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ensus on the digestive endoscopic tunnel technique 被引量:11
1
作者 Ning-Li Chai Hui-Kai Li +45 位作者 En-Qiang Linghu Zhao-Shen Li Shu-Tian Zhang Yu Bao Wei-Gang Chen Philip WY Chiu Tong Dang Wei Gong Shu-Tang Han Jian-Yu Hao Shui-Xiang He Bing Hu1 Bing Hu2 Xiao-Jun Huang Yong-Hui Huang Zhen-Dong Jin Mouen A Khashab James Lau Peng Li Rui Li De-Liang Liu Hai-Feng Liu Jun Liu Xiao-Gang Liu Zhi-Guo Liu Ying-Cai Ma Gui-Yong Peng Long Rong Wei-Hong Sha Pateek Sharma Jian-Qiu Sheng Shui-Sheng Shi Dong Wan Seo Si-Yu Sun Gui-Qi Wang Wen Wang Qi Wu Hong Xu Mei-Dong Xu Ai-Ming Yang Fang Yao Hong-Gang Yu Ping-Hong Zhou Bin Zhang Xiao-Feng Zhang Ya-Qi Zh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7期744-776,共33页
With the digestive endoscopic tunnel technique(DETT), many diseases that previously would have been treated by surgery are now endoscopically curable by establishing a submucosal tunnel between the mucosa and muscular... With the digestive endoscopic tunnel technique(DETT), many diseases that previously would have been treated by surgery are now endoscopically curable by establishing a submucosal tunnel between the mucosa and muscularis propria(MP). Through the tunnel, endoscopic diagnosis or treatment is performed for lesions in the mucosa, in the MP, and even outside the gastrointestinal(GI) tract.At present, the tunnel technique application range covers the following:(1)Treatment of lesions originating from the mucosal layer, e.g., 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 for oesophageal large or circular early-stage cancer or precancerosis;(2) treatment of lesions from the MP layer,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submucosal tunnel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etc.; and(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esions outside the GI tract, such as resection of lymph nodes and benign tumour excision in the mediastinum or abdominal cavity.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DETTs performed worldwide, endoscopic tunnel therapeutics, which is based on DETT, has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optimized. However, there is not yet an expert consensus on DETT to regulate its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surgical procedure, and postoperative treatment.The International DETT Alliance signed up this consensus to standardize the procedures of DETT. In this consensus, we describe the definition, mechanism,and significance of DETT,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and concepts of DETT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methods to establish a submucosal tunnel, and application of DETT for lesions in the mucosa, in the MP and outside the GI tract(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procedures, pre-and postoperative treatments, effectiveness,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s, and a comparison between DETT and other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estive endoscopIC TUNNEL technique 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SUBMUCOSAL TUNNEL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下载PDF
New endoscopic ultrasound techniques for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被引量:4
2
作者 Fan-Sheng Meng Zhao-Hong Zhang Feng J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6期4809-4816,共8页
Endoscopic ultrasound(EU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dalities for the diagnosi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EUS has been evolving ever since it was introduced.New techniques such as elastography and contrast enha... Endoscopic ultrasound(EU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dalities for the diagnosi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EUS has been evolving ever since it was introduced.New techniques such as elastography and contrast enhancement have emerged,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US for the diagnosi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including pancreatic masses and lymphadenopathy.EUS-elastography evaluates tissue elasticity and therefore, ca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various lesions.Contrast-enhanced EUS can distinguish benign from malignant pancreatic lesions and lymphadenopathy using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contrast agents.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types of these new techniques, as well as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CONTRAST-ENHANCED NEW TECHNIQUES digestive tractdiseases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isease
3
作者 Shi-Yu Chang Guo-Hua Jin +2 位作者 Hai-Bo Sun Dong Yang Tong-Yu T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4年第3期658-669,共12页
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G-POME)is an emerging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 technique involv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ubmucosal tun-nel around the pyloric sphincter.In 2013,Khashab et al used G-POME for t... 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G-POME)is an emerging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 technique involv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ubmucosal tun-nel around the pyloric sphincter.In 2013,Khashab et al used G-POM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with enhanced therapeutic efficacy,prov-iding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With the recent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G-POME therapy technology,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and other upper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such as 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and gastric sleeve stricture,with G-POM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G-POME for the treatment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Upper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GASTROPARESIS 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Gastric sleeve stricture
下载PDF
Anim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magnetic anchor technique-assiste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1
4
作者 Min Pan Miao-Miao Zhang +2 位作者 Lin Zhao Yi Lyu Xiao-Peng Y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23年第11期658-665,共8页
BACKGROUND Gastric cancer(GC)has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Moreover,because GC has no typical symptoms in the early stages,most cases are already in the advanced stages by the time the symptoms appear,thus resultin... BACKGROUND Gastric cancer(GC)has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Moreover,because GC has no typical symptoms in the early stages,most cases are already in the advanced stages by the time the symptoms appear,thus resulting in poor prognosis and a low survival rate.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can realize the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GC and become the main surgical method for early GC.However,ESD has a steep learning curve and high technical skill requirements for endoscopists,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its widespread implementation and advancement.Therefore,a series of auxiliary techniques have been derived.AIM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agnetic anchor technique(MAT)-assisted ESD in early GC.METHODS This was an ex vivo animal experiment.The experimental models were the isolated stomachs of pigs,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amely the study group(n=6)with MAT-assisted ESD and the control group(n=6)with traditional ESD.Comparing the total surgical time,incidence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complete mucosal resection rate,specimen size,and the scores of endoscopis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ocedure reflected their feelings about convenience during the surgical proced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magnetic anchor device for auxiliary ESD in the study group comprised three parts,an anchor magnet(AM),a target magnet(TM),and a soft tissue clip.Under gastroscopic guidance,the soft tissue clip and the TM were delivered to the pre-marked mucosal lesion through the gastroscopic operating hole.The soft tissue clip and the TM were connected by a thin wire through the TM tail structure.The soft tissue clip was released by manipulating the operating handle of the soft tissue clip in a way that the soft tissue clip and the TM were fixed to the lesion mucosa.In vitro,ESD is aided by maneuvering the AM such that the mucosal dissection surface is exposed.RESULTS The total surgical time was short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26.57±0.19 vs 29.97±0.28,P<0.001),and the scores of endoscopis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ocedure were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9.53±0.10 vs 8.00±0.22,P<0.001).During the ope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there was no detachment of the soft tissue clip and TM and no mucosal tearing.The magnetic force between the AM and TM provided good mucosal exposure and sufficient tissue tension for ESD.The mucosal lesion was completely peeled off,and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100%vs 83.3%),complete mucosal resection rate(100%vs 66.7%,P=0.439),and specimen size(2.44±0.04 cm vs 2.49±0.02,P=0.328)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MAT-ESD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early GC.It provides a preliminary basis for subsequent internal animal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Gastric cancer digestive disease Magnetic anchor technique Magnetic surgery Magnetic anchor device
下载PDF
改良注水耗材连接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邓秀梅 李莉 +1 位作者 丁震 何瑾云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5期85-88,共4页
目的 探讨灭菌注射用水和一次性输液管改良注水耗材连接在消化内镜诊疗的应用。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2019年12月前使用传统注水技术,2020年1月开始使用改良注水技术,即灭菌注射用水直接连接一次性输液管,代替复用水瓶(将灭菌注射... 目的 探讨灭菌注射用水和一次性输液管改良注水耗材连接在消化内镜诊疗的应用。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2019年12月前使用传统注水技术,2020年1月开始使用改良注水技术,即灭菌注射用水直接连接一次性输液管,代替复用水瓶(将灭菌注射用水倒入后)和送水管储水及送水,比较改良前后冲洗液微生物培养结果、耗材成本及护士耗费时间。结果 改良前后冲洗液微生物培养结果均合格。改良前复用水瓶需集中清洗后送供应室灭菌,循环利用需等2d后,每人次内镜诊疗注水耗材连接总成本(29.81±4.65)元,连接、安装和拆卸时间(8.15±1.42)min;改良后总成(3.46±0.51)元,连接、安装及拆卸时间共(2.00±0.22)min,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结论 改良注水耗材连接操作简单,节约成本,减少护士耗时,保障诊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注水耗材连接 耗材成本 注水内镜 消化内镜诊疗
下载PDF
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与手工操作清洗在消化内镜管道刷洗中的消毒质量对比
6
作者 顾雯霞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3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与手工操作清洗在消化内镜管道刷洗中的消毒质量。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70条次消化内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软式... 目的:观察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与手工操作清洗在消化内镜管道刷洗中的消毒质量。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70条次消化内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清洗消化内镜,对照组采用手工操作清洗消化内镜。比较两组内镜清洗质量、清洗前后内镜微生物与芽孢水平。结果:两组内镜表面及阀门目测法清洗合格率均为100%。两组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测定法表面、阀门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TP生物荧光测定法管道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46)。清洗前,两组菌落单位(CFU)、相对光单位(RLU)、芽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后,观察组CFU、RLU、芽孢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与手工操作清洗对消化内镜表面及阀门的清洗效果相当,但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对消化内镜管道的清洗质量更佳,能有效清除内镜微生物与芽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 手工操作 消化内镜 消毒质量
下载PDF
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冯亚萍 吕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7)与对照组(n... 目的 探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7)与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试验组的内镜置入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试验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可缩短ESD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CC模型 优化护理模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内科
下载PDF
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后储存期安全性的实践研究
8
作者 林慧 毛璞 +5 位作者 张国龙 张煜渠 杨连跃 叶秀杰 陈瑾 叶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0期178-182,共5页
目的通过监测高水平消毒后软式内镜存放于镜柜不同时间时内镜管腔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探讨软式内镜的安全储存时间。方法使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5—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消毒后软式内镜的活检腔道和吸引腔道进行采样... 目的通过监测高水平消毒后软式内镜存放于镜柜不同时间时内镜管腔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探讨软式内镜的安全储存时间。方法使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5—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消毒后软式内镜的活检腔道和吸引腔道进行采样。内镜储存的镜柜有3个不同的品牌。在内镜储存时,严格控制内镜存储的温湿度,使其保持在温度15~25℃、湿度41%~60%。采样时间对应内镜储存时间,分别在储存后的1、2、3、5、7 d进行采样。每个时间点计划采样的样本数为30条,纤支镜15条,消化内镜15条。2023年5—9月,在落实采样方案期间,已采样的145条内镜中,有1条储存3 d的内镜监测结果超标,结果为24 CFU/件,其余内镜都合格。因此,针对储存2 d内的内镜增加了采样数量,进一步通过监测结果来评估储存1~2 d的内镜安全性。结果2023年5—12月共334条次内镜纳入监测,纤支镜纳入检测共185条次,消化内镜纳入检测149条次。在334条次内镜中,其中2条次内镜储存1、3 d的管腔菌落数分别为25 CFU/件、24 CFU/件,菌落数超标,其余332条次内镜监测结果都达标,总体合格率为99.4%。结论在保证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效果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镜柜的温湿度,同时使用具备循环洁净空气干燥或紫外线消毒保证良好储存环境镜柜的情况下,非手术治疗的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后,储存2 d内的软式内镜是安全的,使用当天无需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 存储时间 内镜监测 高水平消毒 微生物生长 纤支镜 消化内镜
下载PDF
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系统辅助结肠息肉诊断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丽丽 石嫦娥 +3 位作者 占俊 汪文生 唐敏 齐乐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3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系统辅助诊断对结肠息肉检出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内镜检查的150例息肉初筛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根据患者意愿,81例接受“影诺鹰眼”...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系统辅助诊断对结肠息肉检出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内镜检查的150例息肉初筛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根据患者意愿,81例接受“影诺鹰眼”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系统辅助无痛结肠镜检查,69例接受普通无痛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分析影响检出率的相关因素。结果:结肠息肉总检出率54.00%(81/150),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检出率为44.93%(31/69),低于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系统辅助无痛结肠镜检查的61.73%(50/81)。检出组患者年龄、男性占比、BMI、有慢性腹泻或便秘症状者占比、有肠道息肉史者占比、肠道准备评分、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系统使用率均高于未检出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检者的年龄及是否使用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系统是结肠息肉检出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肠道准备评分和退镜时间是影响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系统检出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肥胖、肠道息肉史、慢性腹泻或便秘人群是结肠息肉高发人群,应加强结肠息肉检查;使用“影诺鹰眼”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系统辅助检查、提高肠道准备评分、延长退镜时间有助于提高结肠息肉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系统 结肠息肉 辅助诊断 检出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津巴多时间观疗法联合正念减压干预对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梦平 王磊 余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69-2072,共4页
目的 分析津巴多时间观疗法联合正念减压干预对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患者心理应激、疼痛程度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4例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 目的 分析津巴多时间观疗法联合正念减压干预对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患者心理应激、疼痛程度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4例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正念减压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津巴多时间观疗法干预。采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态,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舒适度量表评估患者舒适度,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疼痛程度、舒适度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较低(P<0.05),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津巴多时间观疗法联合正念加压干预能缓解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检查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 津巴多时间观疗法 正念减压干预 心理应激 疼痛程度 舒适度
下载PDF
四联疗法配合消化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玉晓锋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配合消化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岑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PUB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联合组在四...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配合消化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岑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PUB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联合组在四联疗法基础上予以消化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止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早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泌素-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泌素-17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PUB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快速止血以减少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消化内镜治疗 四联疗法 凝血指标
下载PDF
上海市护理学会《消化内镜诊疗前消化道准备》团体标准解读
12
作者 陈萃 宋燕 《上海护理》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上海市护理学会于2023年11月29日发布了《消化内镜诊疗前消化道准备》团体标准,规范了消化内镜诊疗前消化道准备的护理技术标准,内容包括基本要求、评估要点、护理指导、效果评价及不良反应护理。文章对该团体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与建议进... 上海市护理学会于2023年11月29日发布了《消化内镜诊疗前消化道准备》团体标准,规范了消化内镜诊疗前消化道准备的护理技术标准,内容包括基本要求、评估要点、护理指导、效果评价及不良反应护理。文章对该团体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与建议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护士更好地理解及应用标准、规范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诊疗 消化道准备 团体标准 解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消化内镜诊断的进展
13
作者 赵思琦 刘文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1-181,共11页
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内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早期癌变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消化道早期癌变的内镜下检出率仍较低,提高早期癌变的内镜诊断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内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早期癌变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消化道早期癌变的内镜下检出率仍较低,提高早期癌变的内镜诊断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辅助内镜对疾病诊断的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系统在提高胃镜、肠镜、胶囊内镜以及超声内镜诊断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肿瘤和一些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作用,为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消化内镜 超声内镜 胶囊内镜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和心理压力的影响
14
作者 杨春丽 张思宇 +1 位作者 卞孝平 王凯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68-971,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TTM)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消化内镜诊疗患者13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7)、对照组(n=67)。对照组... 目的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TTM)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消化内镜诊疗患者13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7)、对照组(n=67)。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TTM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干预,统计比较2组肠道准备质量[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OBPS)]、心理压力[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并发症(恶心、呛咳、腹痛、腹胀)、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BPS、CD-RISC、ADL评分高于对照组,OBP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9%,低于对照组1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TM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调节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心理压力,提高肠道准备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 6S管理模式 消化内镜诊疗 肠道准备质量 心理压力
下载PDF
伏诺拉生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15
作者 黄劲栋 张奕纯 +1 位作者 林丹娜 叶晓丹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伏诺拉生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 目的:分析伏诺拉生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n=60)与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Hp根除治疗,对照组联合消化内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溶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胃泌素(GAS)、溃疡组织炎性因子[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Hp根除率、Hp再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GA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aspase-1、NLRP3、IL-18及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p再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诺拉生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与调控炎性因子水平,加快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伏诺拉生 消化内镜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术后指标及护理满意情况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王芳 牛广玲 +2 位作者 郭爱香 王巍 胡春霞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38-141,177,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上消化道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的120例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上消化道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的120例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疼痛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疼痛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两组环境、社会关系、生理、心理各领域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症状均有良好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围术期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上消化道病变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卞卡 张巍巍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胃溃疡长径、出血活动度、是否为胃溃疡A1期、是否合...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胃溃疡长径、出血活动度、是否为胃溃疡A1期、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种类(≤2种、>2种)、是否进行消化内镜治疗、是否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资料,并根据患者止血成功后1个月内是否再发出血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40例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均于止血成功后随访1个月,随访过程中21例(150%)患者再发出血,设为发生组;119例(850%)患者未再发出血,设为未发生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胃溃疡A1期、Hp感染、未进行消化内镜治疗、长期使用NSAIDs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χ^(2)=4269、7381、7580、11836,P=0039、0007、0006、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溃疡A1期、Hp感染、未进行消化内镜治疗、长期使用NSAIDs是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1039~9660、1909~58707、0059~0585、1880~18559,P=0043、0007、0004、0002)。结论胃溃疡A1期、Hp感染、未进行消化内镜治疗、长期使用NSAIDs是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再出血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出血 老年 再出血 消化内镜治疗 幽门螺杆菌 非甾体抗炎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淑瑞 陈章兴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12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12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切除效果、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除成功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28);两组术后1 d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 d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下降,且术后1、3 d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相较于传统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手段,能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便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能提高息肉切除效果,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无蒂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消化内镜消毒质量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陶金燕 李长政 +2 位作者 杨红燕 李立亚 张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8-20,25,共4页
目的探讨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本院消化内镜中心使用后的消化内镜103条钳子管道,清洗、消毒后观察内镜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根据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分为残留组和无残... 目的探讨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本院消化内镜中心使用后的消化内镜103条钳子管道,清洗、消毒后观察内镜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根据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分为残留组和无残留组,检测2组消化内镜消毒质量及微生物情况,分析影响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因素。结果103条钳子管道中,70条(67.96%)有组织胶残留;无残留组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及细菌学检查合格率均高于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组消毒人员数为4人者占比、消毒用水质量合格者占比高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率越高,细菌检出率越高,消化内镜消毒质量越低。消毒用水质量及消毒人员数可影响消化内镜消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钳子管道 消毒质量 组织胶 相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持续泵入24h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碎石治疗胃结石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杨滨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5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持续泵入24h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碎石治疗胃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38例胃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胃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对照组(n=18),... 目的 探讨持续泵入24h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碎石治疗胃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38例胃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胃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对照组(n=18),其中观察组以8 mg/h的速度持续泵入24h艾司奥美拉唑,对照组以艾司奥美拉唑4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碎石成功情况、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中19例(95.00%)患者经一次碎石就成功排出结石,1例(5.00%)需2次碎石成功排出结石。对照组中8例(44.44%)患者经1次碎石后成功排出结石,8例(44.44%)患者需2次碎石成功排出结石,2例(11.11%)患者需3次碎石才能成功排出结石,且观察组一次性治疗成功的频率高于对照组(95.00%vs. 44.44%,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泵入24h艾司奥美拉唑可以有效提高内镜下碎石治疗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结石 消化系统 内镜下碎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