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出血MDT急救模拟培训在产科实习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媛 陈新娟 +1 位作者 王青青 吴玲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9期1547-1551,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多学科协作(MDT)急救模拟培训在产科实习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实习的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多学科协作(MDT)急救模拟培训在产科实习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实习的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共49名,男23名,女26名,年龄(22.59±0.53)岁;对照组共50名,男29名,女21名,年龄(22.44±0.50)岁。试验组在参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实习的同时,进行产后出血MDT急救模拟培训;对照组仅参与产科实习。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各项能力的自我评估,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配对χ^(2)检验。结果试验组发放调查问卷49份,回收49份,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试验组有73.5%(36/49)的实习医师认为参与产后出血MDT急救模拟培训课程为深入了解MDT提供了很大帮助。试验组参与培训后与对照组产科实习结束前的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对产科临床诊断能力、产科单项操作能力、其他学科诊断能力、其他学科单项操作能力、对多学科诊疗思维能力、对综合急救操作能力的欠缺率均低于对照组[0比44.0%(22/40)、6.1%(3/49)比52.0%(26/50)、8.2%(4/49)比38.0%(19/50)、6.1%(3/49)比44.0%(22/50)、2.0%(1/49)比58.0%(29/50)、8.2%(4/49)比82.0%(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产后出血MDT急救模拟培训课程能够加深实习医师对MDT的了解,实现提升实习医师的多学科诊疗思维、综合急救操作能力等课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多学科协作 急救模拟培训 实习医师
下载PDF
“导师-大学生急救团队-学员”逐级科普培训模式路径分析
2
作者 张学斌 王长安 +3 位作者 王世杰 郭梓仪 陈梦媛 杨荣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573-576,588,共5页
目的 探索以“导师-大学生急救团队-学员”逐级培训模式开展“高质量心肺复苏(HQ CPR)”等急救技能科普培训的有效性及推广路径。方法 组建大学生急救团队,由河北中医药大学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ITC)导师对团队成员进... 目的 探索以“导师-大学生急救团队-学员”逐级培训模式开展“高质量心肺复苏(HQ CPR)”等急救技能科普培训的有效性及推广路径。方法 组建大学生急救团队,由河北中医药大学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ITC)导师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与考核。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招收学员,接受大学生急救团队有关急救技能的科普培训。培训内容包括HQ 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海姆利克法解除气道异物梗阻等。培训前后均对学员通过问卷星形式进行急救知识考核与认知度调查。结果 2022年10月-2023年6月,共招收学员416名,开展培训26期,学员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P<0.001);学员面对急救事件的态度发生明显改变,由培训前的“辅助施救”到培训后的“主动施救”,科普推广效果显著。结论 以“导师-大学生急救团队-学员”逐级培训模式在中国大学校园开展HQ CPR等急救科普培训效果良好,可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急救团队 心肺复苏 急救技能 科普培训
下载PDF
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郑治锦 张莉 苏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救绿色通道中采取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2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急诊科采取常规急救绿色通道期间收治的AI...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救绿色通道中采取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2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急诊科采取常规急救绿色通道期间收治的AIS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女17例,男19例,年龄(60.56±3.89)岁];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急诊科采取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AIS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女16例,男20例,年龄(60.59±3.91)岁]。比较两组急救效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致残率、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急诊分诊时间为(3.68±1.15)min、急诊滞留时间为(39.42±3.18)min、就诊至溶栓时间为(55.23±5.40)min,均高于对照组的[(5.09±1.23)min、(46.24±3.25)min、(64.79±5.53)min](t=5.024、8.999、7.421,均P<0.001);观察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6.51±1.50)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21.35±2.16)分,均低于对照组[(8.93±1.54)分、(25.50±2.19)分](t=6.754、8.095,P<0.001);观察组致残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的16.67%(6/36)(χ^(2)=3.956,P=0.047);观察组出院时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为(140.84±6.83)分,高于对照组的(119.92±6.64)分(t=13.177,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中急救方式为(21.26±1.18)分、安全管理为(21.85±1.23)分、人文关怀为(21.96±1.25)分、护理态度为(21.80±1.43)分、总分为(84.43±3.34)分,均高于对照组[(18.98±1.13)分、(19.94±1.20)分、(18.54±1.16)分、(19.06±1.30)分、(75.54±3.26)分](t=8.373、6.669、12.033、8.507、11.429,均P<0.001)。结论AIS患者急救绿色通道中采取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可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有效改善预后,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医疗团队资源管理 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效率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致残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Miller金字塔教学法在肝胆胰外科专科团队急救演练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红霞 喻晓芬 +2 位作者 蔡学联 陈双燕 王知非 《护理与康复》 2020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Miller金字塔教学法在肝胆胰外科专科团队急救演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整群抽样法选取40名肝胆胰外科护士,按病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Miller金字塔教学法进行专科团队... 目的观察采用Miller金字塔教学法在肝胆胰外科专科团队急救演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整群抽样法选取40名肝胆胰外科护士,按病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Miller金字塔教学法进行专科团队急救演练培训。从专业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低年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教学质量满意度等进行多元化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90.40±3.82)分和(82.00±5.65)分,操作技能成绩分别为(92.60±3.89)分和(87.35±5.91)分,两组间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低年资护士培训前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总得分分别为(222.00±20.54)分和(225.08±23.77)分,培训后总分分别为(295.83±12.70)分和(250.08±19.20)分,两组培训后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ller金字塔教学法在肝胆胰外科专科团队急救演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字塔教学 肝胆胰外科 急救演练 团队培训
下载PDF
脓毒症快速反应团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陈芳 许瑛 蔡国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0-1273,共4页
为了提高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015年我院重症医学科建立了脓毒症快速反应团队,并制定了脓毒症预警触发标准,脓毒症快速反应团队职责和实施抢救的流程等。脓毒症快速反应团队建立后,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抢救脓毒... 为了提高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015年我院重症医学科建立了脓毒症快速反应团队,并制定了脓毒症预警触发标准,脓毒症快速反应团队职责和实施抢救的流程等。脓毒症快速反应团队建立后,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抢救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247例;脓毒症快速反应团队实施后,黄金3小时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的执行率从33.3%提高到100.0%,24小时抢救成功率从90.7%提高到99.2%,脓毒症患者28天存活率从71.3%提高到77.3%。脓毒症快速反应团队的应用,对抢救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快速反应团队 急救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的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阳春 季学丽 +5 位作者 张丽 黄萍 李小勤 姜丽丽 吴永祥 周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1-35,共5页
目的构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以指导临床规范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以美国《国家创伤分类协议》为基本框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关于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识别严重创伤患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 目的构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以指导临床规范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以美国《国家创伤分类协议》为基本框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关于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识别严重创伤患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启动标准及各条目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92.0%、10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1、0.9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3~0.245、0.153~0.311(均P<0.05)。最终形成的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包含一级条目4个、二级条目30个。结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为急诊预检分诊识别严重创伤患者,及时正确地启动创伤团队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严重创伤 急诊 预检分诊 检伤分类 创伤团队 启动标准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在跨专业急救团队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雁平 金凤娟 +4 位作者 高洁 李彤 田丽 吴霄迪 陈宏 《天津护理》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PFS)在跨专业(医护)急救团队情景模拟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实训中心20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PFS)在跨专业(医护)急救团队情景模拟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实训中心20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急救团队演练满意率及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反馈闭环管理理论在跨专业急救团队情景模拟培训中效果显著,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团队抢救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学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馈闭环管理 急救团队 模拟培训 医护关系
下载PDF
团队模式对老年脑出血病人急救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黄蓓蓓 魏砚秋 +2 位作者 史广玲 庞大梅 顾静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究在老年脑出血病人急救过程中采用团队模式对其急救质量、预后情况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116例脑出血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接受团队模式急... 目的探究在老年脑出血病人急救过程中采用团队模式对其急救质量、预后情况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116例脑出血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接受团队模式急救,对照组接受一般急救,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急救前反应时间和急救治疗时间,比较2组病人预后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病人急救前反应时间和急救治疗时间较观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预后情况及满意度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脑出血病人时使用团队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病人急救质量和预后情况,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模式 脑出血 急救
下载PDF
院内医疗急救小组与快速反应小组急救模式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徐莉 潘胜东 +1 位作者 黄曼 马岳峰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第5期44-46,15,共4页
目的对院内医疗急救小组(MET)与快速反应小组(RRT)两种急救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对MET和RRT启动率、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死亡率、非计划性ICU转入率及患者转归中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目的对院内医疗急救小组(MET)与快速反应小组(RRT)两种急救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对MET和RRT启动率、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死亡率、非计划性ICU转入率及患者转归中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率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RRT在启动率、非计划性ICU转入率、患者转归中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率方面均高于MET(p﹤0.01),在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低于MET(p﹤0.01,p﹤0.05),外科系统RRT启动率高于内科系统(p﹤0.01)。结论MET与RRT作为两种院内急救模式,在降低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等方面均发挥一定作用,相较而言,RRT在急救效果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急救小组 快速反应小组 急救
下载PDF
团队式急救模式训练提升急诊护士急救水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悦 夏经菊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8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团队式急救模式训练提升急诊护士急救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一2018年6月在本院急诊中心就职的急诊护士68名,2017年6月开展团队式急救模式训练。将2016年6月一2017年5月急救患者124例设为培训前组,2017年7月一2018年6月... 目的探讨团队式急救模式训练提升急诊护士急救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一2018年6月在本院急诊中心就职的急诊护士68名,2017年6月开展团队式急救模式训练。将2016年6月一2017年5月急救患者124例设为培训前组,2017年7月一2018年6月急救患者134例设为培训后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急救成功率,比较护士培训前后的急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合格率及医生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出血、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急性创伤、休克的抢救时间均明显少于培训前组(t=2.440、9.022、9.321、11.829、12.894、13.051,P<0.05)。培训后护士急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培训前(χ^2=9.140、7.963,P<0.05)。培训后组患者满意度、急救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培训前组(χ^2=14.134、4.930,P<0.05)。培训后医生对急诊护士抢救有序性、综合协作能力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培训前(χ^2=6.171、13.594,P<0.05)。结论团队式急救模式训练的应用有效提髙了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缩短抢救时间,提高了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团队式急救模式 急救水平 效果
下载PDF
产科MDRRT建设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宗花 曹丹凤 +2 位作者 张国翔 于晓波 张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7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产科MDRRT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MDRRT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来我院实习的2015级五年制学生以随机抽签法为准,分为试验组(n=36,实施MDRRT教学模式)和对照组(n=11,实施传统带教)。充分参考各种临... 目的观察产科MDRRT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MDRRT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来我院实习的2015级五年制学生以随机抽签法为准,分为试验组(n=36,实施MDRRT教学模式)和对照组(n=11,实施传统带教)。充分参考各种临床指南,围绕产科需要多学科救治的危重症设计不同脚本,引导学生通过还原现场→讨论→反馈及持续改进→总结归纳的方式全程还原产科危重症的诊疗过程;最后由学生进行满意度评估,了解学生对MDRRT教学法的评价以及是否为所用教学方法适宜推广;由带教老师进行Mini-CEX评分,评估MDRRT教学方法能否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诊治能力。结果MDRRT教学法对学习能力提升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个人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MDRRT教学法评价较高。比较两组Mini-CEX评分,在医疗面谈、体格检查、沟通技能、临床判断、人文关怀、组织效能、整体表现方面均显示明显的优越性,其中在医疗面谈[t(43)=-2.176,P=0.035<0.05]、人文关怀[t(43)=-2.013,P=0.05]和整体表现[t(30)=-2.330,P=0.027<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MDRRT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实习医生的学习能力;在医疗面谈、人文关怀、和整体表现方面MDRRT教学法明显优于普通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及综合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急救 多学科 快速反应团队 临床教学 危重症 诊治能力 教育
下载PDF
护理多学科团队急救护理路径对深Ⅱ度烧伤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恢复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银芳 陈彦锋 陈铮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9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护理多学科团队急救护理路径对深Ⅱ度烧伤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对象:我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130例,选例时间: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均给予护理多学科团队急救护理路径并进行持续2个月的随访。观察所... 目的 探讨护理多学科团队急救护理路径对深Ⅱ度烧伤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对象:我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130例,选例时间: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均给予护理多学科团队急救护理路径并进行持续2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抢救时效、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与护理前比,护理后的会诊医师到诊时间、急诊检查时间以及急诊清创时间均更短;经与护理前比,护理后的轻度及以下疼痛的患者占比升高,重度占比降低;经与护理前比,患者护理后的SF-36各项评分均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前后的中度占比经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期间所有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各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8%(2/65)。结论护理多学科团队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深Ⅱ度烧伤患者可明显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抢救时效及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并发症风险,进而利于其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深Ⅱ度 多学科团队 急救护理路径 疼痛程度 术后恢复
下载PDF
交通创伤及院内急救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颜勇卿 张培训 《医院管理论坛》 2014年第8期26-27,34,共3页
目的以北京市交通创伤为例,调查分析其特点,对建立交通医学急救体系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7-2009年间北京市120急救数据库中诊断为交通伤的患者资料。结果共收集交通伤患者8251名,以男性患者为主,老年患者约占10%左右,部分患者合并有可... 目的以北京市交通创伤为例,调查分析其特点,对建立交通医学急救体系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7-2009年间北京市120急救数据库中诊断为交通伤的患者资料。结果共收集交通伤患者8251名,以男性患者为主,老年患者约占10%左右,部分患者合并有可疑心肺事件的前驱症状。结论目前交通创伤院内急救模式尚存在不足,应建立新型急救模式,可能有助于降低其危害,提高其救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医学 院内急救 应急医疗团队
下载PDF
1937年中国红十字会淞沪抗战救护简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池子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6-89,共4页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慈善救护团体,于1937年淞沪抗战时积极采取救援行动,组织救护队、急 救队,开办伤兵救护医院,收治伤兵伤民4万余人。该会克尽职守,其救护工作取得了可观成效,在中国红十 字运动史上留下光彩一页。
关键词 淞沪抗战 中国红十字会 救护队 急救队 救护医院
下载PDF
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对于提升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临床有效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尧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4期256-258,共3页
目的研究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对于提升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80名急诊医护人员作为培训的对象,将急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创伤性休克以及急性中毒等典型疾病的患者当成抢救的案例... 目的研究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对于提升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80名急诊医护人员作为培训的对象,将急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创伤性休克以及急性中毒等典型疾病的患者当成抢救的案例,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对其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后的抢救时间分别为:急性脑出血(17.5±3.7)min,急性心梗(19.5±3.2)min,心脏骤停(16.9±1.8)min,创伤性休克(13.3±2.2)min,急性中毒(20.5±5.4)min。培训后,急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创伤性休克以及急性中毒等典型疾病的抢救时间短于培训前(P〈0.05)。结论通过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对于提升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临床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 急诊护士 急救技能
下载PDF
宁波市院前急救医生职业满意度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葛琳 陈长水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7期49-50,共2页
目的了解该市急救医生队伍人员,职业满意度情况,有针对性加以改善,以建设高素质的急救医生队伍,全面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方法以全市院前急救机构的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全市急救医生职业满意度较低。26~35周岁的... 目的了解该市急救医生队伍人员,职业满意度情况,有针对性加以改善,以建设高素质的急救医生队伍,全面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方法以全市院前急救机构的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全市急救医生职业满意度较低。26~35周岁的急救医生不满意率普遍高于36~45周岁的急救医生不满意率。结论文章分析了影响急救医生职业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从凝聚力量、政策机制、激励机制、转岗机制等4方面来提高急救医生职业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机构 队伍建设 调查 对策
下载PDF
手术护理团队在协同多学科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急救中的配合 被引量:4
17
作者 卓青 陈喜萍 +2 位作者 韦怡 王允金 许佳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0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团队在协同多学科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急救中的配合。方法采用类实验设计,选取2019年4-9月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4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该院在协同多学科凶险性前置...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团队在协同多学科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急救中的配合。方法采用类实验设计,选取2019年4-9月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4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该院在协同多学科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急救中采用手术护理团队管理后的4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治措施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护理团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措施下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达到满意的患者24例,基本满意患者12例,不满意患者4例;对照组达到满意的患者有15例,基本满意患者17例,不满意患者8例;试验组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5,P<0.05);结论针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运用手术护理团队协同多学科手术急救,可以使得病患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且能显著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与输血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护理 多学科团队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 急救
下载PDF
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救护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沈敏 张竑 +2 位作者 郑雅宁 徐凤娟 张益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产科救护的PP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12月收住入院的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收住入院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 目的探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产科救护的PP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12月收住入院的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收住入院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治模式进行救护,观察组将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于PPP患者的救护。比较2组患者剖宫产手术诊疗流程的时效指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诊疗流程的各个时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安全态度6个维度的得分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PPP胎盘患者诊疗手术各关键环节的用时,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同时提升医护人员安全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团队资源管理 诊疗流程 产妇结局 急救护理
下载PDF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对市级急救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启示和思考
19
作者 王韧 王倩 +2 位作者 钟婷 刘芳羽 卢秋颖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2期47-51,64,共6页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完善,急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改善,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行指标日趋优化。本文旨在回顾北京急救中心在落实《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过程中,加强急...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完善,急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改善,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行指标日趋优化。本文旨在回顾北京急救中心在落实《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过程中,加强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实践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各地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加强急救人才队伍的优质化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策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人才队伍 政策实施
下载PDF
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的实践效果分析
20
作者 张春华 周芳 +1 位作者 马学先 何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为确保全院范围内紧急情况下提供可及的复苏术,建立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参与全院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及时抢救患者生命,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方法建立跨部门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呼叫了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 目的为确保全院范围内紧急情况下提供可及的复苏术,建立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参与全院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及时抢救患者生命,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方法建立跨部门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呼叫了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的266例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的抢救成功率与住院患者死亡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的建立有效的降低了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死亡率。结论建立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提高就医环境的安全性及抢救患者的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急救 医疗紧急救援团队 院内呼吸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成功率 患者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