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现代建筑视域下中国近代“非学院派”海归建筑师之谱系考
1
作者 程世卓 赵晓龙 《新建筑》 2023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中国近代“非学院派”海归建筑师作为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与“学院派”建筑师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建筑探索活动的脊梁。他们接受了海外成熟的现代建筑教育,归国后致力于中国建筑现代性的垦荒式建设,呈现出多元、多向的现代性探索。在世界... 中国近代“非学院派”海归建筑师作为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与“学院派”建筑师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建筑探索活动的脊梁。他们接受了海外成熟的现代建筑教育,归国后致力于中国建筑现代性的垦荒式建设,呈现出多元、多向的现代性探索。在世界现代建筑视域下,对该群体进行谱系式的观照,有助于厘清中国建筑现代性早期探索与世界现代建筑之源流关联,证实近代时期中国现代建筑活动为世界现代建筑谱系的有机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现代建筑 中国近代海归建筑师 非学院派 现代性 谱系
下载PDF
折叠的历史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百年中国建筑
2
作者 林中杰 丁力扬 《时代建筑》 2023年第1期30-39,共10页
文章回顾了2022年上半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办的“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通过对展览“对话”主题的诠释,文章试图从非线性的历史史观的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建筑百年间两次创作高峰期的历史延续性。展览的历史板块与当代板块以... 文章回顾了2022年上半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办的“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通过对展览“对话”主题的诠释,文章试图从非线性的历史史观的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建筑百年间两次创作高峰期的历史延续性。展览的历史板块与当代板块以“折叠”的叙事方式呈现了百年前从布扎体系发展而来的中国“第一代现代建筑师”与当代独立建筑师之间思想与设计方法的交叉。通过深入分析展出的若干组作品,文章从“空间折叠”角度观察东西方对话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并从“时间折叠”的角度观察布扎教育体系与建筑现代性探索的相互关系。这些分析不仅体现在中国第一代现代建筑师的作品中,在当代建筑师张永和和王澍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到从静态的本土性转向动态的在地性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造 宾夕法尼亚大学 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布扎 本土性 在地性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 被引量:8
3
作者 周琦 庄凯强 季秋 《建筑师》 2008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中国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具备了向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的条件。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思想是这种研究的重要的线索和切入点。近代建筑师是对于近代建筑发挥... 中国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具备了向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的条件。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思想是这种研究的重要的线索和切入点。近代建筑师是对于近代建筑发挥最大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群,近代建筑思想则是近代建筑背后所有主客观的影响因素的总和。该研究通过对典型建筑师和建筑师群体及其相应建筑文化遗产的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试图为同类型的研究建立范式。社会意识、体制与制度、工艺与技术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及其互动,形成了社会建筑思想。该研究将通过对社会建筑思想和建筑师思想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为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史学参考。该研究将通过综合运用实证调查,社会史观、中西比较等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以上命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师 中国近代建筑师群体 中国近代建筑思想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民族形式建筑探索历程的整体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秉德 《新建筑》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从三个领域整体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历程:源自民间的无意识探索、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的探索,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索。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 民族形式建筑 民间建筑 西方建筑师 中国建筑师
下载PDF
两岸·追问·回溯 崔愷/王维仁对谈 被引量:5
5
作者 崔愷 王维仁 邓小骅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50-55,共6页
文章记录了分别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两位建筑师——崔愷与王维仁的对谈内容,对话反映出两岸在时代发展、建筑教育及建筑思想等方面的不同状况,并试图以此呈现两岸30年以来建筑发展的脉络以及对建筑师个体的影响。
关键词 50年代生 中国建筑师 崔愷 王维仁 两岸 传统与现代 城市
下载PDF
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的群体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戴路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已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主力。通过研究影响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成长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他们对建筑创作方向的新探索和对先锋性建筑的新尝试及对建筑观念的新认识,对于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已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主力。通过研究影响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成长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他们对建筑创作方向的新探索和对先锋性建筑的新尝试及对建筑观念的新认识,对于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 群体特征 现代建筑情结 设计市场观念 先锋建筑
下载PDF
历史中心与地理边缘的叠加 刘克成教授访谈 被引量:4
7
作者 裴钊 戴春 刘克成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58-65,共8页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国的建筑市场得到了繁荣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成为中国建筑实践的主角,而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与老一辈建筑师在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下创作的民族风格建筑相比更具多样性,路径也...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国的建筑市场得到了繁荣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成为中国建筑实践的主角,而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与老一辈建筑师在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下创作的民族风格建筑相比更具多样性,路径也更多元,但没有形成清晰的整体特征。文章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的访谈,一方面试图从个人化的视角来总结和归纳60年代生建筑师的某些整体特征,另一方面将个体放入特殊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西部——梳理其发展过程,进而分析其当下实践状态的成因,为中国当代建筑保留一份切片式的个案记录,同时,期望为中国目前其他地域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建筑实践与研究提供一份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生建筑师 刘克成 个体的塑造 另类现代化 中国西部
下载PDF
历史性的归成:受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被引量:3
8
作者 童明 《世界建筑》 202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文章介绍"归成——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展览,呈现第一代建筑师在宾大求学期间的学习经历和学业成就,并且尝试解读他们回归祖国后在中国传统建筑研究领域方面所做出的卓越业绩。文章认为,"归成"... 文章介绍"归成——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展览,呈现第一代建筑师在宾大求学期间的学习经历和学业成就,并且尝试解读他们回归祖国后在中国传统建筑研究领域方面所做出的卓越业绩。文章认为,"归成"展的目的既是回溯性的,又是前瞻性的;它既是历史性的呈现,也是理论性的解读,既是社会性的传播,也是专业性的探讨。其目标就是试图在各种断缝之间进行衔接,在宏观视角与具体内容之间,在专业内涵与时代背景之间,将毕业于宾大的第一代建筑师与更大范畴的社会考量融合在一起,以便拼合更具整体性的学术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建筑师 宾大建筑 中国现代建筑
下载PDF
“50/60/70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戴春 章明 +3 位作者 刘涤宇 裴钊 丁力扬 王秋婷 《时代建筑》 2013年第4期142-147,共6页
文章分析了50/60/70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的议题与相关专题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对会议四个分论坛的讨论内容作了综述。
关键词 50、60、70年代生中国当代建筑师 执业环境 建筑教育 代际特征 建筑范式 现代性认同
下载PDF
创作中国建筑之路——以近代建筑师探索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昕 杨谦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1期71-73,共3页
本文以近代时期建筑师创作为例,探讨对待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不同着眼点,由此思考创作中国建筑的方式。
关键词 近代建筑师 传统建筑 中国建筑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实验建筑师存在的价值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勇 《华中建筑》 2007年第8期202-205,共4页
20世纪中国实验建筑因实验的超前意识而不成为主流,但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几位富有代表性的实验建筑师的思想及其作品的分析,彰显他们及其作品存在的价值意义及启示。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 实验建筑师 价值意义
下载PDF
言说与建造 20世纪初的公共媒体与现代中国建筑师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凯 《时代建筑》 201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20世纪初的中国建筑学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不同于传统建筑行业的新的建筑学科从此诞生,其中公共媒体和专业媒体的参与,使新的建筑行业具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属性。以往近代建筑史研究中以建成实物为核心,有关公共媒体的讨论往往将其作为&... 20世纪初的中国建筑学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不同于传统建筑行业的新的建筑学科从此诞生,其中公共媒体和专业媒体的参与,使新的建筑行业具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属性。以往近代建筑史研究中以建成实物为核心,有关公共媒体的讨论往往将其作为"证史"的材料,而没有对媒体"言说"行为本身的价值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做出充分的专门讨论。文章从媒介研究和建筑史的交叉视角入手,以报刊史料为基础讨论"建筑师"这一现代职业社会身份的建立与媒体运作之间的关系。讨论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媒体对建筑师职业的传播与普及,建筑师通过介入媒体运作建立社会身份认同,建筑师言论背后体现出的社会身份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媒体 现代中国建筑师 言说 建造 职业形象 文化身份
下载PDF
接续与融合 第五代中国建筑师的代际差异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小骅 《时代建筑》 2020年第4期6-9,共4页
文章将第五代中国建筑师置入知识社会学的代际研究视角,分别从观念、实践及影响等若干方面,考察其与第四代建筑师形成的代际差异,论述了第四代建筑师的价值理性偏向与第五代建筑师的工具理性偏向,文章认为,与第四代建筑师的开拓性、批... 文章将第五代中国建筑师置入知识社会学的代际研究视角,分别从观念、实践及影响等若干方面,考察其与第四代建筑师形成的代际差异,论述了第四代建筑师的价值理性偏向与第五代建筑师的工具理性偏向,文章认为,与第四代建筑师的开拓性、批判性及反思性相比,第五代建筑师整体呈现出接续与融合的代际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代中国建筑师 第五代中国建筑师 代际差异 启蒙 现代性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下载PDF
60后建筑共同体与中国当代建筑范式重建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榕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20-27,共8页
正在显影的60后建筑共同体对中国当代建筑范式重建起到重要作用,他们独具的中庸包容的文化器局、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愿景,在中华文明重建现代认同的背景下,表现为中国式新现代主义风格和小清新建筑范式。
关键词 60后 建筑共同体 认同 范式 文明 中国式新现代主义 “小清新”范式
下载PDF
传承中的裂变 老一辈中国建筑师与50年代生建筑师的联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裴钊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32-35,共4页
从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被引入中国后,老一辈中国建筑师在20世纪30年代所致力的实践和构建的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今中国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5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建筑学教育来... 从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被引入中国后,老一辈中国建筑师在20世纪30年代所致力的实践和构建的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今中国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5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建筑学教育来自老一辈建筑师所建立的建筑知识体系。由于历史原因,这个体系与外部和现实存在差距,这使得他们所继承的必然只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反映在建筑实践上,80年代的中国建筑实践呈现出一种既有传承又有分裂的状态。文章试图将这两个建筑师群体放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讨论,从而分析两个群体的思想及实践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年代生建筑师 老一辈中国建筑师 中国现代化进程 传承 裂变
下载PDF
近代本土建筑师孙志厦“中西融通”设计风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过伟敏 罗晶 《创意与设计》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孙志厦是中国近代时期重要的本土建筑师,其设计的"江苏省咨议局大楼"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本土建筑师建造的西式市政建筑,同时还留下了濠南别业、通崇海泰总商会大厦等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作品。孙志厦一生中设计建造了2... 孙志厦是中国近代时期重要的本土建筑师,其设计的"江苏省咨议局大楼"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本土建筑师建造的西式市政建筑,同时还留下了濠南别业、通崇海泰总商会大厦等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作品。孙志厦一生中设计建造了20多座大型建筑,功能类型涉及文化、市政、金融、慈善、教育和居住等多种。在其建筑生涯的中后期,孙志厦逐渐转向了中西融通的建筑设计风格。本文以孙志厦在其创作生涯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设计案例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其"中西融通"的创作风格和三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设计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本土建筑师 孙志厦 中西融通 设计风格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师注册执业制度管窥——以1929年颁布《北平特别市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为例
17
作者 温玉清 王其亨 《建筑师》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的快速崛起以及各种类型的近代建筑大规模地集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包括建筑师执业制度在内的中国近代建筑制度体系的保障,本文以1929年3月颁布的《北平特别市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作为研究个...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的快速崛起以及各种类型的近代建筑大规模地集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包括建筑师执业制度在内的中国近代建筑制度体系的保障,本文以1929年3月颁布的《北平特别市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作为研究个案,对其相关内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藉此深入制度层面探析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执业状况,这对于优化改进中国当前的注册建筑师制度乃至整个建筑制度体系,都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 执业制度 中国近代建筑
下载PDF
从建筑文化学的角度看当前中国建筑的困境
18
作者 解琦 《华中建筑》 2007年第4期4-6,共3页
中国现代建筑还处于摸索着前行的初级阶段,从建筑文化学的角度,通过发掘士大夫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智慧所在,探索中国建筑陷入困境的社会文化根源,建筑师的“文化性”丧失的原因。指出中国当代建筑师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尤其是理... 中国现代建筑还处于摸索着前行的初级阶段,从建筑文化学的角度,通过发掘士大夫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智慧所在,探索中国建筑陷入困境的社会文化根源,建筑师的“文化性”丧失的原因。指出中国当代建筑师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尤其是理论修养和多方面的素养;平衡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更重要的是,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即沟通和引导的能力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学 士大夫 中国现代建筑 国内建筑师
下载PDF
“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建筑生涯回顾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璐 赵志青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9期27-28,共2页
2019 年5 月16 日,美国当地媒体报道,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医院逝世,享年102 岁。贝聿铭是新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他尊重艺术和历史,善于运用古典主义几何构图。文章拟从贝聿铭先生的人物生平、建筑风格、主要作品等... 2019 年5 月16 日,美国当地媒体报道,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医院逝世,享年102 岁。贝聿铭是新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他尊重艺术和历史,善于运用古典主义几何构图。文章拟从贝聿铭先生的人物生平、建筑风格、主要作品等角度来追忆贝先生的一生,以此来表达对贝先生的沉痛悼念。文章希望通过对贝先生设计风格的阐述,国内的建筑师能秉持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谦虚态度把我国的建筑理论带上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 新现代主义 几何构图
下载PDF
柳士英与中华学艺社大楼--一位中国早期建筑师的现代性追求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燚 陈平 柳肃 《新建筑》 202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中国早期著名建筑师柳士英于1930—1932年间,设计了其职业生涯的第一座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上海中华学艺社大楼。依据当时的记录资料,整理、分析了这一建筑的建设过程及其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实践磨练几个方面,对柳士英现代建筑思想产... 中国早期著名建筑师柳士英于1930—1932年间,设计了其职业生涯的第一座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上海中华学艺社大楼。依据当时的记录资料,整理、分析了这一建筑的建设过程及其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实践磨练几个方面,对柳士英现代建筑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柳士英对现代性的追求完全不囿于任何风格,而是希望利用建筑从事艺术创新,以提振文化,进而改良社会。从这一角度重新理解并深入研究柳士英的作品、经历,将提供新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士英 中华学艺社大楼 中国早期建筑师 建筑装饰 中国近代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