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T细胞表位融合肽疫苗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蓓蓓 姜玉新 +3 位作者 刁吉东 李娜 陆维 李朝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构建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Der p 1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重组载体。方法分别合成TAT、Ih C和含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融合核苷酸序列,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分别用相应的双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形成TAT... 目的构建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Der p 1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重组载体。方法分别合成TAT、Ih C和含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融合核苷酸序列,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分别用相应的双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形成TAT-Ih C-Der p 1-3T融合基因,并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TATIh C-Der p 1-3T,Bam H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菌株,IPTG诱导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纯化TAT-Ih C-Der p 1-3T蛋白后进行Ig E结合试验。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 ET-28a-TAT-Ih C-Der p 1-3T重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TAT-Ih C-Der p 1-3T可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纯化成功;Ig E结合试验表明TAT-Ih C-Der p 1-3T结合屋尘螨过敏病人血清Ig E的能力强于Der p 1变应原(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可表达经MHC通路的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重组p ET-28a-TAT-Ih C-Der p 1-3T载体,纯化的TAT-Ih C-Der p 1-3T具有较强的Ig E结合能力,从而为后续经MHC通路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 融合疫苗 1类变应原 原核 t细胞 IgE结合试验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主要衣壳蛋白的B细胞表位多肽作为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元朝 吕凤林 +3 位作者 曹伟 左国伟 艾军华 胡承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0,共6页
分析了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主要衣壳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并以此为基础研制表位多肽疫苗。研究中采用Goldkey和PC/Gene软件系统,分析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二级结构、抗原性、B细胞表位,并引入氨基酸抗原性指数,综合评估其B细... 分析了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主要衣壳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并以此为基础研制表位多肽疫苗。研究中采用Goldkey和PC/Gene软件系统,分析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二级结构、抗原性、B细胞表位,并引入氨基酸抗原性指数,综合评估其B细胞优势表位。Fmoc固相合成表位多肽,高效液相层析方法纯化,毛细管电泳分析其纯度。与0.2ml佐剂完全乳化后,按50μg/只的剂量免疫小鼠,进行动物水平的免疫效果评价。取免疫小鼠血清,与HPV11DNA阳性的尖锐湿疣患者的疣体上清液结合,鉴定免疫后小鼠所产生抗体的特异性。发现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第426~439位和第487~501位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可明显诱导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升高,且该抗体与人尖锐湿疣的疣体组织上清液呈阳性反应。说明所选这两个肽段为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但是否具有功能特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1 L1衣壳蛋白 B细胞 疫苗 尖锐湿疣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株AF/72结构蛋白VP1克隆及其T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新生 王永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2,共5页
以AF/72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然后与pGEM-T easy体连接并转化JM109菌株,提取的重组质粒用凝胶电泳、PCR和EcoRI酶切法鉴定。应用BIMAS生物学软件对AF/72株结构蛋白VP1的H-2Dd、H-2Kd、H-2Ld、A20限制性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 以AF/72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然后与pGEM-T easy体连接并转化JM109菌株,提取的重组质粒用凝胶电泳、PCR和EcoRI酶切法鉴定。应用BIMAS生物学软件对AF/72株结构蛋白VP1的H-2Dd、H-2Kd、H-2Ld、A20限制性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对不同限制性的T细胞表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口蹄疫AF/72株结构蛋白VP1长639bp,编码213个氨基酸。不同限制性的T细胞表位虽然不尽相同,但与已鉴定的T细胞表位相比较,它们之间也有一些类似的、并且可能是通用型的T细胞表位。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AF/72结构蛋白VP1的T细胞表位,为进一步试验确定T细胞表位和口蹄疫病毒T细胞表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为口蹄疫病毒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有效地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t细胞 VP1蛋白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6L1蛋白B-细胞优势表位作为多肽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元朝 吕凤林 +4 位作者 曹伟 左国伟 艾军华 金丹 胡承香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6期541-544,共4页
本研究分析了人乳头瘤病毒-6 型 L1 外壳蛋白之 B-细胞优势表位,并拟以此为基础制作表位多肽疫苗。研究中采用 Goldkey 和 PC/Gene 软件系统综合分析 HPV6 之 L1 蛋白 B-细胞优势表位后,Fmoc 固相合成表位多肽,通过 HPLC 纯化和毛细管... 本研究分析了人乳头瘤病毒-6 型 L1 外壳蛋白之 B-细胞优势表位,并拟以此为基础制作表位多肽疫苗。研究中采用 Goldkey 和 PC/Gene 软件系统综合分析 HPV6 之 L1 蛋白 B-细胞优势表位后,Fmoc 固相合成表位多肽,通过 HPLC 纯化和毛细管电泳分析其纯度。与佐剂完全乳化后,免疫小鼠,进行动物水平的免疫效果评价。取免疫小鼠血清,与 HPV-6 DNA 阳性的尖锐湿疣患者疣体组织上清液结合,以鉴定免疫小鼠所产生抗体的特异性。发现 L1 蛋白第 425-439 位和第 486-500 位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可明显诱导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升高,且该抗体与人尖锐湿疣疣体组织上清液呈阳性反应。说明所选这两个肽段为 HPV6 之 L1 蛋白的 B-细胞优势表位,但诱导产生的抗体是否具有功能特异性,正在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6 L1蛋白 B细胞 疫苗
下载PDF
GPC3特异性HLA-A11限制的T淋巴细胞表位肽免疫活性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斌 李雯 +8 位作者 计云霞 郭向华 杨晓珍 郝美君 李伟华 白飞云 王延军 郑加生 陈德喜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752-755,共4页
目的设计合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11限制性T细胞识别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多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和反应性。方法利用BIMAS和SYFPEITHI评分系统评价GPC3多肽与HLA-A11分子的结合能力,预测出相应的抗原谱,合成HLA-A1101限制性GPC... 目的设计合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11限制性T细胞识别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多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和反应性。方法利用BIMAS和SYFPEITHI评分系统评价GPC3多肽与HLA-A11分子的结合能力,预测出相应的抗原谱,合成HLA-A1101限制性GPC3多肽库;流式细胞仪检测HCC患者HLA-A11分子的表达;多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T细胞对GPC3多肽的反应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HCC患者,7例HLA-A11分子表达阳性(21.9%);ELISPOT检测发现17例(53.1%)HCC患者的T细胞应答阳性,7例(21.9%)HLA-A11表型检测阳性的HCC患者,T细胞应答结果成强阳性。HLA-A11限制性GPC3多肽应答率符合人群中相应基因位点的自然表达率。结论 GPC3多肽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人类白细胞抗原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TSST-1合成肽之超抗原T细胞表位的Vβ特异性鉴定
6
作者 胡伟钢 朱锡华 +1 位作者 吴玉章 贾正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5-78,共4页
对两个含有超抗原T细胞表位的TSST-1交叠肽之Vβ特异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两合成肽均具备天然TSST-1分子四种人和小鼠Vβ特异性的两种(人Vβ2和小鼠Vβ15)。表明:两合成肽所含有的超抗原T细胞表位是TSS... 对两个含有超抗原T细胞表位的TSST-1交叠肽之Vβ特异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两合成肽均具备天然TSST-1分子四种人和小鼠Vβ特异性的两种(人Vβ2和小鼠Vβ15)。表明:两合成肽所含有的超抗原T细胞表位是TSST-1特异性的;同时,两合成肽Vβ特异性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St-1 超抗原 合成 t细胞 Vβ特异性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抗原表位多肽的预测、鉴定及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范文胜 朱丹 +5 位作者 张愉 廖健淇 王露 雍璐 韦平 磨美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57-2264,共8页
旨在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株S1蛋白的B细胞及T细胞可能的表位进行预测并合成相应的多肽,然后免疫小鼠,并分析其免疫效果,以验证候选表位多肽的免疫原性。利用表位预测软件筛选并化学合成针对IBV H120株S1蛋白的5条表位多肽,... 旨在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株S1蛋白的B细胞及T细胞可能的表位进行预测并合成相应的多肽,然后免疫小鼠,并分析其免疫效果,以验证候选表位多肽的免疫原性。利用表位预测软件筛选并化学合成针对IBV H120株S1蛋白的5条表位多肽,然后免疫小鼠,通过间接ELISA、中和试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表位多肽诱导的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检测结果显示,5条表位多肽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免疫小鼠的血清效价高低顺序依次为Pep76-106>Pep240-257>Pep511-537>Pep403-421>Pep135-172;中和试验结果表明,5条多肽免疫小鼠的血清中和滴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高低顺序依次为Pep240-257=Pep403-421=Pep511-537>Pep76-106=Pep135-172;流式检测结果表明,5条多肽免疫小鼠在CD3^+、CD4^+CD8-、CD8^+CD4-T淋巴细胞水平上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D3^+T及CD4^+CD8-T淋巴细胞数大小顺序依次为Pep403-421>Pep240-257>Pep76-106>Pep511-537>Pep135-172,CD8^+CD4-T淋巴细胞数大小顺序依次为Pep403-421>Pep76-106>Pep511-537>Pep240-257>Pep135-172。合成的5条表位多肽中,Pep240-257、Pep76-106和Pep403-421可以诱导体液免疫,Pep403-421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其中,Pep403-421可以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S1蛋白的免疫学特性以及研发诊断试剂和有效表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H120株 S1蛋白 特异性抗体 中和抗体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膜表面蛋白1模拟肽的筛选及鉴定
8
作者 郝文波 李明 +2 位作者 徐伟文 王萍 陈白虹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筛选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膜表面蛋白1(PfEMP-1)的噬菌体表位模拟肽。方法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模拟12肽(KLYLIAEGSVAA)能模拟ICAM-1分子与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结合的功能,以展示该短肽的噬菌体为靶,采用差减筛选法(subtraction meth... 目的筛选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膜表面蛋白1(PfEMP-1)的噬菌体表位模拟肽。方法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模拟12肽(KLYLIAEGSVAA)能模拟ICAM-1分子与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结合的功能,以展示该短肽的噬菌体为靶,采用差减筛选法(subtraction method)对噬菌体环7肽库进行3轮筛选,通过ELISA、竞争抑制试验鉴定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ICAM-1之间的结合特性。对阳性克隆进行DNA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并与PfEMP-1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ELISA筛选22个克隆有3个为阳性克隆,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2个克隆的展示的短肽序列为C-ITAVPVR-C,另1为C-DIMGGYN-C。同源性分析未发现2短肽序列与野生型MC株恶性疟原虫PfEMP-1的氨基酸序列有同源性。但竞争抑制试验显示3个阳性克隆均可与15.2单抗间互相竞争抑制与ICAM-1分子的结合。结论获得2种PfEMP-1噬菌体构象表位模拟肽,两短肽能与ICAM-1分子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细胞蛋白1 噬菌体随机 模拟
下载PDF
TIMP-1 B细胞表位的预测和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杜玲 孙俊 +1 位作者 刘建生 程计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17-1920,共4页
目的:预测并鉴定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蛋白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DNAStar和BcePred分析软件联合预测TIMP-1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多抗原肽结构的表位肽(MAP),并与通用型T辅助表位肽(VQGEESNDK,氨基酸163~171)联合免疫家兔... 目的:预测并鉴定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蛋白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DNAStar和BcePred分析软件联合预测TIMP-1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多抗原肽结构的表位肽(MAP),并与通用型T辅助表位肽(VQGEESNDK,氨基酸163~171)联合免疫家兔,检测免疫血清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鉴定其特异性和抗体亲和力。结果:软件预测显示,TIMP-1的第27~41位(MAP1)、第57~71位(MAP2)、第95~109位(MAP3)和第193~207位(MAP4)氨基酸序列最可能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抗体滴度动态检测表明,MAP2、MAP3和MAP4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MAP2和MAP4诱导的抗体水平最高;免疫印迹证实MAP2、MAP3和MAP4诱导产生特异性的TIMP-1抗体;间接ELISA证实MAP4与商品化TIMP-1抗体具有最高的亲和力。结论:TIMP-1的第27~41位和第193~207位氨基酸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其中第193~207位氨基酸的免疫原性最强,这为TIMP-1多肽抗体和B细胞优势短肽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B淋巴细胞 多抗原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A/GDMM/CHA/2013株结构蛋白VP1 H-2d限制性CTL表位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尚延丽 冯霞 +3 位作者 靳野 张晓霞 张柳 马军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146-149,共4页
[目的]预测A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的H-2d限制性T细胞表位。[方法]使用多种在线表位预测软件,包括Syfpeithi、IEDB、Net MHC-3.2、IMTECH和BIMAS预测A型口蹄疫病毒VP1上可能有的H-2d限制性T细胞表位,然后用Prot Param软件分析预测出... [目的]预测A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的H-2d限制性T细胞表位。[方法]使用多种在线表位预测软件,包括Syfpeithi、IEDB、Net MHC-3.2、IMTECH和BIMAS预测A型口蹄疫病毒VP1上可能有的H-2d限制性T细胞表位,然后用Prot Param软件分析预测出的候选表位。[结果]综合比较5个表位预测软件的预测结果,遴选出10个候选表位;再结合Prot Param软件分析结果,最后共预测出5个表位:其中H-2Kd限制性表位有第27-35、118-126位,H-2Ld限制性表位有第43-51位,H-2Dd限制性表位有第45-53、146-154位。[结论]预测出5条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 H-2d限制性CTL表位,为进一步鉴定口蹄疫病毒CTL表位提供数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结构蛋白VP1 H-2d限制性t细胞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GPC3抗原表位肽致敏树突状细胞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
11
作者 高敦芹 骆莹 +2 位作者 王鹏 景丽 高英堂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抗原表位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基因型人类白细胞抗原A2阳性的剖宫产妇的胎盘端脐带血50 m L,分离培养DC及T细胞,用人工合成的GPC3抗原表位肽(GPC3_(144-152)、GPC3_...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抗原表位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基因型人类白细胞抗原A2阳性的剖宫产妇的胎盘端脐带血50 m L,分离培养DC及T细胞,用人工合成的GPC3抗原表位肽(GPC3_(144-152)、GPC3_(298-306))、冻融Hep G2细胞抗原致敏DC (DC-GPC3_(144-152)组、DCGPC3_(298-306)组、DC-HepG2组、DC组),经致敏DC处理的T细胞随机分为DC-GPC3_(144-152)-T组、DC-GPC3_(298-306)-T组、DC-HepG2-T组、DC-T组,以未经活化的T细胞作对照(T细胞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T细胞分类及表面趋化因子的表达。结果 GPC3_(144-152)、GPC3_(298-306)抗原表位肽和冻融Hep G2细胞抗原三种致敏方式均能诱导DC呈典型成熟DC的形态,表面均高表达CD83、CD80和CD86抗原,且不同致敏方式之间CD8^+T、CD4^+T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与T细胞组比较,GPC3_(144-152)-T组和DC-GPC3_(298-306)-T组CD4+T细胞中Th1细胞比例高(P均<0. 05);与DC-T组比较,DC-GPC3_(144-152)-T组、DC-GPC3_(298-306)-T组、DC-HepG2-T组CCR6表达高(P均<0. 05)。结论 GPC3_(144-152)和GPC3_(298-306)表位抗原肽均能够有效致敏DC,并促进与DC共培养的T淋巴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树突状细胞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抗原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
下载PDF
1型登革病毒感染病人血清中非结构蛋白1B细胞线性表位鉴定
12
作者 林亚英 丁细霞 +3 位作者 温坤 余楠 任瑞文 陈月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9-644,共6页
目的鉴定1型登革病毒感染病人血清中1型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 of Dengue virus type 1,DENV-1 NS1)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以重组DENV-1 NS1为抗原,免疫印迹法筛选NS1阳性病人血清。一组重叠DENV-1 NS1的重叠多肽... 目的鉴定1型登革病毒感染病人血清中1型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 of Dengue virus type 1,DENV-1 NS1)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以重组DENV-1 NS1为抗原,免疫印迹法筛选NS1阳性病人血清。一组重叠DENV-1 NS1的重叠多肽同这些NS1阳性血清反应鉴定NS1蛋白线性B细胞表位。采用梯度稀释的1-4型重组DENVNS1竞争抑制阳性多肽同病人血清反应鉴定其反应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结果12份DENV-1核酸阳性病人中筛选得到5份抗DENV-1 NS1阳性病人血清。重叠多肽法、竞争抑制法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3条阳性NS1多肽(氨基酸残基序列第1-15,131-145,271-285),其中aa1-15在已报道的DENV-1分离株高度保守,提示这个区域可能存在DENV-1血清型特异性表位。aa131-145和aa271-285对应的蛋白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以上区域中的133-FI/LIDGP-138和271-GKLEL/M/IDF-277在已报道的4种血清型DENV分离株中高度保守,提示这2个区域存在4种血清型DENV共同表位。结论发现3个NS1上B细胞线性表位,其中aa131-145和aa271-285为首次报道,结果有助于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非结构蛋白1 重叠多 B细胞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抗原Fis1T细胞表位肽缓解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学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辛云卓 宋东 +3 位作者 谢笑多 杨雪 金海容 赵嘉庆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1,55,共6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Fis1蛋白的T细胞表位肽(Eg.Fis183-102)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缓解作用及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1)体内试验:将24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其中B组为对照组,C组为过敏性哮喘组(OVA),T组为干预...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Fis1蛋白的T细胞表位肽(Eg.Fis183-102)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缓解作用及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1)体内试验:将24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其中B组为对照组,C组为过敏性哮喘组(OVA),T组为干预组(OVA+Eg.Fis183-102)。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采用HE,PAS,MASSON组织染色检查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肺脏和脾脏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Th1和Th2的分群及比例。2)体外试验:采用裂红法分离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每孔以1×106个细胞铺板,分为3组(每组3个复孔),其中B组为对照组,C组为刀豆蛋白刺激组(ConA),T组为干预组(ConA+Eg.Fis183-102),培养3 d后收集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IFN-γ和IL-4水平。结果1)体内试验:与C组相比,T组小鼠肺组织的炎细胞浸润、胶原沉积等病理损伤有所改善,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肺脏和脾脏Th2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均P<0.05),肺和脾Th1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均P<0.05)。2)体外试验:与B组相比,C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上升(均P<0.05);与C组相比,T组脾脏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显著上升,IL-4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与体内试验结果一致。结论Eg.Fis183-102可缓解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降低IgE的分泌,并可能通过纠正Th1/Th2免疫应答失衡抑制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细粒棘球绦虫 fis1蛋白t细胞表位肽
原文传递
户尘螨Ⅱ类变应原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段彬彬 宋红玉 李朝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户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主要变应原Der p2的T细胞表位融合肽。 方法 将已报道的户尘螨Der p2中编码4个T细胞表位(T1-T4)的核苷酸序列以T1-T2-T3-T4的方式连接,人工合成为嵌合基因,命名为De...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户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主要变应原Der p2的T细胞表位融合肽。 方法 将已报道的户尘螨Der p2中编码4个T细胞表位(T1-T4)的核苷酸序列以T1-T2-T3-T4的方式连接,人工合成为嵌合基因,命名为Der p2 T。PCR扩增目的基因Der p2 T,将纯化的扩增片段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Der p2 T,并进行双酶切验证。大量诱导表达含pET-28a(+)-Der p2 T的E. coli BL-21菌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获得纯化重组蛋白,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ELISA法检测重组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户尘螨过敏患者血清IgE抗体的结合能力。 结果 双酶切结果表明,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Der p2 T。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为10 000的重组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纯化了Der p2的T细胞表位融合肽。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粉尘螨哮喘患者的血清IgE结合能力[(37.70±9.89)μg/ml]较Der p2显著降低[(85.89±9.63)μg/ml](P<0.01)。 结论 制备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与Der p2相比,重组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户尘螨过敏患者血清IgE抗体的结合能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尘螨 Ⅱ类变应原 t细胞 融合 蛋白质印迹
下载PDF
乳糜泻小麦麸质蛋白的显性T细胞表位的拮抗剂及其无毒性变异
15
作者 Anderson R.P. Van Heel D.A. +1 位作者 Tye-Din J.A. 郝筱倩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42-43,共2页
Background:Coeliac disease(CD)is due to an inappropriate T cell mediated response to specific gluten peptides.Measured by interferon γ(IFN-γ)ELISPOT,about half of the gliadin specific T cells induced with in vivo wh... Background:Coeliac disease(CD)is due to an inappropriate T cell mediated response to specific gluten peptides.Measured by interferon γ(IFN-γ)ELISPOT,about half of the gliadin specific T cells induced with in vivo wheat gluten exposure in HLA-DQ2+CD are specific for an α/β-gliadin peptide(p57-73 QE65;QLQPFPQPELPYPQ-PQS)that includes two overlapping T cell epitopes(PFPQPELPY and PQPELPYPQ).Aim:To define minimally substituted variants of p57-73 QE65 universally devoid of IFN-γstimulatory capacity but capable of antagonising IFN-γsecretion from polyclonal T cells specific for p57-73 QE65.Methods: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collected from 75 HLA-DQ2+CD patients after in vivo gluten challenge were used in overnight ELISPOT assays to screen 218 single or double substituted variants of p57-73 QE65 for cytokine stimulatory and antagonist activity.Results:The region p60-71(PFPQPELPYPQP)and especially p64-67(PELP)was sensitive to substitution.Twelve substitutions in p64-67 stimulated no IFN-γELISPOT response.Among 131 partial agonists identified,45 produc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IFN-γELISPOT responses when cocultured in fivefold excess with p57-73 QE65(n = 10).Four substituted variants of p57-73 QE65 were inactive by IFN-γELISPOT but consistently antagonised IFN-γELISPOT responses to p57-73 QE65,and also retained interleukin 10 stimulatory capacity similar to p57-73 QE65.Conclusions:Altered peptide ligands of p57-73 QE65,identified using polyclonal T cells from multiple HLA-DQ2+CDdonors,have properties in vitro that suggest that a single substitution to certain α/β-gliadins could abolish their capacity to stimulate IFN-γfrom CD4 T cells and also have anti-inflammatory or protective effects in HLA-DQ2+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t细胞 变异体 拮抗剂 乳糜泻 麸质 小麦 特异性t细胞
下载PDF
角蛋白17突变肽配体在体外增殖的角质形成细胞及银屑病患者T细胞中的抑制作用
16
作者 吴佳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8期55-56,共2页
Background: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autoantigenic T-cell epitopes is key to developing antigen-based therapies for autoimmune diseases, including psoriasis. Our previous work demonstrated that 3 peptides on keratin... Background: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autoantigenic T-cell epitopes is key to developing antigen-based therapies for autoimmune diseases, including psoriasis. Our previous work demonstrated that 3 peptides on keratin 17 are able to stimulat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HLA-DRB1 07-positive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to serve as immunodominant T cell epitopes. Objective: We sought to determine antagonistic altered peptide ligands to psoriatic T cells with a down-modulatory effect in inhibiting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Methods: Psoriatic altered peptide ligands were generated by single alanine residue substitutions at a critical T-cell receptor contact residue position. Antagonistic altered peptide ligands were identified by suppression screening of psoriatic T-cell activation and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Results: Altered peptide ligands 119R and 355L can inhibit psoriatic T-cell activation more effectively than other altered peptide ligands, especially 355L, with inhibition of T-cell proliferation and the secretion of interferon gamma and interleukin 2 in parallel with the upregulation of interleukins 4 and 10 as well a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 In coincubation assay, altered peptide ligands 119R and 355L can down-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psoriatic T cells more effectively than wild-type epitopes solely, but less effectively than altered peptide ligands solely. In prepulse assay altered peptide ligand 119R can down-regulate the activation of psoriatic T cells more effectively than in coincubation but less eff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altered peptide ligand 119R only. Altered peptide ligand 355L was also shown to have a similar presentation. T-cell culture supernatants (1:100) from the concentrations (10 μ g · mL-1 and 100 μ g · mL-1 with 119R, 100 μ g · mL-1 with 355L)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other ratios in inhibiting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Limitations: This study had a relatively small sample size (52 patients and 48 healthy controls).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altered peptide ligands 119R (VAALEEANTELEVKI) and 355L (ENRYCVQASQIQGLI) are capable of inhibiting proliferative responses of psoriatic T cells and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t least, with enhanced helper T cell type 2 polarization. Thus, to our knowledge, this article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altered peptide ligands derived from keratin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t细胞抗原 银屑病患者 抗性突变 蛋白17 体外增殖 配体 抑制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虾源肌球蛋白抗原表位的计算机辅助计算
17
作者 时月明 张哲 +1 位作者 刘剑兰 刘明皓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7-1273,共7页
利用在线软件和线下软件对来源于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的过敏原Met e1的B细胞抗原表位和T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筛选以及辅助计算.首先,通过uniprot蛋白数据库获取Met e1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其次,用ExPASY ProtParam, SignalP-5... 利用在线软件和线下软件对来源于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的过敏原Met e1的B细胞抗原表位和T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筛选以及辅助计算.首先,通过uniprot蛋白数据库获取Met e1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其次,用ExPASY ProtParam, SignalP-5.0 Server和TMHMM Server v.2.0在线工具对Met e1的理化性质、信号肽与跨膜区域进行分析,用PSIPRED在线工具、 SOPMA在线工具和DNAstar软件联合预测计算Met e1二级结构,用Swiss model在线软件预测计算Met e1三级结构;再次,用DNAStar线下软件和IEDB在线软件综合预测计算线性B细胞表位,用IEDB在线软件预测计算CD4+T细胞表位和CD8+T细胞表位;最后将所得结果进行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的筛选.结果表明:Met e1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15~28, 45~49, 92~95, 125~130, 150~153, 255~258位氨基酸;T细胞表位为78~84, 223~232位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 e1蛋白 B细胞 t细胞 抗原筛选
下载PDF
PADRE-TGFβ1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18
作者 许道军 余兴龙 +1 位作者 刘雪燕 薛立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5,共5页
构建PADRE-TGFβ1原核表达质粒,并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和反应原性分析。对PADRE、联接序列(Linker)及TGFβ1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采用全基因合成的方法人工合成全长PADRE-Linker-TGFβ1序列,合成产物克隆至pET-28a(+)质粒。将构建好... 构建PADRE-TGFβ1原核表达质粒,并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和反应原性分析。对PADRE、联接序列(Linker)及TGFβ1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采用全基因合成的方法人工合成全长PADRE-Linker-TGFβ1序列,合成产物克隆至pET-28a(+)质粒。将构建好的质粒转化至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1 mmol/L 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约19.87 ku处出现与预期目的蛋白一致的新蛋白条带,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蛋白能够与TGFβ1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成功构建了pET28-PADRE-TGFβ1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质具有TGFβ1的反应原性,为TGFβ1自体疫苗的制备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生长因子β1 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 融合蛋白 原核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FnbpA的CD4^+ T细胞表位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歆桐 近皖豫 +9 位作者 李晓婷 余崴 王梦瑶 于思淼 姚笛 孙虎男 马金柱 于立权 张华 崔玉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7-341,共5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达的菌体表面纤连蛋白结合蛋白A(FnbpA)在感染早期与宿主细胞粘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将其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Th1和Th17反应。但FnbpA诱导Th1和Th17反应的CD4^+ T细胞表位尚不清楚。本研究根据Fn...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达的菌体表面纤连蛋白结合蛋白A(FnbpA)在感染早期与宿主细胞粘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将其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Th1和Th17反应。但FnbpA诱导Th1和Th17反应的CD4^+ T细胞表位尚不清楚。本研究根据FnbpA二级结构及其与MHCⅡ分子的结合能力对CD4^+ 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与分析,选择并合成7个候选CD4^+ T细胞表位肽。将每个表位肽分别对FnbpA免疫的C57BL/6小鼠CD4^+ T细胞进行体外刺激,通过检测CD4^+ T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对免疫优势表位进行初步鉴定。再以初步鉴定的优势表位肽段免疫小鼠,并检测其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表明,表位肽F5(FnbpA488-505)能够显著诱导CD4^+ T细胞增殖并分泌高水平IFN-γ和IL-17A,而且F5在不同S.aureus菌株中高度保守。表明FnbpA_(488-505)是诱导CD4^+ T细胞分化为Th1/Th17的T细胞表位。本研究为S.aureus的FnbpA表位肽疫苗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纤连蛋白结合蛋白A CD4^+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177
下载PDF
MUC1模拟表位肽致敏DC对宫颈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祖春 王烈宏 祁青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5-1289,共5页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1)模拟表位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对宫颈癌荷瘤小鼠生长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并刺激DC成熟,MUC1模拟表位肽处理构建负载MUC1模拟表位肽的DC。构建稳定表达MUC1的宫颈癌U14细胞株的荷瘤BAL...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1)模拟表位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对宫颈癌荷瘤小鼠生长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并刺激DC成熟,MUC1模拟表位肽处理构建负载MUC1模拟表位肽的DC。构建稳定表达MUC1的宫颈癌U14细胞株的荷瘤BALB/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注射0.2 ml生理盐水)、DC组(注射2×10^(5)个未加MUC1模拟表位肽的DCs)和DC+MUC1组(注射2×10^(5)个负载MUC1模拟表位肽的DCs),免疫1周后进行二次免疫。治疗前和二次免疫1周后测量肿瘤体积;二次免疫1周后取小鼠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取小鼠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4^(+)T、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6、IL-10、TGF-β、VEGF浓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空白对照组、DC组和DC+MUC1组肿瘤体积增大(P<0.05),治疗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免疫1周后,DC+MUC1组肿瘤体积小于空白对照组和DC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D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和DC+MUC1组小鼠抑瘤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DC+MUC1组小鼠抑瘤率高于DC组(P<0.05);DC+MUC1组小鼠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DC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D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UC1组CD4^(+)CD25^(+)Foxp^(3+)Treg和血清IL-6、IL-10、TGF-β、VEGF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和DC组,空白对照组和D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C1模拟表位肽致敏DC可抑制宫颈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及细胞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1 模拟 树突状细胞 宫颈癌 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