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静脉内瘘操对透析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内瘘血流速的影响
1
作者 赵洪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96-99,共4页
目的 观察动静脉内瘘操对透析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内瘘血流速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动静脉内瘘操干预... 目的 观察动静脉内瘘操对透析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内瘘血流速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动静脉内瘘操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血液流速、上肢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手臂弯曲次数等。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MSS评分分别是(28.02±3.31)分(肩部、前臂、肘部)、(36.41±2.91)分(手部、腕部)与(36.32±1.76)分(肩部、前臂、肘部)、(46.72±3.34)分(手部、腕部),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 <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观察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30 s手臂弯曲次数分别是(16.43±1.95)次、(26.23±1.5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动静脉内瘘血液流速分别是(644.07±53.85)min/ml、(796.31±55.18)min/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透析患者练习动静脉内瘘操,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保证患者动静脉内流血流速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操 上肢运动功能 内瘘血流速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护理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环波 马伟平 +2 位作者 蒋小红 许月嫦 丁德良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5期536-537,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E联合内瘘局部红外线照射对内瘘血管血流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8例常规最大透析血流量<150ml/min的患者作为内瘘血管血流量不良的观察对象。给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维生素E50mg,1次/d;同时...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E联合内瘘局部红外线照射对内瘘血管血流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8例常规最大透析血流量<150ml/min的患者作为内瘘血管血流量不良的观察对象。给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维生素E50mg,1次/d;同时行红外线内瘘照射30min,2次/d。疗程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最大透析血流量和尿素氮,并计算尿素再循环率、尿素动力学指数(Kt/V)及尿素清除率(URR)。结果治疗后最大透析血流量≥180ml/min的14例,有效率77.8%。治疗前后尿素再循环率从17.63%降到9.87%;Kt/V和URR分别从(0.79±0.28)%、(51.57±11.38)%增加到(0.98±0.25)%、(62.73±9.47)%。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针对血管内瘘血流量不良应用口服阿司匹林和维生素E结合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等护理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内瘘的血流量,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更加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KT/V 血流量 尿素清除率 红外线照射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不同血液透析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新军 汪晶华 +5 位作者 林静 赵维 陈云爽 黄旭东 王丽晖 吴广礼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9期73-7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应用AVF行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透析龄将其分为4组,即透析龄<5年为1组(n=31),透析龄5~10年为2组(n=42),透析龄10~20年为3组(n=9),透析龄≥20年为4...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应用AVF行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透析龄将其分为4组,即透析龄<5年为1组(n=31),透析龄5~10年为2组(n=42),透析龄10~20年为3组(n=9),透析龄≥20年为4组(n=2)。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8年6月,观察AVF血流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AVF重建情况。结果4组初始瘘口直径、现瘘口直径、现瘘口血流速度、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瘤样扩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17例行内瘘重建1次,其中1例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PTA)治疗;6例行2次内瘘重建。2组行内瘘重建1和2次各15例,行内瘘重建3次2例,其中2例分别透析6和8年后改为腹膜透析,1例透析9年后行肾移植。3组3例行内瘘重建1次,1例行内瘘重建2次。4组均行内瘘重建2次,其中1例每年行PTA治疗1或2次。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失功能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定期行AVF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监测与诊断患者AVF功能状态,且内瘘重建与PTA是治疗AVF失功能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肾透析 内瘘功能 瘘口直径 瘘口血流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基于超声监测吲哚布芬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内瘘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益锋 张晶晶 张维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8期1758-176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监测吲哚布芬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内瘘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84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吲哚布芬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血液透...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监测吲哚布芬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内瘘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84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吲哚布芬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每组各42例。吲哚布芬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超声结果,两组内瘘血流量情况、两组患者感染、狭窄、消瘦综合征并发症,统计吲哚布芬治疗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内瘘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内瘘血流量均上升,且实验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感染、狭窄、消瘦综合征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内瘘通畅40例,内瘘通畅率为95.19%,对照组内瘘通畅率为76.19%,实验组内瘘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布芬治疗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可以提高内瘘血流量,且安全,基于超声监测吲哚布芬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内瘘通畅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测吲哚布芬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 吲哚布芬 血流量 内瘘通畅率
下载PDF
泵前动脉压与泵控血流速比值的绝对值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春艳 宋利 +8 位作者 田秀兰 韩晓苇 蓝丽娟 周丽芳 钟咪 陈迎归 赵宜娜 全梓林 符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2-958,共7页
目的:明确泵前动脉压与泵控血流速比值的绝对值(|Pa/Qb|)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的影响及其安全范围,探究|Pa/Qb|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490例长期血液透析病人临床资料,评... 目的:明确泵前动脉压与泵控血流速比值的绝对值(|Pa/Qb|)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的影响及其安全范围,探究|Pa/Qb|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490例长期血液透析病人临床资料,评估|Pa/Qb|与AVF功能不良的关系,探究|Pa/Qb|的影响因素。结果:490例病人中有85例病人发生AVF功能不良。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Pa/Qb|与AVF功能不良风险存在U形关联(P<0.001)。当|Pa/Qb|为0.30~0.52时,AVF功能处于安全范围。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Qb|与平均动脉压、年龄呈负相关,与β_(2)微球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当|Pa/Qb|<0.30或|Pa/Qb|>0.52时,AVF功能不良风险显著增加,应重新评估病人的AVF功能。此外,|Pa/Qb|监测可帮助护士判断泵控血流速设置的合理性以及识别不良事件,防止AVF功能进一步恶化,延长AVF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前动脉压 泵控血流速 自体动静脉内瘘 功能不良 血液透析 护理
下载PDF
白竭散对肛瘘术后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大鼠ICAM-1、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晓健 赵梦月 +1 位作者 王宏昌 毛细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6期974-977,共4页
目的 造肛瘘术后急性感染创面模型大鼠,并观察白竭散对其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64只清洁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竭散组、贝复济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大鼠肛门处制作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白竭散组与贝复济组以对应药物... 目的 造肛瘘术后急性感染创面模型大鼠,并观察白竭散对其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64只清洁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竭散组、贝复济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大鼠肛门处制作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白竭散组与贝复济组以对应药物每日进行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则以生理盐水棉球清创治疗。观察大鼠的基本状况、计算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记录不同时间点创面的动态血流情况、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创面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结果 第7、10、14天,与模型组相比,白竭散组与贝复济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更高(P <0.05),且白竭散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贝复济组(P <0.05);各时间点白竭散组与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血流运行状态均明显优于模型组(P <0.05),且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 <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结束后白竭散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CAM-1、TNF-α的表达量降低尤为明显(P <0.05)。结论 白竭散可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改善局部血流供应,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白竭散 创面愈合率 创面血流值 ICAM-1 TNF-Α 大鼠
下载PDF
风险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丽 颜苗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风险分级护理。...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通畅率、功能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2个月,两组内瘘血流量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瘘通畅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1例动静脉内瘘狭窄、1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异常、1例动静脉内瘘斑块,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率为6.12%;对照组出现4例动静脉内瘘狭窄、3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异常、4例动静脉内瘘斑块,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为22.45%,试验组的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率低于对照组(χ^(2)=6.120,P=0.021)。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χ^(2)=6.078,P=0.014)。结论:将风险分级护理应用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日常护理中,能改善患者自身的内瘘血流量,提高内瘘通畅率、动静脉内瘘功能,增强患者对于风险分级护理的整体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级护理 常规护理 动静脉内瘘功能 内瘘血流量 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熊清玓 徐媖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7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并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阳还五汤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组...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并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阳还五汤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4、6、8周内瘘自然血流量、内径,内瘘初次使用时间及第8周时内瘘成熟率。结果术后,补阳还五汤组内瘘自然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4、6、8周内瘘内径均增加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阳还五汤组患者内瘘初次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第8周时内瘘成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提升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内瘘自然血流量,使内径增粗,促进内瘘成熟,缩短内瘘首次穿刺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补阳还五汤 内瘘成熟率 内径 内瘘自然血流量
下载PDF
活血化瘀方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动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内瘘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禄阳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3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方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动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内瘘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均为47...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方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动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内瘘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均为4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内瘘成熟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内瘘血流量、内瘘皮肤瘢痕范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较参照组总有效率(78.73%)高(P<0.05);研究组内瘘成熟所需时间低于参照组,内瘘皮肤瘢痕范围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100.00%)、内瘘血流量较参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85.11%)、内瘘血流量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40%,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动静脉穿刺成功率,改善患者内瘘血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临床疗效 动静脉穿刺成功率 内瘘血流量
下载PDF
远红外线照射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隧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春华 刘展发 +2 位作者 谢虹 赵隆队 杜洁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第3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隧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9年3月-2020年5月我院进行动静脉瘘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观察...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隧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9年3月-2020年5月我院进行动静脉瘘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远红外线照射。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透析效果、血流量改善情况、治疗预后情况以及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一次穿刺成功率(92%)高于对照组(78%)(P<0.05),穿刺部位渗血率(2%)及拔针后按压时间〔(7.46±0.09)min〕均低于对照组〔12%、(14.59±0.11)min〕(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头静脉血流量(540.25±53.29)mL/min高于对照组(412±51.12)mL/min(P<0.05),头静脉壁厚度(1.46±0.09)cm低于对照组(1.59±0.11)cm(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48%)(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1个月VAS评分〔(2.17±0.12)分〕低于对照组〔(7.20±0.66)分〕(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1个月ADL量表评分〔(79.31±12.94)分〕高于对照组〔(63.29±10.43)分〕(P<0.05)。结论将远红外线照射应用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隧道形成中显著提高透析效果率,缩短了疼痛时间及拔针后按压时间,显著改善血流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线照射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率 疼痛评分 血流量 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