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s of pigments in reef sediments, con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to organic matter budget in coral reef 被引量:1
1
作者 Mohammed Rasheed Tariq Al-Najjar Said Damhoureyeh 《Natural Science》 2011年第5期344-350,共7页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pigment on bio-genic calcareous and terrigenic reef sediments,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chlorophyll c, fuco- xanthin, and porphin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 sured monthly in two sedim...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pigment on bio-genic calcareous and terrigenic reef sediments,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chlorophyll c, fuco- xanthin, and porphin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 sured monthly in two sediment columns (0 - 15 cm) for one year. Pigment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winter (Novem-ber-April) in both sediment types particularly in the upper layers of the sediments. Phytoplankton contributions to organic matter were found to be 8 ± 3 and 6 ± 2% in calcareous and terrigenous sediments respectively. The accumulation and the successive degradation of phytoplankton detritus to inorganic nutrients in calcareous sand may partly sustain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coral reef communities which live in nutrient-poor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ment CALCAREOUS sediments TERRIGENOUS sediments
下载PDF
The changes of pigment content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in the lake sediments of Ny-lesund,Svalbard,the Arctic 被引量:4
2
作者 姜珊 刘晓东 +1 位作者 徐利强 孙立广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2010年第1期60-70,共11页
According to palaeoclimatic and modern instrumental data,numer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Arctic climate has undergone a significant warming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and this may lead to significant impact on... According to palaeoclimatic and modern instrumental data,numer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Arctic climate has undergone a significant warming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and this may lead t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ragile lake ecosystem.In this study,we collected a lake sediment core from the Nylesund of Svalbard and determin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four pigments including chlorophyll derivatives,total carotenoids,oscillaxanthin and myxoxanthophyll in the sediments.Combined with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xies such as calcium carbonate,total organic carbon,biogenic silicon etc.,we have reconstructed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lacust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Ny-lesund,especially for the past 100 yea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Little Ice Age(LIA),the climate was unfavorable for the growth of the lake algae,and thus the lacustrine productivity declined.This result was supported by the relatively low contents of pigment and biogenic silica in the sediments.In contrast,the content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and sediment pigm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upper 5 cm(-1890AD),reflecting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lake algae,thus the great increase of lacust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corresponding to the warming climate after LIA.However,the biogenic silica in the upper sediments still had a relatively low level,and thi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growth competition with other algae species.Over the past 100 years,the ratio of Osc/Myx in the sediments decreased continuously,indicative of durative increase of myxoxanthophyll in blue-green algal pigments,and this might imply that the human activity had enhanced the nutrition level of the lake in the Arctic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 Lake sediments pigments Primary Productivity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Records of bulk organic matter and plant pigments in sediment of the "red-tide zone" adjacent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被引量:2
3
作者 亢振军 于仁成 +5 位作者 孔凡洲 王云峰 高岩 陈建华 郭伟 周名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915-927,共13页
Cultural eutrophication caused by nutrient over-enrichment in coastal waters will lead to a cascading set of ecosystem changes and deleterious ecological consequences,such as harmful algal blooms(HABs) and hypoxia.Dur... Cultural eutrophication caused by nutrient over-enrichment in coastal waters will lead to a cascading set of ecosystem changes and deleterious ecological consequences,such as harmful algal blooms(HABs) and hypoxia.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since the late 1990s,recurrent large-scale HABs(red tides)and an extensive hypoxic zone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coastal waters adjacent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To retrieve the history of eutrophication and its associated ecosystem changes,a sediment core was collected from the "red-tide zone" adjacent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The core was dated using the^(210)Pb radioisotope and examined for multiple proxies,including organic carbon(OC),total nitrogen(TN),stable isotopes of C and N,and plant pigments.An apparent up-core increase of OC content was observed after the 1970s,accompanied by a rapid increase of TN.The concurrent enrichment of δ^(13)C and increase of the C/N ratio suggested the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erived from marine primary production during this stage.The accumulation of OC after the 1970 s well reflected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red-tide zone and probably the intensification of hypoxia as well.Plant pigments,including chlorophyll a,p-carotene,and diatoxanthin,showed similar patterns of variation to OC throughout the core,which further confirmed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microalgae,particularly diatoms,to the deposited organic matter.Based on the variant profiles of the pigments representative of different microalgal groups,the potential changes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ince the 1970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TROPHICATION harmful algal bloom HYPOXIA PIGMENT sediment cor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湖泊藻类响应气候变化和大气沉降的长期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云 陈光杰 +7 位作者 孔令阳 李静 陈小林 李平 马欠 周起 黄林培 任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55-2169,共15页
高山湖泊远离人类活动直接影响,通常具有面积小、寡营养、食物网单一等特点,对气候变化和营养输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氮沉降通量较高、增温幅度显著,已有研究显示该地区可能受湖泊类型、流域特征等影响存在差异... 高山湖泊远离人类活动直接影响,通常具有面积小、寡营养、食物网单一等特点,对气候变化和营养输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氮沉降通量较高、增温幅度显著,已有研究显示该地区可能受湖泊类型、流域特征等影响存在差异性的湖泊响应模式。本研究选择该区域位于树线以下、具有不同水深的3个小型湖泊(盖公错纳、沃迪错、碧沽天池)开展沉积物调查和对比研究,通过钻孔样品测年、理化特征和藻类(硅藻群落、藻类色素)等多指标分析,结合区域气候定量重建和氮沉降等数据收集,评价了过去300年来藻类演替模式的异同特征及湖泊水深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3个湖泊中硅藻的优势物种与群落组成差异明显。深水型湖泊盖公错纳(最大水深39.4 m)的硅藻群落以浮游种为主(占比达82%),优势种为眼斑小环藻(Pantocsekiolla ocellata)、科曼小环藻(Pantocsekiella comensis);深水型湖泊沃迪错(最大水深20.7 m)的硅藻群落中浮游种和底栖种约各占50%,优势种为眼斑小环藻(Pantocsekiella ocellata)、连结脆杆藻(Saurosira construens);浅水湖泊碧沽天池(最大水深1.7 m)的硅藻群落以底栖种为主(约99%),优势种为极细微曲壳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小头桥弯藻(Encyonopsis microcephala)。近300年来,2个深水型湖泊(盖公错纳和沃迪错)中硅藻群落变化没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但初级生产力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浅水湖泊(碧沽天池)的硅藻群落出现了明显转变,自1968年开始极细微曲壳藻相对丰度上升且成为优势种,而其沉积物色素浓度呈总体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驱动3个湖泊硅藻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盖公错纳主要受到水文波动影响、沃迪错和碧沽天池主要与总氮(TN)有关;与深水湖泊相比,TN对浅水湖泊硅藻群落的驱动作用有所增强。湖泊初级生产力的驱动因子上,盖公错纳中水文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明显,沃迪错主要受到TN和气温控制,而碧沽天池中水文波动和TN的影响显著。由此可见,位于树线下的高山湖泊藻类演替特征与水深等湖泊类型显著相关,出现了区域增温、大气沉降等相同背景下藻类响应模式的湖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山湖泊 气候变化 大气沉降 沉积物 藻类色素 硅藻
下载PDF
池塘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申玉春 张显华 +1 位作者 王亮 毛玉泽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池塘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状况的研究STUDIESONPHYSIOCHEMICALPROPERTIESANDBACTERIALCONDITIONSINSEDIMENTOFFISHPONDS申玉春张显华王亮毛玉泽(内蒙... 池塘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状况的研究STUDIESONPHYSIOCHEMICALPROPERTIESANDBACTERIALCONDITIONSINSEDIMENTOFFISHPONDS申玉春张显华王亮毛玉泽(内蒙古哲里木畜牧学院,通辽028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沉积物 池塘环境控制 研究
下载PDF
天津地区鱼塘水、悬浮物、沉积物和鱼体中的DDT 被引量:14
6
作者 施治 潘波 +11 位作者 何新春 吴水平 曹军 刘文新 徐福留 李本纲 王学军 陶澍 沈伟然 秦宝平 孙韧 张文具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5,共5页
采样测定了天津地区2典型鱼塘鲫鱼、鲢鱼、水、悬浮物、沉积物和鱼塘周边表土中的DD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发现,2鱼塘各主要介质以及鱼体肌肉和器官中都富集了较高浓度的DDT。鲫鱼和鲢鱼肌肉中DDT的含量分别为(66.4±2.7)ng·... 采样测定了天津地区2典型鱼塘鲫鱼、鲢鱼、水、悬浮物、沉积物和鱼塘周边表土中的DD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发现,2鱼塘各主要介质以及鱼体肌肉和器官中都富集了较高浓度的DDT。鲫鱼和鲢鱼肌肉中DDT的含量分别为(66.4±2.7)ng·g-1和(24.3±23.4)ng·g-1。肝胰脏、肠和鱼鳃中DDT含量一般高于肌肉,其中肠的富集量最大,是肌肉的3倍以上。生物富集系数(lgBCF)分别为3.7和3.3。2鱼塘鱼体和各相含量有较大差别,鱼塘介质中悬浮物富集浓度最高。表土污染相对严重地区的鱼塘中各介质和鱼体DDT含量均高于另一污染较轻的鱼塘。污染严重鱼塘的DDE/ΣDDT含量比值也相对较高,反映早期污染残留的重要特征。尽管如此,仍然较高的DDT含量以及悬浮物中很低的DDE/ΣDDT含量比值说明很可能还有污染源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 鱼塘 悬浮物 沉积物 土壤 天津
下载PDF
云南程海近500年来湖泊初始生产力的演化 被引量:34
7
作者 吴敬禄 蒋雪中 +2 位作者 夏威岚 潘红玺 尹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8,共4页
程海为富营养化封闭湖泊。通过对程海 CH0 1孔沉积物色素分析 ,定性恢复了近 5 0 0 a来程海湖泊初始生产力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近 5 0 0 a来程海湖泊初始生产力总体上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其中 170 0 AD前后、1790 AD前后是湖泊初... 程海为富营养化封闭湖泊。通过对程海 CH0 1孔沉积物色素分析 ,定性恢复了近 5 0 0 a来程海湖泊初始生产力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近 5 0 0 a来程海湖泊初始生产力总体上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其中 170 0 AD前后、1790 AD前后是湖泊初始生产力出现变化的界限。另外 ,色素含量变化揭示研究时期内存在 175 0 AD前后、1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色素 初始生产力 程海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华蓝藻复苏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晓峰 孔繁翔 +3 位作者 曹焕生 谈建康 陶益 王美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46-1350,共5页
采用在底泥表面设置藻类细胞捕捉器的方法,测定其中的色素含量变化,并与水柱和底泥中的色素含量变化相比较.结果表明,藻类复苏与底泥环境中的温度、光照、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均有密切关系,叶绿素a、b和藻蓝素所表征的总藻类、绿藻以... 采用在底泥表面设置藻类细胞捕捉器的方法,测定其中的色素含量变化,并与水柱和底泥中的色素含量变化相比较.结果表明,藻类复苏与底泥环境中的温度、光照、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均有密切关系,叶绿素a、b和藻蓝素所表征的总藻类、绿藻以及蓝藻的上浮率分别为59.84%、76.83%和466.98%,3种藻的上浮量分别占相应浮游藻类最大生物量的7.18%、3.71%和9.33%.蓝藻复苏对太湖水华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华蓝藻 底泥 色素 复苏
下载PDF
湖北梁子湖近代沉积记录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18
9
作者 顾延生 邱海鸥 +2 位作者 谢树成 黄俊华 周修高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9-686,共8页
为了研究人类活动背景下的湖泊生态响应过程和机制,分析人类活动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在210Pb计年和历史事件记载基础上,通过梁子湖沉积物水生生物遗存和色素分析重建了梁子湖地区过去100多年来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过程.沉积物色素和水生... 为了研究人类活动背景下的湖泊生态响应过程和机制,分析人类活动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在210Pb计年和历史事件记载基础上,通过梁子湖沉积物水生生物遗存和色素分析重建了梁子湖地区过去100多年来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过程.沉积物色素和水生生物遗存组合带的变化表明梁子湖营养演化具有5个阶段:过去100多年梁子湖地区经历了生态环境良好的贫营养化期(1885-1902A.D.)、轻度富营养化期(1902-1964A.D.)、中度富营养化期(1964-1988A.D.)、富营养化期(1988-1998A.D.)、中度富营养化期(1998-2003A.D.).水生生物遗存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而呈现一定的分布特征,对富营养化敏感的奥古茨藻、荇菜、角果藻、纹沼螺、表壳虫等逐步减少.通过湖泊演化阶段与区域人类活动重大阶段的联合对比研究发现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及对湖泊生态的持续干扰,湖泊生态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与流域强烈的人类活动如围垦与农业活动带来的营养物质输入有着直接联系,湖泊生态环境演化对重大人类活动事件具有响应性.本研究对于认识湖泊生态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整治湖泊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近代沉积物 色素 水生生物遗存 富营养化
下载PDF
近2600年来内蒙古居延海湖泊沉积物的色素含量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瞿文川 吴瑞金 +1 位作者 王苏民 张振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通过分析东居延海S1探坑剖面色素含量 ,结合碳酸盐、介形类化石、腐殖酸、磁化率及化学元素等多环境指标分析结果 ,探讨该区近 2 6 0 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研究区气候变化大致经历几个阶段 :温暖湿润(2 6 5 0~ 2 5 6 0aB .P .)→湖... 通过分析东居延海S1探坑剖面色素含量 ,结合碳酸盐、介形类化石、腐殖酸、磁化率及化学元素等多环境指标分析结果 ,探讨该区近 2 6 0 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研究区气候变化大致经历几个阶段 :温暖湿润(2 6 5 0~ 2 5 6 0aB .P .)→湖泊菱缩 ,气候偏干暖 (2 5 6 0~ 2 36 0aB .P .)→暖湿气候背景下湖泊的扩张 (2 36 0~2 1 2 0aB .P .)→冷湿向冷干转换 ,湖泊由大湖开始菱缩 (2 1 2 0~ 1 6 0 0aB .P .)→气候暖湿 ,湖泊再次扩张 ,(1 6 0 0~ 6 5 0aB .P .)→湖泊由扩张到菱缩 ,气候由冷湿向暖干变化 (6 5 0aB .P .—至今 )。同时尝试把色素与其它指标的结合作为指示湖泊古初始生产力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色素 居延海 环境演化 古气候
下载PDF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迁 被引量:11
11
作者 瞿文川 吴瑞金 +4 位作者 羊向东 王苏民 吴艳宏 薛滨 童国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7-43,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龙感湖沉积物中的色素、孢粉、硅藻研究结果,探讨该区近300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结果表明:3200一2400aBP,色素含量较高,与温度条件较好有关.该带孢粉浓度也最高,阔叶乔木树种花粉丰富,湿生及水生植物经常出现.... 本文通过分析龙感湖沉积物中的色素、孢粉、硅藻研究结果,探讨该区近300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结果表明:3200一2400aBP,色素含量较高,与温度条件较好有关.该带孢粉浓度也最高,阔叶乔木树种花粉丰富,湿生及水生植物经常出现.总体上为相对暖湿阶段,其中仍有凉湿波动.2400-1600aBP,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约2400-2000aBP.CD、TC、Myx含量明显较低,水生、湿生草本减少,气候偏凉干;后期各种色素含量均升高,与暧性木本属种增多相对应.表明气温有升高趋势.这一时期色素总体含量较上一阶段略低,与孢粉组合反映的气候温凉略湿特征一致.1600-1500aBP,该段CD、TC、Osc、Mry均为谷值.反映湖泊生物量减少,富营养化程度低,对比孢粉曲线其木本为谷值段,以禾本科为主,气候上反映为明显的降温事件.1500-1100aBP,CD、NC、TC、Osc及Myx含量均明显增大.湖泊生产力有所提高,反映了此时期气候好转,这也与孢粉资料吻合.1100-100aBP,整个阶段色素含量低,达到整个剖面的最低段.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低,水质好转.而孢粉资料表明此阶段孢粉浓度低,针叶花粉增多,反映气温低,植被不发育,与色素结果对比较好.时段上相当小冰期.100aBP至今,各项色素含量明显增高,一方面反映湖泊的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龙感湖 沉积物 硅藻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近200a来泸沽湖沉积物色素记录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传红 汪敬忠 +4 位作者 朱迟 赵良元 蒋金辉 杨娇艳 杨劭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0-788,共9页
近百年来云贵高原区域气候变暖明显.为探讨湖泊生态系统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采集泸沽湖沉积物柱,分析测定了近200 a来沉积物柱芯中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总胡萝卜素(TC)、颤藻黄素(Osc)和蓝藻叶黄素(Myx)4类色素及烧失量(LOI550... 近百年来云贵高原区域气候变暖明显.为探讨湖泊生态系统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采集泸沽湖沉积物柱,分析测定了近200 a来沉积物柱芯中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总胡萝卜素(TC)、颤藻黄素(Osc)和蓝藻叶黄素(Myx)4类色素及烧失量(LOI550℃)、生物硅、C/N值等指标,并与1951-2010年丽江地区气温和降雨量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以上4种色素含量及其比值(CD/TC,Osc/Myx)对区域气温变化较为敏感;近60 a来CD、TC、Osc、Myx、LOI550℃和生物硅含量与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CD、TC、Osc、Myx和C/N仅与5 a滑动年均降雨量呈正相关,表明气温可能是驱动泸沽湖初级生产力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降雨量为次要因素.1990年后4种色素和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C/N值呈下降趋势,湖泊初级生产力增强,内源有机质在沉积物总有机质中的比重增高.此外,Osc和Myx含量及其比值升高,反映蓝藻类生产力增长,颤藻类比重呈增大趋势,表明近20 a来在气温为主导因素的影响下不仅泸沽湖初级生产力增加,初级生产者群落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沉积色素记录 初级生产力 泸沽湖
下载PDF
放养前后鱼塘沉积物中氮、磷、有机质、色素的变化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红玺 胡洪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9-42,共4页
通过对鱼塘沉积物中营养盐、有机质及色素在放养前后的测试.对比分析了在人类活动(养殖)的影响下,由于鱼塘水体快速富营养化而引起底质上述指标的变化过程,其中快速沉积环境极有利于沉积色素的保存,具有较好的环境营养状况指示意... 通过对鱼塘沉积物中营养盐、有机质及色素在放养前后的测试.对比分析了在人类活动(养殖)的影响下,由于鱼塘水体快速富营养化而引起底质上述指标的变化过程,其中快速沉积环境极有利于沉积色素的保存,具有较好的环境营养状况指示意义,同时有机质、色素和营养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为利用色素方法研究短时间序列环境演变,尤其是在近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塘 沉积物 色素 有机质
下载PDF
涨渡湖沉积物中色素的测定和环境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义壮 邱海鸥 +3 位作者 彭爱华 汤志勇 杨明 顾延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5,共4页
对涨渡湖沉积物柱样中叶绿素、胡萝卜素、颤藻黄素和蓝藻叶黄素等几种色素进行了提取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根据各色素所代表的环境意义,揭示了涨渡湖近百多年来的环境、历史气候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涨渡湖一直... 对涨渡湖沉积物柱样中叶绿素、胡萝卜素、颤藻黄素和蓝藻叶黄素等几种色素进行了提取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根据各色素所代表的环境意义,揭示了涨渡湖近百多年来的环境、历史气候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涨渡湖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富营养化态势与该地区上世纪50年代后的一系列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渡湖 沉积物 色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湖泊沉积物色素含量变化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姜珊 刘晓东 +1 位作者 徐利强 孙立广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大量的古气候资料和现代器测数据表明,最近100年来北极气候经历了明显的变暖过程,这必然会对脆弱的极地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以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湖泊沉积柱样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种色素(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总胡萝卜素TC、蓝藻叶黄... 大量的古气候资料和现代器测数据表明,最近100年来北极气候经历了明显的变暖过程,这必然会对脆弱的极地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以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湖泊沉积柱样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种色素(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总胡萝卜素TC、蓝藻叶黄素Myx和颤藻黄素Osc)进行了分析,结合其他物化指标如碳酸钙含量、TOC等,从历史演化的角度重点探讨了新奥尔松地区最近100年以来湖泊初级生产力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对寒冷的小冰期,气候对湖泊中藻类的生长不利,湖泊生产力下降,沉积物中色素含量出现低值,生物硅含量降低;表层5cm(对应约1890AD)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显著升高,各色素含量均明显增加,表明小冰期后气温上升,导致湖泊藻类生长迅速,湖泊生产力大大提高,但此时生物硅仍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可能与其他藻类的竞争生长有关。最近100年,沉积物中Osc/Myx比值不断降低,表明该湖泊中蓝藻含量不断上升,暗示北极地区人类活动的增强可能导致湖泊营养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湖泊沉积物 色素 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湖泊沉积物中的色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金城 马宏瑞 +1 位作者 丁丽丽 王晓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37,共2页
对新疆博斯腾湖沉积物柱样中叶绿素、胡萝卜素、颤藻黄素和蓝藻黄素等几种色素进行了提取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计算了沉积物中几种色素的含量。沉积物中色素指标的分析 ,可以帮助揭示博斯腾湖的环境。
关键词 博斯腾湖 沉积物 色素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长江口南部赤潮区春季表层沉积物中色素组成、含量与分布状况 被引量:3
17
作者 亢振军 于仁成 +5 位作者 孔凡洲 高岩 王云峰 郭伟 陈建华 周名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9,共10页
为剖析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硅藻藻华后期藻类沉降与底层水体缺氧现象之间的关系,作者于2011年春季,在长江口南部赤潮区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浮游植物色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硅藻藻华发生后,表层沉积物... 为剖析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硅藻藻华后期藻类沉降与底层水体缺氧现象之间的关系,作者于2011年春季,在长江口南部赤潮区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浮游植物色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硅藻藻华发生后,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Chl a)、岩藻黄素(Fuco)和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But-Fuco)含量有显著增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东南侧50 m等深线外侧,与底层低氧水体分布区基本吻合。因此,硅藻藻华后沉降的藻类对于该海域夏季缺氧区的形成应具有一定作用,其具体过程和机制仍有待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华 沉积物 色素 低氧
下载PDF
不同底质改良处理对三种挺水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包先明 范成新 史刚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1-548,共8页
以巢湖水域三种优势挺水植物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底质处理下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挺水植物地上部生物量以香蒲最大,芦苇次之,菖蒲最小.香蒲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气孔导度、胞间CO2浓... 以巢湖水域三种优势挺水植物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底质处理下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挺水植物地上部生物量以香蒲最大,芦苇次之,菖蒲最小.香蒲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均显著大于芦苇和菖蒲,光合速率、Fv/Fm和ΦPSⅡ显著高于菖蒲.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与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较大的气孔导度、较高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及Fv/Fm和ΦPSⅡ,是香蒲之所以具有较高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的重要机制.四种底质改良方式(划耕、有机质、客土和加沙)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植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Chl.a、Chl.b、Car和Chl.a/Chl.b)和光化学反应中心活性(Fv/Fm和ΦPSⅡ),增加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从而提高光合速率并最终促进植物的生长.其中,以划耕和有机质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水植物 底质 气体交换 光合色素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100年来东湖富营养化发生的沉积学记录 被引量:16
19
作者 顾延生 李雪艳 +4 位作者 邱海鸥 黄俊华 谢树成 阮小燕 周修高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0,共6页
在210Pb计年的基础上,运用水生生物遗存、色素、有机碳同位素和磁化率分析了东湖钻孔沉积物中的生物与环境信息,重建了东湖100多年来湖泊营养与环境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东湖10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指示重金属污染的磁化率... 在210Pb计年的基础上,运用水生生物遗存、色素、有机碳同位素和磁化率分析了东湖钻孔沉积物中的生物与环境信息,重建了东湖100多年来湖泊营养与环境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东湖10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指示重金属污染的磁化率和指示湖泊富营养化的色素指标如蓝藻叶黄素(Myx)、颤藻黄素(Osc)快速上升,相应的水生生物如介形虫、腹足类、水生高等植物等表现明显的组合和变化阶段,同时有机碳同位素偏正与湖泊生产力升高和藻类繁盛有关。沉积记录表明东湖生态系统近代发生了深刻变化,湖泊营养演化自早至晚呈现四阶段性:贫营养阶段(1900-1966AD)色素水平低、拥有较丰富的水生高等植物和腹足类;中营养阶段(1966-1983AD)色素含量增高、水生高等植物和腹足类减少;富营养化阶段(1983-1989AD)色素含量快速增高、水生高等植物消失;超富营养化阶段(1989AD-至今)色素含量稳定居高、某些耐污染的介形类较繁盛。结果对于认识湖泊生态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如何治理湖泊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 沉积物 生物遗存 色素 有机碳同位素 营养演化
下载PDF
东湖沉积物中色素的环境意义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明 邱海鸥 +3 位作者 汤志勇 顾延生 黄芬 陈元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0,共3页
介绍了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东湖沉积物中几种指示色素含量的方法及各色素所代表的环境意义,探讨了近百年来东湖地区的环境演化历程。结果表明,近二十多年来,随着该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大量聚集,东湖已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态势。
关键词 东湖 沉积物 色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