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莞市献血人群流失原因与人群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么俊卿 韩国伟 雷扬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流失原因与人群特征,探讨针对性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方法:选取2016—2019年东莞市240 22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hinow 9.0对人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1 000例(每年250例)流失献血者,通过电...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流失原因与人群特征,探讨针对性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方法:选取2016—2019年东莞市240 22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hinow 9.0对人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1 000例(每年250例)流失献血者,通过电话回访调查流失原因。结果: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18.335、10 029.461、626.207、5 693.94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及职业是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献血者流失原因中,献血地点与时间不方便占比最高(31.02%),不愉快的献血经历占比最低(2.69%)。结论:男性、具有较高学历、职业相对稳定人群是动员和招募献血的重点对象。强化献血者沟通机制,借助政府与媒体的宣传力量,消除献血者的顾虑,减少献血者流失,保留更多的无偿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重复献血 献血者流失 人群特征
下载PDF
169897份首次献血者标本HBV检测结果及人口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波 朱丽莉 +1 位作者 于志强 王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了解首次献血者HBV感染标志物检测情况及人口学特征,为招募新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献血者HBsAg,对HBsAg-标本进行HBV DNA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V DNA+标本的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统计分析HBs... 目的了解首次献血者HBV感染标志物检测情况及人口学特征,为招募新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献血者HBsAg,对HBsAg-标本进行HBV DNA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V DNA+标本的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统计分析HBsAg+首次献血者人口学信息。结果2018—2022年共有502739人次参加无偿献血,首次献血者占比33.79%。首次献血者HBsAg阳性率(28.37/10000,482/169897)高于重复献血者(3.46/10000,115/332842)(OR=8.23、95%CI:6.72~10.09),首次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4.83/10000,82/169897)低于重复献血者(6.52/10000,217/332842),(OR=0.74,95%CI:0.57~0.95),首次献血者HBsAg-/HBV DNA+标本中HBcAb阳性率为73.17%。首次献血者HBsAg-/HBV DNA+、HBsAg阳性率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之间均有差异(P<0.05)。结论低危首次献血者是献血队伍的生力军,加强献血前HBV初筛及献血后检测,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者 招募 HBSAG HBV DNA HBCAB
下载PDF
我国18家地市级血站献血人群HBV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丁丁 沈有华 +16 位作者 钟建玲 张翙 田志彬 鲍琳 赵会霞 张剑 汪鹏 何燕琴 张微 李丽 李浩 褚德旭 王颖 张鑫 许守广 黄敏 邱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18家地市级血站(简称血站)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相关数据,了解献血人群HBV感染情况。方法通过中国内地采供血执业比对平台,收集2017~2020年国内18家血站献血者血液HBV检测不合格率和不合格地区分布特征、初次献... 目的通过分析18家地市级血站(简称血站)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相关数据,了解献血人群HBV感染情况。方法通过中国内地采供血执业比对平台,收集2017~2020年国内18家血站献血者血液HBV检测不合格率和不合格地区分布特征、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BsAg ELISA不合格率、HBsAg ELISA合格但HBV DNA不合格(简称HBV DNA单独不合格)的献血者比率等相关数据,并统计分析献血人群HBV感染情况。结果2017~2020年18家血站的献血者HBV不合格率为13.48/万~144.02/万,其中东部地区HBV不合格率平均为26.14/万,中部地区为51.98/万,西部地区为41.00/万;初次献血者HBsAg ELISA不合格率为14.55/万~305.39/万;重复献血者HBsAg ELISA不合格率为1.04/万~87.43/万;HBV DNA单独不合格率为1.80/万~35.31/万。结论献血人群HBV感染分布具有地域性;重复献血者为低危献血人群;HBsAg ELISA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以最大限度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乙型肝炎病毒 不合格率 初次献血者 重复献血者 HBsAg ELISA HBV DNA
下载PDF
广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人口社会学及献血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悦 钟慧斌 +1 位作者 冯凡凡 曾庆威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8期3125-312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和献血行为特征,为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中心献血的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献血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和献血行为特征,为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中心献血的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献血情况,分析其性别、职业、学历、献血频次、献血年限、献血间隔与初次献血量等特征差异。结果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92,P<0.01);固定献血者初次献血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岁(61.17%),而初次献血者人群18~25岁是主力军(67.03%);初次献血者中200 mL和400 mL献血者比例相近,为39.87%和40.17%,固定献血者中400 mL献血者比例最高(60.28%);固定献血者中64.16%献血年限处于10年之内,82.96%累计献血频次在10次以下。结论对女性献血者群体和大学生团体应加强关注和回召;改善团体预约献血活动的服务环境与服务态度,促进初次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的转化;针对既往献血10次及以上、献血年限10年以上的固定献血者,应进一步探寻更有效的激励方法和途径提高有效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固定献血者 有效保留率 人口社会学特征
下载PDF
浙江省湖州地区初次献血人群HBsAg筛查策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义柱 孙泉 +1 位作者 汪峰 杨海兵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初次献血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状况,为制定精准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初次献血者,在健康检查合格后,采集末梢血进行HBsAg项目的筛查,从年龄和户籍不同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初次献血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状况,为制定精准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初次献血者,在健康检查合格后,采集末梢血进行HBsAg项目的筛查,从年龄和户籍不同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初次献血人数为65354人,HBsAg初筛阳性率为0.63%(413/65354),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68%(258/37905)和0.78%(215/27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P>0.05)。不同年龄之间HBsAg初筛阳性率明显有差异(χ^(2)=68.56,P<0.05),阳性率最高的为46~55岁年龄组,最低的为18~25岁年龄组。外地户籍人口的HBsAg初筛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人口(χ^(2)=75.19,P<0.05)。18~25岁、26~35岁、36~45岁的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的HBsAg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0.30、91.93、14.62,P均<0.05),但46~55岁的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的HBsAg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下降,初次献血人群HBsAg阳性率明显下降;45岁以下各年龄组本地户籍人群的HBsAg阳性率均低于外地;对本地户籍35岁以下人群免做HBsAg项目的筛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 乙肝表面抗原 策略
下载PDF
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黎世杰 陈锦艳 +6 位作者 谢桂芸 梁燕梅 冯凡凡 邓学成 邓阳凡 蓝琴 汪传喜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首次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全血且接受了电话回访的初次献血者66976名,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214名献血者,自中心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调取相关社会学信息,献... 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首次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全血且接受了电话回访的初次献血者66976名,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214名献血者,自中心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调取相关社会学信息,献血者服务中心对首次献血者的电话回访记录调取回访信息.卡方检验筛选出的对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结果2214名初次献血者中,卡方检验显示对初次全血献血者是否再次献血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是性别、献血类型、献血量和有无献血反应.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无献血反应(OR=1.753,OR95%CI:1.100~2.794,P=0.018)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可能性较大,男性(OR=0.681,OR95%CI:0.539~0.859,P=0.01),街头献血者(OR=0.641 OR95%CI:0.509~0.808,P<0.001)和200 mL献血量(OR=0.641 OR95%CI:0.509~0.808,P<0.001)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的可能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是否有献血反应、献血量、性别及献血类型是首次献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有献血反应,献血量200 mL,男性,街头的初次献血者更容易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再次献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认知态度的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立红 张曼 赵景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首次献血发生献血反应与血站护士言行的相关性。方法对有献血反应记录的3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首次献血学生在暴露无遮掩的环境条件下献血,见到大袋血液、处于拥挤噪杂和秩序混乱环境而产生紧...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首次献血发生献血反应与血站护士言行的相关性。方法对有献血反应记录的3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首次献血学生在暴露无遮掩的环境条件下献血,见到大袋血液、处于拥挤噪杂和秩序混乱环境而产生紧张的占66%;见到针头害怕占56.67%;由于相关知识缺乏和护士解释不及时、不到位带来的紧张占56%。结论与献血者随时沟通,完善人性化服务质量,加强网络宣传、科普教育,逐步完善采血环境,将减少献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首次献血 工作细则 心理因素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影响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苏玮 何博 +4 位作者 黎美娜 梁雪开 欧阳剑 戚艳萍 黄晓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5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血站接收的部分首次献血人员2 4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 200 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人员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血站接收的部分首次献血人员2 4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 200 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人员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献血人员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献血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献血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首次献血者 献血反应 影响
下载PDF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心理情绪及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晓莹 欧阳剑 +1 位作者 黄健华 戴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心理情绪及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广州血液中心接收的10642例初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21例)和观察组(53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心理情绪及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广州血液中心接收的10642例初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21例)和观察组(53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情况和献血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简版心理健康连续量表(MHC-SF)成人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初次献血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积极健康情绪,有助于减少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献血工作的良好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 初次献血者 献血后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初次、重复献血者酶免、核酸检测情况及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程卫芳 周学勇 +1 位作者 段有红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初次、重复无偿献血者酶免、核酸检测情况,评价不同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及核酸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8月间共计60676名献血者的血液同时进行酶免、核酸检测,将这些献血者分为初次献血者、2次献血者、≥... 目的比较、分析初次、重复无偿献血者酶免、核酸检测情况,评价不同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及核酸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8月间共计60676名献血者的血液同时进行酶免、核酸检测,将这些献血者分为初次献血者、2次献血者、≥3次献血者,分别对这3类献血者的HBV、HCV、HIV3项酶免及核酸的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676名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占60.02%(36420名),2次献血者占15.82%(9599名),3次及以上献血者占24.16%(14657名);初次献血且不合格者占初次献血者总数的1.52%,2次献血且不合格者占其总数的0.77%,3次及以上献血且不合格者占其总数的0.52%。核酸联检阳性238名,占0.39%,鉴别阳性的献血者中有41名ELISA阴性,占0.068%。结论重复献血者是相对安全的献血群体,但仍存在残余风险;核酸检测能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血站应巩固和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开展核酸检测,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无偿献血者 重复无偿献血者 ELISA NAT 血液安全
下载PDF
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超英 蒋瑞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了解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情况,为建立一支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淮北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随着献血次... 目的:了解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情况,为建立一支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淮北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步下降,初次献血者、2次献血者和3次及以上献血者分别为11.69%、6.24%和5.36%(χ2=184.58,P&lt;0.01);除 ALT外,HBsAg 、抗-HCV、抗-HIV和抗-TP 4项检测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献血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低于初次献血者,是低危献血人群,应加大重复献血者队伍的组建力度,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重复献血者 血液筛查 血液安全
下载PDF
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预防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曾嘉 陈辉 +1 位作者 叶丽琴 陈建彬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评估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采取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降低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福州地区2016年5月—2019月6月初次献血的1784名低龄(18—23周岁)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83):由血站工作人员... 目的评估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采取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降低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福州地区2016年5月—2019月6月初次献血的1784名低龄(18—23周岁)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83):由血站工作人员在献血过程中指导献血者做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AMT)并完成采血;对照组(n=701):献血者按常规方式完成献血,其间不做AMT干预。监测2组献血前、后血压与脉率,DRVR发生情况,并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估2组献血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本组初次低龄献血者DRVR总发生率1.57%(28/1784),其中实验组为0.83%(9/1083)、对照组为2.71%(19/701)(P<0.01);AMT实验组中的获益人群按性别划分女性献血者为50.04%(542/1083)(P<0.01),按全身血容量划分,以≥3300 mL的献血者占比最高[81.81%(886/1083)](P<0.01),按献血量/全身血容量划分,以<10%的献血者比例为最[70.64%(765/1083)](P<0.05)。AMT实验组献血者收缩压波动更小(2.47—8.85 mmHg)(P<0.01);女性献血者中献血后状态焦虑量表得分为6—12分者DRVR发生率更低[1.04%(4/383)](P<0.05)。结论对低龄初次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实施AMT能有效降低其DRVR发生率,尤其对低龄初次女性献血者是预防DRVR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收缩与舒张 全血献血者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反应预防 低龄初次献血者 女性献血者
下载PDF
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3期153-155,16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到单位采血点初次献血者78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1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3918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到单位采血点初次献血者78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1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3918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初次献血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献血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献血者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1.374,P>0.05),干预后,观察组献血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68、37.476,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252,P<0.05)。观察组在信息需求、人文关怀、服务态度、隐私保护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0、3.555、3.210、3.946,P<0.05)。结论对于初次献血者,给予一定的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的心理情绪,减少献血后的不良反应,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 献血反应
下载PDF
东莞市全血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及献血行为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扬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及献血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重复献血的影响因素,为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东莞市2016~2019年全血献血者进行分类定义,提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人数、献血次数...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及献血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重复献血的影响因素,为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东莞市2016~2019年全血献血者进行分类定义,提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人数、献血次数、献血间隔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成比等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东莞市2016~2019年全血献血者共计216 543名,其中男性占62.3%(134 823/216 543),女性占37.7%(81 720/216 543),初次献血者占27.4%(59 408/216 543),重复献血者占9.7%(20 912/216 543),流失献血者占57.6%(124 699/216 543)。初次献血者和流失献血者占比较高。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都是重复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影响较小,文化程度、职业影响较大。结论男性、职业稳定、年龄在26~45岁、学历大专以上,献血间隔2年内,尤其是第1年内的初次献血者是招募保留的重点人群;特别针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18~25岁、大专以上学历、第1年内的初次献血者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增加献血者的保留率,降低招募成本,提高再次献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重复献血 献血者保留
下载PDF
2010~2015年郑州市首次无偿献血人群HBV和HCV感染趋势分析
15
作者 别立莉 梁会涛 +3 位作者 安慧娟 戚正 沙枫 戴颖彤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0期108-110,119,共4页
目的了解郑州市首次无偿献血人群HBV和HCV感染情况,并探讨HBV和HCV在该类人群中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郑州市首次无偿献血人群HBsAg和抗-HCV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9872例首... 目的了解郑州市首次无偿献血人群HBV和HCV感染情况,并探讨HBV和HCV在该类人群中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郑州市首次无偿献血人群HBsAg和抗-HCV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9872例首次无偿献血者HBv、HCV感染率均为0.35%,并呈逐年下降趋势(x2值分别为130.078、133.957,P〈0.05)。男性HBV感染率为0.39%高于女性的0.30%(P〈0.05),而HCV在不同性别间的感染率分别为0.36%、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以上人群HB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0.57%和0.40%,为各年龄段最高;在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人群HBV、HCV感染率最高,分别为0.40%和0.44%;在职业分布中,学生HBV、HCV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职业。分别为0.28%和0.32%。结论郑州市首次无偿献血人群HBV、HCV感染率与其他地区相近,且呈逐年降低趋势,但仍需不断提高检测水平,以保证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无偿献血者 HBV HCV 感染率
下载PDF
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柯蓉蓉 许颖莹 +3 位作者 郑晓晓 谢桂芸 陈锦艳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献机采血小板的4361名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初次捐献治疗量、初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 目的分析影响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献机采血小板的4361名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初次捐献治疗量、初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二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因素中,1个月内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未捐献者的5.569倍(OR 95%CI:4.748~6.533,P<0.05),45~60岁年龄组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18~24岁年龄组的1.857倍(OR 95%CI:1.413~2.441,P<0.05);初次捐献2个单位治疗量的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初次捐献1个单位治疗量的献血者1.695倍(OR 95%CI:1.486~1.933,P<0.05)。结论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是否成为定期献血者与其是否在1个月内再次捐献、年龄和初次捐献治疗量均有关,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1个月内再次捐献,其转化为定期献血者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 机采血小板 再次献血 LOGISTIC回归 定期献血者
下载PDF
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不同动机初次献血者后续献血行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桂芸 谭咏恩 +4 位作者 关飞舜 许颖莹 柯蓉蓉 陈锦艳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了解应急动机初次献血者后续献血行为,为应急条件下献血者个性化保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为界,2008年4月17日-5月11日(对照组)及2008年5月13-20日(应急动机组)广州血液中心街头初次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了解应急动机初次献血者后续献血行为,为应急条件下献血者个性化保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为界,2008年4月17日-5月11日(对照组)及2008年5月13-20日(应急动机组)广州血液中心街头初次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倾向评分值,最邻近匹配法,匹配标准("卡钳值")0.02,精确配对优先,配对比例1∶1,倾向评分法匹配2组性别年龄后,SPSS 24卡方检验对比2组献血者截止至2019年9月5日的再次献血率及再次献血次数构成。结果经倾向评分匹配性别年龄,得到应急动机组及对照组共4 997对精确匹配献血者,卡方检验发现应急动机组献血者后续再次献血人数1 270人(25.42%)较对照组少(P<0.05)。2组后续再次献血1次,2-3次,>3次献血者人数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急动机对献血行为的影响持续性较短,其关键保留截点在于初次献血到第2次献血期间。采供血机构需要特别针对该部分初次献血者给予比日常初次献血者更加积极的保留措施,以将其转化为日常献血者,从而增加稳定的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动机 保留 倾向评分
下载PDF
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艳萍 武丽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2659-2660,共2页
目的分析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以提高临床对不同类型献血者特点的认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安阳地区31 363例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首次献血组)及1 046例互助献血者(对照组),比... 目的分析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以提高临床对不同类型献血者特点的认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安阳地区31 363例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首次献血组)及1 046例互助献血者(对照组),比较血液检测情况,并分析影响献血者血液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献血组不合格1 160例,不合格率为3.70%;对照组不合格17例,不合格率为1.62%;两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血液检验结果比较显示,首次献血组中不合格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阳性的构成比分别为37.67%、12.59%、8.79%、31.38%、9.57%,而在互助组中分别为29.41%、17.65%、5.88%、35.30%、11.76%,且两组ALT阳性献血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合格献血者性别、年龄、工种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血液检验不合格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输血前的筛查和管理,以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互助献血者 血液检验
下载PDF
大理州初次与重复献血人群献血情况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永均 肖康康 +4 位作者 李剑波 吴永萍 张丽华 陈庚瑞 何永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87-1388,共2页
目的为制定和调整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对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的献血情况进行调查。方法统计在本站参加无偿献血的初次献血44 769人次,重复献血38 462人次的单次献血量、采血不足量比例、血液检测感染性指标并作比较。结果重复献... 目的为制定和调整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对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的献血情况进行调查。方法统计在本站参加无偿献血的初次献血44 769人次,重复献血38 462人次的单次献血量、采血不足量比例、血液检测感染性指标并作比较。结果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的单次捐献400 m L比例、血液检测感染性指标合格率(除ALT外)、采血不足量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展更多的初次献血者成为重复献血者是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招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重复献血者 献血量
下载PDF
初次和重复献血者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鹏 袁玉荣 +2 位作者 张敏 卢伟 张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初次和重复献血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2017年宜昌市初次和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献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低年龄(1... 目的探讨初次和重复献血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2017年宜昌市初次和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献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低年龄(18-24岁)、低体重(<55 Kg)、学生献血者是初次献血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影响因素,重复献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与低年龄(18-24岁)和低体重(<55 Kg)有关;初次献血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最大诱因为精神紧张,重复献血为疲劳;50%以上的初次献血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在150 mL之前,且在献血量200 mL时发生率最高,50%以上的重复献血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在200 mL之前,献血量为300 mL时发生率最高。结论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可能诱因及发生时间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发生率,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 献血反应 初次献血 重复献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