (FicuspumilaL .var.pumila)隶属桑科榕属 ,爱玉 (F .pumilaL .var.awkeotsangCorner)为其变种 ,它们的花是单性的 ,雌雄异株。雌花序中着生雌花 ,雄花序中有瘿花和雄花 ,每个花序中花的数量极多 ,达 40 0 0~ 6 0 0 0朵。薜荔榕小蜂是唯一能进入薜荔和爱玉的隐头花序中产卵或传粉的共生昆虫 ,自然状态下雌花的结实率分别为82 %、83.5 2 %;瘿花的成虫瘿率分别为 5 8.71%、5 1.32 %,因此可形成大量的果实和虫瘿。物候观察表明薜荔和爱玉花期不遇 ,它们花序中的榕小蜂种群已经生殖隔离。人为的放蜂实验表明 ,生活于爱玉花序中的榕小蜂 ,已无法在薜荔花序中繁殖 ,生殖隔离进一步得到证实 ;实验同时表明爱玉的花粉亦不能使薜荔雌花结实 ,宿主两变种间生理上已不亲和。本文从共生双方协同进化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榕树 2变种间与传粉昆虫繁殖特性的差异 ,以及变种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爱玉 传粉昆虫 繁殖特性 榕小蜂 协同进化 桑科
下载PDF
基于28S, COI和Cytb基因序列的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分子遗传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文珊 陈友铃 +3 位作者 孙伶俐 毛建萍 杨问新 王爱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049-6057,共9页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于桑科榕属植物,二者为同一物种的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早期研究认为这两种榕树与同一种传粉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Hill))建立了稳定的互利共生关系,但近期在形态学、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等方面对二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于桑科榕属植物,二者为同一物种的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早期研究认为这两种榕树与同一种传粉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Hill))建立了稳定的互利共生关系,但近期在形态学、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等方面对二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可能发生了遗传分化。实验用核糖体28SrDNAD1-D3区、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部分序列,对采自福建3个不同样地的薜荔传粉小蜂和3个不同品系的栽培爱玉子的传粉小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核糖体28S序列的碱基组成中A,T,G,C 4种含量较平均,C+G的平均含量(56%)稍高于A+T的含量(44%)。线粒体Cytb序列中A+T的含量(76.1%)明显高于C+G的含量(23.9%),COI序列中A+T的含量(71.9%)也明显高于G+C的含量(28.1%),这是膜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的普遍特征。在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中,密码子第三位点A+T的含量最高。(2)比较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3种分子标记的变异范围显示,28S进化速度较Cytb及COI序列慢,比较保守,更适合科、亚科等较高分类单元的研究。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采用Cytb与COI序列进行分析更为精确。(3)用Cytb及COI序列对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显示,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4,爱玉子传粉小蜂个体间的Cytb遗传距离为0.0164;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之间的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385;COI序列的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048,爱玉子传粉小蜂各样本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2;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间COI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896,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差异大于10%以上)明显大于群体内各样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表明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其变异水平达到了种间分化水平,即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为两个不同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爱玉子 榕小蜂 COI Cytb 28S
下载PDF
野生植物野地瓜和插秧泡果实的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秀群 石登红 +2 位作者 蒋华梅 田绍波 宫翠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37,共3页
为探明野生植物野地瓜和插秧泡果实的营养成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野地瓜和插秧泡为试验材料,苹果为对照,对其果实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野地瓜、插秧泡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元... 为探明野生植物野地瓜和插秧泡果实的营养成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野地瓜和插秧泡为试验材料,苹果为对照,对其果实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野地瓜、插秧泡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元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均为野地瓜>插秧泡>苹果,VC和VE的含量依次均为插秧泡>野地瓜>苹果,膳食纤维含量依次为苹果>插秧泡>野地瓜,脂肪含量依次为插秧泡>苹果>野地瓜。结论:将野地瓜和插秧泡的果实开发利用成保健水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野地瓜 插秧泡 苹果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干旱对浑善达克沙地榆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3
15
作者 张红霞 刘果厚 崔秀萍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4,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顶部、丘间草地处的浑善达克沙地榆及呼和浩特市白榆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 ,以期探讨浑善达克沙地榆在解剖学方面适应干旱的机理。结果表明 ,虽然属同种植物 ,但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 ,...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顶部、丘间草地处的浑善达克沙地榆及呼和浩特市白榆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 ,以期探讨浑善达克沙地榆在解剖学方面适应干旱的机理。结果表明 ,虽然属同种植物 ,但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 ,叶片的解剖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境条件最差的流动沙丘顶部的浑善达克沙地榆的抗旱性最强 ,具体表现为 :叶片厚 ,表皮细胞大 ,具有较厚的表皮细胞外壁与角质层 ;栅栏组织发达 ,细胞缩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浑善达克沙地榆 叶片 解剖结构 石蜡切片法 抗旱性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栽培爱玉的传粉生态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勇 李宏庆 马炜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03-2407,共5页
栽培爱玉传粉生态的研究表明,栽培爱玉开花期明显分为春、秋两季,持续时间均较野生爱玉长.爱玉不能依靠生长于原变种薜荔花序中的小蜂授粉或产卵,在野生爱玉传粉小蜂隔离的情况下,小蜂缺失造成传粉系统损毁.栽培爱玉可通过人工引入传粉... 栽培爱玉传粉生态的研究表明,栽培爱玉开花期明显分为春、秋两季,持续时间均较野生爱玉长.爱玉不能依靠生长于原变种薜荔花序中的小蜂授粉或产卵,在野生爱玉传粉小蜂隔离的情况下,小蜂缺失造成传粉系统损毁.栽培爱玉可通过人工引入传粉小蜂建立新种群,但传粉系统修复比较缓慢,历经4年花序挂树率仅达51·11%、挂树花序的平均结果率为64·37%,平均成虫瘿率为64·35%.花序发育的雌花期和雄花期重叠度低、小蜂出飞过于集中、进入花序的小蜂数量少或缺失是造成共生双方繁殖率低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玉 薜荔榕小蜂 传粉生态
下载PDF
薜荔榕小蜂产卵和传粉行为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勇 李宏庆 马炜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薜荔榕小蜂Blastophagapumilae是薜荔的传粉昆虫 ,栖息于薜荔隐头花序中 ,在其生物学行为中以钻入花序产卵或传粉最为关键。研究表明 :薜荔榕小蜂钻入花序平均费时 6 9 48min ,标准差 13 2 6min ;伤残程度很高并能在伤残的情况下完成产... 薜荔榕小蜂Blastophagapumilae是薜荔的传粉昆虫 ,栖息于薜荔隐头花序中 ,在其生物学行为中以钻入花序产卵或传粉最为关键。研究表明 :薜荔榕小蜂钻入花序平均费时 6 9 48min ,标准差 13 2 6min ;伤残程度很高并能在伤残的情况下完成产卵或传粉 ;卵的尾丝能起标识作用避免重复产卵 ;进入雌花序的小蜂具逃离花序的行为但不能实现 ;1只小蜂平均产5 2 8个卵或为 10 72 4朵雌花授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薜荔榕小蜂 产卵 传粉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对薜荔种子发芽的影响(Ⅰ)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文珊 李凤玉 +2 位作者 郑翠芳 林纬 郭友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84,共4页
研究了薜荔种子的萌发特性,以及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浓度的HNO3、KNO3以及GA溶液对薜荔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植株薜荔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差异显著;浸种时间与种子发芽势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宜浓度的HNO3、KNO3以及GA溶液... 研究了薜荔种子的萌发特性,以及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浓度的HNO3、KNO3以及GA溶液对薜荔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植株薜荔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差异显著;浸种时间与种子发芽势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宜浓度的HNO3、KNO3以及GA溶液对薜荔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种子发芽 预处理
下载PDF
薜荔叶及花序托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文珊 纪小苹 +1 位作者 王扬飞 方玉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5-56,共2页
Using orthogonal test, a systematic study was carried on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otal flavonoides from the leaves and the receptacle of inflorescence of \%Ficus pumila \%L., favourable parameters of this technol... Using orthogonal test, a systematic study was carried on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otal flavonoides from the leaves and the receptacle of inflorescence of \%Ficus pumila \%L., favourable parameters of this technology were selected out. The best conditions to extract total flavonoides are: 1∶40 ethanol solution of 70%, at 70~75℃ for four hour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more total flavonoides can be extracted from leaves than receptacle of inflorescenc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agents on total flavonoid extracting are also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总黄酮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薜荔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肖文琳 陈文豪 +4 位作者 宋小平 陈光英 张俊燕 刘丽 韩长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研究薜荔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hadex LH-20、ODS、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薜荔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佛手柑内酯(1)、β-谷甾醇(2... 目的研究薜荔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hadex LH-20、ODS、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薜荔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佛手柑内酯(1)、β-谷甾醇(2)、6α-羟基豆甾-4-烯-3-酮(3)、6β-羟基豆甾-4-烯-3-酮(4)、3β-羟基豆甾-5-烯-7-酮(5)、4-acetonyl-3,5-dimerhoxy-p-quinol(6)、胡萝卜苷(7)、柚皮素(8)、金圣草黄素(9)。结论化合物3、4、5和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6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