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唇鼻肌肉张力带理论修复隐性唇裂人中结构
1
作者 董晨彬 李军 +1 位作者 刘翔琪 张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唇鼻肌肉张力带理论修复隐性唇裂人中结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形外科接受首次手术治疗的隐性唇裂患儿,共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60个月。按不同肌肉重建方法分为2组,肌肉张力... 目的探讨唇鼻肌肉张力带理论修复隐性唇裂人中结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形外科接受首次手术治疗的隐性唇裂患儿,共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60个月。按不同肌肉重建方法分为2组,肌肉张力带修复组和肌肉水平褥式缝合修复组。对术后人中嵴和人中凹形态进行评分,在Prism 6.0软件中以不成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人中嵴形态评分:肌肉张力带修复组为(4.15±0.56)分,肌肉水平褥式缝合为(2.73±0.32)分,P<0.01;人中凹形态评分:肌肉张力带修复组为(2.36±0.50)分,肌肉水平褥式缝合为(1.45±0.28)分,P=0.0004。结论唇鼻肌肉张力带理论修复隐性唇裂人中结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唇裂 人中嵴 人中凹 唇鼻肌肉张力带
原文传递
唇鼻肌肉第一副张力线组重建技术修复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 被引量:4
2
作者 姜婵媛 麻恒源 +5 位作者 郑益略 王永前 宋涛 李海东 吴镝 尹宁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8-923,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重建唇鼻肌肉张力线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方法及术后效果评估。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43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患者,通过重建第一副张力线组达到新的生物力学平衡进行修复。依据全球美学改善量... 目的探讨通过重建唇鼻肌肉张力线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方法及术后效果评估。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43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患者,通过重建第一副张力线组达到新的生物力学平衡进行修复。依据全球美学改善量表制定的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主观评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24例随访期内的患者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鼻部对称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术后11例患者由于感染或鼻底黏膜血运不良鼻底遗留明显瘢痕,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至3年,378例患者完成调查表,结果显示,84%(317/378)的患者认为鼻槛形态得到明显或适度地改善;通过三维测量分析发现,鼻小柱脚、鼻翼基底部及鼻翼最外侧点的位置在患侧及健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患者的鼻部对称性较好。结论重建第一副张力线组的方法,不是简单地增加鼻槛的体积,而是恢复了唇鼻部的生物力学平衡,是修复鼻槛畸形的有效手段,而且鼻小柱偏斜及鼻翼外展畸形同时得到很好地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鼻槛 第一副张力线组
原文传递
隐性唇裂畸形机制的肌肉张力带解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尹宁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临床上由于对隐性唇裂的发生机制认识不足,在治疗方面倾向于采用唇裂的一般治疗思路进行"肌肉解剖复位",修复效果常常与患者预期相距甚远。作者根据十余年来对唇隐裂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系统阐述了唇隐裂的肌肉错构特征,... 临床上由于对隐性唇裂的发生机制认识不足,在治疗方面倾向于采用唇裂的一般治疗思路进行"肌肉解剖复位",修复效果常常与患者预期相距甚远。作者根据十余年来对唇隐裂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系统阐述了唇隐裂的肌肉错构特征,解释了唇隐裂令人困惑的临床表现。并进一步对隐性唇裂进行病理机制分型,提出唇隐裂的肌肉生物力学仿生修复技术——"尹氏唇鼻肌肉框架",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该文初步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对隐性唇裂的重新理解和认识,应用唇鼻肌肉张力带理论解析唇隐裂中诸多谜团,这个过程本身亦是对张力带理论的一次临床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唇裂 肌肉张力带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三叶瓣法结合唇鼻肌肉张力系统构建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维绎 王永前 +3 位作者 宋涛 吴镝 李海东 尹宁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三叶瓣形切口设计联合唇鼻肌肉张力系统构建用于治疗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整形外科医院收治264例单侧唇裂患者,男162例,女102例,年龄95~153 d,采用三叶瓣术式结合唇鼻肌肉张力系统构建术进行修复治疗。... 目的探讨三叶瓣形切口设计联合唇鼻肌肉张力系统构建用于治疗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整形外科医院收治264例单侧唇裂患者,男162例,女102例,年龄95~153 d,采用三叶瓣术式结合唇鼻肌肉张力系统构建术进行修复治疗。术后拍摄随访照片并选取统一的标记点,通过3组指标的测量对比患侧与健侧的唇鼻形态。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血运障碍。对其中112例患者的术后随访照片进行分析,唇峰高度差百分比为(2.98±1.65)%,双侧鼻孔横径比为1.02±0.05,双侧鼻孔纵径比为0.94±0.04。患者术后唇鼻部形态良好,患侧唇峰下降充分,双侧鼻孔对称性改善明显,且患侧切口瘢痕与健侧人中嵴基本对称。结论对于单侧唇裂患者,三叶瓣形切口设计联合唇鼻部肌肉张力系统构建可获得良好、稳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三维重建 唇鼻肌肉张力系统 单侧唇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