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与病理学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昌进 杨志刚 +6 位作者 周翔平 周清华 孙江涛 张尚福 李婕 于金明 张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生成及其病理学特征的价值。方法33例周围型NSCLC患者行首过时间动态CT检查,记录首过时间强化峰值(PH),采用CD34免疫组化(S-P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评价首过时间PH... 目的探讨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生成及其病理学特征的价值。方法33例周围型NSCLC患者行首过时间动态CT检查,记录首过时间强化峰值(PH),采用CD34免疫组化(S-P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评价首过时间PH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首过时间PH值及MVD不同N分期(N0与N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过时间PH值与MVD呈正相关(r=0.793,P=0.000)。首过时间PH值判断NSCLC有无淋巴结转移(N0与N1-2)的最佳界值点为12 HU,利用该界值点判断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75.0%、84.8%、91.7%和66.7%。结论肺部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有在活体替代MVD评价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学特征的能力,首过时间PH值可能成为常规CT对NSCLC分期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