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hanomyces euteiches: A Threat to Canadian Field Pea Produ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Longfei Wu Kan-Fa Chang +4 位作者 Robert L. Conner Stephen Strelkov Rudolph Fredua-Agyeman Sheau-Fang Hwang David Feindel 《Engineering》 2018年第4期542-551,共10页
Field pea (Pisum sativum var. arvense L.) is an important legume crop around the world. It produces grains with high protein content and can improve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nitrogen in the soil. Aphanomyces root rot... Field pea (Pisum sativum var. arvense L.) is an important legume crop around the world. It produces grains with high protein content and can improve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nitrogen in the soil. Aphanomyces root rot (ARR), caused by the soil-borne oomycete Aphanomyces euteiches Drechs. (A. euteiches), is a major threat to pea production in many pea-growing regions including Canada; it can cause severe root damage, wilting, and considerable yield losses under wet soil conditions. Traditional disease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crop rotations and seed treatments, cannot fully prevent ARR under conditions conducive for the disease, due to the longevity of the pathogen oospores, which can infect field pea plants at any growth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pea cultivars with partial resistance or tolerance to ARR may be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variability and physiologic specialization ofA. euteiches in field pea an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is disease. As such, the detec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for resistance is essential to field pea-breeding programs. In this paper, the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A. euteiches are reviewed along with various ARR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he QTL associated with partial resistance to A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pea Aphanomyces euteiches Root rot Pathogenicity variabilit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下载PDF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Amino Acid Bioavailability of Field Pea Seeds in Broilers Diets
2
作者 Vassilios Dotas Asterios Hatzipanagiotou Konstantinos Papanikolaou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1年第7期555-561,共7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pparent (AME) & true (TMEn) metabolizable energy as well as the crude protein (CP) & amino acid (AA) total tract (by excreta collection) digestibility (bioavail...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pparent (AME) & true (TMEn) metabolizable energy as well as the crude protein (CP) & amino acid (AA) total tract (by excreta collection) digestibility (bioavailability) of field pea seeds (FPS) of the Greek cultivar "Olympos". Forty eight broilers were placed in individual cages and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4 dietary treatments. Birds consumed 80 g/d of either a typical commercial diet or the same diet in which 100, 200 or 300 g/kg had been substituted by ground FPS. The experiment lasted 15 d. Apparent and true CP bioavailability of F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5) only at the inclusion rate of 300 g/kg. AA bioavailability remained at high levels (-0.80), with the exception of methionine and valine and was similar to CP mean. The mean AME and TMEn values of FPS were estimated equal to 10.8 and 11.0 MJ ME/kg,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pea seeds BROILERS metabolizable energy crude protein amino acid bioavailability.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host resistance and fungicide application as tool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oot rot of field pea caused by Aphanomyces euteiches
3
作者 Longfei Wu Kan-Fa Chang +4 位作者 Sheau-Fang Hwang Robert Conner Rudolph Fredua-Agyeman David Feindel Stephen E.Strelkov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8-48,共11页
Aphanomyces root rot(ARR) of field pea(Pisum sativum), caused by Aphanomyces euteiches, can cause severe root damage, wilting, and large yield losses under wet soil conditions. To identify ways to manage this disease,... Aphanomyces root rot(ARR) of field pea(Pisum sativum), caused by Aphanomyces euteiches, can cause severe root damage, wilting, and large yield losses under wet soil conditions. To identify ways to manage this disease, the effect of A. euteiches inoculum density on field pea was studied under greenhouse and field conditions in 2015 and 2016. Increases in inoculum density reduced seedling emergence, root nodulation, and plant vigor, and resulted in increased root rot severity in both field and greenhouse tests. Seed treatments with the fungicides Apron Advance(thiabendazole + fludioxonil + metalaxyl) + Vibrance(difenoconazole + metalaxylM + sedaxane), INTEGO Solo(ethaboxam), BAS 516F(boscalid + pyraclostrobin), BAS 720F(metalaxyl + pyraclostrobin + fluxapyroxad), and BAS 516F + BAS 720F(3:1)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efficacy against ARR. All seed treatments except Apron Advance + Vibrance reduced root rot severity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BAS 516F, BAS 720F and INTEGO Solo improved plant vigor and all treatments reduced seedling blight to varying degrees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but not in the field. A collection of 22 pea genotypes was evaluated for resistance to root rot in field plot experiments. Line 00–2067 showed the least severe root rot symptoms,whereas ‘Spring D' showed the lowest reduction in yiel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may be an opportunity to combine partial host resistance and fungicidal seed treatments to adequately manage ARR of field p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ANOMYCES euteiches field pea Fungicides INOCULUM density Resistance
下载PDF
Changes in Inositol Phosphates in Low Phytic Acid Field Pea (<i>Pisum sativum</i>L.) Lines during Germination and in Response to Fertilization
4
作者 Dil Thavarajah Pushparajah Thavarajah +4 位作者 Darshika Amarakoon Abby Fenlason Casey R. Johnson Phil Knutson Thomas D. Warken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2期251-256,共6页
Inositol phosphates are the main form of phosphorous (P) storage in legume seeds. Mutants low in inositol hexaphosphate (IP6), also known as phytic acid (PA),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ncrease iron (Fe) bioavailability ... Inositol phosphates are the main form of phosphorous (P) storage in legume seeds. Mutants low in inositol hexaphosphate (IP6), also known as phytic acid (PA),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ncrease iron (Fe) bioavailability and reduce P waste to the environ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1) inositol-P form changes during germination, and 2) the effect of P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seed PA, total P, and Fe concentration of three field pea (Pisum sativum L.) cultivars and two low-PA lines grown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Low-PA field pea lines clearly had lower PA (1.3 - 1.4 mg·g-1) than cultivars (3.1 - 3.7 mg·g-1). Phyt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both cultivars and low-PA lines decreased during germination, but tended to increase seven days after germination. Levels of inositol-3-phosphate-phosphate (IP3-P;0.6 mg·g-1) and inorganic P (1.8 - 2.0 mg·g-1) were higher in low-PA lines than in the field pea cultivars. Reduction of PA in low-PA line seeds may reduce seed Fe and total P concentrations, as levels in the low-PA lines (37 - 42 mg·kg-1 Fe;4003 - 4473 mg·kg-1 total P) were typically less than in field pea cultivars (37 - 55 mg·kg-1 Fe;3208 - 4985 mg·kg-1 total P) at different P fertilizer rates. Overall, IP3 is the major form of P present in low-PA field pea lines during germination;however IP6 is the major form of P present in field pea cultivars. Therefore, low-PA field pea lines could be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increase Fe bioavailability, feed P utilization, and reduce P waste to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ic ACID Inositol-3-Phosphate Low Phytic ACID MUTANTS field peaS Iron Phosphorus
下载PDF
豌豆根瘤菌SCAU P10的接种效果、促生特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5
作者 张艳琴 陈远学 +3 位作者 PENTTINEN Petri 刘明 吴超 徐开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4,共9页
【目的】为获得共生固氮能力强、抗逆促生效果好、宿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豌豆根瘤菌。【方法】以前期初筛的优良豌豆根瘤菌SCAU P10为材料,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和广元市剑阁县验证SCAU P10的田间接种效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菌株的抗逆促... 【目的】为获得共生固氮能力强、抗逆促生效果好、宿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豌豆根瘤菌。【方法】以前期初筛的优良豌豆根瘤菌SCAU P10为材料,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和广元市剑阁县验证SCAU P10的田间接种效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菌株的抗逆促生能力,用水培法研究菌株与四川主要豌豆品种“长寿仁”“中豌6号”“无须豆尖1号”“云豌91号”的共生匹配性,通过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共生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金堂县豌豆接种供试菌株SCAU P10的鲜豌豆籽粒(青豌豆)显著增产32.3%,两试验地接种供试菌株的根瘤数、株高、绿肥产量(植株鲜重)、饲草产量(植株干重)、植株氮钾积累量均较不接种对照(CK)显著增加。抗逆促生特性试验表明,菌株耐酸耐碱能力均较强,可在pH 4.0~10.0条件下生长,耐盐能力较差,仅能在NaCl浓度0.01%~0.6%条件下生长,能分泌生长素(IAA),具有较强的溶磷(卵磷脂、磷酸钙、磷酸铁、磷酸铝)和溶钾能力。匹配性试验表明,供试菌株SCAU P10与四川4个主要豌豆品种均高效匹配。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和共生基因综合分析表明,菌株SCAU P10归属于Rhizobium sophorae,且经历了共生基因的水平转移。【结论】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sophorae SCAU P10与四川主要豌豆品种共生匹配性好,具有溶磷溶钾和分泌IAA的能力,pH生长范围较广,可有效促进豌豆生长及养分吸收。研究结果可为四川地区豌豆根瘤菌菌剂的研制、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菌 田间验证 抗逆促生性 共生匹配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基于PEA的聚四氟乙烯空间电荷测量及其温度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兴梅 蔡彪 +1 位作者 彭庆军 周天春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1-55,共5页
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与硅油构成的复合绝缘材料在干式高压电器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聚四氟乙烯作为复合绝缘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空间电荷分布特点还不清楚,而已有的研究表明,空间电荷对绝缘放电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采用电声脉冲法... 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与硅油构成的复合绝缘材料在干式高压电器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聚四氟乙烯作为复合绝缘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空间电荷分布特点还不清楚,而已有的研究表明,空间电荷对绝缘放电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采用电声脉冲法对聚四氟乙烯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的空间电荷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PTFE介质中容易积聚负极性空间电荷。其次温度的提高有助于加快聚四氟乙烯介质的空间电荷消散速率,有助于电荷消散。但是,温度的提高同样会导致PTFE的空间电荷注入、积聚速度加快,并促进介质中杂质电离,使得PTFE介质中积聚更多的空间电荷。因此,从尽量消除介质空间电荷的角度,建议PTFE绝缘介质尽量避免在高温下运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空间电荷 电声脉冲法 电场
下载PDF
冬闲田种植豌豆和蚕豆的生产及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瑞 陈高 +3 位作者 兰红 黄敏 王建兵 陈禅友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10,共6页
越冬种植的豌豆和蚕豆,其植株体可增绿降碳,翌春采收的鲜荚又可供应淡季蔬菜市场,其根具有生物固氮功能,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兼具生产与生态效益。以豌豆和蚕豆的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种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水稻冬闲田,测定了4个品种在生育... 越冬种植的豌豆和蚕豆,其植株体可增绿降碳,翌春采收的鲜荚又可供应淡季蔬菜市场,其根具有生物固氮功能,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兼具生产与生态效益。以豌豆和蚕豆的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种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水稻冬闲田,测定了4个品种在生育期内经济产量、光合特性、CO_(2)吸收量、秸秆还田量及其所含N、P、K量等指标,并与同期种植的油菜和紫云英作比较。结果表明:蔓生型豌豆WD-001的产量和净收益均高;蚕豆品种‘优质大白皮’CO_(2)吸收量最高,全生育期达941.32 kg/667m^(2),且其还田秸秆中N含量(129.16 kg/667m^(2))明显高于除紫云英外的其他品种,P含量(53.30 kg/667m^(2))略低于紫云英和油菜,K含量(159.06 kg/667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较好的降碳效果和培肥潜力。因此,冬闲田种植豌豆和蚕豆兼具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充分利用主栽作物冬闲田的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蚕豆 冬闲田 光合特性 经济产量 培肥
下载PDF
有机肥用量与配比对食粒豌豆3种病害防效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艳兰 杨进成 +11 位作者 金红云 罗志敏 李祥 李灶福 张春帆 胡新洲 禹宗红 刘坚坚 高仕兰 安正云 王爱明 蔡述江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为探索中高海拔山区有机肥不同用量与配比对食粒豌豆常见病害的防控效果,采用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分别研究播种时施用有机肥、苗期浇施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或(和)磷酸二氢铵对食粒豌豆枯萎病、白粉病和褐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施用45... 为探索中高海拔山区有机肥不同用量与配比对食粒豌豆常见病害的防控效果,采用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分别研究播种时施用有机肥、苗期浇施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或(和)磷酸二氢铵对食粒豌豆枯萎病、白粉病和褐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施用45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与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组配在中、高海拔点对食粒豌豆枯萎病、褐斑病有很好的防控效果,枯萎病最高防效为100%,褐斑病最高防效为48.23%,但有机肥不同用量与配比对白粉病没有防控效果;施用4500~90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与苗期追施2次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组配对食粒豌豆有增产效果,高海拔点最高增幅为25.55%,中海拔点最高增幅为19.71%。综合两地试验结果,施用45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2次全水溶性有机肥作追肥处理具有控病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食粒豌豆 枯萎病 白粉病 褐斑病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麦豆双序列轮作体系的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 被引量:100
9
作者 黄高宝 郭清毅 +4 位作者 张仁陟 逄蕾 GuangdiLI KwongYinCHAN 于爱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6-1185,共10页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tillage)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产量,是一类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持续性农业耕作形式。2002年至2004年在定西旱地农业地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的试验...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tillage)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产量,是一类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持续性农业耕作形式。2002年至2004年在定西旱地农业地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改善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及含水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多土壤对降水的保蓄能力增强。在降水较少年份免耕秸秆覆盖的这种作用表现突出,而在降水充沛的年份免耕地膜覆盖则更具优势。耕层土壤水分因受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剧烈,耕层以下土壤水分变幅相对较小。播种期、五叶期及收获期土壤具有较高含水量,而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则较低。在两种轮作体系中,播种期春小麦和豌豆免耕秸秆覆盖处理0~50cm土层含水量分别较常规耕作增加28%、26%和11%、23%,降水生产效率较常规耕作提高了17.79%~26.81%。在春小麦豌豆轮作体系中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作物产量(春小麦+豌豆)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420kghm2和8.11kg(hm2·mm),较常规耕作分别提高26.81%和25.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旱地 双序列轮作 水分动态 水分利用效率(WUE)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和豌豆叶水势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鸣 张仁陟 蔡立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67-1474,共8页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对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和豌豆叶水势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豌豆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叶水势都明显高于春小麦,它们在不同生育期...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对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和豌豆叶水势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豌豆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叶水势都明显高于春小麦,它们在不同生育期的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为清晨最高,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在持续一段低谷后逐渐回升.春小麦各处理的叶水势在拔节和抽穗期相对较高,孕穗和开花期次之,灌浆期最低;豌豆各处理的叶水势在现蕾期达到最大值,分枝和开花期次之,结荚鼓粒期最低.春小麦各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在抽穗期最高,拔节和开花期次之,灌浆期最低,水分饱和亏的变化正好相反;豌豆各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水分饱和亏的变化也与之相反.春小麦和豌豆各处理的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气温、太阳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水势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对春小麦和豌豆叶水势日变化影响最强的气象因子分别为大气水势和大气温度.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免耕秸秆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还田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作物叶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其中免耕秸秆覆盖的优势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叶水势 环境因子 春小麦 豌豆
下载PDF
施钾对旱地豌豆产量、水分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奎忠 黄高宝 +3 位作者 李玲玲 许爱霞 赵君范 李宗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9,68,共6页
2006年在陇中黄绵土上进行的钾肥肥效试验表明:黄绵土已出现钾素亏缺,施用钾肥能显著增加豌豆的耗水量,增大叶面积、单株节数、结荚数和单株豆粒数,增加了千粒重,从而提高了产量、经济系数、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其中施纯K2O... 2006年在陇中黄绵土上进行的钾肥肥效试验表明:黄绵土已出现钾素亏缺,施用钾肥能显著增加豌豆的耗水量,增大叶面积、单株节数、结荚数和单株豆粒数,增加了千粒重,从而提高了产量、经济系数、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其中施纯K2O 37.5 kg/hm2时,豌豆增产最大,增产26.7%,耗水量最大,增加14.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0.5%,经济系数提高17.2%。并建立了陇中地区钾肥适宜施用量与豌豆产量的数学模型y=0.0006x3-0.1576x2+10.973x+895.91,当钾肥施用量达到43.4 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施钾能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植株全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土 钾肥 豌豆 土壤水分 旱地
下载PDF
红黄壤区“豌豆-稻-稻”高产高效种植制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德仁 卢婉芳 +2 位作者 陈苇 杜志贵 陈询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通过在红黄壤区稻田 5年的研究 (1995~ 1999年 ) ,从品种引进筛选、适播期、适播量 3个方面研究了稻田冬种豌豆的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由“豌豆 -稻 -稻”的豌豆、早稻、晚稻品种筛选得出豌豆、早稻、晚稻 3季品种优化搭配方式。通... 通过在红黄壤区稻田 5年的研究 (1995~ 1999年 ) ,从品种引进筛选、适播期、适播量 3个方面研究了稻田冬种豌豆的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由“豌豆 -稻 -稻”的豌豆、早稻、晚稻品种筛选得出豌豆、早稻、晚稻 3季品种优化搭配方式。通过“豌豆 -稻 -稻”3年连作试验 ,得出豌豆因连作而病害日益严重 ,产量逐年下降的结论 ,并对其低产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提出了“豌豆 -稻 -稻”与“大麦 -稻 -稻”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复种 轮作 种植制度 水稻 红壤地区 黄壤地区 产量
下载PDF
小型豌豆收获机清选装置数值模拟
13
作者 侯传凯 张克平 苏占科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3年第5期5-9,23,共6页
为了提高小型豌豆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利用CFD-DEM耦合的方法对气流式清选装置分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清选装置内部流场在不同风扇转速和不同入料口风速下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当入料口风速为5 m/s时,排粮口附近气流速度随着风扇转速... 为了提高小型豌豆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利用CFD-DEM耦合的方法对气流式清选装置分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清选装置内部流场在不同风扇转速和不同入料口风速下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当入料口风速为5 m/s时,排粮口附近气流速度随着风扇转速的增加而骤增,且排粮口气流速度远远大于分离室中下部气流速度,阻碍籽粒的排出;当风扇转速为1600 r/min,随着入料口风速的增加,排粮口气流速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气流速度的矢量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分离室中下部形成涡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收获机 CFD-DEM耦合 气流清选 流场模拟 风扇转速 入料口风速
下载PDF
油纸绝缘介质的空间电荷积聚与消散特性 被引量:47
14
作者 王云杉 周远翔 +6 位作者 李光范 王宁华 刘瑛岩 孙清华 李博 李鹏 程焕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3-877,共5页
油纸材料的绝缘问题在换流变压器、直流套管、直流电缆等高压大型直流设备大量应用的情况下显得十分突出。为探讨高压直流设备绝缘的最主要问题—空间电荷效应,应用电声脉冲法(PEA)对油纸绝缘材料的空间电荷特性进行了研究。有关外加场... 油纸材料的绝缘问题在换流变压器、直流套管、直流电缆等高压大型直流设备大量应用的情况下显得十分突出。为探讨高压直流设备绝缘的最主要问题—空间电荷效应,应用电声脉冲法(PEA)对油纸绝缘材料的空间电荷特性进行了研究。有关外加场强对油纸材料中空间电荷积聚情况的影响和在较高场强下油纸材料的击穿破坏与空间电荷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低场强下油纸材料中空间电荷以电离产生为主;而在较高场强下,先后在阴极和阳极产生了同极性载流子注入。②相对于聚乙烯而言,由于油纸材料的电导率较大,材料内的空间电荷在外加电场撤去后很快消散。③空间电荷的注入和运动会导致油纸材料的劣化和破坏。油纸材料中的空间电荷快速消散现象有利于直流设备在极性反转条件下的运行,为阐释油纸绝缘良好的长期性能提供了有重要意义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油纸绝缘 pea 场强畸变 劣化 极性反转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旭东 沈晓坤 +1 位作者 张春平 傅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30,共7页
2007年使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对黄土高原地区豌豆农田土壤呼吸进行观测,综合分析了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豌豆田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曲线;夏季日变化最高和最... 2007年使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对黄土高原地区豌豆农田土壤呼吸进行观测,综合分析了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豌豆田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曲线;夏季日变化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1:00-13:00和0:00-3:00,日平均值接近9:00和19:00的观测值;冬季日变化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3:00-15:00和21:00-0:00,日平均值接近于9:00和17:00的观测值;全年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豌豆开花结荚期),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分析表明:温度是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土壤水分变化与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相关性较差。该区土壤呼吸存在"负通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豌豆田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豌豆早播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逄蕾 黄高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6-200,共5页
通过定位试验,探讨了黄土高原旱地不同播种期对豌豆产量的影响,供试材料为绿豌豆(高产品种)和燕农2号(低产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高产豌豆品种出苗情况的影响大于对低产品种的影响。豌豆提前播种,可以增加低产品种的单位面积干... 通过定位试验,探讨了黄土高原旱地不同播种期对豌豆产量的影响,供试材料为绿豌豆(高产品种)和燕农2号(低产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高产豌豆品种出苗情况的影响大于对低产品种的影响。豌豆提前播种,可以增加低产品种的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但对高产品种的影响不显著。豌豆提前播种,可以提前达到盛花期,高产品种的盛花期早于低产品种的盛花期,在盛花期有较长时间避开六月份的高温天气,有利于高产。豌豆提前播种,可以增加高产品种的产量,显著增加低产品种的产量。有利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不同播种期 产量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土壤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长立 刘丽 +3 位作者 田雪婷 戴希刚 宁婷婷 丁建军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66-75,共10页
以‘中豌四号’豌豆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冬闲稻田上采用免耕和翻耕两种耕作方式,种植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两个处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培肥冬闲稻田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下种植接种... 以‘中豌四号’豌豆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冬闲稻田上采用免耕和翻耕两种耕作方式,种植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两个处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培肥冬闲稻田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下种植接种或不接种根瘤菌均可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免耕处理及翻耕-接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但耕作方式与接种均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免耕-接种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免耕处理可显著提高速效钾的含量,而接种根瘤菌则无此效果。免耕-接种和免耕-不接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细菌数量,但只有前者可显著提高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免耕-接种处理还可显著提高单株荚数、嫩荚产量和籽粒产量,而在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上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不管是免耕还是翻耕下,接种处理后均可显著提高豌豆粗蛋白含量与粗纤维含量。进一步的主效作用分析表明:耕作方式效应在对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放线菌与真菌数量上起主导作用;而接种效应则在对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细菌数量、单株荚数、嫩荚和籽粒产量、粗蛋白与粗纤维含量上占主导作用;在对嫩荚和籽粒产量影响上,耕作方式与接种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翻耕 接种根瘤菌 冬闲稻田 土壤肥力 豌豆产量与品质
下载PDF
温度梯度对直流电压极性反转过程中瞬态电场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陈曦 王霞 +4 位作者 王增彬 吕泽鹏 吴锴 彭宗仁 成永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2-1227,共6页
高压电缆运行中由于导体发热而引起绝缘由内到外形成温度梯度。直流电压下温度梯度的存在必然会影响电荷的注入和迁移、加剧了位于绝缘层外表面的电荷积聚和场强畸变,降低绝缘击穿强度,也造成了电缆在断电或电压极性反转时的早期破坏。... 高压电缆运行中由于导体发热而引起绝缘由内到外形成温度梯度。直流电压下温度梯度的存在必然会影响电荷的注入和迁移、加剧了位于绝缘层外表面的电荷积聚和场强畸变,降低绝缘击穿强度,也造成了电缆在断电或电压极性反转时的早期破坏。为此,基于电声脉冲(PEA)法,测量了聚乙烯板状试样在不同温度梯度场、50kV/mm直流电场协同作用下加压和极性反转过程中的空间电荷分布和最大瞬态场强。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场-直流电场协同作用下,最大稳态电场出现在试样低温侧;而温度梯度场-电压极性反转协同作用下,最大瞬态电场却出现在高温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 瞬态场强 极性反转 聚乙烯 电声脉冲 空间电荷
下载PDF
温度梯度场下电缆本体脉冲电声法空间电荷测量声波纠正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伟 何东欣 +3 位作者 陈胜科 张福增 廖一帆 屠幼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4-1089,共6页
采用脉冲电声(PEA)法测量电力电缆本体空间电荷时会因电缆筒柱形结构和温度梯度场的作用而使PEA声波在电缆本体中的传播声速发生变化,导致空间电荷测量波形幅值的衰减和采样时间的变化。为此,首先研究了温度梯度场下交联聚乙烯(XLPE)电... 采用脉冲电声(PEA)法测量电力电缆本体空间电荷时会因电缆筒柱形结构和温度梯度场的作用而使PEA声波在电缆本体中的传播声速发生变化,导致空间电荷测量波形幅值的衰减和采样时间的变化。为此,首先研究了温度梯度场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本体PEA测试信号的纠正问题。实验研究发现:PEA系统中声波沿XLPE电缆绝缘径向传至压电传感器时,不仅会受到与切片试样中相同的吸收衰减和散射衰减,而且会因电缆的圆柱型结构而导致声波辐射面扩大并发生扩散衰减,扩散衰减与声波所在位置的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温度梯度场下声速沿电缆本体绝缘径向呈线性分布,且温度越高,声速就越低。然后将电缆本体中声波衰减因子离散成1个传递矩阵,针对试样处在常温和温度梯度场下的不同情况,分别在频域下获取了整个电缆本体绝缘中的空间电荷恢复方程;同时为解决不同温差下以时间为横坐标来比较空间电荷的位置分布的困难,采取将时间轴转换为对应的试样厚度方向的距离来进行比较。纠正结果表明该纠正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电力电缆 脉冲电声法 扩散衰减 温度梯度场 波形纠正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豌豆和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郑甲成 刘婷 +2 位作者 洪安喜 张百忍 刘继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7,共3页
通过不同覆盖方式(不覆盖,覆草,覆地膜)下保护性耕作试验,对套种春小麦和豌豆的生育期、基本苗数、干物质、土壤水分和产量进行调查和测定,研究春小麦和豌豆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免耕覆膜、传统耕作覆膜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 通过不同覆盖方式(不覆盖,覆草,覆地膜)下保护性耕作试验,对套种春小麦和豌豆的生育期、基本苗数、干物质、土壤水分和产量进行调查和测定,研究春小麦和豌豆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免耕覆膜、传统耕作覆膜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不覆盖、传统耕作并将秸秆翻入、免耕覆秸秆和免耕不覆秸秆的处理,而基本苗数和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却低于传统耕作不覆盖、传统耕作并将秸秆翻入、免耕覆秸秆和免耕不覆秸秆处理。因此,免耕覆膜、传统耕作覆膜种植是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区相对较好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豌豆 春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