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Finecross微导管在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6例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TO病变并对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目的了解Finecross微导管在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6例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TO病变并对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CTO病变闭塞时间为(6.8±3.2)个月;闭塞段长度(32±22)mm。介入治疗成功43例,其中正向33例,逆向10例。13例失败患者中,正向6例,原因为导丝不能进入血管真腔内;逆向7例中4例导丝不能穿过病变(2例微导管和1例导丝不能通过侧支循环而终止),2例微导管不能通过闭塞病变,1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不稳定。所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Finecross微导管在CTO病变的介入治疗中是安全和有效的。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纯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DCISM的首诊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训练组,评估术前患者的临床病理、MG和MRI特征。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前瞻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分析联合模型中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最小ADC值(minimum valu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预测DCISM的价值。收集535例患者共550个病灶(15例患者为同时性双乳癌),患者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50岁。训练组(n=382)中102个病灶(27%)和验证组(n=168)中52个病灶(31%)被诊断为DCISM。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ADCmin是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构建临床病理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效能(AUC:0.937、0.899)。根据SHAP分析,病灶最长径、Ki-67指数和ADCmin在联合模型中对预测DCISM起主要贡献,而钙化状态、核级别、P63状态和坏死是补充因素。结论联合临床病理及术前MG和MRI特征的预测模型可有效从纯DCIS区分出DCISM,从而提升临床决策和治疗规划的准确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Finecross微导管在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6例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TO病变并对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CTO病变闭塞时间为(6.8±3.2)个月;闭塞段长度(32±22)mm。介入治疗成功43例,其中正向33例,逆向10例。13例失败患者中,正向6例,原因为导丝不能进入血管真腔内;逆向7例中4例导丝不能穿过病变(2例微导管和1例导丝不能通过侧支循环而终止),2例微导管不能通过闭塞病变,1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不稳定。所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Finecross微导管在CTO病变的介入治疗中是安全和有效的。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纯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DCISM的首诊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训练组,评估术前患者的临床病理、MG和MRI特征。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前瞻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分析联合模型中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最小ADC值(minimum valu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预测DCISM的价值。收集535例患者共550个病灶(15例患者为同时性双乳癌),患者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50岁。训练组(n=382)中102个病灶(27%)和验证组(n=168)中52个病灶(31%)被诊断为DCISM。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ADCmin是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构建临床病理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效能(AUC:0.937、0.899)。根据SHAP分析,病灶最长径、Ki-67指数和ADCmin在联合模型中对预测DCISM起主要贡献,而钙化状态、核级别、P63状态和坏死是补充因素。结论联合临床病理及术前MG和MRI特征的预测模型可有效从纯DCIS区分出DCISM,从而提升临床决策和治疗规划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