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雪茄烟品系农艺性状与干物质积累研究
1
作者 陈克玲 刘洋 +6 位作者 王以慧 聂威 郭全伟 马蒙蒙 白晓杰 张兴伟 马兴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6-453,共8页
为筛选适宜山东烟区栽培的雪茄烟品系,探究雪茄烟在山东烟区的生长发育特征及质量特性,以5个国内优质雪茄烟品系(QX100、QX102、QX103、QX105、QX107)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地点田间试验,按照YC/T142‒2010《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使用... 为筛选适宜山东烟区栽培的雪茄烟品系,探究雪茄烟在山东烟区的生长发育特征及质量特性,以5个国内优质雪茄烟品系(QX100、QX102、QX103、QX105、QX107)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地点田间试验,按照YC/T142‒2010《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和火焰光度计等方法,研究不同雪茄烟品系的田间性状、养分吸收积累和质量性状的表现差异。结果表明:生育期方面,临朐点雪茄各品系的生育期差异较小,沂水点QX102和QX105差别较大,QX102现蕾和中心花开放时间较长,QX105历经时间较短;其他品系无明显差异,两地点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一致。农艺性状方面,临朐点QX100株高最高,叶片宽且薄,支脉少且细;QX102叶片数最多但叶片较小且支脉数最多;QX103株高较矮,叶长较长,叶片较厚;QX105叶宽最小,支脉较细;QX107叶片较大,支脉最粗。沂水试验点,QX100株高最高,节距、叶长和叶宽最大,除叶长外与其他品系具有显著差异,其茎围、茎叶夹角较小,支脉最细;QX102株高较矮,叶片数多,节距小;QX103叶片厚,支脉粗;QX105株高较矮,叶片较小;QX107叶片较大,叶片薄。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方面,QX103叶片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QX100叶片磷钾含量较高,但养分积累能力弱于QX103;QX103的氮磷钾累积量均最高,QX105的磷累积量最低,QX107的钾累积量最低。QX100晾制后烟叶呈棕色,单叶重最大,QX107原烟厚度最厚,单叶重较重。综合田间表现和物质养分积累以及质量表现来看,QX100和QX103表现相对较好,更适合茄衣烟叶生产,可作为山东烟区的主栽茄衣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 茄衣 品系 田间性状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现场测试关键性能指标校验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武超 刘倩倩 陈波 《环境科技》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传统污染源颗粒物监测方法虽保证了质量但耗时过长;而快速检测方法多以间接测量为主,测量信号与质量浓度量的对应关系无法现场进行校核。基于便携式振荡天平法采用标准膜重量直接验证方式解决了设备性能无法现场核查的难题,无需重新建... 传统污染源颗粒物监测方法虽保证了质量但耗时过长;而快速检测方法多以间接测量为主,测量信号与质量浓度量的对应关系无法现场进行校核。基于便携式振荡天平法采用标准膜重量直接验证方式解决了设备性能无法现场核查的难题,无需重新建立测量信号与质量浓度量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在水平振动为56.2~94.4 dB,垂直振动为58.4~96.5 dB条件下,测试前、后振荡天平称量值与标准滤膜定值的相对误差均不大于±3.5%,标准偏差均小于0.5%。该研究为固定污染废气颗粒物的现场快速监测提供了有效的质量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染污源 颗粒物 现场监测 性能指标 校验方法研究
下载PDF
7 T与3 T MRI对健康人脑内灰质核团铁沉积的定量比较
3
作者 裴迅 张雪 +4 位作者 白晓燕 李雨桉 陈通 赵元宾 隋滨滨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目的比较在7 T与3 T场强下应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分析正常人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招募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青年志愿者10例,平均年龄(22±3)岁;均行7 T及3 T MRI扫描采集QSM数据。应用STI-suite算法进行QSM后处... 目的比较在7 T与3 T场强下应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分析正常人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招募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青年志愿者10例,平均年龄(22±3)岁;均行7 T及3 T MRI扫描采集QSM数据。应用STI-suite算法进行QSM后处理,手动勾画12个感兴趣区(包括双侧的红核、黑质、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及丘脑),并测量脑灰质核团内的磁化率值。以7 T QSM上总体核团的平均磁化率值为参考,将核团分为高磁化率组和低磁化率组。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同一核团在2种场强下QSM的磁化率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Bland-Altman图分析2种不同场强下各核团定量磁化率的拟合度及一致性。结果3 T上测得的脑内灰质核团总体磁化率值高于7 T(P<0.05)。高磁化率组(红核、黑质、苍白球)各个核团以及总体结果均在3 T上测得的磁化率值高于7 T(P<0.05),低磁化率组(尾状核、壳核、丘脑)各个核团以及总体结果在2种场强下测得的磁化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2种场强下,核团总体磁化率值(R^(2)为0.954)及各核团的磁化率值的拟合度(R^(2)为0.803~0.936)均较好;Bland-Altman图分析显示2种场强下低磁化率组中各核团的磁化率值的一致性均较高,高于高磁化率组各核团。低磁化率组在2种场强下测得的磁化率拟合度(R2=0.995)高于高磁化率组(R^(2)=0.862);且低磁化率组在2种场强下磁化率的一致性高于高磁化率组。结论7 T与3 T场强下测得的低磁化率核团的磁化率值一致性较高,而在高磁化率核团中两者的差异较大,进行QSM评估时应注意场强对定量不同磁化率组织铁沉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铁沉积 灰质核团 超高场强
下载PDF
稻油轮作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车品高 陈国徽 +5 位作者 曹国军 高冰可 陈艳芳 熊文 应治宏 周庆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18-3128,共11页
为明确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6-2023年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典型稻油轮作区进行了为期7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稻油2季秸秆均不还田(CK)、仅油菜季水稻秸杆还田(T1)、仅水稻季油菜... 为明确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6-2023年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典型稻油轮作区进行了为期7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稻油2季秸秆均不还田(CK)、仅油菜季水稻秸杆还田(T1)、仅水稻季油菜秸秆还田(T2)及稻油两季秸秆均还田(T3)4个处理,分别测定了2022年水稻季及2022-2023年油菜季各作物关键生育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含量、成熟期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pH、有机质及N、P、K等养分含量。以T3处理较为突出,其在水稻季和油菜季分别显著提高土壤pH值9.7%和12.9%、碱解氮32.9%和25.5%、有效磷33.5%和24.3%、速效钾56.3%和58.6%、全氮22.9%和33.0%、有机质26.6%和50.8%(P<0.05)。水稻干物质积累随生育期延长呈先增后降趋势,T2处理对干物质积累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T3处理对水稻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产生一定抑制。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以T2增幅最大,为13.9%(P<0.05)。油菜干物质积累随生育期延长持续增加,以T2处理对油菜干物质积累促进最显著。与不还田相比,T2处理油菜籽粒产量增幅最大,为20.0%(P<0.05)。相关分析表明,速效钾与水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P<0.01),全氮和速效钾分别与油菜单株分枝角果数(r=0.705*,r=0.623*,P<0.05)、油菜籽粒产量(r=0.623*,r=0.690*,P<0.05)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可能是导致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综合土壤养分、干物质积累及作物产量,水稻季油菜秸秆还田表现最佳,可在长江中下游区域进行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轮作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Dark Matter Particles May Never Be Directly Detected by Instruments—A Dark Matter Mechanism That Does Not Exceed the Standard Model Framework
5
作者 Wenbing Qiu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24年第5期596-612,共17页
A dark matter mechanis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tandard model (SM) of particle physics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at the essence of dark matter may be the excited virtual particle field by the gravitational fi... A dark matter mechanis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tandard model (SM) of particle physics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at the essence of dark matter may be the excited virtual particle field by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of ordinary matter, which contains virtual photons, virtu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n pairs, virtual gluons, virtu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quark pairs, virtual neutrinos etc. In this mechanism, there are two basic assumptions: 1) the stronger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of ordinary matter, the greater the excited energy (mass) density of virtual particle field;2) The excited virtual particle field is generally very weak in self-interaction. The virtual particle field excited by gravity can exhibit the properties of dark matter and may become a dark matter candidate. Based on this new dark matter mechanism, the hydrodynamic equations and cosmic perturbation equations describing cosmic matter are improved, and this may be meaningful for solving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tandard cosmological model (Lambda-CDM or LCDM) and developing and perfecting LCDM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k Matter Virtual Particle Gravitational Field Ordinary Matter
下载PDF
黄淮地区适宜秸秆腐熟剂的筛选及其应用效果
6
作者 朱金英 魏龙雪 +1 位作者 屈磊 裴艳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163-165,216,共4页
[目的]探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下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倪庄村进行大田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以冬小麦播种前玉米秸秆还田不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以玉米秸秆单季还... [目的]探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下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倪庄村进行大田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以冬小麦播种前玉米秸秆还田不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以玉米秸秆单季还田配施7种不同腐熟剂为处理,研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移,T1(阿姆斯生物发酵剂)、T4(沃土天地VT有机物料腐熟剂)和T7(还田宝)处理的群体总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干物重占比均高于其他处理,且开花期—成熟期(T1为8.13%、T4为8.29%、T7为12.75%)小麦群体总茎数降幅较低,且与其他处理间呈显著差异。T1、T4和T7处理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性。[结论]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可有效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与效益,以T1、T4和T73个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熟剂 群体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施肥模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7
作者 公臣 王世伟 +5 位作者 冯尚宗 袁茂胜 张建达 胡涛 张春艳 庄克章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102,共7页
针对当前中低产夏玉米田耕层薄、犁底层厚、单施缓释肥及玉米生育前期氮素供应不足的问题,本试验以玉米品种联创839为材料,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设置免耕单层PK肥(无氮肥,SPK)、免耕单层缓释NPK肥(SNPK)、免耕单层掺混NPK肥(SNMPK... 针对当前中低产夏玉米田耕层薄、犁底层厚、单施缓释肥及玉米生育前期氮素供应不足的问题,本试验以玉米品种联创839为材料,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设置免耕单层PK肥(无氮肥,SPK)、免耕单层缓释NPK肥(SNPK)、免耕单层掺混NPK肥(SNMPK)、深松分层PK肥(无氮肥,DPK)、深松缓释NPK肥(DNPK)、深松分层NPK肥(DNLPK)共6个处理,所有肥料均一次性基施,研究不同耕作施肥处理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施肥处理对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影响显著,其中DNLPK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最高,较DNPK、SNMPK、SNP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8.8%、5.7%,9.5%、5.4%和13.0%、12.0%;不同耕作施肥处理对茎叶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影响显著,缺氮处理的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均较高,其中DPK处理均最高,较DNLPK处理高出511.00 kg/hm^(2)和7.99个百分点;不同耕作施肥处理显著影响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缺氮处理的较高,其中SPK处理最高,比DNLPK处理高出11.17个百分点;不同耕作施肥处理对植株氮素积累量影响显著,其中DNLPK处理最高,较DNPK、SNMPK、SNPK处理分别提高1.9%、3.9%、5.4%,均达显著水平;不同耕作施肥处理对氮肥表观利用效率影响显著,其中DNLPK处理最高,较DNPK、SNMPK、SNPK处理分别提高4.9%、7.1%、11.0%,均达显著水平。综上看出,深松分层施肥技术既能满足中低产田夏玉米对养分的需求,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产量提升。该结论可为深松分层施肥技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分层施肥 中低产田 夏玉米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粮田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高粱干物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彭之东 范娜 白文斌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47-51,共5页
本研究基于国家土壤质量山西(榆次)观测实验点平台,对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粮田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连续5 a的观测。试验包括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以及无肥对照4个处理。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pH降低、容重增加、... 本研究基于国家土壤质量山西(榆次)观测实验点平台,对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粮田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连续5 a的观测。试验包括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以及无肥对照4个处理。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pH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单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全氮、有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增加,与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但效果不如化肥和有机肥配合;单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有机肥以有机磷为主,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无机磷的固定,促进无机磷的溶解;单施有机肥或与化肥配施均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机肥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延伸,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紧实度,有效改善土壤耕作条件,利于作物生长。高粱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少,拔节期和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幅增加,到成熟期干物质量达到最大值。施肥方式对不同部位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不大,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干物质含量均有所提高,以化肥、有机肥配施效果最好。本试验揭示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科学地评价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为当地农业生产推荐最优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粮田土壤 土壤质量 高粱干物质量
下载PDF
The Origin of the Flat Rotation Curves in Spiral Galaxies: The Hidden Roles of Glitching SMDEOs and Emission of Gravitational Waves
9
作者 Ahmad A. Hujeirat Peter Berczik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24年第10期1523-1542,共20页
Supermassive DEOs (SMDEOs) are cosmologically evolved objects made of irreducible incompressible supranuclear dense superfluids: The state we consider to govern the matter inside the cores of massive neutron stars. Th... Supermassive DEOs (SMDEOs) are cosmologically evolved objects made of irreducible incompressible supranuclear dense superfluids: The state we consider to govern the matter inside the cores of massive neutron stars. These cores are practically trapped in false vacua, rendering their detection by outside observers impossible. Based on massive parallel computations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we show that SMDEOs at the centres of spiral galaxies that are surrounded by massive rotating torii of normal matter may serve as powerful sources for gravitational waves carrying away roughly 1042 erg/s. Due to the extensive cooling by GWs, the SMDEO-Torus systems undergo glitching, through which both rotational and gravitational energies are abruptly ejected into the ambient media, during which the topologies of the embedding spacetimes change from curved into flatter ones, thereby triggering a burst gravitational energy of order 1059 erg. Also, the effects of glitches found to alter the force balance of objects in the Lagrangian-L1 region between the central SMDEO-Torus system and the bulge, enforcing the enclosed objects to develop violent motions, that may explain the origin of the rotational curve irregularities observed in the innermost part of spiral galaxie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generated GWs at the centres of galaxies, which traverse billions of objects during their outward propagations throughout the entire galaxy, lose energy due to repeatedly squeezing and stretching the objects. Here, we find that these interactions may serve as damping processes that give rise to the formation of collective forces f∝m(r)/r, that point outward, endowing the objects with the observed flat rotation curves. Our approach predict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aryonic mass and the rotation velocities in galaxies,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Tully-Fisher relation. The here-presented self-consistent approach explains nicely the observed rotation curves without invoking dark matter or modifying Newtonian gravitation in the low-field approx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Relativity: Black Holes Neutron Stars Quantum Fields: QCD Condensed Matter INCOMPRESSIBILITY SUPERFLUIDITY Cosmology: Galaxy Formation Spiral Galaxies Dark Matter Rotation Curves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在小秦岭地区的方法试验
10
作者 徐坤 常钰斌 刘会毅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3期520-526,533,共8页
小秦岭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大,矿区浅部资源现已基本枯竭,深部探测刻不容缓。为探讨物探方法在该区的深部勘探效果,在该区开展了不同时段的广域电磁法测深剖面试验,同时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作为对比。通过... 小秦岭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大,矿区浅部资源现已基本枯竭,深部探测刻不容缓。为探讨物探方法在该区的深部勘探效果,在该区开展了不同时段的广域电磁法测深剖面试验,同时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作为对比。通过视电阻曲线和反演结果分析对比分析,显示广域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探测深度大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广域电磁法在小秦岭地区不同时段观测重复性好、效果佳,揭示了断裂带的深部延伸情况,探测深度超过4 km。最后总结了广域电磁法在山区工作的经验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小秦岭 深部探测 效果 经验 注意事项
下载PDF
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琦 张津京 +3 位作者 郝海波 赵静 陈辉 赵勇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有效利用大球盖菇菌渣,研究了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养分(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土壤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球盖菇菌渣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 H,中和土壤酸碱度,并显著提... 为了有效利用大球盖菇菌渣,研究了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养分(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土壤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球盖菇菌渣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 H,中和土壤酸碱度,并显著提高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碱性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组的土壤磷酸酶和土壤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CK),分别增加30%以上和40%以上。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组的土壤真菌多样性低于对照,处理组土壤中优势菌群为Hypocreales(肉座菌目)、Russulaceae(红菇科)、Pezizales(盘菌目)、Saccharomycetales(酵母目)、Bursaria(袋形虫属),对照土壤中优势菌群为Pseudoplatyophyra(拟匙口虫属)、Aleuria(网孢盘菌属)、Onygenales(爪甲团囊菌目)、Trichosporon(丝孢酵母属)、Sordariomycetes(粪壳菌纲)、Sordariales(粪壳菌目)、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菌渣还田 有机质 酶活性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粪肥替代对稻田土壤氮素、有机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茜虞 续勇波 +2 位作者 雷宝坤 李孙宁 徐卓颖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17-2223,共7页
【目的】明确猪粪、牛粪、鸡粪全量替代化肥对稻田土壤氮素、有机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等氮全量替代原则,在云南省大理市古生村进行水稻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1:不施肥处理,CK2:单施化肥处理,T1:猪粪全量替代化... 【目的】明确猪粪、牛粪、鸡粪全量替代化肥对稻田土壤氮素、有机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等氮全量替代原则,在云南省大理市古生村进行水稻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1:不施肥处理,CK2:单施化肥处理,T1:猪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T2:牛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T3:鸡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结果】与CK2相比,T1和T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89%和3.83%;粪肥全量替代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降低19.36%~29.18%,土壤硝态氮含量呈相反结果,且T3>T2>T1>CK2,表明鸡粪全量替代处理增加土壤氮素淋失风险。3个粪肥全量替代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且随粪肥的碳氮比增大而增大,提高37.52%~85.98%。水稻产量排序为T3(10399.92 kg/hm^(2))>CK2(9690.85 kg/hm^(2))>T1(9512.39 kg/hm^(2))>T2(8241.55 kg/hm^(2))>CK1(7985.96 kg/hm^(2)),T2处理水稻产量较CK2处理显著降低14.96%,T1和T3处理较CK2处理差异不显著。各粪肥全量替代处理水稻产量构成较CK2处理均无显著差异。T1和T3处理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较CK2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肥料投入成本,猪粪全量替代处理在稳产的前提下提高土壤全氮(TN)、有机质(SOM)含量,既稳产又能改善土壤供肥能力。相较鸡粪全量替代处理,降低氮素的淋溶流失风险,是较优的可全量替代化肥的备选粪肥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肥替代 稻田 土壤氮素 有机质 产量
下载PDF
变截面桩加固海相软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卫斌 《山西建筑》 2023年第4期74-77,80,共5页
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天童庄车辆段海相软土地基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为背景,在变截面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中采用的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相关试验,通过将轴对称单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的结果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 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天童庄车辆段海相软土地基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为背景,在变截面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中采用的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相关试验,通过将轴对称单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的结果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变截面桩在海相软土地区的适用性,以及设计研究所采用的技术参数、施工应注意的事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搅拌桩 现场试验 技术参数 施工注意事项
下载PDF
交流电场中颗粒物电凝并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晓杨 任国瑞 +1 位作者 黄超 窦一帆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7-62,共6页
交流电凝并是一种有效去除颗粒物的技术,颗粒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碰撞频率增大而易结合成为较大粒径的颗粒,进而被除尘装置脱除。在实际应用中,运行参数和放电极的形式等都会影响颗粒物的凝并效果。利用交流电凝并装置,对颗粒物的凝并效... 交流电凝并是一种有效去除颗粒物的技术,颗粒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碰撞频率增大而易结合成为较大粒径的颗粒,进而被除尘装置脱除。在实际应用中,运行参数和放电极的形式等都会影响颗粒物的凝并效果。利用交流电凝并装置,对颗粒物的凝并效果进行了研究:选取3种形式的放电极在不同交流电压、粉尘浓度、烟道风速下进行实验,对不同电极形式在不同参数下对粉尘凝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电极形式,凝并效果最佳的实验参数不同。通过对比结果,凝并效果总体最优的极配形式和参数为:四齿芒刺线-金属板,电压为30 kV、风速为1.2 m/s、粉尘浓度为2 g/m3,凝并后3.31~5.01μm粒径的粉尘体积百分比减少了5.66%,PM10减少了1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场 电凝并 芒刺线电极 颗粒物 凝并效果
下载PDF
220kV GIS隔离开关对地放电故障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和晓辉 周磊 +5 位作者 邱鹏锋 黎钟奇 彭兆裕 谭向宇 李阳 周金旺 《云南电力技术》 2023年第2期69-74,共6页
GIS具有许多优点,但其气室内残留灰尘、金属碎屑等异物,则有可能导致放电事故。本文介绍了一起220 kV GIS隔离开关对地放电事故,通过检查检修记录以及对故障GIS进行解体分析,同时结合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判定本次事故是由于更换气室观... GIS具有许多优点,但其气室内残留灰尘、金属碎屑等异物,则有可能导致放电事故。本文介绍了一起220 kV GIS隔离开关对地放电事故,通过检查检修记录以及对故障GIS进行解体分析,同时结合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判定本次事故是由于更换气室观察窗时引入金属异物引起的放电,对整个放电故障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防范措施。该次GIS隔离开关放电案例为今后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理提供了经验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隔离开关 对地放电 异物 电场仿真
下载PDF
东北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良刚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2期86-88,共3页
玉米在我国东北地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秸秆的产量也在增加,过量的秸秆如何利用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农村当地玉米秸秆一般作为生物燃料使用,以及作为马、牛、羊的饲料,还可以直接或间接还田培肥地力。... 玉米在我国东北地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秸秆的产量也在增加,过量的秸秆如何利用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农村当地玉米秸秆一般作为生物燃料使用,以及作为马、牛、羊的饲料,还可以直接或间接还田培肥地力。玉米秸秆产量过大时可以离田综合例用,如制造饲料、量产有机肥、制造密度板、造纸、制造乙醇、供热发电等。主要分析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玉米秸秆 还田 粉碎 深翻 有机质 增产增收
下载PDF
公交站交通颗粒物污染的时空分布
17
作者 马范 罗斌儒 +4 位作者 杨文彬 陈舒婷 胡喜生 徐锦强 王占永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8-345,351,共9页
为识别公交站空气污染分布差异,以横跨市区和郊县的福州市某繁忙道路为例,实地测量解析沿路公交站之间及站内不同位置上亚微米颗粒物(PM 1.0)和黑碳(BC)浓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小等不利气象条件使秋季公交站颗粒物平均浓... 为识别公交站空气污染分布差异,以横跨市区和郊县的福州市某繁忙道路为例,实地测量解析沿路公交站之间及站内不同位置上亚微米颗粒物(PM 1.0)和黑碳(BC)浓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小等不利气象条件使秋季公交站颗粒物平均浓度高于春季,公交站颗粒物浓度呈现早晚高峰大于中午的时间特征,郊区公交站颗粒物浓度对车流量变化敏感而市区公交站对瞬时高排车辆及交通拥堵敏感。公交站四周不够通透、路段车流量大或拥堵、位于道路下风向等是增加站内颗粒物暴露风险的主要原因。无论市区或郊区,公交站局部位置的颗粒物浓度基本服从远离道路而衰减的规律,但BC分布的站点间差异较PM 1.0更明显。公交站牌对站前颗粒物的拦截率最高近30%,针对空间有限且交通量大的峡谷道路公交站,合理优化其站牌结构和布局将有利于减少站内候车人群的污染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实地监测 时空变化 公交站
下载PDF
氮肥稳定剂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效氮供应、棉花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丹 康丽霞 +2 位作者 李培楚 张淑英 刘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71-2078,共8页
为探明氮肥稳定剂对滴灌棉田的有益效果,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单施尿素(U)、尿素添加单一氮肥稳定剂(UNI)和尿素添加复合氮肥稳定剂(UNIUI)4个处理,研究土壤有效氮供应、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利用情况。结果表明,UNI和... 为探明氮肥稳定剂对滴灌棉田的有益效果,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单施尿素(U)、尿素添加单一氮肥稳定剂(UNI)和尿素添加复合氮肥稳定剂(UNIUI)4个处理,研究土壤有效氮供应、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利用情况。结果表明,UNI和UNIUI处理土壤尿素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较U处理均有提高,其中,土壤铵态氮含量在吐絮期分别提高了17.36%(P<0.05)和12.49%(P>0.05);土壤硝态氮含量在盛花期和盛铃期较U处理有所降低,吐絮期则显著提高了22.23%和24.84%(P<0.05);土壤有效氮总量始终高于U处理且在吐絮期显著提高了15.75%和16.24%(P<0.05)。UNI和UNIUI处理棉株各器官干物质质量和吸氮量较U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叶片干物质质量和吸氮量的提高更为明显。UNI和UNIUI处理皮棉产量较U处理虽有提高但不显著,氮肥利用率则显著提高了6.54和8.98个百分点(P<0.05)。综上,尿素添加氮肥稳定剂可延缓尿素水解,显著抑制硝化,增加棉田土壤有效氮库,促进棉株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显著提高棉田氮肥利用率,且复合氮肥稳定剂应用效果优于单一氮肥稳定剂。本研究结果为干旱区滴灌棉田氮肥增效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稳定剂 土壤氮转化 干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 滴灌棉田
下载PDF
道路绿化带影响大气颗粒物分布实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舒婷 陈昕 +3 位作者 罗斌儒 马范 胡喜生 王占永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以福州市西三环快速路某路段为实验靶区,利用微型环境检测仪采集路边细颗粒物(PM_(2.5))、亚微米颗粒物(PM_(1.0))和黑碳(BC)的空间分布样本,解析其在道路绿化带前后(绿化带前是指干道和辅道外边缘线位置,其他位置均视为绿化带后)的变... 以福州市西三环快速路某路段为实验靶区,利用微型环境检测仪采集路边细颗粒物(PM_(2.5))、亚微米颗粒物(PM_(1.0))和黑碳(BC)的空间分布样本,解析其在道路绿化带前后(绿化带前是指干道和辅道外边缘线位置,其他位置均视为绿化带后)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①颗粒物浓度随着采样点远离干道而整体趋于递减,呈现BC>PM_(2.5)>PM_(1.0)的衰减率变化特征,且植被稠密的路边环境对应更大的颗粒物浓度降幅。②夏季绿化带后的颗粒物浓度降幅高于冬季,冬季绿化带后部分采样点的PM_(1.0)和PM_(2.5)浓度甚至有所抬升。在植被茂密的路边环境下,风自干道吹向绿化带情景的路边空气质量介于风自绿化带吹向干道情景和风平行于干道情景之间。③BC对交通变化的敏感性高于PM_(2.5)和PM_(1.0),植被茂密的绿化带后的颗粒物浓度降幅会因交通强度的上升而增大。风自干道吹向绿化带时,绿化带对颗粒物的调节作用会随交通源强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充分考虑路侧绿化结构、道路污染物主要构成及时间变化特征,对于探寻积极减污的道路绿化策略更具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道路绿化带 时空变化 实地测量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麦田小麦冠层光能利用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锟 江继顺 +1 位作者 石玉 李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45,共7页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高小麦产量,本试验以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供试材料,研究每公顷产10500 kg(S)、9000 kg(H)和7500 kg(M)水平麦田小麦光能利用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S麦田拔节期至成熟期群体总茎数显著高于H和M...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高小麦产量,本试验以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供试材料,研究每公顷产10500 kg(S)、9000 kg(H)和7500 kg(M)水平麦田小麦光能利用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S麦田拔节期至成熟期群体总茎数显著高于H和M麦田,开花期叶面积指数达8.9,开花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高达96.85%并分别比H和M麦田显著高出6.00%和11.71%,开花后光能利用率和光能转化率分别比H和M麦田显著高出7.85%、17.65%和4.25%、10.28%。S麦田越冬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麦田,开花后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达8163.03 kg/hm^(2),分别比H和M麦田显著高出38.15%和102.51%;S麦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达689.95万/hm^(2)、39.79粒和48.83 g,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分别较H和M麦田显著提高12.67%、27.14%和6.73%、10.68%,S麦田产量达11280.54 kg/hm^(2),较H和M麦田分别显著提高19.64%和51.68%。在10500 kg/hm^(2)产量水平麦田,小麦光能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了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通过提高穗数和千粒重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同产量水平麦田 光能利用 干物质积累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