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prediction of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被引量:11
1
作者 Ye Li Fang Zhou +7 位作者 Dong-Ming Zhu Zi-Xiang Zhang Jian Yang Jun Yao Yi-Jun Wei Ya-Ling Xu Dei-Chun Li Jian Zh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21期2650-2664,共15页
BACKGROUND The available prediction models for clinically relevant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CR-POPF) do not incorporate both 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variables. AIM To construct a new risk scoring syst... BACKGROUND The available prediction models for clinically relevant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CR-POPF) do not incorporate both 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variables. AIM To construct a new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CR-POPF that includes both 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factors.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 or pylorus-preserving PD (PPPD)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December 2016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study (01/2011 to 12/2014) or validation (01/2015 to 12/2016)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admission. POPF severity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ades: Biochemical leak (grade A) and CR-POPF (grades B and C).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create a predictive scoring system. RESULTS Preoperative serum albumin ≥ 35 g/L [P = 0.032, odds ratio (OR)= 0.9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5-0.99], hard pancreatic texture (P = 0.004, OR = 0.25, 95%CI: 0.10-0.64), pancreatic duct diameter ≥ 3 mm (P = 0.029, OR = 0.50, 95%CI: 0.27-0.93),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 500 mL (P = 0.006, OR = 1.002, 95%CI:1.001-1.003)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CR-POPF. We established a 10-point risk scoring system to predict CR-POPF.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0.821 (95%CI: 0.736-0.905) and the cut-off value was 3.5. Including drain amylase levels improved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model. CONCLUSION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10-point scoring system to predict CR-POPF after PD/PPPD using 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parameters. Ultimately, this system could be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high- and low-risk population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imely interventions after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risk factor Predictive model Complications SCORING SYSTEM
下载PDF
基于术前评分模型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风险的预测分析
2
作者 毛善骏 刁奕竹 +4 位作者 吴浩然 崔嘉航 张艺聪 毛先海 周后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45-551,共7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构建“术前-术中”两位一体评分模型,在术前预测LPD术后胰瘘发生风险,并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及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76例... 目的探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构建“术前-术中”两位一体评分模型,在术前预测LPD术后胰瘘发生风险,并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及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76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在术后发生B级及以上胰瘘(B级胰瘘28例,C级胰瘘2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术后恢复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基于术前数据估计术中数据,进而构建“术前-术中”两位一体评分模型预测胰瘘发生风险。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P<0.001)、血小板计数(P<0.001)、胰腺质地(P=0.003)、胰管直径(P<0.001)、术中出血量(P<0.001)为影响胰瘘发生的显著因素。基于年龄、血小板计数、胰腺质地和胰管直径这4个术前指标数据,采用MissForest算法预估术中出血量,预测术后胰瘘准确率达89.2%(157/176)。基于术前数据和估计出的术中数据,构建LPD术后胰瘘风险评分模型,最终预测效能较好,AUC值达0.79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术前-术中”两位一体评分模型能够基于患者术前身体指标以及估计出的术中出血量,较为准确地预估出LPD术后胰瘘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瘘 危险因素 评分预测模型 MissForest算法
下载PDF
The “Colonial Wig” pancreaticojejunostomy:zero leaks with a novel technique for reconstruction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被引量:3
3
作者 Xihua Yang Pouya Aghajafari +2 位作者 Naeem Goussous Shirali T Patel Steven C Cunningham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45-551,共7页
BACKGROUND: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 remains common and morbid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 A major advance in the study of POPF is the fistula risk score(FRS).METHODS: We analyzed 48 consecutive p... BACKGROUND: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 remains common and morbid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 A major advance in the study of POPF is the fistula risk score(FRS).METHODS: We analyzed 48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PD. The 'Colonial Wig' pancreaticojejunostomy(CWPJ) technique was used in the last 22 PDs, we compared 22 CWPJ to 26 conventional PDs. RESULTS: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was 49%(27% Clavien grade >2). The medi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11 days. In the first 26 PDs, the PJ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tandard techniques and the clinically relevant POPF(CR-POPF) rate was 15%, similar to the FRS-predicted rate(14%). In the next 22 PJs, the CWPJ was employed. Although the FRS-predicted rates were similar in these two groups(14% vs 13%), the CRPOPF rate in the CWPJ group was 0(P=0.052).CONCLUSION: Early experience with the CWPJ is encouraging, and this anastomosis may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way to lower POPF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ECTOMY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fistula risk score anastomosis novel surgical technique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并发症高危因素评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若乔 李丽 +2 位作者 付立 姜树坤 叶志霞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客观、准确、快速地筛选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高危人群,以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方法收集整理8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医学统计学教研室的帮助下完成出血、胰漏、肾功能不全... 目的客观、准确、快速地筛选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高危人群,以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方法收集整理8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医学统计学教研室的帮助下完成出血、胰漏、肾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及Fisher′s判别方程的计算,与软件公司合作,将出血、胰瘘、肾功能不全高危因素分类排版,Fisher′s判别方程编入程序,形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软件。将该软件应用于6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将患者相关资料输入软件后系统筛选并发症发生的高危人群。结果评分系统软件对出血、胰瘘、肾功能不全检出的灵敏度分别为85.7%、88.9%、100%;特异度分别为94.5%、96.2%、96.5%;预测符合率分别为93.6%、95.2%、96.8%,平均每例患者的计算时间缩短426.92s。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并发症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能快速、准确筛选出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高危人群,为预测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围术期 高危因素 评分系统 并发症 出血 胰漏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胰漏危险度评分系统用于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低风险患者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慕行 王行雁 +5 位作者 原春辉 马朝来 蒋斌 李磊 张利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4-226,258,共4页
目的探讨胰漏危险度评分系统(Fistula Risk Score,FRS)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相关胰漏(clinically relevant pancreatic fistula,CRPF)低风险患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科9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胰漏危险度评分系统(Fistula Risk Score,FRS)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相关胰漏(clinically relevant pancreatic fistula,CRPF)低风险患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科9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使用剂量-反应关系及诊断效能四格表法分析FRS在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RPF低风险患者中的价值。结果共19例发生CRPF,其中B、C级胰漏分别为17、2例;发生时间:2例术后第8天发生,2例术后第10天发生,5例术后第14天发生,2例术后第16天发生,8例术后第21天发生。对90例进行FRS评分与CRPF发生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显示,FRS<4分的25例均无CRPF发生,敏感性100.0%(19/19),阴性预测值100.0%(25/25)。结论FRS对于发生CRPF风险低的患者预测价值较好,对于FRS<4分的患者可尝试采取更为积极的快速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漏危险度评分系统 临床相关胰漏
下载PDF
替代胰瘘风险预测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毅 林先盛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高危因素和替代胰瘘风险评分系统对预测术后胰瘘发生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同一手术团队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月1日收治并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高危因素和替代胰瘘风险评分系统对预测术后胰瘘发生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同一手术团队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月1日收治并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胰瘘发生情况的临床因素进性单因素分析;根据替代胰瘘风险评分系统计算术后胰瘘发生的概率。结果纳入此次研究的患者共195例,术后共计66例患者(33.8%)出现胰瘘,其中包含生化瘘41例(21.0%),B级瘘25例(12.8%),无C级瘘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后胰瘘的发生与术前合并糖尿病、胰管直径≤3mm胰腺质地软.胰体组织CT值<40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mm、胰腺质地软是影响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替代胰瘘风险预测系统预测术后胰瘘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84.4%,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51~0.948)。结论替代胰瘘风险评估系统参数客观,操作简便.在术后胰瘘发生情况的预测中有--定的临床价值,未来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的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危险因素 胰瘘 胰瘘风险评分
下载PDF
基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与临床风险因素的术后胰瘘改良预测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晓梵 董怡 +4 位作者 楼文晖 张琪 邱艺杰 左丹 王文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7-444,共8页
目的·基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方法定量评估胰腺组织软硬度,改良现有术后临床胰瘘(clinically relevant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CR-POPF)的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纳入拟诊为胰腺肿... 目的·基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方法定量评估胰腺组织软硬度,改良现有术后临床胰瘘(clinically relevant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CR-POPF)的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纳入拟诊为胰腺肿瘤并计划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胰腺外科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在手术前1周内使用声触诊组织弹性成像与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and quantification technology,VTIQ)测量胰腺病灶及门静脉前方胰体部正常腺体实质弹性定量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值。术中外科医师通过对胰腺组织的直接触诊定性评估组织质地,并将胰腺触诊结果分为质地软或中等-硬。术后3周随访期内,根据2016年国际胰瘘研究组织的标准对CR-POPF进行诊断。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CR-POPF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与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比较改良模型与现有临床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2021年9月到2022年3月,共有100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包括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33例(33.0%)及胰体尾切除术者67例(67.0%)。通过术后3周的随访发现35例(35.0%)患者并发CR-POPF。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门静脉前方胰体部实质的低SWV值[lgOR=−2.934(95%CI−4.387~−1.479),P=0.000],较窄的主胰管内径(≤3 mm)[lgOR=0.805(95%CI 0.274~1.335),P=0.003]为胰腺切除术后并发CR-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SWE定量参数改良的风险评估模型预测CR-POPF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842,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似然比分别为85.7%、64.6%、70.5%、81.8%及2.422。与现有临床预测模型[胰瘘风险评分(fistula risk score,FRS)和改良胰瘘风险评分(alternative fistula risk score,a-FRS)]相比,DCA结果显示基于SWE的改良模型具有更好的临床效益。结论·结合SWE定量参数与CR-POPF临床关键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临床效益,且能在术前对CR-POPF风险进行无创、定量、客观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 胰腺切除术 术后临床胰瘘 预测模型 胰瘘风险评分 改良胰瘘风险评分
下载PDF
FRS系统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佳琪 程坤 陈启龙 《新疆医学》 2020年第11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胰瘘风险评分(Fistula Risk Score,FRS)系统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完整临床与病理资料,利用FRS系统进行胰瘘风... 目的探讨胰瘘风险评分(Fistula Risk Score,FRS)系统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完整临床与病理资料,利用FRS系统进行胰瘘风险评分,应用ROC曲线分析FRS系统对胰瘘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04例PD患者中,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8.0%(50/104),其中生化瘘30例(28.8%)、临床相关胰瘘(B、C级胰瘘)20例(19.2%)。FRS系统预测术后胰瘘的灵敏度为71.1%,特异度为59.6%,AUC为0.655(95%CI:0.5470.764);FRS≥3分预测临床相关胰瘘的灵敏度为51.4%,特异度为80.3%,AUC为0.700(95%CI:0.5860.814)。结论FRS系统对术后胰瘘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FRS≥3分时对临床相关胰瘘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胰瘘风险评分系统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评价
9
作者 滕达 许悦 +1 位作者 杨青松 张文俊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4-131,共8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临床胰瘘(CR-POPF)发生的危险因素,明确胰瘘风险评分(FRS)和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DFA1)预测CR-POPF的可行性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临床胰瘘(CR-POPF)发生的危险因素,明确胰瘘风险评分(FRS)和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DFA1)预测CR-POPF的可行性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一病区接受PD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R-POPF分为CR-POPF组和非CR-POPF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PD术后发生CR-POPF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验证FRS和DFA1对术后发生CR-POPF的预测价值。将FRS分值细化为低分段组(0~2分)和中高分段组(3~10分),比较不同分段组中围手术期诊疗进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8例(26.7%)患者发生CR-POPF。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RS为PD术后发生CR-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78,95%CI 2.021~5.319,P<0.001)。FRS预测术后CR-POPF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95%CI 0.857~0.965,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7和0.844。进一步分析FRS中各项指标,显示患者胰腺质地和胰管直径与CR-POPF明显相关(P<0.05)。FRS中高分段组术后CR-POPF和感染发生率远高于低分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分段组术后拔管和住院时间延长,二次入院率和住院死亡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FA1数值绘制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 0.673~0.882,P<0.001),计算约登指数,临界值为1526.16 U/L,预测CR-POPF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4和0.753。结论FRS是影响PD术后发生CR-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FRS和DFA1可准确预测CR-POPF的发生。对于FRS≥3分、DFA1>1526.16 U/L的患者应早期预防,强化围手术期管理,个性化选择干预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胰瘘风险评分 预测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依然 田孝东 +3 位作者 谢学海 高红桥 庄岩 杨尹默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的4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1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验证组。应用单因素...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的4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1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验证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模型组患者术后胰瘘的风险因素,建立术后胰瘘的风险预测模型,并代入验证组验证其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模型组334例患者中,88例术后发生胰瘘,发生率26.4%。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体重指数(P〈0.01)、术前CT所示胰管直径(P=0.001)为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29(95%CI:0.777~0.881)。代入验证组拟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25~0.945),提示预测准确性良好。结论体重指数和术前CT所示胰管直径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有相关性。本研究建立的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可为术中胰腺消化道重建、术后胰瘘的防控及处置提供参考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风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胰瘘风险评分表联合术后第一日腹腔引流液淀粉酶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涛 张雷达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索联合应用胰瘘风险评分表(fistula risk score,FRS)和术后第一日腹腔引流液淀粉酶(drain fluid amylase on postoperative day 1,DFA1)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临床胰瘘的条件,指导术后早期拔除腹腔... 目的探索联合应用胰瘘风险评分表(fistula risk score,FRS)和术后第一日腹腔引流液淀粉酶(drain fluid amylase on postoperative day 1,DFA1)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临床胰瘘的条件,指导术后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30例P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验证FRS对术后临床胰瘘的预测价值,并在FRS中高分段组(3~10分)患者中进一步利用DFA1对术后临床胰瘘进行预测分析。结果43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临床胰瘘56例(13.0%),FRS预测术后临床胰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0.861~0.921,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RS为术后临床胰瘘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33,95%CI:2.230~3.856,P<0.001)。将430例患者参考FRS分组后,低分段组(0~2分)患者无术后临床胰瘘发生;中高分段组(3~10分)患者中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得出DFA1>653.9U/L预测术后临床胰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63.8%、39.2%、95.0%。结论对于FRS≤2分、以及FRS≥3分且DFA1≤650 U/L的患者,PD术后可选择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胰瘘风险评分表
原文传递
基于胰瘘风险评分模型的分级护理模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霜 梁有俊 +3 位作者 张静 谢芳 仇毓东 凡银银 《现代医学》 2021年第12期1373-137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胰瘘风险评分(FRS)模型的分级护理模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96例行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96例和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基于胰瘘风险评分(FRS)模型的分级护理模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96例行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96例和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基于FRS模型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0%,低于对照组的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2,P<0.01)。观察组胰瘘总发生率和B、C级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6.0%和1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和21.9%(χ^(2)=7.573,P<0.01和χ^(2)=5.73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前的生命质量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术后患者实施基于FRS模型的分级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胰瘘发生率,尤其是B、C级胰瘘的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瘘风险评分 分级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并发症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改良的胰瘘风险评分系统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春元 纪柏 +2 位作者 戴昕伦 管清春 刘亚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胰瘘风险评分系统(a-FRS)预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术后临床相关胰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收治的接受LPD且围手术期资料完整的400例患者的资料。男性217例,... 目的探讨改良的胰瘘风险评分系统(a-FRS)预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术后临床相关胰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收治的接受LPD且围手术期资料完整的400例患者的资料。男性217例,女性183例,年龄[M(QR)]为58(53)岁(范围:26~93岁),体重指数为(23.0±2.7)kg/m^(2)(范围:19.4~27.1 kg/m^(2))。术前CA19-9为352.5(473.7)U/ml(范围:32.1~762.6 U/ml),术前CA125为47.6(62.5)U/ml(范围:9.0~112.3 U/ml)。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临床相关性术后胰瘘(CR-POPF)的独立相关因素。a-FRS包含胰腺质地、主胰管直径和体重指数三个指标。由两名主治医师对400例患者按照a-FR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按照发生风险的概率分为低胰瘘风险组(0~5%)、中度胰瘘风险组(>5%~20%)和高胰瘘风险组(>2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FRS中三个指标预测CR-POPF的临床价值。结果400例LPD患者中,发生CR-POPF 60例(15.0%),其中B级胰瘘54例(13.5%),C级胰瘘6例(1.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软、主胰管直径≤3 mm和体重指数>23 kg/m2是影响LPD术后CR-POPF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P值均<0.05)。低胰瘘风险组156例,发生CR-POPF 3例(1.9%);中度胰瘘风险组187例,发生CR-POPF 11例(5.9%);高胰瘘风险组57例,发生CR-POPF 46例(80.7%)。a-FRS预测LPD术后CR-POPF的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96.8%、阳性预测值为80.7%、阴性预测值为95.9%、阳性似然比为23.66、阴性似然比为0.24、曲线下面积(截点值为20%)为0.735(95%CI:0.668~0.799)。结论a-FRS在预测LPD术后CR-POPF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术后进行CR-POPF风险预测和及时进行相关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系统
原文传递
胰瘘风险评分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14
作者 彭斌 黄强 +3 位作者 林先盛 刘臣海 杨骥 汪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共同创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临床胰瘘风险评分(FRS)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7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9... 目的探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共同创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临床胰瘘风险评分(FRS)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7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94例完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FRS系统的四项指标(胰腺质地、病理、主胰管直径、术中失血量)进行评分,并对影响术后临床胰瘘的非重复特征性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RS系统对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共有70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临床胰瘘34例),其中A级36例、B级23例、C级11例。PD术后胰瘘的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患者、术前胆红素≥170mmol/L、术后病理提示胰腺癌或胰腺炎、门静脉受病灶侵犯、胰腺质软、主胰管直径≤3mm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的PD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更高(P〈0.05);门静脉受病灶侵犯、胰腺质软和主胰管直径≤3mm是PD术后临床胰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术前胆红素水平≥170mmol/L、胰腺质地软和主胰管直径≤3mm是影响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胰腺质地软和主胰管直径≤3mm是PD术后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RS系统各项指标对于检测临床胰瘘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临床胰瘘患者,按FRS系统评分可忽略不计风险(0分)者,临床胰瘘发生率为0,低风险(1~2分)患者为5.9%(2/34),中等风险(3~6分)患者为17.6%(6/34),高风险(7~10分)患者为76.5%(26/34)。ROC曲线分析结果示:FRS系统预测患者术后临床相关胰瘘(CR—POPF)的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95.8%,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10.858~0.968)。结论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FRS系统能够准确地预测其胰瘘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瘘风险评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预测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因素及胰瘘风险评分系统对其术后主胰管引流方式选择的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伟 温馨 +5 位作者 曹宽 单文刚 马浩 张斌 温泉 王人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胰瘘风险评分系统(FRS)评分分层比较PD后主胰管支撑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组胰瘘发生率的差异,旨在为临床最佳引流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 目的探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胰瘘风险评分系统(FRS)评分分层比较PD后主胰管支撑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组胰瘘发生率的差异,旨在为临床最佳引流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成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FRS评分结果,探索不同风险下内外引流组胰瘘发生率的差异,统计方法采用成组χ~2检验。结果76例患者中,PD后发生胰瘘24例,发生率为3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胰管直径和胰腺质地是影响PD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软是PD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6,P=0.011),而引流方式不是PD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在可忽略不计风险者中,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均无胰瘘发生;在中等风险和低风险患者中,外引流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与内引流组相应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风险患者中,外引流组术后的胰瘘发生率较内引流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胰腺质地是影响PD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RS高风险患者中,使用胰管支撑管外引流相比内引流能更有效地预防PD后胰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风险评分 引流术
原文传递
胰瘘风险评分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兵 黄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胰瘘风险评分系统(FRS)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胆胰外科收治的491例行PD患者完整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男288例,女203例... 目的探讨胰瘘风险评分系统(FRS)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胆胰外科收治的491例行PD患者完整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男288例,女203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前瞻性分析98例PD患者FRS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率的价值。结果491例PD患者中共有90例(18.3%)患者发生胰瘘,其中A级胰瘘56例(11.4%),B级胰瘘26例(5.3%),C级胰瘘8例(1.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主胰管直径≤3 mm是影响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FRS评分无胰瘘风险组(0分)临床胰瘘发生率0,低胰瘘风险组(1~2分)临床胰瘘发生率为5.4%,中度胰瘘风险组(3~6分)临床胰瘘发生率为12.1%,高胰瘘风险组(7~10分)临床胰瘘发生率为60%。FRS前瞻性预测PD术后胰瘘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0.5%,曲线下面积为0.852(95%CI:0.740~0.963)。结论FRS在前瞻性预测PD术后胰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可以为外科医生早期术后进行胰瘘风险预测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瘘 危险因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风险评分
原文传递
胰瘘预测模型的优化与应用
17
作者 刘江 王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1-815,共5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手术的安全性越来越高,但胰腺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精准预测术后胰瘘的发生风险可以优化个体治疗方案,有效减少胰瘘的发生。国外有关胰瘘预测模型的研究开展较早,多是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具...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手术的安全性越来越高,但胰腺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精准预测术后胰瘘的发生风险可以优化个体治疗方案,有效减少胰瘘的发生。国外有关胰瘘预测模型的研究开展较早,多是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实用性,但并不一定适用于亚洲人群。而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近5年,虽然多数是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但人群代表性较好。围绕术前高危因素开展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胰瘘预测模型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术后胰瘘 预测模型 风险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