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肝激酶B1信号对FimH黏膜佐剂效应的影响
1
作者 刘馨远 林玉红 +2 位作者 陈君兰 黄冰冰 李宇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3-400,共8页
目的:探究口腔黏膜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表达对于应用黏膜疫苗佐剂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CD11^(ccre-GFP);LKB1^(fl/fl)条件性敲除(conditional knockout,cKO)小鼠,同窝LKB1 fl/fl小鼠作为野... 目的:探究口腔黏膜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表达对于应用黏膜疫苗佐剂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CD11^(ccre-GFP);LKB1^(fl/fl)条件性敲除(conditional knockout,cKO)小鼠,同窝LKB1 fl/fl小鼠作为野生型(wild type,WT)对照组。首先选6~8周龄cKO与WT小鼠各12只,流式细胞术分选小鼠口腔黏膜DCs,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其次使用cKO与WT小鼠各16只,建立小鼠黏膜免疫模型,在第0、2和4周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模式抗原颊黏膜下注射免疫(cKO-OVA,WT-OVA),鼠伤寒沙门氏菌来源的FimH(FimH-S.typhimurium,FimH-ST)佐剂联合OVA模式抗原颊黏膜下注射免疫(cKO-OVA+FimH-ST,WT-OVA+FimH-ST)。在接种后第3周收集小鼠血清和唾液,通过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G1和IgG2b、唾液中OVA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在接种后第6周,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颊黏膜和包括下颌下、颈部淋巴结的口腔引流淋巴结(draining lymph node,dLN)中各免疫细胞数目和比例。结果:cKO组口腔黏膜DCs的上调基因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数据库富集到先天免疫反应、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中富集到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mTOR信号通路。WT-OVA+FimH-ST组相对WT-OVA组血清OVA特异性IgG1和IgG2b、唾液中OVA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升高;黏膜局部免疫B细胞与浆细胞数目与比例升高。cKO-OVA组血清IgG1和IgG2b、唾液中IgA抗体水平较WT-OVA组升高;dLN中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Tfh)及B细胞比例升高(P<0.05)。但cKO-OVA+FimH-ST组相对cKO-OVA组抗体分泌水平无差异,仅表现为dLN中Tfh和B细胞增多。结论:LKB1通过DCs调控先天免疫反应和B细胞功能;FimH-ST经小鼠口腔黏膜下注射具有佐剂效应;DCs激活口腔黏膜免疫反应依赖LKB1,DCs上LKB1缺陷导致FimH-ST佐剂效应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mh 口腔黏膜免疫 树突状细胞 肝激酶B1 口腔黏膜疫苗
下载PDF
基于毒力因子FimH探讨尿感方抗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朱盼盼 蒋健 +4 位作者 陈君灏 乔昀 元唯安 梁群梅 贺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7-222,共6页
目的观察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毒力因子FimH的作用和UPEC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UPEC分别经含空白尿液、尿感方含药尿液的培养基和空白培养基预处理后,观察UPEC毒力因子FimH表达的情况,并通过UPEC感染细胞模型... 目的观察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毒力因子FimH的作用和UPEC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UPEC分别经含空白尿液、尿感方含药尿液的培养基和空白培养基预处理后,观察UPEC毒力因子FimH表达的情况,并通过UPEC感染细胞模型,评价其侵袭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ELISA、RT-qPCR法检测整合素α3(integrinα3)、integrinβ1、p-FAK、p-Src、p-PI3K、p-αPAK蛋白表达,Rc1、Cdc42活性和三磷酸肌醇(IP3)水平,integrinα3、integrinβ1和细胞骨架蛋白[纽蛋白(vinculin)、踝蛋白(talin)、桩蛋白(paxillin)、F-肌动蛋白(F-actin)、α-辅助肌动蛋白(α-actinin)]mRNA表达。结果大鼠空白尿液和健康人空白尿液对UPEC FimH mRNA表达和UPEC入侵率无明显影响(P>0.05),对integrinα3、integrinβ1 mRNA和蛋白表达,p-FAK、p-Src、p-PI3K、p-αPAK蛋白表达,Rc1、Cdc42活性,IP3水平,细胞骨架蛋白mRNA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大鼠含药尿液和健康人含药尿液降低了FimH mRNA表达,UPEC入侵率,integrinα3、integrinβ1 mRNA和蛋白表达,p-FAK、p-Src、p-PI3K、p-αPAK蛋白表达,Rc1、Cdc42活性,IP3水平,细胞骨架蛋白mRNA表达(P<0.05,P<0.01)。结论尿感方能影响UPEC FimH表达,减弱UPEC侵袭力,其作用机制与FimH/integrinα3、β1/FA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感方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fimh 整合素α3(integrinα3) 整合素β1(integrinβ1) 粘附斑激酶(FAK) 细胞骨架蛋白
下载PDF
Allelic functional variation of FimH among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cies
3
作者 Xiamei Kang Jiaqi Chen +2 位作者 Xiao Zhou Abdelaziz Ed-Dra Min Yue 《Animal Diseases》 CAS 2023年第4期265-274,共10页
Salmonella enterica has a wide diversity,with numerous serovars belonging to six different subspecies with dynamic animal-host tropism.The FimH protein is the adhesin mediating binding to various cells,and slight amin... Salmonella enterica has a wide diversity,with numerous serovars belonging to six different subspecies with dynamic animal-host tropism.The FimH protein is the adhesin mediating binding to various cells,and slight amino acid discrepancy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adherence capacities.To date,the general function of FimH variability across dif-ferent subspecies of Salmonella enterica has not been addressed.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FimH among the six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cies,the present study performed several assays to determine biofilm for-mation,Caenorhabditis elegans killing,and intestinal porcine enterocyte cell IPEC-J2 adhesion by using various FimH allele mutants.In general,allelic mutations in both the lectin and pilin domains of FimH could cause changes in bind-ing affnity,such as the N79S mutation.We also observed that the N79S variation in Salmonella Dublin increased the adhesive ability of IPEC-J2 cells.Moreover,a new amino acid substitution,T260M,within the pilin domain in one subspecies llb strain beneficial to binding to cells was highlighted in this study,even though the biofilm-forming and Caenorhabditis elegans-killing abilities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riants.Combined with point muta-tions being a natural tendency due to positive selection in harsh environments,we speculate that allelic variation T26oM probably contributes to pathoadaptive evolution in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cies l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monella subspecies fimh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BINDING Allelic variation
下载PDF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fimH和fimC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尹晓琳 石新丽 +3 位作者 魏林 王秀荣 马翠卿 冯惠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构建以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Ⅰ型菌毛编码基因fimH和fimC为目的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诱导其在E.coliBL-21中表达,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PCR法自UPEC标准菌株J96获取fimH和fimC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将... 目的构建以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Ⅰ型菌毛编码基因fimH和fimC为目的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诱导其在E.coliBL-21中表达,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PCR法自UPEC标准菌株J96获取fimH和fimC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感受态E.coliBL-21,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并纯化目的蛋白fimH和fimC蛋白,定量后免疫BALB/c小鼠,动态检测抗体产生水平。结果PCR法克隆出全长为903bp的fimH和720bp的fimC基因,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fimH及pGEX-4T-2-fimC经诱导可分别表达出60KD和48KD左右的GST融合蛋白;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动物能诱导产生高效价的IgG抗体。结论成功获取了UP-ECⅠ型菌毛基因fimH和fimC,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在BL-21中成功表达;fimH有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Ⅰ型菌毛 fimh和fimC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fimH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素芬 原志伟 朱国强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基于禽大肠杆菌Ⅰ型菌毛黏附素fimH基因的已知序列,利用λ噬菌体的Red重组系统构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国内分离株A2(血清型02:K89)Ⅰ型菌毛黏附素.fimH基因缺失突变株A2△fimH∷Cat,在二次重组中利用携带能够表达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质... 基于禽大肠杆菌Ⅰ型菌毛黏附素fimH基因的已知序列,利用λ噬菌体的Red重组系统构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国内分离株A2(血清型02:K89)Ⅰ型菌毛黏附素.fimH基因缺失突变株A2△fimH∷Cat,在二次重组中利用携带能够表达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质粒pCP20(温度敏感性)以去除上述缺失突变株中抗性基因标志,结合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证明.fimH基因缺失株A2ΔfimH的正确构建。通过fimH基因互补试验使A2ΔfimH缺失突变株恢复了与野生株具有相同的凝集活性。红细胞和酵母细胞凝集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株呈现良好的凝集效果,并能被0.5%甘露糖完全抑制,而A2△fimH缺失突变株未呈现任何凝集现象。体外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A2△fimH缺失突变株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稍慢于野生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国内分离株Ⅰ型菌毛黏附素fimH基因缺失突变株成功构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禽大肠杆菌Ⅰ型菌毛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肠道外感染的致病机理及对国内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策略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重组系统 Ⅰ型菌毛 fimh基因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株I型菌毛FimH基因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尹晓琳 王秀荣 +2 位作者 胡洁 冯惠东 魏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检测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uro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UPEC)临床株I型菌毛的携带频率 ,并对其粘附素基因FimH作序列分析。方法用血凝方法检测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I型菌毛 ;根据GENEBANK的大肠杆菌I型菌毛粘附素FimH基因序列设... 目的检测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uro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UPEC)临床株I型菌毛的携带频率 ,并对其粘附素基因FimH作序列分析。方法用血凝方法检测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I型菌毛 ;根据GENEBANK的大肠杆菌I型菌毛粘附素Fim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临床分离的 15 5株UPEC的目的基因 ,选取典型阳性株的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15 5株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用血凝方法仅检测到 5 5株携有I型菌毛 ,阳性率 3 5 .5 % ;而用基因扩增方法检测 14 0株 (90 .5 % )含有FimH基因。扩增产物序列与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株J96的序列基本一致。结论FimH基因存在于大多数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株中 ,是其重要毒力因子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 致病性大肠杆菌 临床株 Ⅰ型菌毛fimh 基因检测
下载PDF
FimH黏附素对F18ac+大肠杆菌黏附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强德 许保疆 +2 位作者 王录军 付宏岐 朱国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4-137,共4页
为研究Ⅰ型菌毛FimH黏附素在F18ac+大肠杆菌(F18ac+E.col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采用λ-Red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F18ac+E.coli的fim H基因缺失株(F18ac△fim H)。并使用体外仔猪上皮细胞感染模型,探讨FimH黏附素缺失后对F18ac+E.coli黏... 为研究Ⅰ型菌毛FimH黏附素在F18ac+大肠杆菌(F18ac+E.col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采用λ-Red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F18ac+E.coli的fim H基因缺失株(F18ac△fim H)。并使用体外仔猪上皮细胞感染模型,探讨FimH黏附素缺失后对F18ac+E.coli黏附能力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株相比,F18ac△fim H缺失株对易感仔猪上皮细胞系IPEC-1和IPEC-J2的黏附能力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显著下降,且其黏附能力可被8%的D-甘露糖所抑制。但是F18ac△fim H/pfim H回补株的黏附能力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基本恢复至野生株水平。可见,FimH黏附素是介导F18ac+E.coli黏附的重要黏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8ac+大肠杆菌 Ⅰ型菌毛 fimh黏附素 黏附 生物被膜
下载PDF
FimH粘附素的结构对菌毛粘附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丹 张丽丽 +3 位作者 李晓霞 张晓欢 宗辰 李宇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9-422,共4页
革兰氏阴性菌表面有很多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菌毛,每个细菌大约有200-500个菌毛,常见菌毛如I型菌毛、P菌毛、F1C菌毛。菌毛能介导细菌对靶细胞的粘附和感染,参与免疫逃逸或生物膜的形成,有助于细菌抵抗宿主的机械防御,引起相关疾病。菌毛... 革兰氏阴性菌表面有很多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菌毛,每个细菌大约有200-500个菌毛,常见菌毛如I型菌毛、P菌毛、F1C菌毛。菌毛能介导细菌对靶细胞的粘附和感染,参与免疫逃逸或生物膜的形成,有助于细菌抵抗宿主的机械防御,引起相关疾病。菌毛的粘附能力是细菌定植和组织嗜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菌毛是致病菌至关重要的毒力因子[1]。1 FimH的结构和功能I型菌毛是肠杆菌最常见的菌毛,由FimA(或Pi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毛 fimh 粘附素 组织嗜性 结合域 粘附性 免疫逃逸 毒力因子 大肠杆菌菌株 生物膜
下载PDF
鸡大肠杆菌1型菌毛fimH蛋白结构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戴鼎震 崔生玲 +2 位作者 蒋加进 陈钟鸣 张志成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9-74,共6页
根据已发表的大肠杆菌1型菌毛fimH基因序列,以产1型菌毛菌株MG2(O11)、YR5(O78)、MG12(O18)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大肠杆菌1型菌毛fimH基因进行扩增并与国外同源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核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9.7%、97.8%,氨基... 根据已发表的大肠杆菌1型菌毛fimH基因序列,以产1型菌毛菌株MG2(O11)、YR5(O78)、MG12(O18)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大肠杆菌1型菌毛fimH基因进行扩增并与国外同源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核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9.7%、97.8%,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达到98.7%、99.3%、98.0%。运用DNA-STAR软件对fimH蛋白抗原决定簇进行预测分析,发现它们的抗原决定簇基本相似,这说明fimH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变异并未对fimH蛋白的抗原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大肠杆菌 1型菌毛 fimh基因 克隆 序列测定
下载PDF
泌尿系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fimH基因检测及尿便来源菌株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悦 刘德梦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45-47,53,共4页
目的:检测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型菌毛相关基因fimH携带率,调查相同泌尿系感染患者尿便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对相关基因fimH进行序列分析。方法:89株来自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和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清洁中段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PCR... 目的:检测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型菌毛相关基因fimH携带率,调查相同泌尿系感染患者尿便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对相关基因fimH进行序列分析。方法:89株来自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和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清洁中段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PCR方法检测I型菌毛基因fimH,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携带率是否有差异。取9名患者尿便同时培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初筛分型,同源性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其fimH基因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89株检出81株fimH阳性,两组检出率分别为(64/70)91.4%和(17/19)89.4%,P〉0.05。9名患者中5名患者尿便同时分离大肠埃希菌各自存在相同的PFGE型,同一患者尿便同型株中fimH阳性者序列比对无差异,不同型株fimH阳性者其序列均有6~7处变异。结论:fimH基因存在于绝大多数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部分来源于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泌尿系感染 I型菌毛 fimh基因 同源性
下载PDF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的FimH蛋白与DNA免疫效果比较
11
作者 尹晓琳 石新丽 +3 位作者 魏林 马翠卿 王秀荣 冯惠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52-754,757,共4页
目的:用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Ⅰ型菌毛FimH蛋白的DNA和蛋白免疫小鼠,以观察不同组别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的效果。方法:将fimH质粒、fimC质粒,FimH、FimC蛋白经多种组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抗FimH蛋白的特异性Ig... 目的:用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Ⅰ型菌毛FimH蛋白的DNA和蛋白免疫小鼠,以观察不同组别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的效果。方法:将fimH质粒、fimC质粒,FimH、FimC蛋白经多种组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抗FimH蛋白的特异性IgG和膀胱中的SIgA,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CD3、CD4、CD8三种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DNA免疫后血清中可检测出特异性IgG,但效价较低,可检测出较低效价的SIgA,脾脏中CD4+T细胞百分含量较高,引起较强的细胞免疫。蛋白免疫后血清特异性IgG较高,发生较强的体液免疫,未测出SIgA。结论:FimH蛋白的DNA疫苗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蛋白疫苗只能诱导体液免疫,FimC蛋白能增强FimH蛋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Ⅰ型菌毛 fimh基因 蛋白疫苗 核酸疫苗
下载PDF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fimH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12
作者 尹晓琳 张永红 魏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 构建以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 fimH基因为靶位的真核表达质粒 ,并使其在小鼠肌肉中表达。 方法 应用PCR方法及基因重组技术 ,克隆了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菌株J96 fimH基因 ,并将fimH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免疫BA... 目的 构建以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 fimH基因为靶位的真核表达质粒 ,并使其在小鼠肌肉中表达。 方法 应用PCR方法及基因重组技术 ,克隆了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菌株J96 fimH基因 ,并将fimH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免疫BALB/c小鼠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fimH ,序列分析显示 ,fimH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一致 ,fimH蛋白在小鼠肌肉组织细胞内呈分散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Ⅰ型菌毛 fimh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构建 基因表达 兔疫组化
下载PDF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重组质粒pcDNA3.0-fimH的免疫保护作用
13
作者 耿丽 吴玉龙 +1 位作者 柏雪莲 张玉梅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研究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重组质粒pcDNA3.0-fimH产生的免疫反应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取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PBS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疫苗免疫组),3组分别用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cDNA3.0-fimH(为疫苗... 目的研究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重组质粒pcDNA3.0-fimH产生的免疫反应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取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PBS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疫苗免疫组),3组分别用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cDNA3.0-fimH(为疫苗免疫组),载体质粒(pcDNA3.0)(为空质粒对照组)和PBS液(为PBS对照组),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于第21天和第35天加强免疫。于免疫第0、14、28及42天收集小鼠膀胱冲洗液,检测各组SIgA水平。于免疫第42天采血,检测各组特异性IgG、IgG1、IgG2a水平。结果免疫后,疫苗免疫组小鼠膀胱灌洗液中sIgA水平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PBS对照组及空质粒组(F=10.08,P<0.05);疫苗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IgG1、IgG2a抗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质粒组(P<0.05);结论 pcDNA3.0-fimH基因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对小鼠尿道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Ⅰ型菌毛 pcDNA3.0-fimh 免疫保护
下载PDF
FimH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忠芳 陈林 +3 位作者 殷晓佳 李晓霞 李宇红 孟柳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893-896,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构建并表达3种FimH重组蛋白,并对FimH重组蛋白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制备高纯度FimH重组蛋白。方法:采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出能表达FimH的重组质粒,并分别对诱导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重...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构建并表达3种FimH重组蛋白,并对FimH重组蛋白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制备高纯度FimH重组蛋白。方法:采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出能表达FimH的重组质粒,并分别对诱导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重组蛋白的产量和增大其可溶性,最后以亲和层析分离纯化3种FimH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出表达大肠杆菌(K12,BL21)和沙门氏菌(S.T.)FimH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K12/BL21/S.T.,经酶切、测序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表达正确。在适当浓度的IPTG诱导,15℃震荡培养20h,可使FimH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分离纯化的蛋白在SDS-PAGE中显示为一条带。结论:本研究构建以3种FimH为表面呈现系统的表达载体,3种FimH基因和预测蛋白结构略有差异。本研究为后续研究3种蛋白生物活性差异及其靶向M细胞的免疫佐剂活性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mh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重组蛋白 表达和纯化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黏附素FimH蛋白通过TLR4/NF-κB途径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卿蕊 向晴可 +1 位作者 肖非 唐小英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8-212,21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肺炎克雷伯菌黏附素FimH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为阐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使用肺炎克雷伯菌FimH蛋白刺激巨噬细胞,然后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用Western blot... 目的初步探讨肺炎克雷伯菌黏附素FimH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为阐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使用肺炎克雷伯菌FimH蛋白刺激巨噬细胞,然后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α的表达量。分别用TAK-242、PDTC、SB203580和SP600125预处理巨噬细胞,抑制TLR4、NF-κB、p38和c-Jun活性,再使用ELISA法检测FimH蛋白刺激后IL-1β、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使用FimH蛋白刺激人源性巨噬细胞,IL-1β、TNF-α和IL-6的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FimH蛋白刺激会够降低细胞中iκB-α的含量。当使用TAK-242抑制TLR4的活性后,FimH蛋白诱导的IL-1β、TNF-α和IL-6表达量下降。使用PDTC和SB203580分别抑制NF-κB和p38的活性,也发现FimH蛋白诱导炎症因子能力下降。但是抑制c-Jun的活性不影响FimH蛋白诱导IL-1β、TNF-α和IL-6的表达。结论肺炎克雷伯菌FimH蛋白能够通过TLR4/NF-κB途径诱导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黏附素fimh TOLL样受体4 炎症因子
下载PDF
fimH基因敲除对大肠杆菌NMGCF-19菌株致病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杨茗崴 王玮玉 +4 位作者 王裕光 胡俊英 张群 张芷源 王新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81-1887,共7页
大肠杆菌NMGCF-19菌株由本实验室于2019年从临床上呈现腹泻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羔羊体内分离获得。前期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突破动物血脑屏障、引起动物脑膜脑炎及组织器官出血与坏死等致病能力。为确定fimH基因与大肠杆菌NMGCF-19菌... 大肠杆菌NMGCF-19菌株由本实验室于2019年从临床上呈现腹泻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羔羊体内分离获得。前期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突破动物血脑屏障、引起动物脑膜脑炎及组织器官出血与坏死等致病能力。为确定fimH基因与大肠杆菌NMGCF-19菌株致病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NMGCF-19菌株的fimH基因进行了敲除,并将其培养特性、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等与NMGCF-19wild进行了比较研究。PCR扩增基因序列及测序结果显示,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敲除目的基因并构建出fimH基因敲除NMGCF-19菌株,命名为NMGCF-19fimH-。与NMGCF-19wild相比,NMGCF-19fimH-的菌落特征、培养特性、生长曲线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相同剂量NMGCF-19fimH-接种小鼠后,引起小鼠的死亡数明显低于野毒株,且致死时间明显延后。病理学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NMGCF-19fimH-感染引起的病理学与病理组织学变化明显轻于NMGCF-19wild,上述结果表明fimH为NMGCF-19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敲除 fimh基因
原文传递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fimH基因核酸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耿丽 何深一 +2 位作者 张玉梅 李波清 柏雪莲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fimH基因核酸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并比较不同免疫途径产生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PBS组、空质粒组、pcD-NA3.0-fimH肌肉注射组、pcDNA3.0-fimH... 目的研究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fimH基因核酸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并比较不同免疫途径产生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PBS组、空质粒组、pcD-NA3.0-fimH肌肉注射组、pcDNA3.0-fimH滴鼻组),用构建的fim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重组质粒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和滴鼻(粘膜)免疫BALB/c小鼠,同时分别以载体质粒(pcDNA3.0)和PBS液为空质粒对照和空白对照,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于第3周和第5周加强免疫。每次免疫前及末次免疫后2周采血检测特异IgG抗体。末次免疫后第10 d,以UPEC分离株菌液进行尿道上行攻击,攻击后第5 d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和计数。结果免疫后,肌注组与滴鼻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对照组及空质粒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UPEC分离株菌液攻击小鼠后,pcDNA3.0-fimH肌注组与滴鼻组小鼠尿液菌落数较对照组及空质粒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pcDNA3.0-fimH基因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对小鼠尿道上行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且不同的免疫途径免疫效果亦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Ⅰ型菌毛 fimh基因 免疫效果
原文传递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fimC和fimH基因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晓琳 魏林 +1 位作者 张永红 杨维清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fimC fimh 基因诱导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fimH基因对泌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型菌毛粘附功能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剑飞 曹阳 魏殿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 研究fimH基因对泌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1型菌毛粘附功能的影响,比较1型菌毛粘附阳性与阴性菌株的基因变化。方法 对天津地区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 目的 研究fimH基因对泌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1型菌毛粘附功能的影响,比较1型菌毛粘附阳性与阴性菌株的基因变化。方法 对天津地区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非植入导尿管患者的尿液样本分离非重复感染大肠埃希菌171株进行研究,通过PCR检测fimH基因携带情况,酵母细胞粘附实验检测1型菌毛的粘附情况。针对fimH基因进行RT-PCR实验,消除转录对粘附作用的影响。采用常规x2检验和Yates校正x2检验比较fimH基因转录粘附阴性组与阳性组间fimH基因序列的改变。结果 天津地区UPEC菌株fimH基因携带率为83%,1型菌毛粘附率为57%,粘附阳性菌株均携带fimH基因。因fimH基因未转录导致粘附阴性的菌株占18%。第51位氨基酸位点粘附阳性组较阴性组更易发生突变(x2=6.64,P=0.010);第190位与第219位氨基酸位点于粘附阴性组各有6株菌和7株菌发生突变,而阳性组未见突变(x2=4.69和5.87,P值均<0.05);粘附阴性组其余23株菌株无法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解释其粘附阴性。结论 fimH基因的突变与缺失可以影响UPEC菌株1型菌毛粘附功能,除了转录调控外,还发现了可能引起1型菌毛粘附功能改变的3个关键位点;粘附过程中除fimH基因这一关键因素外,其他基因可能也会影响1型菌毛的粘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大肠埃希菌 fimh基因 菌毛蛋白质类 粘附
原文传递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fim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fimH的构建及鉴定
20
作者 李波清 张玉梅 +2 位作者 耿丽 柏雪莲 郭立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构建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的fim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核酸疫苗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fimH全基因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fimH基... 目的构建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的fim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核酸疫苗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fimH全基因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fimH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pcDNA3.0-fimH重组质粒,并进行PCR和酶切鉴定。结果 PCR扩增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fimH基因片段为910 bp;构建的pcDNA3.0-fimH重组质粒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产生1个与fimH基因PCR产物大小一致的小片段和1个不同于pcDNA3.0-fimH重组质粒的大片段,表明fimH基因已成功插入pcDNA3.0质粒中。结论成功构建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fim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fi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fimh 核酸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