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赵雷 刘斌 +3 位作者 赵佳怡 祝金明 王智慧 李淑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8-40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组(试验组)及传统方法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23例,成功率87%,平均手术时间(1.2±0.4)h,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22例,成功率64%,平均手术时间(2.1±0.6)h,2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finecross微导管 桡动脉
下载PDF
Finecross微导管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缪绯 余志国 刘映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Finecross微导管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5例CTO患者,其中20例右冠闭塞,15例前降支闭塞,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35例均采用Finecross微导管支撑导丝进行逆... 目的观察Finecross微导管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5例CTO患者,其中20例右冠闭塞,15例前降支闭塞,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35例均采用Finecross微导管支撑导丝进行逆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Finecross微导管直接通过侧支循环为25例,经小外径球囊低压力扩张侧支循环血管后Finecross微导管通过侧支循环为8例,手术最终成功30例,3例逆行导丝未通过闭塞病变,无并发症发生;2例Finecross微导管因侧支循环血管迂曲故未通过,其中1例导丝通过后微导管无法通过,且发生心包填塞,经及时治疗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余34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结论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合理应用Finecross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逆行导丝技术 finecross微导管
下载PDF
Finecross微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黎国德 许庆波 +2 位作者 梁岩 叶海鹏 陈杰山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了解Finecross微导管在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6例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TO病变并对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 目的了解Finecross微导管在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6例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TO病变并对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CTO病变闭塞时间为(6.8±3.2)个月;闭塞段长度(32±22)mm。介入治疗成功43例,其中正向33例,逆向10例。13例失败患者中,正向6例,原因为导丝不能进入血管真腔内;逆向7例中4例导丝不能穿过病变(2例微导管和1例导丝不能通过侧支循环而终止),2例微导管不能通过闭塞病变,1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不稳定。所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Finecross微导管在CTO病变的介入治疗中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 finecross微导管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双腔微导管联合锚定球囊在经桡动脉6 F指引导管处理分叉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关晓楠 马宁 +4 位作者 齐丹 刘文婷 宗敏 赵华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探讨双腔微导管联合锚定球囊在经桡动脉6 F指引导管处理老年患者分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年龄≥60岁接受经桡动脉6 F指引导管处理分叉患者168例,按是否采用双腔微导... 目的探讨双腔微导管联合锚定球囊在经桡动脉6 F指引导管处理老年患者分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年龄≥60岁接受经桡动脉6 F指引导管处理分叉患者168例,按是否采用双腔微导管联合锚定球囊技术分为锚定组81例和对照组87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手术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锚定组边支夹层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剂量、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锚定组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vs 8.0%,P>0.05)。边支夹层、边支最终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级是老年分叉病变患者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双腔微导管联合锚定球囊技术在经桡动脉6 F指引导管处理分叉病变可有效缩短老年患者手术时间,减少X线曝光剂量,对比剂用量及边支夹层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桡动脉 支架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微导丝、微导管在环状迂曲桡动脉入路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涵 李明晋 +4 位作者 赵年 李春华 李德秀 张维珍 颜鑫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access,TRA)目前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及外周介入[1-4]。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安全、患者接受度高[5-7]。但部分患者因桡动脉环状迂曲,导管导丝无法通过,导致手术路径更换。桡动脉迂曲与性别、年龄、高血压有关,...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access,TRA)目前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及外周介入[1-4]。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安全、患者接受度高[5-7]。但部分患者因桡动脉环状迂曲,导管导丝无法通过,导致手术路径更换。桡动脉迂曲与性别、年龄、高血压有关,女性患者的桡动脉路径血管迂曲率高于男性[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环状迂曲 导丝 导管
下载PDF
微导丝结合微导管辅助技术在瘤颈发出重要分支血管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勇 闵杰 赵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导丝结合微导管辅助分支血管保护技术在瘤颈发出重要分支血管的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例瘤颈发出重要分支血管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 目的探讨微导丝结合微导管辅助分支血管保护技术在瘤颈发出重要分支血管的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例瘤颈发出重要分支血管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微导丝携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瘤颈处分支血管内,利用张力对分支血管予以保护,辅助行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或血管栓塞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1级6例,2级2例;所有分支血管术后血流通畅。术后3~6个月随访,DSA显示动脉瘤均闭塞,无复发,分支血管通畅;GOS评分4~5分7例,3分1例。结论对于瘤颈发出重要分支血管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利用微导丝结合微导管辅助分支血管保护技术行弹簧圈栓塞可行性好、安全性高、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导管 导丝
下载PDF
基于拉曼技术的高地钩叶藤导管壁化学成分微区分布研究
7
作者 汪佑宏 余林鹏 +4 位作者 张菲菲 杨明亮 江泽慧 马建锋 田根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为探寻棕榈藤材具有优良韧性的机理和棕榈藤材高值化利用,选择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技术,对导管壁化学成分的微区分布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高地钩叶藤导管壁纤维素分子浓度为次生壁>复合胞间层>细胞角隅,... 为探寻棕榈藤材具有优良韧性的机理和棕榈藤材高值化利用,选择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技术,对导管壁化学成分的微区分布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高地钩叶藤导管壁纤维素分子浓度为次生壁>复合胞间层>细胞角隅,而木质素分子浓度分布恰好相反。次生壁内、外层纤维素、木质素及半纤维素分子浓度差异较小。在藤茎径向上,藤芯处导管次生壁中层和细胞角隅处木质素的分子浓度最高,藤皮处导管的半纤维素分子浓度最高。藤皮处导管次生壁中层纤维素的分子浓度最低而细胞角隅处却最高,而藤中与藤芯处导管细胞角隅中半纤维的分子浓度均很小。在藤茎轴向上,随着高度增加藤皮导管次生壁中层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分子浓度变化趋势相同,而纤维素分子浓度在藤皮与藤芯间变化趋势完全相反。除导管各壁层的三大素分布呈一定规律性外,在藤茎径向和轴向上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钩叶藤 导管 细胞壁成分 拉曼光谱 化学成分 区分布
下载PDF
聚乙烯醇微球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邹容 狄镇海 +3 位作者 张建 毛学群 谭中宝 王庆庆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5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聚乙烯醇微球联合明胶海绵颗粒与明胶海绵颗粒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HAC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3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HACE治疗,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聚乙烯醇微球联合明胶海绵颗粒与明胶海绵颗粒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HAC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3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HACE治疗,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THACE术中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治疗;观察组在THACE术中则联合使用聚乙烯醇微球和明胶海绵颗粒。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肝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其白蛋白(ALB)水平有所升高;对照组患者血清ALT、ALB、AS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ALT、ALB、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水平与术前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HACE术中联合应用聚乙烯醇微球与明胶海绵颗粒,近期疗效较高,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聚乙烯醇 明胶海绵颗粒
下载PDF
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与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房芳 李俊娜 王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96-599,共4页
目的:比较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与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研... 目的:比较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与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应激指标、生存质量、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 d,两组患者AST、ALT、TBil、E、NE、IL-6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CD3^(+)、CD4^(+)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CD8^(+)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腹腔积液、出血、肺部感染、胆瘘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与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但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对肝功能调节效果更为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度相对较高,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载药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及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差异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鸿恩 吕培锋 +3 位作者 谢汉民 李悦龙 曾益辉 梅世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共计选取患者1167例,其中DCIS组为180例(15.42%),DCIS-MI组为67例(5.74%),IDC组为920例(78.83%)。DCIS、DCIS-MI及IDC患者在ER、PR、HER-2、Ki-67中阳性分布及分子分型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患者多以HER-2过表达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阴性,HER-2多呈阳性,高核分级。DCIS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Ki-67多呈低表达。高核级别、HER-2过表达、ER阴性、PR阴性是影响并促进乳腺DCIS进展为DCIS-MI的预测因子。IDC患者多以Luminal B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阳性,Ki-67多呈高表达。而在年龄分布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DCIS、DCIS-MI及IDC间免疫组化标记物和分子分型分布不同,与DCIS相比,DCIS-MI核异型性多呈高核分级,ER、PR阴性比例多,HER-2过表达型比例多,考虑DCIS-MI是独立存在的一种病变,较DCIS有“质”的改变,提示两者处于乳腺癌进展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浸润 浸润性导管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型
下载PDF
乳腺X线及MRI特征联合临床病理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11
作者 周晓平 杨蔚 +4 位作者 尹清云 张宁妹 张朝林 刘开惠 吴林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118,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纯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DCISM的首诊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训练组,评估术前患者的临床病理、MG和MRI特征。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前瞻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分析联合模型中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最小ADC值(minimum valu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预测DCISM的价值。收集535例患者共550个病灶(15例患者为同时性双乳癌),患者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50岁。训练组(n=382)中102个病灶(27%)和验证组(n=168)中52个病灶(31%)被诊断为DCISM。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ADCmin是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构建临床病理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效能(AUC:0.937、0.899)。根据SHAP分析,病灶最长径、Ki-67指数和ADCmin在联合模型中对预测DCISM起主要贡献,而钙化状态、核级别、P63状态和坏死是补充因素。结论联合临床病理及术前MG和MRI特征的预测模型可有效从纯DCIS区分出DCISM,从而提升临床决策和治疗规划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伴浸润 可解释性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载药微球联合碘化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及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凤华 朱琳 +3 位作者 张舒 张菲菲 王庆东 张超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联合碘化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阿帕替尼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36例PHC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89)采用载药微球联合碘化油TACE及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n=47)采用碘化油TACE联合阿帕替...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联合碘化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阿帕替尼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36例PHC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89)采用载药微球联合碘化油TACE及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n=47)采用碘化油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肝功能、肿瘤相关指标、不良反应、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98.8%vs 83.0%)(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TBIL(25.9±3.6)vs(25.6±3.5)μmol·L^(-1),ALT(72.5±7.6)vs(71.9±7.2)U·L^(-1),AST(58.5±4.6)vs(58.8±4.2)U·L^(-1)](t=3.326、3.219,4.182,4.110,3.281,3.261,P=0.032,0.036,0.027,0.030,0.032,0.035),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2、1.227,1.362,P=0.288,0.182,0.362);治疗后研究组肿瘤指标改善更甚[HIF-1α(112.1±16.2)vs(158.8±18.4)pg·mL^(-1),AFP(130.1±22.2)vs(192.4±29.4)ng·mL^(-1)](t=3.330、4.315,P=0.037,0.025);治疗后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的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0.9%vs 63.8%)(P<0.05)。结论载药微球联合碘化油TACE及阿帕替尼对PHC患者的疗效较佳,同时不增加肝毒性及不良反应率,并利于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载药 碘化油 阿帕替尼
下载PDF
压力微导管对血流储备分数测定准确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13
作者 蒋盛林 陈雯雯 +2 位作者 李晨 贺勇 王华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究压力微导管(PMC)在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方面的准确性及明确其是否比压力导丝(PW)的测量操作更方便快捷。方法前瞻性纳入38例慢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将其1∶1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乙组使用PMC为试验器械,甲组使用PW为对照器械... 目的探究压力微导管(PMC)在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方面的准确性及明确其是否比压力导丝(PW)的测量操作更方便快捷。方法前瞻性纳入38例慢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将其1∶1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乙组使用PMC为试验器械,甲组使用PW为对照器械。甲组先行PW的FFR测量,后在同一位置行PMC的FFR测量;乙组行相反测量顺序(先PMC后PW);主要终点指标为压力微导管在FFR测量方面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压力微导管测量的FFR(FFRpmc)与压力导丝测量的FFR(FFPpw)的平均偏差获得。次要终点指标包括通过测量操作时间、通过率和测量成功率验证的器械操作便捷性。结果乙组的测量均值为(0.77±0.11),甲组的测量均值为(0.76±0.11),两组检测结果间的平均偏差为0.005,95%一致性界限为[-0.068,0.078];两组成功率和通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和P=0.32);而乙组的测量耗时均值为(290±40)s,显著低于甲组(441±4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压力微导管对FFR的测定与压力导丝有非常好的测量一致性,具且有测量耗时短,操控和使用更便捷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FFR) 压力导管 头对头研究
下载PDF
超声可疑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DBT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14
作者 李鸿恩 唐大为 +3 位作者 程佳玲 林兴 曾益辉 王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606-2614,共9页
目的:在超声检查乳腺可疑病变的情况下,行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DBT)检查,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DBT影像差异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索DCIS-Mi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01月至2022... 目的:在超声检查乳腺可疑病变的情况下,行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DBT)检查,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DBT影像差异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索DCIS-Mi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01月至2022年1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DCIS的12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DBT影像资料,其中纯DCIS患者79例(63.71%),DCIS-Mi患者45例(36.29%)。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两组患者的DBT影像进行了详细的特征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DBT影像特征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DCIS-Mi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以患者中,首发临床症状主要为触及肿块81例(65.32%)、乳头溢液31例(25.00%)、钙化灶12例(9.68%)。通过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检查,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核异型性存在显著的差异(χ^(2)=7.967,P=0.005)。然而,对于两组病人的其他因素,如年龄、绝经情况、初次出现的临床症状、淋巴结的状态、免疫组化标记物(ER、PR、HER-2、Ki-67)及其病理分子物质的类别,这些原因的显著性并不显著(P>0.05)。DBT影像特征中,两者在病变最大径、形态及边缘毛刺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055、6.687、4.755,P<0.05);腺体类型、病变类型、微钙化、钙化形态及钙化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块大小、肿块形态、边缘毛刺征未构成DCIS-Mi高危因素。结论:具有微侵袭性的DCIS-Mi与DCIS在临床病理学和DBT影像学方面有差异,DCIS-Mi病灶多呈肿块最大径≥2.5 cm,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有毛刺征。此外,DCIS-Mi的恶性程度也更高。在病理学方面,DCIS-Mi的肿瘤主要表现为HER-2过表达型,核异型性主要集中在中高级别,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技术 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伴浸润 临床病理表现
下载PDF
列线图模型在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儒发 黄筠洋 +3 位作者 杨军克 陆伟杰 罗桥英 岑炳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访1年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80)和预后不良组(n=75)...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访1年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80)和预后不良组(n=7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载药微球经TACE治疗后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病史、AFP、肿瘤直径、肿瘤边缘、门静脉浸润均是影响载药微球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AFP≥50μg/L、肝硬化病史、肿瘤边缘不光滑均是影响载药微球TACE治疗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以Bootstrap重复检测1000次,绘制H-L拟合度曲线,结果显示,χ2=6.751,P=0.34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647~0.77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62%、69.33%。结论肝硬化病史、肿瘤直径﹥5 cm、AFP≥50μg/L、肿瘤边缘不光滑均是影响载药微球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及有效性较高,可作为临床预测载药微球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载药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合并神经内分泌微瘤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徐琳 姜蕾 +2 位作者 王方 于国华 蔡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伴有神经内分泌微瘤(NE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胰腺IPMN合并NEMT的临床资料,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9岁。胰尾部占位,部分区可见多发囊腔。...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伴有神经内分泌微瘤(NE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胰腺IPMN合并NEMT的临床资料,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9岁。胰尾部占位,部分区可见多发囊腔。镜下主胰管及分支导管内衬黏液腺体,伴黏液分泌及导管扩张,扩张导管上皮下见一细胞团,呈梁状-网状排列,直径2.3 mm,与正常胰岛细胞形态类似。目标细胞团示CK阳性,Syn、Cg A弥漫强阳性,Glucagon弥漫阳性,Insulin、Somatostain及Gastrin阴性。结论胰腺IPMN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某些情况下共存,胰腺IPMN可能伴发NEMT,诊断IPMN时关注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是否够肿瘤,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的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VEGF、bFGF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杨虓 黄文 +3 位作者 钟辉 张祖建 刘华伟 吕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碘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实施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ORR及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ORR及DCR分别为56.00%、78.00%,均高于对照组(34.00%、5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PFS为25.68个月,长于对照组(16.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sICAM-1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sICAM-1水平分别为(322.24±21.94) ng/mL、(1 428.55±189.24)μg/L、(506.51±20.82)μg/L,均低于对照组[(410.18±25.41) ng/mL、(1 694.73±215.82)μg/L、(561.25±23.3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EGF、bFGF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的VEGF、bFGF水平分别为(202.61±37.71)、(3.19±1.01) pg/mL,均低于对照组[(239.75±42.48)、(4.63±1.4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发热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化疗相关恶性、呕吐(CINV)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癌患者实施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血清VEGF、bF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spheres可载药 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膀胱肿瘤 肿瘤标志物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探讨
18
作者 李奔 付星星 叶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栓塞术方式,观察组(n=45)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所用时间;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为(4.52±0.18)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1.35±0.17)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87、43.201,P均<0.05)。此外,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疾病时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患者预后质量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导管塑形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预后
下载PDF
胰腺星状细胞在胰腺导管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翟永祥 王震侠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5-58,64,共5页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胰腺癌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疾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放化疗不敏感。PDAC的恶化、远处转移、治疗抵抗不仅取决于PDAC细胞,肿瘤微环境在疾病进展与演变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胰腺星状细...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胰腺癌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疾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放化疗不敏感。PDAC的恶化、远处转移、治疗抵抗不仅取决于PDAC细胞,肿瘤微环境在疾病进展与演变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胰腺星状细胞(PSCs)是建设肿瘤微环境重要的参与者,为癌细胞的“成长”构建一个“舒适”的微环境。本文通过总结PSCs在肿瘤微环境的发挥的作用以及对PDAC的影响,希望可以从肿瘤微环境方面改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星状细胞 肿瘤环境 胰腺导管腺癌 内皮细胞 免疫细胞 治疗抵抗
下载PDF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谢曦教授团队在微针阵列电子导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
作者 谢曦 黄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谢曦教授团队研制了一种多功能微针阵列传感器集成的生物电子导管,克服了现有微创手术导管设备的传感功能有限、无法探测组织内生化信息、难以在手术中实时定位病灶生化信息的局限性。该成果以“Petromyzontidae-biomimetic multimodal ... 谢曦教授团队研制了一种多功能微针阵列传感器集成的生物电子导管,克服了现有微创手术导管设备的传感功能有限、无法探测组织内生化信息、难以在手术中实时定位病灶生化信息的局限性。该成果以“Petromyzontidae-biomimetic multimodal microneedles-integrated bioelectronic catheters for theranostic endoscopic surgery”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阵列 传感器集成 创手术 生物电子 ENDOSCOPIC 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