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ative Effects of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and Cervical Vertebral Function
1
作者 翟炳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年第3期17-23,共7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cervical ver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cervical vertebra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n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n=42) and a control group (n=42)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assag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main clinical symptoms (vertigo, headache, neck and shoulder pain, tinnitus), cervical function (clinical symptoms, clinical examination, daily life action)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left vertebral artery, right vertebral artery and basilar artery) of the 2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2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vertigo, headache, neck and shoulder pain and tinnitus in the 2 group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treatment (P < 0.05);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clinical symptoms,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daily life action in the 2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increase of cervical vertebral function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left vertebral artery, right vertebral artery and the basilar artery in the 2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above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6.2%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assage can quick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improve the cervical function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increase th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blood flow,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manipulation MASSAGE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下载PDF
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其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李胜吾 刘步云 刘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中脱离2例,完成治疗30...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中脱离2例,完成治疗3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脱离1例,完成治疗30例。治疗组采用郑氏手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结合针刺治疗。1周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19/30)。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生理弧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氏手法 针刺 中老年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影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干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建民 俞莹 +4 位作者 吴志伟 张栋 吕凯 王树强 葛志超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27-831,共5页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障碍(ND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各方向ROM、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NDI评分、VAS评分、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各方向ROM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6.0%)(P<0.05);2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能够缓解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提高颈椎活动功能,疗效明确,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补阳还五汤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颈椎生理曲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在体生物力学量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梁基耀 周红海 +4 位作者 韦贵康 苏少亭 陈龙豪 何心愉 刘粮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92,共7页
背景: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属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力学操作,但目前其生物力学还缺少相关量化数据;且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了众多参数并且存在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完善其相关数据。目的:量化颈椎定点旋转手... 背景: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属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力学操作,但目前其生物力学还缺少相关量化数据;且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了众多参数并且存在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完善其相关数据。目的:量化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在体生物力学参数,探讨各生物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研究对象个体特征差异对手法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颈椎病患者为测试对象,均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科门诊就诊者。术者佩戴穿戴式力学测量手套采集手法力学参数,包括拇指预加载力、拇指最大推力、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并采集患者个人特征参数,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和颈围。对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力学参数进行特征分析及不同个体特征进行量化,对力学指标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参数对生物力学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双侧力学参数相比,左侧操作与右侧操作无显著差异性(P>0.05)。(2)拇指预加载力均值为(7.21±1.19)N、拇指最大推力均值为(28.40±4.48)N、掌心预加载力均值为(5.67±2.49)N、掌心旋扳力均值为(10.90±5.11)N、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均值为(16.00±7.27)N。(3)掌心预加载力和掌心旋扳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812,P<0.01);掌心预加载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773,P<0.01);掌心旋扳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939,P<0.01)。(4)患者体质量与拇指预加载力、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及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5)结果证实,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操作中生物力学有一定的标准量值。该手法左右侧操作无显著差异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及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3种力之间存在一致性和协调性,对于治疗效果的贡献是相近的。患者的体质量是影响颈椎定点旋转手法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 生物力学 影响因素分析 量化研究 颈椎病 正骨手法 保守治疗 个体特征
下载PDF
活血通督汤联合理筋手法对肾虚血瘀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后伸角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5
作者 黄华 王生余 +3 位作者 曾令辉 雷智坚 黎习之 钟远鸣 《河北中医》 2024年第6期907-910,914,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联合理筋手法对肾虚血瘀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腰椎后伸角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肾虚血瘀型DLS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105例加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105例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联合理筋手法对肾虚血瘀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腰椎后伸角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肾虚血瘀型DLS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105例加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10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PCV)、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腰椎后伸角、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99/105),对照组总有效率79.05%(83/1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PCV、FIB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腰椎后伸角、JO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督汤联合理筋手法治疗肾虚血瘀型DLSS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增大腰椎后伸角,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腰椎 椎管 椎管狭窄 中药疗法 正骨手法
下载PDF
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6
作者 周爱珍 李正祥 +5 位作者 王立新 李思斌 王海梁 柯奇朝 陈筱 张阳春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气滞血瘀型CSR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治疗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2...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气滞血瘀型CSR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治疗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疼痛、颈椎生理曲度及血液流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液流速、收缩峰值血液流速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ASC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液流速、收缩峰值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CSR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颈椎不适症状,调节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柱微调手法 腹针疗法 颈椎功能 颈椎生理曲度 血液流速
下载PDF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POSTERIOR ELEMENT OF LUMBAR SPINE IN ROTATORY CHIROPRACTIC
7
作者 侯筱魁 董凡 +2 位作者 戴克戎 汤荣光 魏晋兵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3年第2期66-72,共7页
Rotatory chiropractic is one of the key manipul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backache.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kinematic changes in the posterior element oflumbar spine during rotatory manipulation, using mo... Rotatory chiropractic is one of the key manipul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backache.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kinematic changes in the posterior element oflumbar spine during rotatory manipulation, using motion segments of lumbar spine fromfresh cadavers as specimens and an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for the measurements. Theanalysis of the angle-displacement curve and the load-angle curve reveals that rotatorychiropractic is a kind of complicated 3-D. 6-degree-of-freedom motion. Correctmanipulation may adjust the volume of the nerve root canal and relax the articulation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joint processes so as to relieve the adhesion of the enclosuresin the nerve root canal and relieve the adhesion of the facet joints, and bring aboutimprovement of local circulation and amelioration of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ELEMENT of LUMBAR spine BIOMECHANICS 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
下载PDF
斜扳手法对人体腰椎间盘退变后三关节复合体的力学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光明 梁梓扬 +4 位作者 王宏波 张震 肖庆华 杨吉勇 林晓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277-4282,共6页
背景: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纤维环、髓核及骨性结构的应力及位移分析,对腰椎间盘退变后三关节复合体的力学研究目前较少见。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斜扳手法对腰椎间盘退变后三关节复合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背景: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纤维环、髓核及骨性结构的应力及位移分析,对腰椎间盘退变后三关节复合体的力学研究目前较少见。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斜扳手法对腰椎间盘退变后三关节复合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人体腰部CT图像导入到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Hypermesh等有限元软件,构建L、L椎体、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有限元模型。根据腰椎间盘退变材料属性的不同分别给予赋值,建立正常及轻度、中度退变腰椎模型,分析斜扳法对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三关节复合体的力学分布影响。结果与结论:(1)斜扳手法作用后,正常及轻度、中度退变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分别为0.78,3.21,3.94 MPa,而对应的椎间盘最大位移逐渐减少;(2)斜扳手法作用后,正常及轻度、中度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应力逐渐增大,中度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应力明显增加;正常及轻度、中度退变椎间盘髓核内的最大应力分别为0.87,0.56,0.44 MPa,关节囊的最大拉伸高度分别为1.74,2.48,3.10 mm;(3)结果表明,正常椎间盘能减少腰椎三关节复合体的应力加载,起到保护作用;斜扳手法对中度退变椎间盘的操作是安全的,其最大应力值不会造成腰椎组织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斜扳法 有限元 三关节复合体 力学效应 腰椎
下载PDF
骨膜压揉法对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9
作者 栗晓东 刘红军 +2 位作者 邱文风 迟文 孔令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骨膜压揉法对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医院收治的86例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骨... 目的:探讨骨膜压揉法对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医院收治的86例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骨膜压揉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上肢肌力、颈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肌力≥Ⅲ级者占比高于对照组,上肢肌力≤Ⅱ级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采用骨膜压揉法能够增强疗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者上肢肌力水平和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压揉法 前斜角肌综合征 疼痛程度 颈椎功能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柏杰 周红海 +4 位作者 何心愉 覃鸿图 陈龙豪 田君明 陆庆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85-4392,共8页
背景:脊柱推拿手法作为脊柱相关疾病疗效显著的物理治疗手段,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并逐渐向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一直是医疗群体的关注热点。三维有限元法是一种对人体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的有效工具,通过技术分析以... 背景:脊柱推拿手法作为脊柱相关疾病疗效显著的物理治疗手段,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并逐渐向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一直是医疗群体的关注热点。三维有限元法是一种对人体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的有效工具,通过技术分析以明确手法对脊柱结构的生物力学效应,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临床意义。目的:综述三维有限元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颈椎、胸腰椎、腰椎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分析流程和应用概况。方法:由第一作者以“finite element,biomechanics,spine,cervical vertebrae,thoracolumbar,lumbar vertebra,manip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4月为止的相关文献共495篇;以“有限元分析、脊柱、颈椎、胸腰椎、腰椎、推拿、手法、生物力学”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4月的相关文献共593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80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推拿手法作用下的脊柱结构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可获得模型各部件的应力值和位移值,客观、直观和准确地反映椎体、椎间盘、韧带、肌肉、血管和神经等部件的力学效应状况,为阐释脊柱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提高手法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的证据依靠,极大地推进了临床推拿手法技术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2)目前三维有限元法在脊柱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上已取得重要进展,脊柱模型的椎旁软组织部件模拟不断完善,颈椎和腰椎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分析由固体力学发展至流体力学。(3)但现阶段应用中仍存在着脊柱模型影像学来源和各部件材料设定数据的代表性不足,脊柱推拿手法的模拟和加载过于简单,很多胸椎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未能开展等问题,未来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使三维有限元法更好地满足脊柱推拿手法临床和科研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仿真模型 有限元分析 脊柱 颈椎 胸腰椎 腰椎 推拿 手法 生物力学 综述
下载PDF
颈椎整骨手法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童美萍 王辉昊 +3 位作者 詹红生 潘富伟 王逸松 王玉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 同步采集和分析两种颈椎整骨手法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归纳其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由1位高年资医师对10位健康受试者完成颈椎定位定向扳法和颈椎侧屈手法操作,施术者粘贴荧光标志球用于捕捉手法动作,并用压力触感手套和无线表面肌... 目的 同步采集和分析两种颈椎整骨手法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归纳其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由1位高年资医师对10位健康受试者完成颈椎定位定向扳法和颈椎侧屈手法操作,施术者粘贴荧光标志球用于捕捉手法动作,并用压力触感手套和无线表面肌电系统采集并分析动力学参数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上臂肌肉是颈椎整骨手法的主发力肌,其中肱二头肌的贡献率最高。颈椎定位定向扳法的运动幅度、速度、扳动作用力和时间都大于颈椎侧屈手法。颈椎定位定向扳法中施术者各肌肉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 electromyography,iEMG)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都大于颈椎侧屈手法。结论 颈椎整骨手法运动幅度、三维活动角度,扳动瞬间的载荷强度和时间,具备高速、低幅和力强的特点,体现出中医学中关于“寸劲”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规范手法教学、训练以及提升临床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整骨手法 颈椎 运动学 动力学 表面肌电
下载PDF
四种手法类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部分原理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悦嘉 李邦正 +1 位作者 刘谦 刘剑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0期147-150,共4页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中医药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对人民群众健康发挥重要作用,但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具有长于实践而短于理论的不足。笔者对“朱氏理筋正骨手法、李氏铁手腕挺直法、李氏脊椎复位术、张氏脊椎整形复位手法”等4种手法...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中医药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对人民群众健康发挥重要作用,但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具有长于实践而短于理论的不足。笔者对“朱氏理筋正骨手法、李氏铁手腕挺直法、李氏脊椎复位术、张氏脊椎整形复位手法”等4种手法类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进行原理探析,发现其均体现中医整体观念,重视脊柱与督脉在人体的功能,均能通过整复脊柱-畅通督脉-通调阳气从而达到调理全身的作用。现探讨分析,以期对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进行理论总结能够有助于其传承创新与推广应用,从而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手法类 脊柱 督脉 原理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
13
作者 王辉 张玮 +3 位作者 沈友水 谌璐 董剑辉 万菲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8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与温针灸治疗CSR的临床疗效,对比其疗效差异。方法:将收集的符合CSR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组(观...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与温针灸治疗CSR的临床疗效,对比其疗效差异。方法:将收集的符合CSR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组(观察组)和温针灸组(对照组),每组20例。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组使用温针灸+手法治疗,温针灸组使用单纯温针灸方法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及总体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McGill疼痛询问量表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组各项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温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组愈显率(85%,17/20)明显高于温针灸组愈显率(40%,8/20)。结论: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与单纯使用温针灸治疗均能改善CSR的症状体征,降低PRI、PPI、VAS评分及McGill疼痛询问量表总积分,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治疗CSR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单纯使用温针灸治疗相比较,温针灸配合侧卧位颈椎复位手法更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是临床治疗本病较好的组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颈椎复位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帆 张钲坪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576-580,共5页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8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通过红蓝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传统组(44例)、联合组(44例)。传统组应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联合组则加用...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8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通过红蓝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传统组(44例)、联合组(44例)。传统组应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联合组则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颈椎曲度及颈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结果:相比传统组的79.5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2组运动功能、主观感觉、生活能力及日本骨科学会量表(JOA)评分均显著提高,相比传统组,联合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2组颈痛量表(NPQ)、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颈肩痛相关功能障碍量表(NDI)评分均显著降低,相比传统组,联合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2组颈椎曲度、斜方肌sEMG、胸锁乳突肌sEMG均显著提高,相比传统组,联合组显著更高(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颈椎曲度sEMG,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脊柱微调手法 颈型颈椎病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及细胞自噬机制
15
作者 高志旭 辛秋平 +2 位作者 李海群 宋波 王玉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8-241,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颈椎病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机制。方法抽选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2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研究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颈椎病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机制。方法抽选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2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联合热敏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疗效、颈椎功能以及自噬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医证候评分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疼痛、上肢麻木各项分值低于对照组,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Beclin-1水平高于对照组,Bc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并调节细胞自噬水平以恢复颈椎功能,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热敏灸 颈椎病 细胞自噬 颈椎功能
下载PDF
基于推拿教材分析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发展脉络
16
作者 林昊泓 黄颖欣 +5 位作者 魏燊 谢艺 雷骏轩 骆一娜 李倩思 王继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78-685,共8页
【目的】分析各版本推拿教材中关于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内容并探究其发展脉络。【方法】收集1960年至2021年间出版的36本推拿类教材,整理并分析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其在操作要领、临床适应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目的】分析各版本推拿教材中关于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内容并探究其发展脉络。【方法】收集1960年至2021年间出版的36本推拿类教材,整理并分析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其在操作要领、临床适应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汇总各版本教材中对该扳法的描述,发现该扳法变化的重点在于定位、旋转、发力技巧以及“弹响声”。【结论】随着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归类从笼统到具体、定义从模糊到清晰、操作要领从简单到详尽,手法逐渐规范,其作用和适应证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该手法对于治疗腰椎疾患具有较大优势,选取该手法作为研究方向有助于其在腰椎疾患的治疗领域中发挥出更大作用。通过该文的梳理和总结,得出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初学者在学习该手法过程中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为推拿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 推拿学教材 发展脉络 操作要领 适应证
下载PDF
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一例
17
作者 姜丽丽 李木子 +4 位作者 宋尚晋 毕佳希 姚首道 张海湃 刘欣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报告1例来某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的病例,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最后选用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报告1例来某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的病例,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最后选用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数字评定量表(NRS)变化情况来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NRS评分从7分降为1分,显示通过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可以明显为患者减轻疼痛。结论应用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腰椎手法 慢性疼痛 感觉敏化
下载PDF
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陈爱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提拉旋转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X线成角指标、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颈肩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寰枕后间隙成角、寰枢椎椎体成角、C2~3椎体成角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X线成角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提拉旋转手法 天麻钩藤饮 颈椎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李瑞凯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4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伸、前屈、右侧侧屈及左侧侧屈活动度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及腰部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正骨推拿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腰部活动度
下载PDF
定点引伸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义凯 王福根 +3 位作者 赵卫东 欧阳钧 朱青安 钟世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定点引伸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影响,以优化颈部推拿手法。方法:在定点引伸手法的作用下,利用生物材料实验机和压力传感器对6例新鲜尸体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以小重量缓慢拔伸时,颈椎髓核内压力稍有下... 目的:研究定点引伸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影响,以优化颈部推拿手法。方法:在定点引伸手法的作用下,利用生物材料实验机和压力传感器对6例新鲜尸体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以小重量缓慢拔伸时,颈椎髓核内压力稍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较大重量在短时间内拔伸时,髓核内压力明显下降(P<005)。维持该重量拔伸时,髓核内压力仍持续缓慢下降;复位后髓核内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仍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定点引伸手法可使颈椎髓核内压力明显降低,由于无旋转动作,因而可避免因旋转所造成的颈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颈椎病 推拿手法 定点引伸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