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世界12岁以下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后30天内单纯性热性惊厥发生风险分析
1
作者 刘岩 安婧 +2 位作者 焦永卓 梁雪枫 张晓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05-810,共6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12岁以下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30 d内发生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特征。方法筛选甘肃省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电子病历库中诊断为“热性惊厥”个案,利用病例身份信息匹配甘肃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中该... 目的分析甘肃省12岁以下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30 d内发生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特征。方法筛选甘肃省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电子病历库中诊断为“热性惊厥”个案,利用病例身份信息匹配甘肃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中该病例的接种信息,采用观察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2岁以下儿童出现SFS的流行特征及接种MMR 30 d内SFS发生风险。结果共纳入10614例SFS儿童患者,12岁以下儿童SFS总体发生率为92.42/10万,其中12~24月龄儿童发生率最高,为297.67/10万,男性儿童发生SFS风险高于女性儿童(RR值为1.61,P<0.001)。接种MMR后30 d内发生SFS风险较未接种该疫苗的高(RR值为2.66,P<0.001)。接种第1剂次的发生率(27.98/10万)较第2剂次(18.48/10万)高,12~24月龄儿童在接种第1剂次MMR 6~14 d SFS发生风险较<12月、25月~6岁组高(RR值分别为4.06和2.64,P<0.001)。结论12~24月龄儿童在接种MMR后6~14 d SFS发生风险增加,以12~24月龄儿童最为常见,应高度关注高风险人群并加强对SFS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 单纯性热性惊厥 儿童 接种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与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伟 甘霖 +2 位作者 黄毅 宾冬梅 杨艳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710-712,765,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live attenuated rotavirus vaccine,ORV)与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R)联合接种的可行性,为制定免疫规划程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探讨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live attenuated rotavirus vaccine,ORV)与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R)联合接种的可行性,为制定免疫规划程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设两种疫苗同时接种组和单苗接种组,观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接种前后、联合接种与单独接种组之间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浓度(GMT/GMC)、抗体阳性率和阳转率的差异。结果:各接种组临床反应都轻微,实验组与各对照组免前免后同种抗体GMT/GMC、阳性率,以及免后抗体阳转率,其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ORV与MR同时接种未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和相互干扰免疫应答,可以同时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联合接种 免疫原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辽宁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安晓慧 王艳 +2 位作者 王文思 郝爽 方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评估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EPI)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省2005年至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据,利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疫苗接种前后发病率变化趋势。结果MMR接种... 目的评估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EPI)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省2005年至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据,利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疫苗接种前后发病率变化趋势。结果MMR接种前,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均值为2.33/10万,平均逐月增加0.0146/10万(P=0.001)。MMR接种后,月发病率均值为0.8841/10万,发病率立即下降(β2=-1.3065,P<0.0001)。干预后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率的斜率为-0.0154,相比干预前下降了0.03,干预前与干预后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MMR纳入NEPI对降低辽宁省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断时间序列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
下载PDF
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残余水分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斌 王弢 +1 位作者 周园 石岩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影响冻干制品残余水分的因素很多,但西林瓶胶塞的含水量是其关键因素。使用经干烤工艺处理和未干烤处理的药用溴丁基胶塞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冻干试验,结果显示,用未经干烤工艺处理及处理的药用溴丁基胶塞冻干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存储18个... 影响冻干制品残余水分的因素很多,但西林瓶胶塞的含水量是其关键因素。使用经干烤工艺处理和未干烤处理的药用溴丁基胶塞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冻干试验,结果显示,用未经干烤工艺处理及处理的药用溴丁基胶塞冻干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存储18个月后,水分上升的平均值分别为2.03%和0.08%,经单一因素的方差分析,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经处理的药用溴丁基胶塞,对保持麻疹减毒活疫苗在存储期内的残余水分稳定作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减毒活疫苗 药用溴丁基胶塞 干烤 冷冻干燥
下载PDF
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紫癜性肾炎30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彩艳 李建敏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42-343,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和肌肉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紫癜性肾炎(HSPN)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感染、脱敏、糖皮质激素、抗凝、饮食调整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结...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和肌肉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紫癜性肾炎(HSPN)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感染、脱敏、糖皮质激素、抗凝、饮食调整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紫癜消失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HSPN效果好,能缩短紫癜消失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麻疹减毒活疫苗 紫癜性肾炎
下载PDF
甲肝减毒活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世勇 高秋菊 刘新立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1744-1745,共2页
目的观察甲肝减毒活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对甲肝疫苗免疫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筛选出的甲肝易感者分两组,分别接种国内A、B两厂家甲肝疫苗,一部分接种者同时在对侧上臂接种了麻疹疫苗,一年时所有观察对象均又加强了一剂甲肝疫苗... 目的观察甲肝减毒活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对甲肝疫苗免疫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筛选出的甲肝易感者分两组,分别接种国内A、B两厂家甲肝疫苗,一部分接种者同时在对侧上臂接种了麻疹疫苗,一年时所有观察对象均又加强了一剂甲肝疫苗,于每次疫苗接种后24、48、72h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一年半时检测接种对象血清标本中的抗-HAV。结果甲肝及麻疹疫苗接种后未见明显副反应。B厂家苗联合免疫组抗-HAV几何平均滴度(GMT)高于单纯甲肝疫苗接种组,A厂家苗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甲肝疫苗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安全性好,接种后不会降低甲肝疫苗免疫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肝减毒活疫苗 麻疹减毒活疫苗 联合免疫
下载PDF
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于静 张明昌 向其元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眼)上皮型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日8次;试验组球结膜下... 目的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眼)上皮型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日8次;试验组球结膜下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隔日1次,每次0.5 mL,联合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日8次,治疗3周。观察治疗后1、2、3周的治疗效果,随访2 a,观察其复发率。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2、3周的症状与体征评分分别为2.533±0.507、2.133±0.730、1.433±0.728,试验组分别为2.200±0.252、1.800±0.761、1.067±0.254,2组各相应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周2组间各时间对应点角膜知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3周眼部炎症反应的治愈率分别为13.33%(4/30)、26.67%(8/30),试验组分别为33.33%(10/30)、6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a,对照组复发率为26.67%,试验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更昔洛韦滴眼液联合麻疹减毒活疫苗球结膜下注射治疗上皮型HSK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滴眼液 麻疹减毒活疫苗 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下载PDF
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学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于丹 汪静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0期157-159,165,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临床安全性以及免疫学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江西省鹰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12月进行麻疹、腮腺炎以及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的4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组,其中100例儿童... 目的观察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临床安全性以及免疫学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江西省鹰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12月进行麻疹、腮腺炎以及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的4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组,其中100例儿童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100例儿童进行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接种,100例患者进行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100例儿童进行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接种。观察各组儿童接种后30 min内的不良反应(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纳差、腹泻等)发生情况,应用抗体滴度进行免疫学疗效评价,并比较各组儿童的几何平均滴度。结果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9/100),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组儿童疾病免疫后风疹的几何平均滴度为1∶31,与风疹疫苗组免疫后的几何平均滴度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腮腺炎的几何平均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效果确切,与单一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以及风疹疫苗相比,不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用药安全可靠,但从免疫学疗效来看,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会导致风疹的几何平均滴度上升,必须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 疫苗接种 安全性 免疫学
下载PDF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发生相关麻疹病例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如晶 于霞丽 +2 位作者 徐若辉 蔡润 赵慧 《首都公共卫生》 2022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调查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在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R)后发生麻疹事件与注射疫苗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个案病例调查方法结合实验室基因序列测定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对... 目的调查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在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R)后发生麻疹事件与注射疫苗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个案病例调查方法结合实验室基因序列测定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对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进行调查诊断。结果海淀区2019年接种MR后发生麻疹事件1例,该病例于接种MR后第4天出现发热,接种后第8天出现皮疹,入院查体发现疑似麻疹黏膜斑。出疹后第4天和第6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麻疹IgM均为阳性,风疹IgM阴性,出疹后第5天采集咽拭子样本,检测麻疹核酸PCR阳性,经鉴定基因型别为疫苗株。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疾病诊断结论为麻疹,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WHO相关麻疹病例诊断标准,明确为麻疹疫苗株感染病例,不除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科学快速明确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麻疹病例(vaccine associated measles case,VAMC),对麻疹的疾病监测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麻疹
下载PDF
龙岩市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海 陈前进 +2 位作者 罗招福 赖红连 胡全斌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1年第9期529-530,共2页
目的评价龙岩市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方法对MV强化免疫摸底质量、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V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童387 998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免疫... 目的评价龙岩市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方法对MV强化免疫摸底质量、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V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童387 998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均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了93.98%。结论龙岩市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发病率已降至1/100万以下。为保持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应做好常规免疫和麻疹监测工作,适时开展后续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减毒活疫苗 强化免疫 效果评价
下载PDF
2007年达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冠华 胡先友 +1 位作者 常宏 孙英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年第4期210-214,共5页
目的评价达州市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麻疹发病的影响与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策略措施依据。方法2007-09对全市所有8月龄~14岁儿童在1周内集中完成MV接种1剂,3年后利用2007年MV SIAs接种资料和免疫前后麻疹发病疫情资料,应用描... 目的评价达州市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麻疹发病的影响与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策略措施依据。方法2007-09对全市所有8月龄~14岁儿童在1周内集中完成MV接种1剂,3年后利用2007年MV SIAs接种资料和免疫前后麻疹发病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发病特征并评价控制麻疹效果。结果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种儿童1 179 782人,实种儿童1 163 999人,接种率为98.66%。2007-10起麻疹发病率迅速大幅度下降,2008-2010年分别降低为0.56/10万、0.23/10万和0.54/10万,比2007年(10.41/10万)下降了94.60%以上;目标人群各年龄队列发病率2008年下降80.87%~100%且2009年继续下降,<8月龄和>14岁的非目标人群同时下降95.12%和86.28%~100%;削平了03/07月的发病季节高峰,分别削平和削弱了4~9岁和0~3岁的发病年龄峰值,但低水平上0~3岁发病率仍相对较高于其他年龄人群,应给予重视。结论实施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能快速建立整体人群免疫屏障,大幅度减少全人群麻疹发病,是消除麻疹的重要策略,麻疹减毒活疫苗3~4年内继续开展8月龄~4岁儿童后续强化免疫活动,有助于消除麻疹目标按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减毒活疫苗 强化免疫活动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两种不同取样方式测定麻腮风类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的评价
12
作者 李娟 李薇 +3 位作者 权娅茹 赵慧 易敏 李长贵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2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比较麻腮风类减毒活疫苗的两种取样方式测定疫苗各组分滴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多支疫苗混合滴定和单支疫苗滴定两种方法对国内上市的麻腮风类疫苗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平行比对。结果:单支疫苗滴定后的均值与多支疫... 目的:比较麻腮风类减毒活疫苗的两种取样方式测定疫苗各组分滴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多支疫苗混合滴定和单支疫苗滴定两种方法对国内上市的麻腮风类疫苗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平行比对。结果:单支疫苗滴定后的均值与多支疫苗混合后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腮腺炎疫苗的支间滴度差异略高,麻疹、风疹疫苗的支间滴度差异较小。结论:目前使用的多支混合滴定的检测方法能够满足对麻腮风类疫苗质控的要求,但单支滴定法对工艺改进更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腮风减毒活疫苗 病毒滴定
下载PDF
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媛 黎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980-4982,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及免疫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疫苗接种的8~12个月的儿童300例,进行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的观察。按照接种疫苗的不同将受试儿童分为... 目的:观察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及免疫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疫苗接种的8~12个月的儿童300例,进行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的观察。按照接种疫苗的不同将受试儿童分为MMR组、麻疹疫苗组、腮腺炎疫苗组和风疹疫苗组,各75例。对比4组儿童接种相应疫苗后72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在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5个月分别采集受试儿童静脉血,采用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检查抗体阳性,记录免疫后HI抗体滴度,分别计算其转阳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4组儿童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8.00%、8.00%和10.67%;4组儿童都没有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中发热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临床表现,分别为4.00%、4.00%、4.00%和5.33%,各组间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R组儿童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转阳率分别为100%、92.00%和100%,麻疹疫苗组、腮腺炎疫苗组和风疹疫苗相应抗体转阳率分别为100%、85.33%和100%,各组间同种抗体转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R组和麻疹疫苗组儿童的麻疹GMT分别为1∶41和1∶27,MMR组和腮腺炎疫苗组儿童的腮腺炎GMT分别为1∶6.3和1∶6.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R组和风疹疫苗组儿童的风疹GMT分别为1∶320和1∶8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与传统的单一疫苗比较,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不影响转阳率,但其风疹GMT明显上升,值得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 麻疹减毒活疫苗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风疹减毒活疫苗 安全性 免疫学效果
下载PDF
景德镇市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琦芳 程明亮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评价2009年景德镇市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景德镇市2009年10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的摸底调查、现场接种、评估报告等资料和强化免疫前后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目的评价2009年景德镇市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景德镇市2009年10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的摸底调查、现场接种、评估报告等资料和强化免疫前后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289 901剂次,报告接种率为96.69%,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为98.38%;强化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58%、保护率为87.39%。抗体GMT从免疫前的1∶572上升到免疫后的1∶1 620,免疫前后人群麻疹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5,P<0.0001)。强化免疫后1年景德镇市报告麻疹病例3例,年发病率为0.19/10万,且均为<8月龄与>20岁人群,较强化免疫前5年(2004—2008年)的平均发病率(10.44/10万)明显下降,发病率同比下降了98.18%。结论高质量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能迅速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降低麻疹发病率。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加快麻疹控制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减毒活疫苗 强化免疫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培养液酸碱度与麻疹病毒增殖动态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于中东 双慧 +7 位作者 王琦 郝鹏博 杨蕾蕾 薛宇 皮景学 杜岩 王家宝 谢秋红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找到培养液的最适宜酸碱度,即最适宜pH值,从而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的质量和产量。方法:用同时法将长-47株麻疹疫苗毒种感染鸡胚细胞,在pH值分别为6.8、7.2、7.6、8.0的0.2%的乳白蛋白水解生长液中感染鸡胚细胞,感染剂量(MOI)均... 目的:找到培养液的最适宜酸碱度,即最适宜pH值,从而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的质量和产量。方法:用同时法将长-47株麻疹疫苗毒种感染鸡胚细胞,在pH值分别为6.8、7.2、7.6、8.0的0.2%的乳白蛋白水解生长液中感染鸡胚细胞,感染剂量(MOI)均为1∶500,33℃培养4 d后,弃旧液,上述液体分别置换相应pH值、0.2%乳白蛋白水解维持液,继续放置33℃培养,细胞病变达到70%时收冷至4℃冷库释放病毒,1周后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规程要求抽样检测病毒滴度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pH值为6.8、7.2的两组上清液中和细胞内病毒量基本相同,高峰持较长;pH值为7.6时,高峰期上清液中和细胞内病毒量一致,但病变高峰期短,病毒滴度下降的较快;pH值为8.0时,病毒高峰期持续极短,24 h后病毒基本被灭活。pH值为6.8、7.2的培养液收获的疫苗稳定性较好,pH7.6的培养液收获的疫苗稳定性一般,而pH值为8.3时收获疫苗稳定性试验不合格。结论:麻疹病毒在pH值为6.8~7.2的培养液中增殖较快,高峰期时间较长,收获疫苗的滴度较高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减毒活疫苗 病毒滴度 酸碱度 PH值
下载PDF
不同免疫策略对六安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影响的中断时间序列分析
16
作者 程凯 胡纯秋 +2 位作者 秦伟 王瑶 张欢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93-1498,共6页
目的分析2011—2022年六安市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流行特征,评价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对流腮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2022年六安市流腮月发病数据,应用STATA 17.0进行中断序列回归分析,评价1剂次麻腮风疫苗纳入扩大免... 目的分析2011—2022年六安市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流行特征,评价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对流腮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2022年六安市流腮月发病数据,应用STATA 17.0进行中断序列回归分析,评价1剂次麻腮风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时期(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和2剂次麻腮风疫苗纳入EPI时期流腮月发病率变化情况。结果2011—2022年六安市流腮年均发病率为30.19/10万,其中,2012年发病率最高,达到62.22/10万,2022年最低,仅有9.68/10万。5~9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达到173.47/10万。1剂次麻腮风纳入EPI时期总人群发病率平均每月降低0.033/10万(β_(1)=-0.033,t=-3.66,P<0.001),5~9岁年龄组发病率下降最多,平均每月降低0.234/10万(β_(1)=-0.234,t=-4.20,P<0.001),其次是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平均每月降低0.183/10万(β_(1)=-0.183,t=-3.49,P<0.001)。2剂次麻腮风纳入EPI时期,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平均每月降低0.019/10万(β_(1)+β3:-0.183+0.164,t=2.98,P=0.003),15岁以上年龄组平均每月下降0.001/10万(β_(1)+β3:-0.008+0.007,t=2.15,P=0.033),0~4岁年龄组发病率平均每月降低0.121/10万(β_(1)+β3:-0.034-0.087,t=-1.01,P=0.316)。结论1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可持续降低六安市流腮发病率,对5~14岁年龄段的人群效果最为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对高年龄段人群效果减弱,2剂次麻腮风疫苗对人群发病率影响仍需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率 麻腮风疫苗 免疫策略 中断时间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山东省8月龄儿童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与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的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萌 冯蕾 +5 位作者 张伟燕 许青 刘少楠 孙辉峰 孙靓 张丽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分析8月龄儿童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R)与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L)同时接种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山东省免疫规划... 目的分析8月龄儿童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R)与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L)同时接种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收集山东省2020年出生且满8月龄儿童MMR和JEV-L同时或单独接种的剂次数和不良反应个案,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计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山东省8月龄儿童MMR与JEV-L同时接种、MMR单独接种、JEV-L单独接种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10万剂)分别为103.90(95%CI:92.01-117.32)、119.49(95%CI:109.40-130.50)、49.29(95%CI:42.85-56.69),异常反应分别为3.20(95%CI:1.60-6.29)、4.11(95%CI:2.56-6.61)、0.50(95%CI:0.13-2.01)。结论8月龄儿童同时接种MMR和JEV-L同时接种或单独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预期范围内,同时接种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同时接种 不良反应 监测
原文传递
两剂次儿童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叶莹 沈红杰 +14 位作者 徐瑾 马燕丽 李军 郭永豪 刘志强 黄清霄 丰达星 王丽华 肖占沛 赵升 王长双 杨中楠 张延炀 陈海平 徐斌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2剂次水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订水痘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958名1.5~7岁儿童分为4组:分析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后3个月、1年、3年和5年的抗体变化情况;分别间隔3个月、1年、3年和5年,接种2剂次水痘... 目的探讨2剂次水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订水痘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958名1.5~7岁儿童分为4组:分析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后3个月、1年、3年和5年的抗体变化情况;分别间隔3个月、1年、3年和5年,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观察不同间隔时间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血清学效果,血清抗体检测采用膜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中的抗水痘病毒抗体水平。结果接种1剂水痘疫苗后3个月、1年、3年、5年血清中水痘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90,P〈0.05);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第2剂免疫后,血清中水痘抗体,利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全身反应发生率为6.99%,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15%,均为发热和红肿。结论两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良好的安全性,我国应尽快推进2剂次水痘疫苗的免疫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减毒活疫苗 2剂次 免疫原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调查及首剂麻疹减毒活疫苗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岳晨妍 周玉清 +7 位作者 张旋 朱徐 顿珠多吉 杜雯 张晓曙 关炳菊 甫尔哈提.吾守尔 崔富强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2期109-113,154,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以及首剂麻疹减毒活疫苗(FirstDose of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1)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为探讨预防接种知识传播策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在贵州、甘肃、青海省...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以及首剂麻疹减毒活疫苗(FirstDose of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1)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为探讨预防接种知识传播策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在贵州、甘肃、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8个县,对2~3岁儿童及其监护人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开展调查,在西藏自治区的2个县,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对所有目标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此次共调查2107名儿童及其监护人,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较低(44.9%~86.4%),信息获取形式以预防接种人员为主(86.5%)。调查地区MV1及时接种率较低(53.6%),MV。未及时接种的危险因素为居住在农牧区[比值比(Odds Ratio,OR)=1.61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1.208~2.171],保护因素为预防接种知识得分较高(OR=0.666,95%CI:0.555~0.798)及年家庭收入〉15万元(人民币)(OR=0.606,95%C/:0.431—0.854)。结论要加大对儿童监护人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和预防接种意识,提高MV1及时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贫困地区 儿童监护人 预防接种知识 首剂麻疹减毒活疫苗及时接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补充免疫活动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变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娟 卢莉 +2 位作者 马蕊 吴疆 庞星火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1期31-34,74,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Vaccine,M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 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s)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控制麻疹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5~2010年麻疹逐月发病... 目的分析北京市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Vaccine,M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 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s)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控制麻疹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5~2010年麻疹逐月发病数据建立自动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Average,ARIMA),预测2011年发病水平,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实施MVSIA前后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预测实施MVSIA前麻疹发病率为49.5/100万,实施MVSIA后麻疹发病率为5/100万,较预测水平下降89.9%。各年龄组麻疹发病率均有大幅下降,削平了季节性流行高峰。实施MVSIA后,≤4岁和15~39岁人群麻疹发病仍占较大的构成比,分别为37.8%和53.1%。结论北京市2010年实施MVSIA后,麻疹发病大幅下降。为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水平,应维持高水平常规免疫,提高MV及时接种率,加强学龄前散居儿童和成人查漏补种,最大程度提高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减毒活疫苗 补充免疫活动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