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 at Your Finger Tips
1
作者 (Guo Haiyan & Song Jianlan)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2年第3期129-129,共1页
  Starting from September 1, 2002, you will be able to tap into a rich treasure of online English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abou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by clicking www. english.cas.ac.cn. With a one-...   Starting from September 1, 2002, you will be able to tap into a rich treasure of online English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abou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by clicking www. english.cas.ac.cn. With a one-stop information resource, CAS aims to better inform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about its prog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 at Your finger tips
下载PDF
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2
作者 孔祥明 魏雪峰 李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患者指端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指标、皮瓣感觉功能分级。结果29...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患者指端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指标、皮瓣感觉功能分级。结果29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治疗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问题,拆部分缝线后好转;其余患者皮瓣组织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3个月,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掌指关节伸屈范围达到90°,近侧指关节活动范围在90~100°,远侧指关节活动范围在30~45°。术后1个月,29例患者深痛觉均完全恢复,浅感觉、两点辨别感觉均未恢复;术后3个月,23例患者浅感觉恢复;术后6个月,29例患者的浅感觉、深痛觉均完全恢复。术后不同时点浅感觉、两点辨别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均为S1级;术后3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S2级20例,S3级9例;术后6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S2级1例,S3级28例。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感觉 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缺损 皮瓣感觉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小儿指/趾端缺损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3
作者 刘刚 左娜 +5 位作者 钱学义 刘海红 吴伟平 潘皎妮 王杨 姜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膜片治疗小儿指/趾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家属不同意皮瓣手术修复指/趾端缺损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清创后应用PRF膜片覆盖创面治疗,3~7 d...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膜片治疗小儿指/趾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家属不同意皮瓣手术修复指/趾端缺损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清创后应用PRF膜片覆盖创面治疗,3~7 d后依据情况再次行PRF治疗,促使创面愈合。记录患儿年龄、性别、清创后创面面积,统计患儿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本组10例患儿,4例经PRF治疗2次愈合,4例经PRF治疗3次愈合,2例因创面相对较大较深(达骨质),经PRF治疗3次后观察创基肉芽组织自行愈合困难,给予植皮修复。8例经PRF治疗创面愈合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19.54±5.16)d,换药次数(3.18±1.63)次,疼痛评分(3.58±2.07)分,满意度评分(8.16±2.11)分,所有家属对患儿愈合创面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PRF膜片对小儿指/趾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不易引起再损伤,患儿痛苦少,家属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趾端 缺损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小儿 疗效
下载PDF
远端蒂拇指背尺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静脉回流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世民 袁锋 +3 位作者 俞光荣 李海丰 周家钤 张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拇指背尺侧皮瓣修复指端创伤的经验,并探讨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在拇指掌骨背尺侧半,设计切取带拇指背尺侧皮神经和浅静脉的远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并吻接皮神经。结果:临床应用16例,皮岛供区向近侧延伸至腕掌部,面... 目的:介绍应用拇指背尺侧皮瓣修复指端创伤的经验,并探讨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在拇指掌骨背尺侧半,设计切取带拇指背尺侧皮神经和浅静脉的远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并吻接皮神经。结果:临床应用16例,皮岛供区向近侧延伸至腕掌部,面积3 cm×2 cm~5 cm×4 cm,皮神经浅静脉筋膜蒂宽1 cm,旋转轴点分别在指间关节近侧(11例)和掌指关节近侧(5例)。术后皮瓣均有静脉郁血肿胀,早期10例未结扎蒂部远侧浅静脉,5例皮瓣出现张力水泡;经采取措施改善静脉回流而愈合,但有表皮脱落和部分伤口裂开。后期6例均在蒂部远侧结扎浅静脉干,术后皮瓣肿胀程度减轻,无张力水泡出现,愈合过程顺利。16例均吻合皮神经,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拇指背尺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简单,在蒂部远侧结扎浅静脉干阻断倒灌,肿胀程度减轻,成活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指端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远端蒂皮瓣 静脉回流
下载PDF
桂西壮族手皮纹的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陶诚 李宝珠 +4 位作者 韦振邦 王飞 肖福英 黄立英 韦业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9-146,共8页
本文对广西西部500例健康壮族大、中学生的手皮纹进行了观察分析,计算出各型指纹频率、指纹脊线总数、指纹频度指数、atd角度、a-b脊线数、τ距比、主线横向指数、皮纹花样出现率、掌褶纹出现率共九项基本参数,并将这些数值与汉族作了比... 本文对广西西部500例健康壮族大、中学生的手皮纹进行了观察分析,计算出各型指纹频率、指纹脊线总数、指纹频度指数、atd角度、a-b脊线数、τ距比、主线横向指数、皮纹花样出现率、掌褶纹出现率共九项基本参数,并将这些数值与汉族作了比较,桂西壮族的手纹与汉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民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型 壮族 广西 皮纹
下载PDF
一种具有高信噪比的脉搏波光电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曾小青 李旭光 +1 位作者 熊政刚 李晓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5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研制一种生理信号光电传感器。方法 :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通过指端毛细血管后的光强度的变化 ,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再经过电信号I/V转换、放大、滤波处理。结果 :获得了清晰稳定的指端容积脉搏波。结论 :高信噪比的光电传... 目的 :探讨研制一种生理信号光电传感器。方法 :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通过指端毛细血管后的光强度的变化 ,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再经过电信号I/V转换、放大、滤波处理。结果 :获得了清晰稳定的指端容积脉搏波。结论 :高信噪比的光电传感器可用作于临床监测和生理信号分析处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传感器 高信噪比 抗干扰 指端容积脉搏波
下载PDF
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晏飞 刘士波 +4 位作者 范海静 王培 刘飞 李哲 付世杰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8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40例示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40例示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8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40例示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40例示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8个月,示指指腹外观饱满,颜色正常,质地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3.0~5.0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1例,良9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获得良好的功能与外形,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筋膜皮瓣 修复
下载PDF
V-Y推进皮瓣修复手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建华 张净宇 杜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V-Y推进皮瓣修复术对手指端损伤修复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笔者医院手术的32例(32指)手指端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均采取V-Y推进皮瓣修复术进行缝合,皮瓣切取范围为1.0cm×0.6cm~2.4cm... 目的:分析探讨V-Y推进皮瓣修复术对手指端损伤修复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笔者医院手术的32例(32指)手指端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均采取V-Y推进皮瓣修复术进行缝合,皮瓣切取范围为1.0cm×0.6cm~2.4cm×1.0cm。如有骨折则先复位固定,如有肌腱损伤则先缝合。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手指长度,皮瓣存活状况。通过观察评估V-Y推进皮瓣修复术对手指端缺损的疗效。结果:对32指进行V-Y推进皮瓣修复术后,32指均修复成功,皮瓣全部存活,且缺损手指短外形较好,术前长度为(8.36±0.50)cm,术后长度为(8.27±0.30)cm,手术前后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2例患者均获得了1年随访评估,随访发现手指质地较柔软,外表美观,同时无其他不良症状。结论:V-Y推进皮瓣修复术对手指端残缺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V-Y推进皮瓣 修复 指骨骨折 肌腱损伤
下载PDF
脉搏波的无创检测方式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东明 张松 +1 位作者 杨益民 李旭雯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0年第4期436-439,共4页
脉搏波的波形特征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检测方式和传感器的选择都会对脉搏波的检测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脉搏波无创检测用传感器类型包括压力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反射式和透射式)。检测方式有桡动脉压力脉搏波检测和... 脉搏波的波形特征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检测方式和传感器的选择都会对脉搏波的检测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脉搏波无创检测用传感器类型包括压力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反射式和透射式)。检测方式有桡动脉压力脉搏波检测和指端容积脉搏波检测。实际运用结果显示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性能指标和适应范围,检测方式也会对脉搏波的检测产生很大影响。尽管压电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都能采集信号良好的脉搏波,但压力传感器由于误差大、强噪声和检测部位难寻等原因已经逐渐被淘汰,此外临床实验证实了桡动脉压力脉搏波检测容易受检测部位和检测个体的影响,指端容积脉搏波具有检测稳定、重复性好、易于操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桡脉 指容脉搏 检测方式 传感器
下载PDF
同指不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俊 陈燕 金红旭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10-513,共4页
目的:对比吻合神经的逆行指背筋膜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更理想的术式。方法:选取55例(62指)指端缺损患者,根据伤情分为吻合神经的逆行指背筋膜皮瓣组29例(A组32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26例(B组30指)进行手... 目的:对比吻合神经的逆行指背筋膜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更理想的术式。方法:选取55例(62指)指端缺损患者,根据伤情分为吻合神经的逆行指背筋膜皮瓣组29例(A组32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26例(B组30指)进行手术修复。术后均随访12个月,分析比较血供状态、愈合情况及手指功能。结果:两组患指皮瓣均存活,外观较理想。B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A组血液循环状态优良率、近侧指间关节(PIP)活动度及感觉恢复功能优于B组(P<0.05)。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远侧指间关节(DIP)活动度及皮瓣两点辨别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相比,吻合神经的逆行指背筋膜皮瓣在患指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筋膜皮瓣 指动脉 神经吻合
下载PDF
手指、足趾末节软组织内血管球瘤的诊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海峰 芮永军 +1 位作者 寿奎水 陆征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182-3183,共2页
目的总结手指、足趾末节软组织血管球瘤的发病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000年8月~2008年12月共治疗的11例手指、足趾末节软组织血管球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10例,男性1例;发生于手指指腹9例,足趾趾腹2例;病变部位在环指6例,在中指3... 目的总结手指、足趾末节软组织血管球瘤的发病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000年8月~2008年12月共治疗的11例手指、足趾末节软组织血管球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10例,男性1例;发生于手指指腹9例,足趾趾腹2例;病变部位在环指6例,在中指3例,第4趾2例;病程最长7年未得到明确的诊治;11例Love氏试验和冷敏感试验均阳性,明确诊断后均予手术摘除,术后疼痛症状和阳性体征全部消失。结果 11例中9例经过9个月~9年的随访,有1例足趾因疼痛症状复发而再次手术,术中未见有明显的瘤体,切除趾神经周围的疤痕组织后,疼痛消失。其余8例均无复发。结论手指、足趾末节软组织血管球瘤好发于女性,并好发于环指。提高对软组织血管球瘤的认识可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完整摘除瘤体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指、趾 末节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指动脉中节指背穿支血管链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建国 杨庆达 +2 位作者 苏瑞鉴 梁波 梁大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43-44,4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中节指背穿支血管链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3月,分别应用食、中、环、小指指动脉中节指背穿支血管链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组织缺损33例,皮瓣切取面积1.0cm×l....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中节指背穿支血管链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3月,分别应用食、中、环、小指指动脉中节指背穿支血管链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组织缺损33例,皮瓣切取面积1.0cm×l.3cm~1.9cm×2.6cm。结果27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因术后感染,皮瓣坏死,患者选择行残端修整治疗;2例术后第2天因蒂部肿胀卡压呈暗红色.拆除蒂部缝线后好转;3例皮瓣远端出现少许坏死,经12d换药后愈合。28例获得随访,时间6~20个月.获得随访皮瓣外形美观,色泽正常,指端饱满,无臃肿、挛缩畸形,无触压痛,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参照手功能TAM法测定:优23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达92.8%。结论指动脉中节指背穿支血管链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供区损伤小,术后外形、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易接受。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中节指背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三种常用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胡瑞 邓万祥 +1 位作者 孙海军 董晖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手部常用的三种小型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损伤的程度、性质、指别以及患者的意愿,选用了三种术式对9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90例手部小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 目的 探讨手部常用的三种小型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损伤的程度、性质、指别以及患者的意愿,选用了三种术式对9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90例手部小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2PD)检测:术后随访6,12,18个月时,三组间动态两点辨别觉(M2PD)及静态两点辨别觉(S2PD)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皮瓣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且成活率高,感觉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修复 指端软组织缺损 疗效比较
下载PDF
拇趾趾尖移植再造拇、手指指尖 被引量:7
14
作者 曾志超 李鹏 +2 位作者 刘海棠 谢沛军 欧治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39-140,147,共3页
目的分析利用拇趾趾尖移植再造拇、手指指尖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2年7月对18例18指指尖缺损患者,采用拇趾趾尖组织游离移植进行修复再造,常规吻合腓侧趾底动脉、趾底神经、趾背静脉。结果再造18例18指全部成活。1例术后早期... 目的分析利用拇趾趾尖移植再造拇、手指指尖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2年7月对18例18指指尖缺损患者,采用拇趾趾尖组织游离移植进行修复再造,常规吻合腓侧趾底动脉、趾底神经、趾背静脉。结果再造18例18指全部成活。1例术后早期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成活。术后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再造手指外形接近正常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拇趾外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拇趾趾尖移植再造拇、手指指尖,外形、功能好,供区损伤小,是指尖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尖 拇趾 游离移植 缺损
下载PDF
Yamano分区断指再植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启善 郭小惠 +4 位作者 杨小文 刘明龙 林钦扬 黄良任 李日添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末节断指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1月-2012年8月采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动静脉或仅吻合动脉、指尖放血的方法,进行YamanoⅠ~Ⅲ区断指再植60例72指。其中Ⅰ区18指,Ⅱ区22指,Ⅲ区32指。结果再植断指成活69指,成活率95.... 目的探讨末节断指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1月-2012年8月采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动静脉或仅吻合动脉、指尖放血的方法,进行YamanoⅠ~Ⅲ区断指再植60例72指。其中Ⅰ区18指,Ⅱ区22指,Ⅲ区32指。结果再植断指成活69指,成活率95.8%,按中华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0指,良16指,差3指,两点辨别觉4-6mm。结论显微外科或超显微外科技术是末节断指再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节断指再植 超显微外科 Yamano分区
下载PDF
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锡林 汪维生 +2 位作者 王永谦 李强 戴强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介绍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征及临床疗效。方法上臂内侧取与创面大小相符的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指端缺损创面经过清创,如有指骨及肌腱外露,经过软组织转移覆盖或咬去部份骨皮质后可一期植皮修... 目的介绍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征及临床疗效。方法上臂内侧取与创面大小相符的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指端缺损创面经过清创,如有指骨及肌腱外露,经过软组织转移覆盖或咬去部份骨皮质后可一期植皮修复创面。 1997年至 1998年临床应用25例,创面最大面积为 3.0 cm^(2),最小为 1.0 cm^(2)。结果 皮片全部成活,残端外形满意。经随访4个月至 1年,皮片的质量,质地感觉和伤指的使用情况均满意。结论该手术方式适应征广,尤其适用于缺损面积较大的指端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残端功能评价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移植 修复 指端缺损
下载PDF
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强 彭吾训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33例(33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33例(33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8指,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8指,吻合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7指。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结果 5种手术方式得到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指端缺损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更好的修复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个性化再植治疗手指末节离断伤的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俊 牛磊 +1 位作者 周定 许生领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5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再植治疗不同类型手指末节离断伤的疗效。方法28例手指末节离断伤患者中18例采用常规动静脉吻合再植术,6例采用吻合指动脉持续冲洗,4例采用远端动脉静脉化再植。术后随访观察成活率以及手指活动、感觉等功能。结果28例中... 目的探讨个性化再植治疗不同类型手指末节离断伤的疗效。方法28例手指末节离断伤患者中18例采用常规动静脉吻合再植术,6例采用吻合指动脉持续冲洗,4例采用远端动脉静脉化再植。术后随访观察成活率以及手指活动、感觉等功能。结果28例中有2例冲洗的断指坏死,1例冲洗的断指部分坏死,行长时间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余25例未出现感染及坏死,成活率26/28。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再植断指的疗效:优8例,良15例,差3例。末次随访时,25例再植断指颜色红润,指腹饱满,无明显肿胀,两点辨别觉5~7 mm,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1例断指末端颜色稍紫,软组织萎缩,指端发凉,感觉异常,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指末节离断伤,个性化采用常规动静脉吻合、动脉静脉化、吻合动脉持续冲洗的方法进行再植,可提高末节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离断 断指再植 动脉静脉化
下载PDF
游离足第二趾末节移植手指指尖再造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瑞兴 李建宁 +5 位作者 巨积辉 金光哲 李雷 魏诚 赵强 刘跃飞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目的利用足第二趾末节移植再造手指指尖缺损,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1指手指指尖缺损患者,切取足第二趾末节,采用吻合指-趾血管的方法重建血液循环进行修复。结果再造手指全部成活,其中1指于术后36h发生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发现动脉栓... 目的利用足第二趾末节移植再造手指指尖缺损,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1指手指指尖缺损患者,切取足第二趾末节,采用吻合指-趾血管的方法重建血液循环进行修复。结果再造手指全部成活,其中1指于术后36h发生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发现动脉栓塞,经重新吻合后血管危象解除,手指成活。术后经5个月~2年随访,手指外形恢复良好,远侧指间关节活动接近正常,两点辨别觉4~6mm。结论采用足第二趾末节移植修复是治疗手指指尖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指尖 足趾移植
下载PDF
指尖放血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相永梅 王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02-1803,共2页
目的:观察指尖放血与电针结合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应用指尖放血与电针相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具... 目的:观察指尖放血与电针结合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应用指尖放血与电针相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指尖放血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 指尖放血 电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