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Governance of Multi-Plan Integration in the County Area:A Case Study of Sihui City
1
作者 FENG Huijiao LIU Qing LI Guica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contradiction and reform experience of multi-plan integration in Sihu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governance.The research found:in terms of contradictions,the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of ...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contradiction and reform experience of multi-plan integration in Sihu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governance.The research found:in terms of contradictions,the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the county area of Sihui were crosscutting,the township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ies needed urgent improvement,the urban-rural governance problems were different,the spatial governance elements were not unified,and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w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Through the multi-plan integration reform,Sihui reconstructed the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relationship of the spatial governance departments,unified the elements of spatial governance,and refactored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by reconstructing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and the project approval mechanism and establishing the dynamic 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Y area Multi-plan INTEGRATION spatial governance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城乡融合的功能、空间及治理研究
2
作者 陈文烈 唐立峰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社会稳定的风向标,乡村地区作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压舱石,均对我国社会平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既推动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也凸显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下城乡功能不协调、空间布局待优化以及协...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社会稳定的风向标,乡村地区作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压舱石,均对我国社会平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既推动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也凸显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下城乡功能不协调、空间布局待优化以及协同治理不完善等问题。进入新时代,上述发展模式固化衍生的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及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困境,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短板,然而重塑城乡空间关系的前提是二者要对等。因此应在以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基础之上,通过共融共享、合理有效的空间规划和空间善治促进和推动城乡互动与交流,彰显城乡空间各自价值,促进功能互补,构建城乡双向赋能的空间结构,对于民族地区实践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发展基础,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城乡融合 功能互补 空间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空间治理视域下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逻辑重塑、体系解构与策略构想
3
作者 吕晓 薛萍 赵雲泰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72,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空间治理视域,系统检视乡村地区空间规划实践困境,厘清新时期规划转型逻辑与理性、效率、公平协同的治理思路,进而提出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策略构想,为丰富国土空间管控底层逻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 研究目的:基于空间治理视域,系统检视乡村地区空间规划实践困境,厘清新时期规划转型逻辑与理性、效率、公平协同的治理思路,进而提出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策略构想,为丰富国土空间管控底层逻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服务于新时期空间治理需求,是重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时代要求,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多规并行背景下乡村地区各类规划存在治理逻辑混沌、规划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不利于乡村空间的全域全要素统筹;(3)“多规合一”要求下,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在角色定位、价值目标、规划思路和管控视域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需要促进空间治理理性化、资源配置高效化与主体权益公平化。研究结论: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应注重实现规划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互动融合、全域综合管控与单元精细化治理相结合、完善多规合一与双向结合的规划传导体系、实现规划体系与土地产权关系相衔接、构建多元主体公平参与机制,助力乡村空间精细化治理和乡村格局优化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空间治理 乡村地区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多元治理机制与优化路径——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为例
4
作者 李玏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2期47-56,共10页
构建和保护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控制性规划建设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政策性生态空间发展现实需要,多元协同治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市场、集体和社会组织在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治... 构建和保护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控制性规划建设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政策性生态空间发展现实需要,多元协同治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市场、集体和社会组织在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治理体系中分别发挥着核心性、主体性、协同性和制衡性作用,维持着空间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针对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治理面临的生态、经济、社会各维度治理实效差异大,多元主体职能尚未完全发挥,各主体空间权利不平等的现实困境,应建立多维度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治理绩效评价体系,以科学分工为准则厘清多元治理主体职能定位,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机制,以实现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绿色空间 空间治理 多元治理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减量策略研究
5
作者 李文霞 张瑞霞 +1 位作者 汪哲玮 翁进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随着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建设用地从“宽供给”逐渐走向“总量减量、盘活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持续蔓延扩张,用地规模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政策演变与相关实... 随着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建设用地从“宽供给”逐渐走向“总量减量、盘活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持续蔓延扩张,用地规模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政策演变与相关实践经验,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深度剖析乡村建设用地减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从规划编制体系、具体实施路径、政策创新三个方面提出减量化策略,即“完善规划编制,构建‘全链条’减量治理体系”、“精准识别减量区域,推进‘精细化’减量实施路径”、“创新减量政策,探索‘生态+减量’协同治理模式”,以期为我国跨区域城郊地区乡村空间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化 乡村建设用地 减量策略 空间治理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
下载PDF
基于韧性理念的生态功能区乡村“三生”脆弱性治理与空间规划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健 曾穗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71,84,共9页
受区位、自然条件、生态管控等多重影响,我国生态功能区乡村“三生”脆弱性突出,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三生”系统和韧性理念,建构生态功能区乡村“三生”脆弱性评估体系,以典型生态功能区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为例,识别“三生... 受区位、自然条件、生态管控等多重影响,我国生态功能区乡村“三生”脆弱性突出,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三生”系统和韧性理念,建构生态功能区乡村“三生”脆弱性评估体系,以典型生态功能区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为例,识别“三生”系统协调性、适应性、组织性薄弱环节,解析生产、生活、生态脆弱主导型和多元脆弱复合型村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脆弱性治理需求,从韧性提升视角,提出“分区统筹—体系重构—精准供给”的乡村脆弱性空间治理策略,并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宏观统筹布局、中观精准供给、微观实施反馈的规划衔接体系,确保治理策略的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三生”空间 生态功能区 脆弱性 韧性 空间治理 西藏 昌都市
下载PDF
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之路
7
作者 张虹鸥 林初昇 +26 位作者 何深静 黄耿志 叶玉瑶 刘承良 罗彦 杨宇 刘合林 潘峰华 朱晟君 李裕瑞 胡志丁 杨振山 周霞 吴旗韬 杨忍 孙伟 马海涛 梁育填 王丰龙 安宁 袁振杰 郭炎 席广亮 胡晓辉 林强 刘逸 黄洁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53-1478,共26页
面向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内容、挑战和路径。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区域韧性,增强区域内部要素... 面向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内容、挑战和路径。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区域韧性,增强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性,促进民生福祉水平提升,提高空间治理的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需要从系统和联系的视角思考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不仅寻求各个发展领域的革新,并且要促进各领域之间的耦合协调,使区域获得能不断突破瓶颈、消解外部冲击、解锁新发展路径的能动性。呼吁加强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合作研究,为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贡献地理学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珠三角 区域发展 创新 空间治理 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
下载PDF
共享地理空间:中国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的选择逻辑——以渝鄂湘三地部分山区农村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大才 《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8,共16页
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的选择和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治理效能。中国山区农村基本治理单元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功能—自治”与“效率—民主”分析框架,采用的是“控制—自治”框架。通过对渝鄂湘三地部分山区农村的案例研究发现,中... 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的选择和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治理效能。中国山区农村基本治理单元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功能—自治”与“效率—民主”分析框架,采用的是“控制—自治”框架。通过对渝鄂湘三地部分山区农村的案例研究发现,中国山区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的选择往往由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单独或者共同决定,即共享的地理空间往往决定其治理单元。如果建制村内部亚单元(自然村)之间三个条件差异比较大,亚单元内部三个条件同质性较强,则需要调整空间规模、下移自治单元,使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治理空间一致并对称。如果建制村内部三个条件均不存在,则不需要调整空间规模,而是划小治理单元。三个条件可能单独起作用,也可能组合发生作用,要根据某个条件或者组合形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空间规模重构和单元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地理空间 山区农村 基本治理单元 空间规模调整
下载PDF
海域空间陆海统筹管控难点及方法探索——以深圳西部海域为例
9
作者 李林晴 张琪 +1 位作者 白晶 吕晓蓓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0,共9页
在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针对海域空间陆海统筹出现的陆海交界地区界定及管控困难、多维用海的实际诉求与常规规划管控手段错位、陆海功能衔接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匹配,以及海域管控传导体系不完善等新问题,结合深圳西部海域等实践的管... 在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针对海域空间陆海统筹出现的陆海交界地区界定及管控困难、多维用海的实际诉求与常规规划管控手段错位、陆海功能衔接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匹配,以及海域管控传导体系不完善等新问题,结合深圳西部海域等实践的管控经验,提出海域空间陆海统筹管控方法的优化建议,包括统一陆海统计口径,在过渡期实施“一地一策”;精细化、动态化完善海域空间管控;谋划陆海统筹的“时间方案”;分层、分时、分区明确海域管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空间管控 陆海统筹 国土空间规划 海洋空间规划 深圳西部海域
下载PDF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model of rural social space quality:A case study of Longxi County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of China 被引量:5
10
作者 WU Shanshan MA Libang +1 位作者 TAO Tianmin DOU Haoji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2年第7期1297-1320,共24页
The rural social space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living standard and thinking ideas and so forth of rural residents in a certain region.In this paper,213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Longxi County... The rural social space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living standard and thinking ideas and so forth of rural residents in a certain region.In this paper,213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Longxi County of the Loess Hilly Area,China are taken as evaluation unit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rural social space quality.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d the variation patterns and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rural social space quality at a village scale,and proposed a governance model based on the rural social space quality.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social space quality levels of individual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show a gradually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township seats to outward.The eastern part of Longxi County has a relatively high education level and living standard,and the western part has a relatively high population stability level and income level.(2)The rural social space quality is mainly in a ring structure,supplemented by the interlaced structure.The core area is the towns and their surrounding areas,while the transition area,marginal area,and other areas are expanded around the core area.(3)Social forces and spatial effects jointly shape the variation of the rural social space quality.Social organizations provide a driving force for the allocation of elements,and interweaving with the spatial effects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 space quality.(4)The governance models of the rural social space quality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retaining the rural“people”,optimizing the rural“land”,and developing the rural“industry”,so as to improve the rural centripetal force,core force,inner thrust,and source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ocial space quality spatial structure formation mechanism governance model Longxi County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of China
原文传递
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11
作者 杜文武 眭淼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0,共7页
人类活动超载、土地破坏性利用在自然保护地毗邻区普遍存在,是自然保护地栖息地丧失与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对全球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自然保护地毗邻区人口众多,保护发展“兼用”属性明显,治理成本高,管控难度大。且自然保... 人类活动超载、土地破坏性利用在自然保护地毗邻区普遍存在,是自然保护地栖息地丧失与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对全球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自然保护地毗邻区人口众多,保护发展“兼用”属性明显,治理成本高,管控难度大。且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影响具有溢出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对其影响评估、作用机理和管控策略等研究成为众多学者近年来关注的重要议题。为厘清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影响研究进展,采用叙述性文献综述法,从洞势、明律、释理和施策4个方面,系统梳理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影响研究领域的国际进展。研究洞察了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价值和趋势;明晰了环境监测实验、数理模型模拟和社会科学研究3种揭示人类活动影响规律的基本研究范式;阐释了人类活动影响的机理、效应和机制3类核心研究议题;揭示了人类活动影响管控的空间和程序2条根本途径,并对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影响研究应将关注视野拓展至毗邻区乃至自然保护地网络,加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研究和地域性实践,协同空间途径和程序途径,发展动态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毗邻区 人类活动影响 空间治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人口流动视域下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区域经济发展
12
作者 李洪涛 刘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4,28,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2008年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扩张,这成为推动地方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举债发展”能否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2008年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扩张,这成为推动地方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举债发展”能否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与社会福利水平提升存在着较大争议。特别是人口流出地区的债务扩张究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另辟蹊径,还是不顾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的竭泽而渔?笔者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消费、成本三个维度将人口流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区域经济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探讨人口流动视域下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经济发展的运行逻辑、传导机制。再将新口径的城投债基础数据库与手工整理核对的人口流动数据、城市宏观数据相匹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口流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人口流出地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人均GDP增长起到显著负向作用,随着人口流出规模的扩大这一抑制作用不断增强。第二,人口流入地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GDP增长起到显著正向作用,随着人口流入规模的扩大这一推动作用不断增强。第三,由东中部地区调任至西部地区的官员会进一步扩大人口流出地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人均GDP增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出地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 人口流动 经济发展 空间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老旧小区空间治理实践模式探究——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
13
作者 黄林生 傅文杰 +1 位作者 关雷 陈雅珊 《莆田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2-87,共6页
剖析福建莆田市主要城区老旧小区的结构类型,分街巷式、片块状、围合式三种布局结构;指出老旧小区存在空间供需矛盾、空间产品设施利用率低、空间规划不善导致功能退化等三个主要问题;提出老旧小区空间治理的实践模式:创新技术运用以释... 剖析福建莆田市主要城区老旧小区的结构类型,分街巷式、片块状、围合式三种布局结构;指出老旧小区存在空间供需矛盾、空间产品设施利用率低、空间规划不善导致功能退化等三个主要问题;提出老旧小区空间治理的实践模式:创新技术运用以释放场地空间、优化产品设施结构以盘活空间、连线成片规划以打破空间界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 布局结构 空间治理 实践模式
下载PDF
中心城工业区更新演变的时序性特征及其治理思考——基于上海杨树浦地区的分析
14
作者 蒋竹翌 《城市建筑》 2023年第7期43-47,共5页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心城工业区较大的转型幅度决定了其更新是一个需在较长时间里逐步推进的过程。基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工业区中不同位置地块的更新通常呈现出较明确的时序性,且整体来看,现实时序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待转型区域...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心城工业区较大的转型幅度决定了其更新是一个需在较长时间里逐步推进的过程。基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工业区中不同位置地块的更新通常呈现出较明确的时序性,且整体来看,现实时序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待转型区域与城市既有建成环境的关系;在上海杨树浦地区既往30年的更新实践中,这样的规律也得到了较好的印证。同时,立足于更新治理的视角,大规模城市区域更新中的时序性特征也对土地储备管理等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向使待更新地块使用状态的变化与其在各阶段中的再开发可行性形成更为准确的对应。在当前的土地储备和治理实践较少考虑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关系的背景下,这也成为空间治理中可能进一步优化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工业区 大规模城市区域更新 时序性特征 空间治理 上海杨树浦地区
下载PDF
基于自然生态约束的滨湖城市土地利用分区--以无锡市区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伟 严长清 +1 位作者 陈江龙 段学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5-931,共7页
为了协调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在借鉴已有各种区划方法的基础上,将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状况作为区域土地利用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自然生态约束的滨湖城市土地利用分区方法,并讨论了评价单元的划分、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 为了协调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在借鉴已有各种区划方法的基础上,将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状况作为区域土地利用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自然生态约束的滨湖城市土地利用分区方法,并讨论了评价单元的划分、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以无锡市区为例,通过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两方面评价,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高、较高、中等和低四级自然生态约束类型区,并提出各类型分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导向和管制措施,为滨湖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约束 滨湖城市 土地利用 空间管制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区划方法研究——以岚皋县城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郝晋伟 李建伟 刘科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0,共5页
空间管制区划是规划转型期中有别于传统用地布局规划的一种政策性空间管理手段,而非简单的用地评价分区,其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由技术型向政策型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岚皋县城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构建空间管制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空间管制区划是规划转型期中有别于传统用地布局规划的一种政策性空间管理手段,而非简单的用地评价分区,其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由技术型向政策型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岚皋县城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构建空间管制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得到土地建设适宜性分区,并在此基础上以"规划主干路网和中观用地格局"为核心,结合地形条件进行区划归并和修正,将中心城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以及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三类适建区,并单独划出已建区,同时,在各分区之间划出一定宽度的缓冲区,从而得到最终的区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 空间管制区划 GIS 岚皋县
下载PDF
国外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及其规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海贤 庄林德 肖烈柱 《现代城市研究》 2002年第6期34-38,共5页
大都市区是发达的城市化地区,它包括核心城市及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外围地区。21世纪到来之际,大都市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各国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演进研究,大都市区面临的挑战和战略指向,空间结构规划实践和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 大都市区是发达的城市化地区,它包括核心城市及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外围地区。21世纪到来之际,大都市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各国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演进研究,大都市区面临的挑战和战略指向,空间结构规划实践和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研究进展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大都市区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空间结构 规划 城市化
下载PDF
大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沛 倪用玺 张俊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3-228,共6页
大西安都市圈地处陇海—兰新线(国家级经济发展轴线)与包北线(西部地区南北大通道)交汇区,已成为联系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并与世界发展接轨的核心经济区域.在分析大西安都市圈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借鉴“长三角... 大西安都市圈地处陇海—兰新线(国家级经济发展轴线)与包北线(西部地区南北大通道)交汇区,已成为联系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并与世界发展接轨的核心经济区域.在分析大西安都市圈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借鉴“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经验,提出了大西安都市圈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及其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安都市圈 产业发展 空间布局 城镇体系 区域管制
下载PDF
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关键问题与治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郑瑞强 曹国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4,共7页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注重贫困退出与强化减贫成效维持与增进"的巩固提升阶段。准确把握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阶段性特征,深刻剖析精准扶贫进程中"手段目标化、局部系统替代、适应期生计可持续发...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注重贫困退出与强化减贫成效维持与增进"的巩固提升阶段。准确把握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阶段性特征,深刻剖析精准扶贫进程中"手段目标化、局部系统替代、适应期生计可持续发展、流动贫困人口管理接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关键问题,藉此提出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治理优化策略:准确把握精准扶贫政策蕴含,创新全域扶贫理念;开展生产力布局空间重构,顺畅资源跨域空间传导,注重要素流动增益;关注脱贫人口适应期生计风险防范,注重内生动力激发,健全长远生计保障;厘清城乡贫困关联,推进城乡贫困人口协同治理;坚持改革创新与机制完善,健全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扶贫开发 治理策略 空间重构
下载PDF
宁镇扬同城化视角下南京东部地区功能重组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官卫华 叶斌 王耀南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67,共7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国家战略导向由对外开放转向内外并重,区域竞合与城市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借助新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从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要求出发,南京中心城市功能作用亟待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东部地区作为南京竞... 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国家战略导向由对外开放转向内外并重,区域竞合与城市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借助新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从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要求出发,南京中心城市功能作用亟待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东部地区作为南京竞合长三角的东向前沿阵地,并且在空间上正处于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地理重心,区位优势显著。应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必须抓紧对地区功能重组、空间整合、区域对接等问题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的可行路径,一方面对内产生较强的反磁力,推促老城疏散;另一方面对外则形成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宁镇扬同城化,进而不断壮大南京都市圈、竞合长三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城化 功能重组 都市圈 空间管治 宁镇扬 南京 东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